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0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0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0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共36页。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自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资料搜集、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3.素养目标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2.初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
    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白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一、导入新课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化学老师,也是你们走进神奇化学世界的引路人,为了祝贺我们在座的同学顺利地由初二荣升初三,我想为大家献上一杯红酒表示我的祝贺。(演示:清水变红酒。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天气这么热,我想同学们夏天最喜欢喝的还是汽水吧,因为我自己现在就很想喝。(演示:清水变汽水。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翼,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和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原料,“日行千里”,“周游世界”不再是童话。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的亲人“天涯若比邻”,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比邻”的梦想成真。
    [设问]我们同学都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
    [小结]在现代,我们在座的同学相信有更多的梦想,希望生活更美好,物质更丰富,水更清,天更蓝…….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图片展示]“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纳米材料、三峡工程……
    [总结]我们看到的多彩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
    二、推进新课
    1.什么是化学
    [设问]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
    [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的物质。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单晶硅、玻璃钢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吗?
    [深化理解]同学们知道的只是水很表层的一些知识和用途,在化学中我们要从水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水会发生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来研究它。就像了解一个人,我们要了解他的本质,化学就是从最根本的组成结构研究物质,再到它的性质用途,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利用物质服务人类。
    2.化学发展的历程
    [设问]化学在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前,又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呢?
    [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P2-P3图1、图2、图3、图4、图5等。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归纳整理化学发展史,并了解几位科学家。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1)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
    (2)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3)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5)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认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应怎样形容?能否举例说明?
    [讨论交流]学生举例说明,并在教师引导下总结。
    [总结]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深入探究] 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讨论总结]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结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4.学习化学的方法
    [提问]怎样学习化学?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学习化学?
    [指导]化学和物理、生物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做到仔细观察、规范操作等。
    [总结]化学的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三、典例剖析
    例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利用化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防治污染;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的作用重大;新材料的研制完全依赖于化学;生命过程探索是运用化学知识在生物学基础上进行的。
    【答案】D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
    1.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谈一谈学了本节课之后,你对化学的看法。
    [小结]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希望同学们勇敢地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2. 查资料完成有关化学小论文
    参考题目:
    (1)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2)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我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化学的发展史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化学,化学无处不在。
    4.怎样学化学
    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本节课是学生开始学化学的第一课,上好这节启蒙课对学生以后学好化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节课一开始的几个实验确实点燃了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基本上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与重点。以后的教学中要考虑如何保持学生这一份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其次是这一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了些,以致于时间很紧,学生参与性方面不够。第三,师生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否则的话,一节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今后要想办法事先动员学生,教师自己也应不怕麻烦,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归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实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使同学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对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的图示方法。通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了解实验室规则,初步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来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使同学们初步理解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这些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由于课程改革时,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不会同步进行,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初二物理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素养目标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 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二、推进新课
    物质的变化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小结]教师小结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并叫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两种方法形成的硫酸铜溶液中都滴入氢氧化钠。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讲解]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也说明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讲解]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小结] 教师小结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并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思考]灯管通电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水烧开冒气泡是什么变化?
    [小结]这两个都是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三、典例剖析
    例 我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诗句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解析】A涉及到草木燃烧;B涉及到焚烧石灰石;C涉及到爆竹燃烧、爆炸;这些变化都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只有D发生的是形状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D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2.课本P10习题1、2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完成本课题的实验,本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课堂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3.素养目标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该用途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一集气瓶氧气 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小木条

    一、导入新课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物质的性质
    [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拓展]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些简单介绍。
    [阅读教材]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
    [小结]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拓展]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1-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思考]上面总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小结]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讲解]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运动过程。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在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语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三、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2.课本P10习题3、4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有结果的过程,而性质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能力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素养目标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
    (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有关炸药的发明。
    [总结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二、推进新课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思考] 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讲解]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并在观察中思考,然后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往往能导致伟大的发现。如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参考资料:介绍弗莱明与青霉素)
    [实验探究]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
    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各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现象] 点燃前: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分析]可用小刀切割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结论]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燃烧过程
    ①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现象] 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梗两端逐渐变黑。烧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石蜡熔化说明熔点较低。发出明亮火焰有烛泪,火柴两端变黑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火柴中间未变黑,说明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燃烧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灭蜡烛“后”。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得出的结论:
    [现象] 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分析] 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教师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及体验
    【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方案
    (4)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三、典例剖析
    例 观察蜡烛燃烧时,小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烧杯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析】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沉淀、气泡等都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结论,故A、B、C是正确的。而生成物是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故D错。
    【答案】D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入手,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内容。
    六、布置作业
    1.参考课本“探究(或实验)报告”的格式,写出本次探究活动的报告(注:也可以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式);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
    2.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思考和探究,教师重点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引导分析实验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就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素养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学准备】
    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这跟我们平时的呼吸没有什么两样,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可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完全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
    [过渡]对,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和呼出的气体的变化之处。
    二、推进新课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讨论交流】 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 提出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①全部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③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 ④氧气比空气中的少;⑤没有氧气了。
    小组讨论探究方案,全体交流: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统一方法。
    【指导评价】
    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
    【指导方法】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强调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分组实验】
    (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璃片盖好。
    (2) 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展示交流】
    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结论】

    [注意]对呼出的气体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扩散后,瓶内量少;b、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
    三、典例剖析
    例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四个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1、2、3、4)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留有空白处: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变浑浊的程度不同,氧气含量不同,使木条燃烧的情况不同,水蒸气在温度较低时会液化。
    【答案】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要学会细心观察,大胆猜想,要准备一定的知识,不能盲目,在比较的时候要注意可比性,探究时遇到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地思考与讨论。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素养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教学难点】
    1.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2.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准备】
    仪器:铁架台、量筒、滴瓶、试管架、试管夹、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药匙、镊子等。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理石、锌粒、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

    一、导入新课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二、推进新课
    1.实验室规则
    [讲解]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请大家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是你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室规则。
    [交流]讨论遵守实验室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宏观印象,加强纪律、安全措施的教育。
    2.常见化学仪器介绍
    [讲解]化学实验室配备有化学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药品)。
    [观察]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17相关图片。大家看实验台上放着的就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另外还有几种化学试剂。(分别是碳酸钠固体、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提问]你能叫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吗?试一试!
    [阅读]看课本中的附录I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讲解]老师结合实验台上常见仪器讲解其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过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规则,而实验室的药品在取用时也有一定的讲究。
    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讲解]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常用特别图标进行明示(看课本中的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为了保证安全,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讲解]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
    (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药品的取用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主要有固体和液体两类,气体一般是现用现制。
    [观察]实验台上放固体碳酸钠和固体锌的试剂瓶与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试剂瓶的瓶口有何区别?
    [生]放固体试剂的瓶口大,放液体试剂的瓶口小。
    [讲解]瓶口较大的试剂瓶叫广口瓶,瓶口较小的试剂瓶叫细口瓶。
    [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生]瓶口大可方便取出固体,瓶口小可方便倾倒液体。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讲解]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展示]大理石、碳酸钠。
    [阅读]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交流]结合教材内容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演示]教材P19实验1-3。
    [小结]①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粉末状药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练习]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实验1-3。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课本P19中有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示意图。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观察课本P19液体的倾倒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① 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② 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③ 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④ 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① 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
    ② 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体溅出。
    ③ 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
    ④ 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
    [注:教师在学生讨论此问题时,可展示一墨水瓶盒子(最好是碳素墨水)上的“用毕请将瓶盖拧紧”字样给学生观看,并指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墨水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小结]倾倒液体的方法: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应将瓶盖取下倒放在桌面上,将标签朝向手心拿起试剂瓶,使瓶口紧靠容器口缓缓倒入,倾倒完毕后,要把瓶口在容器口上贴靠一下(以防止瓶口残留液腐蚀标签)。最后盖好瓶盖,放回原处。
    [过渡]当我们需要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常需用量筒量出体积(展示量筒),那么,我们应怎样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呢?
    (3)量筒的使用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学生练习]观看课本中液体的量取的图,按刚才所讲倾倒液体的方法,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并用正确的方法读出其体积并记录下来。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探究]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读量筒中刚才量过的水的体积,并与刚才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仰视使读数偏小,俯视使读数偏大。
    [设问过渡]假如让我们用10 mL的量筒量取5 mL某种液体,你能倾倒得正好合适吗?
    [学生]不能。
    [师]展示胶头滴管,它可以帮我们量取成功。
    (4)胶头滴管的使用
    [讲解]胶头滴管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使用时应先挤出胶头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液体。
    [阅读]引导学生看书及图片(滴管的使用)
    [小结]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可以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时,可用量筒来量取。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时,可直接倾倒。
    [学生进行教材P20实验1-4]①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②用10mL量筒取2mL稀盐酸,加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现象]①透明溶液变红色。②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碳酸钠粉末消失。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至于它们具体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将在后续课中学到。
    三、典例剖析
    例1 化学实验课后,老师在课后总结时列举了一些同学的做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药品的气味
    B.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
    C.把制取的固体物质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D.取用后的试剂瓶长时间没有盖上瓶塞
    【解析】许多气体是有毒的,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容易造成吸入过多发生中毒。如果一定要闻气体药品的气味,鼻孔离开容器口要远一些,用手在瓶口上方扇动1-2下,闻到气味即可。实验后的废液可能会有毒或有腐蚀性,倒入下水道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应倒入废液缸中集中处理。需要回收的物质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在老师指定的容器中。试剂取出后应及时盖上瓶塞,一是为了防止实验中碰倒试剂瓶,造成药品的损失和带来危险;二是防止其他杂质进入试剂瓶,对试剂造成污染。
    【答案】C
    例2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滴管的使用、药品的取用及量筒的读数。其中滴管的使用是错误的,将滴管伸入试管的内部会沾污滴管,应离开试管口1厘米左右。
    【答案】A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意:从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是培养自己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 化学药品的取用
    1.实验室规则
    2.常见化学仪器介绍
    3.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4.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滴管的使用)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进化学实验室,学生非常兴奋,所以一定让学生明确实验室规则,注意实验安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与练结合,演示与实际操作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
    (4)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总结规律,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
    3.素养目标
    观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
    1.药品的加热。
    2.连接仪器装置。
    3.洗涤仪器的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学准备】
    仪器: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石棉网、烧瓶、水槽、烧杯、三脚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刷、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量筒、玻璃管、带孔橡胶塞、胶皮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连接仪器装置,对器皿进行洗涤等。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
    二、推进新课
    1.给物质加热
    [讲解] 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设问]使用酒精灯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阅读]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引导学生从添加酒精、点燃、熄灭等方面去理解。
    [小结]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在使用酒精时,有几点要注意: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练习]①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
    ②学生进行实验1-5,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方法。
    [结论]酒精灯灯焰中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思考]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①若炊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②若将炊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
    [活动与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①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②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③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④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小结]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①给固体加热可以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其中给烧杯、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而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②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要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③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宜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④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2.连接仪器装置
    (1)仪器的连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玻璃管插入橡皮孔内的方法是先将玻璃管的一端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插入。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形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例如: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在水里,两手(或用热毛巾)紧捂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导管中又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
    3.洗涤仪器
    [师]本课题我们需要洗涤的仪器主要是试管和量筒,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洗涤它们并判断它们洗干净了呢?学生自学课本P22洗涤仪器有关内容。
    [思考]
    (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
    (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4)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
    [回答]
    (1)试管的洗涤方法是先倒掉废液,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重复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用试管刷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若试管内壁附有油脂可以用热的纯碱或洗衣粉洗去,再用清水冲洗。试管内壁附有难溶的物质,一般用稀盐酸浸泡除去。
    (3)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练习]学生进行教材P23实验1-8,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和量筒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典例剖析
    例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mL,内盛5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2mL
    C.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上加热
    D.不管试管内是固体还是液体,加热时与桌面都必须呈45°
    【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而不是2mL,若液体太多,不仅影响加热效果,而且沸腾后易溅出伤人。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桌面应保持45°,而且要不时来回移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的水倒流使灼热试管破裂。
    【答案】A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加热的方法和洗涤仪器的方法,通过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实验安全,这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1.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方法
    2.连接仪器
    (1)正确连接
    (2)检验装置气密性
    3.洗涤仪器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本课采用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接触实验器材和药品,自己动手练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本课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授课方式最终会让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一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节省时间,充分练习,效果较好。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