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2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2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01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2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02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2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2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展开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学习任务1 氮气及常见氮的氧化物

    一、氮的固定


    将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1)自然固氮
    (2)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二、氮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N2+O22NO(雷电固氮和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
    (2)与氢气反应:N2+3H22NH3。
    三、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物质
    NO
    NO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
    能溶于水
    化学
    性质
    与O2
    反应
    2NO+O2
    ===2NO2

    与H2O
    反应

    3NO2+H2O===
    2HNO3+NO
    对人体或环
    境的影响
    (1)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形成酸雨、
    光化学烟雾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
    (2)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物理变化。(  )
    (3)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
    (4)制取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
    (5)溴蒸气和NO2都是红棕色气体,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和NaOH溶液鉴别。(  )
    (6)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由化合态氮转化来的。(  )
    答案:(1)× (2)× (3)× (4)× (5)× (6)×
    2.下列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
    ①N2→NO2 ②NO2→NO ③NO2→HNO3
    ④N2→NO ⑤N2→NH3
    A.①   B.②⑤   C.④   D.③④
    解析:选C。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反应①③④从化合价角度来看都升高,但反应①N2→NO2不能一步反应完成;而反应③NO2→HNO3,虽然氮的化合价升高,但不加氧化剂也能实现,如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反应④N2→NO必须加入氧化剂且一步反应就能完成。
    3.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解析:选D。选项A、C为自然固氮,合成氨为人工固氮,选项B电解食盐水与固氮无关。

    (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46。
    (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3)验证某无色气体是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提升一 N2、NO、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1.下列有关氮气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制硝酸和化肥的原料
    C.食品袋中充氮气来防腐
    D.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硝酸
    解析:选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项正确;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氨可制硝酸和化肥,B项正确;食品袋中充氮气可减缓食品被氧化而变质的速率,C项正确;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很难进行,不宜用氮气与氧气反应制NO从而制备硝酸,D项错误。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C.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D.常温常压下,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解析:选BD。NO易被氧化为NO2;NO2通入FeSO4溶液中首先生成HNO3,然后生成的HNO3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3.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
    (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        ,NO来自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
    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N2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等。②CO、NO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
    (2)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两者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的钠盐中氮的化合价必然为+3价,即为NaNO2。
    答案:(1)①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高温环境下反应 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等(任填两种即可) ②2xCO+2NOx2xCO2+N2
    (2)NaNO2

    氮氧化物(NOx)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水降到地面。
    (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提升二 有关氮的氧化物的简单计算
    4.(双选)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为(  )
    A.1.2 mL        B.2.4 mL
    C.3 mL D.4 mL
    解析:选AD。首先分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则剩余的2 mL气体有两种可能。如果剩余2 mL O2,则V(NO2)=×(12-2) mL=8 mL,则混合气中V(O2)=12 mL-8 mL=4 mL,D项正确。若剩余的2 mL气体是NO,则混合气中V(O2)=(12 mL-2 mL×3)×=1.2 mL,A项正确。
    5.设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0.2,N2的体积分数为0.8。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某氮的氧化物(NO与NO2形成的混合物)和一定量空气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了一半(相同条件下)。则该氮的氧化物中NO与NO2的体积比是(  )
    A.1∶5 B.1∶4
    C.1∶3 D.任意比
    解析:选A。氮氧化物与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3,发生反应为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剩余气体为N2,设剩余N2为0.8 L,则由空气组成可知氧气为0.2 L,原气体总体积为1.6 L,即NO和NO2混合气体体积为0.6 L。有V(NO)+V(NO2)=0.6 L、V(NO)+V(NO2)=0.2 L,得V(NO)=0.1 L,V(NO2)=0.5 L,则V(NO)∶V(NO2)=1∶5。

    氮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问题
    (1)应先明确原理
    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
    ①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
    ②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
    (2)注意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的运用
    有关氮的氧化物的计算,从反应实质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得失电子数相等或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简化计算过程,如NOx与O2、H2O转化为硝酸的计算,反应中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学习任务2 氨与铵盐 肼(N2H4)

    一、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
    二、氨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
    2.与酸反应
    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NH+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
    4.与盐溶液反应
    盐溶液
    现象
    离子方程式
    FeCl3
    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NH3·H2O===
    Fe(OH)3↓+3NH
    AlCl3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Al3++3NH3·H2O===
    Al(OH)3↓+3NH
    三、氨的用途
    1.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制冷剂。
    2.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
    四、氨的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如图所示。


    2.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
    NH3·H2ONH3↑+H2O

    浓氨水+固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的浓度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aO===NH3↑+Ca(OH)2

    五、铵盐及NH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NH4HCO3NH3↑+
    CO2↑+H2O↑
    NH+OHNH3↑+H2O
    3.NH的检验

    六、肼(N2H4)
    1.碱性:溶于水形成二元弱碱,碱性比NH3·H2O弱,在水中的电离与NH3·H2O相似,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为N2H6(HSO4)2。
    2.强还原性:能被氧气、H2O2等氧化,可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推进剂、火箭燃料等。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1)氨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
    (2)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
    (3)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4)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5)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6)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是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7)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
    (8)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
    答案:(2)(3)(4)(8)正确。
    (1)不正确,NH3本身不能电离,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
    (5)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NH。
    (6)不正确,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4NO3溶液,NH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
    (7)不正确,产生的NO是污染性气体。
    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2)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1)氨极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会引起倒吸。氨水的成分主要是NH3·H2O,但在计算浓度时,溶质应为NH3。
    (2)固体中NH的检验方法是取样溶解,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说明原固体含有NH。
    (3)液氨是由氨液化而得到的纯净物,所含粒子只有NH3分子;氨水是由NH3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所含粒子有三种分子:NH3、NH3·H2O、H2O,三种离子:NH、OH-、H+。

    提升一 氨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
    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O2都要用纯氧
    解析:选C。化肥是含氮、磷、钾的一些植物营养物质,NaHCO3 不是化肥,A不正确;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不正确;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正确;氨的催化氧化以及NO与O2的反应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不正确。
    2.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挥发出来的HCl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是FeCl3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H2O是一种可溶性碱
    解析:选B。挥发出来的HCl与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产生白烟,A正确;NH3与浓H2SO4反应,但因浓H2SO4难挥发,故无明显现象,B错误;NH3遇到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C正确;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说明NH3溶于水生成的NH3·H2O为碱,但不能说NH3是碱,D正确。
    3.(2020·常州高三月考)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中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稀盐酸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解析:选A。A项中稀盐酸与Cl2不能发生反应,且Cl2在稀盐酸中溶解较少,烧瓶内的压强减小不多,不能引发喷泉现象;B项中挤入的NaOH溶液与CO2反应,导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被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C项中鼓入空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将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D项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锥形瓶内的NH3·H2O分解生成NH3,导管中浓氨水分解的NH3进入烧瓶,与HCl作用生成NH4Cl,从而导致烧瓶内的压强降低,锥形瓶内的氨水进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
    (1)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
    (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等)与水可形成喷泉;②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提升二 氨和铵盐的实验探究
    4.(双选)某氮肥样品可能含有NH4HCO3、NH4Cl、NH4N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称取该样品0.500 0 g,溶解配成100 mL溶液,加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氨气通入60.00 mL 0.100 0 mol·L-1的H2SO4溶液中(设产生的NH3全部逸出),剩余的H2SO4溶液能消耗20.00 mL 0.225 0 mol·L-1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NH3消耗的H2SO4为6.000×10-3 mol
    B.上述过程共产生NH3 168 mL(标准状况下)
    C.该样品中NH的质量分数为43.2%
    D.该氮肥样品必含NH4Cl
    解析:选BD。0.006 mol H2SO4除了吸收NH3还中和NaOH,有n(NH3)+n(NaOH)=2n(H2SO4),n(NH3)+0.004 5 mol=0.012 mol,n(NH3)=0.007 5 mol,标准状况下V(NH3)=168 mL,吸收NH3消耗的H2SO4为0.003 75 mol,w(NH)=×100%=27%。NH4HCO3、NH4Cl、NH4NO3中NH含量分别约为(22.8%)、(33.6%)、(22.5%),只有NH4Cl中NH 含量大于27%,故该氮肥样品中一定有NH4Cl。
    5.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制取的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    ,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    ,收集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解析:(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试剂是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若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必须不与NH3反应,也不溶解NH3且不易挥发才行。(2)装置②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或其他试剂)作用。
    答案:(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③⑦ 氨难溶于该试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反应 
    (2)CaO(或NaOH固体或碱石灰) 浓氨水(或浓NH4Cl溶液) ⑥
    学习任务3 硝酸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4HNO32H2O+4NO2↑+O2↑。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1)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
    (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例如: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Fe3++NO↑+2H2O。
    3.有机反应
    (1)硝化反应(与苯反应):+HNO3
    +H2O。
    (2)颜色反应:部分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三、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注意] 箭头指出可体现物质的性质,指向可寻找该物质的制备方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
    (2)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  )
    (3)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
    (4)过量的铜与浓HNO3反应有NO生成。(  )
    (5)常温下,铝和铁在浓HNO3中“钝化”,说明铝和铁与浓HNO3不反应。(  )
    (6)可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
    答案:(1)× (2)× (3)× (4)√ (5)× (6)√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HNO3所表现的性质。
    (1)Fe3O4和稀HN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NaI和稀HN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Na2SO3和稀HN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3Fe3O4+28H++NO===9Fe3++NO↑+14H2O 酸性和强氧化性
    (2)6I-+8H++2NO===3I2+2NO↑+4H2O 强氧化性
    (3)3SO+2H++2NO===3SO+2NO↑+H2O 强氧化性

    涉及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
    (1)忽视NO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NO不能与Fe2+、I-、SO、S2-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
    (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地写成复分解反应。

    提升一 硝酸的性质及实验探究
    1.(2020·东城一模)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反应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8H+===3Cu2++2NO↑+4H2O
    B.过程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C.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解析:选B。A.过程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8H+===3Cu2++2NO↑+4H2O,故A正确;B.过程Ⅲ中硝酸的浓度没有Ⅰ中大,因为部分硝酸转化成了一氧化氮,因此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不可能是c(HNO3)增大,故B错误;C.由实验可知,过程Ⅲ反应速率比Ⅰ快,说明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故C正确;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能与铜继续反应,故D正确。
    2.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浓硝酸。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    (填写序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解析:(1)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浓硝酸做氧化剂,能将Cu氧化成Cu2+(蓝色溶液),其还原产物是NO2(红棕色气体)。
    (3)将浓HNO3稀释成稀HNO3,再与Cu发生反应,即可进一步证明稀HNO3的强氧化性。
    (4)NO为无色气体,遇空气中的O2转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 (4)C
    提升二 关于硝酸的计算
    3.(双选)(2020·徐州模拟)向500 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恰好使铁粉完全溶解,放出NO气体5.6 L(标准状况),同时溶液质量增加9.3 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物质的量是0.25 mol
    B.原溶液中HNO3的浓度是 2.0 mol·L-1
    C.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可溶解4.8 g铜
    D.反应后的溶液中 c(Fe2+)∶c(Fe3+)=1∶2
    解析:选BC。n(NO)==0.25 mol,m(NO)=0.25 mol×30 g·mol-1=7.5 g。
    m(Fe)=9.3 g+7.5 g=16.8 g,n(Fe)==0.3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知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2+、Fe3+,则n(Fe2+)+n(Fe3+)=0.3 mol;
    由得失电子守恒得2n(Fe2+)+3n(Fe3+)=3n(NO),
    2n(Fe2+)+3n(Fe3+)=0.25 mol×3,
    解得n(Fe2+)=0.15 mol,n(Fe3+)=0.15 mol。
    n(HNO3)=2n(Fe2+)+3n(Fe3+)+n(NO)=0.15 mol×2+0.15 mol×3+0.25 mol=1 mol,
    c(HNO3)==2.0 mol·L-1。
    还可溶解铜:n(Cu)=n(Fe3+)/2=0.075 mol,m(Cu)=0.075 mol×64 g·mol-1=4.8 g。
    4.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    L,NO2的体积为    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1。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解析:(1)Cu与HNO3反应过程中,Cu做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等于HNO3做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n(Cu)×2=n(NO)×3+n(NO2)×1,即×2=×3+×1,得V(NO)=5.824 L,则V(NO2)=5.376 L。
    (2)硝酸与Cu反应中,硝酸显酸性和氧化性,其中显氧化性的硝酸全部转化为NO、NO2,当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时,所得溶液为NaNO3溶液,则n(NO)溶液=n(NaOH)=V×10-3 L×a mol·L-1=aV×10-3 mol,根据N元素守恒,做氧化剂的硝酸与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有n(HNO3)被还原=n(气体)==0.5 mol。n(HNO3)=n(NO)溶液+n(HNO3)被还原=aV×10-3 mol+0.5 mol。
    (3)根据(1)中计算可得n(NO)=0.26 mol,n(NO2)=0.24 mol。从反应的始终态分析:即要将NO中的+2价的N元素和NO2中的+4价的N元素完全转化为NaNO3中的+5价的N元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n(NO)×3+n(NO2)×1=n(H2O2)×2,即0.26 mol×3+0.24 mol=n(H2O2)×2,求得n(H2O2)=0.51 mol。m(H2O2)=0.51 mol×34 g·mol-1=17.34 g,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17.34 g÷30%=57.8 g。
    答案:(1)5.824 5.376
    (2)
    (3)57.8

    解硝酸与金属反应计算题的整体思路和计算方法
    (1)整体思路

    (2)计算方法
    ①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③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提升三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
    5.(2020·河南名校模拟)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b跟氯气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bcdef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是硫酸 
    B.当X是强碱时,a、b、c、d、e、f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是硝酸
    C.b和Cl2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解析:选D。a是一种正盐,且与强酸和强碱反应都能生成气态氢化物,则a是(NH4)2S。当X是强酸时,b、c、d、e、f分别是H2S、S、SO2、SO3、H2SO4,A项正确;当X是强碱时,b、c、d、e、f分别是NH3、N2、NO、NO2、HNO3,B项正确;b和Cl2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b转化为c是气态氢化物向单质的转化,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C项正确;当X是强酸时,c显然是硫单质,硫单质常温下是固体,D项错误。
    6.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字母,下同);转化过程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3)若“反应h”是在NO2与H2O的作用下实现的,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由NO与Zn的作用实现的,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位于第2周期Ⅴ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根据循环图,得出属于氮的固定的是c和k;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说明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即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和l。
    (3)反应h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氧化产物是HNO3,还原产物是NO,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根据信息,Zn+H++NO―→Zn2++N2O↑+H2O,Zn的化合价升高2价,由NO到N2O过程中N的化合价降低4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4Zn+2NO+10H+===4Zn2++N2O↑+5H2O。
    答案:(1) (2)ck al (3)2∶1
    (4)4Zn+2NO+10H+===4Zn2++N2O↑+5H2O

    1.(2019·高考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NaCl(aq)Cl2(g)FeCl2(s)
    B.MgCl2(aq)Mg(OH)2(s)MgO (s)
    C.S(s)SO3(g)H2SO4(aq)
    D.N2(g)NH3(g)Na2CO3(s)
    解析:选B。A项,Cl2与Fe发生反应生成FeCl3,错误;B项,MgCl2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煅烧Mg(OH)2生成MgO固体,正确;C项,S在O2中燃烧只能生成SO2,错误;D项,NH3、CO2和NaCl溶液反应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错误。
    2.(2017·高考北京卷)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选D。①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NO2,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只能为氧元素,因此,还有O2生成,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A项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②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的,B项正确;③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触,产生的NO2是还原产物,C项正确;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CO2,D项错误。
    3.(2016·高考全国卷Ⅰ)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的制备

    ①氨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③           
    ④           
    解析:(1)①观察装置知,A装置适合加热固体制备气体,B装置适合加热液体与固体制备气体或加热液体制备气体。实验室通过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制备氨,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备气体,可以选择A装置做氨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实验室还可以通过加热浓氨水制备氨,故也可以选择B装置做氨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②实验室用碱石灰干燥氨,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用水吸收尾气中的氨并注意防倒吸,故选择C、D、F装置,注意连接干燥管时应大口进气,小口出气,所以,连接顺序为a、d、c、f、e、i或b、d、c、f、e、i。(2)NO2 呈红棕色,氨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8NH3+6NO27N2+12H2O,故观察到Y管中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NH3与NO2反应后生成的气态水凝聚,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装置Y内压强小于外压,故打开K2,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
    答案:(1)①A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或B NH3·H2O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②8NH3+6NO27N2+12H2O ③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因而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N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内是因为硝酸易挥发
    解析:选B。Mg能在N2中燃烧,A项错误;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C项错误;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内,D项错误。
    2.已知氨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

    解析:选C。A项,氨难溶于CCl4,不会发生倒吸;B项,导管末端连接倒置漏斗,漏斗下沿刚好没入水中可有效防止倒吸;C项,会发生倒吸;D项,导管末端连接干燥管,干燥管细口没入水中少许可有效防止倒吸。
    3.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
    解析:选D。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即氮气与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4.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原理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装入X、Y两种无色气体,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中,然后打开弹簧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褪为无色。则X、Y分别为(  )

    A.NH3和HCl       B.HCl和NH3
    C.SO2和HCl D.NO和HCl
    解析:选A。要想产生“喷烟”现象,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形成压强差,二是两种气体反应会生成白烟,排除C、D项。根据甲中溶液颜色发生的变化,结合题给条件“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可知,甲中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即X为NH3,故Y为HCl,选A。
    5.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铵和消石灰 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
    C.氯化铵和氯化钠 D.碘和氯化铵
    解析:选C。铵盐可与碱反应,因此选项A在加热时发生反应2NH4Cl+Ca(OH)22NH3↑+2H2O+CaCl2,不能用于分离。选项B中的NH4HCO3受热分解,且产生的H2O及CO2能与Na2O2反应,也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选项D中碘在受热时升华,NH4Cl受热分解再重新化合后仍与碘混合,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对于选项C,NH4Cl受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新化合为NH4Cl晶体,从而达到与NaCl分离的目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Cu2++2NO2↑+2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
    解析:选A。A项中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发生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该项不正确。
    7.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FeO B.Fe2O3
    C.FeSO4 D.Fe3O4
    解析:选A。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还原剂提供的电子越多,氧化剂硝酸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就越多。
    1 g题述四种物质能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1 mol;B.0 mol;C.×1 mol;D.×1 mol(Fe3O4也可以写为Fe2O3·FeO),故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多的为FeO。
    二、不定项选择题
    8.N2O俗称“笑气”,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以下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N2O,消耗3 mol CO
    B.等物质的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C.N2O只具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N2O会迅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解析:选AB。由方程式知,生成1 mol N2O时消耗3 mol CO,A正确;1 mol N2O与1 mol CO2都含有22 mol电子,B正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氮元素的中间价态,所以N2O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错误;NO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D错误。
    9.(2020·盐城高三联考)SO2废气的回收利用方案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气与氨水混合一定发生反应:2NH3·H2O+SO2===2NH+SO+H2O
    B.Y中含有NH4HSO3
    C.气体a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NH4)2S2O8中含有O—O键,S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解析:选B。A项,废气用氨水吸收一定发生反应:2NH3·H2O+SO2===2NH+SO+H2O,正确;B项,(NH4)2SO3与过量H2SO4反应生成(NH4)2SO4、SO2和H2O,Y中含有(NH4)2SO4和H2SO4,不含NH4HSO3,错误;C项,气体a为SO2,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正确;D项,(NH4)2S2O8中含有一个O—O键,过氧键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他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正确。
    10.现有NaNO3和HCl的混合溶液400 mL,向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的Fe粉(假设反应中HNO3只被还原成NO),有关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
    B.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33.6 L
    C.整个反应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4 mol
    D.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蒸发结晶所得固体为NaCl和FeCl2的混合物
    解析:选A。由题图分析可知,当加入1 mol铁后,溶液中才开始生成亚铁离子,说明加入1 mol铁之前发生如下反应:Fe+4H++NO===Fe3++NO↑+2H2O,根据题图中数据分析可知,上述反应中NO不足而H+过量,则n(Fe)=n(NO)=n(NaNO3)=n(NO)=1 mol,c(NaNO3)==2.5 mol/L,A正确;因Fe3+的氧化性大于H+,则继续加入铁时发生反应:2Fe3++Fe===3Fe2+,由上述分析可知,n(Fe3+)=1 mol,则该反应消耗0.5 mol铁,然后0.5 mol铁再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则n(H2)=n(Fe)=0.5 mol,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B错误;整个反应过程分三步进行,每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3 mol、0.5 mol×2、0.5 mol×2,共转移5 mol电子,C错误;滤液中溶质为NaCl和FeCl2,蒸发结晶过程中,FeCl2会被氧化、水解,最后所得固体为NaCl和Fe(OH)3的混合物,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氨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    (填“强”或“弱”)。
    (2)如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    (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Fe2++2NH3·H2O===Fe(OH)2↓+2NH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中有0.3 mol电子发生转移,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    g。
    解析:(1)①氮气电子式中存在叁键;②根据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很容易判断出NH3的稳定性强于PH3。(2)①根据现象写方程式;②氨溶于浓硫酸,能生成(NH4)2SO4或NH4HSO4;③根据现象写方程式,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3)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NaOH后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4)由方程式可看出,每当生成1 mol HNO2,转移电子数为6 mol,当有0.3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0.05 mol,即2.35 g。
    答案:(1)①N⋮⋮N ②强
    (2)①NH3+HCl===NH4Cl
    ②NH4HSO4[或(NH4)2SO4]
    ③4Fe(OH)2+O2+2H2O===4Fe(OH)3
    (3)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NaOH后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有利于氨的脱除
    (4)2NH3+3O22HNO2+2H2O 2.35
    12.Ⅰ.某硝酸厂附近的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氮的氧化物。为了保护环境和综合利用,可采用氨­碱两级吸收法。此法兼有碱吸收和氨吸收两法的优点,其吸收工艺流程如下:

    (1)排空物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入吸收塔以前加一个缓冲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吸收塔排出的混合液的用途之一为            。
    Ⅱ.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研究人员设计了同时净化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硫酸和硝酸,工艺流程如下:

    各室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氧化室:在氧化室中SO2和NO2气体与水作用生成H2SO4和NO。
    清除室:NO+NO2===N2O3;N2O3+2H2SO4===2NOHSO4+H2O。
    分解室:4NOHSO4+O2+2H2O===4H2SO4+4NO2。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①和②分别为    、    。(写化学式)
    (2)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排空物质是无污染的气体,主要成分为N2、O2。
    (2)进入吸收塔以前加一个缓冲器的目的是使氨和污染的空气充分混合,促进氮的氧化物与氨充分反应,从而转化为无毒的N2。
    (3)从吸收塔排出的混合液含有铵盐,可以用作氮肥。
    Ⅱ.(1)根据各室中的反应,物质①、②分别为分解室中NOHSO4与O2、H2O反应生成的NO2、H2SO4。
    (2)氧化室中SO2和N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4和NO,化学方程式为NO2+SO2+H2O===H2SO4+NO。
    答案:Ⅰ.(1)N2、O2 (2)使氨和污染的空气充分混合
    (3)用作肥料(答案合理即可)
    Ⅱ.(1)NO2 H2SO4 (2)NO2+SO2+H2O===H2SO4+NO
    13.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进行氨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E中导管有一段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生石灰后关闭分液漏斗,稍等片刻,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    (填现象);从装置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装置C中固体全部变成红色后,关闭止水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装置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 g,反应后称量固体质量减少2.4 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止水夹1后,打开止水夹2,残余气体进入装置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装置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装置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检查A~E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关闭止水夹2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1,在E中装入水,然后用酒精灯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E中导管有一段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装置B是对产生的氨进行干燥的装置,氨为碱性气体,所以装置B中为碱性物质,故为碱石灰或生石灰。(3)装置C中黑色固体氧化铜逐渐变红,发生还原反应,而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又从装置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说明排出的气体为N2,故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3CuO3Cu+N2+3H2O。装置E中为溶有二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未反应的NH3与H2SO3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装置C中物质为氧化铜,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 g,即含有氧化铜0.2 mol,若全部被还原为Cu,则冷却后称量应为12.8 g,固体质量减少3.2 g;若全部被还原为Cu2O,固体质量减少1.6 g,但称得固体质量减少2.4 g,即氧化铜被还原为Cu2O和Cu,故固体产物的成分是Cu2O和Cu。(5)氨和氯气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白烟:3Cl2+8NH3===N2+6NH4Cl;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因氨消耗氯气生成部分固体,导致装置F内气压减小,引起溶液倒吸。
    答案:(1)关闭止水夹2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1,在E中装入水
    (2)碱石灰(或生石灰)
    (3)白色沉淀 2NH3+3CuO3Cu+N2+3H2O
    (4)Cu2O和Cu
    (5)3Cl2+8NH3===N2+6NH4Cl 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因氨消耗氯气生成部分固体,导致装置F内气压减小,引起溶液倒吸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2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