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2《归园田居》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2《归园田居》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01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2《归园田居》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02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2《归园田居》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2《归园田居》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纯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便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诗的自然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清人潘德舆认为,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出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对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的评价,可看做陶诗自然、朴素、纯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境界,取得了极高艺术成就。


    二、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山非山
    侯建臣

    南面没有山。以前有。
    若干年前,我是冒着“枪林弹雨”爬上南山的,我的头上一个拳头大的包是当时付出的代价。我们是在玩占山为王的游戏。我们当时叫的那“山”,其实就是一个墩台。我们来往奔跑于各个墩台之间,没有疲累,只有一次次向下的飞奔与向上的冲突。
    有一年,推土机“突突突突”喊着口号,头上的高简子冒着灰蓝灰蓝的烟,身子一挺一挺,把那墩台慢慢地推掉了。那时正是傍晚,我们几个“英雄”的身影站在夕阳的余光里,任鼻涕流过嘴巴,任风把头上的帽子吹到河里,只默默地看着我们的“山头”,我们当时的疼痛就是马上就要失去童年的时光。仿佛童年,就在那一年戛然而止。

    我跟娘说,娘,我要在这里盖个房子,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指了指老房子前边的一块空地,还画了个圈。娘听不懂我说的那句诗,但娘知道南山。娘说,哪儿有南山?我说,那儿不是?娘说,那不是!娘说,那是草。
    正是秋天,杂草疯长在村子前边的平滩上。这几年村子里的人不怎么养羊了,马也没了,牛也没了。没有了马、牛、羊和毛驴,河滩上的那些草们就像是没有了大人管的孩子,疯了一般。
    乡村的好多事物,是慢慢地慢慢地消失的。

    那里,确实没有南山。以前有条河,河里一年四季有水,水里有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的石头,鱼或者蝌蚪在石头间游来游去。后来,水没了,石头没了。鱼和蝌蚪游进记忆里了,记忆也断了。河,变成了滩,滩,长上了杂草。滩的南边,是树。从远处移植过来的松树,成了这里的长住客,铁丝网把它们圈起来,像是怕它们跑出来。松树圈着一条高速路,一辆辆飞奔而过的汽车,带着声音过来,又把声音带走。
    而那挂在西屋顶上的夕阳,从来没有感觉到周围一切像现在这样匆忙,它们好久没有再看到“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的潇洒自得,也再没有见到过“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的闲逸安然,更见不到“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的自然清幽。
    月亮,是匆忙而来,又匆忙而去的。太阳是匆忙而来,又匆忙而去的。在一闪而过的车辆面前,它们似乎也面带了羞愧之色。

    老房子一年一年更加老了。看着高速路上的车辆,再回过头来看老房子,便觉得老房子是静着的。那房檐下的尘土、椽沿下的斑痕、泥坯里的霉点都是静着的,它们静着,散在它们周围的时间也是静着的了。
    前几年就跟爹说过,挪个地方吧。爹摇了摇头,爹说,这里是静的,一个人只有活在静里才安心。可是房子似要塌了,逼仄简陋得让人哂笑。但爹不管这些,爹看着墙上随便一个斑点都能想到过去的点滴。爹是活在所有的过去里了。爹走了几年后,我和大哥也接近退休年龄了,就又动了挪一挪的念头,且那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声音时时在梦里出现,便就有了归园田居的想法。
    娘说,这房子多好,住着舒服!娘说,那得花多少钱!娘说,你们以后会回来住?说是说,娘却也不是硬去阻止的,一辈子,娘已经习惯了依从别人。娘也说,住在这里房子是破的,院墙是破的,可却总是安心的,到了别处怕是就不习惯了。终究是,娘同意了。

    人的心里总是藏着一座南山的。
    五柳先生也许只是在门前的东篱之下站了一会儿,或者他弯腰采了一把菊花,抬起头来,看了看南面。南面或许有山,或许没有。但五柳先生是期望那里有山的,有山的地方是幽静的,山似乎总能把嘈杂之音挡在外边,也总能让一方天地变得净而安静。归隐回乡的人,能够一出门就看到一座山,那心也便净而安静了。
    我想象着那座南山。
    它其实不高,就是一个土包的高度,就是一棵杨树的高度,或者只是一间房子的高度。但那是南山,一见到它便变得“悠然”。
    我想象着我会在东边筑起篱笆,是用小老杨的枝干围起来的,在篱笆之下,种一些菊花,万寿菊、金光菊,什么菊花都行。我还会养一群鸭子或者鸡,最好是鸡,母鸡最好是芦花鸡,风一吹它们身上芦花一样的羽毛飘来飘去;当然最好再养几头猪,把它们放到那河滩之上,让它们晃着短小的尾巴悠闲地哼出独特的小调。
    这样的时候,我拉着娘的手,像一对恋人,我们走在尘世之外的静里,让时光在这静里一点一点地走远。
    我们偶尔抬起头来,能看到那座“南山”,那座“南山”也看着我们,我们的眼神都是熟悉很久的眼神,我们都是在对方的心里住了许久的那一个或者那一些。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节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推土机推倒土墩的情景,而站在夕阳中的“我们”,感到了失去童年的疼痛。
    B.文章第三节借夕阳的感受来表现时代变迁中乡村的变化:生活变得匆忙,自在悠然的乡村诗意也逐渐消失。
    C.文章第四节描述娘和爹一样,尽管老房子简陋逼仄,也不愿挪窝,房子破、院墙破,可总是安心的,表现娘勤劳节俭的特点。
    D.作者带着纯真的眼神采撷乡村的意象,用诗歌般的语言描述乡村的变迁,用淳朴的情感带给读者阵阵暖意。
    5.结合全文,概括“南山非山”的丰富意蕴。
    6.有人评价侯建臣散文语言叙述的特点是“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文字方式,创造出紧凑的镜头感,让文章的情感随着镜头的移动而不断升华”,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归园田居(其五)
    [晋]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③漉:滤,渗。④近局:近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8.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0.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从塞北充满蒙古风情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到彩云之南(     )的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从江南水乡(     )的桑基鱼塘系统,到甘南青藏高原边缘的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如果你对中华民族迁徙历史和客家文化感兴趣,你可以去看看江西崇义的客家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看看南迁民众特别是客家祖先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创造出人间奇迹;如果你对少数民族风土文化感兴趣,你可以去湖南新化紫鹃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众多的少数民族不仅(     )出深入云端的壮美梯田,而且还搭建了吊脚楼、板屋,他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经年欢愉……
    我们能够从农业文化遗产中寻找幸福,这幸福来自于我们本就渴望的田园风貌。农业文化遗产,是最中国的遗产,(     )着中国文化中最根源的那些信息。一起走吧,暂离浮华都市,走向农田,走上田埂,做一个幸福的人。
    1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开发     包罗
    B.层层叠叠     纵横交错     开垦     蕴藏
    C.层层叠叠     参差不齐     开发     蕴藏
    D.层出不穷     纵横交错     开垦     包罗
    1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截至到2022年底,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达到15项。
    B.截至2022年底,在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已经达到15项。
    C.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达到15项。
    D.截止2022年底,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达到15项。
    13.选文中涉及了中华民族的田园文化,下列与田园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芣苢》一诗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
    B.宋代杨万里的《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富于生活情趣。
    C.孙犁的《荷花淀》除了描写美丽的白洋淀风光,还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解放战争时期善良勇敢的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五言古诗的形式,结合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画,《归去来兮辞》更是写到了自己躬耕田园的场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至于乡下香客,他们的办法却更饶有佳趣。他们三个一帮,五个一团,他们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这泉子就在“快活三里”的中间,在几树松柏荫下,由一处石崖下流出,注入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极清冽,味亦颇甘,周有磐石,恰好作了他们的几筵。黎明出发,到此正是早饭时辰,于是他们就在这儿用过早饭,休息掉一身辛苦,收拾柳筐,呼喝着重望“南天门”攀登而上了。我们则乐得看这些乡下人朴实的面孔,听他们以土音说乡下事情,讲山中故事,更羡慕从他们柳篮内送出来的好酒香。自然,我们还得看山,看山岭把我们绕了一周,好像把我们放在盆底,而头上又有青翠的天空作盖。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 ① ; ② 。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我们看山然而我们却忘记了是在看山。
    14.下列句子中的“自然”和文中加点的“自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B.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C.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D.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有的力量。(夏衍《包身工》)
    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描写了乡下香客休息的场景,显得趣味盎然,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16.请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合理,句式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致。


    参考答案:
    1.C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为“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可见“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
    D.“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文章没有相关意思的表示,文中最后一段只表述了“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分析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故选A。
    4.D 5.①南山首先是山。南山实际是作者儿时一帮伙伴儿玩耍的台墩山。
    ②南山又不是山。画中的山,是梦乡里的南山,更是精神世界里的山。
    6.①语言有随笔的特点,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抒写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②语言画面感极强,仿佛身临其境。
    ③镜头感强的语言推动情感由对儿时“山头”的缅怀到对现代社会、对父母和对人的精神追求的感怀。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用诗歌般的语言”错误。散文语言普通墩实,没有高大和华丽,节奏不慌不忙沉稳从容,文篇朴实深情,润物无声,极有渗透力。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我们当时叫的那‘山’,其实就是一个墩台”可知,南山首先是山。南山实际是作者儿时一帮伙伴儿玩耍的台墩山。
    由原文“我指了指老房子前边的一块空地,还画了个圈。娘听不懂我说的那句诗,但娘知道南山。娘说,哪儿有南山?我说,那儿不是?娘说,那不是!娘说,那是草”“人的心里总是藏着一座南山的”“我想象着那座南山”“但那是南山,一见到它便变得‘悠然’”可知,南山又不是山。画中的山,是梦乡里的南山,更是精神世界里的山。

    6.本题考查学生分赏析散文语言的能力。
    由原文“若干年前,我是冒着‘枪林弹雨’爬上南山的,我的头上一个拳头大的包是当时付出的代价”“那里,确实没有南山。以前有条河,河里一年四季有水,水里有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的石头,鱼或者蝌蚪在石头间游来游去”“它其实不高,就是一个土包的高度,就是一棵杨树的高度,或者只是一间房子的高度”可见,语言有随笔的特点,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抒写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
    由原文“头上的高简子冒着灰蓝灰蓝的烟,身子一挺一挺,把那墩台慢慢地推掉了”“母鸡最好是芦花鸡,风一吹它们身上芦花一样的羽毛飘来飘去”“那房檐下的尘土、椽沿下的斑痕、泥坯里的霉点都是静着的”可见,语言画面感极强,仿佛身临其境。
    由原文“我们当时的疼痛就是马上就要失去童年的时光。仿佛童年,就在那一年戛然而止”“从远处移植过来的松树,成了这里的长住客,铁丝网把它们圈起来,像是怕它们跑出来。松树圈着一条高速路,一辆辆飞奔而过的汽车,带着声音过来,又把声音带走”“一辈子,娘已经习惯了依从别人。娘也说,住在这里房子是破的,院墙是破的,可却总是安心的,到了别处怕是就不习惯了”“人的心里总是藏着一座南山的”“这样的时候,我拉着娘的手,像一对恋人,我们走在尘世之外的静里,让时光在这静里一点一点地走远”可见,镜头感强的语言推动情感由对儿时“山头”的缅怀到对现代社会、对父母和对人的精神追求的感怀。

    7.B 8.①直抒胸臆。《归园田居(其五)》,“怅恨独策还”,诗人辛苦了一天,孤独无伴,只身还家,难免怅然生恨;《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②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五)》,写“山涧清且浅”正是诗人坦然自适心态的自然流露;《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等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③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五)》,“漉我新熟酒”“招近局”“代明烛”这些生活小事,表现了诗人潇洒自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一事则写出了诗人归隐后内心的宁静。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理解不当。“崎岖历榛曲”,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致道路的荒凉和艰难,透露出时代特定背景的影像。诗人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生活的艰难。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抒发情感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本诗第一句“怅恨独策还”独自怅然拄杖还家,很明显“怅恨”是直抒胸臆;《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情趣,生性本来喜欢山川田园,直接表达诗人对世俗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本诗第三句是写景,“山涧清且浅”山涧流水清澈见底,是借景抒情;《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本诗第五至八句是写事,“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写作者还家后的实事实景,是借事抒情。《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在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抒发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自得。
    9.B 10.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 作铺垫。

    【解析】9.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错误,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本题: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句中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运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是诗人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诗人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
    11.B 12.C 13.C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层出不穷:表示连续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层叠叠:并列重叠,形容层次很多,错综复杂。此处用来修饰“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所以应选“层层叠叠”。
    第二空,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纵横交错:形容许多事物交叉错杂在一起。此处用来形容鱼塘多而交叉错杂,所以应选“纵横交错”。
    第三空,开发:通过研究或努力,开拓、发现、利用新的资源或新的领域。开垦: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此处与之搭配的宾语是“梯田”,所以应选“开垦”。
    第四空,包罗:大范围地容纳、总括。蕴藏:积蓄深藏不露。此处是指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中华文化中最根源的某些信息,而不是前者容纳了后者,所以应选“蕴藏”。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A.“截至到2022年底”中的“至”是“到”的意思,所以“截至到”语义重复,可将“到”删去或者将“截至”改为“截止”。
    B.“在……中”介词的滥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将“在”和“中”删去。
    D.“截止2022年底”成分残缺,应改为“截止到2022年底”。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还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解放战争时期善良勇敢的军民形象”错,应是“抗日战争时期”。
    故选C。
    14.D 15.① 多用短句,明快活泼,节奏感强,写出了人物的兴致盎然;②运用排比句式,柳篮内的物品单独成句,强调突出乡下食客早饭之“丰盛”和“我们”的羡慕之情;③口语新鲜生动,“三个一帮,五个一团”“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④大词小用,“盛宴”一词起到了强化渲染的效果,显得风趣幽默。 16.示例:①看北面绝顶上的白云,品云淡风轻;②看西面深谷的银雾,感朦胧之美。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
    A.“自然”是指与束缚本性的俗世相对而言的田园生活。
    B.“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C.“自然”是指天然的,本性的。
    D.“自然”和文中的“自然”都是指理所当然,犹当然。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中,“三个一帮”“五个一团”“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等,多用短句组成分句,读起来给人朗朗上口、明快活泼、节奏感强的感觉,而“三个一帮”“五个一团”的人物状态,则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兴致盎然。
    “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有已经劈得很细的干木柴,一把红铜的烧心壶”一句,连用五个“有……”,详细罗列了他们出游时“用一只大柳条篮子携着他们的盛宴”,所带的丰盛物品,由此可见,柳篮内的物品单独成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强调突出乡下食客早饭之“丰盛”和“我们”的羡慕之情。
    语句中,“三个一帮,五个一团”“而‘快活三里’又为他们备一个‘快活泉’”等充分运用了人们常用的口语,以口语的生动活泼,展现了乡下食客成群结队出游的盛景。
    此外,作者用“盛宴”一词来说明乡下食客所带之早饭,而实际上的“有白酒,有茶叶,有煎饼,有咸菜”却并不完全符合“盛宴”之意义。因此,可见作者大词小用,“盛宴”一词起到了强化渲染的效果,显得风趣幽默。
    16.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分析原文画线句“看东面山崖上的流泉,听活活泉声”可知,句子以动词“看……”领起句子,表达作者“我们是为看山而来的”这一态度。因此,若仿写句子,则在形式上也可以以“看”开头,选用与“看”这一行为有关的其他内容,从而与前面句子形成排比;而根据前后文可知,此处所写之“看”的内容必须与“山”有关。因此,可以从上下左右不同角度出发,思考“看山”还能看到些什么,比如可以抬头看到山顶的白云,远眺看到山崖的泉水、树木,低头看到山谷的溪流等等。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72《归园田居其一》分层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72《归园田居其一》分层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检测,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