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邹忌讽齐王纳谏》核心素养练习(解析版)01
    《邹忌讽齐王纳谏》核心素养练习(解析版)02
    《邹忌讽齐王纳谏》核心素养练习(解析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题,共15页。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帙丽( ) 朝服( ) 衣冠( ) 窥镜( )
    期年( ) 朝于齐( ) 间进( )
    【答案】yì zhā guān kuī jī chá ji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王之蔽甚矣( )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4)今齐地方千里( )
    (5)邹忌讽齐王纳谏( ) (6)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7)朝服衣冠( )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9)时时而间进( )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12)闻寡人之耳者( )
    (13)皆以美于徐公( ) (14)期年之后( )
    (15)皆朝于齐( )
    【答案】(1)长 (2)受蒙蔽 (3)确实 (4)土地方圆 (5)接受 (6)仔细 (7)穿戴 (8)偏爱 (9)偶尔、间或 (10)过失、过错 (11)指责 (12)使……听到、传 (13)认为 (14)满一年 (15)朝见
    3.说出下列活用词的类别,并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朝服衣冠 朝: 服:
    (3)私我也 私:
    (4)王之蔽甚矣 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
    (6)吾妻之美我者 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答案】(1)形容词用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2)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动词使动用法,受蒙蔽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4.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忌不自信
    (3)与坐谈
    【答案】(1)判断句 (2)倒装句 (3)省略句
    5.划分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1)我 孰 与 城 北 徐 公 美?
    (2)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3)今 齐 地 方 千 里。
    (4)群 臣 吏 民 能 面 刺 寡 人 之 过 者。
    【答案】(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案】(1)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3)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4)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5)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6)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7)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8)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核心素养二练习:思维发展与提升】
    1.邹忌为什么能劝谏成功?


    【答案】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2.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3.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答案】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5.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案】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6.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答案】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7.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区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核心素养三练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1.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答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4.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


    【答案】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
    5.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案】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6.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7.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案】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核心素养四练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2019河池卷)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答案】
    1.C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这件事。
    A.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之:代词,这件事。
    D.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C。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B.有误,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4.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方,正。曝,音pù,晒的意思。鹬,音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啄,啄食。句子翻译为: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苏代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参考译文】
    【乙】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二、(2019辽阳卷)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两个“着”都是“...的人”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B.第一个“故”,原来;第二个“故”,原因。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
    C.两个“若”都是“像”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故选: B。
    2.(1)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2)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数月,几个月;间,偶尔;进,进谏。句意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句中重点词:约,约定;王,做王。句意为: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故断句为: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内容。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来概括。结合内容,从“乃下令”“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等语句概括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可知,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结合乙文内容,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中可知,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的目的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参考译文】
    【乙文】民众被秦朝苛严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说句不同的意见就会被灭族,发句牢骚就会被斩首。我和各位诸侯有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者,就当关中的王】,我应该会成为关中的王的。现在我向大家宣布,全部废除秦朝的峻法,只规定三条法律,杀人的处死,伤人或者偷东西的按情节轻重判罪。官吏人民各司其职,各安生计。我们之所以来这里,是为民众除害,不是想来推动危害大家,不用惊恐!而且我们之所以驻军霸上,是等待诸侯们到来而商定大事,实践承诺的。
    三、(2018锦州卷)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时时面间进( ) ⑵期年之后( )
    ⑶厉王虐( ) ⑷国人谤王( )
    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 , ”(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1)偶尔 (2)满一年 (3)暴虐(残暴) (4)指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2.A
    【解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于”“市”“言”“是”的几种意思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各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
    A句两个“于”皆为介词,在。
    B集市/买:C说/言论:D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所以选A。
    3.(1)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2)国都的人没有感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解析】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闻”“朝” “以”“目”,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4.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解析】阅读全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抓住其中召公的话“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即可理解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5.参考示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解析】抓住题目中所提问题“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从““启示”这个点来分析,处理问题时应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即: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给我们的启示不应该只是一个广开言论这么简单;有句俗话叫只要有人就有是非,言论如水,多则必满,满则必溢,而因为有人就有话,所以这满溢的过程又循循相息,更何况在10多亿人口的国度,不可能没有怨言;给民间永不干涸的言论找到出口,从而变水患为水利才是这句古语的核心价值,在这一点上,任何个人都不具备国家那么大的能量去进行社会言论工程的开发以及管理应用,如同治理江河防治水旱灾害一样,任何国家政权对如何让建设社会言论工程都负有最基本的责任。如何使中国民间言论这股浊水混流或变化为世人能畅饮之清泉,或成为使国土丰泰之源泉是中国政府当下必须在骂声中直面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译文】
    【乙】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的暴政。召穆公告诉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政!”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随便说话了,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召穆公说:“我能制止毁谤了,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召穆公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啊。可是,阻止人民说话的危害超过了堵塞河川的危害。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四、(2018鄂州卷)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朝服衣冠
    (2)皆以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乃号令三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

    【答案】1.譬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
    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
    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起来了,一定要到处去找蓑笠。据此,答案为: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2.服:穿戴 以:认为 知:管理 乃:于是,就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服”是名词用如动词,“穿戴”的意思;“以”是“认为”的意思;“知”是动词“管理”。
    3.(1)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上等奖赏。(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刺(指责,议论)过(过错,过失)、受(给予,付予)”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苟(如果)、后(迟)之(宾语前置标志)”几个词是赋分点。
    4.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诚”分别为“确实,实在”和“果真”;B项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中的“闻”分别是听到”和“闻名,传扬”;D项中的“间”分别是“间或,偶尔”和“参与”的意思。 据此,答案为B。
    5.以事设喻(类比或设喻说理) 招揽和培养谋士和勇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甲文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乙文写文种用生活中的琐事和“下雨找蓑笠”,类比设喻来向越王进谏。据此,第一空可填写“以事设喻”“类比设喻”等作答。根据乙文的内容,从“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可知: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招揽和培养“谋臣与爪牙之士”。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参考译文】
    【乙】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于是向全军发出号令说:“不论是我的父辈兄弟或我国君同姓的,只要是能够帮助我出谋献计击退吴国的人,我就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谏说:“我听说商人在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用来等待缺乏时使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四邻各国进犯的忧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将士,不能不培养以备选择录用。这就像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天一下雨,人们一定要用它。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2 出师表课后复习题,共14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9 鱼我所欲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9 鱼我所欲也课后复习题,共17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第六单元21 伯牙鼓琴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第六单元21 伯牙鼓琴一课一练,共12页。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