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练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练201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练2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填空题

    1.促进了       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为了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      利用己有的经济实力,从     年开始,陆续开凿了一条贸通     的大运河。

    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连接了海河、      、淮河、       、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更选拔由        垄断,选官看重     ,不太注重才能。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选拔人才的才制度;隋炀帝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7.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大变革, 加强了     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     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8.隋炀帝的      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9.     年,隋场帝在     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选择题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该材料评价的是(  )

    A.隋朝再次实现了中国的大统        B.唐都长安是全国经济中心

    C.隋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D.北宋在地方设置了转运使

    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②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③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④残暴酷虐,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京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止点应该是(   ) 到北京。

    A.扬州       B.上海       C.洛阳    D.杭州

    4.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 直接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筑      B.简车的创制

    C.赵州桥的建造      D.大运河的开通

    5.隋朝大运河被誉为大地史诗, 请问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河馆     C.洛阳       D.余

    隋朝大运河:

    A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统治.

    B人物与时间:隋炀帝(杨坚) 605 年起

    C结构: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及余杭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公里

    D作用(意义);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1. 如图是某同学做的“隋朝大运河”的笔记。其中一处错误是   ) A.A   B.B  C.C  D.D
    2. 用一个短语来形容隋朝的特点,比较恰当的应是(    )

    A.繁盛一时     B.国泰民安   C.战乱不断     D.诸侯争霸

    1. 唐朝诗人皮日体曾说:“(大运河)北通源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D.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9.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1. 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惰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 材科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收下建康,陈朝灭”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是我国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B.C.D.(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对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入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材料:大业二年(506年),隋场帝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2)材料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3)你认为材料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经济   2.南北交通   3.隋炀帝 605 南北  4.洛阳 涿郡 余杭 黄河 长江  5.上层贵族 门第  6.考试 进士科  7.皇帝 才学 教育 官吏  8.残暴  9.618 江都

    二、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B   7.A   8.B   9.A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答:589年;统一了全国,结束啦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答:长安  涿  洛阳

    (3)答: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答:同意,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社会经济繁荣,因力强盛,这为大运河的开角通奠定了基础。( 意思相近即可)

    (1)答:门第。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品

    (2)答:科举制度。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答:材料四中的科举制度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高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教师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