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0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0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资料,背景探寻,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讲解部分
    ♦题目解说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小石潭”点明了“记”的对象。
    ♦作者档案
    ♦写作背景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 荒远偏僻的永州(现在属湖南)苦待了整整十年。政治上的失 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 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此间共写了 8篇知名的山水游 记,后称“永州八记'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小石 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文化常识
    《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 记在中国文学7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 所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钻轲潭 记》《钻轲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记》《石渠 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即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 作品是作者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所记下的永州的八处名胜山 水,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的一幅幅山水胜景图,继承了郦 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又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著作,对 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 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托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 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
    常考字词清单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言句式
    咬文品句嚼词
    练习部分
    一.基础知识
    1.作者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因官终柳州(今属广西)刺史,人称“柳柳州”。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柳宗元一生创作颇丰,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代表作有寓言《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诗歌《江雪》《渔翁》,游记散文“永州八记”等。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颇具艺术魅力。
    2.背景探寻。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柳宗元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但由于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改革很快失败,顺宗退位。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迫害,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此后他在荒凉偏僻的永州待了将近十年。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间,他游遍任所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3.知识链接。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八篇散文,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人教版课本与其他一些选本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著作,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1.子厚 唐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2.永贞革新 永州八记
    二.重点知识
    1.文中从哪些话可以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从“隔篁竹”“伐竹取道”可以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2.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本文按游踪或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4.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四个角度:①水声;②水的清凉;③水中的鱼;④水之源。
    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6.结合背景和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的情感变换。
    革新失败被贬到偏远的永州,他内心充满愤懑孤凄悲凉之情,想要通过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抑郁愤懑之情,所以心乐之,看到鱼儿与游者相乐,得到暂时的快乐,但一经凄清的环境,孤凄悲凉的感情便又流露出来了。
    7.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③手法高妙。移步换景,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8.本文中的比喻句有哪些?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鸣佩环”“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比喻句。
    表达效果:(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写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的声音来形容水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溪水的清澈和悦耳,引人注意,表现了作者来到小石潭的欣喜。(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身和溪水的特点,表现出了作者对这里美景的陶醉。(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石头的特点,体现了小石潭景物的与众不同。
    9.本文在景点转换的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与定点特写相结合的写法进行写景。第一段属于移步换景,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再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充满了探奇的情趣,逐渐为人们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第二段属于定点特写,刻画游鱼与潭水。写游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水中鱼的活泼可爱;写游鱼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烘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也衬托出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
    10.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的?
    作者写景的时候能够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其特点,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感其情。如写潭边溪流走势时,作者运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说溪水的流动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这是动态的,这两个比喻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绘了溪流的蜿蜒曲折。正是因为小溪的蜿蜒曲折,远远看去才“明灭可见”。然后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说溪岸参差交错似犬牙一般,形象地刻画出了溪岸的形态,
    11.作者是如何在写景中抒发感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的清幽不为人所知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相似之处,过于清冷的环境极易引发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对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段中,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对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心情的曲折反映。
    三.基础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下见小潭 (2)隔篁竹
    (3)如鸣佩环 (4)心乐之
    (5)水尤清洌 尤: 清冽:
    (6)近岸,卷石底以出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翠蔓: 蒙: 络:
    摇: 缀:
    (8)参差披拂 (9)潭中鱼可百许头
    (10)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1)佁然不动 (12)俶尔远逝
    (13)似与游者相乐 (14)潭西南而望
    (15)斗折蛇行
    (1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寒: 悄怆: 幽:
    邃:
    (1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隶而从者
    【答案】(1)看见 (2)竹林 (3)好像 (4)以……为乐 (5)格外 清澈 (6)靠近,动词 而 ,表承接,不译 (7)翠蔓:翠绿的茎蔓 蒙:覆盖 络:缠绕 摇:摇动 缀:连结 (8)高低不平 (9)大约,大概 左右 (10)向下 映 (11)呆呆的样子 (12)忽然 (13)嬉戏,逗乐 (14)向西南 (15)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16)寒:使……寒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 幽静 邃: 深远 (17)因为 凄清,冷清 停留 副词,就 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 连词,表顺承,不译 离开 (18)随从 跟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2)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答案】(1)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古义:离开 今义:往,与“来”相对
    3.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并解释该词的意思。
    ①四面竹树环合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③下见小潭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⑤日光下澈 ⑥傲尔远逝
    ⑦斗折蛇行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⑨如鸣佩环 ⑩近岸
    【答案】①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 ②名词作状语,向西
    ③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⑤名词作状语,向下 ⑥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⑦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⑧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⑨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⑩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3)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4)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5)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6)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7)环:如鸣佩环
    竹树环合
    (8)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9)见:下见小潭
    明灭可见
    (10)以: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答案】(1)大约 可以,能 (2)介词,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跟随 (3)清澈 凄清 (4)副词,大约 可以,能 (5)以…为乐 玩耍 (6)游动 游玩 (7)玉质装饰物 环绕、包围 (8)长短不一 交错 (9)发现 看见 (10)因为 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用来
    5.请划分下列段落的朗读节奏。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日 光 下 澈,影 布 石 上,佁 然 不 动;俶 尔远 逝,往 来 翕 忽。似 与 游 者 相 乐。
    【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翻译下列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1)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2)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4)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5)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逗乐。
    (6)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7)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8)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答案】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8.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答案】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答案】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
    侧面写出其环境幽辟的特点。
    10.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答案】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1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心乐之( )(2)斗折蛇行(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
    6.在文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答案与解析】
    4.(1)以……为乐。(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5.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6.由乐到悲,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根据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文段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情绪由乐到悲,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悲。
    7.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提炼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理解现代汉语的意思,可以看出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水的清澈;乙文中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的美丽。
    作者
    柳泉元
    生卒年
    773—819
    朝代


    子厚
    称号
    柳河东、
    柳柳州
    籍贯
    河东(现在山
    西永济西)
    评价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同为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两人并称“韩柳”。
    作品风格
    其散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 说理透彻,语言精练。
    代表作品
    著有《柳河东集》。散文代表作有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寓言小品很有特色, 著名的如《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 之鼠》)等。

    例句
    释义
    凄、寒
    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心乐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乐

    近岸,卷石底以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蛇
    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 样、像蛇那样
    犬牙
    其岸势匹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
    那样

    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

    例句
    释义

    全石以为底
    动词,作为
    为氓,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凄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
    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
    动词,能够,可以

    如鸣珮环
    名词,玉质装饰物
    四面竹树环合
    动词,环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介词,由
    隶而从者
    动词,跟随,跟从

    参差披拂
    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
    动词,交错

    乃记之而去
    连词,表顺承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

    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
    连词,相当于“而”
    以其境过清
    介词,因为

    例句
    古义
    今义

    乃记之而去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小生
    崔氏二小生
    年轻人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句式
    例句
    判断标准
    倒装句
    如鸣珮环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如珮环鸣”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
    省略句
    (余)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余”
    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
    省略介词“于”
    (向)潭西南而望
    省略介词“向”
    原文
    注释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
    【小丘】在小石潭东面。【篁竹】竹林。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
    【由景及情、比喻】“隔篁竹,闻水声”,表明隔“竹林,便能听到水流动的 声音;“如鸣珮环”比喻水声的清脆悦耳;“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 进一步寻幽访胜的兴趣。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引出下文】“伐竹取道”之后,终于见到了小小的水潭。由上文的小丘到篁 竹,再到闻水声,然后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 探奇的情趣,并由此引出下文对小潭的描写。“水尤清冽”总写小石潭水的 清凉。
    【照应、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先以“全石以为底”来照应“水尤清冽” 一语;然后用“为坻”“为屿”“为嵯”“为岩”的比喻,来写石底露出水面的 千姿百态的形状。总之,这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小潭,所以 作者为它起名叫小石潭。
    【正面描写】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写岸上的景色。“青”“翠”写颜色, “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宛如图。
    【正、侧面描写】“可百许头”,用鱼的数目可数来表现水之清。“皆若空 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 透明。
    【映衬】以“影布石上”再次强调了水之清冽。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 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拟人】作者巧妙地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状态加以 对比,动静结合,表现出游鱼的生动活泼。
    “似与游者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人鱼同乐的情景, 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此时欢愉的心情。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手 法在此处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喻】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爬行时的蜿 蜒来形容小溪的弯曲,准确地抓住了小溪的特征。
    【比喻】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岸势,形象逼真。也正因为“其岸势犬牙差 互”,潭水的源头才难以找寻。
    【寓情于景】坐在石潭边上,四周环抱“密竹和树木,非常寂静,又见不 到),这种环境自然令人神色凄凉,寒彻心扉,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 这里作者突出一个“静''字,并寓情于景,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贬之后的心情的曲折反映。
    【重点句】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激起了作者凄凉的联想,感情从乐转变 为忧。作者觉得此地不可。
    【补叙】古代的游记通常在结尾记录与之同游的人的名字久居,因而赶快离开了。
    【如鸣(míng)佩环】,心乐之。
    【如鸣佩环】就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澈。尤,格外。冽,凉。清冽,清澈。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承接。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崖岸。
    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zhuì),参差(cēncī)披拂(fú)】。
    【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日光下彻chè),影布石上】。
    【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爬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参差不齐。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jì)寥(liá)无人,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凄神寒骨】,【悄(qiǎ)怆(chuàng)幽(yōu)邃(suì)】。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因为。【清】凄清。【去】离开。
    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5.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xuán)】。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龚古】作者的朋友。【宗玄】作者的堂弟。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课内探究,比较阅读,课外拓展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犬牙差互, 乃记之而去, 如鸣佩环,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达标测试,共7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讲解与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