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01
    【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02
    【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可燃性,还原性,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
    *C60 中的60是指: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混合;红磷和白磷混合等)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石墨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二者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该转化是化学变化。
    现象:红墨水褪色
    考点2 无定形碳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1.无定形碳分类
    = 1 \* GB3 ①木炭和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异味等。
    ②木 炭:用于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作冰箱去味剂等。
    ③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强。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中过滤毒气,
    制糖工业中白糖脱色,用于净水器、冰箱除味剂,环保活性炭包等。
    = 4 \* GB3 ④焦 炭:用于冶炼金属。
    ⑤炭 黑:制造黑色染料,油墨,油漆等,添加到橡胶里做补强剂,增强耐磨性。
    (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并不指具体某种物质;“炭”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具体物质)
    考点3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似。
    1.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原因: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不易得失)
    用途:用炭黑制成的墨书写绘画,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烤焦增强耐腐蚀性。
    2.可燃性(作燃料)
    3.还原性
    考点4 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1.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用于工业冶炼金属)
    碳 + 某些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 CO2↑
    2.氧化还反应分析
    CuO失去氧元素,有氧化性,是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夺取氧元素,有还原性,是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结合氧元素的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氧化剂:在反应中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如CuO;
    还原剂: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CO、H2等;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 + CO22CO(吸热反应)
    4.补充: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考点5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工业制二氧化碳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氧化钙CaO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药品: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为混合物)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①为什么不能用纯的CaCO3或Na2CO3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
    ②为什么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HCl)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③为什么不用稀硫酸?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检验方法:
    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
    考点6 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
    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固、液、气);反应条件(是否加热)
    补充改进装置:
    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
    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相比判断)
    考点7 二氧化碳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2.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生活小贴士:因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供给呼吸,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前,做灯火实验。
    3.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资料: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
    证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操作: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 = 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8 二氧化碳的用途
    考点9 自然界碳氧循环
    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消耗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2.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加剧产生的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增多;森林因为天灾和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CO2的消耗减少,引起全球气候变暧;
    (2)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
    (3)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清洁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的“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考点10 一氧化碳
    1.产生:①碳的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2C+O2点燃2CO;②含CO的燃料泄漏。
    2.中毒生理过程: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300倍,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处理方法:①万一CO中毒了,怎么急救? 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立即送医院医治。
    ②万一煤气泄漏,怎么处理? 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③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定要装烟囱,并注意开窗通风,防止中毒。
    ④用煤炭取暖时,火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预防中毒吗? 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
    ⑤煤气罐中掺有微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什么? 便于泄漏时及时发现。
    ⑥检查煤气泄漏的时候怎么检漏? 用肥皂水检验,有气泡产生说明漏气了。
    3.可燃性
    ①纯净的CO安静的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变浑浊。
    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 = CaCO3↓+H2O
    ③用途:作燃料。注意点燃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验纯)。
    煤炉底部:C+O2点燃CO2
    煤炉中部:C+CO2高温2CO
    煤炉上口:2CO+O2点燃2CO2
    4.还原性
    在 CO+CuO △ Cu+CO2 中,CO得氧被氧化, CO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用途:冶炼金属。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考点11 气体的鉴别和除杂
    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除杂:括号外为主要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O【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a(OH)2 + CO2 = CaCO3↓+ H2O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除杂和净化
    考点12 碳和碳的氧化物转化关系
    ① C→CO :2C+O2 2CO C+CO2 2CO
    ② CO2 →CO:C+CO2 2CO
    ③ CO→CO2 :2CO+O2 2CO2 CO+CuO Cu+CO2 3CO+Fe2O32Fe+3CO2
    ④ C→CO2 : C+O2 CO2 C+2CuO 2Cu+CO2↑ 3C+2Fe2O3 3CO2↑+4Fe
    ⑤ CO2→H2CO3: CO2+H2O === H2CO3
    ⑥ H2CO3 →CO2 :H2CO3 === CO2↑+H2O
    ⑦ CO2 →CaCO3 :CO2+Ca(OH)2 === CaCO3↓+H2O
    ⑧ CaCO3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 CO2↑+CaO
    ⑨ (不要求会写)
    碳单质
    石墨C
    碳原子构成
    金刚石C
    碳原子构成
    C60
    C60分子构成
    微观结构
    物理性质
    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耐高温,质地较软,有滑腻感,有良好的导电性。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用途
    作电极或电刷、石墨炸弹、制铅笔芯、做坩埚,作机械高温润滑剂
    制装饰品(钻石)、制钻头、切割大理石、玻璃
    用于超导、催化、
    材料科学等领域
    性质差异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反应物
    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
    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
    C + O2 点燃 CO2
    2C + O2 点燃 2CO
    质量比
    3 : 8
    3 : 4
    结论
    反应物相同时,若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则生成物不同
    应用
    证明某物质含有碳元素(证明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该物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浑浊,则有二氧化碳生成,
    从而证明该物质含有碳元素。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 \* GB3 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 2 \* GB3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了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C + 2CuO 2Cu+CO2↑
    实验分析
    = 1 \* GB3 ①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烘干的原因: 防止木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
    = 2 \* GB3 ②火焰加金属网罩的目的: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3 \* GB3 ③实验结束后,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的目的: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热的试管。
    = 4 \* GB3 ④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中的粉末倒出的原因:防止热的铜接触空气又被氧化。
    ⑤木炭配比比理论值稍微多一点,因为木炭会和试管中的氧气反应,
    固固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高锰酸钾制氧气
    氯酸钾制氧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试管口略
    向下倾斜
    适合制取
    少量气体
    适合制取
    大量气体
    长颈漏斗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注意下端管口液封
    分液漏斗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注射器可控制加入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改进,可实现固液的分离和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从长颈漏斗流下,淹没过石灰石,反应开始;
    开始:
    打开弹簧夹
    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淹没固体
    开始:将布袋子浸入溶液中
    开始:将试管浸入液体中
    停止:夹紧弹簧夹,液体由于气体压强回流回长颈漏斗,液体液面低于
    隔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停止:
    关闭弹簧夹
    停止:关闭弹簧夹,液体压入左侧
    停止:提起布袋子离开液面
    停止:提起试管离开液面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适合气体溶解度小
    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适合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适合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注意事项: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气体收集满
    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①所有气体从短管进
    ②V排出的水=V气体
    为防止气体溶解在水中,水面放一层植物油隔绝二者;
    集气瓶上端若有空气,不影响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数据,但是要影响手机的气体的纯度
    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下端
    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
    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上端
    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
    实 验
    现 象

    将CO2倒入装有高、低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先熄灭。
    将水倒入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旋紧瓶塞,振荡,软塑料瓶变瘪。
    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使瓶子变瘪。
    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的大。
    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
    操作
    = 1 \* GB3 ①干燥的石蕊
    小花上喷稀醋酸
    = 2 \* GB3 ②干燥的石蕊
    小花上喷水
    = 3 \* GB3 ③把干燥的小花
    放进CO2气体中
    = 4 \* GB3 ④把用水湿润的石蕊
    小花放入CO2气体
    = 5 \* GB3 ⑤取出实验 = 4 \* GB3 ④取出用吹风机烘干
    现象
    变红
    不变红
    不变红
    变红
    红色变为紫色
    分析
    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石蕊
    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 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
    成酸性物质使石蕊变红
    碳酸不稳定分解
    结论
    CO2不显酸性,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碳酸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
    H2CO3=H2O+CO2↑
    CO2的用途
    依据的性质
    = 1 \* GB3 ①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用于食品冷藏、制造舞台雾景、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物理变化)
    = 2 \* GB3 ②灭火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密度比空气的大
    = 3 \* GB3 ③温室肥料(气肥),可以增大农作物的产量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光合作用
    = 4 \* GB3 ④制汽水饮料(碳酸饮料)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5 \* GB3 ⑤化工原料,制纯碱、尿素等
    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装置及说明
    现象及注意事项
    A处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CO+CuO △ Cu+CO2
    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 CaCO3↓+ H2O
    C处的现象是: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2CO + O2 2CO2
    (1)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2)右侧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其它尾气处理的方法
    = 1 \* GB3 ①用气球收集尾气(图A) = 2 \* GB3 ②用排水法收集尾气(图B) = 3 \* GB3 ③换一个长的导管伸到玻璃管下火焰处将尾气燃烧(图C)
    【注意】
    = 1 \* GB3 ①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 2 \* GB3 ②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的原因是防止热的铜遇到空气又被氧化。
    A B C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
    通入澄清石灰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分别点燃
    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是CO,不能燃烧的是CO2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
    还原金属氧化铜
    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使黑色粉末变红的是CO,没有明显现象的是CO2
    盐酸具有挥发性,故制得的CO2气体中可能混
    有少量的HCl气体,一般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
    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气体经过饱和碳酸
    氢钠溶液后,会有水蒸气混入,浓硫酸有吸水
    性,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进行干燥。
    相关试卷

    【期末复习】第9单元溶液——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9单元溶液——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的判断,溶解性,溶液的应用,乳浊液,049,确定结晶的优选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第7单元 燃烧的条件——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7单元 燃烧的条件——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注意,着火点,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用途,其他能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第2单元 空气——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2单元 空气——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94%,二氧化碳0,污染危害,环境问题,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复习】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