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4.1《故都的秋》课件.pptx
    • 教案
      14.1《故都的秋》教案.docx
    • 学案
      14.1《故都的秋》学案.docx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1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2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3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4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5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6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7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8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1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2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3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1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2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03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41《故都的秋》课件pptx、141《故都的秋》学案docx、141《故都的秋》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第14课 《故都的秋》
    “一叶知秋”,秋天是文人笔下的“可人”,书写情志,寄托思绪。秋景之美,因人而不同,也因地而异。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
    激趣导入
    目 录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据说他家藏书4万卷,郁达夫在少年时就全都翻阅过,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又增加了丰富的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素养。
    了解作者
    英勇牺牲 1945年的8月29日,也就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两周,郁达夫没有迎来凯旋的欢呼,却迎来了他的噩耗。那晚8时许,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几位朋友聊天,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把郁达夫叫出去讲了几句话,郁达夫随即回到客厅,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去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1985年9月27日,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之事已从日本学者铃木正夫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得到证实。
    人物轶事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8月。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篇写于30年代。题目明确而深沉:“故都”指北平。这“秋”是“故都”所特有的,因而笼罩了一种文化色彩,“故都的秋”也就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解 题
    (一)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
    了解“散文 ”
    (二)散文的分类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
    了解“散文 ”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潭柘寺( zhè ) 一椽(chuán) 点缀(zhuì)落蕊( ruǐ ) 露出脸(lòu) 平平仄仄(zè)譬如( pì ) 廿四桥( niàn ) 着着( zhuó )
    预习检查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息列索落:平平仄仄:
    形容细小琐碎的雨声,拟声词。文中指推敲字的声韵。
    初读课文【思考1】划分层次。明确 第一部分(1-2):通过比较指出北国之秋的特点。第二部分(3-12):描摹了故都北平的清秋景象。第三部分(13-14):再次总结写出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初读课文【思考2】在作者眼中故都的秋有何特点?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点明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三部分文本研读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到了哪些景物?明确 芦花、柳影、虫唱、月夜、钟声;还有碧天、牵牛花、槐树、秋蝉、秋雨、秋果。
    问题探究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2.这些景物组成了几幅“秋景图”?明确 五幅图画: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
    问题探究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3.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 、哪些地方突出了“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明确 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 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
    问题探究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4.作家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景物有些什么独特之处?明确 没有详细地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冬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以一种独特而细腻的视角,描述不一样的北平之秋。以独特的文人视角,描绘了一幅更具生活气息的北国秋景图。
    问题探究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5.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那份落寞和景物衔接在一起的呢?请你结合文字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 作者首先心中充满了情感,而景物只是作者情感抒发的一个载体,他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就让景物带上了自己的情感特色。比如把对落蕊静态的描写,正是作者内心平静的写照,正是他感到秋天气息,让自己的内心向外宣泄的一个窗口。
    问题探究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6.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明确 这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前面我们在学习本文的写作背景时,曾提到作者写作的心境,简单地说,作者心情不好,所以才写出如此之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情与景的密切关系。
    问题探究
    【思考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7.鉴赏分析文章的最后两段。明确 主要写了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秋,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秋的无比恋之情。 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
    问题探究
    【思考2】分析写景的角度1.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选取了哪些平常景物进行了描写?有何作用?明确 (1)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地展开描写。①秋声(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扫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人声,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②秋色(清):碧空、蓝朵、青布、淡绿微黄,都是冷色调。作者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③秋味(悲凉):疏疏落落、落寞、衰弱、凉风、微叹、清秋,处处流露出悲凉、忧伤。(2)作者从声、色、味的角度很好地表现了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品其韵,如入其境。
    问题探究
    【思考2】分析写景的角度2.具体鉴赏下面语段“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明确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之情。
    问题探究
    【思考3】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效果 1.“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明确 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后面的“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
    问题探究
    【思考3】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效果 2.“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明确 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写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
    问题探究
    【思考3】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效果 3.“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明确 这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问题探究
    【思考3】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效果 4.“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明确 用口语化的表达,将作者津津乐道的样子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地表达了赞美之情。
    问题探究
    【思考3】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效果 5.“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明确 以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问题探究
    【思考4】分析手法1.鉴赏前两段的手法及情感。明确 北国:清、静、悲凉;南国:慢、润、淡。用了对比手法,衬托突出了北国秋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秋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问题探究
    【思考4】分析手法2.第二段和第十三段,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 作者分别抓住南方秋天“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
    问题探究
    【思考4】分析手法3.“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中四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明确 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的平淡北国秋的浓味;稀饭之与馍馍,比喻淡薄和厚实; 鲈鱼之与大蟹,比喻柔软和刚烈;黄犬之与骆驼狭小和范围大。突出了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秋味更浓、回味更永。更符合作者的心境。
    问题探究
    【思考4】分析手法4.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作者由故都的秋写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树、蝉声、果树写到南国秋中的“二十四桥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由现实中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写到外国著名诗人、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对秋的描写。 作用: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在这一时期作者的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思考4】分析手法5.找到文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明确 原句:“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效果:作者在这里用了“下得......下得......下得”这样的排比句,将“奇、有味、更像样”三个中心词的间距拉长,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充分的回味余地,同时渲染了气氛,感伤之情由此便散发开来。
    问题探究
    【思考5】思考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 明确 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问题探究
    【思考6】对比阅读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②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展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榜,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问题探究
    ③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问题探究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紅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⑥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问题探究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鸟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紅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幕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问题探究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天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展,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选自《郁达夫文集》,有改动)
    问题探究
    问题:《故都的秋》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秋天的特点,本文描写江南的冬景,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请点出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明确 本文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的极和暖来反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以德国散步正村江南散步,进而侧面描写江南冬景宜人;引用诗句衬托江南雪景;以搁笔去散步,侧面描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问题探究
    《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将故都的秋色和个人心中的悲凉巧妙融合,温婉地表达了对故都的深深眷念及落寞情怀。在选景时,作者以情驭景,情寓景中,做到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的完美融合,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明晰主旨
    第四部分技巧点拨
    分析语言特点
    【任务引导】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作者动用各种感官来体会故都之秋的手法特点。同时,注意体会这篇文章的语言艺术,鉴赏文章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
    【写法分析】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一)音节搭配的节奏美。本文大量运用了四音节的短语,且其构成丰富多彩。如“不远千里”、“疏疏落落”、“息列索落”、市闲人”、“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等。四音节的短语符合汉语的习惯,自然和谐。同时,本文还运用了不少三音节的短语,如“看不饱,尝不透”,使得文章具有了活泼柔和的节奏美。
    分析语言特点
    (二)在句式上多用整句,兼具整散结合的特点。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是典型的整句。然而文章中更多的句式是整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的。“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谅”“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两组句子中的分句都是由结构相同的补充短语构成了整齐的排比句式,整散结合。
    分析语言特点
    (三)声调富于变化,平仄交替灵活。平仄问题是诗歌尤其是律诗特别注重的问题现代散文一般不管平仄,但如果在散文中适当地注意平仄,特别是两个分句中对称的词语和句尾停顿的地方,避免用同一声调的字就可以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分析语言特点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拓展阅读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问题: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明确 (1)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2)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3)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章要自己的风格。
    拓展阅读
    素材积累
    郁达夫名句1、色彩不浓,回忆不永。2、你不过是一个被难者。3、倾城春色,终只是繁华过往。4、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5、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残雪。6、太阳早已出了海,将月光的世界散文化了。7、无雨那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结 束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141《故都的秋》教学课件-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x、141《故都的秋》同步学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14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141《故都的秋》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141《故都的秋》分层作业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课文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郁达夫,作者经历,作品介绍,写作背景,故都之秋有哪些特点,静悲凉,“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结写景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14.1 故都的秋优秀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都的秋,郁达夫,学习目标,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清秋佳果图,全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4.1《故都的秋》课件+教案+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