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0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0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1课时。
    ◆任务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而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诗作的魅力。
    ◆任务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欣赏美丽的峨眉山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方法点拨: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
    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4.理解诗意: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江名,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
    君:指同住峨眉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诗意: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静静流淌的水面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而下去往渝州。
    5.体会感情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又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2)写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3)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思想感情:
    ①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②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③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4)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学生朗读诗歌,同桌讨论回答)
    明确: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意象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
    明确:本文的诗眼是“思”。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月” 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
    6.探究本诗的章法:
    明确: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7.小结: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年轻时月夜初离蜀地的情景,连用五个地名,结构精巧,抒写离别故土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任务三: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3.理解诗意: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注释: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阴历三月。
    君:指李龟年。
    诗意:
    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府里与崔九的堂前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遇见了你。
    4.品味诗情
    (1)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写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3)品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明确:“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这两个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达官贵人之家),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4)品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明确:“落花时节”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tuí)、 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叹。把前后两相对照,大有风光不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早年在长安时看到的太平景象不见了,社会萧条动摇,使人不堪回首。
    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在暮春落花时节的相逢,流露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5.写作特色
    明确:
    (1)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以乐景衬哀情,“江南好风景” 繁华美景时节“落花时节”相逢,隐写世乱时艰,字里行间暗寓无限的悲叹。
    6.全诗主旨
    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唐王朝由盛而衰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彼此颠沛流离现状的悲叹。
    ◆任务四: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3.理解诗意: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注释:
    ①行军:行营、军营。
    ②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③故园:故乡。
    ④送酒:化用典故,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⑤傍:靠近。
    诗意:
    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思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它虽然无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沦陷都城的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
    4.品味诗情
    (1)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著名的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为“高岑”。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3)细读感悟
    ①强欲登高去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
    ②无人送酒来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所以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③遥怜故园菊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④应傍战场开
    这句承接前句,是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沦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5.诗歌主旨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诗人在重阳节行军途中想要登高而无知音相伴的孤寂,以及对家乡菊花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长安的忧虑和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任务五:学习《夜上受降城闻笛》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听范读,学习朗读节奏、语气、感情等。
    3.理解诗意: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注释:
    受降城:地名,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
    回乐烽:烽火台名。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征人: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尽:全。
    诗意: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大漠苍凉旷远。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中不知何处吹起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
    4.感悟诗情
    (1)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2)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3)细读感悟
    ①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明确: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
    明确: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赏析“一夜征人尽望乡 ”。
    明确:“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5.写作特色
    明确:本诗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人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声有情的边塞月夜图。山峰、沙地、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觉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6.诗歌主旨
    明确: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全诗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怀的哀愁之情。
    ◆任务六:联读诗歌明情怀
    引导语:阅读材料,了解这四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创作背景,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将一首诗横向展开,联想到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怀吗?或者纵向联想,描绘你看到的唐朝由盛到衰的画面吗?
    1.阅读材料,展开联想
    材料一:《峨眉山月歌》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秋天。
    材料二:《江南逢李龟年》大概作于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此地的著名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诗。
    材料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材料四:《夜上受降城闻笛》,建中元年(779)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这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任务:
    (1)将一首诗横向展开,联想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怀。
    (2)纵向联想相关诗句,说说你看到的唐朝由盛到衰的情景。
    提示:①二者选其一,完成任务;②借用诗句,可直接罗列诗句,也可以将诗句连成一段话,集中体现作者的情怀或展现的画面。
    2.学生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3.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1)示例一(横向联想)
    李白的送别诗:
    ①“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船帆。李白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地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那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2)示例二(横向联想)
    围绕“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联想:
    ①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听到故乡的《折杨柳》乐曲,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油然而生呢?
    ②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3)示例三(纵向分析)
    从杜甫诗看唐朝兴衰:
    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只有二十八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乐师。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其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师小结:同学们丰富的积累,独到的理解,拓宽了我们对这四首诗的理解,让我们站在个性化的角度、时代的高度解读了诗歌主题。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美丽景色 思念之情(友人、故乡)
    借景抒情
    江南逢李龟年
    对比
    开元盛世 深情怀念
    时世凋敝 无限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凄凉、萧瑟
    遥怜故园菊——深沉的乡情
    应傍战场开——思乡、同情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寒冷、凄凉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思乡、愁情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资料备查,关于作者和背景,答案示例,必选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梦回唐朝 唐诗赛会,自由朗读,感受诗意,结合背景,理解情感,品析词语,体会情感,想象画面,走近诗人,比较阅读,深入理解,诗词链接,走进思乡诗,仿写练习,感受乡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