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01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02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03
    还剩7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3: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75页),共75页。

    第七章 第一节 力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会画出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学习重点:
    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知学习与探究
    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7.1-1甲、乙,交流图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五、 。
    六、 。
    (4)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
    1、 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结论: 。

    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出猜想
    3、探究:
    1、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 。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二、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三、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
    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
    可见, 也影响力的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 、 和 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 。

    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1) 实验一: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 。(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2) 实验二: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观察: 。(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
    (3) 实验三: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4) 实验四: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5) 看课文第5页图7.1-9,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 。)
    2、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

    三、达标检测
    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
    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
    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
    3.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落地点和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____和_____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4.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不相同的是_____.
    5.铅球落到泥土地面时,变为静止.铅球因受到地面的作用力_____改变了;地面陷下一个坑,地面因受到铅球的作用力______改变了.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还可以改变的物体的_____.
    6.坐在船上的人用船桨推河岸时,船会离岸而去,这是为什么?
    7.有个成语是“以卵击石”即用鸡蛋碰石头.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8.直升飞机螺旋桨一旋转,便能上升,为什么?在太空中直升飞机能飞升吗?
    9.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己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
    10.作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的力.
    (2)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上拉小车的力.

    第七章 第二节 弹力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握力计、钩码、头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生比赛:用力拉橡皮筋,将橡皮弹出去。看谁弹得远。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 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 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塑性形变。
    注意:压力、支持力、拉力实质就是弹力。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2、(a)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b)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 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在弹性范围内,弹簧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 ,在实验室中常用 来测量力的大小。
    (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 、 、 、 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 ,分度值是 。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
    4、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四、拓展提升:
    1.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 )
    A.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
    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
    2.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B.使用前应先调零
    C.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
    3.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
    B.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
    C.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
    4.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开始测量,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 A.相同 B. 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 ( )
    5.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是均匀的
    C.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D.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课后记:


    第七章 第三节 重 力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钩码、重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1.重力的产生
    学生阅读课本,找到重力的概念: 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2.重力的方向
    思考:如何检验一副画是否挂正,你有哪些方法?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 。
    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总结: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
    (2)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N/kg。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10N/kg,这个值用g表示,g=9.8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粗略计算,g可取10N/kg。
    (3)G = mg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m用千克作单位,重力G用牛顿作单位,g=9.8牛/千克。
    4.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思考题:
    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如果质量为2千克,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它受到的重力。
    四、拓展提升:
    1、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 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
    2、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2.45N,则它的质量是 克.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
    4、 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 1kg=9.8N
    C. 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
    D. 受力为9.8N的物体其质量一定是1kg
    5、 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最接近0.5N的是(    )
    A. 一只鸡蛋                B. 一个中学生             C. 一个铅球                D. 一只蚂蚁
    6、有一砖块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直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    )A. 高度不变                B. 高度减小                C. 高度增加                D. 不能确定
    7、从手中抛出的石块,在空中正向上飞行时,如不计空气的阻力,则石块受到的力有(    )
    A. 手中的推力      B. 重力和手的推力    C. 重力   D. 不受到任何作用力
    8、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物体,称量的结果是(    )
    A. 天平、弹簧秤测量结果都不变
    B. 天平称的结果不变,弹簧秤测量的结果变小
    C. 天平测量的结果变小,弹簧秤测量的结果不变
    D. 天平、弹簧秤测量的结果都变大
    9、画出质量为50克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重力。
    10、吊在空中重5N的电灯受到重力的作用。
    11、画出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受到的重力。

    课后记:


    第八章 运 动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斜面、木板、小车、棉布、毛巾、象棋、直尺、惯性小球装置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总结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创设情景:
    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远一段距离停下。这是什么原因?
    五、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

    上述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课本上的实验叫“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让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进入水平表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样才能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是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终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填“大”、“较大”或“小”)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1.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车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会慢慢停下来,当给车施加的牵引力并不是维持车的运动,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这样才能使车不停地运动,如果牵引力变大,大于阻力,那么车就会加速运动,从而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进一步说明了这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来的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任何物体都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但是它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典型例题 例.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方法总结: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受力 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 拓展提升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 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 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
    表面情况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A 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B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C 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
    C 慢慢停下来 D 立即停下来
    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
    A 静止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下落 D 无法判断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运动速率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课后记:

    第一节 惯 性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
    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景:
    快速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会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这是为什么?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
    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3.阅读课本,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
    (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
    (2)解释一下课本图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
    4.阅读课本的“想想议议” 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


    典型例题
    1.惯性现象的识别
    例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
    C 炸弹具有惯性 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
    2.惯性现象的解释
    例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
    【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且物体的______越大,惯性越大.[:
    五五五
    四、拓展提升
    1.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_____,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2.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
    A 失去了惯性 B 具有惯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惯性大于阻力
    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5.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 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
    6.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 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 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7.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
    A 应该前轮先着地 B 应该后轮先着地
    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 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8.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C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D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9.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 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
    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 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
    10.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它没有惯性 B 不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 船在水中匀速行驶时,一人在船尾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落下时将掉入水中
    D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度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
    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找出一处科学性错误,在错误字句的下面画上横线.
    遇险情急刹车 乘客受伤
    本报讯 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



    课后记:


    第二节 二力平衡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水平桌面、木板、滑轮两个、细线、钩码若干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二、创设情景: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____.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书 B.空中飞行的小鸟 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 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 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G.匀速上升的电梯 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 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2.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12.6-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静止悬挂的电灯。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匀速运动的拖车。
    典型例题
    例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_____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们_____平衡力.
    例2.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方法总结: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物处于_______状态,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解这类题,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则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五、拓展提升
    1.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B 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
    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 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 B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 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D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4.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5t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T应为( )
    A 只有静止时,T=4.9×104N B 匀速上升时,T>4.9×104N
    C 匀速下降时,T<4.9×104N D 以上三种情况下,T都等于4.9×104N
    5.下面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平衡
    B 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C 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D 用一水平推力推水平放置的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
    6.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
    A 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 D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
    7. 直接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体,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为沿水平面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为20N,则所需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N.
    课后记:


    第三节 摩擦力1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摩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初步掌握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的一般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体会科学的严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毛巾,棉布,长木板。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知道滑行的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并举一个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
    二、 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有下列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摩擦力。今天我们学习摩擦力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阅读课本,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然后做下面的两个活动:
    1.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2.用力把你的手压在桌面上,使你的手有向某个方向运动的趋势(但不要运动起来),感受一下你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趋势方向的关系.
    结论: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生活中的摩擦分三种: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课本上我们所学习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它只有在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另外生活中还有一种摩擦力,一个物体有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的趋势(即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这种摩擦叫做静摩擦.例如:当我们去推地面上的一个箱子时,箱子没有被推动,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与迫使两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箱子保持原来的静止.逐渐增大对箱子的推力,箱子可能仍然不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我们一般根据平衡的知识推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这种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这种摩擦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静摩擦.
    课堂达标:1.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则物体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静”或“滚动”),它的方向向_______(“左”或“右”)
    2.爬杆是一项有益的体育运动,王明同学在爬杆的过程中,手紧紧地握住杆向上爬,则他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方向向_____;当他抱住杆滑下时,他的身体受到的是_______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归纳学生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 等有关
    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进行实验: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怎样测量摩擦力? 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实验情况
    实验条件
    测力计示数F/N
    压力情况
    接触情况

    一个木块
    光滑木板


    一个木块
    粗糙木板


    一个木块
    桌面


    一个木块
    一个重物
    桌面


    分析与论证: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 大小和接触面的 有关。同一接触面时, 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
    五、拓展提升
    1、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摩擦。
    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的摩擦是 摩擦,用转笔刀削铅笔时,笔刀与铅笔之间的擦擦是 摩擦。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的摩擦是 摩擦。
    2、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 那么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发生 ( )
    A.吃饭时,饭将从我们的嘴里滑掉 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远离地球而去
    3.如图所示,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请你在图上画出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第三节 摩擦力2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常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用具:轴承。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_____.
    二、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和插图,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以及常见的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根据预习回答下列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要增大摩擦(有益),有时又需要减小摩擦(有害),所以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在各种车辆上安装轮子以及在机器的轴上安装滚动轴承,可以大大减小摩擦,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在机器部件之间加润滑油使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
    我们知道摩擦力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试判断一下下面几个示例中是通过改变什么因素来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的:
    乒乓球拍上的胶粒:________ ____足球鞋上的鞋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泥路上的刻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力刹车,使车快速停住:______________ _____. 雪橇的底部要做得光滑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事例总结出改变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的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






    典型例题
    例1.摩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或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有益摩擦,有时需要减小有害摩擦,下列叙述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 B 旱冰场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
    C 自行车的转动部位要经常加一些润滑油 D 行礼包的包底上装有四个小轮
    思路引导:旱冰场的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这是减小接触面的__________,从而______摩擦,这样可以滑得更顺畅.自行车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是使部件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它们互不接触,从而______摩擦;行礼包的底部装上四个小轮,是变滑动为滚动,从而_______摩擦.螺丝刀的手柄上刻有一些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__,从而______摩擦.
    课堂达标
    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足球守门员的手套 B 塑胶跑道表层的胶粒 C 鞋底的花纹 D 轮胎的花纹
    E 在石碑的底部垫上圆木拉动石碑 F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G 气垫船底部的气垫使船与水面分开 H 雪后路面上撒一些煤渣
    2.下列各种摩擦力中: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②骑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粒
    ③皮带传动中,皮带与轮之间的摩擦力④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之间的摩擦力;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五、 拓展提升
    1.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 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 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 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2.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花纹的地板砖 B 人沐浴时穿的拖鞋底带有凹凸花纹
    C 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3.磁悬浮列车靠强大的磁性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方,从而可高速行驶,那么列车能高速行驶的原因是( )
    A 依靠列车的惯性 B 减小了列车的重力
    C 减小了列车与轨道间的摩擦 D 减小了列车所受的空气阻力
    4.下列现象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 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B 旅行箱的下面安装小轮子
    C 钢笔拧得太紧不易打开,往往在手与钢笔之间垫一块毛巾
    D 为了把桌面上得污渍擦干净,常常用大一点力压抹布
    5.下列事例中,增大摩擦的措施是( )
    A 为了容易推动很重的木箱,在木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B 在汽车轮胎上做成有凹凸的花纹
    C 在机器的传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D 自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6.下列事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 推动笨重物体时,常垫滚木 B 旅游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雪橇的底部非常光滑 D 给机器的轴承加润滑油
    7.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 轮胎上刻有花纹 B 车轮做成圆形 C 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 D 刹车时用力捏闸E 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F 脚踏板凹凸不平 G 车轴处装有滚珠 H 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通过改变接触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__(填“前”或“后”)
    8.拔河比赛中,运动员要穿比较新的球鞋,而且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这是因为比较新的球鞋能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_____________,而地面上的沙子能_________而减小摩擦
    9.马路上一旦泼洒了机油,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特别是骑摩托车、自行车时很容易摔倒,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10.旱冰鞋上的轮子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_______大大减少,而演奏二胡前往往要在琴弦上抹一些松香,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
    11.全班同学正在上课,突然摩擦力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 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上
    C 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飘在空中
    D 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着、碰撞着
    课后记:













    摩擦力、二力平衡练习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掌握物体受力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保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时,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_______.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一)、根据二力平衡理论推断不明显的力.
    例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尽管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F和向左的静摩擦力f,另外,由于物体A受到向下的重力G,所以根据二力平衡,物体还受到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二)、物体受力情况一般分析法.
    例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放在斜面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状态.-----物体A在斜面上静止
    (2)确定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物体A受地球吸引,还受斜面支持,它与斜面接触,且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故还受摩擦力.
    (3)先画重力G,再画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最后再画摩擦力.
    (4)完成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例1.有一架质量为1.5t的直升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这个力是_________N,当它水平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_________N,当它匀速上升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
    思路引导:直升机停在空中时,保持______状态,此时它处于_______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举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当水平飞行时、匀速上升时、匀速下降时直升机均处于________状态,所以直升机受到的举力均等于它的________.
    例2.如图所示,用F=20N的压力把重10N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保持静止,则与压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N;与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_N.
    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压力,使墙受到一个压力,同时墙施加给物体一个向左的_________,同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静止,所以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__,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大小是_______.
    四、 拓展提升
    1.一个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 )
    A 40N,方向竖直向上 B 40N,方向竖直向下 C 0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N,方向__________.
    3.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着一个重500N箱子,此时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_____N,过一会,某人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受到地面_______摩擦力的作用(填“滑动”或“静”),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其方向向______.当推力增大到150N时,箱子仍然没有被推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推力增大到200N时,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其大小是_______N,方向向______.
    4.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受到F=60N的水平压力作用,沿竖直墙壁向下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0N B.140N C.80N D.60N
    5.一个用50N的水平推力,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
    A.50N,50N B.50N,0N C.0N,50N D 0N,0N
    6.如图所示,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7、对下列图中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1.物体A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2.物体A重150N,用大小为100N的力F向上提物体A.
    3.物体A被两绳吊着,处于静止状态.


    课后记:





    第九章 压 强
    第一节 压 强

    主备教师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演与练习法
    教学用具:小桌、泡沫塑料、砝码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⒈压力
    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自学指导
    1.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这个实验中,再次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如下:
    (1)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2)在腿朝下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3)把小桌翻过来,将同一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分析:步骤(1)和(2)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___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步骤(2)和(3)中,把砝码放在桌面木板上是保持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观察课本图示,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2.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通过理解定义去理解公式是怎样写出的.
    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____表示压强,____表示压力,_____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为了纪念___国科学家_______,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1Pa=______N/m2。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
    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1) 1.56MPa = = Pa;(2) 78000 Pa = = KPa
    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注意事项:使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并要确定准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除了会计算压强外,还要会用此公式计算压力(F=PS)和受力面积(S=F/P)
    3.仔细学习例题,学会解题步骤,然后做下面的例1.
    典型例题
    例1:桌面上平放着一本字典,字典受到的重力为5N,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计算这本书对桌面的压强.






    例2.你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与坐在硬板凳上相比教,哪种情况感到舒服些?为什么?
    思路引导:两种情况中,人对板凳的压力大小都等于人的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种情况下人受到的压力是一样的,但是人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时受力面积要_____,由P=F/S可知,在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_____,所以坐在沙发上舒服些
    五、拓展提升
    1.判断一下下列各图中,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A的重力GA=10N,物体B的重力GB=20N,F=20N,F1=15N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3.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1×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一瓶没有开启的汽水,瓶内二氧化碳给瓶盖一个14N的力,若瓶盖的面积为7cm2,则瓶盖受到的压强是( )
    A 0.5×10-4Pa B 2Pa C 200Pa D 2×104Pa
    5.如图所示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2)比较甲、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kg,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计算这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7.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边长是10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计算它对桌面的压强.(已知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g=10N/kg)



    课后记:






    压 强(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会判断压强是如何增大和减小的
    教学方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压强的专用单位是_________.
    3.由压强公式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二、创设情境
    人走在雪地里会陷入雪中,如何不让人陷入雪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上的“想想议议”部分的插图,讨论一下各图中哪些是要增大压强,哪些是要减小压强,它们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并填写下面的空格:
    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下同),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压强的;斧头具有很窄的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压强的.蝉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从而能使它的口器很容易插入树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从而不会陷入沙中很深.
    总结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见到以下事例:①有“森林卫士”之称的啄木鸟有细长而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②铁路的铁轨要铺在枕木上;③书包带要做得宽些,背在肩上才舒服;④要把图钉按进较硬的木板,需要加更大的力.其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哪一组(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例2.一个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竖直切去1/2,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若将竖直切下的1/2放到另外1/2上面,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是( );若将它水平切开,把上面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
    A P/2 B P/4 C P D 2P
    例3.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B的重力为30N,已知A的底面积为2×10-2m2,B的底面积为4×10-2m2,求:(1)物体A对B的压强(2)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




    课堂达标
    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很宽 B 铁轨铺在枕木上 C 刀磨得很薄 D 推土机安装履带
    2.你购买纸包饮料时,一般配有一根塑料吸管,吸管一端是斜面的,一头是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A 将平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B 将斜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C 将任意一头插入饮料管孔均可 D 不用塑料管也可以
    3.我们在用螺丝固定物体时,往往在螺丝下面垫上一个垫圈,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美观 B 减小摩擦 C 减小压强 D 增加硬度
    4.大型运输车装有很多车轮,是为了( )
    A 减小重力 B 减小压强 C 增大摩擦 D 增大稳定性
    五、 拓展提升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会见到如下现象,其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①削铅笔的小刀刀刃磨得很薄②滑雪板做得很宽很长③往墙上钉钉子时,要用力击打④用订书机订书本时,订书机的柄较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将其侧放,对地面的压强为P2,那么( )
    A P1>P2 B P1=P2 C P1 3.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沿虚线切开拿走上面一半,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B 密度变小,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C 密度不变,压力减小,压强减小 D 密度变小,压力减小,压强不变
    4.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B的重力为30N,已知A的底面积为2×10-2m2,B的底面积为4×10-2m2,求:(1)物体B对A的压强(2)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课后记: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问讨论法
    教学用具:两端开口玻璃圆筒、侧壁开孔圆筒、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二、 创设情境
    手上带上一次性塑料袋,放入水中,有何感觉?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 作用,对容器 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 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
      (1)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2)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 (填“有”或“没有”)压强的.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怎样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
    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液体对容器的 部和 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
    五、拓展提升:
    1.下列表格是某同学“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部分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水的深度/cm
    橡皮膜的方向
    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cm
    1
    4
    朝上
    3.2
    2
    4
    朝侧面
    3.2
    3
    4
    朝下
    3.2
    4
    10
    朝下
    9.2
    (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橡皮膜放入盐水中深10cm处时,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比9.2cm要______.
    (3)在同一次实验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应等于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但仔细观察,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略____压强计左右水面的高度差.
    课后记:





    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认识连通器
    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连通器、茶壶、水、船闸挂图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液体压强特点是什么?
    二、 创设情境:
    拦河坝为何修成上窄下宽?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展示汇报
    (一) 学生自学课本上知识。
    总结液体压强公式 。其中p指 ,单位 ;ρ指 ,单位 ;g= ;h指 ,单位 。
    注意:深度指研究点到液面的距离。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液体的质量无关。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C Pa>Pb=Pc D Pa 思路引导:由图可知:a图和b图的液体相同,所以______相同,因为a图中液体的深度_____b图中液体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a的压强_____b的压强;b图和c图中液体的_______相同,而水的密度_____酒精的密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b图中液体的压强______c图中液体的压强,综合可得:Pa_____Pb_____Pc,故选_____.
    例2.如图所示,两个容器盛有相同质量的液体,则两个容器中液体对底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
    A FA>FB,PA=PB B FAPB D FA=FB,PA 思路引导: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无法确定,所以此题无法根据P=ρgh来分析.但因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两种液体的重力相同,它们对底面的压力FA_____FB,又因为A容器的底面积_______B容器的底面积,所以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可得:PA______PB.
    例3.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其中h1=100c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求:(1)水对容器顶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g=10N/kg)

    (二) 连通器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概念。
    连通器指
    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的应用: [来源:学()科网]
    五、拓展提升:]
    1.关于液体的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 液体的压强随质量增大而增大
    C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D 液体的压强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2.潜水员潜到三峡库区20m深的水中,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他的身体表面积为2m2,则他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__N.(g=10N/kg)
    3.塑料桶里装有20cm深的某种液体,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600Pa,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g=10N/kg)
    4.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都装有水,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
    5.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4题图 5题图 6题图
    7.一个圆柱形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10-2m2,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在里面装入深10cm的水,求:(1)水对底面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8.一只装煤油的油罐中盛有4m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处发现有一个面积为5cm2的小孔,求:(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2)小孔处煤油的压强多大?(3)要想堵住这个孔,至少需要在小孔处施加多大的力?




    课后记:






    第三节 大气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玻璃瓶、硬纸片、熟鸡蛋、火柴、量筒、水槽、吸盘、针筒、果冻、托里拆利实验VCD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填空
    一、大气压
    1 叫大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
    2.学生实验:学生把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 的存在。
    4.演示瓶子吞蛋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
    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
    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P0 = mmHg = Pa。
    课堂测评
    1.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º,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
    A 不变 B 变长 C 变短 D 无法确定
    2.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
    A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四、拓展提升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
    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
    3.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
    A 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放斜了 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 玻璃管比较粗
    4.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
    A 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 B 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 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D 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5.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 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 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 玻璃管内顶端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6.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 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C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D 用抽水机抽水
    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 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 生产灯泡时,抽气机抽出灯泡内的空气
    D 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时,很难将它们分开
    8.某同学估测大气对0.3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A 3×102N B 3×103N C 3×104N D 3×105N
    9.用吸管从瓶子里吸饮料时,使饮料上升到嘴里的力是( )
    A 嘴的吸力 B 大气的压力 C 瓶底的压力 D 瓶壁的吸力
    10.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就会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
    A 瓶内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中 B 瓶内气体将鸡蛋吸入瓶中
    C 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D 鸡蛋受重力作用而掉入瓶中
    1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胸部容积扩大时,其内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是( )
    A 大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小于大气压 D 先大于大气压,后小于大气压
    12.某人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马上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
    A 嘴把瓶子吸住 B 瓶内所剩的空气作用的结果
    C 嘴边的唾液把瓶粘住 D 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课后记:

    第三节 大气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压的变化
    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的应用.
    教学难点:抽水机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抽水机模型、离心式水泵模型、空盒气压计.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证明大气压的实验是?
    2、 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
    二、创设情境
    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塌?
    三、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四、展示汇报
    自读课本,学习以下内容
    一、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大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二、气压计。
    介绍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出示金属盒气压计的实物和挂图,介绍其结构和原理。
    三、大气压的应用。
    出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挂图和模型,介绍并演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五、拓展提升
    1.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
    2.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3.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 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
    4.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5.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
    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

    课后记:


    第四节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相关的现象.
    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由气体的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纸条、漏斗、乒乓球、吸管、烧杯、水、硬币、直尺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任务一:自学课本框题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流体?
    2.观察课本图示,凭你的经验,猜想一下实验的现象:
    实验一:猜想:两乒乓球会
    实验二:猜想:两只小船会
    任务二:动手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1. 实验一的实验结论: ,
    表明
    2.实验二的实验结论: ,
    表明
    上述结论的应用:
    1.根据以上结论,解释一下课本图的实验现象:




    2.从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进行第6次大提速后,将进一步增大铁路边上行人的危险性。这是由于行人和高速行驶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 ,压强 ,由此产生的压力差将人推向火车,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上述结论有关?怎样解释?说给同学听一听

    图8


    任务三:理解机翼产生的原因
    1.仿照下面的做法完成小实验:
    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如图所示,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结合上述现象自学课本第二框题[升力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 ,下面 的形状。飞机飞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 ,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 ,机翼上方的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下方的压强,由此产生的上下压力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 。
    四、 拓展提升
    1.据报道,在成都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小女孩在火车疾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躲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 ,气体压强 ,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因此,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2. 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吹气,两张纸会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配合铁路第六次提速,公安部交管局再次公告,指出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lm安全线外,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课后记:






    第十章 浮 力
    第一节 浮 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会用称重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施力物体是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 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同学们分组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思考: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一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力分析图,弹箧秤的读数(F)=重力(G)-浮力(F浮)
    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静止不支时受力分析图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

    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

    典型例题
    1.称重法求解浮力.
    例1.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4.7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9N,求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四、 拓展提升
    1.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2.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铁球,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1.9N,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铁球受到浮力是4.9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一个铁球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当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此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当把铁球的一半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会用溢水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溢水法测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石块、水、溢水杯、弹簧测力计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3、 浮力的定义?
    4、 称重法求浮力的公式?
    二、创设情境
    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假的故事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阿基米德原理
    1.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1)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2)把物体浸入液体,测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3)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次数
    物体重力G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小桶重
    G1
    排开的水和桶的总重G2
    排开的水重G排
    1






    2






    发现规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
    2.阿基米德原理法---利用F浮=G排求解浮力.
    例2. 一个重为2.5N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0.5N的水,则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N.
    针对练习
    1.质量为0.3kg的物体全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是100g,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g=10N/Kg)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为0.5kg,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未满),溢出水0.1kg,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
    A 小于1N B 等于1N C 大于1N D 无法确定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的例题,看课本上是怎样解答浮力问题的,重点看一下解题过程,理解每一个解题步骤.看完后合上课本,自己解答下列例题.
    3.阿基米德原理法-----利用公式F浮=ρ液gV排计算浮力.
    例3.边长为10cm的一个立方体铜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立方体铜块处于更深的位置,浮力又是多少?如果把这个铜块压扁再让它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把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变大还是变小?







    从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得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只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__和物体在液体中的_________无关.
    4.运用公式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例4.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0.5m的过程中,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思路引导: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水球在水中的体积逐渐______,排开水的体积逐渐______,所以水球受到的浮力逐渐_______,当水球全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所以受到的浮力_______.故选_____.
    五、拓展提升
    1.一个物体的体积为60cm3,当其体积的一半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2.一个铁球先后浸没在盐水、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1、F2、F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1.2×103kg/m3的盐水中,已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10cm2,高为15cm,物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5cm,物体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




    4.质量为5.4kg的实心铝球,若将它浸没在水中,则铝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10N/kg)
    (ρ铝=2.7×103kg/m3)


    5.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先变小后变大
    6.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7.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在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
    8.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为20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9.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体积的三个小球,放入同种液体中,最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甲=F乙=F丙 B F甲 10.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石块重5N,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若将这个石块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N.(g=10N/kg)

    课后记:






    浮力的计算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悉四种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
    2.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浮力.
    典型例题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力差法:F浮=_____________,其中压力F=______;压强P=_________.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F向下=0,所以F浮=_______.
    例1.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浸没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液体表面到物体上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称重法:F浮=___________,其中G是________________,F示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示数为70N,将物体浸没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68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三、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______=_____________.
    例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漂浮在水中,物体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物体上表面到液体表面的距离为5cm,如图所示,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四、悬浮或漂浮条件法:F浮=_____或ρ液gV排=___________.
    例4.一个物体质量是1kg,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5,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






    拓展提升
    1.如图所示,边长为0.1m的立方体物体浸没在水中,它的每个正方形表面积是多少?如果它的下表面处的深度为20cm,则下表面处的压强为多少?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上表面处的压强是多少?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2.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力为15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是_________N,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m3,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m3
    3.一个球重5N,体积是0.6×10-3m3,浸没在水中,则它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N,若它能自由运动,则它在水中将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4.如图所示,水面上的木块,它浸没在水中部分的体积为50cm3,它在水面上的部分是25cm3,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木块的质量是多少?(3)木块的密度多大?






    5.铁的密度是7.9×103kg/m3,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把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立方体铁块放入水中,则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多少,如果把此铁块放到水银中,浮力又是多少?

    课后记:







    第三节 浮沉条件及应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演示讲授法
    教学用具: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即V排=V物
    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
    [演示]:出示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木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木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

    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悬浮时:F浮=G物
    当F浮 另外:物体的重力G物可表示为:G物=ρ物gV物,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可表示为G排=ρ液gV排,又因F浮=G排,所以F浮=ρ液gV排,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所以: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浮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下沉.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____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_____,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大”或“小”).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如果一艘轮船,它的排水量是1×104t,在密度为1×103kg/m3的河水中航行,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浮=G物),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如果在密度为1.03×103kg/m3的海水中,所排开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______(填“大”或“小”),如果从河流驶入大海,它将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潜水艇两侧有______,向水舱中冲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______,当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力(即浮力)时,潜水艇可以_______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的重力_______,从而使重力______浮力,而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气球里的气体密度_______空气的密度,这样在它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即浮力),所以能浮在漂浮在空中.当气球里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减小,所受到的浮力减小,所以可以降到地面上.飞艇内冲入的也是密度较小的气体,也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升和降落.
    典型例题
    例1.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浮力变大,重力小于浮力 B 浮力不变,重力小于浮力
    C 浮力不变,重力等于浮力 D 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但浮力和重力始终相等
    例2.一艘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2×107kg,船的自重是7×107N,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当它满载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g=10N/kg)






    五、 拓展提升
    1.煮饺子时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饺子会沉到底部,但过一会饺子会全部浮到水面上来,请你利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质量.一艘轮船空载时排水为2600t,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则轮船自身的质量多大?该轮船最多能装货物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课后记: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在物理学里,经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有它的特殊含义。什么叫功?从本章起开始学习有关功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 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 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
    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Com]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课后记:











    第二节 功 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物理意义和利用功率公式解决综合题目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法、讲演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功的定义?
    2、 功的计算公式?
    二、 创设情境
    播放多媒体素材,如1000块砖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几段内容,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并填写下列空白:
    建筑工地上要把砖送到楼顶,或用起重机搬运,或用工人搬运,不管怎样搬运,都是克服重力做功,那么运送砖块所做的功我们可以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运送同样多的砖,起重机和工人所做的功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但是工人所用的时间_______(填“长”或“短”),所以工人做功较_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慢”)
    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之分.这跟物体的运动也有_______之分是一样的.
    二、阅读课本学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
    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_____,根据公式写出的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专用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_做单位,1kW=________W.功率是机械的_____________之一.
    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在车辆中,常用“马力”来表示汽车的发动机的大小.“马力”是功率的单位,
    1马力=735W,这个单位我们在物理上一般不用,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用.
    三、学习课本上的例题,学会写文字说明和步骤,然后做下面的例题.(注意单位要统一)
    典型例题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20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








    例2.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共用时40min,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功的功率.




    七、 拓展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 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 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 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
    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A W、J/s B KW、Pa C W、N/m D N/m2、N·m
    3.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
    A 2400W B 1200W C 20W D 50W
    4.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
    A 10J B 2.4×107J C 6×105J D 104J
    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 B 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
    C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 D 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
    6.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
    A 2:9 B 2:1 C 3:2 D 3:1
    7.计算功率的公式是P=_______,由此公式变形可得计算功的另外一个公式W=_______.此公式中只有功率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功的单位才是焦耳.
    8.甲乙两台机械,它们的功率之比是3:1,在相同的时间里,所做的功之比为______,若做相同的功,则所需时间之比是______.
    9.蓝鲸游动时的功率可达350KW,合__________W;某洗衣机的功率是350W,合_______kW.
    10.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50N的水平推力推重100N的箱子,在10s内前进了10m,小明推箱子的功率为__________W.
    1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________J,它的功率是_______W,合________KW.
    12.建筑工地上有300块砖,已知每块砖的质量是1.2kg,把这些砖运送到15m高的楼顶,如果用起重机需要1min,而如果用工人则需要1个小时,分别计算起重机和工人的功率.(g=10N/kg)

    课后记:



    基础知识测验(每题10分)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就是__________.其中F表示_____,单位是_____;s表示_____,单位是_____;W表示______,功有两个单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率.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P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或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另外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做功率的单位,1KW=______W.功率是机械的__________之一.
    5.下列实例中,力做了功的是( )
    A.起重机吊着楼板从一楼运送到三楼 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 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起 D.用力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E.冰雹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落 F.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 G.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H.人用力把铅球推出去
    6.一台电动机的功率是150W,则它的物理意义是( )
    A 这台机器所做的功是150J B 这台机器在1秒内所做的功是150J
    C 这台机器1秒内完成的功是150W D 这台机器1秒内的功率是150W
    7.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率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 机械做功越多,它的功率就越大
    C 机械做功所用时间越短,它的功率就越大 D 做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8.甲乙两人体重相同,甲用1min走上楼,乙用半分钟跑上同一楼,则( )
    A 甲的功率大 B 乙的功率大 C 两者的功率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9.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沿水平道路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10.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4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g=10N/kg)




    课后记: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说明法
    教学用具:斜面、钢球、木块、弹簧、皮球、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能量以及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物体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简称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二、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势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势能.
    针对练习
    1.下列物体中具有重力势能的是_______________;具有弹性势能的是____________
    A.因挤压而变形的气球 B.在水平路面上飞驰的小轿车 C.正在下坠的桩锤
    D.停在空中不动的直升机 E.钟表中卷紧的发条 F.高山上的石头
    G.三峡水库中的水 H.被推开的弹簧门的弹簧 I.跑百米的运动员
    2. “黄河远上白云间”说明黄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3、“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黄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查看课本小资料中表一的内容,分组讨论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吗?
    2、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吗?
    3、你认为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实验,然后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的?


    2.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的?


    3.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的?


    4.这个实验是用什么方法探究的?

    5.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把结论填到课本上.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
    四、阅读课本的探究实验,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的?


    (2)实验中怎样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之间的关系的?


    (3)实验中怎样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


    (4)这个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5)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把课本上的结论填写完整.


    课堂作业
    1.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 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 速度和质量都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D 动能是运动物体本身的性质,与质量、速度无关
    2.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山上静止的石头不具有能 B 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
    C 只要物体能够做功,说明物体具有能 D 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
    3.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地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数据.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
    动能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网Z*X*X*K典型例题
    1.物体所具有的能的判断.
    例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请写在空白处.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_(2)竖直上抛的小球在最高点时________
    (3)静止在空中的气球_________(4)从空中降落的雨点__________
    (5)被压缩了的弹簧___________.(6)飞流之下的瀑布_______________
    思路引导: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判断跟动能和势能有关的因素是否存在.判断物体是否有动能的关键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判断重力势能关键是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高度.
    2.动能、势能、变化的判断.
    例2.直升飞机在空中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 )
    A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小
    思路引导:动能的大小跟_______和_______有关,重力势能跟_______和______有关.
    当直升飞机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它的质量______,速度________,所以它的动能______,但是它的高度逐渐_______,所以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判断好跟动能和势能有关的因素如何变化.
    针对练习
    1.下列物体中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
    A 放在一楼窗台上的质量是4kg的石块 B 放在三楼窗台上的质量是4kg的陶罐
    C 放在五楼窗台上质量是4kg的一盆花 D 晾晒在五楼窗台上的质量是1.5kg的球鞋
    2.下列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
    A 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B 从坡顶向坡下跑的运动员
    C 江河中的流水 D 空中静止的飞机
    3.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投物资,在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B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4.有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若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具有的动能大;处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飞行的子弹和炮弹相比较,_______的重力势能大.
    5.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路面上洒水,则在此过程中洒水车的动能逐渐______,
    6.跳水运动员从最高点向水面下落的过程中,他的速度逐渐_______,所以动能逐渐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它的动能逐渐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
    四、拓展提升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在物理学中,能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_____.
    3.物体由于被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对于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的势能越______;对于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的势能越______.
    4.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统称势能.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机械能.
    6.滚摆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______,动能越来越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滚摆上升时,它动能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越来越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7.在只有_____能和______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是守恒的.
    8.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的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在远地点的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当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9.课本上“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实验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0.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动能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选质量_______的小球,从斜面上________位置滚下去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
    11.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同一重锤从_______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12.一个木箱重100N,某人用20N的水平推力推动它前进了5m,则此人所做的功是多少?若把这个木箱搬到5m高的楼上,在此人做功又是?



    课后记:






    第三节 机械能及转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量守恒的理解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粉笔、滚摆、单摆、上发条的玩具小车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
    手持粉笔头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三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滚摆下降时,高度逐渐_______,速度越来越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动能逐渐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当滚摆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当处于什么位置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


    二、分组讨论想想议议部分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中: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乙图中: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C点时,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从C点运动到B点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B点运动到D点时,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丙图中:小球从左端摆向右端的过程中,先是小球的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然后再由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当小球运动到________位置时,动能最大.
    三、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_________________统称机械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的想想做做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锁的动能和势能是怎样转化的?


    2.铁锁回不到原来的位置,为什么?


    3.在此实验中,机械能的总量守恒吗?如果不守恒,它有什么变化?


    四、阅读课本思考
    1.在什么情况下,机械能守恒?什么情况下,机械能不守恒?



    2.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阻力和摩擦,机械能总是守恒吗?过山车你见过吗?当它从最高处滑下后,再爬上另外一个坡,这个坡的高度能不能与最高处相等,为什么?


    典型例题
    例1.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空中上升时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到达最高点后下落,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例2.电动小车沿斜面向上匀速行驶,则在这个过程中( )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总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总机械能不变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总机械能增大
    五、 拓展提升
    1.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___________.
    2. 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3. 神州五号飞船飞离地面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航天英雄杨利伟所具有的动能变_______,具有的机械能变________.
    4. 2004年8月26日,在雅典举行的奥运会中,我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三米跳板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她在起跳过程中,跳板的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又转化成_________能,最后转化成她的________能,而进入水中.
    5.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能的转化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能越来越小,______能越来越大.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运行,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动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下列情况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A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 B汽车上山 C空中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D苹果从树上落下
    8.空中沿水平方向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头物资,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B 动能和势能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9.下列关于水的各句诗句中,和机械能没有关系的是( )
    A不尽长江滚滚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白毛浮绿水 D一江春水向东流
    10.跳伞运动员从高空的飞机上跳下后,在降落伞尚未打开前的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11.一顾客站在电梯上,随电梯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他(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课后记:





    来源:]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 杆(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会画力臂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杠杆的构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教学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杠杆、钩码、直尺、三角板、自制投影片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一根长棍”指的是什么呢?对,这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杠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任务一:认识杠杆
    观察教材所示的几种工具并亲自做一下。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 转动的 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 ;动力是 ;阻力是 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 到 的距离;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
    (简记: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任务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 或 。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先猜一下:
    实验探究
    1、阅读课本,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1、F2、L1、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四、 拓展提升
    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2、所谓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状态或 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字母表示式为 。
    3、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300N,抬起B端需用200N,这条木杆的 端较粗。
    4、已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做生意时,用同一杆秤在月球上称质量,和在地球上相比( )
    A. 买方吃亏        B. 卖方吃亏  
    C. 双方都不吃亏      D. 双方都吃亏
    5、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 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 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6、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


    课后记:




    第一节 杠 杆(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
    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
    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⒈三种杠杆
    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2、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
    剪刀 瓶起子 筷子 镊子 钳子 钢笔写字 钓鱼杆 铡刀 指甲刀 起钉锤 天平
    课堂作业
    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
    A.筷子 B.镊子 C.钳子 D.托盘天平 E.杆秤 F.瓶盖起子 G.钓鱼杆 H.道钉撬I.扫帚 J.理发剪刀 K.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
    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
    典型例题
    1.最大力臂问题.
    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五、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

    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
    A 粗端重 B 细端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kg,放在距支点10cm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m,求细绳的拉力.(g=10N/kg)


    课后记:




    第二节 滑 轮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2、 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2.按照上图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五、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课后记:



    第二节 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重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有用功、额外功的理解、机械效率计算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钩码、线、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 复习巩固
    1、 功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
    二、 创设情境
    (1)演示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上的图示,务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如果忽略所使用器械的重及摩擦,则需要做功多少?试计算.


    2.按实际情况考虑,图中用三种方法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人都要克服哪些物体的重力做功?并分别计算这些功的大小.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3.你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不好,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上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有用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额外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总功.
    2.以图中第二种方法为例,克服_________的重力做得功是有用功,克服__________的重力做得功是额外功.在做功的时候,我们总希望______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高些.
    3.分别计算图中三种方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三、阅读课本下半部分的内容,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用_______表示总功,_______表示有用功,________表示机械效率.
    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_,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为_______________.
    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主要有哪些?



    4.思考:为什么使用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典型例题
    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0.7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4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5×104J,则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五、 拓展提升
    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课后记:














    相关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3节 电阻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3节 电阻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整理,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 模式2:人教版8年级下册2014版全册导学案(91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本册综合学案,共9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生成,新知探究,达标检测,巩固提升,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复习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