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共19页。

    24.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基础演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2)高者挂罥( )(3)沉塘坳( )(4)倚杖( )(5)俄顷( ) (6)布衾( ) (7)大庇( ) (8)突兀( )
    【答案】(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解释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答案】(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下来
    3.指出下面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
    (1)茅屋为秋风所破(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为有源头活水来( )
    (5)向为身死而不受(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
    【答案】(1)被(2)当(3)雕刻(4)因为(5)为了(6)在
    4.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3)长夜沾湿何由彻(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5)眼前突兀见此屋( ) 乃入见 ( )
    【答案】(1)形容词,深;方位名词,高度,“高者”是“高处的”意思(2)时间副词,将近,渐渐;动词,对着(3)如何;什么。都是疑问代词(4)疑问代词,怎么能;形容词,安全,安稳(5)通“现”,出现,显现;进见。都是动词。
    5.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5)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 。
    (6)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
    (7)写风声宏大, 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 。
    (8)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 , 。
    【答案】(1)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
    (3)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5)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八月秋高风怒号
    (8)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靠仗自叹息
    6.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理解不正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应是古体诗。所以选A。
    7.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答: 。
    【答案】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答案】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答: 。
    【答案】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8.重点问题探究。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
    【答案】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答: 。
    【答案】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答: 。
    【答案】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二、同步解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8年河北省中考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 。
    【答案】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可从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三、课外拓展
    诗二首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0.《岁暮到家》中写出诗人与母亲见面场景的诗句是 , 。写诗人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 。
    【答案】见面怜清瘦 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 不敢叹风尘
    11.《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
    答: 。
    【答案】“寒衣针线密”化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语言简洁明快,又点明了诗题。
    12.《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本诗的语言表达就很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
    答: 。
    【答案】理解“以泪研磨”“挥泪作墨”皆可。
    13.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作者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
    答: 。
    【答案】答案不统一。可以从“清瘦”“苦辛”“问寒暖”等词语入手,把诗歌不能表达的细节表现出来。
    14.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 。
    【答案】《岁暮到家》用白描的手法极力描摹了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场景、神态,还用细腻的笔触写儿子从母亲的一系列举动上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牵挂,因此在外游荡却“不敢叹风尘”;《归信吟》却只用极简练的笔墨道尽了游子的思念之苦。
    15.思亲的诗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诗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还要指出作者或出处。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答: 。
    【答案】(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卖炭翁》
    一、基础演练
    1.填空题
    (1)“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 。这句诗反映了 。
    【答案】①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②宫市的霸道不公
    (2)古诗默写
    ①《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②夜来城外一尺雪, 。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 。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 。
    ⑤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⑥白居易《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⑦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出卖炭翁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 。”
    ⑧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 。
    【答案】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晓驾炭车辗冰辙
    ③身上衣裳口中食
    ④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⑥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⑦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⑧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2.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内容,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B
    【解析】A项白居易是唐代诗人;C项错在“敢于反抗”;D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不正确,应为:“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
    【答案】“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 。
    【答案】“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 。
    【答案】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答: 。
    【答案】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二、同步解读
    4.诗歌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答: 。
    【答案】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解析】赏析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句既的心理描写,有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表达自己对卖炭翁的同情。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答案】C
    【解析】C项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应该是清晨他驾着炭车在结冰的道路上行进。太阳升得老高,牛疲倦了,人也饿了,在集市南门外歇息。选项的时间和地点与原文不符。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答案】身上衣裳   口中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与把握。由“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得知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根据句意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以及作者借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A.错误;“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B.错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C.正确;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D.错误;“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故选:C。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2020年河南省中考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分析】《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派人去市场上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 的悲惨故事。
    【答案】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意思对即可)
    (或答: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本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答: 。
    【答案】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
    (或答:表现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也使卖炭老人的悲苦形象更加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手把文书”的“把”,“口称敕”的“称”,“回车”的“回”,“叱牛”的“叱”,“牵向北”的“牵”,这五个急迫连续的动作,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也使卖炭老人的悲苦形象更加突出。
    【参考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三、对比阅读
    7.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个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答案】B
    【解析】不是“对比”,而是“陪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B.食不饱,力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才美不外见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小石潭记》
    D.心忧炭贱愿天寒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
    【答案】A
    【解析】A两个都是介词“在”B第一个为“充足”,第二个为“值得”C第一个同“现”,为“显露”,第二个为“看见”D第一个为动词“担忧”第二个为名词“忧愁、忧苦”。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④系向牛头充炭直 ( )
    【答案】①成批地死去②同“饲”,喂③相同、一样④同“值”,价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实词的解释。①句意:(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死。②句意: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第一个“食”的意思是“喂”,第二个“食”的意思是“喂养”。③句意: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等”意为“和……一样”。④句意: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直”通“值”,(炭的)价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
    ②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译文: 。
    【答案】①用马鞭敢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吃,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②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句子的翻译。①句是省略句,翻译时,要补译出来。
    (5)[甲]文中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答案】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6)[乙]“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 。
    【答案】“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赏析。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在这句诗里则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礼的样子。并与卖炭翁的穷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了统治者的腐败与罪恶。
    《石壕吏》
    一、基础演练
    1.给下列的字注音。
    (1)妪( ) (2)衰( ) (3)泣( )
    (4)咽( ) (5)逾( ) (6)戍( ) (7)裙( )
    【答案】yù shuāi qì yè yú shù qún
    2.文学常识
    (1)杜甫是 朝伟大的 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 。
    (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之乱”,这是指 和 两人发动的叛乱。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 、 、 和“三吏”。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 。
    【答案】(1)唐 现实 诗圣 诗史 杜工部
    (2)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新安吏》《潼关吏》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附书至(   )(2)新战死(   )(3)未去(   )
    (4)犹得备晨炊(   )(5)老翁逾墙走(    )(    )
    (6)死者长已矣(    )(7)泣幽咽(    )
    (8)老妪出门看(    )(9)听妇前致词(    )(10)天明登前途(     )
    【答案】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越过 逃跑 停止,在诗中引申为完结。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老妇 对……说话 ⑩前面的路
    4.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 ) 戌( ) 戎( )
    (2)衰( ) 哀( ) 衷( )
    【答案】(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
    6.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 )
    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答案】A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答案】D
    8.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
    B.《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会当”理解为“应当”。
    C.《石壕吏》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答案】B
    9.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
    【答案】B
    10.诗中老妪的话可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答案】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1.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
    (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男邺城戍(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12.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译文: 。
    【答案】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13.“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答: 。
    【答案】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二、同步解读
    14.阅读《石壕吏》全文,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 ),以( )为顺序,中心人物是( ),事件是( ),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 )历史事件中。作者( ),伟大的( )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 )。
    【答案】①叙事诗②时间③老妪④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⑤安史之乱⑥杜甫⑦现实⑧诗圣⑨诗史
    (2)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 )一句展开。
    【答案】有吏夜捉人
    (3)“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答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答: 。
    【答案】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5)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答: 。
    【答案】“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6)为什么夜间出动?
    答: 。
    【答案】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