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3 防灾减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3 防灾减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01
    6.3 防灾减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02
    6.3 防灾减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节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学习评价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第一册 教案
    第六章 自然灾害
    6.3 防灾减灾
    知能素养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学考对标
    高考对标
    高考考向
    防灾减灾手段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和记忆
    比较和关联
    概括和归纳
    应用实践能力
    解释和实践
    综合和推论
    迁移创新能力
    迁移和探究
    区域判断与定位
    评价规划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水平2
    水平4
    【考查内容】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考查题型】
    选择题、非选择题
    自救与互救
    水平1
    水平3
    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
    【必备知识一:防灾减灾手段】
    地理事实
    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
    1.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核心概念
    防灾:预防或防御灾害。
    减灾:减少灾害和减轻灾害破坏造成的损失。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由国家、区域及地方各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必备知识二:自救与互救】
    地理事实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
    1.灾前准备
    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地震多发地区,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
    2.灾中救助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若洪涝来袭,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如对别人进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3.灾后自我保护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地震发生后往往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核心概念
    自救:遭遇自然灾害,没有他人的帮助扶持下,靠自己的力量脱离险境。
    互救:遭遇自然灾害,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妥善地救助他人。
    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
    【本节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整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前两节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致灾过程和灾情。在学习了自然灾害的成因之后,本节内容介绍了防灾减灾的措施,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内容。本章最后一节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是本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也体现了科技因素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案例形式阐述防灾减灾手段;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活动形式阐述自救与互救。
    本节内容分为“防灾减灾手段”和“自救与互救”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灾害确实可怕,但是只要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提高逃生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完全可以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案例等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遴选有价值的资料作为补充,例如通过查阅文献、查找新闻报道、参观科技馆的调查等方式。
    本节内容包含的核心知识及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




    1.防灾减灾手段;
    2.自救与互救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学情整体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了一定基础的认知。
    通过对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大概能够明白自然灾害形成的相关自然过程机制。
    高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纪录片、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多种途径,对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有了比较直观生动的认识,渴望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每年的“防灾减灾日”都设定一个主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媒体报道、社区活动、学校活动以及一些公益性的讲座等途径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知识。
    【教学活动准备】
    实践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活动目标:掌握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树立防震意识。
    活动准备:
    1.查阅书籍、视频、新闻报道等相关资料,收集地震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提前确定所在班级疏散通道,牢记地震撤离路线,查找到附近应急避难场所。
    任务专题设计
    任务一 防灾减灾手段
    活动1:灾害监测 活动2:灾害防御 活动3: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任务二 自救互救措施
    活动1:灾前准备 活动2: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减灾及自救互救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运用图表、示意图、视频等资料,归纳防灾减灾手段及自救互救措施,培养读图、阅读、运用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具备一定的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设计
    以一所中学的抗震奇迹作为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补充的教学资料,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手段和家庭及个人的自救互救措施。
    教学方法建议
    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防灾减灾的措施。
    难点:1.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教学材料准备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实景图片、防灾减灾宣传画等
    2.某地近年来关于某次自然灾害的相关新闻报道等。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则新闻报道,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一所中学的抗震奇迹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场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川蜀大地。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在这场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中,有一所中学创造了灾难之中的奇迹:两千两百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用时1分36秒,逃出教学楼,无一伤亡。这所中学就是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距离震中只有几十千米。
    教师:看了这则新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1:这所学校太厉害了。
    学生2:他们的防灾减灾教育做得很好。
    教师:首先政府出资加固了教学大楼,不过仅仅教学楼修建得结实还不够,紧急情况下有序地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他们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教师:面对自然灾害,无论是国家和政府,还是家庭和个人,我们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防灾减灾,避免受到伤害。本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所中学在大地震中创造了灾难之中的奇迹,更加引起学生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渴望。
    教学精讲
    ◆ 任务— 防灾减灾手段 ◆
    教师: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总结长期以来的经验,国家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建立了严谨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依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实施了灾前-加强“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中-做好“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全面进行“灾后恢复”等多种防灾减灾手段。虽然天灾无情,我们不可能杜绝灾害,但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首先,我们来学习灾害监测。
    (整体设计分步落实)先明白依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灾前、灾中、灾后分别对应的多种防灾减灾手段。再通过学习任务一的三个活动真正了解这些防灾减灾手段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防灾减灾手段

    活动1:灾害监测
    教师:我们以洪涝灾害为例,来探究一下自然灾害的监测。
    教师展示河流水文监测的方法-吊箱测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0,思考回答问题:适合吊箱测流监测的河流具备怎样的突出特征,吊箱测流可以监测此类河流的哪些指标?
    (自主学习)阅读地理资料,并结合本章前面学习过的洪涝灾害相关内容,初步了解洪涝灾害的监测手段,教师完善补充,增强学生通过阅读对该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洪涝灾害的监测

    学生1:吊箱测流法适合测量一些含沙量高、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
    学生2:可以监测河流流速、含沙量、水质等指标。
    教师总结:水文站在洪涝灾害的监测中的作用明显,图中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采用吊箱测流法可以灵活监测河流水情。针对其他自然灾害的监测台站和设备还有很多,比如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台风等各种气象灾害监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时更新的卫星影像可以帮助记录和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再比如全国各地地震台中安装的现代地震仪,可以以较高精确度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震动记录下来,从而测量出地震的强度和方向。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为监测自然灾害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PPT图片,明确自然灾害的监测手段。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自然灾害的灾前监测

    教师总结:我国建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针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手段,帮助学生综合全面地了解我国灾害监测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灾害监测

    活动2:灾害防御
    教师:除了建成灾害监测系统,我国还采取相应措施来防御灾害、减少损失。我们以地震灾害为例,来探究一下灾害防御的措施。下面我们来观察同一栋楼房加固前后在模拟强度相同的地震实验中的破坏程度有何差异。
    (教学预设效果生成)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与本章前面所学内容,归纳不同防灾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抗震加固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左右两张图片,左边是加固前,可以看到在地震实验中,建筑物的立柱出现了明显的损伤。而右边是经历过抗震加固的楼体,经过强度相同的地震实验后可以看到,楼体的损坏程度大大减轻了。
    教师:除了针对地震的防御之外,我国还实施了很多灾害的相关防御措施,请说出三峡大坝和三北防护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概括和归纳能力)结合具体案例,概括三峡大坝与三北防护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三峡大坝与三北防护林

    学生1:三峡大坝水利工程可以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学生2:三北防护林工程可以一定程度上防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师总结: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比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三峡大坝处于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由于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作用,长期肆虐北方的沙尘暴近些年明显减少,更重要的是有效减缓了北方沙漠化的危机。国家还施行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如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就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开展减灾教育,如教材一开始提到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社区中开展的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防灾减灾相关法律与防灾减灾日以及相关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灾害防御工作。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灾害防御

    活动3: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教师:在做了尽可能充分的灾害防御准备后,仍然会有一些自然灾害突然发生。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PPT,思考问题: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应该依据什么来决定所要调配的救援人员和物资的数量呢?
    (深度学重推理)提供相关地理资料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教材中“灾害救援与救助”这部分内容,推导出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调配救援人员与物资数量的依据。深度挖掘教材,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救灾应急响应级别
    应急响应级别
    Ⅳ级-一般
    Ⅲ级-较大
    Ⅱ级-重大
    Ⅰ级-特别重大
    死亡人数
    20人以上
    50人以下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
    100人以上
    200人以下
    200人以上
    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
    10万人以上
    50万人以下
    50万人以上
    100万人以下
    100万人以上
    200万人以下
    200万人以上
    学生1:灾害的严重程度。
    学生2: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情况。
    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当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响应等级,据此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教师:不同的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方案有所不同。以地震为例,因为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救援的主要力量。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地震专业救援队。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Pl12活动中的文字和表格,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自主学习)分成3个小组分别对应完成3个问题,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共同完成任务,完善答案。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2.计算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
    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小组1:需要的人员包括负责协调技术和保障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从事搜索、营救和保障工作的部队官兵,进行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等。
    小组2:经过简单计算后,可以得出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约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56%。
    小组3:国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相关救援经验丰富,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国际救援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力、物资和先进救援设备展开救援。
    (综合和推论能力)通过探究地震专业救援队应该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与强震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教师总结:对我国来说,参与国际救援不仅是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认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教师:艰难紧迫的救援工作结束后,更长远的工作是要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恢复。我们以地震灾害为例,来探究一下灾后恢复。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当地原本以旅游为支柱产业,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在九寨沟的地震灾后重建中重要的重建工作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训练学生对文字、图表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灾后恢复

    学生:修复旅游景区和旅游配套设施。
    教师:四川九寨沟旅游业发达,地震会破坏当地自然景观和旅游配套设施,因此重建应以恢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为重点。
    ◆ 任务二 自救互救措施 ◆
    教师: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救援与救助;同学们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措施,在灾害发生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拯救他人生命,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将从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学习面对不同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以学定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联系实际生活,了解震前准备的内容,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
    活动1:灾前准备
    教师:对于可预报的洪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而言,灾前准备至关重要,还记得我们刚刚学过的风云卫星对台风的监测功能吗?现代科学技术能够依据卫星影像和各地的气象数据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因此我们可以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为可能到来的台风和洪涝灾害做好准备。而对于像地震等较难预报的自然灾害,也要树立防灾意识并事先进行准备。请大家结合教材以及老师提供的PPT,说出针对地震的灾前准备内容有哪些。
    (解释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走访,寻找距离住所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并规划撤离最优路径,体现地理学科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了生活中的避灾能力。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震前准备

    学生1:牢记住所、学校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防灾意识,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
    学生2:牢记避灾路线和掌握正确的避灾方法。
    教师总结:做好震前准备,可以在地震来临时把灾害的危害降到最小。
    (设计意图)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因此灾前准备对于每位学生而言意义重大。通过活动设计,对教材内
    容进行补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灾前准备工作内容,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学习生活中,正确的防灾减灾,这样就实现了本节课最重要的价值。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地震前的灾前准备
    1.准备应急救援包。
    2.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
    3.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
    活动2: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
    (设活动深探究)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遭遇洪涝、地震、泥石流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增强地理实践力,利于学生掌握面对主要自然灾害时应该采取的自救互救策略。
    教师:做好一切充足的准备后,也并不是万事大吉。我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灾中救助技巧,在灾害发生时,进行尽可能有效的自救与互救。针对我们本章之前学过的洪涝、地震、泥石流三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呢?
    小组1:洪涝来袭,应该尽量地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教师:如果不幸落水,应该怎么自救?
    小组1:抓住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教师:如何救助其他落水者呢?
    小组1:抛救生圈、救生衣,或者划船去救人,但是一定要先保证自身安全。
    教师总结:遭遇洪涝灾害,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当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营救。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比较和关联能力)对比分析地震与洪水中的救灾重点有何异同以及原因是什么。
    小组2:地震发生时条件允许的话,应及时有序地撤到户外安全开阔地带,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再想办法呼救。
    教师:如果没有撤离条件呢,怎么就地避险?
    小组2:在坚固的家具旁或墙角双手抱头蹲下,寻找“安全三角区”躲避等。
    教师总结:特别要注意的是,同学们个人的力量有限,在对别人进行救助时,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深度学习)遭遇自然灾害时,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对于拯救生命至关重要。学生结合本章及前面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常识以及平时接触的防灾减灾演练,深度挖掘相应自救互救方法,形成答案,小组展示,教师及时补充总结。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震时避震措施
    平房室内
    迅速离开建筑,逃到空旷地区
    高层楼房室内
    伏而后动,寻找安全地点躲避
    户外
    避开高大建筑物,寻找空旷地点躲避
    小组3: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转移,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的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教师总结:泥石流发生时,一定要及时正确地选择逃生路线。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泥石流中的自救与互救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安全的高地是最好的避灾场所。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见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的声响,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发生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l13,请学生讨论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学生1: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学生2: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后再做打算。
    教师总结: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探究,使学生理解问题更加全面和深刻,锻炼学生的综合推论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灾后自我保护
    1.洪涝灾害: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2.地震灾害:预防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做打算。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工作内容,学会了不同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与互救基本措施。最后我们通过调查居住地和学校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学习灾害发生后的逃生避险方法。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灾害来临时更有效地进行自救与互救,为挽救生命和财产提供更多的可能。
    实践活动
    (方向与建议)
    1.了解所在地易发的自然灾害,说出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手段,并说明自救互救的应急措施。
    2.有针对性地组织防灾演习。
    (解释和实践能力)通过地震演习,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过程中,面对灾害发生,临危不乱、冷静应对通过演习活动,验证之前合作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结合某一种防灾减灾案例,掌握防灾减灾的手段,针对不同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了解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评价目标和水平要求做出准确的教学评价
    评价目标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说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
    能够说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
    能够结合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说出我国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工作内容
    能够通过观察与调查将我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内容分类、比较,说明原因
    ————
    针对具体灾害说明具体的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措施
    能够说出防灾减灾的些措施
    能够从政府层面与个人层面说出防灾减灾的一些措施
    能够有依据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灾害特征,从政府层面和个人层面说出防灾减灾的相应措施
    能够依据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灾害特征,从政府层面和个人层面说出防灾减灾的相应措施,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习等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防灾减灾需要国家政府层面和个人家庭层面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综合和推论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板书设计

    (以学定教)结构式板书的设计,简要梳理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如:防灾减灾手段、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利于学生构造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也便于教师有条理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而精心设计,设置了较合理的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很好地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活动的设计紧贴教材,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大量补充相关资料辅助学生的学习,给学生搭建了较完整的学习“脚手架”。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足之处:一是本节课内容需要更多体验式的学习,但是课堂教学只能够提供一些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学生体验形式比较单一;二是课堂的生成问题较少,学生互动不充分。
    (以学论教)本节课的教学重在了解防灾减灾措施,通过案例呈现、活动设计、演习实践等途径充分落实学生所学,让学生真正了解防灾减灾措施,并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本节学习评价—巩固学科素养
    【学习目标分析】
    学科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1.防灾减灾手段;
    2.自救互救措施
    1.通过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家庭和个人防灾减灾的正确做法;
    2.通过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学会对相关地理问题综合分析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深度学习建议】
    1.正确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能够因时因地说出恰当的防灾减灾手段和自救互救措施。
    2.结合自己所在地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有针对性地参与防灾减灾演练,掌握必要的防灾减灾技能。
    【学习评价任务】
    任务一 知-能迁移评价: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正确做法、我国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必备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和记忆、概括和归纳、综合和推论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任务二 能-知渗透评价:运用比较和关联能力、区域判断定位能力、迁移和探究能力,分析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巩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落实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素养。
    任务三 学科素养评价: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逃生路线选择、预防某区域某种自然灾害的措施的高考常见的知识情境中,运用综合和推论能力、比较和关联能力解决问题,巩固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典型评价设计】
    ◆ 任务一:知-能迁移评价 ◆
    必备知识深度探究
    (探究点1)面对自然灾害的正确做法
    做法
    内容

    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

    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

    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及时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一起抗灾

    要学习一定的急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在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探究点2)我国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名称
    内容
    气象预警预报体系
    全国初步建立大气成分、酸雨、沙尘暴、雷电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专业气象观测网
    水文和洪水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建成由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文实验站和地下水测井组成的水文监测网
    地震监测预警体系
    实现了中国三级以上地震实时监测,建立地震前兆观测固定台点和各类前兆流动观测网点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我国有1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群测群防制度
    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
    建立了由3000多个站点组成的农作物和病虫害预报网,240多个台(点)组成的草原虫鼠害监测预报网
    海洋灾害监测预报系统
    积极开展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咸潮等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海洋灾害的业务化监测
    森林和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初步建立森林火险分级预警响应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体系
    沙尘暴灾害监测与评估体系
    初步形成覆盖中国北方区域的沙尘暴灾害监测网络
    ◆ 任务二:能-知渗透评价 ◆
    学习能力深度探究
    (综合和推论能力)洪涝灾害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分析角度
    分析思路
    判断洪涝灾害发生区域
    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洪涝灾害发生在哪个区域或者流域的哪个部分、河流的哪个河段
    致灾成因分析
    洪涝灾害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灾情分析
    洪涝灾害带来的后果或危害包括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治理措施
    中上游
    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
    下游
    ①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②开挖入海河道;③修建分洪蓄洪区(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
    ◆ 任务三:学科素养评价 ◆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防灾减灾手段和自救互救措施,纵观以往的高考真题,本节内容出现频率较低,主要是结合某区域某次自然灾害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灾害成因和造成的危害,要求答出防灾减灾措施,往往通过非选择题考查,但是针对现在教学导向强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预测本节内容在以后的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会明显增加。
    【深度学习】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防治
    70年来,佛子岭水库、蒙洼蓄洪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等一大批治淮工程的相继建成,使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以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
    环境的破坏和过度耕作,是造成淮河水灾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大力鼓励在淮河流域大规模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经济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要高。对一些地方也可以进行农田林网化改造,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损失。
    加强对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防御工作,重点在强化各项防范和应急措施上下功夫,提高应对突发性灾害的预测、预警、预报和救灾能力。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测群防意识,努力防患于未然。
    【典例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开闸放水后,蒙洼蓄洪区内水位持续上涨,早上起来农田还是“绿油油”,下午变成“水汪汪”,蓄洪区内的村庄成了一座座小岛。在当地驰援的消防指战员一天内,抢险救援不停,成为“摆渡人”。

    请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
    【解析】蒙洼蓄洪区的水位持续上涨,蓄洪区可以分担淮河干支流的行洪压力,进而保障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减轻上游河段防洪压力。
    【典例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气候条件,造成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出现,并呈现旱涝交替的特点。每年的6、7月份是该河流域旱涝灾害多发期,常常从洪涝急转为干旱。分析6、7月份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常发生急转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根据夏季风移动规律,雨带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移动到江淮地区该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推移到北方,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天气。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解答,旱涝灾害的防治从上、中、下游三个河段入手,综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不同河段采取不同措施。
    【答案】原因:6月中旬到7月中旬,淮河流域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降水集中,历时长,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措施: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同时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6月份重点调蓄洪峰径流,为7月份抗旱提供水源;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第四部分:本节教学论坛—提升学科素养
    ◆ 本节知识点:泥石流灾害防御 ◆
    【教学片段】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多发的国家,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请同学们阅读PPT,并思考两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泥石流灾害防御

    问题:
    1.图中防御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是什么?
    2.除此图反映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防御?
    教师:图中防御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是什么?
    学生1:修建泥石流通道。
    学生2:设立泥石流拦网
    教师:除此图反映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防御?
    学生1: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学生2:设立救灾指挥部组织救援。
    教师总结:我国泥石流的防御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泥石流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兴建相应的蓄水、引水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危害。
    生物措施是指通过现有的森林植被的保护、荒山荒坡营造水源涵养林、水流调节林、护坡林、沟道防冲林、治理工程的防护林,使泥石流的治理流域内恢复植被,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教师:除此以外,我国还建立了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等应急机制,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设计意图)该教学片段主要为了丰富拓展教材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观察PPT展示的图片,思考相应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补充完善,帮助学生深度了解我国政府针对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落实地理实践力。
    【论坛】
    1.该教学设计片段基于泥石流灾害防御这一知识点进行设计,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和方法?
    2.该教学设计片段如体现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3.该教学设计片段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公开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质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视频导学,案例导学,思维爆炸-以图导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