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01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02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3页。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是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时,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行“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那么“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了,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行。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行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行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行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的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对“孝”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早期对话《游叙弗伦》中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于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行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但是每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著,金小燕、韩燕丽译
    《“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须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虽然说自己“述而不作”,但他在传述古代文化遗产时,也“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后世儒家的人都长期传承并发展了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取代。
    C.儒家经典著作《中庸》记载,“夫孝者……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孝”与“述而不作”中的“述”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家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自己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在解释时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
    B.孔子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限于父母,还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上。
    D.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上帝为每个人提供了选择的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的敬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断了其精神命脉。
    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对于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有一束光
    苏沧桑
    中庭的那束光,他观察了3年,包括光的时长,驻留的位置,移动的方向。光最先落在四楼顶层天窗的一小块玻璃上。然后蔓延至三楼、二楼,直至一楼的中庭,从半面墙那么宽,到窄窄的一条。最后落在他工作台旁的白色靠背椅上,消失在悄然而至的黄昏里。
    天窗像一个漏斗,光顺流而下。光,有时并不是阳光,有时是还算明亮的天光,有时只是雨滴映照的微弱光亮,有时是更微弱的月光,或星光。按照这束光的走向,三年里,他自己设计自己装修这幢租住的房子,反复调整着家具和各种植物的摆放位置,安置自己发呆以及两只狗、二十多只猫晒太阳的地方和他研制精油蜡烛以及教授美学课的工作空间,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他自己的家,或者说创造着一份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
    人们叫他“生活家”,而他说自己只是“尘有心”,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大男孩。阳光落到三楼南面的大房间,铺满了整整一地。这个阳光最充足的空间,他让给了猫们。
    最多的时候,有25只猫,都是一家子,最初是两只,自由繁育了一代又一代,而今四代同堂,每一只都是他的心头肉,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喂猫铲屎。
    阳光也会移动到三楼北面他的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办公桌,几盆他自己种的植物。以前,他常常一个人在这里调试香氛配方,猫们跟着阳光蔓延过来,躺到办公桌上晒太阳,伏在电脑上捣乱,于是他把这里也让给了猫们。
    阳光终于落到了一楼的中庭——他最喜欢的领域。循着那束光的脚步,地上是白色的粗砂砾,砂砾上是低矮的木茶几和蒲团、软垫,一张可以将整个人窝进去的矮沙发,铁丝弯成简单的几何形,放上一大篷干棕榈叶就是灯罩,每一次买的鲜花快凋零时倒挂成干花,成了越来越密集的时光记忆。
    他和朋友们喝茶,聚餐,讨论,喝的是他的故乡温州自家产的白茶。他们坐在中庭的光束里聊天,像坐进了大自然里,在某些瞬间,他们不说话时,会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仿佛同时在一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气息里获得了某种治愈。一两点的时候,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在光影、水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
    光落到这个叫“尘有心”的大男孩身上,他戴着一顶帆布帽子,中等个子,眉眼干净,浅灰色棉布衣亦能显现他健硕的身材。这个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留学过英国、成立过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做过大学老师的年轻人,气质格外沉静。“纵吾身微如尘埃,心自宽广无限”是他的名字“尘有心”的由来。
    “为什么如此执迷于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为什么做香氛和精油而不是别的?你的摄影作品总是一棵树的倒影、一双手被水流冲击、一片模糊的星空,还有你一个人,寂静而孤独,为什么?”我问了很多问题,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潜意识里更想解自己的惑。
    从小,他寄居过不同的家庭,烙在孤独童年记忆里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的气息,泥土、植物、自然的气息,使他对气味异常敏感。寄人篱下的感觉特别不好,所以有一个他自己理想中的家,于他特别重要。这个家他父母来过几次,喜欢却也担忧,希望他考个公务员什么的更安定些。确实,维持自己还有同伴们的理想生活并不容易,而最大的困惑是,想要的永远和时间不对等,有能力实现的时候,已经错过了自己最初的那个状态。比如,他最理想的生活里,有父母同住。
    所幸,每一天,他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喜欢过的日子,而不受束缚,还算开心。“生活应该是去享受,而非将就。不是吗?”
    此时,阳光正透过天窗落在他身后的白墙上,天窗玻璃上的灰尘被投射在墙面上,产生了斑驳美丽的光影。他背着光,我看不清他的眼睛。相对无语时,我想起了一首诗——
    “古老的星星;/从阴影里的长凳,/观看/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也不会排成星座;/只感到水的回旋/在幽秘的水池;/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这是博尔赫斯的《南方》,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告别尘有心的时候,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他,终于还是没有念出口。11点,我看见他和一个小伙伴正从卡车上将一个半人多高、装着足足400斤精油的蓝色大桶搬到了地上,他们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商量着怎么往小区里面搬。而我知道,他还要赶12点的动车去上海谈项目。他原本可以不用这么累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他”极具理想色彩,对猫特别喜爱,把猫看作心头肉,与猫共处一室,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忙碌而又享受的生活。
    B.“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潜意识里更想解自己的惑”既表明了“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他”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
    C.文章用“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形容“他”午睡的样子,意在刻画出“他”此刻内心的淡定安静。
    D.“他”童年曾有过寄人篱下的生活经历,对父母不太关心自己心中有抱怨,这是“他”经常关注那束光的主要原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不仅照应标题,也给人一种新奇疑惑之感,激发读者向下探究“那束光”的兴趣。
    B.文章以一束光落在四楼顶层、三楼南面与北面,直至一楼的中庭的景物变换这一单线结构行文,脉络清晰。
    C.文中多次描写了大男孩“尘有心”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场景,衬托出人物亲近自然、简单纯粹的人生观。
    D.本文人物描写着墨不多,但人物的个性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主人公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质和生活观念。
    8.请探究标题中“一束光”的丰富意蕴。(4分)




    9.为什么“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他,终于还是没有念出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优容之。王继勋以后族骄恣,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甚勇悍,材貌奇伟,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敛具。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马仁瑀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B.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C.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D.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京,京都、京师、京畿的简称,古代帝王所居住的都市。
    C.闻喜宴,即曲江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始于唐代。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在古代,地位不同,死的指称也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仁瑀天赋异禀,勇武过人。马仁瑀小时候不喜学习,总是逃回家,喜欢召集乡里儿童行军布阵,并自称将军;长大以后,擅长射箭,能拉二百斤的弓。
    B.马仁瑀挺身而出,受到奖赏。太原刘崇入侵,世宗到高平亲征,马仁瑀挺身出阵大败敌军,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后来升他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意气用事,遭到弹劾。薛居正没有依照马仁瑀的嘱托让他结交的人中榜,结果被马仁瑀斥责了一通,马仁瑀因此事遭到了御史中丞刘温叟的弹劾。
    D.马仁瑀不徇私情,为人正直。马仁瑀的侄子醉酒后误杀了一位平民,但马仁瑀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论罪并给了平民家布帛作丧葬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


    (2)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


    14.太祖为什么“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糖多令[注]
    刘 过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号龙洲道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但屡试不第,布衣终身。本词当作于1204年,当时韩侂胄掌握实权,意欲伐金。而当时的南宋军备废弛,国库空虚,将才难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前两句写纵目远眺之所见,用“芦叶”“寒沙”“浅流”等季节性意象,营造出一种迷蒙、萧瑟、凄寒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本词用词精当,讲究炼字。“满”“寒”“浅”几字既抓住了景物特点,又把萧条的外景同低回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景中含情,富有表现力。
    C.下片“欲买”三句,写作者想要强打精神,苦中求乐,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畅游了。
    D.作者虽为辛派词人,但本词却没有一般辛派词人的豪纵恣肆之风,而是言简义丰,情志哀婉,表达曲折含蓄,耐人咀嚼。
    16.“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2)《<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句子是“ , ”。
    (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秋天是红色的季节,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色彩。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它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它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① ,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其实,② :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为绽放做好准备;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黑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18.文中第一段使用的修辞手法有(3分)( )
    A.拟人 夸张 互文
    B.拟人 比喻 夸张
    C.比喻 借代 夸张
    D.比喻 互文 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下,鲜明的颜色对比中,更显秋色的美好。”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中学生张峥就“老教学楼是否保留”的问题给校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并修改。(4分)
    尊敬的校长: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批复这封信件,聆听一个已在母校求学三载、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我认为只要保留老教学楼,就能留住美丽的青春记忆。只是老教学楼设施陈旧,教室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两点建议,望采纳。
    首先,整旧如新,给老教学楼装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其焕发新的光彩。
    其次,步人后尘,学习别的学校建造新兴校区,以满足教学所需。
    此致
    敬礼!
    张峥
    2020年4月26日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喜迎建馆111周年。国家图书馆通过策划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进一步扩大国家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当天,国家图书馆正式揭晓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共15种,其中社科类6种,《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教育问题探津》《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苏轼十讲》《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科普类5种,《这里是中国》《播火录》《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1分钟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趣味科普专栏(第1辑)》《十问:霍金沉思录》;少儿类4种,《雪山上的达娃》《两个天才》《五千年良渚王国》《砂粒与星尘》。另有35种图书被评为推荐图书。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1周年之际,广大读者通过线上国家图书馆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及国家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账号,以及线下阅览区及服务点提供的留言本,留下与国家图书馆有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111岁的国家图书馆献上真诚祝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厚以责己,薄以责人。——蔡元培
    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培根
    学校德育论坛举办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请结合以上格言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全解全析
    1.D A.“后世儒家的人都……发展了这种精神”错误,原文只是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家的人传之永久”。B.材料二第一段只是对“述”的古今含义作了客观摘录,并未说在现代汉语中,“述解释为‘循’”的“这一含义被……取代”。C.材料二第二段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行”,但这句话并不包含两者“是统一的”这一层意思。
    2.C A.“孔子认为……在解释时必须严格遵循其原意”有误,原文说的是“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新的东西”。B.根据材料一可知,“三年之丧”是古老的礼制,它的产生早于孔子,孔子只是对这一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D.“因研究哲学的方法不同,所以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强加因果,原文中的相关内容没有体现出这种因果关系。
    3.C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二可以发现,这则材料主要是围绕“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通读四个选项可知,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
    4.答案 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
    解析 分析论证特点,一般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点、论据等角度作答。论点、论据上,材料二论点明确,且论据多为孔子的有关“孝”的言行。论证结构上,先从“孝”“述”的基本含义入手,然后是有关孔子践履“孝”的言行,最后扩而广之,写不同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加深论证,逻辑清晰,层层深入。论证方法上,大量引用相关古籍中的言论,列举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事例,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5.答案 ①“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②但教学中偏重继承,会使学生减少或部分失去探索未知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有局限性。
    解析 解答本题,可联系材料三的内容作答。从材料三第一段中总结出①,积极方面的内容。从材料三第二、三段中总结出②,消极方面的内容。
    6.D “对父母不太关心自己心中有抱怨,这是‘他’经常关注那束光的主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无法推断出“他”“心中有抱怨”与“经常关注那束光”之间的关系;另外,根据文中“这个家他父母来过几次,喜欢却也担忧”“他最理想的生活里,有父母同住”也可推知,“对父母不太关心自己心中有抱怨”这个说法不合理。
    7.B “单线结构”说法错误,从文章内容来看,应是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行文,另一条线索是“尘有心”的成长经历。
    8.答案 ①指落在中庭的一束光线。②指充满诗意的生活空间,一种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③指一剂治愈童年孤独阴影的良药。(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到与标题中“一束光”有关的语句,然后结合这些语句,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其丰富意蕴。根据原文“光最先落在四楼顶层天窗的一小块玻璃上。然后蔓延至三楼、二楼,直至一楼的中庭,从半面墙那么宽,到窄窄的一条。最后落在他工作台旁的白色靠背椅上,消失在悄然而至的黄昏里”“光,有时并不是阳光,有时是还算明亮的天光,有时只是雨滴映照的微弱光亮,有时是更微弱的月光,或星光”等内容可知,“一束光”表面上是指落在中庭的一束光线;根据原文“按照这束光的走向,三年里,他自己设计……创造了一个最适合他自己的家,或者说创造着一份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等内容可知,“一束光”也指充满诗意的生活空间,一种与自然有深度联系的生活方式;根据原文“他们坐在中庭的光束里聊天……仿佛同时在一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气息里获得了某种治愈”“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在光影、水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寄人篱下的感觉特别不好,所以有一个他自己理想中的家”等内容可知,“一束光”还指治愈他童年孤独阴影的良药。
    9.答案 ①“尘有心”生活环境中的光、植物、香味等正如诗中的这些事物一样,也充满着诗的味道,无须再言。②“尘有心”名字的由来和这首诗的精髓是高度统一的,无须多言。③“尘有心”自愿选择一种辛苦但不觉得累,简单但不觉得无趣的生活方式,表明他早已进入了诗中的生活境界,无须明言。(紧扣材料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结合语境可知,“我”想要送给“他”的这句话是“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在博尔赫斯的诗中,诗人歌唱的是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是事物简单而神秘的存在,“我”为什么最终“没有念出口”,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态有关,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他”的生活与自然有着深度联系,“他”的生活中,有光,有猫,有植物,有香味,这些本身就充满着诗歌的味道,所以不必对“他”说“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从生活状态的角度来看,“他和朋友们喝茶,聚餐,讨论,喝的是他的故乡温州自家产的白茶。他们坐在中庭的光束里聊天,像坐进了大自然里……一两点的时候,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在光影、水声和精油的香味里入睡,像睡进了森林,或者童年”“每一天,他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喜欢过的日子,而不受束缚,还算开心”“11点,我看见他和一个小伙伴正从卡车上将一个半人多高、装着足足400斤精油的蓝色大桶搬到了地上,他们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商量着怎么往小区里面搬。而我知道,他还要赶12点的动车去上海谈项目。他原本可以不用这么累的”,在外人看来可能又累又不安定的生活,在“他”的眼中却是简单而快乐的,“他”的生活已经达到了诗中的生活境界,所以“我”不必再说那句话;从“他”的名字由来来看,“纵吾身微如尘埃,心自宽广无限”是“他”的名字“尘有心”的由来,这名字的由来本身就具备了诗意,与博尔赫斯的这首诗歌是一致的,所以“我”不必再说了。
    10.D “诏仁瑀掩击”中,“仁瑀”是“诏”的宾语,应从“诏”前面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帐下十余卒”是“率”的宾语,“帐下”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D。
    11.B “京”不能作“京畿”的简称,“京畿”指的是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12.B “世宗因此赐给他锦袍”与原文不符,世宗赐给他锦袍是因为“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这件事。
    13.答案 (1)每天与他们相约,鞭打那些迟到的人,儿童们都畏惧佩服他。马仁瑀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
    (2)楼上眺望的士兵大声谩骂,世宗很愤怒,命令身边的人射他,因为远,没有人能射到。
    解析 (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后期者:迟到的人。伏:佩服,信服。(2)望卒:眺望的士兵。怒甚:状语后置,应为“甚怒”。莫能及:没有人能射到。
    14.答案 因为他与皇后亲族王继勋互不相让,并且二人想趁皇帝在郊外讲习武事之时,各自统率士兵互相报复。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题干内容对应的内容,再根据句意概括作答。与本题对应的原文为“王继勋以后族骄恣,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尝攘臂欲殴之。会帝将讲武郊外,遂欲相图,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太祖密知之,诏罢讲武,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多岁时,他的父亲让他从师学习,他总是逃回家。马仁瑀常常聚集乡里儿童几十人,与他们做游戏,做行军布阵的样子,自称将军,每天与他们相约,鞭打那些迟到的人,儿童们都畏惧佩服他。马仁瑀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长大以后,擅长射箭,能拉开两百斤的弓。后汉乾祐年间,周祖镇守邺,马仁瑀十六岁。周祖平素听说他很勇猛,见到他后,很高兴,留下安置在身边。世宗继位,命令卫士在御苑练习射箭,马仁瑀弓力最大,而且所发的箭大多射中,世宗赏赐他锦袍、银带。适逢太原刘崇入侵,世宗亲征到高平,后周军失利,将领们大多撤退。马仁瑀拉弓上马,挺身出阵射杀敌人,杀死几十人,士气渐渐振作,大军趁势追击,刘崇于是失败。世宗到了上党,将士们因战事失利被杀的有七十多人。提拔马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等到回京后,又升为散指挥使。马仁瑀跟随世宗征伐淮南,到了楚州,攻打水砦。砦中建有凌空高楼,高一百多尺,世宗观察,相距大概二百步,楼上眺望的士兵大声谩骂,世宗很愤怒,命令身边的人射他,因为远,没有人能射到。马仁瑀拉满弦,士兵应弦倒下。等到淮南平定后,马仁瑀身受几十处伤,世宗赏赐他良药,升他为内殿直都虞候。此前,薛居正主持贡举,马仁瑀私下嘱托录用自己所结交的人,榜单公布,没有这个人。闻喜宴的日子,马仁瑀喝醉了酒,带上所请托之人到薛居正处责备他。被御史中丞刘温叟弹劾,皇帝宽容了他。王继勋凭借是皇后的亲族骄横不法,人们都回避他。只有马仁瑀在言辞气势上不相让,曾经捋袖露臂想打他。恰逢皇帝将在郊外讲习武事,于是马仁瑀与王继勋想互相报复,各自统率士兵私自买了大木棍。太祖秘密知道了这件事,下诏停止讲习武事,调马仁瑀出任密州防御使。第二年,群盗在兖州起事,盗贼首领周弼十分勇猛强悍,身材面貌奇特雄伟,外号叫“长脚龙”。监军多次讨伐追捕失败,下诏令马仁瑀袭击。马仁瑀率领部下十多个士兵进入泰山,擒获了周弼,抓获他的全部党羽,鲁郊于是获得安宁。开宝四年,改任瀛州防御使。他哥哥的儿子曾因为醉酒误杀平民,拘禁在监狱,罪当处死。平民家人自称没有旧恨,只是过失误杀罢了,希望按过失杀伤论罪。马仁瑀说:“我是长官,我哥哥的儿子杀人,这是仗势欺人,不是过失。怎么敢因为是自己的亲属而扰乱国法呢?”便按法律定罪,给平民家布帛作丧葬费。太平兴国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15.C 以偏概全。作为登临名作,本词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结合注释及下片“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等内容可知,作者不能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畅游,并非仅仅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
    16.答案 ①自己老大无用、报国无门的愁闷郁愤。年轻时以身许国的抱负现已成空,国家陷入危难却无能为力,作者因此而满腔悲愤。②知交零落的愁苦。二十年过去了,老朋友各在天涯,如今是否安在?作者为此忧虑。③伤时的悲愁。国力衰微,山河残破,面对苍凉的江山,不由得再添新愁。
    解析 这是一首作于武昌安远楼的应景之作。作者将抚今追昔、满腹感慨的真情倾泻与眼前景物相结合,自然而成。上片抒发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世道沧桑的强烈感受。二十年前,安远楼落成,恰逢作者少年,满腹为国大计,雄心待放;二十年后,再过此楼,楼前景致依然,江清沙渚,芦叶满汀洲,但人之感觉则大不一样了。回想人生中这宝贵的二十年,自己却一直过着“柳下系船犹未稳”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能几日,又中秋”,既包含了对时光飞逝的怅惘,也深含月圆人不圆、山河破碎不可复的凄凉。下片以疏俊之笔抒写故友凋零、山河破碎、好梦不再的今昔感慨,位于武昌西北的黄鹤矶,曾是词人少年时携友瞻望前程、放飞理想之胜地。多少美好时光都曾留在这里,如今却是人去楼空了。“旧江山浑是新愁”,明写旧,实则暗含如今江山满目疮痍之意,一语双关,此中感情的愁伤,实乃山河之变所致。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7.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18.B 本题要求分析文中第一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如“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中,“怯怯地”“呼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故选B。
    19.答案 ①从句式上看,原文是整句,结构整齐,更有节奏感;改句为散句,无此效果。②从修辞上看,原句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更加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原句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一致,具有含蓄的诗意美;改句直白平实。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以及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从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几方面进行分析。原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叶”比喻成“灯笼”,把“鲜红的新叶”比喻成“火苗”,形象生动,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相比之下,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句式散乱,所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答案 ①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 ②秋天是多彩的季节
    解析 第①空,根据上文的“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装”及下文“爬山虎的蔓……”可知,此处应填写“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装”。第②空,根据上文的“秋天是红色的季节”以及下文“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为绽放做好准备;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可知,此处应填写“秋天是多彩的季节”。
    21.答案 ①把“批复”改为“阅读”;②把“聆听”改为“倾听”;③把“母校”改为“本校”;④把“只要”“就”去掉;⑤把“望采纳”改为“敬请考虑”;⑥把“步人后尘”改为“善于借鉴”。
    解析 “批复”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予以答复,此处是请“校长”阅读“这份信件”,应改为“阅读”。“聆听”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此处是说请求校长听自己的心声,应改为“倾听”。“母校”称本人曾经在那里毕业或学习过的学校,根据“求学三载、即将踏上求学征程”可知,张峥是一名在校学生,并没有毕业,用“母校”不合适。“只要……就……”表述绝对。“望采纳”表示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这封信是提建议,语言应委婉一点,“望采纳”过于直白。“步人后尘”指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含贬义,这里说的是要向别的学校学习,应改为“善于借鉴”。
    22.答案 ①2020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喜迎建馆111周年;②正式揭晓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③15种图书获奖;④广大读者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为国家图书馆华诞献上祝福。
    解析 这段文字共有四处重要信息。第一处为第一句“2020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喜迎建馆111周年”,交代时间及事件;第二处为第三句“当天,国家图书馆正式揭晓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具体交代活动内容;第三处为第四句开头,“获奖图书共15种”,交代获奖图书数量;第四处在最后一句,即广大读者通过各种形式献上祝福。答题时,需要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压缩和概括。
    23.【写作指导】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学校德育论坛举办的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讨论活动,结合所给格言写一篇发言稿。任务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内容上的指向,也有文体上的指向,这就要求考生分析五则格言,找到材料的连接点,然后确定发言重点,完成发言稿。
    首先分析五则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为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淡得像水一样,于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虽过于亲密,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厚以责己,薄以责人”意为做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说的是真正友谊的重要性。
    结合以上名言,围绕“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这一中心,从尊重他人,宽容、不苛求他人,与人交往要坦诚、不功利等角度进行写作。
    写作时要注意四点:一是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中心,谈其方法;二是结合当今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如互联网发达了,人们在网上的联系多了,当面交流的机会就少了;三是注意引用材料中的名言,借以指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四是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参考立意
    1.互相尊敬爱护;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不苛求朋友,交友不带功利色彩;4.建立真正的友谊。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2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21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二单元 达标检测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