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01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02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03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展开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 超声 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 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 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 次 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
    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
    2
    3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

    (1)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N

    空气
    O

    空气
    O
    N
    图1
    入射角
    折射角
    折射角
    入射角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 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 混合 而成的。这是英国 牛顿 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 折射 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 。
    4、物体的颜色:应用: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 绿色上衣,黑 色的裙子。(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 红外线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 紫外线 。
    (2)、 红外线的作用:(1)制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控。(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1)有助于人体合成 维生素c 。(2)杀死 微生物 灭菌。(3)能使 荧光 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F
    F
    F
    F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5)成虚像时:


    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 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 视网膜 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 方。可以戴 凹透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发散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 后 方。可以戴 凸透 镜来矫正。因为它具有 会聚 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 目 镜和 物 镜组成,都是 凸 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 幻灯机 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叫做质量。用字母 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 1000 kg,1kg= 1000 g=1000000 mg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 kg
    (2)实验中常用 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各种秤也是测 质量 的工具。
    2、天平: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 的桌面上,之后把 游码 放在标尺左端的 0刻线 处,调节 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 中线 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 右 调。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 左 盘,砝码加在 右 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 大 的后加质量 小 的,最后加 游码 ,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读数时物体的质量= 砝码 质量+ 游码读数 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 镊子加减砝码,;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 位置、 状态 、 温度 、 形状 而改变。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1kg 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 2kg ,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 不变 。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 鉴别物质:方法是求出物质的密度p,再查密度表,与那种物质的密度相同就是那种物质。
    2、 间接求物质的质量:如求天安门纪念碑的质量,先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查出密度,用公式m=pv求出质量。
    3、 间接求体积:质量方便测而体积不便测时,用v=m/p求得
    4、 配需要物质的密度:用平均密度p=(m1+m2)/(v1+v2)
    5、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密度、质量、体积的变化。
    6、 同种物质意味着 密度 相同;谈到样品意味着 密度相同;谈到先制一个模型意味着 体积 相同;谈到给飞机减轻重量意味着飞机的体积不变。质量变小
    7、 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密度小的上升(在上面)
    8、 水在 4 ℃有反常膨胀现象,即在这个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 下层 ,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 4 ℃而不会结冰。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
    7.3重力 (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地球 5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 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 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 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F浮与G物
    V排与V物
    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下沉
    F浮<G物
    ρ物>ρ液
    悬浮
    F浮=G物
    ρ物=ρ液
    漂浮
    F浮=G物
    V排 ρ物<ρ液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 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