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0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0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03
    还剩5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共60页。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单 元 导 语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运算的开始。对于运算的学习,一般从三个线索展开: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认识加法和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1.加减法的意义。
      认识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教材分三个层次。一是创设了多个丰富的现实情境作为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起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二是借助动手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三是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加减法的原型,沟通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2.0~10各数的加减法。
      有关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都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数学活动。一是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6~10各数的组成,从数的组成角度来丰富对数的认识和理解,并为正确计算加减法奠定基础。三是借助算式找生活中的加减法原型,进一步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了解生活中哪些情境可以用加减法来计算,沟通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都是利用连续的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判断运算符号并顺利完成计算。
      4.整理与复习。
      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数的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掌握6~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在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的同时,课堂上还要逐步帮助学生从利用实物、学具协助计算,逐步过渡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4~26页“一共有多少、试一试”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节的重点是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即合起来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并初步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创设了多个丰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加法的理解,掌握“+”的读法和写法。找一找生活中加法的原型,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决。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认识加号,能准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创设情境,猜铅笔有几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出了加法的意义;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自体验加法就是求“一共有多少”的一种运算。
    2.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建立数学模型,体验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看下面这个谜语,“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猜一种动物:熊猫)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一起戴熊猫头饰扮演熊猫吃竹子的游戏。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品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情境引入法: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教材第24页的“笑笑拿铅笔”的情境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品析:借助“笑笑拿铅笔”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数一数。
    师:一共有几支铅笔呢?我们怎么知道呢?
    生:可以数一数。
    师:怎样数?
    生:把铅笔放在一起,一支一支地数,1、2、3、4、5,一共有5支铅笔。
    师:按顺序数一数,可以知道一共有几支。点数法是数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
    2.观察情境图(熊猫情境),描述图意。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说得真清楚,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怎么知道呢?
    生:像刚才数铅笔一样,一只一只地数。
    师:可以,我们知道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呢?
    生:从3只吃竹子的熊猫接着数没吃竹子的就可以了。
    师:嗯,接着原来的数可以省些事情,也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作品的意思。
    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
    学生在台上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汇报。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板书:○○○ ○○)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我们是用点数法、接数法和图示法计算出来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
    学生回答。
    师:真聪明,那3、2、5分别在上面两个情境里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3加2等于5。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吗?比如我一只手里有3个苹果,另一只手里有2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5个苹果,就用3+2=5表示。谁能像这样再来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加法啦,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4.摆一摆,算一算。
    出示教材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1)师:谁能讲一讲左边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1个桃子,右边有3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老师用方块代替桃子,请大家用小棒代替桃子跟着老师一起摆,先摆1个桃,再摆3个桃,一共是4个桃,就是1+3=4。摆好了吗?谁来告诉老师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2)师:谁能讲一讲中间这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老师刚才一样到讲台上带着大家摆一摆呢?
    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2朵花,再摆2朵花,一共是4朵花,就是2+2=4。
    (3)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右边这幅图讲的故事并提出问题。
    生齐说:左边有4只鸭,右边有1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就是4+1=5。
    (4)出示教材第25页试一试第1幅图。
    师:停车场原来有3辆汽车,又开来1辆,现在有多少辆?
    生:4辆。

    师:又开来1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现在有多少辆吗?
    生:又开来1辆就要加上1辆,1+3=4。
    (出示第2幅图)师:谁能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1只。
    师:现在有几只呢?
    生:3只,2+1=3。
    师:嗯,求一共有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
    (5)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生活中的问题能用加法计算吗?(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说的第1幅图)
    师:这幅图能用加法表示吗?谁能直接说出算式?
    师:(出示第2幅图)谁能根据这幅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师: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两幅图都是用1+4=5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在第1幅图中,1+4表示什么?在第2幅图中,1+4又表示什么呢?
    生:1既可以表示1朵黄花,也可以表示1只母鸡,4既可以表示4朵红花,也可以表示4只小鸡。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1+4=5”来表示?
    学生回答。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可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在教室里找一找。
    学生举例交流,教师点评。
    【品析: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原理,增强数感,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如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根据教材第25页说一说的情境图,列出算式3+2=5,对吗?
      学生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列出的算式要符合题意才行,如根据第2幅图中左边1只母鸡,右边4只小鸡,只能列出算式1+4=5或4+1=5,而不是列出任意一个得数是5的算式。
    【品析:看图列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在于先要理解图意(题意),再依据图意(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本题主要是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第2题,本题是结合手指游戏进行加法运算。
      第3题,本题是结合情境图写出加法算式。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结合图说一说自己写出的算式表达的意思。
      第4题,本题是结合算式“2+3=5”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加法原型。促进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2+3=5”来表示。再结合情境图,鼓励学生交流。

      第5题,本题是要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加法问题,再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讲一讲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
      第6题,本题看似简单,实际蕴含着规律。填数后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次多2个的规律。
      第7题,本题是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给予肯定。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时,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和图示法等。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加法问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中到处都藏着加法问题。下课之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今后要改进的方面有:
      1.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要吃透教材,对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识点要到位,这样才能在提出的问题中抓到有价值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环节与环节之间要做好衔接,不要让人感觉课堂很松散。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节都有训练。
      4.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大声发言的习惯。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第2课时 还剩下多少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7~29页“还剩下多少、试一试”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节课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指导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减法计算,并初步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的读法和写法,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减法的问题。
    4.继续提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并会读写减法算式,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用减法计算。
    2.学生之间通过摆小棒、玩游戏、小组合作的形式正确掌握5以内的减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舞台上小丑正在玩耍手里的4个气球,只见小丑把气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舞动起来,动作滑稽可笑。这时,小丑手里的1个气球飞走了,他只能呆呆地看着飞走的气球。教师提问:小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利用课件展示小丑在舞台上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情境导入法: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笑笑家的苹果熟了,她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看,想不想去呢?(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快看,一阵风刮过,掉下来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你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

    引导学生讲数学故事,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尽量要简练,突出减法的数量关系,如: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还剩3个。
    你能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示吗?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下来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苹果?这就是今天咱们要一起研究的《还剩下多少》的问题。(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品析:结合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他们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师:你们看苹果熟了,有的苹果都掉了下来。有几个苹果落地了?
    生:2个。
    师:那么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呢?
    生:3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一数,1,2,3,树上还剩下3个苹果。
    师:树上原来有的5个苹果是总数,掉在地上的2个是总数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苹果,就是求另一部分。可以用“点数法”求出剩下苹果的个数。
    2.还剩几块奶酪。
    师:快看,小老鼠干什么呢?现在还剩下多少块奶酪?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吗?你能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示吗?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块奶酪,小老鼠搬走了2块,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请同学们一起做一做:①拿出5个圆片。②去掉2个圆片。③看还剩下多少个圆片。
    生:还剩下3个圆片。
    师:那还剩下多少块奶酪?
    生:还剩下3块奶酪。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奶酪的?
    生1:用5个○表示5块奶酪,搬走2块,就画去2个○:○○○○○。
    生2:5个○,画去了2个,还剩下3个○。所以还剩下3块奶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用画图法表示事物数量的变化更直观。数剩下的奶酪的块数时,要数没被画去的○的个数。
    3.认一认。
    师:从5个苹果中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苹果;从5块奶酪中去掉2块,求还剩几块奶酪,这两个过程都可以用减法表示,即用减法计算。
    板书:5 - 2 = 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从5个中取走了2个,就是从5中去掉2。
    全班学生和教师齐读一遍算式。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5-2=3”的例子并说一说吗?
    小结:从总数里去掉或减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我们认识了减法,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吧。完成“画一画,算一算”的题目,再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完成后交流为什么用减法,注意第2、3幅图答案不唯一。
    【品析:根据上面学习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分析、主动尝试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4.试一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连环画,(出示刺猬运苹果和拿书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根据图片讲一个简短的故事。
    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小故事吗?
    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4-1=3,4-3=1)
    提问: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4-1=3来表示呢?(可以结合说一说中的情境)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减法的意义以及减法计算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进行减法计算时,一定要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吗?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计算减法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计算结果正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必强求一致。
    【品析:计算方法的选择,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解放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学生思维禁锢。】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本题是练习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
      第2题,本题巩固减法的认识,练习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
      第3题,先理解图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第4题,本题的目的是结合算式5-1=4,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5-1=4来表示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第5题,通过观察小兔子拔萝卜的连环画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学生对所列算式解释合理,都应给予鼓励。
      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写数,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即铅笔的数量每次都减少1。

      第7题,本题是用数学游戏的形式来巩固5以内的加减计算。可以设计成“根据结果找算式,看谁最快”的形式来完成。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表现都非常棒,老师很满意。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时,可以用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求出结果。
      老师希望你们能回到家中和家长一起找一找身边能用5以内减法表示的例子。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盘子里原来有5条鱼,都被小猫吃了,还剩多少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觉得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习新知识铺好路。
      2.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完整地提出一个问题,并且知道用减法来解决。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在说中学,玩中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本节课还存在的不足:
      1.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个个跃跃欲试,但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尚未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急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导致课堂秩序有点混乱,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与交流的习惯。
      2.在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提供机会,给予指导和帮助。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
    5 - 2 = 3

    减号
    读作:5减2等于3。


    第3课时 可爱的小猫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0~31页“可爱的小猫”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或算式中有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验加与减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法与学法
    1.本课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
    2.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感受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含义。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猜?生:想。
    师:胡子不多两边翘,张嘴爱说喵喵喵,看到鱼儿不动脚,厨房粮仓它放哨!(打一动物:猫)
    生:是猫!
    师:你们太厉害了。看,一只可爱的小猫,今天我们和小猫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可爱的小猫》。
    (板书课题:可爱的小猫。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0页的“小猫吃鱼”情境图)
    【品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情境导入法:今天是小猫的生日,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它最爱吃的食物——小鱼。(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0页的“小猫吃鱼”情境图)小猫特别开心,大家来看第一幅图,我们来一起数一数,盘子里一共有多少条鱼?(学生自己数一数得出结果)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饿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盘子里还剩下几条鱼?

    大家注意,现在我们要计算还剩下多少条应该选择什么运算?(减法)好,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算式?鼓励学生举手回答,表扬答对的同学。
    小猫觉得妈妈准备的小鱼实在是太美味了,所以忍不住又吃了1条,大家现在来看看,盘子里还有几条鱼?让一个学生回答,订正答案和算式,对其表扬。
    大家看最后一幅图,看看发生了什么?(小猫又吃了1条鱼)大家看盘子里现在还有几条鱼?(没有了)
    给学生强调:数学中用0表示没有了。
    【品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态故事情境,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让学生逐步经历递减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
    (1)观察连环画,讲数学故事。
    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盘子里有3条鱼。
    依次出示图2、3、4。问:又看到了什么?生答。
    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讲一个完整的小猫吃鱼的故事吗?谁来试试?
    引导学生找准图的顺序,只要学生能把每幅图的信息表达完整即可。
    点名学生讲。师生交流,教师纠正,达到完整的时候,同桌之间互相讲。
    (2)列式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将小猫第一次吃鱼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让学生看前两幅图,指名学生讲。
    生:3-1=2。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吃掉了就是去掉了,所以用减法表示。
    师:你能说一说算式中各个数代表的意思吗?
    生:3代表原来盘子里的3条鱼。1代表吃掉的1条鱼,2代表剩下的2条鱼。
    师:你也能像刚才这样,用算式表示出小猫第二次吃鱼的过程吗?
    生:2-1=1。
    师:这幅图呢?你还能列出算式来吗?
    生:1-1=0。
    (3)理解“1-1=0的意义”。
    师:一条鱼也没有了,用什么来表示?
    生:0。
    让学生结合情境说一说算式1-1=0的实际含义。
    (4)利用“1-1=0”进行拓展。
    师:老师这里有1块糖,奖励给你,现在老师手里还剩几块?
    预设:1块也没有了。
    师:用哪个式子表示?
    预设:1-1=0。
    你也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用1-1=0解决的问题吗?
    生汇报。

    (5)继续拓展。
    在最后提问的那个学生所举例子的基础上,教师稍做改动,变成2-2的情况,让学生列式。
    学生继续列类似的式子,引导发现规律:相同两数相减,得数都是0。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学生读、说并运用规律。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运用它来进行口算。像这样,减号前后的数不管是多少,只要是一样的,结果都是0。
    2.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下面老师想带领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想玩)这个游戏就是拨珠子的游戏。
    (1)直观演示,理解图意。
    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教师拨去1个,提出问题:还剩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算式和得数,即5-1=4,并理解算式的意义。
    同桌练习说。引导学生观察当前的计数器,提出加法问题,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理解算式的意思。学生练习说算式的意思。
    总结:(理解互逆)我们看这两个算式,根据珠子我们能提出两个问题。求还剩几个时,列出了一道减法算式;求一共有几个时,列出了一道加法算式。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拨2、3个珠子的情况。
    (2)模仿拨一拨,算一算,写一写。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拿起你的铅笔,看谁最快。打开书第30页,用手指到第二个小绿点,拨一拨,填一填。
    教师带领学生填好前三组算式的得数,并反馈订正。
    师:请同学们拿出袋子里的5个珠子,放在教材的第31页上,依次挨着排成一排,刚才老师领着做了前三组,还剩两组。接下来你自己能边拨、边说、边填吗?学生练习。
    订正、反馈拨4、5个珠子的情形。
    拓展:生观察师空拨珠子的情况,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得出:任何数加0或减0相当于没加或没减,所以仍得本身。
    【品析: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以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也可以根据减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3.进一步理解互逆关系。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厉害,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咱们能不能用这些知识帮淘气来解决一个难题啊?(能)多媒体出示套圈图。
    师:你们猜一猜,他可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2个……)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或3+1=4;4-1=3或4-3=1)
    【品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巩固对加减法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有关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师先请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0的意义和有关0的运算等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0和0相加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和0相加仍然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所以结果仍是0。
    【品析:牢记0的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解决有关0的计算的关键。】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这是一个连续递减的情境,要引导学生看懂连续的四幅图的意思,可以先讲一个数学故事,再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第2题,结合学生喜欢的打气球游戏情境,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写出加减法算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联想:如果打中了2个、3个……让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
      第3题,这是一组计算题,目的是练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先让学生讲数学故事,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猫吃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这时用0来表示,也学会了看一幅图列出含有0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了减法的意义。你还有什么疑问?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得数是6的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1.结合动态的故事情境“小猫吃鱼”,让学生讲图意、列算式,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奖励小红花”活动再次体验。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2.“拨一拨,填一填”环节。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计数器,自主写加减法算式;试着说它们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接着又通过“套圈游戏”这个孩子们熟悉的情境,再次感受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整个教学安排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的不足:通过“拨一拨、写算式”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如算式5-1=4或1+4=5,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数字的意思,再试着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们能说出两个算式相反,我认为已经体会到这种互逆关系了,但是不确定到底应该如何准确告诉学生是什么联系。如果让每个孩子都拿计数器拨一拨,看一看,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应该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猜 数 游 戏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猜数游戏”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猜数游戏”的活动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学习6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6的组成,为正确计算6的加减法奠定基础;寻找生活中有关6的加减法原型,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通过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和开展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6的加减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数小棒、画图形等方法,计算6的加减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引入法: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要带我们去数学乐园里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师:(老师模仿智慧老人的语气说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生:知道。可以写字、画画、刷牙、洗脸……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找几名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师:举起你的右手。我出“4”(打出4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1的手势)。
    师:请同学们用这两个数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生:(齐答)4+1=5;4-1=3。
    师:下面请同桌互相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由此导入新课——猜数游戏。
    【品析: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不是很熟悉,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谈话导入法:小朋友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了?(生自由回答)小朋友们真棒!那你们会不会帮老师把这些凌乱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呢?(多媒体出示一组凌乱的数:5、3、1、4、0、6、2)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法?(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排)
    那我们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口算题:2+1、1+3、0+4、2+3、5-4、4-1、3-0、4-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得数,师巡视,算完的学生举手。最后让学生边齐读算式边说得数,多媒体显示得数)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与2、3、4、5有关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复习整理导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想一想。
    师:我左手拿了4枚棋子,右手拿了2枚棋子,把两只手合起来有多少枚棋子?你会列式吗?
    生:4+2或2+4。
    师:怎么计算呢?
    生1:我一个一个地数,1、2、3、4、5、6,所以4+2=6。
    生2:先记住4,接着往后数两个数,5、6,所以4+2=6。
    生3: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计算。想4+1=5,再添上1就是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棒!2+4的得数可以通过计算4+2得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2.猜一猜。
    师:现在我两只手里一共有6枚棋子,如果我的右手里有3枚,猜一猜我的左手里有几枚棋子?你会列式吗?
    生:6-3。
    师:怎么计算呢?
    生1:我用圈一圈的方法。摆6个圆片,用虚线圈起3个,没圈的3个就是6-3的得数,所以6-3=3。
    生2:我用画一画的方法。先画6个○,减去3,就用斜线画掉3个,还剩3个,就是6-3的得数,所以6-3=3。
    师:如果我的右手里有4枚,谁知道我的左手里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怎样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个去掉4个,还剩2个,6-4=2。(板书6-4=2)
    师:同学们真棒!去掉几个用减法计算,剩下几个数一数就可以了。

    3.全体动手操作。
    师:有6枚棋子需要分成2堆,我们可以怎样分呢?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有哪几种分法,并把分成的2堆的情况记录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相应的板书。
    6
    0
    1
    2
    3

    5

    6



    2


    小结: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2堆,有6种不同的分法,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和0等。
    4.说一说。
    师: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2+4=6这个算式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谁说一说这幅图的图意呢?(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的第一幅图)那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的第二幅图)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给予引导。
    【品析:通过动手操作、口语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看图列式计算时,如何确定是列加法算式还是列减法算式?
      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论:要理解图意后再列式,如果是求两部分的和,列加法算式;如果表示去掉总数里的一部分,列减法算式。
    【品析:理解图意和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体现了审题的重要性。】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两小题都是巩固6的加减法,要在学生独立看图、写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每一幅图学生能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即可。
      第2题,本题是6的分解,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数的分解,进一步巩固6的加减法。
      第3题,本题是解释性问题,要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的意义。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更多能用“5+1=6”或“6-1=5”表示的实例。
      第4题,本题是巩固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对计算速度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
      第5题,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6的加减运算。同时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第6题,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练习巩固6的加减法计算,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6的加减法。教师要先讲清楚游戏规则,并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师生共同总结: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和0。根据6的组成我们可以很快地计算6的加减法。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得数是7的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游戏贯穿整堂课,巧妙设置悬念。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2.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思考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本课教学中,我们就在“玩”上下功夫,特别注意了把思考贯穿“玩”的全过程,将“玩”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3.重“技能”掌握,更重“思维”提升。
      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操作这种显性的“玩”,也有拓展思维这种隐性的“玩”。如教学设计中增加的整理算式这个环节就是一场思维游戏。这个活动就是学生数学思维拓展的隐性的“玩”,这个活动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形式美。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来说内容比较多,有较长的游戏活动时间,所以在处理练习的时间问题上把握得不是很好。课堂上对学生交流汇报环节的组织应该做好预设,准备得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猜 数 游 戏
    4+2=6        6-3=3
    6
    0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0


    第5课时 背 土 豆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背土豆”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创设了老鼠背土豆的童话故事情境,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一加一减两个场景,之后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展开有关7的加减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7的加减法问题。
    教法与学法
    1.本课通过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和开展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7的加减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摆圆片、画一画的方法,计算7的加减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动画引入法:老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小段动画片。在看动画片之前,听清老师的问题,请你思考一下,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播放动画片)
    师:好,动画片播放完了。那么,谁能给大家说说动画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品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故事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境引入法:有一天小老鼠发现田里有好多土豆,它高兴极了。它想这些土豆够它吃一个冬天了,于是它飞快地跑回家拿了个麻袋,瞧!小老鼠正在干什么?(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呢!
    生: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麻袋里背上就跑……(给学生足够的讲故事时间)
    【品析: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个?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认为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
    师: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如何计算5+2呢?
    生:从5接着往后数两个数,6,7,所以5+2=7。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们知道5+1=6,6再加1个,就是7个。所以5+2=7。
    (板书:5+2=7)
    2.还剩下几个?
    师:小老鼠把7个土豆都装进了麻袋里,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大家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小老鼠的袋子上有一个大洞,麻袋里掉出来1个土豆,同学们想想还剩多少个土豆呢?你会列式吗?
    生1: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1。
    师:怎么计算呢?
    生2:摆7个圆片,用虚线圈起来1个,没有圈起来的有6个,就是7-1的得数,所以7-1=6。
    生3:画7个○,减去1,就用斜线画掉1个○,还剩下6个○,所以7-1=6。
    (板书:7-1=6)
    3.想一想。
    师:小老鼠的麻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面1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记录);当小老鼠的麻袋里掉出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圆片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圆片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麻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7
    0
    1






    7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的表格)
    【品析:在引导学生用圆片演示“背土豆”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掌握了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说一说。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说一说”插图)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第一幅图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去2条,这样大鱼缸里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第二幅图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还可以列举几个生活中可以用“5+2=7”或“7-2=5”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学生交流讨论。
    【品析: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知道求两个数的和时,用加法计算;求部分量时,用减法计算。】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如何快速地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接着数,如从5后面接着数两个数或通过推理的方法,也可以利用7的组成计算7的加减法。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两小题都是巩固7的加减法,要在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应给予鼓励。
      第2题,本题的目的是结合猴子分香蕉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体会数的组成,进一步巩固7的加减法。
      第3题,本题是结合情境图解释算式“6+1=7”和“7-1=6”。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在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6+1=7”或“7-1=6”来表示。
      第4题,本题的目的是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巩固7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第5题,这是一个互动的数学游戏活动,要注意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互练。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学完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7的加减法以及计算方法;掌握了7的组成;会用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两个数的和是7与7减几的实际问题。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8和9的加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主要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中,我利用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尝试解决问题,引出相关的加法算式。通过小老鼠背土豆的第二幅情境图引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理解掉出的和剩下的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不足:一是组织教学不到位。部分同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二是白板的使用不够熟练。三是预设的课堂情况不够充分,在讲课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如何及时纠正和引导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背 土 豆
    5+2=7     2+5=7

    7-1=6
    7
    0
    1
    2
    3
    4
    5
    6
    7
    7
    6
    5
    4
    3
    2
    1
    0


    第6课时 跳  绳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8~40页“跳绳、试一试”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围绕跳绳的主情境展开有关8的加减法的学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学习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8的组成、寻找有关8的加减法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收集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通过在9个正方形中涂色的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跳绳”的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逐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法与学法
    1.本课通过创设丰富的故事情境和开展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8和9的加减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理解8和9的组成,并掌握其加减计算的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同学们,今天是聪聪8岁的生日。我们一块儿拍手凑8来庆祝他的生日,好吗?(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拍的次数相加等于8)由此导入新课。
    【品析:由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能快速地进入课堂。】


    情境导入法: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要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小朋友,他们练得多认真呀!(出示跳绳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有2个小朋友摇绳,6个小朋友跳绳。
    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由此导入新课。
    【品析:通过情境图导入,贴近学生实际,教师顺势引导,学习思路自然、顺畅。】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仔细看图,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有2个小朋友摇绳,6个小朋友跳绳,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呢?
    生:2+6或者6+2。
    师:如何计算呢?
    生1:借助学具计算。用一根小棒代替一个小朋友。
    ⇒6+2=8
    生2:借助示意图计算。用一个代替一个小朋友。
    ⇒6+2=8
    生3:接着数法。
    可以在6的基础上再往后数2个数,即7,8,由此得出6+2=8。
    生4:用逐次加的方法计算。
    6+1=7,7再加上1就是8,由此得出6+2=8。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道算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2.说一说。
    师:看,玩跳绳的小朋友中有穿裙子的,有穿裤子的,你能根据他们的穿着,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式子吗?
    生1:3个穿裙子,5个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列加法算式3+5=8或5+3=8。

    生2:8个小朋友,3个穿裙子,有几个小朋友穿裤子?列减法算式8-3=5。
    生3:8个小朋友,5个穿裤子,有几个小朋友穿裙子?列减法算式8-5=3。
    师: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3.分一分。
    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怎么分?
    生1:分给第一只猴子6个,分给第二只猴子2个。
    生2:分给第一只猴子2个,分给第二只猴子6个。
    生3:分给第一只猴子4个,分给第二只猴子4个。
    ……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6+2=8、2+6=8、4+4=8、1+7=8、7+1=8、3+5=8、5+3=8、0+8=8、8+0=8。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得到8的组成。1和7、2和6……可以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2和6……
    师:刚才咱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是不是有点乱呢?聪明的你能不能帮他们排排队呢?
    学生整理完成第38页的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8的组成,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4.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说一说”的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并结合图对算式进行解释。
    如:有3顶红色的帽子,5顶黄色的帽子,一共有8顶帽子。有3只白羊,5只灰羊,一共有8只羊。
    学生试着说。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其他可以用“3+5=8”来表示的情境,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用加法来表示的。
    5.涂一涂。
    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出示大象图)
    师:这是谁?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9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写出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相对应。如在写出加法算式“1+8=9”后,接着应该写相应的减法算式“9-1=8或9-8=1”,进一步感受加与减之间的互逆关系。
    6.分一分。
    师:把9支铅笔分别装在2个笔筒里,怎么分?
    小组交流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个笔筒装1支,第二个笔筒装8支。
    师:你还有其他分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9的组成。

    7.画一画,填一填。
    师:(出示教材第39页“画一画,填一填”的第一幅情境图)小熊画画的时候遇到了麻烦,你们能帮助他吗?小熊想画8个三角形,已经画了4个,再画几个就是8个了?你怎么想呢?
    生1:接着数,5,6,7,8,再画4个,所以4+4=8。
    生2:也可以用8-4=4,因为一共要画8个,已经画了4个,求还剩几个没画,就是8-4=4。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如果一共要画9个,已经画了2个,还需要画几个呢?
    学生根据前面的方法思考第二幅情境图,并交流。
    【品析:补充加法算式时,可以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用总数减去已知的加数,得出的结果是几,该补充的数就是几。】
    8. 试一试。
    【品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解8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9的加减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解决。
      质疑:为什么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学生之间讨论,结合讲课内容得出结论。根据数的组成,可以知道如果得数是由这两个数合起来组成的,调换这两个数的位置之后,这两个数没有发生大小的变化,所以这两个数合起来的得数仍然是原数不变。
    【品析:根据数的组成,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为以后学习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进一步掌握8的加减法。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全班订正。
      第2题,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并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
      第3题,本题目的是通过连线凑成9来练习9的加减法。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场景,增加问题的趣味性。
      第4题,通过呈现八戒吃西瓜的连环画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5题,本题建议让学生独立完成,先画一画,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第6题,本题目的是巩固9以内的加减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得数是7、8和9的猜算式卡片游戏。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关于8和9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师生共同总结:根据8和9的组成或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可以很快地解决8和9的加减法。
      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样开心。老师希望同学们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在生活当中你们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数学课,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勇敢地尝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练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于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的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跳  绳
    3+5=8  5+3=8  
    8-3=5  8-5=3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1+8=9  8+1=9
    9-1=8  9-8=1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第7课时 可爱的企鹅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1~42页“可爱的企鹅”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应用意识,积累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1.教师教学时出示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图示法解决问题。
    2.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深入体会:两条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想。
    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
    生:企鹅。
    师:你们喜欢企鹅吗?

    生:喜欢。
    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
    生:南极。
    师:(出示教材第41页“可爱的企鹅”情境图)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家看看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
    【品析: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动画引入法: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熊出没》吗?熊大、熊二经常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熊大、熊二又坐上热气球出发了。这次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出示课题:可爱的企鹅)
    这时,熊大、熊二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品析:以动画的形式引入新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只?
    师:比一比,看今天谁帮企鹅解决的问题多。请看大屏幕,你从动画短片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雪地上原来有3只企鹅在玩耍,后来又来了5只。
    师:那么谁能帮助企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请问冰山上现在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桌两人讨论,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汇报。
    师:哪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生:我的算式是3+5=8,冰山上现在一共有8只企鹅。(板书)
    师:同学们真能干,那么多同学都在帮企鹅解决问题,企鹅们可高兴了。
    【品析:请学生帮助企鹅解决问题,学生会很乐意,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解决相应的加法问题。】
    2.冰山后面有几只?
    出示教材第41页第2幅情境图。
    师:请看这一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有一部分企鹅怎么不见了呢?
    生:跑到冰山后面去了。
    师:谁能把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生:冰山上原来有8只企鹅,现在只剩2只,冰山后面有几只呢?
    全体完整地复述一遍。
    师:要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该怎样计算呢?
    生1:8-6=2,冰山后面有6只企鹅。

    生2:我想因为2+6=8,所以冰山后面有6只企鹅。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是对的呢?
    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要求的是“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这个问题,要用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来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生3:8-2=6,冰山后面有6只企鹅。这种算法才是对的。
    师:接下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笑笑是用8个小圆片表示8只企鹅,去掉2个还剩6个,淘气是用三角形表示企鹅,去掉2个还剩6个。
    师: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生:已知两部分,求整体时用加法;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企鹅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它们非常高兴。
    【品析:请学生帮助企鹅解决问题,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解决相应的减法问题。】
    3.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41页“说一说”中的情境图。
    师:请看老师今天出示的第三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其中的9是什么意思?
    生:9在左边的图中表示一共有9只小鸡,在右边的图中表示一共有9只小鸭。
    师:“?”是什么意思?
    生:树丛后面有几只?
    师:你能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树丛后面有几只小鸡?树丛后面有几只小鸭?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算式应该怎么列?
    生:9-3=6,9-5=4。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9-3=6或9-5=4来表示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今天都表现得很好,通过这些画面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解决的好办法。
    【品析: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解说,使学生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用有关8和9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看图列式时,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学生之间讨论,结合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如果知道部分的量,求总量用加法计算;如果知道总量,求部分的量用减法计算。
    【品析:明确图中所表示的意思,便于学生正确列式计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写出算式,并集体订正。
      第2题,观察情境图,列出8减几的减法算式,并引导学生对列出的算式进行解释。
      第3题,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列出算式。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第4题,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
      第5题,采用这种游戏方式,结合学生情况进一步练习6、7、8、9的加减法。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师:这节课结束了,你会利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了吗?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师生共同总结:通常情况下,求一共是多少就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整体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回去后可以和家长一起玩咱们课本第42页练一练第5题的猜数游戏。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怎样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企鹅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图,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摆一摆或者画一画后和同桌交流,丰富学习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讨论、交流,尤其是在反馈质疑,学有所得版块,孩子能够自觉地质疑,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引起大部分孩子的共鸣,当遇到类似问题时,画图也是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策略。
      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是一年级新生,所以在课堂常规和行为习惯方面不太理想,由于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有插嘴回答问题的现象。个别学生课前准备不足,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二是对于说错或者说得不到位的学生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上课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自信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第8课时 小 鸡 吃 食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3~44页“小鸡吃食”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教材利用小鸡吃食的主情境,将有关10的加减法有机地融入到情境之中,从而体会理解10的加减法以及满十进一的思想,同时学习10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进行有条理地“分”和“写”算式,从中找出计算规律。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摆一摆、填一填、拨一拨等活动,来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多轮的练习,熟练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引入法: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瞧,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鸡们在绿绿的草地上玩得可真开心啊!玩着玩着就到中午了,小鸡们感觉肚子好饿呀,于是它们决定回家去吃饭。同学们,走,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小鸡们吃午饭的情境吧。(板书课题——小鸡吃食)
    【品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谜语引入法:老师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头脑反应最快!请仔细听老师说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公鸡)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啊,大公鸡和母鸡早早地就去超市购物了,留下了小鸡们自己在吃食。你们想知道小鸡们是怎么吃食的吗?(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仔细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从而导入新课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品析: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一共有几只小鸡?
    先在黑板上贴9只小鸡,接着再贴1只小鸡。
    师: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小鸡,9只小鸡拿出9根小棒,9根小棒再添1根小棒是10根小棒,所以9只小鸡再加上1只小鸡是10只。
    师:你们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9+1=10、1+9=10)
    师:你是怎样算出是10只小鸡的?
    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结合情境说一说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进一步体会9再添1就是1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说清图中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还会列式计算,老师奖励你们一只可爱的鸡宝宝。
    2.说一说,填一填。(出示教材第43页“说一说,填一填”的情境图)
    (1)提出加法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师:鸡妈妈想鸡宝宝们玩了一上午一定很饿,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鸡妈妈将粉色盘子里的食物加了蜜糖,有8只小鸡闻到蜜糖味跑到粉色盘子这边香喷喷地吃起来,可是有2只小鸡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那边去吃,你能提出加法问题吗?
    生:一个盘子边上有8只小鸡,另一个盘子边上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生:8+2。(师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2+8。(师板书)
    师:8+2等于多少呢?你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来算,也可以拿出学具摆一摆,我们先用一个圆片代表一只小鸡,左边摆8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合在一起是几个圆片呀?(指名说得数,教师完善板书填写得数)
    (2)提出减法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
    生:有10只小鸡,一个盘子边上有8只,另一个盘子边上有几只?
    师:我们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10-8=2。
    教师在黑板上贴10只小鸡和两个盘子,指名到黑板前演示,验证结果。

    师:你能说说10-8=2中各个数都表示什么吗?
    生:10表示一共有10只小鸡,8表示左边的8只,2表示右边的2只。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伸出双手数一数一共有几根手指。
    生:1,2,3,4……10根手指。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10根手指来代替10只小鸡,8根手指为一部分表示左边盘子边上的小鸡,还剩2根手指,表示右边盘子边上的小鸡,列式为10-8=2。
    师:小朋友们还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小鸡,画一画。
    生:用竖线、圆、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符号来画。
    (3)猜测想象,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
    师:10只小鸡到两个盘子边上吃食,可能还有哪些情况呢?请你动脑筋想一想,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师: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或者用手势表示10只小鸡到两个盘子边上吃食的情形,完成汇报单。
    集体交流,整理10的加减法。
    3.拨一拨,填一填。
    在计数器上依次向右拨1个、2个、3个……10个算珠,使之分成两部分,并做好记录,感知10的分与合。根据拨算珠的过程,有规律地填写表格,避免遗漏。
    【品析:设计“摆一摆”“拨一拨”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见解的宽松氛围,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亲历探索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1)学儿歌。
    师:合起来是10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好伙伴,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伸出一双手。
    (2)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玩手指游戏。
    师:我出9。
    生:我出1。
    师:9+1=10。
    生:1+9=10。
    师:10-9=1。
    生:10-1=9。
    ……
    【品析: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将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不仅巩固了10的加减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情感。】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内容,得出运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比较简便,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为什么只能列出5+5=10和10-5=5这两个算式?
      同学们用教具操作,交流过程,然后讨论列出的式子为什么只能是两个算式。
      生1:因为在5+5=10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还是5+5,所以只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生2:同样的道理,在10-5的减法算式中,减号后面和等号后面的数都是5,所以只能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0-5=5。
      质疑二:为什么一幅图可以只列出一个加法算式?
      学生之间讨论,结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得出结论:一幅图虽然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但是如果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算式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即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得到总量,所以加法算式可以只列一个。
    【品析:在加法算式5+5=10中加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在减法算式10-5=5,减号后面和等号后面的数是相同的,这是10的加减法中的特例,注意让学生理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本题目的是巩固10的加减法,练习时根据情境图将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补充完整。
      第2题,本题结合小狗爬台阶的情境写出减法算式,来巩固10的减法。
      第3题,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
      第4题,本题是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第5题,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10的加减法。
      第6题,本题为拓展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玩得都很开心,10的组成有哪些呢?如何熟练地计算10的加减法?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回顾学过的内容:10的加减法可以用摆学具、手指凑十法和画示意图法来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三个数连加或连减该如何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小鸡吃食”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拨一拨、算一算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这样既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通过做游戏——手指操,让学生学会10的组成。

      不足之处在于:
      1.教学过程不够生动有趣,学生没有全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2.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在拨一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合作,没有动起来。
    3.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如2和8合在一起“变成了”10,在这里用“变成了”不够准确。在手指操中,用“弯一下”不准确,用“弯一根”或者“弯一个”较好。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小 鸡 吃 食





    第9课时 乘  车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5~47页“乘车、试一试”及练一练的题目。
    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材通过创设三个连续的“乘车”情境,用上车、下车、既有上车又有下车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车时人数增加需要加,下车时人数减少需要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情境引入法: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儿童乐园玩。里面不仅有好玩的游戏,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吧,开始今天的数学探索。(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情境图引入,趣味性很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轻松进入新课。】
    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放学后,小明在院子里给小鸡喂食,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后来从远处跑来2只小鸡,接着又跑来1只小鸡,这时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兴趣高涨)由此导入新课。

    【品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喂小鸡的设计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探索连加。
    (课件演示,教师配旁白)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三家店站到了,先上了3个小朋友,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
    师: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站后,先上了3人,又上了2人,现在车上有7人。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3,2,7四个数写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生:2+3+2=7。(教师板书)
    师: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3表示先上来3人;2表示后上来2人;7表示现在有7人。
    师: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1:我是通过数一数知道现在车上的人数是7人。
    生2:我是先算2+3=5,再算5+2=7。
    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老师边讲边板书:)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生1:它有两个加号。
    生2:有3个数相加。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品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搭乘公共汽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从乘客变化情境中提炼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符合儿童思维特点,隐含“数学从生活来”的大数学观。】
    2.探索连减。
    (课件演示,教师配旁白)现在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汽车来到了第二站:七里庄。这时,又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在等我们去解决呢?
    师:请8位同学上来表演这幅情境图。
    教师一边演说,一边组织学生表演:车上原来有8人,前门下车1人,后门下车4人。现在车上还有几人?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8-1-4。(板书:8-1-4)
    师:谁能列一个不一样的算式?

    生:8-4-1(板书:8-4-1)
    师:这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以8-1-4为例,算一算。
    生1:先算8-1=7,再算7-4=3。(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2:先算8-4=4,再算4-1=3。(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生: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师:对,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就叫连减算式。(学生跟读:连减,再跟读整个算式)
    提问:(教师板书几道连加、连减算式题)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生: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计算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3.探索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演示,教师配旁白)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汽车继续往前开,九棵树站到了,前门有1人上车,后门有5人下车。
    师:谁能把到九棵树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9人,九棵树站到了,上车1人,下车5人,现在车上有5人。
    师: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小声地商量商量。
    生1:9+1-5=5。(教师板书)
    生2:9-5+1=5。(教师板书)
    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呢?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生1:第一个算式先算9+1=10,再算10-5=5。
    生2:第二个算式先算9-5=4,再算4+1=5。
    生3: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
    师:你真聪明,会把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合在一起说,同学们同意给他一颗智慧星吗?(同意)
    生4:先算左边再算右边。
    师:真了不起,用这么简单的话说清楚了运算顺序,奖给你一颗智慧星。对,我们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四人一组,轮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第一个算式是先加上车的,再减下车的。
    生2:我们认为第二个算式是先减下车的人数,再加上车的人数。
    师:在这两个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呢?
    生:既有加号又有减号。
    师: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号又有减号,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出示教材第46页试一试的题目,学生自主完成,再交流。
    【品析: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发挥集体力量,以强带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及汇报成果中享受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本课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想一想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之间讨论,结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得出结论: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品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明确运算顺序,便于学生正确计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46~47页练一练的题目。
      第1题,这是两道连加运算题,要求学生能结合情境图列出相应的连加算式解决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第2题,这是一道连减题。教材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情境,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第3题,这是找信息、提问题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看图交流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第4题,本题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事实上,在提问题前需要先引导学生读懂情境图。鼓励学生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提出问题,并解答。
      第5题,本题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的顺序。
      第6题,这是一组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计算题,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允许借助学具操作完成有关计算。
      第7题,这是一道拓展题。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再结合两幅情境图进行计算。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们都掌握了吗?
      师生总结: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
      根据前面学的知识,你能整理出10以内的加法表吗?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注重情境设计。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看懂图意之后,鼓励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摆学具的方式反映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张“乘车”的图像,深入理解三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最后列式解答问题。
      不足之处:情境的创设较为单一,应多创设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乘  车

    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10课时 做个加法表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0页“做个加法表”。
    内容简析
      本课是在学完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的整理与复习。目的不仅仅是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经历一个独立思考、有序整理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通过归纳和概括来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法。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展示自己整理的加法表作为示范。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加法表,教师引导。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由此导入课题——做个加法表。
    【品析: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游戏引入法:我们来做个游戏——击掌报得数。
    2+3= 2+5=  4+4=  4+5=  2+6=  9+1=  3+5=  6+3=  3+7=
    同学们答得非常准确。看,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这么多算式卡片,几加几的都有,看起来很乱,我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呢?说说看,你认为可以把什么样的算式放在一起排列?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整理出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揭示并板书课题)
    【品析:虽然是整理10以内的加法计算题,但以游戏的形式开始,学生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理得数是5的所有加法算式。
    1.我们先一起整理得数是5的所有加法算式,请听清楚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由组长带领大家完成任务。
    (2)挑选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把它们排成一竖排。
    (3)排列时认真思考:怎样排得又整齐又有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不同组排列的算式卡片,询问:你觉得他们排列得有规律吗?是什么样的规律?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对于没有规律的算式排列也提出意见或建议)强调:不要重复,不要遗漏。
    3.探索这一列算式的规律。引导:同学们,在这一列算式中,有一个小小的秘密,看谁最聪明,发现了这一规律?(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对于每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予以区分,并提示学生找出规律)
    规律:从上往下看,加号前面的数减少1,加号后面的数增加1,它们的和不变。(让学生重复这一发现)
    反问:从下往上看呢?是什么规律?
    4.思考:3+2=4+,5+0=+1。(询问学生的想法)
    【品析: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使学生了解做法,再放手给学生,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根据规律,独立完成教材第50页的加法表。
    1.揭开遮挡的白纸,告诉学生这是老师完成了一小部分的加法表:说说看,老师这个加法表中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算式的?
    生:得数是10、6和3的算式,都是按照第一个数从大到小,第二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在算式中还可以用得上吗?
    生:从上往下看,加号前面的数减少1,加号后面的数增加1,它们的和不变。
    思考:8+2=7+,5+1=+2。(询问学生的想法)
    2.把我们刚才整理的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填入这个表格,应该怎么填写?请学生上台填写。
    思考:他写对了吗?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3.继续完成得数分别是9、8、7、4、2、1、0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根据完成的加法表,寻找规律。发现刚才所说的规律在每一组中都是一样的。
    思考:5+2=6+,3+4=+2。(询问学生的想法)
    5.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都是竖着看发现的。现在我们横着看,谁又发现了新的秘密?(以第一横行为例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对于每个算式中的加号前面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予以区分,并提示学生找出规律)
    规律:从左往右看,加号前面的数减少1,加号后面的数不变,它们的和也减少1。(让学生重复这一发现)

    询问:如果是从右往左看呢?
    思考1:从左往右看,其他每一横行也符合这一规律吗?
    思考2:那如果知道6+3=9,计算5+3的时候,可以怎么想?
    6.继续引导学生斜着看,寻找加法表中的秘密。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指着黑板上的加法表),这是一张加法表,上面已经给出了一些算式,跟老师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规律:从左下角往右上角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依次减1,它们的和也依次减1。(让学生重复这一发现)
    思考1:从左下角往右上角看,其他每一横行也符合这一规律吗?
    思考2:那如果知道1+9=10,计算1+8的时候,可以怎么想?
    总结:如果加号前后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减少,和也减少。
    7.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并将发现的两组规律进行重复说明。
    【品析:算式容易完成,难点在于规律,因此让学生完成算式的排列后,重点探究发现的规律。】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整理完加法表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怎样更好地记住加法表呢?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知道:可以按照得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记忆,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快速地记忆。
    【品析:动脑总结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主体意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比赛。
    2.计算能力比赛。
    (1)3+5=     7+2=     5+4=     9+0=     2+3+4=
    2+6= 3+7= 6+3= 2+8= 5+1+2=
    (2)6+=10      4=4+      4+3=5+
    (3)3+4=+2=+1      10=+=+
    【参考答案】
    1.略
    2.(1)8 9 9 9 9 8 10 9 10 8
    (2)4 0 2
    (3)5 6 2 8 3 7(后四空答案不唯一)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如何做一个减法表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本节课在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学习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对10以内加减法算式进行系统地整理时,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让学生一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规律,获得更多的知识。
      不足之处:
      1.开始上课进行口算时,我采用的是全班抢答的形式,9道算式学生抢答时因为声音拖沓、嘈杂所以答案听不清,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更好。
    2.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如果能利用课件直观演示规律给学生看,对学生尤其是中下学生是个很大的帮助。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第11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1页“做个减法表”。
    内容简析
      教材以淘气和笑笑的对话为线索,引导学生对10以内数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整理,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进行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减法。
    教法与学法
    1.教师展示自己整理的减法表作为示范。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教师引导。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大家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整理加法表的吗?(回顾加法表的整理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品析: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做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情境导入法:有一天,淘气和笑笑在一起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突然间他们发现少了几个算式,可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是哪几个算式了。同学们,你能帮助淘气和笑笑一起有序地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吗?
    【品析:小学生都是愿意帮助别人的,通过帮助淘气和笑笑整理减法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整理减法表。
    (1)四人一组,桌子上放10以内的杂乱无章的减法算式卡片,激起学生整理的欲望。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整理。

    生:按得数大小排一排。
    生:按10减几、9减几、8减几……的顺序排一排。
    (2)交流整理的方法。
    a.找出6减几的算式排列整齐。
    b.找出得数是8的算式排列整齐。
    (3)帮笑笑完成减法表。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能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4)交流减法表。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品析: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先读减法表,再找规律)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生: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1~10各数;
    生: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
    生:第三排都是8减1~8各数;
    ……
    (2)小组交流。
    竖着看: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减1,减号后面的数也依次减1,得数不变。
    横着看: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不变,减号后面的数依次减1,得数依次加1。
    斜着看:从右上到左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减1,减号后面的数不变,得数依次减1。
    【品析:学生已经有了加法表的整理经验,此处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整理完减法表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如何快速地计算10以内的减法呢?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可知:减法和加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加法表示两个数合起来,减法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做减法时可以想加法做减法,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计算。
    【品析: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参考答案】
    8 8 9 10 7 2 4 4 2 3
    【品析: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总结:减法表竖着看,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减1,减号后面的数也依次减1,得数不变。横着看,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不变,减号后面的数依次减1,得数依次加1。斜着看,从右上到左下,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减1,减号后面的数不变,得数依次减1。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发现规律。
      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提出如下问题:如何将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自己动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由于是第二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20以内的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
      不足之处是由于过于相信学生的经验,教学过程中引导较少,导致课堂进行缓慢。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做个减法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9-1 9-0
    8-8 8-7 8-6 8-5 8-4 8-3 8-2 8-1 8-0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6-6 6-5 6-4 6-3 6-2 6-1 6-0
    5-5 5-4 5-3 5-2 5-1 5-0
    4-4 4-3 4-2 4-1 4-0
    3-3 3-2 3-1 3-0
    2-2 2-1 2-0
    1-1 1-0
    0-0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4~51页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知识梳理
    知识点
    具体内容
    加法的认识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减法的认识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加减法的计算
    根据数的分与合来计算。
    连加、连减
    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然后与第三个数相加;
    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然后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加减混合
    计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复习难点
      能利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方法
    1.整理归纳法,把学过的知识按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2.本单元以计算为主,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精炼少讲,以练为主。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加与减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好不好?我们共同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
    生:好!

    师: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整理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品析: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整理,汇报,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并引导板书知识结构网络:
    加与减(一)
    加与减的意义和运算
    5以内数的加减法
    认识加法
    认识减法
    0的加减法
    6~9的加减法
    6的加减法
    7的加减法
    8、9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1.复习1~10各数的组成。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通过做下面的游戏来复习吧!
    (1)利用猜数游戏复习。
    小组内可以让一个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另一个学生伸出一个数,一起组成2、3、4、5。
    老师左手拿着4根小棒,右手和左手拿的合起来是6、7、8、9或10根,你知道右手拿着几根吗?
    用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1~10各数的组成。
    (2)写出各数的组成。
    以小组合作形式快速总结出1~10各数的组成。
    【品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认识加减法的含义。
    小组内写出算式,并各自说一说每个数的意思。如2+3=5,2加3等于5。
    (2)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①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一个学生说出一个10以内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②教师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很快算出得数。
    ③教师说一个加法算式,学生说出两个减法算式并算出结果,以竞赛的形式进行。
    3.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分小组讨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及顺序。
    通过小组讨论,推荐一名同学说出讨论结果,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根据题意,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看清运算符号,最后写出答案。
    【品析:在讨论、争论和商量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算一算。
    5+4=    3+6=    4+2=    9+0=     2+7=
    10-2= 9-3= 8-7= 9-5= 6-2=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根据数的组成,学生应熟练掌握。
    2.摘苹果。(算一算)

    3.算一算。
    1+3+1=    4-2-1=    3+2-5=    1+4+4=    5+1+1=
    7-1-3= 2+6+2= 2+5+3= 10-6-1= 8-5-3=
    分析:第2、3题主要是锻炼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其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
    4.看图列式计算。

    +=

    = =
    分析:此题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参考答案】
    1.9 9 6 9 9 8 6 1 4 4
    2.10 8 1 9 7 1 6 2
    3.5 1 0 9 7 3 10 10 3 0
    4.7+3=10 9-1-4=4 4+2+1=7
    【品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四、畅谈收获,提升能力
      同学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得非常好,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学生归纳总结。
    【品析:善于总结,善于分析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法宝。通过本环节,增强了学生总结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计算,为今后计算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在计算时比较缓慢。
    我的反思: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