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01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02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所属成套资源:历年高考化学真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6分)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2.(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A.A B.B C.C D.D
    3.(6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
    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4.(6分)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0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5.(6分)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2(g)+O2(g)⇌2NO(g),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T℃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T℃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6.(6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A.A B.B C.C D.D
    7.(6分)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
     
    二、非选择题
    8.(14分)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3)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电负性
    熔点
    沸点
    Al   Si
    N   O
    金刚石   晶体硅
    CH4   SiH4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溶液中的H+向   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

    9.(16分)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以下是TP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名称是   ;试剂Y为   ;
    (2)B→C的反应类型是   ;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   ;
    (4)W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属于萘()的一元取代物;②存在羟甲基(﹣CH2OH),写出W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10.(14分)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图: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   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   、   、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BO2+   SiO2+   Na+   H2═   NaBH4+   Na2SiO3
    (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   ;第③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   ;
    (4)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1.(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假设一成立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   ;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   .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6分)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分析】A、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其中顶点省略的是C原子,每个C原子均形成4对共价键,每个O原子形成2对共价键,C原子价键不饱和的用H原子补充,据此判断分子式;
    B、单键即为σ键,依据此结构简式判断σ键的个数;
    C、相同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据此解答;
    D、依据C的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依据此有机物物质的量判断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解答】解:A、,此有机物中含有3个C、3个O和2个H,故分子式为:C3H2O3,故A正确;
    B、此分子中存在4个C﹣O键、1个C=O双键,还存在2个C﹣H键,1个C=C双键,总共8个σ键,故B错误;
    C、此有机物中存在C=C键,属于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8.6g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于未指明标准状况,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一定是6.72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结构简式的判断,涉及分子式书写、化学键类型判断、有机物的燃烧等,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2.(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A.A B.B C.C D.D
    【分析】A、容量瓶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溶解固体需在烧杯中进行;
    B、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和强碱反应形成盐,CO既不溶于碱也不溶于水;
    C、苯的密度小于水,萃取后的溶液应位于分液漏斗的上层,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
    D、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据此读数即可.
    【解答】解:A、溶解固体药品应用烧杯,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故A错误;
    B、CO不与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利用此装置可以除去CO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故B正确;
    C、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分液漏斗的上层,应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
    D、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此图中正确读数应为11.80m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室中常见仪器的使用以及简单实验操作,还考查了仪器的读数等,难度不大.
     
    3.(6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H2SO4干燥
    D.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分析】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B、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
    C、浓硫酸具有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碱性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解:A、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受热稳定,加热不分解,故A错误;
    B、Fe(OH)3胶体为红褐色、透明,不是无色,故B错误;
    C、H2、SO2、CO2三种气体均不与浓硫酸反应,故能利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和氢氟酸反应是二氧化硅的特性,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熟练掌握浓硫酸、二氧化硅的性质、常见胶体的颜色与性质等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6分)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0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分析】A、次氯酸为弱酸,次氯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B、银离子与氯离子生成AgCl白色难溶沉淀,故而不能电离共存;
    C、NaClO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NaCl为中性,溶液中不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D、次氯酸具有氧化性,浓盐酸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A、NaClO和NaCl混合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次氯酸根,次氯酸为弱酸,次氯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aClO和NaCl混合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难溶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ClO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NaCl为中性,溶液中不存在大量的氢离子,与2Fe2++ClO﹣+2H+═Cl﹣+2Fe3++H20反应矛盾,故C错误;
    D、浓盐酸中Cl由﹣1价升高到0价,次氯酸中Cl由+1价降低到0价,故每生成1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1mol,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涉及离子共存、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综合性较强,容易出错的是C选项,没有注意原溶液的酸碱性.
     
    5.(6分)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N2(g)+O2(g)⇌2NO(g),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T℃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T℃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分析】A、依据氮气的浓度变化,找出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即可;
    B、此容器为恒容密闭容器,ρ=,据此判断即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物质的转化率;
    D、由图可知,b曲线化学反应速率快,若是升高温度,氮气的平衡浓度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答】解:A、N2(g)+O2(g)⇌2NO(g),
    起(mol/L) c0 c0 0
    转(mol/L) c0 ﹣c1 c0 ﹣c1 2(c0 ﹣c1 )
    平(mol/L) c1 c1 2(c0 ﹣c1 )
    故K=,故A正确;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故气体的质量m不变,容器为恒容容器,故V不变,那么密度ρ=不变,故B错误;
    C、由图可知,b曲线氮气的平衡浓度减小,故应是平衡发生移动,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能改变平衡,故b曲线不可能是由于催化剂影响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b曲线化学反应速率快(变化幅度大),氮气的平衡浓度减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涉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6.(6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A.A B.B C.C D.D
    【分析】A.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
    B.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
    D.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
    【解答】解:A.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氨气,故A正确;
    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以证明氢气的存在,故B正确;
    C.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确;
    D、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D的结论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镁、氯化铵、碳酸氢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物质检验方法的积累.
     
    7.(6分)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
    【分析】氢氧化钠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与浓度的氢氧化钠与一水合氨其中和能力是相同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NaOH完全电离,NH3•H2O部分电离,因此c(OH﹣)>0.1mol/L,c(Na+)=0.1mol/L,c(NH3•H2O)<0.1mol/L,故c(OH﹣)>c(Na+)>c(NH3•H2O),故A错误;
    B、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c(Na+)=c(Cl﹣),即c(NH4+)+c(H+)=c(OH﹣),故B正确;
    C、加入盐酸至pH=7时,溶液呈中性,即c(H+)=c(OH﹣),那么c(NH4+)+c(Na+)=c(Cl﹣),即c(Cl﹣)>c(Na+),故C错误;
    D、加入20mL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c(H+)>c(OH﹣),那么c(NH4+)+c(Na+)<c(Cl﹣),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易错点为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
     
    二、非选择题
    8.(14分)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三 周期第 IVA 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3 ;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
    (3)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电负性
    熔点
    沸点
    Al > Si
    N < O
    金刚石 > 晶体硅
    CH4 < SiH4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H++NO3﹣+e﹣=NO2↑+H2O ,溶液中的H+向 正 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 .

    【分析】(1)Si原子序数为14,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
    (2)N的原子序数为7,共排布3个能层;Cu为29号元素,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据此解答即可;
    (3)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晶体类型相同的,原子半径越小,熔点越高;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据此解答即可;
    (4)依据题意,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的硝酸根在正极放电,据此解答即可;电流发生改变,即原电池的正负极发生改变,据此分析原因即可.
    【解答】解:(1)Si原子序数为14,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Si处于第三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三;IVA;
    (2)N的原子序数为7,共排布3个能层,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Cu元素为29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其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答案为:1s22s22p3;1;
    (3)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由于原子序数Al<Si,故半径Al>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于非金属性O>N,故电负性N<O;晶体类型相同的,原子半径越小,熔点越高,由于C的原子半径小于Si的原子半径,故熔点:金刚石>晶体硅;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由于SiH4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H4,故沸点CH4<SiH4,故答案为:>;<;>;<;
    (4)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溶液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故正极反应方程式为:2H++NO3﹣+e﹣=NO2↑+H2O,此时溶液中的氢离子移向正极,一段时间后,由于Al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导致原电池中Al作正极,Cu作负极,故答案为:2H++e﹣+NO3﹣=NO2↑+H2O;正;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原电池工作原理,涉及电负性大小比较、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等,难度不大,注意整理.
     
    9.(16分)四苯基乙烯(TPE)及其衍生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以下是TP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名称是 甲苯 ;试剂Y为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2)B→C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 ;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羧基 ,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羰基 ;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  ;
    (4)W是D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属于萘()的一元取代物;②存在羟甲基(﹣CH2OH),写出W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分析】(1)由A的分子式与B的结构可知,应是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
    (2)对比B、C的结构简式可知,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由B、D结构可知,含有的官能团分别为羧基、羰基;
    (3)E的分子式为C13H11Br,F的分子式为C13H12O,对比E的结构与F的分子式可知,E中Br原子被﹣OH取代生成F;
    (4)D的分子式为C13H10O,不饱和度为9,W是D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萘()的一元取代物,存在羟甲基(﹣CH2OH),萘环不饱和度为7,则侧链存在碳碳三键,故侧链为﹣C≡CCH2OH,萘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据此书写;
    (5)a.羧基酸性大于酚羟基;
    b.D含有苯环与羰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E中含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
    d.TPE只有含有C、H2种元素,属于烃,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
    【解答】解:(1)由A的分子式与B的结构可知,应是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
    故答案为:甲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对比B、C的结构简式可知,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由B、D结构可知,含有的官能团分别为羧基、羰基,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羧基;羰基;
    (3)对比E的结构与F的分子式可知,E中Br原子被﹣OH取代生成F,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D的分子式为C13H10O,不饱和度为9,W是D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萘()的一元取代物,存在羟甲基(﹣CH2OH),萘环不饱和度为7,则侧链存在碳碳三键,故侧链为﹣C≡CCH2OH,萘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符合条件的W有:,
    故答案为:;
    (5)a.羧基酸性大于酚羟基,故a正确;
    b.D含有苯环与羰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故b错误;
    c.E中含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故c错误;
    d.TPE只有含有C、H2种元素,属于烃,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注意根据有机物的结构与分子式进行分析解答,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难度不大.
     
    10.(14分)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图: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 煤油 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 镊子 、 滤纸 、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NaBO2+ 2 SiO2+ 4 Na+ 2 H2═ 1 NaBH4+ 2 Na2SiO3
    (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 过滤 ;第③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 蒸馏 ;
    (4)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0kJ/mol .
    【分析】NaBO2、SiO2、Na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BH4、Na2SiO3,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NaBH4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NaBH4可溶于异丙胺,根据③知,②中加入的溶剂是异丙胺,NaBH4溶解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分离,通过过量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成分是Na2SiO3;异丙胺沸点:33℃,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NaBH4,
    (1)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和防止NaBH4水解,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从而排出空气和水蒸气;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该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3)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熔沸点相差较大的可以采用蒸馏方法;
    (4)n(NaBH4)==0.1mol,在25℃、101kPa下,每消耗0.1molNaBH4(s)放热21.6kJ,则消耗1molNaBH4(s)放热216.0kJ,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NaBO2、SiO2、Na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aBH4、Na2SiO3,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NaBH4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NaBH4可溶于异丙胺,根据③知,②中加入的溶剂是异丙胺,NaBH4溶解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分离,通过过量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渣成分是Na2SiO3;异丙胺沸点:33℃,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NaBH4,
    (1)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且氢气和氧气混合加热易产生爆炸现象,为防止NaBH4水解、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需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排出;
    钠极易和空气中氧气、和水反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为隔绝空气和水,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时,需要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煤油,所以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镊子、滤纸、玻璃片和小刀等,
    故答案为: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煤油;镊子、滤纸;
    (2)该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转移电子总数为4,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NaBO2+2SiO2+4Na+2H2═NaBH4+2Na2SiO3,
    故答案为:1;2;4;2;1;2;
    (3)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②中加入的溶剂是异丙胺,NaBH4溶解与异丙胺、Na2SiO3不溶于异丙胺,所以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过滤;熔沸点相差较大的可以采用蒸馏方法,异丙胺沸点:33℃,将滤液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异丙胺和固体NaBH4,
    故答案为:过滤;蒸馏;
    (4)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n(NaBH4)==0.1mol,在25℃、101kPa下,每消耗0.1molNaBH4(s)放热21.6kJ,则消耗1molNaBH4(s)放热216.0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0kJ/mol,
    故答案为:NaBH4(s)+2H2O(l)=NaBO2(s)+4H2(g)△H=﹣216.0kJ/mol.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涉及物质分离提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且较基础,难点是分析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基本操作等,题目难度中等.
     
    11.(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无现象 
    假设一成立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1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生成白色沉淀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 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 ;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SO2+2H2O+2NO3﹣=2NO+4H++3SO42﹣ .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

    【分析】(1)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1无现象;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H2SO3⇌2H++SO32﹣,H+、NO3﹣结合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硝酸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
    (2)试验1中,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的pH减小;试验2中反应生成强电解质硫酸,则实验2的pH更小;
    (3)验证假设二,需要用实验1做对比实验,然后做实验3:在盛有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假设二成立;
    (4)氧气与亚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SO3+O2=4H++2SO42﹣,亚硫酸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2SO3+2NO3﹣=2NO↑+4H++H2O+3SO42﹣,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两溶液的pH大小.
    【解答】解:(1)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1无现象;
    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H2SO3⇌2H++SO32﹣,H+、NO3﹣结合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硝酸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从而生成硫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无现象;白色沉淀生成;
    (2)试验1中,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H2SO3⇌2H++SO32﹣,所以溶液的pH减小;试验2发生反应:3SO2+2H2O+2NO3﹣=2NO+4H++3SO42﹣,反应中生成了强酸硫酸,则实验2的pH小于实验1,
    故答案为: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故pH值减小;3SO2+2H2O+2NO3﹣=2NO+4H++3SO42﹣;
    (3)验证假设二,需要用实验1做对比实验,然后做实验3:在盛有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假设二成立,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无现象
    假设二成立
    实验3:在盛有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无现象
    假设二成立
    实验3:在盛有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4)氧气与亚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SO3+O2=4H++2SO42﹣,亚硫酸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2SO3+2NO3﹣=2NO↑+4H++H2O+3SO42﹣,根据反应可知,足量的O2和NO3﹣分步氧化相同的亚硫酸,生成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所以前者溶液的pH小于后者,
    故答案为: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步氧化相同的亚硫酸,生成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注意掌握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原则.
     
    相关试卷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 这是一份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14版,共7页。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泾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选拔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1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