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1
    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2
    第20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2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2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写作背景,关于历史散文体例,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检查字词,层次结构,精读课文,把握文章,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曹刿是一个平民,为什么能够被授予指挥三军的责任呢?
    在《左传》所记录的春秋时代,军事活动还不是专门化的。春秋时代,军事指挥还没有被视为一种专业技能,也没有专门的军事指挥人才。甚至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都没有常规军,每逢战争打响就临时招募军队,临时任命有德才的贤人作为军队指挥官。而当战争结束军队就地解散,指挥官便又专为文职。因此,春秋时代文武不分家,没有专业的军事指挥官,这是曹刿这样无军事背景的人也能够论战的原因所在。
    春秋时代战争另一个特点是,有资格参与战争的只有贵族和国人,即有身份地位的人。至于平民、野人、奴隶是没有资格参与战争这一具有荣誉性质的活动中去的。所以,曹刿的乡人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其实是当时平民、野人无资格参与军事活动的真实写照。天下是天子的,诸侯国是诸侯的,当时各诸侯国的平民并不认为参与诸侯之间的战争是自己的责任或义务。甚至如果想要参战,从身份地位上来说也是没有资格的。因此,如果将乡人“又何间焉”简单解读为乡人不爱国,恐怕并不符合春秋时代平民对于战争的思想认识的实际情况。
    综上,春秋时代的军事史背景一方面使得曹刿这样的平民原则上没有资格参与到由贵族垄断的战争活动中,然而另一方面,军事活动的“业余性”,也使得没有专业军事背景的曹刿能够有机会“论战”进而甚至指挥军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三、写作背景
    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四、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五、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朗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刿(guì) 鄙(bǐ)
    孚(fú) 间(jiàn)
    循(biàn) 靡(mǐ)
    2.一词多义
    (1)请
    ①曹刿请见。(请求)
    ②战则请从。(请让我)
    (2)从
    ①战则请从。(跟随)
    ②民弗从也。(服从)
    (3)故
    ①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②故克之。(所以)
    3.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3)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5)牺牲玉帛(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6)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7)衣食所安(古义:安身。今义:安全,平安。)
    4.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必以分人(省略宾语“之”,应为“必以之分人”)
    (3)倒装句:①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②战于长勺(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
    七、层次结构
    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不顾乡人劝阻,入朝拜见鲁庄公,助他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反击要在“彼竭我盈”之时,追击要在对方“辙乱旗靡”之时。
    八、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本文有几条线索?
    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曹刿的身份怎样?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爱国君子,“位卑未敢忘国忧”。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6.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
    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8.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1)为共乘一车,“乘”读chéng;(2)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shèng。
    9.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明确: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10.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土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11.最后一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的时机进行攻击。“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九、合作探究
    1.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2.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明确:(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3.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十、人物形象
    1.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十一、本文主旨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体现了曹刿的爱国精神、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
    十二、文本特色
    1.人物塑造——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课后作业
    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相关教案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案及反思,共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2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技术融合点解读,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