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19.2 证明举例(原卷版).docx
    • 解析
      19.2 证明举例(解析版).docx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01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02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03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01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02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优秀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9.2 证明举例优秀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92证明举例原卷版docx、192证明举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分析证明思路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证明举例的学习和实践,懂得演绎推理的一般规则,初步掌握规范表达的格式
    3.会利用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来证明有关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简单问题
    4.了解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方法,会添加几种常见的辅助线
    知识点一 证明思路的分析
    1.证明思路
    要想证明一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在思考时,可以由最后的结论反着向前追溯证明
    2.证明思路的分析方法
    先定位清楚题目“要证什么?”,然后再罗列出我们“需知什么”也就是要准备哪些条件,由此再考虑“只要证什么”,一直追溯到“已知”而证明的表述
    证明逻辑顺序:“已知”→“可知”→“结论”.
    3.证明的一般步骤
    (1)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如果问题与图形有关,要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有关的字母与符号.
    注意:无图几何、“射线”或“直线”等几何问题,我们可能还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分析因果关系找出证明途径;
    (4)有条理地写出证明过程(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推理的依据).
    注意:
    在证明的表述中,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如果已知中给出图形,给出了已知和求证,这时我们只要写出“证明”这一步即可
    即学即练1(2020·八年级校考课时练习)已知:如图,AB=DE,BC=DF,AF=CE.求证:BC∥DF.
    【答案】见解析
    【分析】由AF=CE,得到AC=EF,然后得到△ABC≌△DEF,则∠ACB=∠EFD,然后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详解】证明:∵AF=CE,
    ∴AC=EF,
    在△ABC和△DEF中
    AC=EF,AB=DE,BC=DF,
    ∴△ABC≌△DEF
    ∴∠ACB=∠EFD,
    ∴∠BCF=∠DFC,
    ∴BC∥DF;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即学即练2(2019·八年级统考课时练习)填写推理的理由.
    已知:如图,于点,于点,,交于点,交于点.求证:.
    证明:∵,( ),
    ∴( ).
    ∴( ).
    ∵( ),
    ∴( ).
    ∴( ).
    ∴( ).
    【答案】(1)已知
    (2)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已知
    (5)等量代换
    (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判定和,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求证.
    【详解】∵,(已知),
    ∴(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知识点二 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即学即练1(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现有以下三个条件:①②③.请你以其中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构造命题.
    (1)你构造的是哪几个命题?
    (2)你构造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若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证明其中的一个命题即可).
    【答案】(1)可构造如下几个命题: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如果,那么;(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分别以其中2句话为条件,第三句话为结论可写出3个命题;
    (2)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对3个命题分别进行证明,判断它们的真假.
    【详解】解:(1)有: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2)如图:
    ∵AB∥CD,
    ∴∠B=∠CDF,
    ∵∠B=∠C,
    ∴∠C=∠CDF,
    ∴CE∥BF,
    ∴∠E=∠F,
    ∴如果那么为真命题;
    ∵AB∥CD,
    ∴∠B=∠CDF,
    ∵∠E=∠F,
    ∴CE∥BF,
    ∴∠C=∠CDF,
    ∴∠B=∠C,
    ∴如果那么为真命题;
    ∵∠E=∠F,
    ∴CE∥BF,
    ∴∠C=∠CDF,
    ∵∠B=∠C,
    ∴∠B=∠CDF,
    ∴AB∥CD,
    ∴如果,那么为真命题.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即学即练2已知:正方形,,.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CD到M,使DM=BE,连接AM,证△ABE≌△ADM,推出∠DAM=∠BAE,AE=AM,求出∠FAM=∠EAF,证△EAF≌△MAF,推出EF=MF,S△EAF=S△MAF,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详解】证明:延长CD到M,使DM=BE,连接AM,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ADF=∠ADM=∠BAD=90°,
    ∵∠EAF=45°,
    ∴∠BAE+∠DAF=45°,
    在△ABE和△ADM中,,
    ∴△ABE≌△ADM,
    ∴∠DAM=∠BAE,AE=AM,
    ∴∠FAM=∠DAF+∠DAM=∠DAF+∠BAE=45°=∠EAF,
    在△EAF和△MAF中,,
    ∴△EAF≌△MAF,
    ∴EF=MF,S△EAF=S△MAF,
    ∴EF×AH=MF×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E≌△ADM和△EAF≌△MAF,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目比较好,有一定的难度.
    题型1添加辅助线举例
    例1(2022秋·山东泰安·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中,已知是边上的中线,是上一点,且,延长交于点,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延长AD到点G,使得,连接,结合D是BC的中点,易证△ADC和△GDB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得到△AEF中的两个角相等,再根据等角对等边证得AE=EF.
    【详解】如图,延长到点,延长AD到点G,使得,连接.
    ∵是边上的中线,
    ∴.
    在和中,
    (对顶角相等),
    ∴≌(SAS).
    ∴,.
    又,
    ∴.
    ∴.

    ∴,即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1已知:如图所示,AD平分,M是BC的中点,MF//AD,分别交CA延长线,AB于F、E.
    求证:BE=CF.
    【答案】见解析.
    【分析】过B作BN∥AC交EM延长线于N点,易证△BMN≌△CMF,可得CF=BN,然后由MF//AD,AD平分∠BAC可得∠F=∠DAC=∠BAD=∠BEM,∠BEM=∠N,所以BE=BN=CF.
    【详解】证明:过B作BN∥AC交EM延长线于N点,
    ∵BN∥AC,BM=CM,
    ∴∠BMN=∠CMF,∠N=∠F,
    ∴△BMN≌△CMF,
    ∴CF=BN,
    又∵MF//AD,AD平分∠BAC,
    ∴∠F=∠DAC=∠BAD=∠BEM,
    ∴∠BEM=∠N,
    ∴BE=BN=CF.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在中,AB=AC,,BE平分,交AC于D,于E点,
    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CE与BA交于点F,首先证明△BAD≌△CA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CF,再证明△BEF≌△BEC可得CE=EF,进而可得.
    【详解】证明:延长CE与BA交于点F,
    ∵∠BAC=90°,CE⊥BE,
    ∴∠BAC=∠DEC,
    ∵∠ADB=∠CDE,
    ∴∠ABD=∠DCE,
    在△BAD和△CAF中,,
    ∴△BAD≌△CAF(ASA),
    ∴BD=CF,
    ∵BE平分∠ABC,CE⊥BE,
    ∴∠FBE=∠CBE,
    在△BEF和△BEC中,,
    ∴△BEF≌△BEC(ASA),
    ∴CE=EF,
    ∴BD=CF=2CE,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题型2证明线的和差倍关系
    例2如图所示,已知中,,BD、CE分别平分和,BD、CE交于点O.
    求证:BE+CD=BC.
    【答案】见解析.
    【分析】在BC上取点G使得CG=CD,可证△COD≌△COG,得∠BOG=∠BOE,然后证△BOE≌△BOG,得BE=BG,可以求得BE+CD=BC.
    【详解】解:在BC上取点G使得CG=CD,
    ∵∠BOC=180°−(∠ABC+∠ACB)=180°−(180°−60°)=120°,
    ∴∠BOE=∠COD=60°,
    ∵在△COD和△COG中,,
    ∴△COD≌△COG(SAS),
    ∴∠COG=∠COD=60°,
    ∴∠BOG=120°−60°=60°=∠BOE,
    ∵在△BOE和△BOG中,,
    ∴△BOE≌△BOG(ASA),
    ∴BE=BG,
    ∴BE+CD=BG+CG=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CD=CG和BE=BG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1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和∠ADC,求证:AD=AB+CD.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H.首先证明AE⊥DH,然后证明ED=EH,△CED≌△BEH,可得CD=BH,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证明:延长DE交AB的延长线于H.
    ∵AB∥CD,AE、DE分别平分∠BAD和∠ADC,
    ∴∠ADC+∠DAB=180°,∠CDE=∠H=∠ADE,∠DAE=∠DAB,
    ∠ADE=∠ADC,
    ∴∠DAE+∠ADE=90°,AD= AH,
    ∴∠AED=90°,
    ∴AE⊥DH,
    ∴ED=EH,
    在△CED和△BEH中,,
    ∴△CED≌△BEH(AAS),
    ∴CD=BH,
    ∴AD= AH =AB+BH=AB+C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举一反三2如图,AB=CD,E为BC的中点,∠BAC=∠BCA,求证:AD=2AE.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AE至点F,使得EF=AE,连接BF,易证△AEC≌△FEB(SAS),得到BF=AC,∠FBE=∠ACE=∠BAC,可得∠ABF=∠DCA,然后通过SAS证明△ABF≌△△DCA即可.
    【详解】证明:延长AE至点F,使得EF=AE,连接BF,
    ∵∠BEF=∠CEA,BE=CE,
    ∴△AEC≌△FEB(SAS),
    ∴BF=AC,∠FBE=∠ACE=∠BAC,
    ∴∠ABF=∠FBE+∠ABE=∠BAC+∠ABC=∠DCA,
    在△ABF和△DCA中,,
    ∴△ABF≌△△DCA(SAS) ,
    ∴AD=FA=2A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一般的中线辅助线都是用的倍长中线.
    题型3证明角的和差倍问题
    例3已知:如图所示,AB=CD,.
    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过点E作EF⊥OB于F,EG⊥OD于点G,由可得EF=EG,然后根据HL证明Rt△OEF≌Rt△OEG,即可得到∠EOF=∠EOG,问题得证.
    【详解】证明:过点E作EF⊥OB于F,EG⊥OD于点G,
    ∵AB=CD,,
    ∴,
    ∴EF=EG,
    在Rt△OEF和Rt△OEG中,,
    ∴Rt△OEF≌Rt△OEG,
    ∴∠EOF=∠EOG,即.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面积相等求得EF=EG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AD+AB=2AE,
    求证:∠ADC+∠B=180º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AD过C作CF垂直AD于F,由条件可证△AFC≌△AEC,得到CF=CE.再由条件AD+AB=2AE可证BE=DF,所以△CDF≌△CEB,由全等的性质可得∠B=∠FDC,问题得证.
    【详解】证明:延长AD过C作CF垂直AD于F,
    ∵AC平分∠BAD,
    ∴∠FAC=∠EAC,
    ∵CE⊥AB,CF⊥AD,
    ∴∠AFC=∠AEC=90°,AC=AC,
    ∴△AFC≌△AEC(AAS),
    ∴AF=AE,CF=CE,
    ∵AD+AB=2AE,
    又∵AD=AF−DF,AB=AE+BE,AF=AE,
    ∴2AE=AE+BE+AE−DF,
    ∴BE=DF,
    在△CDF和△CBE中,,
    ∴△CDF≌△CBE(SAS),
    ∴∠B=∠FDC,
    ∵∠ADC+∠FDC=180°,
    ∴∠ADC+∠B=180º.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举一反三2如图,于点、是上一点,于点,,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如图,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知EF∥CD,则易证,结合已知条件可以判定内错角,则DG∥BC,故同位角∠AGD=∠ACB.
    【详解】∵,,
    ∴.
    ∴.
    ∴.
    ∵,
    ∴.
    ∴.
    ∴.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题型4证明线的位置关系
    例4已知:如图,AC=BD,1=2.求证:AD∥BC.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OB=OC,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得AO=OD,进一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得:∠OAD=∠ODA,再利用内角和定理可得:1=∠ODA,即可得到平行.
    【详解】证明:
    因为1=2.
    所以OB=OC.
    因为AC=BD.
    所以OA=OD.
    所以∠OAD=∠ODA.
    因为1+2+∠BOC=180°.
    ∠OAD+∠ODA+∠AOD=180°.
    ∠BOC=∠AOD.
    所以1+2=∠OAD+∠ODA.
    所以21=2∠ODA.
    即1=∠ODA.
    所以AD∥BC.
    【点睛】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得到边与角的关系,本题关键找到角与角的关系.
    举一反三1如图,已知AB⊥AC,AD⊥AE,AB=AC,AD=AE,
    求证:(1)BE=DC
    (2)BE⊥D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由AB⊥AC,AD⊥AE,且AB=AC,AD=AE,利用SAS可判定△DAC≌△EAB,继而可证得BE=DC;
    (2)由△DAC≌△EAB,可得∠ADC=∠AEB,然后根据∠ADC+∠APD=90°,通过等量代换可证得∠EQP=90°,问题得解.
    【详解】证明:(1)∵AB⊥AC,AD⊥AE,
    ∴∠BAC=∠EAD=90°,
    ∴∠DAC=∠EAB,
    在△DAC和△EAB中,,
    ∴△DAC≌△EAB(SAS),
    ∴BE=DC;
    (2)∵△DAC≌△EAB,
    ∴∠ADC=∠AEB,
    ∵∠ADC+∠APD=90°,∠APD=∠EPQ,
    ∴∠AEB+∠EPQ=90°,
    ∴∠EQP=90°,
    即BE⊥DC.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举一反三2如图,直线、被所截,且,、分别是、的平分线,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则,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分别是、的平分线(已知),
    ∴(角平分线定义),
    (角平分线定义).
    ∴(等量代换),
    即(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题型5开放性证明问题
    例5(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直线、均被直线、所截,且与相交,给定以下三个条件:
    ①;②;③;请从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进行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答案】已知:,; 求证:,证明见解析
    【分析】如果选择①②两个作为条件,③作为结论可组成一个真命题.首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由,可得,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对顶角的性质,即可证明.
    【详解】已知:,,求证:.
    证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对顶角的性质等等,熟知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1(2021秋·湖南衡阳·八年级衡阳市实验中学校考期中)如图所示,相交于点,连接,①,②,③.以这三个式子中的两个作为命题的条件,另一个作为命题的结论,构成三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
    (1)在构成的三个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_个;
    (2)请选择其中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答案】(1)2;(2)选择①②③,见解析.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ASA即可判断;
    (2)选择①②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得到,然后即可得到.
    【详解】解:(1)①②③,满足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是真命题;
    ①③②,满足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是真命题;
    ②③①,是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不能得到①成立,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2;
    (2)选择①②③.
    证明:在和中,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证明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2(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现有以下3个论断:;;.
    (1)请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一个为结论组成命题,你能组成哪几个命题?
    (2)你组成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请你选择一个真命题加以证明.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分别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第三个作为结论依次交换写出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1)题的3个命题进行证明即可判断其真假.
    【详解】解:(1)由,,得到;
    由,,得到;
    由,,得到;
    故能组成3个命题.
    (2)由,,得到,是真命题.理由如下:
    ,.
    ,∴,
    ,.
    由,,得到,是真命题.理由如下:
    ,.
    ,,

    由,,得到,是真命题.理由如下: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6探究类证明举例
    例6(2021春·上海·七年级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校考期末)已知四边形中,,,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
    (1)当 绕B点旋转到时(如图1),求证:.
    (2)当绕B点旋转到时,在图2种情况下,求证:.
    (3)当绕B点旋转到时,在图3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不成立,
    【分析】(1)首先利用证明,得,再证明是等边三角形,且,得可证明结论;
    (2)将顺时针旋转120°,得,利用证明,得,可得结论;
    (3)将顺时针旋转120°,得,同理利用证明,得,可得结论.
    【详解】(1)∵
    ∴,
    在与中,







    ∴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将顺时针旋转120°,得,


    ∴点A与点C重合,


    ∴点G、C、F三点共线,


    在与中,



    ∴;
    (3)不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将顺时针旋转120°,得,
    ∴,
    由(2)同理得,点C、F、G三点共线,

    ∴点A与点C重合,





    在与中,

    ∴,


    【点睛】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半角模型的处理策略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1(2022秋·八年级单元测试)在中,,,直线经过点,且于点,于点.
    (1)当直线绕点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
    ②.
    (2)当直线绕点旋转到图(2)、图(3)的位置时,试问、、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
    【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
    【分析】(1)①利用垂直的定义得∠ADC=∠CEB=90°,根据互余得∠DAC+∠ACD=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DAC=∠BCE,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DC≌△CEB,
    ②由(1)得,CD=BE,AD=CE,再利用等量代换得到DE=AD+BE;
    (2)进行分类讨论,证明△ADC≌△CEB,则CD=BE,AD=CE,根据位置不同可得结论.
    【详解】(1)①∵,,
    ∴.
    ∵,
    ∴,.
    ∴.
    在和中,

    ∴≌(AAS).
    ②由(1)知:≌,
    ∴,.
    ∵,
    ∴.
    (2).
    绕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
    绕点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
    绕点旋转垂直于时,,
    综合以上得.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举一反三2如图,在中,,M是AB中点,,
    (1)在AE、EF、FB中是否总有最大的线段?若有,是哪一条?
    (2)AE、EF、FB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请加以证明.
    【答案】(1)在AE、EF、FB中总有最大的线段,最大的线段是EF;(2)AE、EF、FB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分析】(1)过点A作AN∥BC,交FM延长线于点N,连接EN、EF,通过证明△AMN≌△BMF得到NA=FB,NM=FM,结合可得EN=EF,在Rt△AEN中即可说明最大的线段是EF;
    (2)由(1)可得△AEN为直角三角形且NA=FB,EN=EF,问题得解.
    【详解】解:(1)在AE、EF、FB中总有最大的线段,最大的线段是EF;
    理由:过点A作AN∥BC,交FM延长线于点N,连接EN、EF,
    ∵AN∥BC,
    ∴∠NAE=∠ACB=90°,∠NAM=∠B,
    在△AMN和△BMF中,,
    ∴△AMN≌△BMF(ASA),
    ∴NA=FB,NM=FM,
    ∵,
    ∴EN=EF,
    ∴在Rt△AEN中,斜边EN最长,即在AE、EF、FB中,总有最大的线段EF;
    (2)AE、EF、FB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证明:由(1)可知△AEN为直角三角形且NA=FB,EN=EF,
    ∴AE、EF、FB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得到NA=FB,EN=EF,将AE、EF、FB转化到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是解题关键.
    一、作图题
    1.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1=∠3;BE⊥AD.
    求证:BE=AD.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AC、BE交于F,首先由ASA证明△AEF≌△AEB,得到BE=BF,然后再次通过ASA证明△ACD≌△BCF,得到AD=BF,问题得解.
    【详解】证明:延长AC、BE交于F,
    ∵∠1=∠3,BE⊥AE,
    在△AEF和△AEB中,,
    ∴△AEF≌△AEB(ASA),
    ∴FE=BE,
    ∴BE=BF,
    ∵∠ACD=∠BED=90°,∠ADC=∠BDE,
    ∴∠1=∠2,
    在△ACD和△BCF中,,
    ∴△ACD≌△BCF(ASA),
    ∴AD=BF,
    ∴BE=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两次证明全等是解题关键,也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目比较好,有一定的难度.
    2.如图,在中,,点,、分别在边、、上,,,是的中点,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分析】连结、,根据等腰三角形得到,利用SAS证明△BEF与△CFG全等,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即可.
    【详解】
    证明:连接、

    ∴.
    在与中,

    ∴≌(SAS).
    ∴.
    ∵是的中点,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摆放,其中,.

    (1) (2)
    (1)求证:;
    (2)将图中的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图(2),、交于点,、交于,求证:.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ABC=90°,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D+∠ABC=90°,∠D+∠DBF=90°,即可证明;
    (2)△ECM和△BC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
    【详解】(1)如图延长交于点,
    ∵,,∴.∴.
    ∵,∴.∴.∴.
    (2)∵,,∴.
    在和中,,
    ∴≌(AS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余角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4.已知等边三角形,为外一点,,.射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射线与直线相交于点,

    (1)当点、在边、上,且时,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2)当点、在边、上,且时,猜想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
    (3)当点、在边、的延长线上时,请画出图形,并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之间的数量关系.(2)猜想:结论仍然成立.(3)).
    【分析】(1)由DM=DN,∠MD=60°,即△MDN是等边三角形,又△ABC是等边三角形,则CD=BD,易证得Rt△BDM和Rt△CDN全等,即可求得BM,NC、MN之间的数关系;
    (2)在CN的延长线上截取CM1≠BM,连接DM1.可证△DBM ≌△DCM,即DM=DM,∠CDN-∠MDN=60°,易证△MDN≌△MIDN,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结论仍然成立;
    ③首先在CN上截取CM1=BM,连接DM,可证△DBM≌△DCM,即DM=DM,∠CDN-∠MDN=60°,易证△MDN≌△MIDN,则可得NC-BM=MN.
    【详解】(1)、、之间的数量关系.
    (2)猜想: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在的反向延长线上截取,连接.
    ∵,,
    ∴≌.
    ∴,,.
    ∵,,
    ∴.
    ∴≌.
    ∴.
    (3)在上截取,连接.
    易证≌,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证明类型
    证明方法
    证明两直线平行
    利用平行线性质判定定理和公理
    证明两线段相等
    证法1: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法2:如果两线段在一个三角形中,可证它们所对的角
    证法3:可以借助一条线段证明两线段都等于第二条
    证明两角相等
    证法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两角相等;
    证法2:如果两角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法3:如果两角在一个三角形中,可证它们所对的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
    证法1:利用垂直定义;
    证法2: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相关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18.4 函数的表示法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045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8.4 函数的表示法精品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184函数的表示法原卷版docx、184函数的表示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8.3 反比例函数优秀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04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8.3 反比例函数优秀达标测试</a>,文件包含183反比例函数原卷版docx、183反比例函数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2044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优秀课后练习题</a>,文件包含163二次根式的运算原卷版docx、163二次根式的运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19.2 证明举例(讲+练,6题型)-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讲与练(沪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