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0  三峡  PPT配套教案01
    10  三峡  PPT配套教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9 三峡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9 三峡授课ppt课件,共4页。

    10  三峡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

    3.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新课导入

    根据字的字形结构,想一想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

    明确:字字典里的解释就是两山夹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文章《三峡》,去看看是什么样的。

    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

    1.自读课文,划分节奏

    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听文章范读

    3.疏通文意

    1理解1重点词句

    明确:,空隙、缺口

    亭午正午。

    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理解2重点词句

    明确:冲上、漫上

    沿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译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或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3理解3重点词句

    明确:绝巘 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理解4重点词句

    明确: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译文:(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重点词语积累

    明确:

    1)通假字  阙:同,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阻断

    绝多生怪柏:极高的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空谷传响: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4)古今异义

    古义:(由两个词构成)至:到,动词;于:介词。

    至于夏水襄陵

    今义:常连用,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有时。

    王命急宣

    今义:或者。

    古义:即使。

    乘奔御风

    今义:虽然。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本,感受三峡魅力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明确:先写山,后写水。

    2.三峡之山

    (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明确: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

    (3)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从山写起,突出其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做了铺垫。

    3.三峡的夏水

    (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明确:浩大、凶险(襄陵,沿溯阻绝)

          迅疾、湍急(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夏水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的语句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侧面描写的语句是: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夏景特点:雄伟峻急、动人心魄

    4.三峡春冬之景

    (1)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  

    明确:湍:素    潭:绿    清:回     影:倒

          :绝    柏:怪    泉:悬     瀑布:飞漱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2)这段写景的角度是怎样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绝巘多生怪柏仰视

    (3)3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春冬景象的特点是:               

    明确:良多趣味清荣峻茂春冬景象特点:沉静、优美、雅致

    5.三峡之秋景

    (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渔者的歌谣从侧面写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秋天景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肃杀凄婉

    (4)这一段为突出秋天的特点,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明确: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正面描写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侧面描写

    目标导学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以此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明确: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

    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都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目标导学四:主旨探究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阅读《水经注》中对黄牛滩的描写,分析一下和课文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PPT呈现内容

    板书设计

     

    三峡

               连绵 高俊

                                夏水     湍急

                              春冬     沉静、优美

    秋水     肃杀凄婉

     

     

    可取之处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重视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不足之处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几个理由,这样会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教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郦道元,复习字音,阙曦月沿溯绝巘属引,叠嶂襄陵素湍长啸哀转,复习翻译句子,先写山后写水,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教课课件ppt,共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赏“三峡春冬之景”,回清倒影,春冬景色,晴初霜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