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试卷01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试卷02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试卷03
    还剩6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共67页。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单选题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2.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答案】1.B    2.B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示为北半球。甲图纬度位于0°N-30°N之间,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带(为东北风),乙图的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A错,B正确,CD错误。故选B。
    2.图中①位于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①正确,乙图的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②的流向错误。③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③流向正确,④为高纬环流高空气流,由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④正确。综上可知,表示错误的是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3.从图的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偏向较高纬度处,即发生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印度半岛形成低压,由于夏季陆地气温高,副极地地区不存在陆地高压切断低气压带的情况,A错误。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错误。此时,亚洲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陆地气温高,气压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C正确。非洲南部为南半球,此时为冬季,正值干季,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B.该图中画出了7个气压带
    C.①、③表示低气压带,②、④表示高气压带 D.在⑥风带的影响下气候干燥
    5.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呈带状分布 B.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C.印度低压势力强盛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4.C    5.D

    【解析】4.图中①气压带位于最外侧,判断为赤道低压带;⑤风带由于其紧邻赤道低压带,故为信风带,因其风向右偏形成,故判断为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因此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A错误;图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③是副极地低压带、④是极地高压带,共绘制了4个气压带,B错误,C正确;⑥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温和多雨,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5.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割呈块状,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B错误;印度低压在夏季时势力强盛,C错误;亚洲高压在冬季时势力强盛,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为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②同一半球,低纬信风带与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下图所示为我国部分重要山脉,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6.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8.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西涝东旱 D.东涝西旱

    【答案】6.D    7.A    8.B

    【解析】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甲是天山,乙是太行山,丙是南岭,丁是大兴安岭,其中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域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①地在天山以南,位于我国新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种植业规模小,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正确;②地位于太行山以西,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地位于南岭以北,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④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气候较干旱,风沙危害严重,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8.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进退不稳定,当夏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快速向北推移,在我国南方停留时间变短,南方降水偏少,会较长时间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北方降水偏多,所以出现北涝南旱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如果夏季风比较强劲,迅速北移,可能带来北涝南旱的局面,如果夏季风比较弱,难以北上,可能造成南涝北旱的局面。总体来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但是也要看夏季风每年的强弱。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大气环流学习路径整理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②③表示三个不同的假设条件)。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假设条件③指的是(   )
    A.地球静止不动 B.地球表面均匀 C.太阳直射赤道 D.地表高低起伏
    10.若图中假设条件②成立,则下列区域中气候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   )
    A.地中海沿岸 B.东非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西双版纳
    11.下列城市中,气候受图中④环流影响最大的是(   )
    A.伦敦 B.罗马 C.杭州 D.新加坡

    【答案】9.B    10.A    11.C

    【解析】9.结合所学可知,在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和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会出现单圈环流;当考虑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前提下,单圈环流会受到影响形成三圈环流,因此①应为地球静止不动;当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开始移动,因此②应为太阳直射赤道;由于地球表面并不均匀,因此气压带风带会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因此③应为地球表面均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太阳直射赤道,结合所学可知,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的交替控制,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气压带风带并未移动,因此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变化最为明显,A正确;东非高原为低纬高原,与直射点的移动无关,B错误;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错误;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与直射点的移动无关,D错误。故选A。
    11.结合所学可知,气压带被分裂成高低压中心,在局部地区形成的是季风环流;结合所学可知,杭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到季风环流最严重,C正确;伦敦为温带海洋气候,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都不会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AB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大气环流的成因和过程,巧用还原三个假设,讲清大气环流。三个假设是:假设地球不自转、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表是均匀的;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在局部地区形成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下图为极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中极涡(   )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13.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2.C    13.D

    【解析】12.极涡是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故为冷性低气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而非辐散,A错误;黄赤交角决定了寒带的范围,B错误;极涡是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型大型涡旋,故为冷性低气压,C正确;北极地区气温低,水汽少,D错误。故选C。
    13.“超级寒潮”是由极涡产生的,其源地在极地,并非在美国,①错误;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并不利于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②错误;如图示极涡的冷空气向南移动,导致美国大部分地区遭遇“超级寒潮”,③正确;较低纬暖空气沿中部平原区北上,挤压南下的冷空气,把美国中部的冷空气挤压到东西两侧,使东西部出现寒潮天气,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美国地势的特点总体来说是“两边高中间低”。西海岸是落基山脉,海拔较高,东海岸也是由山地和高原组成的高地,中部地区是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下图为甲、乙两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甲乙两岛均位于(   )
    A.东半球热带 B.大洋洲热带 C.太平洋低纬度 D.西半球低纬度
    15.对两岛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水系均为向心状 B.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C.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D.两岛均受信风影响
    16.下列对甲岛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岛中的山峰终年被积雪覆盖 B.东南部干旱少雨
    C.面积约为1.04万平方千米 D.夏季最高温出现在岛屿中部偏北的地区

    【答案】14.D    15.D    16.C

    【解析】14.根据上图可知,甲在南半球的低纬度,属于西半球;乙在北半球的低纬度,属于西半球,所以甲乙两岛均位于西半球而且是低纬度,甲位于太平洋,乙位于大西洋,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5.甲岛中间高四周低,为放射状水系,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但并非都分布在河口三角洲,B错;图中公路主要沿海岸线修建,受河流影响较小,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地区纬度相当,都受信风的影响,D正确。故选D。
    16.读图中经纬线分析可知,该岛纬度较低,山地海拔也不是特别高,因此岛中山峰不会终年被积雪覆盖,A错;中央山脉将该岛的气候一分为二,东南部位于迎风坡,湿润多雨,B错;该岛南北纬度间隔约1°,东西经度间隔也约1°,计算面积约为1.1万平方千米,C正确;中部为山地,因此最高气温不会在中部,D错。故选C。
    【点睛】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东经160°和与其相对的西经20°所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的区域,该区域陆地有亚、欧、非三个洲的绝大部分和众多岛屿,海洋有太平洋西部、大西洋东部、印度洋。西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的区域,该区域主要包括南美洲、北美洲、东太平洋、部分大西洋、部分北冰洋以及部分南极洲。
    下图是“东亚和南亚地区某时期近地面的风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7.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2月
    18.图中②地风向的成因是(   )
    ①海陆热力差异②西风带的南移③东北信风带的影响④东南信风带的北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7.C    18.D

    【解析】17.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时亚洲大陆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而冬季大陆上形成冷高压。读图可知,图示季节盛行风由海洋吹向亚洲内陆,表明亚洲内陆处于低气压中心控制,应处于夏季,代表性月份应是7月,1月和12月当地处于冬季,3月处于春季,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8.读图可知,图中②地风向为西南风,是当地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夏季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亚洲陆地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气流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①、④符合题意;西南风与中纬度的西风带南移无关,东北信风带被季风环流取代,因此西南季风形成与东北信风影响无关,排除②、③。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西北风或东北风。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太平洋西岸和南亚地区最显著。其中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20.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份
    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21.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被热低压切断 B.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答案】19.D    20.C    21.B

    【解析】19.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南北两侧的风向可知,风由气压带向两侧吹,为高气压,M气压带北侧是西南风,南侧是东北风,向右偏转,为北半球气压带,在回归线附近,故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M气压带大体位于北纬30°以南,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反映的时间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AB错误。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应是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故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不是1月份,C正确,D错误。故选C。
    21.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公转的相关知识。当亚欧大陆被高气压控制时,北半球是冬季,这时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故B项正确;北半球夏季时,副热带高压带被热低压切断,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北半球冬季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故C项错误;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而非向北,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
    滩砂和坝沙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图为青海湖滩砂与坝沙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图中青海湖滩砂和坝沙的空间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滩砂和坝沙多分布于东部湖岸 B.滩砂呈块状,面积小
    C.滩砂和坝沙多分布于西部湖岸 D.坝沙呈带状,面积大
    23.根据图中滩砂和坝沙位置,推测青海湖湖区的主导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22.A    23.B

    【解析】22.读图可知,滩砂和坝沙多分布于东部湖岸,西部湖岸少于东部,A对C错;滩砂呈条带状,面积大,坝沙呈条带状,面积较小,BD错。故选A。
    23.据材料‘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可知,青海湖湖边地区的滩坝是湖水在风的吹拂下掀起波浪,波浪搬运湖底的泥沙向岸边堆积,形成滩坝,上题分析可知,滩砂和坝沙多分布于东部湖岸,说明该地区盛行偏西风;由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湖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风力较大,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
    如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25.图示所示情况发生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答案】24.B    25.D

    【解析】24.图中M气压带对应纬度为60°~70°。极地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90°附近,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 30°附近,C错误;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D错误。故选B。
    25.图中地球顺时针旋转,由此可知为南半球。M(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位于60°S以南地区,说明气压带风带整体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故选D。
    【点睛】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投影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所示情况发生的节气可能是(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27.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28.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切断了图中气压带(M)的是(   )
    A.亚洲低压 B.阿留申低压 C.亚速尔高压 D.亚洲高压

    【答案】26.B    27.A    28.A

    【解析】26.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知地球旋转方向是逆时针,该气压带风带投影图为北半球部分,N(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位于60°N以北地区,说明气压带风带整体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日期为夏至日前后,B对。故选B。
    27.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及D地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D所示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通过读图可知,A图是西南风,B图是西北风,C图是东南风,D图是东北风,故选A。
    28.图中气压带(M)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A正确,阿留申低压和亚洲高压的形成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BD错误,亚速尔高压在夏季并不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切断,而是副热带高压留在海洋上的部分,因此与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A。
    【点睛】亚速尔高压,又称北大西洋高压,是副热带高压中心之一,为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 。中心位于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夏季势力最强盛,影响范围几乎遍及大西洋温带纬度以南广大洋面及其沿岸、并在百慕大岛附近有一个小的高压中心。在其控制下易形成少雨亢旱的天气。冬季,势力减弱,中心退到西北非以西海洋面上,影响范围局限于副热带地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M地盛行风和降水状况是(   )
    A.1月盛行东北风,少雨 B.1月盛行西南风,多雨
    C.7月盛行西南风,少雨 D.7月盛行东北风,多雨
    30.下列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中心)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29.A    30.C

    【解析】29.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南移,M地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少雨;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M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控制,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属于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或气压中心,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形成的气压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国外某电视台举办荒野求生挑战赛,十名挑战者被散放在北极埃尔斯米尔岛土(下图)。挑战者可携带简单装备,不能带食物。电视台使用无人机对挑战者A的求生活动进行网络直播,计划从当地时间5月31日16:00开始。埃尔斯米尔岛采用西五区区时,3月初—11月初实行夏令时(将时间调快一小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下列关于该挑战者的求生活动,做法合理的是(   )
    A.搭建帐篷开口朝向东北 B.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C.采集遍地的新鲜苔藓生火 D.记录杆影长度,确定方位
    32.三明的观众收看本次网络直播时间大约是(   )
    A.5月31日5:00 B.6月1日3:00
    C.6月1日5:00 D.6月1日4:00

    【答案】31.D    32.D

    【解析】31.埃尔斯米尔岛地处北半球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搭建帐篷不应朝向东北方向,以防冷空气进入,A错误;新鲜苔藓潮湿,不易生火,C错误;此时该地有极昼现象,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B错误;此时出现了极昼,记录最短杆影,可以确定正南方位,D正确。故选D。
    32.根据题干可知,埃尔斯米尔岛采用西五区的区时,由于实行夏令时时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则采取的是西四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东八区比西四区早12小时,“早加晚减”,所以当埃尔斯米尔岛为5月31日16:00,北京时间为5月31日16:00+12小时=6月1日4: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极昼时太阳的方向,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0点,太阳在正北方,高度最小;0-6点,太阳在东北方,向东移动,高度增大;6点,太阳在东方;6-12点,太阳在东南方,向南移动,高度增大;12点,太阳到达正南方,高度最大;12-18点,太阳在西南方,向西移动,高度减小;18点,太阳在西方。18~24点,太阳在西北方,向北移动,高度减小;24点,太阳回到正北方。
    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阴影区表示气压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图中气压带移动方向与范围分别为(   )
    A.北移,5°~10° B.南移,5°~10° C.北移,10°~20° D.南移,10°~20°
    34.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35.图中降水偏多的气压带或风带最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3.A    34.D    35.B

    【解析】33. 根据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与赤道的关系可知,图中气压带向北移动,移动的纬度范围大致为5~10°,故选A。
    3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此时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受东南信风的影响,盛行东南风,故选D。
    35.图中甲为极地高气压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丁为东北信风带,性质干燥,受其影响,降水少。乙为盛行西风带,为暖湿气流,受其影响降水偏多。故选B。
    【点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6.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关于图中热带辐合带,正确的是(   )

    A.甲为信风辐合带 B.甲只出现在北半球,乙只出现在南半球
    C.乙为季风辐合带 D.乙类辐合带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
    【答案】D
    【详解】图甲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辐合,是季风辐合带,A错误;乙图赤道低压带位置几乎没有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和北半球东北信风辐合,是信风辐合带,C错误;当赤道低压带南移时,北半球东北信风也会越过赤道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也是季风辐合带,但是出现在南半球,B错误;乙图信风辐合带由南北半球信风相遇辐合形成,因此出现在赤道附近,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当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当太阳直射点南移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
    下图示意北美洲大陆西海岸某月风速随纬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据图分析,甲地所受的大气环流为(   )
    A.赤道低气压 B.东北信风 C.副热带高气压 D.盛行西风
    38.该月份最可能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37.B    38.C

    【解析】37.据图文材料可知,北美洲大陆西岸的甲地,位于25°N以南,所受的大气环流是东北信风,B正确;赤道低气压位于赤道附近,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位于30°N附近,C错误:盛行西风位于30°~60°之间,D错误。故选B。
    38.图中乙处风速最小,应该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此时副热带高气压位置接近40°N,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大致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图为2022年某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此时最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40.此时最可能出现(   )
    A.甲地吹西南风 B.乙地烈日当空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大风降温
    41.图示区域内形成准静止锋的暖气团来自(   )
    A.西南季风 B.西南暖气流 C.东南季风 D.印度洋飓风

    【答案】39.A    40.C    41.B

    【解析】39.由图中等压线气压值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气压达到1045ha以上,高压较强盛,所以判断为冬季,应为2月,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40.图中甲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值北高南低,加上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偏北风,A错;题干材料没有明确具体时间,所以乙地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夜间,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烈日当空可能性较小,B错;丙地处于准静止锋锋线附近,且受冷空气控制,所以最有可能阴雨连绵,C对;丁地等压线稀疏,大风天气可能性较小,D错。故选C。
    41.该准静止锋为昆明准静止锋,形成于冬半年,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都为夏半年;印度洋飓风不具备长时间影响,且也活动于夏秋季节;进入冬半年后,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南移的西风带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分成南北两支。南支西风沿高原南缘绕流向东,途经西亚、南亚北部等地变为西南暖气流到达云南,与沿云贵高原爬升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移动十分缓慢时,称为准静止锋,简称为静止锋。在我国江淮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在每年6月形成梅雨。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在冬季冷暖气团交汇且势力均衡,形成准静止锋,因此冬季温和多雨。
    2021年7月,北美等地受“热穹顶"(下左图)天气系统控制,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区域上方的大气压力不断增加,产生一个下沉的空气柱,下沉的气流就像一个盖子,捕获地表热量,使大气不断压缩、加热并变干。下右图示意北美受“热穹顶"影响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从形成原理看,与“热穹顶”最为相似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3.受“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易形成极端高温的原因是(   )
    ①太阳高度大②气流下沉增温③气流受热抬升④冷空气受排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42.B    43.D

    【解析】42.从图中可以看出热穹顶控制区气流下沉,应对应高压,A C错;天气特点为高温,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气温低,D错;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温较高,B对。故选B。
    43.图甲可以看出热穹顶控制区气流下沉,下沉过程中吸热增温,②对,③错;该区域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①错;图乙中高速气流被热穹顶排斥,④对。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热穹顶”是指大气中的高压循环产生大量的热量,与两侧的低压形成一面“热穹”,这种现象属于一种很反常的天气现象。“热穹顶”就像是有一个加热后的盖子盖在了上空,它的内部都是热空气,靠近地面的热空气会上升,但由于上方也是高气压,又把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循环往复,温度持续上升。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下图为某月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图示月份可能为(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45.该月份(   )
    A.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 B.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
    C.北半球西风偏转为东北风 D.南半球西风偏转为东南风
    46.图示气压带中,成因与对流运动有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44.A    45.B    46.C

    【解析】44.由图可知,在10°S附近有一低压带,根据气压带与风带知识点可知,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季,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5.从上题可知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带动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风,B正确,A错误;中纬西风带移动并没有改变半球位置,偏转风向错误,CD错误。故选B。
    46.根据图示可知,丙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常年气温高,对流旺盛形成的,C正确;乙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也就是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图中①③⑤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 C.③ D.③⑤
    48.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49.下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47.D    48.B    49.C

    【解析】47.读图,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纬度分布可知,①③⑤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其中赤道低气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因素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8.结合上题分析,图中⑤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北半球为冬季,北京盛行西北风,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B正确。南亚盛行东北季风,C错误。台风影响东南沿海时间为夏秋季节,D错误。故选B。
    49.结合所学可知,①地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为东北信风;②地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南侧为盛行西风带;③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为东南信风带;④地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北侧为盛行西风带。根据题意,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应为④③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冬季陆地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出现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季,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等气压中心;北半球夏季,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等气压中心。
    南极洲大陆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冰川内陆厚,边缘薄,杰夫·威尔逊在南半球夏季进行了横跨南极洲的单人探险,脚蹬滑雪板,拖着180千克的雪橇,尽量借助风筝助力,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用44天,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用9天。读探险路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50.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的前进速度明显快于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的速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风力②气压③气温④地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1.风筝助力最明显的是(   )
    A.开始几天 B.P地附近 C.南极附近 D.最后几天

    【答案】50.A    51.D

    【解析】50.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主要为逆风,且风力大,因此前进速度慢;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是顺着极地东风的方向,且风力强,因此前进速度快,①正确。气压和气温不影响前进速度,②③错误。南极点附近地势较高,周围地势较低,从新拉扎列夫站向南极点前进过程以上坡为主,速度慢;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途中以下坡为主,前进速度明显快,与地势有关,④正确,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51.开始几天和P地附近主要为逆风,因此风筝助力不明显,A、B两项错误;南极附近受极地高压控制,风力不明显,C项错误;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途中受极地东风的影响是顺风前进,因此风筝助力最明显的是最后几天,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南极洲(Antarctica),亦称“第七大陆”,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等。包括大陆、陆缘冰和岛屿,总面积1405.1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大陆冰川从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罗斯冰障,周围海上漂浮着冰山。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表示青藏高原季风纬向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53.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52.D    53.C

    【解析】52.从图中看,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同一海拔高度的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高原面比周边同一海拔高度的大气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高原面吹向四周,可知高原季风的成因是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正确;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热力差异、高原表面植被季节变化无关, ABC错。故选D。
    53.东亚夏季风是东南风、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南亚冬季风以东北风为主,夏季风以西南风为主;从图中看,高原冬、夏季风的风向与两区域的冬、夏季风一致,风向叠加,可以加强相应的季风,因此高原季风的存在是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正确、ABD错。故选C。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图为沿115°E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4.图中甲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北侧板块分别是(   )
    A.生长边界印度洋板块 B.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
    C.消亡边界亚欧板块 D.生长边界亚欧板块
    55.若某季节③地盛行东南风时,则(   )
    A.①地温和多雨 B.②地高温多雨 C.④地草木枯黄 D.⑤地盛行东北风

    【答案】54.C    55.A

    【解析】5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处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带,属于消亡边界,且北部为亚欧板块,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55.③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此时盛行东南风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北,为7月份,①地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A正确;②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B错误;④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葱绿,C错误;此时为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⑤地盛行西南风,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点睛】印度尼西亚处于多个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火山活动频繁。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那曲市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平均海拔超过4500m,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在-2℃左右。但是每年夏季那曲市经常出现因热力不稳定而引起的热对流天气。图是2017~2019年夏季那曲市热对流天气引发降水的时次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6.夏季那曲市出现热对流的大气环流背景最可能是(   )
    A.受西北季风的控制,干燥
    B.受东南季风的控制,暖湿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
    D.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暖湿
    57.那曲市这种热对流具有的特点是(   )
    ①局地性强②突发性强③持续时间长④降水强度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8.低层大气与高层大气巨大的温差会导致热对流天气的发生,那曲市具备此条件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
    B.地面辐射弱,高层降温快
    C.海拔高,高层气温低
    D.逆温较明显,垂直温差大

    【答案】56.C    57.A    58.A

    【解析】56.夏季那曲市不会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A错误;那曲市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因此不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B错误;结合纬度位置和时间可知,当地应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不是西风,C正确,D错误。故选C。
    57.夏季热对流是由于局部地区气温上升引起的,故局地性强,①正确。热对流是由于太阳辐射增强造成的突发情况,②正确。那曲市热力对流持续时间较短,③错误。热对流会造成强降水,④错误。故选A。
    58.那曲市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A正确;那曲市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强,B错误;那曲市全年海拔高,不会因为季节变化而出现变化,C错误;对流气温上冷下热,与逆温相反,D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
    A.气压较高 B.多晴朗天气 C.多上升气流 D.多大风
    60.关于图中热带辐合带,正确的是(   )
    A.甲为信风辐合带 B.甲只出现在北半球,乙只出现在南半球
    C.乙为季风辐合带 D.乙类辐合带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
    61.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太阳直射点位置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答案】59.C    60.D    61.A

    【解析】59.根据材料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气流辐合表明中间气压低,排除A;辐合带气压较低,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辐合带以上升气流为主,水平运动相对较弱,水平风力较小,排除D。故选C。
    60.读图甲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后偏后的西南风与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为季风辐合带,乙为南北半球信风带相遇形成的信风辐合带,排除A、C;季风辐合带有可能出现在北半球,也有可能出现在南半球,排除B;南北半球信风带在赤道附近,故信风辐合带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D正确。故选D。
    6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后与东北信风辐合于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后与东南信风辐合于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这表明,甲类辐合带的位置变化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因此A符合题意。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不明显,排除B、C、D。故选A。
    【点睛】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后与东北信风辐合于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后与东南信风辐合于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均有可能形成季风辐合带。
    读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2.结合上图雨带推移的时间表判断下列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阴影部分表示雨带)(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
    63.若③图所示雨带位置持续时间过长,则(   )
    ①夏季风势力强②夏季风势力弱③南旱北涝④南涝北旱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62.B    63.D

    【解析】62.1、读图,根据锋面雨带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移动规律,5月份在南部沿海登陆,对应②图,6月份北移到江淮地区,对应③图。7、8月份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对应①图。9月份退回长江以南,对应④图,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63.③图所示雨带位置持续时间过长,说明夏季风实力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南方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受雨带影响小,降水少,易出现旱灾,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秋季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移动示意图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着整个东南亚地区水汽输送状况;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的交绥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即锋面雨带(见下一级目录)。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4.图中(   )
    A.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65.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南亚进入凉季 B.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64.A    65.B

    【解析】64.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A正确。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C错误。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所以选A。
    65.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南亚地区进入雨季,A错误;长江中下游被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天气,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南亚地区位于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一年的季节分别是热季、凉季和雨季。旱季后期(3月到5月)是热季,北半球冬季是凉季,西南季风影响的时期(6月到9月)是雨季。
    2022年3月中旬,北非、欧洲多地遭遇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袭击。这场风暴不仅将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吹到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大片地区,甚至波及欧洲北部的英国。西班牙、法国,甚至瑞士等地的天空变成橙色乃至血色,仿佛置身火星一般。下图为地中海周边地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尝试推测形成此次沙尘暴的动力可能是(   )
    A.信风带 B.西风带 C.超强冷锋 D.超强气旋
    67.此次沙尘暴给图示区域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造成欧洲中南部地区航空、公路交通延误
    ②地中海地区白天气温下降③促进地中海海洋生物生长
    ④造成欧洲南部农作物减产⑤欧洲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66.D    67.A

    【解析】66.东北信风不可能将南部北非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输送到欧洲,A错误;西风带整个冬季都会控制地中海及周边地区,是长时间尺度出现的地理事物,而材料提到的沙尘暴是偶发性的、短时间尺度的地理事物,B错误。图示区域冷锋是自北向南运动,不可能将南部北非的沙尘输送到欧洲,C错误;此次沙尘天气主要是由东欧地区南下冷高压与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地区的地面气旋共同作用形成超强气旋,将地表的沙尘扬起到高空,并随大气环流到达欧洲,D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67.材料:“西班牙、法国,甚至瑞士等地的天空变成橙色乃至血色,仿佛置身火星一般”说明沙尘暴强度大,会造成大气能见度大幅下降,造成航空和公路运输延误,①正确;强沙尘暴会大幅削弱太阳辐射,造成地中海地区白天气温下降。②正确;沙尘在地中海地区部分沉降,增加海水矿物质,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给鱼类带来丰富饵料,③正确;沙尘暴是偶发的、短时间尺度的天气现象,不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对旅游业不会造成严重影响,④⑤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青藏高原隆起前后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8.对青藏高原隆起前后M地风向和N地风速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 B.冬季,N地风速变大
    C.夏季,M地由盛行东北风变为东南风 D.夏季,N地风速变小
    69.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图示地区气压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北移 B.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南移
    C.高压中心北移、低压中心南移 D.高压中心南移、低压中心北移

    【答案】68.A    69.C

    【解析】68.根据等压线走向确定风向,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速。图1中高压控制陆地,为冬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西北风,A正确;N地处等压线由密变为疏,N地风速变小,B错误;图2中低压控制陆地,为夏季,M地由盛行西南风变为偏东风,C错误;N地处等压线由疏变为密,N地风速变大, D错误。故选A。
    69.由图可知,青藏高原隆起后低压中心靠南移动,冬季高压中心向北移动,C正确。故选C。
    【点睛】根据等压线画出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风向。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0.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1.为保证全年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0.C    71.D

    【解析】70.图示地区位于华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根据图中太阳能热水器朝向可知,房屋左侧为北,右侧为南。落叶阔叶林夏季遮荫条件好,适宜布局在南侧;冬季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常绿针叶林防风效果好,布局在北侧。综上所述,最好的设计应为③。故选C。
    71.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90°-(40°+23.5°)=26.5°,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约为63.5°,与方案④最接近。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72.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这些沙尘随着强风影响多地。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   )
    A.西南季风—中纬上升—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B.垂直上升—盛行西风—西北季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C.垂直上升—高空西南风—垂直下沉—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D.东北信风—赤道上升—高空西南风—副热带下沉—盛行西风
    【答案】D
    【详解】当撒哈拉沙漠的细小沙尘被强风扬起,由东北信风携带至赤道地区,在赤道对流空气影响下上升,上升后由高空西南风携带至副热带地区高空,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并随着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向欧洲飘流,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3.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变化特征是(   )
    A.纬向风比经向风平均风速小 B.西风和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
    C.纬向风比经向风风速变化小 D.东风转西风同时南风转北风
    74.10月~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   )
    A.亚洲高压减弱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印度低压增强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答案】73.B    74.D

    【解析】73.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经向风还是纬向风,其风速数值大部分时候都大于0,故表明西风和南风的持续时间较长,B正确;纬向风的风速和变化频率显然大于经向风,A、C错误;在0风速处作一条水平线,会发现其与经向风和纬向风曲线的交点并不重合,故东风转西风和南风转北风的时间存在差异,D错误。故选B。
    74.从图中看出,10月到次年3月孟加拉湾的经纬向风为东北风,属于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正确;10月到次年3月亚洲较为寒冷,亚洲高压增强,印度低压减弱,A、C错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而不是冬季东北季风的主要成因,故B错。故选D。
    【点睛】南亚季风是指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等地区)的季风。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5.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海陆轮廓 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76.图示季节(   )
    A.乙地高温多雨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C.亚欧大陆上为低压中心 D.沈阳高温多雨

    【答案】75.A    76.B

    【解析】75.由图中甲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可知,该季节是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偏南,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季风,故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76.图示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季,B正确,亚欧大陆上为低压中心,沈阳高温多雨,均为北半球夏季,CD错误;乙地深居内陆,西北暖湿季风无法到达,降雨少,A错误,所以选B。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的,1月偏南,7月偏北。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制作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7.甲、乙示意风带,关于图中甲、乙风向和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东南风、西北风① B.东南风、西北风②
    C.东北风、西南风③ D.东北风、西南风④
    78.图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差异盛行东南风
    C.辽宁昼短夜长 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答案】77.D    78.B

    【解析】77.由图可知,甲和乙分别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和盛行西风带,应该为东北风、西南风,气流方向,①为上升气流,正确,②为上升气流正确,③气流方向应相反,④气流方向正确,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78.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北移,应为北半球夏季,东亚盛行夏季风东南风,故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为北半球冬季的时候,A错误;此时辽宁昼长夜短,故C错误;非洲南部的草原区为南半球的冬季,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草木枯黄,故D错误,本题选B。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 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 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3. 年移动幅度约为10%。
    下图为7月亚洲季风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9.该季节,甲季风一般具有的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低温潮湿 D.炎热干燥
    80.导致图中乙季风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太阳直射点移动 D.纬度位置
    81.图中30°N附近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分别是(   )
    A.热力原因、热力原因 B.动力原因、动力原因
    C.热力原因、动力原因 D.动力原因、热力原因

    【答案】79.B    80.C    81.D

    【解析】79.由材料可知,夏季,甲季风从太平洋带来大量的暖湿水汽,给我国季风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和丰富的热量,故具有温暖湿润的特征。故选B。
    80.乙季风属南亚季风环流的夏季风(西南风),是由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具体来看北半球夏半年,随着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西南季风,故C选项正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纬度位置,均不是形成乙季风的根本因素,故A、B、D项错误。故选C。
    81.由图可知,北半球夏季,30°N附近的高气压地处北半球副热带海域,为副热带高压带,其成因属于动力原因;而30°N附近的低气压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低压,为热力原因。故选D。
    【点睛】亚洲季风包括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其成因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风温暖湿润,冬季风寒冷干燥,形成了亚洲典型的季风气候。读图时,需要结合图示,判断季风类型及其季节,并分析其影响。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完成下面小题。

    82.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83.此季节甲地(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受太阳直射

    【答案】82.C    83.C

    【解析】82.从图中看,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可推测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C正确、ABD错。故选C。
    83.从图中看,此季节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C正确、AB错误;甲方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D错。故选C。
    【点睛】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不断地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向低纬流出的寒冷气流,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图是南亚最大的岛国——斯里兰卡,读图回答小题。

    84.斯里兰卡岛上有一条山脉,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山脉走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半圆形走向
    8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B.7月,甲地降水少,乙地降水多
    C.1月,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 D.城市分布不均,沿海地区多,内陆少

    【答案】84.C    85.D

    【解析】84.图中斯里兰卡岛的河流主要从中部流向东西两侧,由此可判断,该山脉走向大致为南北走向。故选C。
    85.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地势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A错。7月区域盛行西南季风,甲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B错。1月区域盛行东北季风,甲地,处于东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错。根据图中城市分布可知,区域城市分布不均,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D正确。故选D。
    【点睛】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风影响,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2019年10月,澳大利亚爆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森林大火。火灾蔓延至整个大陆,造成至少5亿只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死亡,并可能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在大火发生区常见气流夹卷着火焰,像一条火龙旋转前进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火焰龙卷风。下左图示意2020年1月某日澳大利亚火灾严重区和海平面气压(单位:Pa)分布,下右图为火灾现场的火焰龙卷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6.图示时刻,火灾严重区的火势可能(   )
    A.减弱 B.增强 C.向东南扩散 D.向西南扩散
    87.“火焰龙卷风”属于(   )
    A.反气旋 B.低压槽 C.气旋 D.高压

    【答案】86.A    87.C

    【解析】86.图示火灾严重区位于低压槽,这里可能有锋面存在,锋面两侧分别为偏东风和偏南风,且均来自海洋,降水的可能性大,雨水有利于减弱火势。受偏东风和偏南风的驱动,火灾严重区可能向西、向北蔓延,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87.大火造成的局部高温使大气迅速上升,近地面形成强低压中心,水平气流从四周向低压中心快速辐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呈顺时针旋转辐合,气流运动过程中夹卷着火焰形成“火焰龙卷风”,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等。
    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88.图示分布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北半球(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89.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热力原因辐合 B.乙:动力原因下沉
    C.甲:动力原因上升 D.乙:热力原因辐散

    【答案】88.B    89.B

    【解析】88.图中甲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乙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以北和30°N以北,气压带和风带大致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因此此时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春分和秋分日,直射点在赤道,冬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题意不符,排除A、C、D。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与题意相符,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9.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甲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甲)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成因为热力原因,水平气流为辐合,垂直气流为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由于气流在30°纬度上空堆积重力下沉而形成,成因为动力原因,水平气流为辐散,垂直气流为下沉。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2.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①低纬环流(0°~30°),(2)②中纬环流(30°~60°),(3)③高纬环流(60°~90°)。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下图示意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0.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9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 B.乙表示7月份 C.甲表示9月份 D.乙表示1月份

    【答案】90.D    91.B

    【解析】90.从甲图可以看到0°~20°之间,并无气压带分布,因在北半球,应为东北信风带, 盛行东北风,AB错误。20°~30°有气压带分布,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来看,该纬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错误。30°~40°应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应盛行西南风,D正确。故选D。
    91.从甲图来看,赤道以北并未看到赤道低气压带,春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应位于赤道两侧,故甲图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AC错误。从乙图来看,赤道以北可以看到完整的赤道低气压带,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故乙图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由于受热不均会流动,比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流动就是三圈环流,在南北半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是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南北对称,赤道低气压带唯一)。但实际情况下,随着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偏移,风带和气压带会南北移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某特大城市热力环流,则(   )
    A.a是城市,b是郊区
    B.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在③地建防护林带
    C.若a位于b的正西方,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南风
    D.这种大气环流,能有效防止城市的大气污染
    93.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
    A.一般来说,a处为多雨地带,b是少雨带
    B.b处气压低于c处
    C.③气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
    D.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94.若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d为沉积岩,④表示变质作用,则(   )
    A.a代表岩浆 B.b代表岩浆岩
    C.②代表外力作用 D.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答案】92.B    93.D    94.D

    【解析】92.如果是城市风,根据地面的风向可知,图中b是城区,a是郊区,A错误;为保护城市环境,可在③地建防护林带,可净化空气,B正确; 若a位于b的正西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则ab间实际风向为西北风,C错误; 这种环流往往会把郊区的污染物带进城区,D错误,故选B。
    93.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形成降水,A错误;b地面,其气压高于高空的c,B错误;③是盛行西风带,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C错误;a气压带与③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D正确,故选D。
    94.由材料及图信息“d为沉积岩,④表示变质作用”可知,a为变质岩,b岩浆,c为岩浆岩。AB错误;b形成c经过冷却凝固,②为冷却凝固,C错误;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可变成岩浆,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组件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5.图中①③⑤三处气压带形成的因素中是动力因素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③ C.③ D.③⑤
    96.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太平洋上形成低压
    C.南亚盛行西南风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97.下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答案】95.D    96.B    97.A

    【解析】95.读图,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纬度分布可知,①③⑤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其中赤道低气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因素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6.结合上题分析,图中⑤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北半球为冬季,北京盛行西北风,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B正确。南亚盛行东北季风,C错误。台风影响东南沿海时间为夏秋季节,D错误。故选B。
    97.结合所学可知,①地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为东北信风;②地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南侧为盛行西风带;③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为东南信风带;④地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北侧为盛行西风带,根据题意,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应为②①③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因素形成。极地低气压带处,从较低纬度的暖气流遇上从较高纬度来的冷气流,形成极锋。风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8.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99.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98.B    99.B

    【解析】98.由盛行风向以及纬度信息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故选B。
    99.据图判定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表明气压带风带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可能为12月份。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表明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可能为7月份。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其中经向风速大于0表示南风,小于0表示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表示西风,小于0表示东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0.4-10月,控制孟加拉湾的气压中心为(   )
    A.冰岛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洲低压 D.亚洲高压
    101.11月一次年3月,孟加拉湾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100.C    101.C

    【解析】100.4-10月主要为北半球夏季,此时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根据孟加拉湾地理位置可知,C正确,B错误。冰岛低压、亚洲高压是北半球冬季时常见的低压中心,AD错误。故选C。
    101.11月-次年3月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为东北风,C正确,ABD排除。故选C。
    【点睛】南亚季风是指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等地区)的季风。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同时也有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完成问题。

    102.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03.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答案】102.C    103.A

    【解析】102.根据图中中纬度地区曲线的变化特征,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小,风速变化南半球变化幅度大于北半球,说明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AB错误;最大风速的南半球风速变化小于北半球风速变化,说明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大,C正确;纬度变化,南半球跨度范围大于北半球跨度范围,说明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小,D错误。故选C。
    10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A正确; 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低,B错误;北半球海面狭窄,冬季陆地为高压系统,海洋为低压系统,夏季,陆地为低压系统,海洋为高压系统,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较多,C错误;地转偏向力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南北半球因为海陆比例的差异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因此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比南半球要多,如北半球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等,而南半球没有。 同时,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因此北半球的气候大陆性特征较强,而南半球气候则是海洋性较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而南半球则只有南美大陆南端有较少的分布。并且,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南半球,因而各类气候范围都比南半球广(除南极大陆大面积的冰原气候外)。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4.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
    A.东北风、西南风 B.东南风、西北风
    C.东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105.上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6.图中所示季节(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 D.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比春分日更大

    【答案】104.A    105.C    106.B

    【解析】104.甲风带位于0°N-30°N,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乙风带位于30°N-60°N,,盛行西风(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5.30°处盛行下沉气流,其上空产生低气压,气流应流向30°的上空处,所以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6.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亚欧大陆上因升温产生亚洲低压,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亚洲高压切断是在冬季,A错误。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B正确。南极圈内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冬季,C错误。北京正午屋内阳光面积,由于太阳高度比春分高,所以面积应变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3、年移动幅度约为10°。
    下图为全球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7.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108.下列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低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答案】107.B    108.B

    【解析】107.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读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B。
    108.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抬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并不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A、C错误;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B正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菲律宾处于太平洋“火山带”上,其境内有22座活火山。2017年12月底,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开始喷发并持续近一个月,喷出大量炽热的岩浆及火山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9.菲律宾多火山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陆壳俯冲洋壳之下 D.二大板块张裂拉伸
    110.此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岩石圈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
    111.火山喷发期间,其火山灰最有可能降落在火山的(   )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答案】109.B    110.B    111.B

    【解析】109.菲律宾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对,A错;洋壳俯冲陆壳之下,C错;菲律宾马荣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该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洋壳俯冲陆壳之下,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错。故选B。
    110.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1.图示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12月盛行东北季风,火山灰向西南飘,可能落在火山的西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菲律宾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刮西南风,冬季刮东北风。
    下图为夏季某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图中高压中心(   )
    A.被陆地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B.被陆地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C.被海洋高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D.被海洋低压中心切断而形成
    113.图中高压中心夏季异常偏强的年份,我国易出现(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旱北旱 D.南涝北涝

    【答案】112.A    113.B

    【解析】112.据图可知,海洋出现高压中心,则此时陆地气温高,为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保留海上部分,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113.雨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位置,当高压中心夏季偏强,雨带北移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过短,易形成旱灾;北方地区雨带过早到达,降水过多,易形成涝灾。A、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点睛】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其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称为亚速尔高压。
    汤加,由众多珊瑚岛、火山岛构成。2022年1月,努库阿洛法西北6km处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导致海洋中的水分大量蒸发,火山灰和海水蒸气快速喷涌。有气候专家担忧,大规模火山爆发将使得会球平均气温下降。下图示意汤加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4.该次汤加火山爆发后,对流层底部的火山灰最快的扩散方向是(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115.火山爆发后,汤加火山及周围形成的热力环流是(   )
    A. B.
    C. D.
    116.大规模火山爆发使得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主要是因为(   )
    A.地面辐射被削弱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大气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被削弱

    【答案】114.B    115.A    116.D

    【解析】1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21°S左右,1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南风,火山灰向西北方向扩散最快,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15.火山喷发之后,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近地面成为热源,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压中心,等压面应下凹;周围近地面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由四周流向中心;高空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所以,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16.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进入地球大气,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全球平均气温下降,D正确;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会减小,但不是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的根本原因,A错误;大气逆辐射增强,不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B错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应该减少,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当火山大规模喷发之后,整个大气的温度会异常降低,火山喷发的物质阻挡了本应该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这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低于之前的水平,这种异常的现象被称为火山冬天。
    位于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区域是帆船项目训练的理想场所之一。2020年2月,多名荷兰运动员到加勒比海地区参加帆船训练,因新冠疫情等原因,他们3月中旬乘坐具有一定马力和保障的帆船返回荷兰。从圣卢西亚岛(14°N)出发,途中短暂经停亚速尔群岛,最终在4月下旬回到荷兰。下图示意此次航行的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7.此次沿图示航线航行穿过的气压带、风带不包括(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
    118.加勒比海地区此季节适合进行帆船项目训练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副高控制,风平浪静②纬度较低,水温较高③信风影响,风力稳定④云多云厚,紫外线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9.从圣卢西亚岛返回荷兰的航行期间最可能经历的是(   )
    A.沿途受到飓风影响,推迟到达 B.亚速尔群岛看到大片椰林
    C.途经无风带,在海上漂泊数日 D.遇到比训练时更大的风浪

    【答案】117.A    118.B    119.D

    【解析】117.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该航线大致从14°N到50°N,沿途依次经过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没有经过赤道低气压带,A符合题意,BCD不符题意。故选A。
    118.2020年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加勒比海地区纬度低,位于热带地区,海水温度较高,适合训练,②正确;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风向风力稳定,适合帆船训练(帆船训练需要一定的风力),天气晴朗日数多,紫外线较强,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所以组合选项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所以选B。
    119.根据所学知识,飓风(热带气旋)主要是夏秋季影响加勒比海附近海域,3—4月份较少,A错误;3—4月该段航线大部分路段位于西风带,风浪较大,D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亚速尔群岛位于40°N,位于温带,而椰林是热带植被,B错误。所以选D。
    【点睛】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是继舟、筏之后的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按船桅数可分为单桅帆船、双桅帆船和多桅帆船;按船型划分有平底和尖底帆船;按首型分为宽头、窄头和尖头帆船。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此区域附近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121.由大气运动推测,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大致扩散方向为(   )
    A.东或东南 B.南或西南 C.西或西北 D.北或东北

    【答案】120.C    121.C

    【解析】120.根据图文信息,洪阿哈阿怕伊岛海底火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
    121.根据图中信息,洪阿哈阿怕伊岛海底火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2022年1月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区域受东南信风影响,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大致扩散方向为西或西北,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
    【点睛】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的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
    2022年1月15日,汤加(175°12'W,21°07'S)于当地时间17:10发生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形成巨大的云团冲上20千米高空,火山爆发引发了地震和海啸。其后数日,汤加火山多次爆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汤加多火山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张裂
    123.受大气运动的影响,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主要飘向(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24.汤加火山喷出的熔岩形成的岩石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片麻岩 D.石英岩

    【答案】122.A    123.B    124.B

    【解析】12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汤加位于南纬20度,180度左右,汤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汤加多火山,汤加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3.汤加位于南纬20度左右,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东南信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所以火山灰向西北方向飘动,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4.汤加火山喷出的熔岩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B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岩,A错误。片麻岩属于变质岩,C错误。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D错误。故选B。
    【点睛】三大岩石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代表: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沉积岩代表: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代表:大理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等。
    2019年11月,欧洲海上风能展在“风能王国”丹麦举行,丹麦(位置见下左图)是世界上风力发电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丹麦2020年风电约占整体供电的50%,保持着风电比例最高的世界纪录。丹麦目前筹划在北海建造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风电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漂浮的人工岛,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风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5.丹麦安装海上风电机组时,风机的受风面大多应朝向(   )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26.丹麦建立海上风电中心,给当地带来的较大负面影响是(   )
    A.影响民航飞行安全 B.使年降水总量减少
    C.使局部海平面升高 D.干扰海洋生物生存
    127.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   )
    A.建设成本低 B.维修难度大 C.施工难度小 D.技术要求低

    【答案】125.A    126.D    127.B

    【解析】125.丹麦位于欧洲西北部,常年盛行西风,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若想使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最高,应将受风面朝向盛行风迎风的方向,故应该朝向西南,A正确;BCD选项的方向,其受风面均不朝向盛行风风向,故BCD均错误,A正确。本题选A。
    126.根据题干分析,该风力发电机高度约为110米,对民航飞机影响不大,A错误;风力发电机运行不会影响气候,所以也不会使降水减少或是海平面升高,B、C均错误;风力发电机叶片旋转可能会误伤海鸟,同时发电机底部深入海底,可能干扰海洋生物生存,D正确。本题选D。
    127.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由于风浪较大、暗流涌动、天气多变,其自然条件比陆地更复杂,所以风电建设、维修难度比陆地风电更大,这也就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就更高。由此可分析,B项正确,ACD均错误。本题选B。
    【点睛】建设风力发电站的主要条件:自然条件:当地风力资源应较为丰富,风力和风向应较为稳定;当地自然灾害较少;地质条件应该较为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应该靠近电网接入点;减少耕地、水利设施的占用;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远离人口密集地区。
    下图为南亚甲、乙两国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8.甲、乙两国降水量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东北季风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129.甲国最大河流发源于(   )
    A.中国 B.孟加拉国
    C.印度 D.巴基斯坦
    130.乙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土豆 B.玉米 C.水稻 D.小麦

    【答案】128.D    129.A    130.C

    【解析】128.洋流对降水的影响,只影响沿海地区,A错误;东北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带来的降水少,B错误;两国都地处沿海,C错误;乙国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而甲国夏季处在亚洲低压的西侧,盛行偏北风,降水少,D正确。所以选D。
    129.甲国最大河流为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部中国境内的狮泉河,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30.乙国为孟加拉国,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部中国境内的狮泉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克什米尔后,转向西南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见印度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左侧支流的上游部分大部分在印度境内,少部分在中国境内,右侧的一些支流源于阿富汗。

    二、综合题
    131.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压状况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此时北半球所处季节,并解释理由。
    (2)分别说明此季节东亚和南亚的盛行风向,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答案】(1)夏季。理由: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同纬度海洋形成高压,说明北半球大陆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北半球为夏季。
    (2)东亚: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析】本题以世界局部地区气压状况分布图为资料,涉及了季风环流和海陆热力性质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知,图中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同纬度海洋形成高压;根据所学可知,温度越高,气压越低,因此目前北半球大陆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2)结合所学可知,东亚夏季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上形成了高压,陆地上形成了低压,因此形成了东南季风;南亚夏季主要是盛行西南季风;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西南季风。
    132.读图(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右图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上右图所示季节为南半球____。
    (2)右图四个气压带中,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____(填字母)B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气压带,终年盛行____气流,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征为____。
    (3)左图中M季风的成因是____,其气流性质是____。
    (4)左图中M处夏季风的风源地来自于右图的____气压带(填字母)。M处夏季风的成因是____。
    【答案】(1)     冬季     夏季
    (2)     AD     副热带高     下沉     炎热干燥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4)     B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和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冬季,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上左图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上右图所示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南半球夏季。
    (2)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A);极点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带(D),因此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AD ;B 气压带位于30°S附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
    (3)左图中 M 季风位于南亚,风向为东北风,为南亚冬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来自较高纬度大陆,性质寒冷干燥。
    (4)M 处为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而南半球东南风从30° S 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吹向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 A )。
    1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下面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简述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2)右图民居结构可以有助于形成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答案】(1)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房子坐北朝南,一方面可获得充足的阳光,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2)石质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质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分析】本题以四川民居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季风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而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从采光角度分析,房子坐北朝南的设计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门窗朝南可以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屋后种植林木,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导致屋前屋后的地表温差增大,屋前屋后的水平气压差变大,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大,加快了空气流动,增加“穿堂风”的强度。
    134.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季,此时亚欧大陆形成____(高压、低压)。
    (2)N地受____气压带控制,降水较____(多、少)。
    (3)M地盛行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
    【答案】(1)     夏     低压
    (2)     副热带高(或者副高)     少
    (3)     东南(季)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候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北移(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赤道以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北纬30º以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的比热容小于海洋),北半球夏季时,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因此,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
    (2)据图所示,N地处地中海沿岸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北移,此时N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较少。
    (3)由以上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M地处东亚,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上形成低气压,此时M地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
    135.下图为沿20°E经线地形剖面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图示大气环流形成的季节及该季节控制欧亚大陆内部的气压中心名称。
    (2)指出位于图中乙、丙两地之间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3)判断此季节南亚地区的风向并分析形成过程。
    【答案】(1)北半球夏季(或南半球冬季)印度低压。
    (2)东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3)风向:西南风。形成过程: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分析】本大题以沿20°E经线地形剖面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环流,风向的形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丙环流中的上升气流更靠近北回归线,甲、乙环流中的下沉气流在南回归线以北,故可判断出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出现北移,北半球夏季(或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快,欧亚大陆内部形成热低压,即印度低压。
    (2)图中乙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丙位于北回归线之间,因此南回归线-赤道,为东南信风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北回归线,为东北信风带。
    (3)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影响南亚地区。
    136.下图为沿20°E经线地形剖面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示大气环流形成的季节及位于图中乙、丙两地之间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2)此季节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并说明形成过程____。
    【答案】(1)北半球夏季;从乙到丙依次为东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2)     西南风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分析】本题以沿20°E经线地形剖面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判断、季节判断、南亚季风环流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环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丙地近地面的气流相遇并上升,上升气流位于赤道附近,故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因其位置偏赤道以北,故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乙地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附近且近地面气流向赤道运动,故其为东南信风带;丙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附近,且近地面气流向赤道运动,故其为东北信风带。
    (2)由上题可知,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下图示意某月沿30°N纬线圈大气环流状况(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流运动方向,箭头粗细表示气流运动强度,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7.此时最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8.M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是(   )
    A.地表温度低使空气下沉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差异 D.陆地低压切断高气压带

    【答案】137.B    138.D

    【解析】137.据图可知,海洋上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中心,陆地表面气流上升,为低压中心,说明此季节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判断为北半球夏季,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38.据图可知,M气压中心气流下沉,位于海洋,为夏季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中心。动力因素使空气下沉,A错;M气压中心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关,B错;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差异基本相差不大,C错;因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受热增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该纬度上的副热带高压带,D对。故选D。
    【点睛】副热带高压,气象学名词,又称亚热带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压脊,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由于海陆的影响,高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形成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统称为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139.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气压带:A是____带,C是____带。风带:B是____带
    (2)低纬环流在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和____(填字母),风带是____(填字母)。
    (3)在A、C、E、G四地中,属于上升气流的是____和____(填字母),属于下沉气流的是____和____(填字母)。
    【答案】(1)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东北信风
    (2)     A     C     B
    (3)     A     E     C     G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大气环流局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低纬环流圈的位置、气流的运动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由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图可知:图中A气压带位于赤道属于赤道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
    (2)低纬环流圈属于0°——30°之间的环流圈,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图中字母依次是A、C、B。
    (3)在A、C、E、G四地中,属于上升气流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E副极地低气压带,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故图中字母依次是A、E;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属于下沉气流的是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G极地高气压带,故图中字母依次是C、G。
    14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左图中字母所示气压带名称:A____B____C____
    (2)左图中代表中纬西风带的序号是____,并说出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风向____。
    (3)读右图“亚洲某月风向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是____月的____(冬、夏)季风。
    (4)此时东亚吹____季风,形成的原因为____。
    (5)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吹____风,形成的的主要原因是____。6个月后,南亚吹____季风,其成因为____。
    【答案】(1)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②④     西南风
    (3)     1     冬
    (4)     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     西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移)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移)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季风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A位于赤道附近,表示赤道低气压带;B位于30°N附近;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60°N附近;表示副极地气压带
    (2)中纬西风带大致介于纬度30度与60度之间,图中表示中纬西风带的序号为②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3)读图可知,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东亚盛行西北风,表示北半球1月前后的冬季风。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降温慢,海平面形成低压,即阿留申低压,推动气流从陆地向海洋运动,此时东亚盛行西北风,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5)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为西北风,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主要吹西北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移)。12月22日后,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因此6个月后南亚盛行西南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移)。
    14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
    (2)此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3)图中B处是____风带,它是____环流的组成部分。
    (4)C所处的风带,吹____风,气流来自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
    (5)A处是____气压带,它是____因素形成的。
    【答案】(1)     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C
    (3)     东北信     低纬
    (4)     西北     副热带高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
    (5)     副极地低     动力

    【分析】本大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本该位于赤道的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属于北半球的冬季。
    (2)A处气压带风带北移,排除A;B处位于30°-60°S,属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排除B;C处气压带风带南移,位于东南信风带,吹东南风,C符合题意;D处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排除D。故选C。
    (3)B处位于0°-30°N,说明B属于东北信风带;属于低纬环流的组成部分。
    (4)C处位于30°-60°S,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吹西北风,气流来自低纬度副热带高气压带;来自低纬度的C气流暖而轻,高纬度的D气流冷而重,两者相遇,C爬升向上。
    (5)A处位于30°-60°N,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因为冷暖气流相遇,暖气团爬升形成,属于动力因素。
    1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为一带状沿海平原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mm,但空气湿度总是达到或接近饱和,多浓雾;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如图为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

    (1)纳米布沙漠中南部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地区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的原因。
    【答案】(1)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形成上热下冷的稳定结构(逆温不易对流)。
    (2)多浓雾,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导致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明显,夜间气温偏高。

    【分析】本题以非洲南部地区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和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回归线从纳米布沙漠中南部地区穿过,由此可知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该地东部为南非高原,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西侧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该地气温下冷上热,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不易产生上升对流现象。
    (2)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虑,夜温差小应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所致。由材料可知,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多浓雾天气。白天,浓雾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气温较低;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对气候有降温作用,导致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浓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下降慢,气温偏高。所以昼夜温差很小。
    1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很多。图示意2022年某月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推测图示月份是1月还是7月,并说明理由。
    (2)分析此季节A地多雨的原因。
    (3)说明图中N处高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答案】(1)1月份;澳大利亚陆地形成低压中心,说明此时是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形成低压中心。
    (2)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跨过赤道,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形成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加剧了西北季风,风从海洋吹来,为A地带来大量降水。
    (3)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30°附近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被澳大利亚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处高压中心。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降水的因素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规律和原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导致冬夏季节陆地和还有升温降温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压中心。读图可知,图中澳大利亚大陆上形成了低压中心,说明此时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热低压,应为南半球夏季,即1月份。
    (2)读图可知,A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1月(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会随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也会随之南移并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偏转成西北风,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加剧了西北季风,该地处在这一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导致该地此季节降水多。
    (3)读图可知,N处气压中心位于30°S附近,原本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后被切割成气压中心。结合所学可知,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30°附近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但此时为南半球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附近的澳大利亚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条带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变成团块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N处高压中心。
    14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为____(1月、7月)图,丙图与甲图、乙图哪一幅图季节相同____。
    (2)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形成原因是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中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特征是____。
    (3)乙图中,②处盛行____(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特征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
    【答案】(1)     1月     甲图
    (2)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3)     西南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

    【分析】本大题以季风图为材料,涉及季风环流,气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甲图中,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为冬季, 1月图;乙图东亚地区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为夏季, 7月图;两图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冬季,与甲图季节一致。
    (2)
    读图可知, A为亚洲高压,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降温快,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冬季气压带风芾南移,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受亚洲高压影响,图中C处盛行西北风,其形成原因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东部太平洋上形成低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
    (3)
    ②地处南亚, 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②处盛行西南季风,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形成过程: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芾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145.读图(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右图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上右图所示季节为南半球____。
    (2)为右图左侧的线段加上箭头,以完成三圈环流示意图。(画答题卡上)
    (3)右图四个气压带中,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____(填字母)B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气压带,终年盛行____气流,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征为____。
    (4)左图中M季风的成因是____,其气流性质是____。
    (5)左图中M处夏季风的风源地来自于右图的____气压带(填字母)。
    【答案】(1)     冬季     夏季
    (2)绘图如下:

    (3)     AD     副热带高     下沉     炎热干燥
    (4)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5)B

    【详解】本题以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和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冬季,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上左图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上右图所示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南半球夏季。
    (2)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带;极点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带;在30°S附近,气流垂直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60°S附近,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图所示:
    (3)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A);极点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带(D),因此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AD;B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
    (4)左图中M季风位于南亚,风向为东北风,为南亚冬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来自较高纬度的大陆,性质寒冷干燥。
    (5)M处为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南半球东南信风从30°S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吹向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A)。
    146.读“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A_____;B_____。
    (2)图中①代表的是_____风带;②代表的是_____风带。
    (3)C、D两个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_____,不易带来降水的是_____。(填字母)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是_____。
    (5)在C、D中属于动力因素的是_____;属于热力因素的是_____。(填字母)
    【答案】(1)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盛行西     东北信
    (3)     D     C
    (4)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或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     C     D

    【分析】本题以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体现学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及综合思维素养。
    (1)
    根据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极地附近,为极地高压带;B位于60°附近,故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
    (2)
    依据图中气压带纬度位置判断:C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B位于60°N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因此①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代表中纬西风带;图中D位于赤道地区,判断为赤道低压带,故②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赤道低压带之间,代表东北信风带。
    (3)
    C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D位于0°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因此,C、D两个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D,不易带来降水的是C。
    (4)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为热力原因而形成的,而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为动力原因而形成的。即图中的C气压带属于动力因素;D气压带属于热力因素。
    147.读图(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右图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上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上右图所示季节为南半球____。
    (2)为右图左侧的线段加上箭头,以完成三圈环流示意图。
    (3)右图四个气压带中,由气温原因形成的是____(填字母)由气流运动形成的是____(填字母)。B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气压带,终年盛行____气流,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征为____。
    (4)左图中M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其气流性质是____。季风N的成因是____,N影响下的气候特点是____。
    (5)左图中M处夏季风的风源地来自于右图的____气压带(填字母)。
    【答案】(1)     冬季     夏季
    (2)
    (3)     AD     BC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     炎热干燥
    (4)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高温多雨
    (5)B

    【分析】本题以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和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环流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1)
    冬季,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上左图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上右图所示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南半球夏季。
    (2)
    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带;极点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带;在30°S附近,气流垂直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60°S附近,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3)
    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A);极点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压带(D),因此由气温原因形成的是AD。在30°S附近,气流垂直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B);在60°S附近,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C),因此由气流运动形成的是BC。B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副高所处地区纬度较低,因此,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
    (4)
    左图中M季风位于南亚,风向为东北风,为南亚冬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来自较高纬度的大陆,性质寒冷干燥。季风N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西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夏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季风N影响时是当地的夏季,同时季风N来自海洋,因此,季风N影响下的气候为高温多雨。
    (5)
    M处为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南半球东南信风从30°S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吹向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A)。
    1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耕地结构统计表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
    M
    176000
    768.4
    1071. 6
    N
    167000
    1946.8
    361.6

    (1)简述图示区域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
    (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与N省比较,说明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井分析形成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4)分析鄱阳湖的地区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答案】(1)气温年较差由东向西递减,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西部年较差小的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2)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差异: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原因: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地表崎岖,农业灌溉不便,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
    (4)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灌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带来肥沃的淤泥和平坦地形,利于耕种;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运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和耕地结构统计表为材料,涉及气温年较差差异原因、湖陆风、耕地结构差异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示气温年较差等值线数值,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由东向西递减。西部等值线较密集,说明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大致沿北纬28°纬线,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受北部地形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所以西部年较差小。
    (2)
    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湖面升温、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7-8月鄱阳湖流域降水多,湖泊水量大,湖面宽广,湖陆热力差异显著。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湖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
    根据表格数值,与N省比较,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是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根据图中的省区轮廓和经纬度,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地表崎岖,农业耕作、灌溉不便,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N省是江西,降水丰富,地表水充足,水田比重较大。
    (4)
    种植业发展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气候、交通等因素分析。鄱阳湖水系的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灌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量多,带来肥沃的淤泥和平坦地形,利于耕种。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运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14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某年某次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

    (1)根据环流形势,分析该时段副热带高压带在我国的位置。
    (2)甲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时间较长,试简述原因。
    (3)指出图示时期湖南山区需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
    【答案】(1)台风登陆后向西移动,应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反映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控制长江流域。
    (2)台风登陆时强度较大;西南季风补充水汽和能量;该时节南方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热,利于残余低压的维持。
    (3)洪水(或暴雨)、泥石流、滑坡等。

    【分析】本题以台风登陆后的移动轨迹及带来的降水范围图示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象灾害及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并结合材料“台风登陆我国华南地区后的移动轨迹及某时刻湖南山区的降水范围”可知,台风登陆后向西移动,由强台风逐渐变为台风和热带低压、残余低压,势力逐渐减弱,说明台风应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并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没有向北移动,反映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控制长江流域。
    (2)
    读图可知,台风登陆时为强台风,强度较大,带来的水汽充足;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和南海带来充足的水汽,给残余低压补充了水汽和能量;副热带高压位置到达长江流域,说明此时为我国的夏秋季节,该时节南方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放热,利于残余低压的维持。
    (3)
    读图并结合材料“台风登陆后,残余低压在陆地上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并给湖南山区带来强降水”可知,湖南山区降水强度大,加上地势起伏大,容易引发山洪,并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5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
    材料二读图,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2)根据A、B两点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2)降水差异: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分析】本题主要以非洲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
    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月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2)
    B地比A地的纬度位置低,受赤道低压的影响时间较长,雨季更长,雨量更大;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位于湖泊西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处存在东南信风带,东南信风经过湖泊时,受湖泊作用,增温增湿,在西侧山脉的抬升作用下更容易形成地形雨。因此B地比A地的降水量更大,雨季更长。
    151.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西哥被誉为“玉米的故乡”、“仙人掌的国度”。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折射出墨西哥人的性格特征。
    下图示意墨西哥地形及大草帽。

    (1)判断A、B、C三地夏雨率最高的地点,并阐述原因。
    (2)说出墨西哥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分析大草帽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必备用品的原因。
    【答案】(1)B地;A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少雨,夏季降水比例小;C地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夏季降水比例小;B地位于墨西哥高原上,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季海洋水汽受山地和高原阻挡难以到达高原面上,降水较少,夏季降水比例大。
    (2)分布特点:沿海少,内陆多;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区);原因:纬度低,沿海低地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凉爽。
    (3)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降水丰富,便于避雨;纬度低、气温高,草帽通风散热性好;草类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

    【分析】本题以墨西哥自然和人文环境为材料,涉及气压带与风带、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地域文化与地域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位置来看,A地位于北纬30度附近,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全年降水稀少,夏季降水的比例也较小。 C地位于北纬20度以南,该地受信风带影响较为显著,由于位于北半球,该地受东北信风带影响较为显著;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到C地位于山地北侧,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全年降雨较多,其夏季并无特殊影响因素,故其夏季的降水比例也相对较小。 B地位于北纬20度附近,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其降水较多;从图中等高线来看B地位于山地高原之上,且偏向山地西侧,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地带;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相对较弱,且海洋水汽受山地和高原的阻挡,难以到达,导致其冬季降水较少;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故其夏季降水比例更大,故三地中夏雨率最高的应为B地。
    (2)分布特点:从海陆位置来看,墨西哥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少,其中部城市相对较多;从地形角度来看,在山地高原之上,城市分布相对较多,沿海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墨西哥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气候相对较为炎热,而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更加湿热,不适宜大规模建城;而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更偏向于凉爽,适宜大规模建城。
    (3)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大草帽其帽盖面积较大,而墨西哥其主要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海拔高的地区,大气较为稀薄,晴天多,光照较为强烈,大草帽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帽檐较宽,其编织物产生的孔隙较小,而墨西哥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雨季降水较为丰富,其较小的孔隙和较宽的帽檐便于避雨。大草帽其中部向上突出,有较高的空间,墨西哥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温较为炎热,草帽的孔隙和向上突出的空间可以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从材料可知,大草帽主要是由水草、麦秆等编织而成,受赤道低压及信风带的影响,草原气候面积较大,该地草类资源较为丰富,其大草帽的取材来源较为广泛。由于大草帽的原料来源较为广泛,且其编织难度相对较小,制作成本较低,价格低廉,使得在当地普及程度较高,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必备用品。
    15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转型赋能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在江苏盐城召开。盐城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已建成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和绿色能源城市。下图为江苏盐城市位置图及海上风电场景观图。

    (1)推测盐城风电场发电机的发电量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分析盐城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条件。
    (3)简述盐城发展新能源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夏季;盐城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为东南季风;风从海上吹来,摩擦力小,风力强。
    (2)具有广阔的滩涂等海洋空间布局风电场,不占用土地;东南沿海接近东部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较近,输电成本较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市场规模大。
    (3)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盐城土地利用率,促进盐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盐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附加值高,污染小,改善盐城生态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盐城风电开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发展风电的优势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1)盐城濒临黄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且风力较大,故发电量最大的季节应为夏季。近地面风考虑摩擦力对风力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摩擦力小,风力强。
    (2)根据题干分析,盐城海岸线较长,适合布局风电场的滩涂和浅海面积大,占用土地资源较少;与西北内陆地区相比,盐城风电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较近,输电距离短、成本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电力需求量大。
    (3)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相关设备设施的需求量增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本题中风电资源开发,使沿海滩涂浅滩得到了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使相关企业聚集,从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对于当地电力设施设备的更新具有推动作用,促进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风电等新能源开发成本较低、附加值高,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新能源污染较小,能够丰富当地的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15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雨,因处于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而得名,是指每年6、7月份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时,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左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分布,右图示意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

    (1)从副热带高压的角度,简述2020年梅雨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2)分析冷空气在2020年“暴力梅”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3)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降水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2020年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位置偏北(或提前到达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开始时间提前;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整体偏南(或副热带高压维持在华南地区)且滞留时间长,梅雨结束时间推迟。
    (2)由于“入梅”偏早,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与强暖湿气团在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迫使暖湿气团爬升快,降温快,降水强度较大,降水历时长,降水量大,形成“暴力梅”。
    (3)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期间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少,降水较少。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分布图和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副高的位置变化、“暴力梅”形成过程、副高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右图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可知,2020年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平均位置偏北,说明6月份副高带来的夏季风提前到达了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开始时间提前;到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整体偏南,副热带高压势力变弱,副高位置维持在华南地区,且滞留时间长,最终导致梅雨结束时间推迟。
    (2)由材料可知,本次“暴力梅”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大、多暴雨;江淮准静止锋是控制梅雨的天气系统。由于“入梅”偏早,冷气团气温低,势力强于暖气团,与强暖湿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迫使暖湿气团快速爬升,导致天气状况发生剧烈变化,气温下降较快,降水强度较大,降水历时长,降水量大,形成“暴力梅”。
    (3)由左图可知,2020年“暴力梅”持续期间,我国华南沿海地区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位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较少;而且期间沿海地区台风登陆少,降水较少。
    154.读下图及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
    地点







    海拔(m)
    4
    2895
    1288
    1302
    2261
    23
    8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2)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答案】(1)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后者为低;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2)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同时台风过境也会带来降水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3)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即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且是台风的迎风坡。⑦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但⑦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是台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大大降低。

    【分析】本题主要以我国为区域背景,以表格材料为基础,涉及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气候差异的原因,旨在考查运用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详解】(1)图片显示②年均温较①地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图片及表格显示②与①最大的区别是海拔高度,②地海拔高于①地,因此②年均温较①地低。图片显示③年降水量较①地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影响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图中①、③两地最大的不同是海陆位置。
    (2)④位于季风区,受季风影响,会接纳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暖湿气流,水汽丰富;⑤位于内陆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3)⑥、⑦分别位于海南岛的东西两侧,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中部为山地地形,因此⑦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⑥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
    15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加坡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不足16米,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为了解决国内粮食、蔬菜供给等问题,新加坡建立垂直农场(如下图所示),垂直农场是在多层建筑里,通过模拟生物的生长环境,采用无土溶液栽培方式。

    材料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每一年的某个季节都会有大规模的烟霾天气,空气污染指标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罪魁祸首是苏门答腊岛的芭蕉燃烧。新加坡资源匮乏,尤其“缺油少气”,却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及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
    材料三: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判断出现烟霾天气的月份为____(1月/7月),盛行____风,分析该风向的形成过程____。
    (2)简述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原因。
    (3)描述新加坡炼油工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新加坡发展炼油工业的条件。
    【答案】(1)     7月     西南风     7月,风带气压低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赤道附近,在惯性作用下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
    (2)新加坡人稠地狭,耕地面积下;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农产品需求量大;技术发达,发展立体垂直农场的技术投入成本低;

    (3)特点:分布在南部岛屿(或马六甲海峡沿岸),与主要居住区分隔。条件:靠近东南亚和西亚石油产区;岛国且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利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地外世界主要航道,过往船只众多,对燃料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


    【分析】本题以新加坡的立体垂直农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季风的形成、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工业区位条件的分析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1)
    由图可知该区域的烟雾向东北地区扩散,故判断使其扩散的动力为西南风,结合所学知识,该区的西南风成因为:7月随着直射点北移,风带气压低也随之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移动到赤道附近,在惯性作用下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季风。
    (2)
    垂直农场占地面积小,可以解决新加坡耕地不足,人口稠密,粮食、蔬菜需求量大,发展垂直农场可以缓解农产品需求量不足的问题,垂直农场技术要求高,新加坡技术发达,发展立体垂直农场的技术成本低。
    (3)
    观察图,新加坡炼油工业主要分布在南部岛屿,因炼油工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故与居住区分开。炼油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原料、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交通运输便利;马六甲海峡交通便利,便于从西亚运输石油,加之临近东南亚石油产区,原料丰富;马六甲海峡为世界重要海上通道,往来船只多,对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新加坡炼油工业基础好。
    156.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2)指出此时控制太平洋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并说出其成因。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阿留申低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北半球陆地温度低于海洋,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变为块状,保留在海洋,形成低压中心,在北太平洋就形成阿留申低压。
    (3)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分析】本题以全球某月等压线图为载体,考查大气活动中心、气压带风带移动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此题需要仔细看清大陆轮廓,通过观察可知,图的最左侧、赤道以北为亚洲,气压高于东面的太平洋;图示中央位置、赤道以北主要为北美洲,气压高于东西两侧的海洋,因此可以说北半球陆地上出现高压中心,海洋上为低压中心,所以可以推断为北半球冬季(或南半球夏季)。
    (2)
    读图可知,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存在一个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北半球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纬向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在北太平洋就形成阿留申低压。
    (3)
    读图可知,甲位于非洲几内亚湾附近。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也随之北移至北半球甲地附近;这时候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之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从大西洋带来暖湿水汽,从而与北半球的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东北信风在甲地附近相会。
    15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1)陆地径流携带盐类物质,注入海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盐类滞留海洋,盐度上升;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在海洋聚集,海水变咸。
    (2)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较低;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盐度较高。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淤泥质海滩面积广,利于晒盐;临海,盐类物质多,原料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是咸水的原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盐场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
    【详解】(1)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陆地河流携带盐分通过径流输送注入海洋;海水蒸发, 入海的盐类几乎不会蒸发,滞留在海洋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水循环中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不断地使盐类物质不断向海洋聚集,越来越多的盐分导致海水变咸。
    (2)根据图中可知,B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海洋稀释海水,导致该区域海水盐度降低;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减少,该区域盐度较高。
    (3)根据图中A盐场的位置可知,该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其形成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芦盐场位于我国渤海湾地区,降水少,晴天时间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长芦盐场临近海洋,有丰富的盐类物质,为盐场提供原料。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与海水的蒸发、降雨、海流和海水混合这4个方面有关。
    158.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说出图1中左、右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3)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左图气压带位置比右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做南北移动
    (3)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以及“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分布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其控制下,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显著,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
    读图可知,图1中左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比较偏北,而右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比较偏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左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偏北,是北半球的夏季,右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南,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左图和右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不同。
    (3)
    读图2可知,C海为地中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点。该气候冬季受到来自大西洋温和湿润的西风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159.读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甲、乙两个天气系统类型,并说明甲天气系统势力强盛的季节及其形成的气候特点。
    (2)说出影响③地的天气系统类型及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
    (3)说出影响④地的天气系统类型及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答案】(1)甲:反气旋(高压):乙:气旋(低压),季节:冬季,气候特点:寒冷干燥,
    (2)暖锋,状况: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晴朗。
    (3)冷锋。状况: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类型的判断、冷锋暖锋的判断及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知,甲中心气压高,是高压或反气旋,乙中心气压低,是低压或气旋。甲是位于亚洲中纬度的高压,应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实力最强盛的季节是冬季,其形成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2)由图中锋面的符号可以判断,③是暖锋,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3)由图中锋面的符号可以判断,④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16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伊比利亚火腿因其天然风味和上乘品质成为西班牙美食的代表,是用伊比利亚黑蹄猪制成。伊比利亚黑蹄猪繁殖能力差,生长周期长,从断奶后就散养在西班牙南部山区的橡果牧场中,吃橡果、喝山泉水,为保证火腿风味,每头猪要至少拥有半公顷橡树林。西班牙的火腿厂大部分位于偏远乡村地区。顶级的伊比利亚火腿从饲养、加工到售卖的4-5年时间里都有严格监管。火腿加工需要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微生物的参与。与现代在恒温、恒湿地下冷库中进行生产不同,400多年来伊比利亚火腿的加工一直采用传统制法——手工腌制和自然窖藏,以保证独特的风味。下面两图分别为西班牙位置图和伊比利亚火腿传统生产流程图。

    (1)说明伊比利亚黑蹄猪产量小的原因。
    (2)说明西班牙南部山区有利于火腿加工的气候条件。
    (3)分析西班牙火腿工厂大都位于偏远乡村的原因。
    【答案】(1)伊比利亚黑蹄猪的繁殖能力差、生长周期长;橡树分布面积较小,伊比利亚黑蹄猪生存空间有限。
    (2)冬季气温较低,有利于火腿腌制;夏季气温高,有利于火腿的风干与熟成;距海近,空气湿度整体较大,有利于火腿加工。
    (3)靠近原料产地(伊比利亚黑蹄猪产区);土地充足,为火腿的制作和存放提供场所;偏远乡村地区劳动力廉价;工业较少,环境质量好,有利于生产优质火腿等。

    【分析】本题以伊比利亚的火腿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伊比利亚黑蹄猪的繁殖能力差、生长周期长;由图可知,西班牙南部山区面积较小,而每头猪要至少拥有半公顷橡树林,因橡树分布面积较小,伊比利亚黑蹄猪生存空间有限,故伊比利亚黑蹄猪产量小。
    (2)结合南部山区的气候条件和火腿传统生产流程图分析。南部山区尽管纬度较低,但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有利于火腿腌制;南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有利于火腿的风干与熟成;南部山区距海近,受海洋影响,空气湿度整体较大,满足火腿加工对湿度的要求。
    (3)通常情况下,偏远乡村地区是伊比利亚黑蹄猪的产区,布局在偏远乡村,即接近原料产地;火腿加工需要自然窖藏,偏远乡村地区可利用土地充足,为火腿制作和存放提供场所;手工腌制需要劳动力,而偏远乡村地区劳动力廉价;火腿生产非常依赖自然条件,而偏远乡村工业较少,环境质量好,有利于生产优质火腿等。
    161.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是____,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
    (2)2月黄海的等温线有何特征?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可能是____。
    (4)2月较8月,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____。
    【答案】(1)     渤海     南海
    (2)等温线向北凸出
    (3)陆地径流流入,带来陆地较高温度的径流
    (4)2月

    【分析】本题以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1)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大海域中,渤海是内海,被陆地包围,只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冬夏水温差别最大,因此渤海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由图可知,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南海,2月时水温在24℃以上,8月时水温在28℃以上。海域水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递增。
    (2)
    读2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可知,黄海处等温线弯向高纬(低值区域),向北凸出。
    (3)
    由所学知识可知,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河流的水温受两岸陆地影响,水温也较海洋水温高;8月份长江由于前期雨季积累,蓄积的江河水量大,大量陆地径流汇入,使江水汇流入海洋表层的水温高于其他海域,形成一高温水舌。在沿岸偏南风的影响下,伸向东北。
    (4)
    读图可知,2月表层水温等温线分布密集,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8月表层海水等温线稀疏,南北方水温梯度较小。因此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2月。
    162.下图示意某年1月30日08:00~31日20:00冷锋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此时影响冷锋不断南下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冷锋分为东路和西路的原因。
    (2)指出冷锋东路推进速度快的地形区,并分析该地推进速度快的原因。
    (3)简述31日兰州市的天气变化情况。
    【答案】(1)名称: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原因:受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分成两支。
    (2)地形区:河西走廊。原因: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河西走廊地形狭长,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大。
    (3)31日上午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中午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伴有大风、降温、暴雪或沙尘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分析】本题考查冷锋天气系统对我国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陆地形成高压中心,即为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我国位于亚洲高压东部,受其西北风影响,西北风为冷干的气流,在其南下途中,与偏南风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冷锋天气。在其南下过程中受高大的祁连山地的阻挡,冷空气分成两支,因此冷锋分为东路和西路两路向我国东部地区推移。
    (2)
    读图可知,冷锋东路沿祁连山地北侧的河西走廊向东南推移。由于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小;河西走廊西南为高大的祁连山地,东北是地势较高的内蒙古高原,地形狭长,狭管效应显著,风力增大。因此冷空气势力强,冷锋向东推进速度快。
    (3)
    读图可知,31日8时时,冷锋位于兰州的西北,31日14时时,冷锋位于兰州东南且兰州位于冷锋后附近,31日20时冷锋位于兰州东南,且距离较远,因此兰州31日上午受冷锋过境前的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中午时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伴有大风、降温、暴雪或沙尘等天气;之后受冷锋过境后的冷气团控制,气温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63.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完成下列各题。

    (1)A气压带名称为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它的气候特征为____。
    (2)B风带名称为____,其性质多为____(填干热或冷湿)。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左上图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右上图中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南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
    (4)图中西南季风成因是____。
    (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此时____气压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1)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2)     东北信风带     干热
    (3)     甲     西北风     东北风
    (4)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
    (5)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寒冷干燥     副极地低

    【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压带名称,气候类型,风带名称及性质,风向判断,西南季风形成原因,气压中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可知,A气压带在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
    读图可知,B风带位于赤道和30°N之间,为东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性质干热。
    (3)
    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对应冬季。冬季我国大陆相对于海洋来说温度低,形成冷高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对应右上图中图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东亚为西北风,南亚为东北风。
    (4)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5)
    2月下旬,亚欧大陆为冷高压控制,气压中心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称亚洲高压。受其控制,天气寒冷干燥。受海陆分布影响,副极地低气压保留在海洋上。
    16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1976年,刁口河道废弃,河水向东流经清水沟流路入海。右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左图示意1976-2016年刁口河道河口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情况。

    (1)指出刁口河道废弃40余年来,其河道长度和河口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特征。
    (2)刁口河道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域的波浪主要为风浪,指出该海域夏季和冬季风浪的流向,并分析波高的差异。
    【答案】(1)河道长度不断萎缩;海岸线不断(向海岸或南)蚀(或后)退;河道长度萎缩和海岸线(向岸或南)蚀(或后)退的速度越来越慢。
    (2)夏季风浪由东南流向西北;冬季风浪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于冬季风势力较夏季风势力强,所以冬季风浪波高较夏季大。

    【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位置和1976-2016年刁口河道河口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情况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河道长度和河口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特征、该海域夏季和冬季风浪的流向,并分析波高的差异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据图“1976-2016年刁口河道河口三角洲海岸线的变化情况”可知,从1976年以来,刁口河道的入海口逐渐向陆地方向移动,所以河道变短,海岸线由于海水侵蚀作用不断向南移动;相同时间内,移动距离越大说明侵蚀速度越快,1976年到1996年海岸线河口往南变化的速度较快,1996年后速度较慢。所以河道长度萎缩和海岸线向南蚀退的速度越来越慢。
    (2)由所学知识可知,此处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风浪由东南流向西北;冬季盛行西北风,风浪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于冬季风势力较夏季风势力强,所以冬季风浪波高较夏季大。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