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pptx
    • 教案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doc
    • 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同步检测(含答案).doc
    • 教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导学案 (教师版).doc
    • 学生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生版).doc
    • 音频
      渔家傲.mp3
    • 音频
      赤壁.mp3
    • 音频
      雁门太守行-lichunmei.mp3
    • 音频
      饮酒(其五).mp3
    • 视频
      春望.mp4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1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2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3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4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5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6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7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8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1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2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3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1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2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3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1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2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3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1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2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03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6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文件包含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pptx、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doc、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版doc、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导学案学生版doc、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同步检测含答案doc、渔家傲mp3、赤壁mp3、雁门太守行-lichunmeimp3、饮酒其五mp3、春望mp4等10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
    1.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重点)2.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素养)
    第一课时
    饮酒 ——陶渊明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古诗《饮酒(其五)》,来感受作者那超然的心境。
    饮酒 ——陶渊明
    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性格:爱好:喜爱的花卉:理想生活:
    陶渊明档案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嗜酒”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世外桃源
    陶渊明: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1.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2.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3. 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初步感悟意境
    结 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 喧。问 君 何 能 尔,心 远 地 自 偏。
    吵闹的声音。
    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喧嚣扰攘的尘世。
    建造,构筑。
    简陋的房屋。
    如此,这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建造屋舍(住)在人间,却听不到马车的喧闹。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释 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辨。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傍晚。
    相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释 义:
    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二层(5~8句):描田园之景 。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第三层(9~10句):抒隐居之情。点明主旨,作者以为隐居生活有人生真正的意趣。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古代的人出行一般——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叙事
    前四句写自己远离世俗的情怀,他虽然“结庐在人境”,但对车马喧闹他却充耳不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看破了现实而超脱于世外,是因为“心远”才有了“地偏”。
    启示:在热闹的现实生活中,只要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世俗,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宁静致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显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悠然见南山”理解:悠然的自己看见南山;自己看见悠然的南山;悠然的自己看见悠然的南山。
    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情感)?
    ❶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傍晚时分,作者在东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撷(xié)着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看到夕阳西下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❷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❸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自适的情感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
    3.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❶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❷ 菊象征着隐士,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趣。❸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4.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周敦颐《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象征着隐士的超凡脱俗和高洁的情操。
      “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体现了怎样的意境美?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换成“看”或“望”?
    词语赏析答题模式❶解释词语意思❷用在句中表示❸表现了作者……之情
    ❶“见”的意思是偶然发现,强调的是物主动地出现;“看和望”强调的是人主观地观望。❷“见”用在句中表示猛然抬头,南山主动映入眼帘。❸表现了作者无意中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所以不能换。
    7.如何理解“飞鸟相与还”的“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此句勾起作者无限联想: 1. 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 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自勉劝人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怀抱坚守心灵净土
    这句诗的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绘景
    “采菊东篱下”,生活是那样的优雅;“悠然见南山”,心境又是多么超然,眼看山中的景色到傍晚时越发美好,飞鸟们也相约结伴而回,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丽图画啊!
    启示: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作业太难,同学不好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艳丽,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幸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真意”指什么?
    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实指作者乐于隐居、回归田园、陶醉自然、洁身自好的情趣。
    议论抒情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8.“此中”“真意”“忘言”分别指什么?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1. 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 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如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结庐人境,而无车马喧:“而”字表转折,表明心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承上发问,回答作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峰静穆高远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飞鸟结群还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揭示主旨,感悟生命真谛
     
    饮酒(其五)
    刻画形象(叙述)
    融于自然、闲适自得(描写)
    点明主旨(议论)
    1.默写题。(1)我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就有一句诗与其意境相似,这句诗是 , 。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简答题。(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心远地自偏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诗的前四句道出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大自然,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D.这首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C
    饮酒(其五)
    在人境无车马喧
    心远
    悠然
    真意
    飞鸟
    夕阳
    见南山
    采菊
    昔日长安城:
    2.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繁华热闹
    诗人笔下长安城:
    破败荒凉
    他是谁?
    杜甫
    学习方法:知人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学习方法:论世
    杜甫

    春望
    1.品味诗中的字词句。2.知人论世,理解诗中寄寓的忧国念亲的情怀。3.学习情景交融、反衬的写诗方法。
    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zān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起什么作用?
    描绘了沦陷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满目凄凉。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2)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花泣泪)
    (花溅泪)
    2.有人说这是诗人由带着露水的花,联想到花也在流泪,你的看法呢?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抒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拟人和反衬
    古代边境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峰火台上点燃狼粪,因为狼粪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 。
    烽火(此指战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写什么内容?
    “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 诗经·静女》
    【解释】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人写自己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自己的肖像,具体形象地写出伤时、念家的程度。
    46岁
    揣摩诗人形象
    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想远方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这怎不叫人 怆然涕下!
    望: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1.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国破家亡,战火不断,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诗的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
    4.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5.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只剩山水。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这里的“草木深”写出了长安城内杂草丛生。因此,这一句是用“山河在”“草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凄凉景象。
    试以“望”为切入点比较《望岳》和《春望》。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池和遍地荒草
    一脉青色横亘于齐鲁之间,无尽无了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神激荡,豪情满怀
    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洋溢着盛唐的浪漫精神
    满城破败,凄凉荒芜,使人黯然神伤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深沉抑郁
    山南山北分昏晓,细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城池残破,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满城荒草丛生,荒凉一片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从写作题材来说:从思想感情来说:
    《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望岳》以五岳之首泰山为写作对象,它巍峨、高大、秀丽、神奇给人以振奋与昂扬;
    《春望》着眼于沦陷后的国都,荒凉破败的城池、杂乱森郁的草木,让人内心忧戚愁苦。
    《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的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气概;
    《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所以离乱伤痛。
    少年望岳书壮志
    中年春望忧黎民
    诗圣杜甫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通过描写__________ (时间)_______(地点)的________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的感情,反映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的愿望。
    安史之乱中
    长安城
    残败荒凉
    忧国思亲
    渴望安宁,向往幸福
    “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别林斯基(俄国)
    1.默写。(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忧国思乡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填空。 《春望》开篇就写出望中所见:残破不堪的国都,①______ 的长安城。颈联中“ ②_____ ”交代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连三月”表明 ③ ______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与本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①乱草丛生 ②烽火 ③战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3.李白借啼声哀切的子规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感伤,杜甫借惊心的鸟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和离散之苦。
    春望
    翘首望景
    国破草深
    所思
    所盼
    所感
    所见
    低头思亲
    触景生情
    家书万金
    战休国安
    忧国思亲
    第二课时
    雁门太守行
    在上两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了《饮酒(其五)》和《春望》,诵诗应该是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一个习惯。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古代诗词的学习 ,继续徜徉在诗词的古风古韵中。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唐时期的李贺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著名诗人。其诗文以意新语丽,幽深奇绝,名闻天下,被人们吟咏了一千余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1. 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2. 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3. 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走近李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
    古体诗近体诗
    绝句:五绝 七绝(四句)律诗:五律 七律(八句)排律 (十句以上)
    古典诗歌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 “歌”“行”“吟”“引” 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背景介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cuī)
    (yānzhī)
    (juǎn)
    (zhòng)
    (xié)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览贤士
    铠甲闪闪发光
    军中号角
    宝剑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李贺工于设色,陆游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请结合表现色彩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面。
    全诗共写了哪几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1.赏析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3.“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开”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
    “开”写出了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守军将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状态。
    2.“压”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4.请你用准确的语言对“角声满天”“燕脂”“凝夜紫”进行解释,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音震天。 “燕脂”就是胭脂,色深红。“凝夜紫”在晚霞映衬下凝成了紫色。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战斗的激烈。
    5.三、四句分别从 和 两方面渲染了怎样的战地气氛?
    听觉
    视觉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6.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表乘夜奔袭,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援军一到,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鼓声不响,悲壮气氛更浓。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探究美之系列
    美的颜色: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黑云”“夜紫”“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作用:画面色彩斑斓,生动形象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美的典故:
    “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局势的危急
    美的修辞:
    2.《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夸张,比喻
    听觉,视觉
    用典,侧面
    用典,主旨
    1.默写。(1)诗人以( )隐喻敌军势力的强大与猖狂。(2)分别从声色两方面侧面渲染战场悲壮和残酷的句子是( )2.全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3.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下列问题。雁门太守行 /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_________ ;以“__________ ”写乘夜奔袭之状。(2)《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半卷红旗
    战争的惨烈
    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
    首联:
    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
    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颈联:
    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以色示物
    以声感人
    尾联:
    在唐朝,有一位人,路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这个人就是杜牧,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
    1.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杜 牧 (803—852) 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曾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之为“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写作背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 壁
    杜 牧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言外之意,诗人认为,在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
    1.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内在联系:由叙事引发议论。2.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诗人对历史的评价是从哪里发端的?体现了怎样的写作特点?试简析之。沉沙之折戟。以小见大是本诗一大特色。由 “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可谓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精妙。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的破灭,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且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学完《赤壁》,你得到什么人生启示?
    总结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1.填空。(1)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2)这首诗有叙有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议论。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3.阅读《赤壁》,回答问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诗的首句由 ① 引发了诗人对前朝人物及其事件的慨叹。后两句诗人把战争胜利的原因归之于 ② ,似有借 ③ 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意。(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在历代古诗中,形象性的诗句比比皆是,请从下面两组诗句中选择其一,说说你的理解。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①一件古物、旧时兵器②东风③史事、历史故事
    答案示例一:我选择①,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性的诗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答案示例二:我选择②,诗人用小草对于春光的感谢,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赤壁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利历史将会改写
    英雄无用武之地
    抑郁不平之气
    第三课时
    渔家傲
    李清照
    最美不过中国词,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或豪迈奔放,或婉约细腻,带给读者唯美的享受。有同学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诗词吗?有同学知道南宋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吗?之前学过的《如梦令》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邀请同学背诵展示。
    渔家傲
    李清照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宋代)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写作背景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翻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连着如波涛翻滚的云。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情意恳切地相邀。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间不早了。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1. 《渔家傲》一词主要写什么内容?请用词中一个字概括。
    2.词人梦到哪些内容?(提炼概括)
    海天相接图
    天帝 问
    “我 ” 报
    “梦”
    3.词人以梦来写有何用意?
    借梦抒怀
    “梦”
    走进李清照这个梦,哪些词句让你感觉“我”身在梦中?
    走进梦境
    读出雄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思考:“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 “舞”字用得妙,原因是什么呢?
    “舞”字用得妙的原因是:“舞”字不仅写海上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的情景。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
    下阕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嗟”字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倾诉了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李清照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出众。
    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我“沉醉不知归路”。
    我们从她的梦境里能读出哪些悲苦?
    在最美的年华,我嫁给了爱情。
    虽有“人比黄花瘦”的相思苦,更多的是情投意合的甜蜜。
    可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我追随海上逃亡的皇帝,历经艰险。
    丈夫去世,我的心永远空了。
    孤苦无依的我四处漂泊,寻寻觅觅,却总是冷冷清清。
    昨日繁华已成梦一场,我将归向何处?
    再回梦境,在这梦幻雄奇的背后,你有没有读懂更多?

    一个悲苦的女子为何能做这样一个雄奇的梦?
    关注归宿
    读出词心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帝所?
    “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坚定的语气读?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
    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__。
    婉约
    豪放
    一代词宗 乱世美神
    2.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子能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女子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又会遭到怎样的白眼。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能无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之事,她是勇敢的。 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心灵对话: 假如我们穿越到李清照的时代,正站在词人李清照的身边,看到了她写的这首词,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呢? 请以“李清照,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说几句话。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________;感觉:_______________;气势:_______________。
    .海天相接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
    磅礴豪迈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__________”,交代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___。
    怀才不遇的感慨
    殷勤问我归何处
    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
    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赤壁》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B.《雁门太守行》诗人捕捉“半卷红旗”这个景象入诗的作用:“半卷红旗”是正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C.《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D.《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慨叹自己身逢乱世,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D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
    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2.任选一首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1.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 课件+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