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01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02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18題。(14分)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罔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晕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云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8分)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案】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解析】本题简答廊、亭、桥的作用和形式上的共同特点,考查整体理解说明对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先通读全文,分别找到说明廊、亭、桥的作用的句子,即①原文中写廊的作用的句子——“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②原文中写亭的作用的句子——“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③原文中写桥的作用的句子——“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再对它们加以整理提炼,形成答案。
    至于它们的“共同特点”,廊——“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亭——“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桥——“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可见共同特点是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章重点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据题找出相关句子:“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这是说明廊的运用原则,即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而“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说明亭之美的具体体现,即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17.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按照“什么例子+说明谁什么特点”的格式来写。如说明廊的特点时,举出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苏州拙政园的水廊、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等例子,说明廊“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的特点。
    18.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3分)
    【答案】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析】这道题考查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题目已经给出了本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我们只要举出例子做简要分析就可以了。如“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描写扇面亭“点景”“引景”的作用特点,四字短语,简练典雅,蕴含丰富,韵味十足。

    2.(山东德州)
    我国已知之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器行有斧、匕、玦和小管等。经鉴定,这批玉器的质地都是真玉,即透闪石软玉。有意思的是,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则居从属地位;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但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装饰品;实不尽然。璞玉本身虽有韧性,但也可能带裂纹,比如带胎绺的就不少见。用这样的玉料制出成品,再拿来干粗活,则兀兀穷年、苦心磨出的宝物势必毁于一旦。在古代,玉器十分珍贵。秦昭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郑伯用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左传·桓公元年》)。故《越绝书》所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之说,良不足信。今人或据此进而主张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更于理不合。因为这么做有点像《淮南子·说山》中说的“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未免得不偿失,也太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了。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意;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16.查海出土的玉器 “功能为何”?(3分)
    【答案】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器。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归纳相关信息。文中“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也自然引出下文对其“功能”的说明。可在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比如“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装饰品;实不尽然”说明其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说明其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器。综上分条目简洁概括即可。
    17.具体分析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3分)
    【答案】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玉;举例子,通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等。作答此类题目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运用了……(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的事例(将……比作……/把……与……进行比较),真实有力地(生动形象/突出强调)说明了……(事物特征/事理内容)。从文段中“除我国外”可判断“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了“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同理,还要分析下文所运用的举例子、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6.(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12.A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可知选项A中“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表述不够完整和准确。
    13.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分)
    13.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解析】这道题考查文章段落的内容把握。从文段中“唐代初年出土”“五代战乱散失”“入宋,集得九鼓,找到另一鼓”“金兵攻占,运至燕京”“元代散失与草野”“1933年运往南京”“解放后,运回北京”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段描述石鼓流传经历的描述。
    14.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3分)
    14.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文中第④段详细列举了各朝各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考证和看法,新观点的出现体现了学者对求真精神和质疑、探索的精神。

    7.(天津)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6-8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话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6.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第①段,由人们觉得好奇的两个问题引出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即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第②段举例说明气候影响了语言的形成
    和演化。第③段,阐释影响声调的因素有哪些。第④段,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对声带和声调的不同影响。第⑤段,用埃弗雷特的话进行总结,即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由此可见,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A项,“3700多”“ 629”,可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B项,“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可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C项,只是解释说明,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D项。“与干燥的气候相比”“ 更富有弹性”“ 更多的声调” 可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阐释影响声调的因素,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有关联,不能删掉。

    8.(湖北荆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接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②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一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③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④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涵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酉谢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⑤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⑥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摘编自《科学24小时》2017年第12期)
    14.文章第①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第①段中作者以“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给“桥”下了准确的定义,接着引用《说文解字》中内容对桥的种类进行说明,说服力强。
    15.文章第⑤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列举说明。(2分)
    答案: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①“165千米”“55千米”列举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两座大桥的长度。②本段中举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丹昆特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具体实例,说明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16.本文②③④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③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由第②段写桥梁的实用性,到第③段写桥梁的艺术性,到第④段写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所以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作的。
    17.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正如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所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每空不超过七个字)(3分)
    答案:建筑美 艺术美 人文美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理解。①②写中国桥梁的建筑美——木桥、石桥等各种形式的桥,③段写中国桥梁的艺术美——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⑥写中国桥梁的人文美——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有非凡的人间传奇,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9.(湖北恩施)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6-19题。(11分)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本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连渐消失。
    16.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6.示例一:盥洗。示例二:“盥洗”释义。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答题时,首先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梳理全文的线索,可以以线索为题。其次,可以理出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标题。再次,可以结合主旨或作者的情感来拟写标题。本文介绍了古代盥洗的习惯和礼仪,并分析“盥”的来源以及古人是怎样洗手的。由此可以拟写出标题。

    17.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
    17.作比较。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及作用。答题时,首先结合内容,联系所了解的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这里将古代的“盥”与现代的盥洗室的功能进行比较。此类考点答题模式:使用了……说明方法,突出/准确/真实/具体/清楚地说明了XX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了说服力。作比较的作用是“突出”“强调”。

    18.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8.不能去掉。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改变了原意。
    【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词语表达效果。这里可以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角度进行分析:①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严密的特点;②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答题模式:XX词不能删去。因为……(结合具体内容解释该词的意思及表达作用),若删去,就与实际不符。该词从使用范围的角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19.仿照示例,从“歪、休”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19.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字,意思是不正,斜,偏。示例二:“休”字,左边是“人”字,右边是“木”字。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运用能力。答题时,可以仿照所给出的例子,先分析字的构造,分别解说字的各个部分;再将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解释其含义。

    10.(江苏泰州)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12~14题。(8分)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赏,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当艺艺术),有删改)
    12.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3分)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 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 的许多曲调,用 来说唱,以 为伴奏乐器。
    【答案】本地民歌 当地方言 渔鼓和简板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原文“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可以得知第一、二个空的内容,从“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可知伴奏乐器为“渔鼓和简板”。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明代”“至清代”“清道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关键词语,可以判断本段仍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而非空间顺序。
    14.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
    【答案】(1)具有广大人员优势,从“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赏”得出,其适合不同层次的人群,而且听众数量多;(2)难度不大,“曲调易学易记”,便于流传;(3)表演形式古老简朴,需要的伴奏乐器简单,便于走街串巷或登台演出;(4)演唱形式灵活,有道白、有歌唱。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过第③段“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赏,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可得出适合不同人群,雅俗共赏;“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可以得出难度不大,便于流传;“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可以得出形式和伴奏乐器古老简朴,适合在不同场合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可以得出演唱形式灵活。

    11.(黑龙江绥化)阅读说明文《中国墨》,目答23-26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为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
    23.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①引用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首段引用的作用。解答这类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内容上的作用要联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来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大多是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等。本题中,第①段引用“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意思说有好的墨,就好像大将有了好马,这个比喻一是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中国墨,此为突出中国墨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综上,分条目简洁概括即可。
    24.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画线句分浓墨、淡墨、涨墨三类进行说明,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分门别类加以说明,能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为清晰。说明了其前面的一句话,即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2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答案】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变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特点。先表明观点“不能”;再直接解释加点词“多”的意思(表范围,极言不是少数);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多”的句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接着再设想句中没有“多”的表达效果,对比生活实际,判定删掉“多”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一句套话,“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这样答案才算圆满。
    26.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2分)
    【答案】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一般情况,说明文分说段落的首句是总结句,接下来是分说句。如第②段关键词句是“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第③段的关键词是“选择和应用”,第④段关键词句“从字形上看……后来……”说明墨的意义的演变。

    12.(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 ~ 8 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①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②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③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④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⑤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⑥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⑦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⑧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 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⑨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 年七月刊,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6.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根据选文第③段,周代是我国古代图书馆的“雏形”,其职责“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此项正确;B.根据选文第④段,两汉时期,“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汉武帝还“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此项正确;C.根据选文第⑥段,私人藏书在唐代兴起,但经费问题大,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私人藏书才丰富起来,此项正确;D.根据选文第⑦段“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此项说成“都”,绝对化。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的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根据选文第①段最后一句“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相差甚远”并不是“完全不同”此项错误;B.根据选文第④段“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不是说所有的藏书之所都是石头的,此项错误;C.根据选文第⑦段,“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此项错误;D.根据选文第⑤段“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项正确。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 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 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 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8.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方法、顺序、语言及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选文第③段引用了《史记》中有关老子的职务的介绍,且选文说“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故此项正确;B.从全文来看,选文既谈了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又谈了图书馆的发展史,是逻辑顺序,故此项正确;C.选文没有使用描写性语言,也几乎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相当于”一词,通俗易懂,简洁、平实,而又准确,故此项正确;D.“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不当,选文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古代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故此项错误。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自然奥秘: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自然奥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生活科普,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科技创新: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习题精编: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科技创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