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1
    【生物】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2
    【生物】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A. 无氧、有氧、无氧、有氧
    B. 有氧、无氧、无氧、有氧
    C. 无氧、有氧、有氧、无氧
    D. 兼氧、无氧、有氧、无氧
    【答案】A
    【解析】
    果酒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并且产生酒精;果醋制作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泡菜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真菌的有氧呼吸;所以选A。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总结: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4)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2.“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 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 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 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酵母菌的发酵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故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故B错;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C错;乳酸菌和酵母菌之间是竞争关系,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 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答案】D
    【解析】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1/3的空间,A错误;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放出CO2,注意不能打开瓶盖,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 ℃,C错误;果醋发酵是需氧发酵,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名师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比较:
    项目
    果酒的制作
    果醋的制作
    主要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原理

    果酒: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果醋:醋酸菌有氧呼吸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糖→醋酸
    (2)当缺少糖源时,乙醇→乙醛→醋酸
    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醋酸发酵→果醋
    温度
    18~25℃
    30~35℃
    氧的需求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需充足氧

    提示

    在果酒制作过程的前期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大约1/3),可以给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为酵母菌的生长、增殖提供能量,酵母菌迅速增殖,缩短发酵时间。在生产酒精的阶段要求严格的无氧环境,此阶段如果有氧,则会抑制酒精发酵。
    果醋制作过程中要求始终通氧,因为醋酸菌是好氧细菌,缺氧时醋酸菌的生长、增殖都会受到影响,另外醋酸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


    4.下列关于相关技术结果的检测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B.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
    D. 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能否分解尿素用刚果红染色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计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而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故在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由于缺少纤维素而出现透明圈。
    【详解】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若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则说明有酒精生成,A正确;醋酸没有毒,且酸性不强,可以品尝。因此,可以通过品尝或用pH试纸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鉴定醋酸的产生,B正确;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亚硝酸盐的含量,C正确;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所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D错误。故选D。
    【点睛】识记酒精、醋酸、亚硝酸盐、尿素分解菌等的鉴定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可做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
    B. 亚硝酸盐在人体胃内易变成亚硝胺
    C. 绿色食品中不会含有亚硝酸盐
    D. 煮得越久,亚硝酸盐的含量越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2、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作用,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
    【详解】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超过一定值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A错误;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但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例如,在人体胃的酸性环境中,亚硝酸盐易转化为亚硝胺,B正确;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据统计,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因此绿色食品中也会含有亚硝酸盐,C错误;亚硝酸盐的热稳定性很高,因此煮制时间长不能有效的去除亚硝酸盐,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亚硝酸盐的特点和分布、同时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进行准确判断各选项。

    6. 下列关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配制溶液 ②制备样品处理液 ③制备标准显色液 ④比色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进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操作顺序为: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故选C。
    【考点定位】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7.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 )
    A. 调整pH B. 提取剂
    C. 使滤液色素脱色 D. 缓冲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详解】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是将样品液的颜色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如果样品液中存在其他色素颗粒会影响对比效果。所以,制备样品处理液时需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吸附色素等杂质,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了解氢氧化铝是吸附剂,以及其在制备样品处理液中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培养基灭菌以杀死除目的菌株之外的所有微生物
    B.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 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用沸水消毒
    D. 制作泡菜的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对培养基灭菌会杀死培养基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目的菌株,A错误;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用沸水消毒,以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制作泡菜的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煮沸是为了除去水中的杂菌;冷却后再加入泡菜坛是为了防止高温影响醋酸菌的生存,D正确。故选A。
    【点睛】了解无菌技术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结合题意进行解答便可。

    9.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  )
    A. 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 B. 适量加入盐、酒和调料
    C. 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 D. 利用发酵产物抑制有害菌
    【答案】B
    【解析】
    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是为制作泡菜提供乳酸菌菌种,尽快形成种群优势,有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A错误;加入调料油会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利用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繁殖,C错误;发酵产物是乳酸,可以抑制对酸耐受性低的微生物的繁殖,D错误。

    10. 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 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 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果酒的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20℃左右;果醋的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其适宜生长温度是30-35℃;腐乳的制作主要菌种是毛霉,其适宜生长温度是15-18℃,AC错误;果醋发酵中的醋酸菌只能进行有氧发酵,B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正确。
    考点: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
    【名师点睛】果酒的制作菌种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的真菌;果醋的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腐乳的制作主要菌种是毛霉,属于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真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11. 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 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答案】C
    【解析】
    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使橙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测,颜色变化:由蓝变绿再变黄;A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B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可形成自身前后对照,无需设置空白对照;C错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为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实验设计过程中试剂的选择、物质的鉴定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12. 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 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 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 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菌的操作,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判断.
    解:A、为防止土壤浸出液浓度过高,不能获得单菌落,要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
    D、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D错误.
    故选:D.
    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

    13.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下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增加
    B. 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度不断提高
    C. 稀释率超过B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D. 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B点附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划分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2、连续培养就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
    3、微生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营养物质的浓度是因素之一。营养物质对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只有在低浓度时才影响生长速率,浓度高时并不影响生长的速率。
    【详解】从题图可知,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A点前),细菌密度随稀释率的增加而增大,A正确;从题图可知,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密度基本不变,但细菌的代时越来与小,所以细菌生长速度不断增大,B正确;从题图可知,稀释率超过B点后,培养液的更新速度过快,带走了部分细菌,导致细菌密度下降,故细菌密度降低并不是由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引起,C错误;从题图可知,超过B点后,细菌密度下降,代谢产物也随之减少,所以要想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B点附近,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稀释率与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密度的关系。

    14.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便于记录
    【答案】D
    【解析】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15.从污水处理池中筛选能够高效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的实验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初选过程①中大多数不能利用有机污染物A的微生物不能形成菌落
    B. 过程③应选择有机污染物A含量最低的培养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接种
    C. 接种过程④的目的是分离和纯化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
    D. 过程⑤重复多次的目的是提高菌种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题图为从污水处理池中筛选能够高效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的实验流程。先利用培养基的特定化学成分(有机污染物A)来分离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然后对目的菌种进行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扩大培养。
    【详解】初选过程①中,将污水池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有机污染物A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大多数不能利用有机污染物A的微生物因缺乏碳源(或氮源)无法生长、繁殖,不能形成菌落,A正确;菌种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能力越强,培养基中的有机污染物A的含量越少。因此,过程③应选择有机污染物A含量最低的培养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接种,B正确;由题图可知,接种过程④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能够分解有机物A的菌种,C正确;过程⑤重复多次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培养,获得更多的目的菌数量,而不是提高菌种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能力,D错误。故选D。
    【点睛】了解常用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以及扩大培养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 c处抗生素无效
    D. d为对照
    【答案】A
    【解析】
    透明圈大的抑菌效果好,透明圈小的抑菌效果弱。d为空白对照,与d处的比较可说明a处抑菌效果大于b处;A错误。B处透明圈不规则,可说明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B正确。C处的与d处相同,说明c处抗生素无效;C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

    17. 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只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 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 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 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
    【答案】B
    【解析】
    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均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操作,A项正确。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均可以分离菌落,但平板划线法不需要考虑浓度,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B错误,C正确。二者均需对接种用具消毒,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18.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组需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B. 要保证各组适宜并相同的pH和温度等条件
    C. 需要检测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的生成物量
    D. 几组实验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不需单设空白对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果胶酶浓度,因变量为生成物的量,无关变量为温度、pH、反应时间等。
    【详解】在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自变量是果胶酶浓度,所以各组需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A正确;设置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除自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B正确;反应时间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需要检测相同反应时间条件下的生成物量,C错误;几组实验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不需单设空白对照,D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干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9.下图是实验室使用某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B. 该种微生物有可能是H5N1病毒
    C. 如果培养的是尿素分解菌,可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
    D. 该接种方法常用来纯化该种微生物但不能准确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其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等,整个过程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详解】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图中从第一区域到最后一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该图最可能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A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B错误;尿素分解菌产生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所以可加入酚红指示剂来鉴定尿素分解菌,C正确;平板划线法不能准确计数,常用来纯化微生物,D正确。故选B。
    【点睛】识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题图准确判断图中利用的接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B. 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菌种
    C. 适宜条件下培养
    D. 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21. 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A. 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
    B. 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C. 培养基中还缺乏酚红指示剂作细菌的营养
    D. 如指示剂变蓝我们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答案】A
    【解析】
    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这样就能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22.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
    A. 可获得大量菌体
    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 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 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1)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2)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详解】在液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是以溶质状态溶解于水中,这样纤维素分解菌就能充分接触和利用营养物质,有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可获得大量菌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保存及分离、鉴定菌落、活菌计数等,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微生物的运动,液体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培养。

    23.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A. 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 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B
    【解析】
    筛选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测定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量进行定量的测定,故B正确。

    24.下列属于复合酶的是( )
    A.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中分解纤维素的酶
    B. 尿素分解细菌中分解尿素的酶
    C. 醋酸杆菌中的醋酸发酵酶
    D. 木霉中提取的果胶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各选项中酶的种类,结合题意进行判断便可。
    【详解】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中分解纤维素的酶为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正确;尿素分解细菌中分解尿素的酶为脲酶,不属于复合酶,B错误;醋酸杆菌中的醋酸发酵酶不属于复合酶,C错误;木霉中提取的果胶酶不属于复合酶,D错误。故选A。
    【点睛】了解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固定化细胞技术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所具备的特点是( )
    A. 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不能连续性生产
    B. 成本更高、操作更难、不能连续生产
    C. 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能连续生产
    D. 成本更低、操作更难、能连续生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详解】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能连续生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了解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优缺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可以大量产生所用酶的不包括( )
    A. 生长在麦麩上的黑曲霉 B. 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 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 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要将其分解需要纤维素酶。
    【详解】麦麸、棉籽壳、木屑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生长在这三种成分上的黑曲霉、平菇、木霉都能利用纤维素,均能产生纤维素酶,ACD正确;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乳糖等,不含纤维素,因此乳酸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B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分析选项中四种微生物的碳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 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 C1酶和Cx酶 B. 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 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答案】A
    【解析】
    微生物体内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故选A。
    【考点定位】纤维素酶的作用
    【名师点睛】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8.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 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 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 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加酶洗衣粉常见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详解】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故应该用温水溶解,A错误;相同时间内污渍的残留越少,说明洗涤效果更明显,B正确;如果PH过低会过高,导致酶变性失活,则洗涤效果不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如含蛋白酶的洗衣粉不能用于洗真丝、羊毛的衣服,D错误。故选B。

    29.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比较项目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α­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 ℃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A. 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 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 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 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答案】B
    【解析】
    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固定化淀粉酶,由于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因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所以加碘液后变蓝,故选B。

    30.下列有关固定化酵母细胞制备步骤不正确的是( )
    A. 应使干酵母与水混合并搅拌,以利于酵母细胞活化
    B.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
    C. 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
    D. 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注入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CaCl2溶液中有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形成
    【答案】C
    【解析】
    应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利于酵母菌活化,A正确;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否则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B正确;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C错误;将与酵母细胞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匀速滴入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CaC12溶液中有球形或椭球形的凝胶珠形成,D正确。
    【考点定位】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3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符合要求的是( )
    A. 粗分离→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
    B. 粗分离→纯化→样品处理→纯度鉴定
    C. 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D. 纯化→纯度鉴定→粗分高→样品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
    步骤
    操作
    样品处理
    通过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粗分离
    通过透析法去除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纯化
    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
    纯度鉴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
    【详解】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包括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四步。首先通过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离心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即样品的处理。再经过透析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即样品的粗分离。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除去,即样品的纯化。最后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识记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步骤便可解答本题。

    32.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关于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洗涤红细胞用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去除杂蛋白
    B. 洗涤红细胞和分离血红蛋白都要离心,离心速度可相同
    C. 血红蛋白的释放要加蒸馏水和甲苯
    D. 透析的目的是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分离和提取
    步骤
    操作
    样品处理
    通过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等操作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
    粗分离
    通过透析法去除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纯化
    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
    纯度鉴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
    【详解】用0.9%的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以利于后续步骤的分离纯化,A正确;洗涤红细胞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如500r/min离心2min,而分离血红蛋白时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B错误;加入蒸馏水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含磷脂,磷脂易溶于甲苯等有机溶剂,加入甲苯能加速红细胞破裂以释放血红蛋白。因此,血红蛋白的释放要加蒸馏水和甲苯,C正确;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物质保留在袋内,从而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D正确。故选B。
    【点睛】识记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及采用的试剂的作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样品离心分离后,若分子戊在沉淀中,则丙也一定在沉淀中
    B. 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C. 样品透析12h后,若分子丙保留在袋内,则乙也一定保留在袋内
    D. 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丁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丙、丁、乙、戊、甲;甲、乙、丙带负电荷,丁、戊带正电荷。
    【详解】离心分离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戊的分子量小于丙,因此样品离心分离后,若分子戊在沉淀中,则丙也一定在沉淀中,A正确;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因此,图中移动最快的分子应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丙,B错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物质保留在袋内。若分子丙保留在袋内,由于乙的分子量小于丙,且透析袋的具体透析能力未知,因此无法判断乙是否保留在袋内,C错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差距越大,电泳带相距越远。由题图可知,分子甲和分子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差距最大,即电泳带相距最远,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在凝胶中加入SDS,可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34.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A. 防止血红蛋白被氧化
    B. 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
    C. 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D. 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答案】D
    【解析】
    磷酸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体系的pH不变。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是在精确的pH下进行的,受到氢离子浓度的严格调控。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准确地模拟生物体内的天然环境,就必须保持体外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有与体内过程完全相同的pH。利用磷酸缓冲液模拟细胞内的pH环境,保证血红蛋白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便于分离观察和研究。
    故选:D。

    35. 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可以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哪一层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
    A. 第一层无色透明 B. 第二层白色
    C. 第三层红色透明 D. 第四层暗红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经过中速长时离心后,可明显看到试管中溶液分为4层,从上往下数,第1层为甲苯层,第2层为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为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为杂质沉淀层。所以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36.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应____________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 _____________→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因为盐的浓度过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答案】 (1). 氧气和糖源 (2). C2H5OH+O2→CH3COOH+H2O (3).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4).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5). 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6). 盐酸酸化 (7). 重氮化 (8). N-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C6H12O6→2C2H6O+2CO2。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程序是:(1)配制溶液;(2)制备标准显色液;(3)制备样品处理液;(4)比色。
    【详解】(1)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反应式为C6H12O6→3C2H4O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因为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配制卤汤时,应注意控制酒精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
    (3)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计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点睛】熟记果醋、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流程,以及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步骤如下:
    (1)制备稀释倍数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系列稀释液。
    (2)下图中A、B两种接种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3)适宜温度下培养。
    ①为测定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____________。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②一同学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05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03-107 (2). A稀释涂布平板法 (3). D (4). 4.68´108
    【解析】
    【分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详解】(1)制备稀释倍数范围为103、104、105、106、107的系列稀释液。
    (2)由A图可知,菌落随机分布在培养基表面,故图中A表示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B图可知,从第1区域到第5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故图中B表示的是平板划线法。其中,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即图中的A。
    (3)①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应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计算出菌落平均。A中只有一个平板,B中只有两个平板,统计结果不可信,AB错误。计算时,明显偏离实际值(可参照本组实验其他平板的计数值)的应舍弃后再求平均值,C中菌落数为5和52的平板明显偏离实际值,应舍弃,舍弃后只剩下一个平板,统计结果不可信,C错误;D中四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相差不大,且没有明显偏离实际值,故D的统计结果可信,D正确。
    ②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C/V×M=23.4÷0.05×106=4.68´108个。
    【点睛】识记稀释涂布平板法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8.已知除草剂是一种由C、H、0、N等元素组成的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要从土壤样液中筛选出能降解除草剂的细菌。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问题:
    (1)土壤取样:能降解某种除草剂(一种难以降解的含氮有机物)的细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
    (2)选择培养:要从土壤样液中筛选出能降解除草剂的细菌,所配制的培养基在营养成分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接种培养后,依据培养基中是否产生________________来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
    (3)消毒和灭菌: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___________。在微生物培养中,对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
    (4)欲判断所配制的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请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长期使用该除草剂 (2). 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或“在无氮培养基中添加该除草剂”) (3). 透明圈 (4). 灭菌 (5). 高压蒸汽灭菌 (6). 增加一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平板作为对照组,接种相同量的菌液,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若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有选择作用,若菌落数差不多,说明无选择作用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1、消毒方法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煮沸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则使用巴氏消毒法。此外,人们也常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2、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常使用灼烧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和金属用具等用干热灭菌;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详解】(1)由于微生物主要分布在适于自己分解利用的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表层。所以能降解某种除草剂的细菌主要分布在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
    (2)要从土壤样液中筛选出能降解除草剂的细菌,配制培养基时应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当培养基中该除草剂被细菌降解后,培养基会变得透明。因此,可依据培养基中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
    (3)为了使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在培养微生物时,各种器皿必须进行无菌操作。例如,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4)为了判断所配制的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可增加一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平板作为对照组,接种相同量的菌液,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若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说明有选择作用,若菌落数差不多,说明无选择作用。
    【点睛】理解从土壤中分离出特定微生物的原理,及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9.凝胶色谱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而又简单的分离技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有机溶剂,对高分子物质有很高的分离效果,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选用 Sephadex G-100,则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凝胶色谱法可将从红细胞中分离出的血红蛋白样品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以下操作,试回答:
    ①实验时要对采集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洗涤,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③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收集到透析袋中透析,这是样品的_________________,而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最后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要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气泡必须重装。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 (2). 纯化 (3). 去除血浆蛋白 (4). 蒸馏水和甲苯 (5). 粗分离 (6). 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7). 纯度鉴定 (8). 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解析】
    【分析】
    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详解】(1)若选用SephadexG—100,则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100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可吸水10克。
    (2)通过凝胶色谱法可将从红细胞中分离出的血红蛋白样品进一步纯化。
    ①实验时为了去除血浆蛋白,要用0.9%的生理盐水对采集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洗涤。
    ②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③将释放出的血红蛋白收集到透析袋中透析,这是样品的粗分离,而透折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④验最后经过S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
    (3)由于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因此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要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气泡必须重装。
    【点睛】识记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0.下如图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某步操作,如图是利用固定化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______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中X溶液为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如图步骤结束后得到右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操作是否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中制备的凝胶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再转移到如图装置中,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包埋 (2). 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3). CaCl2溶液 (4). 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5). 不成功 (6). 海藻酸钠浓度过高 (7). 蒸馏水洗涤 (8). 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解析】
    【分析】
    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利用蒸馏水使干酵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海藻酸钠溶液的配制(在溶解海藻酸钠溶液的过程中使用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溶液焦糊) →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注意冷却海藻酸钠溶液至室温,防止高温破坏酵母菌的活性) →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包埋法。
    (2)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故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3)图3中所示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操作不成功,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海藻酸钠浓度偏高或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快。
    (4)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点睛】掌握制备固定酵母细胞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