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1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2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3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4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5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6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7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七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技法掌握牢,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案三  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
    一、新闻文体知识学习(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二)新闻的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侧重于具有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三)新闻的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新闻的一般特征有:(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新闻的真实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3)受众性要面向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1)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2)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3)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新闻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4)结语: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新闻,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它可对全文内容做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做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记为“五w”+“1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么发生的”(how)。5.基本写法:新闻写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导语)——次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结构。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在写作技巧上,醒目的标题、事件的倒装、细节的贴切、语言的精练等等,体现了更多的个性化特征。
    二、非连续性新闻、报告类概括分析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选取同一话题下不同表达样式的文本(多为实用类文本)的片断组成的阅读材料(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包括符号、文字、图表等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材料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考生应该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从2019、2020、2021这三年看,高考选用的新闻文本,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新闻材料”,不是完整的新闻篇章,这类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特写、时评、通讯、调查报告等。
    “概括新闻内容要点”是新闻阅读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新闻的内容要点,既可以指整篇新闻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指某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或传递的主要信息。归纳要全面,概括要简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由多种不同体裁的文本和图表组成,整体上看这些材料大致围绕一个中心,但每则材料的来源不同,体裁、手法和角度各异。因此,分析新闻报道的角度与手法就成了这类文本考查的重点。
    题型一 比较异同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主题统一,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各异。比较材料异同题就是要扣住这“同”中之“异”,或要求比较“事实”异同,或要求比较“观点”异同。比较报道的角度“三关注”1.关注体裁特征。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有通讯、时评、消息、调查、综述、访谈等等。不同的体裁,特征不同,写法各异,报道的视角也不尽相同。2.关注报道内容。新闻报道的视角与文本的内容密切相关,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视角,表现不同的观点。3.关注立场态度。看作者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有怎样的观点态度,立场不同,观点不同,采访的对象不同,报道的目的不同,视角也可能不同。
    〖方法策略〗1.题型特征要明了(1)常见设问①材料×和材料×关于××××的表述有哪些异同?请概括说明。②试比较材料×和材料×,简要说明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③材料×和材料×都主张××××,但理由各有不同,请说说它们各自的理由。(2)审题定向①题干中有“不同”“异同”等字样。②题干中有“比较”“概括说明”等字样。
    2.解题技法掌握牢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 在昨天开幕的2021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众多参展商搭建了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让观众提前体验“感知时代”。在博览会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这是一个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它可以感知工件物体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它的加工轮廓。这样就可以针对这个工件进行个性化的加工。然后它和这个机械手进行配合的话,就能完成智能视觉引导机械手进行加工和搬运的动作。”工作人员所说的这只机械手,看起来只比一般的机械手多了一个传感器,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传感器,工业化大生产中也可以搞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的层次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一些物联网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一家参展商开发的是新一代人脸识别系统,能感知和分辨复杂的面部表情。这有助于解决远程办理银行卡的身份验证难题。记者发现,已经开始有产品向智慧医疗方面延伸。一家参展商开发了一套感应设备,可以远程侦测儿童、老人的一些身体数据。这种最新开发出来的感应器,通过一个录像机可以侦测到儿童的体温以及活动状况,甚至他们的影像都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出来。这几个场景,就是物联网络生活带来的变化。在传感技术、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物联网应用在全球渐成气候,正在进入实质推动阶段。(摘编自2021年7月31日中华网)
    材料二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物联网的逐步成熟势必会给当前企业造成冲击,同时,物联网的成熟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为传统产业提供转型的契机。比如引入全新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变企业运管模式等。经过多年发展,物联网的理论和应用在中国开始“遍地开花”。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前景光明,但依旧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不应偏离服务制造业这一基点,不同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另一方面,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普遍处于初级阶段,高端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也亟待提高,这需要产学研各界共同冷静思考,携手破题。(摘编自2021年8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当前,物联网在重新定义人们生活的同时,又如何“施展拳脚”,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呢?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和变革之中,制造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物联网将成为一把利器,助力中国制造华丽转身、破茧成蝶。邬贺铨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继续推进、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产业与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深度结合,应用领域更宽,经济价值更大。专家分析,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物联网不仅是一项技术革命,而且还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新业态、新动能加速孕育兴起,成为“挑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进而改变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不过,专家也指出,虽然前景广阔,但我国物联网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
    比如,高端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偏弱,应用水平较低,全产业链协同性不足,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大数据分析应用滞后,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下一阶段还应着力补齐传感技术、设备水平和管理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助推物联网与应用产业以及居民生活更快地融合。工信部科技司卢希表示,未来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关键核心技术可控,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业态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摘编自2021年11月3日《凤凰财经》)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述这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报道2021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现场,介绍物联网应用场景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②材料二侧重报道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现状,介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2.物联网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助力制造业“破茧成蝶”。②促进新业态孕育兴起。③“补短板”完善生态体系。
    题型二 综合分析概括概括新闻内容三法1.抓住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对新闻的中心而言,新闻的导语、时评中的观点、调查中的结论与数据、新闻报道中陈述的事实等都是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内容,阅读时一定要有机结合。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这种以归纳文段内容为基础、以文段中心句和关键词为重点的方法,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方法。3.提取关键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
    〖方法策略〗1.题型特征要明了(1)常见设问:①根据材料×和材料×,简要说明×××存在哪些弊端(优势)。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的原因。③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的作用。(2)审题定向: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原因”“措施”“影响”“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解题技法掌握牢概括分析“三步骤”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执着与坚韧。两千年后,中国航天人做出了实际行动:火星探测“天问”计划启动,“天问一号”发射!“天问一号”发射后,仍需飞行7个月左右才能抵达火星附近,被火星捕获后才能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摘编自2020年7月23日腾讯网,有删改)
    材料二 美国《连线》评论道,“天问一号”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也是中国在向他国传递信息: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如今已不仅仅是参与者,而是一个领导者。《纽约时报》评价“天问一号”称, 2011年中国已经对火星探测进行了首次尝试,此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令人印象深刻,“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纽约时报》还称,中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从火星采集样本返回地球,这和NASA和欧空局的计划类似。“天问一号”体现了中国近20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虽然成就尚未超越美国,但两国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小。值得一提的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的7月20日,日本刚用H2A火箭将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因此,对于“天问一号”日媒也有不少报道。(摘编自2020年7月25日“快资讯网”,有删改)
    材料三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仍在前往火星的途中。火星有多远?距离地球最近时是5600万公里,最远时是4亿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从中国北端黑龙江漠河到南端海南三亚,距离5000多公里,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时,从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也相当于跑了一万多趟的漠河到三亚。地球到月球是38万公里,在地球和火星距离最近时,去一趟火星也相当于去了150次月球;而最远的时候,去一趟火星,相当于去了1000多次月球。因此,“天问一号”发射,要选择在地火距离最近的时候,这就是“发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可遇不可求,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原因是地球公转时间是365天,火星公转的时间是687天,二者相差甚大。去年7到8月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下一个“窗口期”则是2022年。(摘编自2021年3月18日“快资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2021年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北半球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南半球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6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2万千米。北半球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8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5万千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停泊轨道运行一个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磁强计等载荷陆续开机,对火星开展探测,获取科学数据。(摘编自2021年3月26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1.【概念理解、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中国火星探测“天问”计划启动。B.“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说明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一个领导者,其技术成就虽未超越美国,但二者差距越来越小。C.“天问一号”探测器前往火星的最近距离是5600万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跑了一万多趟的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亚,去了150次月球。D.“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北半球两幅侧身影像,已经由国家航天局发布,这两幅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说明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一个领导者”错误,表意扩大范围。依据原文“美国《连线》评论道,‘天问一号’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也是中国在向他国传递信息: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如今已不仅仅是参与者,而是一个领导者”,这是美国《连线》的评价。故选B。
    2.【内容理解、信息筛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天问一号”任务成功,那么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意义就非同寻常。B.《纽约时报》称“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这表明美国积极看待中国航天事业发展。C.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有“发射窗口期”,它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窗口期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窗口期”时的火星与地球最近。D.能够使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火星南、北半球影像,拍摄时环绕器轨道高度均在1万多千米,这说明“天问一号”已渐近火星目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A.“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错误,曲解文意。原材料表述是“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故选A。
    3.【信息筛选整合、归纳概括要点】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有执着与坚韧的追求;②中国在航天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③中国航天人成功利用发射窗口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依据原文“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执着与坚韧”可知,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有执着与坚韧的追求。依据原文“《纽约时报》评价‘天问一号’称,2011年中国已经对火星探测进行了首次尝试,此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令人印象深刻,‘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可知,中国在航天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依据原文“因此,‘天问一号’发射,要选择在地火距离最近的时候,这就是‘发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可遇不可求,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可知,中国航天人成功利用发射窗口期。
    三、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作为实用类文本,不同类型的新闻有其自身的表现手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角度。《考试说明》中“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说明了分析新闻文体特征和手法的重要性。
    题型一 分析新闻标题的艺术性一、标题的艺术性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事物表现标题的内容,如比喻、比拟、借代。2.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现成句式格调表现标题内容,如引用、仿拟。3.利用词语、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的内容,如对比、对偶、排比、拈连、反复、联珠(顶真)。4.巧用词语的多重含义来表现新闻内容,如双关、反语。5.巧用提问和呼唤的方式表现标题内容,如设问、呼告。
    二、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五分析”第一,分析新闻标题特点及其作用先看新闻的标题是引标题、主标题,还是副标题。标题不同,其作用也不同,所以要弄清楚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第二,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因此在解答时,先明确判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说明这一手法的作用。第三,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揭示新闻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标题对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
    第四,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鲜明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就需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第五,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和吸引读者的作用新闻标题涵盖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是群众获取信息的第一印象,因此分析新闻标题艺术性时需要考虑。同时,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标题都需要从这五方面分析,而是根据具体题目的需要而定。
    〖即学即练〗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 ——《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
    1.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爆粗”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一个视力过人的男孩爱丽丝·斯坦巴切首先是眼睛:那是一双又大又蓝的眼睛、一种淡淡的发暗的蓝,像知更鸟卵一样的颜色。并且如果是在阳光灿烂的春日,你直视着这双不能回视你的眼睛,刺眼的阳光会使它们变得苍白,就像高处无云的天空中那种淡淡的蓝。10岁的卡尔文·斯坦利,这双眼睛的主人,这个打生下来就失明的男孩,喜欢这些描绘,并且再次想听听这些描绘。在他听你描述时,如果你注视他的脸,你就会感受到一幅画,一幅牢牢地镶嵌进苍白的眼睛背后的画。这个男孩头脑里存有许多画面,存着许多那么爱他的人为他创造的、重新找回的形象。
    有彩虹的图画:“它有很多美丽的色彩,一种挨着一种,形态像弓,横跨天空。”有让卡尔文震惊的闪电的图画:“我妈妈说闪电就像一棵圣诞树——那种穿越天空,明暗闪亮的情形。”他说着,道出让诗人引以为豪的令人愉悦的描绘。这是一个春天的假日,卡尔文走出家门,他在屋后的巷子里骑着他的看上去死板的、黑色镀银的两轮自行车。“呆在我后面!”他朝他的朋友凯利·巴斯喊。凯利正沿着可以让卡尔文骑自行车的小巷延伸出来的死胡同疯狂地瞪着他的车踏板。尽管在邻居的后院他看不见自己周围春天萌芽的迹象——从4月的雨水中小草长出的绿,在篱笆上连翘开出的黄——但是沿着他自己的路线引导他的另一种标志却依然存在:
    经过德国牧羊人时,牧羊人向他大喊大叫,告诉卡尔文离他家还有三间屋子远,接着,经过五个花园外的紫红锆石时,他就会闻到红锆石散发的特有的芳香;经过大的斜裂缝时,这个裂缝支起他的自行车前轮,然后又放落地上,这就告诉他已经到了他的边界,他应该回头了——在一个温暖的春日,卡尔文骑着自行车走过所有类似的这些标志。卡尔文的后院里一场棒球赛快要开始了。斯坦利夫人集中精力关注着他的儿子。9岁的凯利站在第一垒,脱去她的仿皮手套,以便玩得更来劲。本队的另一成员,6岁的曼尼特·克拉克正在抢球。轮到卡尔文上场击球了,这时提醒他怎么做也是曼尼特的事。“击球,卡尔文,”她喊着,“转身!”
    他照此做了,球与球棒碰撞发出的声音引导卡尔文冲向第一垒,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在身前摸索着。妈妈走到他所站的第一垒的旁边,下意识地将手伸向他的头,轻柔地抚摸着他的头发,呵护地抚动着。“记住,”母亲告诉他刚刚6岁的儿子,“没有什么事你不能做。”卡尔文的父亲是巴尔的摩市的一名警察。他已经教会儿子怎样骑自行车,在自家的大众牌轿车上怎样去换挡,怎样把玩具拼接在一起。他们一起去看电影,互相夸耀对方英俊漂亮。在卡尔文出生后就不再工作的母亲获得了一种哺育、教育并把自己的母爱倾注卡尔文的能力。带着信任、诚恳以及一个孩子不可动摇的信心——母亲总在自己身边,卡尔文走进了一个洞明的世界。“如果有些事情不明白,你就问,”她一遍又一遍地用公开坦率的方式告诉他,“一定要问。”
    “他很小的时候,就说要成为斯蒂威尔·万德,”卡尔文的父亲说着,笑起来,“他开始弹钢琴,并且弹得相当好。现在他要去当一名计算机程序员,专为盲人设计程序。”卡尔文现在是四年级,他是巴尔的摩市六个“从残疾人转入正规班级”的盲童之一。他们和能“看”的孩子一起在公立学校的正常课堂上课。最出色的是,卡尔文能阅读,能拼写,能做小数,能用他特制的盲文书籍跟上教学进度。他很聪明,他能做其他同学做的每一件事,除了“看”之外。“下一个单词是什么,卡尔文?”他的老师杰克逊夫人问。“十一。”他根据盲文课本读道。“现在告诉我们怎么拼写它——不要低头看书!”她快速说着,把卡尔文的手指从那个被禁止看的单词上拿开。
    “e-l-e-v-e-n。”他很轻易地就拼读出来;所有这些看起来如此简单,卡尔文以盲人特有的方式轻松地按要求做着。但是这是一种欺骗性的简单。多年前,当卡尔文的父母得知手术已无济于事,他们的儿子大概永远都不能再“看见”时,“知道了,”父亲说着,努力去安慰母亲,“我们会做我们要做的事,卡尔文会好的。”是的,卡尔文很好。他们也如此。(选自1985年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有删改)
    2.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文以“一个视力过人的男孩”为题目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明了新闻的核心人物。②“视力过人”易于引发读者阅读欲望。③“视力过人”与文中盲人身份形成强烈反差,有助于突出主题。
    3.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稿,1985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你认为获奖的理由有哪些?请分别从构思、语言、主旨三个方面各列出一条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日常生活为主线,用讲故事的方式,巧妙地串联起各方面关爱小男孩的事迹与场面。②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文学色彩浓厚,可读性强。③营造了浓厚的亲情、人情氛围,弘扬了人性美。
    题型二 分析新闻导语的作用新闻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新闻导语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性导语,抓住事情的核心。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地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一类是延缓性导语,目的是吸引读者看下去,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导语的作用:①概括事实;②激发兴趣(悬念); ③情感基调(全文);④情感态度(作者);⑤引出下文(铺垫)。
    〖解题指津〗新闻导语作用“三从”分析法第一,从内容角度分析,导语属于哪类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第二,从结构角度分析,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下文对事实的展开。第三,从社会、读者角度分析,如导语突出了新闻价值、吸引读者等。
    〖即学即练〗1.写出下列新闻的标题和导语部分。在著名的中国少儿心理热线品牌“知心姐姐”50岁生日之际,由“知心姐姐”教育服务中心联合北京、上海、天津等10个省市的多所学校,随机对20 87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分别调查显示,中学生首选“和同学、好朋友说心里话”的比例为57.54%,小学生为42.89%。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年龄越大,对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程度越低。此外,还有13.84%的中小学生选择把话埋在心里,5.61%的孩子选择跟网友倾诉。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成中小学生倾诉首选不是父母
    近日,“知心姐姐”的一项调查报告发布。调查显示,七成以上中小学生首选倾诉对象不是父母。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梦碎雅典杨明 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唯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三 新闻类文本信息概括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三步骤: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步骤三:抓关键,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 为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现在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只是倡导,不具强制性。“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便相隔万里,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跨越时空“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摘编自《“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央广网,2021年1月19日)
    材料二 古人说乡心新岁切,每逢春节将近,回家团圆的期盼,再真实不过;但非必要不返乡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今年与家人暂时的相隔守望,就是在尽最大努力隔断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每个游子就地过年的个人付出,成就的是小家与大国共同的平安吉祥。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企业员工,无不识大体顾大局,响应政府号召愿意就地过年的人,无疑会数量众多。需要提醒的是,在留下返乡游子后,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人文关怀不能缺席;不光要倡导就地过年,服务保障也要落地。不少打工人,平日里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食堂或外卖,很可能还是独自一人就地过年,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上保障他们的节日幸福感。这些问题,都是推行“就地过年”必须清理的路障;破解这些问题,是让“就地过年”这条非硬性规定能够成为一呼百应的前提。
    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更关系到全国防疫大局。只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会赢得胜利的万家灯火,千家万户团圆的一天就会更快到来。(摘编自《让每一个留下的人过个好年》,《北京日报》2021年1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今年,为了防控疫情,很多人就地过年,一份份沉甸甸的年货,满载着家人的思念和牵挂,“飞”到了亲人身边,让人们感受到团聚的温暖。寄年货成为新民俗,这背后是家乡父母和就地过年孩子之间的彼此惦念和牵挂。来自菜鸟物流的数据显示,1月20日至31日期间,从菜鸟仓发出的商超类年货包裹量同比2020年货节同时段增长50%。父母寄来的是家的味道,而在外的游子则给父母寄了血压计和扫地机器人等,希望他们能注重健康。在许多人看来,疫情让过年的方式变了,但亲情却没有变淡,一家人相互牵挂,其乐融融,这便是最好的“年味”。
    旧年俗得到传承,新年俗不断涌现,民俗学家季中扬教授认为,民俗从来都是不断发展并逐渐丰富的。沉淀千年的年俗,如贴春联、拜年、守岁、赏花灯等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民俗,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浓浓的年味传递下去,表达的正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盼。 (摘编自《“互联网+”,新年俗让年味更浓烈》,新华网,2021年2月2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地过年的出发点是政府和企业把在本地务工的人员留在本地过年,确保年后用工需求。B.就地过年的实质是游子的个人付出,也是家国精神的实际表现——既保小家,又顾国家。C.就地过年从防控角度出发,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是积极倡导,并不是绝对不能回家过年。D.就地过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不会隔断亲情,可以通过线上团圆,收获满满的亲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出发点是政府和企业把在本地务工的人员留在本地过年,确保年后用工需求”错误。结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分析,就地过年的目的不是“把在本地务工人员留在本地过年,确保年后用工需求”。故选A。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达到“就地过年”一呼百应的效果,政府和企业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案和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B.“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春节期间大规模人员返乡可能带来防控安全隐患,这让“就地过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C.就地过年与多年前倡导的“常回家看看”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因当时的现实而提出的,同时也引领时代的风尚。D.就地过年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通过新年俗改变传统的过年方式,让年味变得更浓烈,也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错误。结合“在许多人看来,疫情让过年的方式变了,但亲情却没有变淡,一家人相互牵挂,其乐融融,这便是最好的‘年味’”“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民俗,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浓浓的年味传递下去,表达的正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盼”分析,原文只是说“亲情却没有变淡”。“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没有依据。故选D。
    3.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来贯彻落实“就地过年”的决策部署?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让民众懂得“就地过年”既关系个人,也关系全局的意义。②政府部门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给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③企业要投入更多人文关怀,通过“留岗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④提供联系通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让“就地过年”同样能传递年味,表达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为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分析,主要从政府宣传角度分析,应大力宣传,让民众懂得“就地过年”既关系个人,也关系全局的意义。结合“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分析,政府部门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以多种形式来关怀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结合“需要提醒的是,在留下返乡游子后,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人文关怀不能缺席;不光要倡导就地过年,服务保障也要……都是推行‘就地过年’必须清理的路障;破解这些问题,是让‘就地过年’这条非硬性规定能够成为一呼百应的前提”“企业要通过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分析,主要从企业关怀角度分析,企业要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留岗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结合“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民俗,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浓浓的年味传递下去,表达的正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盼”“父母寄来的是家的味道,而在外的游子则给父母寄了血压计和扫地机器人等,希望他们能注重健康”等分析,提供联系通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让“就地过年”同样能传递年味,表达情感。
    题型四 新闻的语言特色考查“让事实说话”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遵循的基本规则,所以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极少主观评论,这就对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也有部分新闻在其客观叙述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带有明显的情感性和倾向性,于是新闻的语言也就有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1.客观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2.确切 在新闻语言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求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
    3.简练 新闻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当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4.朴实 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5.通俗 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具有社会通用性。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载体,面对千百万读者、观众、听众,唯有以通俗的语言传播信息,才能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
    〖即学即练〗一、阅读下列“新华社历年新闻报道精选”中的文段,完成1~3题。上海严寒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零下7.4摄氏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视这个瑰丽的奇景。“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发现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1.简析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在《上海严寒》这篇消息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息引用了诗人臧克家的两句诗“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用生动的对比,就把上海自然界的风雨很自然地转变到社会问题上来。紧接着巧妙地把自然现象和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相结合,突出旧社会“一夜风雪,八百童尸”,而在新社会老人和儿童却得到了政府的特别救济与关怀。让读者由寒到暖,自然而然得出鲜明结论:新旧社会两重天,社会主义制度好!这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主题鲜明突出。
    2.简要说明《上海严寒》一文导语中景物描写在整条消息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新闻开篇用了景物点染法,既点明了严寒的程度,又描绘出一幅严寒雪景图,使新闻有了形象,读者容易接受,也自然受到感染。写景的角度选择得好,不是就自然景色角度来写景,而是从人的角度,从人“感到了罕见的严寒”和“行人纷纷驻足仰视奇景”来写严寒。因此,就不单纯是写自然界中的严寒飞雪,也是在写社会上人们生活的切身感受,从而增添了社会新闻的色彩。
    3.简要说明《上海严寒》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现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温下降本来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但同样是严寒,10年前的那一次和10年后的这一次给上海人民带来的影响迥然不同。该新闻的可贵之处在于,从自然界的风雪严寒出发,延伸到社会的冷暖变化,写就了一条思想性很强的社会新闻。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4~6题。粽子包装的奢华苗头端午已过,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超市的柜台上摆出了包装精美的高价礼品粽子,如同每年月饼上市一样,端午节的粽子包装升级,价格上涨。有些酒店甚至推出了买粽子赠送葡萄酒等礼品的活动,像月饼一样,端午粽子渐露“奢华”苗头。节前在青岛市一些超市可以看到,很多盒装、袋装或是包装精美的礼品粽摆上了柜台,一袋800克的粽子大约15元,而那些盒装的多在20元以上,除了传统的肉粽、豆沙粽外,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干贝、鲍鱼等馅的粽子,价格也贵得惊人。
    在超市里粽子包装、馅料升级的同时,岛城的不少酒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粽子,其中很多粽子的赠品价格不菲,某酒店推出了十只礼品装的粽子,每盒售价188元,并且赠送盐水鸭一只和澳大利亚产葡萄酒一瓶。虽然花样翻新,但还是变相的过度包装与搭配包装。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近年来,粽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而且年复一年,在形式上、口味上并无多大变化,商家们也只能在包装上下工夫了。当然,不管端午节粽子走什么路线,最重要的还是质量要过关。
    面对让人眼花的“贵族粽子”,很多市民并不领情,绝大部分人还是钟情于“平民粽子”,认为粽子吃的是口味,包装是次要的,千万不要走月饼的老路。青岛香港中路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买高档粽子的顾客大部分是送人的。传统节日市场消费的主角还是平民百姓,一厢情愿的奢华与市场越来越远,这粽子的“味道”能好吗?国家三令五申限制过度包装,今天出现了“贵族粽子”,明天又会冒出个“贵族XX”来掏消费者的腰包,成为新的“包装污染”源。过度包装几时休?青岛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介绍说,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格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从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市场上花架子式的包装将会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卫生安全、方便实用的简单包装更受人欢迎。今年5月22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国家粽子行业标准,该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储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据了解,“标准粽子”除了对外包装需有标“SB/T10377”标签外,还对粽子的含义作了明确界定,规定水、糯米等17类粽子的原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据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该《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执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是应该肯定的。(选自2013年6月11日《包装报》)
    4.本篇综述从哪些角度论证了粽子的“奢华”程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肉馅不断变化,导致越来越昂贵,价格惊人;②有的包装趋于豪华,导致奢华;③名不副实,在概念上作表面文章。
    5.包括时评在内的新闻综述都讲究一事一议。本文的一事是什么?作者议论了一些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事:警惕奢华月饼之后的奢华粽子出现。一议:各部门应该对此加以重视,不能让它泛滥。
    6.像其他时评一样,本文也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行文。请你就其“小”和“大”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一指选取地点小,青岛;二指专门针对粽子的奢华来评议。“大”:若是任其自然发展,可能会导致“月饼消费”中不文明现象的出现;提出了应对措施。
    题型五 分析新闻艺术技巧两角度在新闻艺术技巧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入实际,增强新闻语言的真实性;二是运用词汇和修辞,增强新闻语言的生动性;三是巧妙运用新闻视角,增强新闻语言的艺术性。命题角度一 分析新闻的真实性根据新闻的文本特征和高考设题角度,新闻的艺术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设题:1.新闻真实性方面的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新闻技巧的巧妙性。既包含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也包含在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怎么处理的技巧。
    分析新闻真实性的“五个角度”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5年“本科”换来假文凭——谁该为86名受骗学生负责要上“军校”,先交中介费2004年,时年19岁的江西考生吴江涛(化名)高考落榜经熟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自称可保证他上军校的人。此人自称手里有第四军医大学的入学指标。他告诉吴江涛:去读军校,穿的是军装,虽然没有军籍,但各种待遇和军校正规生没什么两样,最后发的毕业证、学生证也都是一样的,拿着证书去考研、考医师资格证都没问题。“只要交3万元,就能接到校方邮寄的预录通知书,到校报到时,可以换取正式的通知书。”
    听说能上军校,吴江涛很快放弃了去南昌读书的机会。几天后,他收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寄来的预录通知书——你已被录为军医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员……请持此通知书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领取军医大学正式录取通知书并报到。“报到时,学校有好多接新生的人,全都穿着军装。”在学校给新生召开的会议上,吴江涛和一起来报到的同学们被告知,他们还需要和委培方——湖北省黄冈市、潜江市、孝感市人事局签订一份协议。当时大家都很纳闷,事先约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但“选送委培学生协议书”上却显示,毕业后发的是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学院的毕业证。对此,校方解答:你们要先在宝鸡待一年,然后改签第四军医大学的协议,再回四医大读书。
    “当时,来育才报到的新生有200多人,一些人看到学校不满意就走了。”最终,2009届“本科”毕业学员共计86人,其中临床专业70人,护理专业16人。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都是通过中间人介绍过来的,为了上心目中的军校,他们分别为中介机构或中间人交纳了3~13万元不等的费用。
    5年“本科”换来假专科毕业证2009年7月,作为陕西育才专修学院唯一的一批“本科生”,这86人从该校毕业,却未能如期拿到当初录取通知书和委培协议中所承诺的第四军医大学的毕业证书。在学生和家长的多次催要下,2009年10月,一部分学生在向学校交纳3 800元后,拿到一张专科毕业证书,但发证单位却变成“湖南中医药大学”。读了5年“本科”,拿到的却是一份专科毕业证,这让学生很难接受。然而,后面的事更加让他们“崩溃”。
    广东籍学生陈姗姗(化名)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都上班了,可拿着这个证书时,人家却说是假的”。陈姗姗和同学们急忙登录毕业证上显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历证书查询网址”。发现他们领取的毕业证居然没有登记记录。和陈姗姗一样,她的许多同学都找到了愿意接收的用人单位,但由于没有毕业证而签不了合同。“当初,介绍我们上学的中间人都曾打包票,说如果上学出了问题,不管什么时候,他们会一直管这个事。”吴江涛无奈地说,现在再找那些中介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电话号码换了,还有的干脆躲了起来。
    声称“诚信办学”,5年后却承认不具备本科办学资质和校方多次交涉无果后,学生们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的遭遇。直到有媒体介入调查,校方才在1月13日发布一份通知:根据教学大纲及高校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必须有实习报告册1份,范例病历6份,毕业论文1份,以下学生目前资料欠缺,导致毕业证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请在2月6日前速将以上资料邮寄学院,逾期未办理者,责任自负……通知所附的名单显示,86名学生中资料交齐的有29人。“这显然又是学校的缓兵之计。”多次交涉仍看不到希望的学生,对校方已经失去了信任。发稿前,记者还获知一个重要信息:育才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向恒力向媒体表示,该校实际上并不具备开设5年本科办学的资质。打开育才学院网站上的“学校简介”,记者看到:“陕西育才专修学院于1995年诞生,是一所以医护专业为主的大专职业院校,学校把‘诚信办学、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始终放在首位……”
    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也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本文是怎样表现新闻的真实性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篇新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真实性:①时间具体。从2004年86名学生入学到2009年这批学生毕业,事件的发生都有具体的时间。②有关对象和地点的名称具体。有86名学生就读的陕西育才专修学院,签委培协议的湖北省黄冈市、潜江市、孝感市人事局,以及相关的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③引用当事人的话。作者直接引用86名学生中的吴江涛和陈姗姗两位学生的原话和间接引用育才学院招生安置办主任向恒力的话陈述事件,真实可信。④对事情的原因、结果认真调查——包括对86名学生受骗经过和陕西育才专修学校的办学资质的调查。
    命题角度二 分析新闻叙事视角的巧妙新闻的叙事有自己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1)细节叙述。通讯中的新闻细节是指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细节可以分为动作细节、心理细节、人物细节、场景细节、外貌细节、言谈细节、景物细节等种类。实践证明,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更为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用细节刻画通讯中的人物事件,能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具体说来,巧用细节在通讯写作中产生传形、传神、传情、传真的效果。
    (2)临场感。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图片借助画面、色彩等表现元素再现新闻现场,从而使“事件”与“叙事”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创造和释放了图像叙事的巨大威力。在图片文本中,往往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3)叙事视角。所谓叙事视角,是指叙事人(即叙述行为的承担者)所处的位置,以及由此决定的立场、态度和情绪等。叙事视角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两大类。外视角是指叙事人不进入故事情节,不担当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叙事的角度;内视角则指叙事人进入故事情节,同时作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叙事的角度。
    解答新闻叙事视角的巧妙性“两步骤”第一步,根据新闻内容和题干要求,明确新闻采用的技巧新闻技巧的判定需要结合新闻的文体特点:标题的修辞技巧,导语中的悬念、引用、描绘等技巧,主体部分的对比、衬托、对话以及叙述人称变换等技巧,结尾的反问、引语、评论等技巧。第二步,“三分析”确定其巧妙性1.分析艺术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事件的连贯等方面的作用。2.分析艺术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分析表达技巧对读者的影响。如:能否让读者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能否让读者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能否让读者把握新闻主题;能否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等。
    〖跟踪快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她只能活七小时”保罗·舍恩斯坦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里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1943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②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2.本文题目是“她只能活七小时”,请根据文本和新闻标题的作用来分析其重要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新闻题目具有爆炸性,读者见后会引起对此事件的关注,引发出阅读本文的兴趣。②全文紧扣这个内容展开情节叙述,使得文章中心事件明确。③题目引发读者对“她”的悲悯,从而更好地昭显了主题:对生命的尊重。④题目给人一种紧张感,事件的展开也给人巨大的紧张感,处处抓住读者的神经。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调查报告的结构,调查方法,祝学习进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调查报告的结构,调查方法,祝学习进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新闻阅读第3讲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课件 157: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新闻阅读第3讲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课件 157,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十一新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