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1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2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3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4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5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6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7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全册综合集体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25×2分 = 5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货币”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T” 代表胸腺嘧啶核苷酸B.ATP中末端的磷酐键易水解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D.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解析:ATP中的“T”代表三;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细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学性质活跃。
    2.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滤纸片上需附有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 B.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或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C.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和pH是自变量,无关变量可忽略不计 D.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t1来表示
    解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滤纸片上需附有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A正确;每个烧杯中放多个滤纸片或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其他如滤纸片大小及数量、过氧化氢的浓度等是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C错误;滤纸片进入溶液后,反应即开始,产生氧气附着在滤纸片上,随着氧气增多,浮力增大上浮,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t1来表示,D正确。
    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是(  ) A.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会产生“高原反应” 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 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 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
    解析:高原反应是缺氧造成的。
    4.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植物体内都有呼吸作用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 B.①过程和②过程的酶和场所不相同 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释放的能量,两者形式相同 D.ATP在活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
    解析:动植物体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A正确。①过程是ATP的合成,②过程是ATP的水解,所需的酶和场所不相同,B正确。ATP合成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形式主要有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水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能量的形式很多,有电能、光能、机械能等,C错误。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活细胞中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D正确。
    5.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解析:三支试管加入甲物质后Ⅱ和Ⅲ中的淀粉被迅速分解,所以甲物质不是淀粉酶抑制剂;由图及表看出:此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中性环境中的快,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没有失去活性。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大多数的酶在细胞内起作用,少数在细胞外起作用,如各种消化酶均在细胞外起作用;酶具有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7.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只进行发酵 B.2/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C.1/3的葡萄糖用于发酵  D.酵母菌停止发酵
    解析:由图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6 ml酒精,根据反应式可得,需消耗3 ml葡萄糖,同时产生6 ml CO2。因产生CO2总量为15 ml,所以有氧呼吸产生CO2量为15-6=9 ml,可以推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5 m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比例为 3/(3+1.5)=2/3。
    8.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糖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果实细胞,需要消耗ATP;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ATP;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如人体肠道中食物的消化;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肽链,需要消耗ATP。
    9.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有ATP的形成 B.质量稳定的植物其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C.叶绿体中的AT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方向移动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无法转移到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可分别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发酵)合成ATP;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有机物的合成,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因此质量稳定的植物其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应小于其叶绿体产生的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位置是类囊体,因此A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方向移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ATP的合成。
    10.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动物和人的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磷酸肌酸(C~P)+ADP → ATP+肌酸(C) A.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偶联 C.肌肉收缩时,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可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解析: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据题干可知,磷酸肌酸(C~P)+ADP → ATP+肌酸(C),故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偶联;肌肉收缩时,磷酸肌酸可转化为ATP,故可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11.研究发现有些无线粒体的寄生虫可从其宿主中“偷”ATP,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宿主细胞中含有大量ATP B.ATP水解不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C.寄生虫无线粒体不能合成ATP D.“偷”来的ATP可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解析:宿主细胞中含有的ATP并不多;ATP水解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寄生虫无线粒体,可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1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存在于图中的a中 B.②物质在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的作用是提供氢和能量 C.①物质出该细胞需穿过一层膜 D.④的能量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存在于图中类囊体膜上(b);②物质是NADPH,在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的作用是既提供氢又提供能量;①物质出该细胞需穿过三层膜;④的能量来源是光能引起水光解产生的电子传递,不是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分解。
    13.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B.该图能体现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 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 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不可逆的
    解析:图示为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物是二肽和水;图示可体现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可逆的。
    14.比较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B.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反应物 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 D.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氢元素全部到[H]中,[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
    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A项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常用的能源物质都是葡萄糖,B项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H]和丙酮酸反应,C项正确;有氧呼吸反应物葡萄糖和H2O中的氢元素全部到[H]中,[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D项正确。
    15.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图乙中的[H]主要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 C.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解析:图甲中膜上发生H2O的光解产生[H]和O2,表明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由图乙中[H]和O2形成H2O,表明图乙为线粒体内膜,图乙中[H]主要来自丙酮酸与H2O。
    16.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装置乙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装置丙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装置甲中有温度计,且使用了保温瓶(可以防止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散失),因此,该装置可以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 装置乙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乙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是该装置中氧气减少所致,说明种子萌发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但种子细胞也可能同时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丙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避免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三个装置都要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D正确。
    17.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μ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 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 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 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胡萝卜和大麦的根和叶的呼吸速率不同,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和功能都有关。
    18.疏果(人为去除一部分幼果)对某植物CO2同化速率及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疏果百分率越大,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越高B.疏果百分率下降会导致叶片蔗糖和淀粉积累增加C.若将部分叶片遮光会提高非遮光叶片CO2同化速率D.叶片合成的蔗糖和淀粉积累在叶肉细胞叶绿体外的细胞质中
    解析:由图示看出,疏果百分率越大,CO2同化速率越小,而叶片蔗糖、淀粉积累增加。若将部分叶片遮光,遮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会运输到遮光叶片,未遮光叶片光合产物积累减少,会增加有机物的合成。蔗糖的合成在叶绿体外的细胞质中,淀粉则在叶绿体内合成并积累。
    1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只是线粒体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 mg/(100 cm2叶·h)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 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 mg D.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向右移,c点将向左下移动
    解析:在a点所示条件下,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点的纵坐标表示呼吸速率;c点光照强度下,11 h光照每100 cm2叶片吸收CO2的量为11×10=110 mg,黑暗中每100 cm2叶片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量为13×5=65 mg,一昼夜每100 cm2叶片净吸收CO2量为45 mg;将温度提高到30 ℃,真正光合速率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增大,净光合速率降低,c点将向左下移动,光补偿点b点向右移。
    20.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含量下降直接导致植物叶片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减少 B.若遇0 ℃低温天气,可对该植物进行升温或遮光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 C.若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缺Mg,可能会出现与第4组类似的实验结果 D.对上述四组叶片分别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第4组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的第1、2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温度,因变量为叶绿素相对含量。由图中曲线对比可知,第4组(经0 ℃低温和光照处理)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会导致植物叶片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减少,若遇到0 ℃低温天气,可对该植物进行升温或遮光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A、B正确。 Mg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在缺Mg的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可能会出现与第4组类似的实验结果,C正确。
    用层析液分离提取液中的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有关,第4组叶绿素含量较少,因此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的第3、4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D错误。
    21.学生利用新鲜菠菜叶进行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下列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合理的是(多选)(   )
    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作提取液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C.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解析:甲图中没有提取到任何色素,有可能是用蒸馏水作溶剂,而色素不溶于水;乙图中得到色素的比例是合适的,但量都较少,说明可能是没有加入SiO2,使研磨不够充分;丙图中提取色素的含量较高,但叶绿素的含量低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说明该材料有可能是发黄的叶片;丁图中有可能是破坏了叶绿素,导致叶绿素的含量下降。
    22.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多选)(   )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B.M点是储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该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解析: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N点后,O2的吸收量大于CO2的释放量,说明该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因此N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虽然相等,但此时该器官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由图可知,M点时细胞中总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适合储藏该器官,但此时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的;L点时,氧气浓度为0,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3.下列关于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为细菌、真菌 B.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 C.硝化细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D.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厌氧型生物
    解析: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是部分细菌,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糖类,这些细菌属于需氧型生物。
    24.一同学研究某湖泊中在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取a用不透光黑布包扎起来;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关于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l/瓶B.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 ml/瓶C.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l/瓶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l/瓶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瓶中的含氧量即为初始含氧量,a瓶只进行有氧呼吸,瓶中氧气消耗,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 ml/瓶。b瓶生物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24 h内b瓶净积累量为(k-w) ml/瓶,则b瓶光合作用产氧量=呼吸消耗量+净光合量=(w-v)+(k-w)=(k-v) ml/瓶。
    25.如图A是测定植物光合速率的装置,图B是经过测定后描绘出的一天之内玻璃钟罩内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
    A.影响玻璃钟罩内氧气释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B.在8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在大约13时刻度管中液滴向右移动达到最大刻度 D.该装置测定的是净光合速率
    解析:装置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提供一定浓度的CO2,因此,影响玻璃钟罩内氧气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包括CO2浓度,而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在8时植物氧气释放速率为0,说明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液滴向右移动是由于氧气的释放,在8~18时植物都在释放氧气,因此在18时刻度管中液滴向右移动达到最大刻度;氧气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2分)新收获的稻米煮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将陈稻米抛光增白、上油后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新稻米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H2O2)存在时,能把某些酚类化合物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简单表示为:
    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请你帮助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人员设计完成一个检测稻米是否是新稻米的简易实验。 (1)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原理:新稻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稻米是否为新稻米 
    稻米内过氧化氢酶在有H2O2存在时可将愈创木酚氧化为红褐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3) 实验材料、试剂和用具:新稻米、待测稻米(数量足够)。1%愈创木酚,1%过氧化氢(H2O2),具塞试管,培养皿,移液管,观察颜色的放大镜等。 (4)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做法是取两支试管,编号A、B;在A中放入5 g新稻米,在B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再用移液管向两试管内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浸没大米,振荡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弃掉多余液体。
    让稻米事先浸在1%愈创木酚溶液中
    ②将浸有1%的愈创木酚稻米分别倒入两个与试管有相同编号的培养皿中,摊开,再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若B培养皿中的稻米(待测稻米)与A相同呈红色,则说明待测稻米是新稻米;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培养皿中的稻米(待测稻米)颜色与A相比很浅或几乎无色,说明待测稻米不是新稻米
    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两培养皿中稻米的颜色变化 
    27.(12分)为了探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还是葡萄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假设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 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方案: ① 实验材料及用具:新鲜的骨骼肌标本、ATP溶液、葡萄糖溶液、电极、滴管等。
    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 
    ② 实验步骤: a.取两个新鲜的骨骼肌标本,分别标记A、B; b.给A、B骨骼肌分别施加适宜的电刺激,直至骨骼肌___________________; c.给A标本滴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__, 给B标本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 d.给A、B标本同时施加适宜的电刺激,观察标本是否收缩;
    e.在B标本上再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施加适宜的电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3) 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根据实验过程中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对自己的假设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标本肌肉收缩;滴加葡萄糖溶液时,B标本肌肉不收缩,但再滴加ATP溶液后B标本肌肉收缩 
    若现象同上,说明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28.(14分)种子生活力是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胚所具有的生命力,能够反映种子的优劣。可依据细胞呼吸的原理对种子生活力进行检测。如图是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中4、5、6所代表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2) 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进入该场所参与后续反应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酮酸、水、氧气、[H]
    (3) 常见的检测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有BTB(溴麝香草酚蓝)法和TTC法。其中BTB(溴麝香草酚蓝)法的原理:活种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使BTB(溴麝香草酚蓝)发生颜色变化,该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TTC法:TTC是一种指示剂,它的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现将吸水充足的某植物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TTC染色实验来检测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使TTC发生转化变成红色;乙组种子中,胚未呈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将种子杀死,无呼吸作用
    解析:(1)题图中4、5、6所代表能量最多的是6,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2) 细胞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进入该场所参与后续反应的物质有丙酮酸、水、氧气、[H]。 (3) 活种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使BTB(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
    (4)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H]使TTC变成红色;乙组种子中,胚未呈红色,原因是高温将种子杀死,无呼吸作用。
    29.(12分)草莓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选取生长良好的草莓幼苗进行光照和遮阴处理,并对两种环境下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 实验二:将消毒后生理状态良好且相同的草莓幼苗分别置于pH为a、b、c、d和e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草莓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1) 实验一中所测定的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物质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结构),测定色素含量前,需要提取色素,提取的方法是:在剪碎的绿叶中加入SiO2、______________、无水乙醇后快速研磨,经过滤获得色素滤液。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或基粒、类囊体) 
    (2) 草莓光反应产生的NADPH与叶绿体基质中的____________反应生成(CH2O),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CO2的________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3) 培养草莓幼苗的过程中,隔天更换培养液,除了可以防止缺氧造成烂根和营养不足之外,还能防止培养液的________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在替换下来的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颜色将由蓝变绿再变黄。
    (4) 若pH为a时,水稻幼苗要正常生长,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不少于________h(保留整数)。
    解析:(1)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之外,还包括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提取色素的方法是:在剪碎的绿叶中加入SiO2、碳酸钙、无水乙醇后快速研磨,经过滤获得色素滤液。
    (2) 光反应产生的NADPH等与叶绿体基质中的三碳化合物(C3)反应生成(CH2O),该过程称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O2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CO2的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3) 培养草莓幼苗的过程中,隔天更换培养液,除了可以防止缺氧造成烂根和营养不足之外,还能防止培养液的pH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在替换下来的培养液中含有根部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故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溶液颜色将由蓝变绿再变黄。
    (4) 若pH为a时,净光合速率为150,呼吸速率为200,水稻幼苗要正常生长,则白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要大于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假设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为x小时,则150x>200×(24-x),解得x>13.7 h,则每天适宜的光照时间不少于14 h。
    相关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2 微专题4(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本册综合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8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2 微专题1(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本册综合背景图课件ppt,共59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5(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全册综合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BCD,ACD,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1 综合测评4(课件PPT)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