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教师版).docx
    • 学生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学生版).docx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01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02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03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01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02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文件包含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教师版docx、专题07古诗文阅读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

    经典例题

    例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①白玉条,迥②临村路③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④,疑是经冬⑤雪未销⑥。

    【注释】①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②迥:远。③村路:乡间小路。④发:开放。⑤经冬:经过冬天。⑥销:同“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1.给下列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一树(  

    ①一棵树。

    ②满树。

    (2)傍(  

    ①靠近。

    ②傍晚。

    2.“一树寒梅白玉条”这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梅花比作___________,突出了梅花___________的特点。

    3.“______________”描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

    4.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梅花具有(     )的特点。(多选)

    A.洁白俏丽

    B.不畏严寒

    C.艳丽夺目

    D.品质高洁

    例②:阅读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③香满路。凤箫①声动,玉壶⑤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⑦,笑语盈盈⑧暗香⑨去。众里寻他⑩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③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④凤箫:箫的美称。⑤玉壶:比喻明月。亦可指灯。⑥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⑦蛾儿、雪柳、黄金缕:皆为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⑧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⑨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⑩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

    2.根据词中描绘的情景,可以猜测“元夕”指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A.正月初一春节

    B.正月十五元宵节

    C.八月十五中秋节

    D.九月九日重阳节

    3.词的上阕描写了佳节之夜的热闹场景,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多选)

    A.放风筝

    B.点花灯

    C.放烟火

    D.舞彩灯

    4.词中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绚烂多姿的句子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下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③: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或④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⑤,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⑥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⑦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并:连同。④或:有的人。⑤短:短处,缺点。⑥欲:想要。⑦坐:因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菱/须/去壳

    B.其/人自/护其短

    C.北土/亦/有此物/否

    D.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

    2.北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短处,强说自己连壳吃菱是为了“______”;为了证明自己见过此物,谎说“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北人的言行,我想用古人的名言(   )来告诫他。

    A.言必信,行必果。

    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高频考点

    训练目标:(1)划分古诗词的朗读节奏;(2)理解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3)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4)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题破山寺①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②鸟性,潭影空③人心。万籁④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①破山寺:即兴福寺,位于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②悦:使…高兴。③空:使…空。④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用“/”划分下面这两句诗的朗读节奏。

    点拨:五言古诗的朗读节奏:①“二二一”格式,如: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②“二三”格式,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清 晨 入 古 寺初 日 照 高 林

    2.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点拨:①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②结合诗句或词句的意思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1)初日高林

    初日:____________

    高林:____________

    (2)但余钟磬音

    但余:____________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________、潭水空明的美景。“山光悦鸟性”是___(动  静)景,“潭影空人心”是___(动  静)景。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籁此都寂”中的“此”是指破山寺后禅院。

    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题壁诗,写的是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色。

    C.“幽”从视觉上拉长了小径,给人僻静的感觉;“深”说明花木因光照不足长势不好。

    D.最后一句诗以声衬静,写出了禅院的幽静。

    5.想象“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所描绘的画面,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点拨:抓住古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在原诗词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绘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目标:(1)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理解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3)概括人物特点感知人物形象;(4)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5)感悟道理把握主旨

    王冕好学(节选)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④【A】之。后冕去⑤家,依僧寺以居。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策⑦映长明灯读【B】之,琅琅达旦。

    本文选自元史·王冕传》,作者是明代的宋濂

    【注释】①陇(lǒng):田埂。②窃:暗中,偷偷地。③辄(zhé):总是,就。④挞(tà):鞭打。⑤去:离开。⑥潜:悄悄地。⑦执策:拿着书卷。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点拨:①理解句意把意思紧密的文字划分在一起;②根据语言顺序断句做什么”“事物怎么样”;③关注关联词语气词等

    A.父命/牧牛陇上

    B.听/诸生诵书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D.夜潜出坐/佛膝上

    2.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依僧寺以居。(  

    A.依照,按照。

    B.依傍,依靠。

    C.跟着,随着。

    D.帮助。

    (2)琅琅达旦。(  

    A.到。

    B.豁达,心怀宽阔。

    C.通行不变。

    D.得志,显贵。

    3.联系上下文,我知道A处“之”是指______,B处“之”是指______。

    4.概括王冕所做的事情,体会人物特点,补全思维导图。

    点拨:抓住关键词句,简要概括人物所做的事情,然后剖析事情或抓住评论性的语句,感知人物形象,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事情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助注释,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点拨:先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王冕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点拨:从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抓住文中富有哲理或议论性的语句,再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一)

    一、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27分)

    (一)题临安邸(10分)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暖风熏得游人醉,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4分)

    (1)休: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浣溪沙(17分)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无再少: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6分)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4分)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73分)

    (一)王戎不取道旁李(13分)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③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尝:曾经。②折枝:压断树条。③走:跑。

    1.下列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3分)

    ①诸儿竞走取之

    ②人问之

    ③取之,信然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不与诸儿“竞走”?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伯牙鼓琴(24分)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1)伯牙琴(    

    (2)哉乎鼓琴(    

    (3)少选之间而志流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古文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请用“/”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正确停顿。(3分)

    伯 牙 破 琴 绝 弦 终 身 不 复 鼓 琴 以 为 世 无 足 复 为 鼓 琴 者。

    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5分)

    A.锺子期非常了解太山的样子以及声音。

    B.锺子期非常懂音乐,能准确地揣测到伯牙所弹曲子的内容,和伯牙是知音。

    C.锺子期的猜测能力很强,很善于察言观色。

    D.锺子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够根据音乐随意联想、猜测。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句。(4分)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在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

    志在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3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艺术是要心灵相通的。

     

    (三)画蛇添足(16分)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引酒饮之(将要

    B.蛇无足(本来

    C.子能为之足(怎么

    D.终其酒(通“无”,没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成语(   )(3分)

    A.画饼充饥

    B.画地为牢

    C.画虎类犬

    D.画龙点睛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师旷论学(20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恐已矣(    

    (2)盲臣敢戏其君乎(    

    (3)臣之(    

    (4)哉(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3分)

    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闻

    B.如日中

    C.艾子呼而问

    D.学而时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演练(二)

    一、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44分)

    (一)己亥杂诗①(14分)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②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③,不拘一格降人材。

    【注】①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②恃:依靠。③抖擞:振作精神。

    1.“九州”泛指“中国”,请至少再写出两个表示“中国”的词语:_____、_____。(2分)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喑”是指_______,“万马齐喑”指_________________,“究”的意思是__________。(6分)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的志向。(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

    【甲】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乙】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丙】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歌剧江姐选曲

    1.甲、乙、丙三首诗歌赞美的对象都是梅花,梅花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这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看出。(4分)

    2.人们往往用梅花来比喻___________的人。(1分)

    3.甲诗前两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后两句突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

    _____的精神。(4分)

    4.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梅花的诗词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天净沙·秋(19分)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①,轻烟②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⑤红叶⑥黄花⑦。

    【注释】①残霞:快消散的晚霞。②轻烟:轻淡的烟雾。③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飞行着的鸿雁。⑤白草:本指牧草。曲中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⑥红叶:即枫叶。⑦黄花:菊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_,题目是___。(2分)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作者先用孤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典型事物表现了傍晚的萧瑟、寂寥,接着用_____打破景色的宁静,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来体现明朗清丽的特点。(11分)

    4.用“   ”画出曲中的静态描写,用“   ”画出曲中的动态描写。(4分)

    二、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56分)

    (一)学弈(20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使弈秋二人弈(教诲

    B.弈秋之为听(

    C.思弓缴而射之(援助

    D.虽与之学(一起

    2.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6分)

    (1)弈秋,通国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        

    (3)虽与俱学,弗若矣。(         )(        

    (4)惟弈秋为听。(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3分)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要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D.学习要不耻下问,多多请教别人。

    (二)(20分)

    蚌方出曝①,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④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⑤禽⑥之。

    【注释】①曝:晒。②箝:通假字,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③喙:嘴,专指鸟兽的嘴,在这里指的是鹬的嘴。④即:就,将会。⑤并:一起,一齐,一同。⑥禽:同“擒”。

    1.“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是(   )(2分)

    A.shè,房屋

    B.shè,谦辞

    C.shě,舍弃

    D.shě,施舍

    2.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______;“雨”本为名词,但在文中用作_______。(6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后来被总结成了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三)邻人卖犬(16分)

    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①?”邻人曰:“鬻诸②屠。”艾子曰:“是吠犬也,乌③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贼横行,惧而噤不敢出一声。今日门辟④,不能择人而吠,妄啮而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艾子曰:“善!”

    【注释】①安之:即“之安”,到哪里去。之,到。②诸:相当于“之于”。③鸟:为什么。④辟: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见其邻肩两犬而西      

    (2)邻人指犬而      

    (3)妄而伤及佳客(      

    (4)是以杀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子担犬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鬻诸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鬻诸屠”与“乌屠”的“屠”词性及含义均不同。前者的词性是_____,解释为_____;后者的词性是_____,解释为_____。(4分)

    4.用“   ”画出主人卖犬的原因。(2分)

    真题演练

    一、选一选。

    1.(2022四川广安)下列对诗句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孤高傲世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清玉洁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刚正不阿

    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乐观向上

    2.(2022浙江杭州)“折柳寄情”是中国独有的送别方式。下列诗句中的“柳”与“送别”无关的一项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

    B.绝胜烟柳满皇都

    C.客舍青青柳色新

    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3.(2022浙江嘉兴)“月”在古人笔下往往寄托着浓浓的相思之情。中秋佳节之际,小林的爸爸远在异乡,他想引用诗句表达思念家人之情,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2022浙江温州)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5.(2022广东深圳)下列对古诗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苏轼的《浣溪沙》从景物着笔探索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黄庭坚的《清平乐》是一首惜春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惆怅心情。

    C.《采薇》表现士兵在出征中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D.“天街小雨润如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细腻。

    6.(2022江苏淮安)下面诗句对应的传统节日错误的是(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

    7.(2022浙江宁波)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A.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8.(2022广东深圳)下列名句与语境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①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②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1)在学习上,我们应该追求“学高为师”,互学互进,这样才能“___________”。

    (2)制定规则,要遵循“___________”,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而不要照搬惯例。

    (3)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节约,要有“___________”这样的想法才能永享美好生活。

    (4)学习需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古人说“___________”。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9.(2022山东滨州)下列选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采薇》节选自《诗经·小雅》,“薇”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B.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中,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把大地回春的喜人变化写活了。

    D.“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中,“因”应当理解为“因为”。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出了渔民生活的逍遥自在,令人羡慕。(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4.《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借竹子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气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诗人借荷叶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  

    三、(2022湖北孝感)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杜甫,他被称为“_______”,与李白合称“_______”。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山河在(陷落

    B.花锦官城(沉重

    C.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①诗为“喜”,②诗为“悲”。

    B.①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借景抒情,情真意切。

    C.②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含义上比较①诗有了更广阔的内容。

    D.①诗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②诗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四、(2022福建福州)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①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②间。借问梅花③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雪净:冰雪消融。②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③梅花:这里指羌笛曲《梅花落》。

    1.根据题材范围分类,本诗属于(  

    A.田园(山水)诗

    B.记事(咏怀)诗

    C.边塞(征战)诗

    D.咏物(言志)诗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花的联想。

    B.“风吹一夜满关山”中,风吹落的是四处飘散的梅花。

    C.诗的前两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词语渲染了边塞和平安静的气氛。

    D.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3.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22湖南湘西)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_______”之称,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通国之弈者也(        

    (2)使弈秋二人弈(        

    (3)思援弓缴而射        

    (4)虽与俱学(        

    3.这则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文言文中得知,其一人的学习状态是__________(所填为四字词语),我还能说出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人的学习状态是__________(所填为四字词语),我还能说出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同的四字词语,我们可找两词的近义词填入。

    5.通过这则文言文,你学到了什么?(从内容与表达两个角度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22湖北黄冈)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吴起①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②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④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止:留住。③俟(sì):等待。④宜:应该。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返/而食

    B.故人至/暮不来

    C.令人/求故人

    D.昔/吴起出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中“之”指代的是(  

    A.吴起

    B.食物

    C.故人

    3.下列句子中,能具体表现吴起守信的句子有(     )(多选)

    A.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B.起曰:“待公而食。”

    C.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D.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4.请你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吴起守信》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讲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这是一份专题08 现代文阅读(讲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共23页。

    专题08 现代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这是一份专题08 现代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文件包含专题08现代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学生版docx、专题08现代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讲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这是一份专题07 古诗文阅读(讲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共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7 古诗文阅读(练习)——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知识点汇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