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pptx
    • 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2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3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4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5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6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7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8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2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3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2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pptx、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感受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领会诗歌的境界。

    教学重点

    1.品词析句,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体会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领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句的含义,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便为唐边塞诗中的代表诗作。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鬼才”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多表现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也有所揭露和讽刺。艺术上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2.文体知识

    课件出示:歌行体

    行,歌行体,由汉代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用“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东汉乐府诗歌中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歌颂洛阳令王政绩的诗。雁门,指雁门关,泛指西北边塞地区。诗人李贺直接借用此题写边塞战争,这与唐人好借用旧题写当下题材的创作之风有关。

    3.写作背景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分析,诗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4.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山上。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山海经》)。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戌守要地。
       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朗读诗歌

    1.读顺字音节奏

    读《雁门太守行》,同桌互读。

    节奏: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教师进一步指导重音)

    《雁门太守行》中首联中的“黑”要拖长音,“压”“摧”要重读;“金”要拖长音,“开”要重读,读出严阵以待的应敌状态。颈联要用颤音,读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提携玉龙为君死”要读得激昂有力,读出报效朝廷的决心。

    四、疏通诗意

    1.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2.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近,城墙似乎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持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五、赏析诗句

    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

    白天:敌军压城,官军严阵以待图

    黄昏:战后惨烈图

    中夜:夜袭易水图

    1.一二句: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前句用象征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令人眩晕。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铁锅遭遇铜刷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2.三四句: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为了突出脸蛋、嘴唇自然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作者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从早到晚,鲜红的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3.五六句:叙事写景。偷袭敌人。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人泪下。“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

    4.七八句: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怨于不顾,仍乃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

       一个体弱多病的李贺,不像岑参陆游等人一样有过沙场亲身经历,却能完全凭想象描绘出高于写生的战斗场景,叹为观止。

    5.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战场的惨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诗中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什么?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已经立志报效国家。

    六、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妥站。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特色。

    七、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忘身报国的坚定决心。

    八、拓展延伸

    关于战争的诗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代  杜甫《春望》

    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宋代陆游《关山月》

    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唐代杜甫《悲陈陶》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九、板书设计

    学习《赤壁》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杜牧的古体诗题材广泛,笔力峭健;近体诗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其作品多讽喻时政,有《樊川文集》传世。代表作有诗

    秦淮《山行》,文《阿房宫赋》等。

    2.作品简介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3.文体知识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跟律诗一样,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4.背景链接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破曹军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战斗。曹操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从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曹军进占时刘表已死,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湖北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九江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诗歌

    1.读顺字音节奏

    (1)读《赤壁》,同桌互读。

    节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2)抽查朗读,全班齐读。(师进一步指导重音)

    预设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如《赤壁》韵脚“销”“朝”“乔”要重读拖音。诗的前两句记叙,音调以平缓为宜;后两句为议论,音调以沉郁为宜。

    2.读晓诗歌形式

    预设  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二一”和“二三”式。绝句的节奏类似于律诗。律诗中颔联、颈联两联一般为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绝句对仗不严格。

    3.读出诗歌情味

    读时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尝试还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态。

    四、疏通诗意

    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歌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译文:折断的戟沉在沙底还没有被销蚀,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倘若东风不给予周瑜方便,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五、赏析诗歌

    1.寻意象,辨兴感之由

    这是一首兴感之作,诗人感慨的起因是什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前朝遗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写兴感之由。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他对前朝遗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立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2.悟诗情,识兴感之心

    诗人凭借前朝遗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隐含着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能施展的郁闷。)

    3.析手法,明兴感之巧

    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诗歌咏史怀古,特别是最后两句议论,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应深刻警醒。

    六、品读诗意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基本点在于小,一事一物,情一景选取的都是小的对象。从写法上来讲: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关键在于立意要高、要大,但要注意的是要在尽可能微小之处来体现立意的高大。

    从表达效果上来讲: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七、主旨归纳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含蓄地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八、拓展延伸

    杜牧诗歌名句

    1.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杜牧《题乌江亭》

    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其二)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结束语:无情的战争给人们带来悲欢离合;而诗词,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是流传百代依然至纯的盛情。愿我们执诗词之手,与诗词老。

    九、板书设计

     

    学习《渔家傲》

    一、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2.文体知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所以创作词称“填词”,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3.背景资料

    这首词大约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之作。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等,都与这段生活经历有关。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二、朗读诗歌

    1.读顺字音节奏

    读《渔家傲》,同桌互读。

    节奏:

    渔家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日暮,学诗/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指导重音)

    预设  朗读《渔家傲》时,重音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接”“连”“舞”等字要重读,以表现辽阔、壮美的气势。

    2.读出诗词情味

    师:阅读不能贪快,要注意语速,读出语气、语调变化,边读边体味,尝试还原诗歌中呈现的画面,让自己融进意境。

    三、疏通诗意

    1.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首诗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2.译文:

    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 。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学写诗空有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 ,你不要停,把我的 小船吹到海上仙山上去吧!

    四、赏析诗歌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一个字概括吗?梦

    (一)绘梦——描绘意境

    1、作者在梦中看见了什么?

    壮阔的海天一色图

    帝宫天人对语图

    2、加入适当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词中最能触动你的画面。

    预设  记梦天帝。写词人在天地浑茫的追寻中借天帝之口提出了对“我”终“归何处”的询问。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梦中所见景象。“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不仅回到“帝所”,还受到天帝情意恳切地问话。)

      回答天帝。下片紧承上片的天帝询问,作出回答。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有惊人句。(这是词人回告天帝。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感慨空有才华,于世事无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回答天帝,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到海上仙山去。传达出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二)品 梦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看到了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连”、“转”、“舞”几个动词,来写海天动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写大风。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

      “归何处”一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温和,引起下片“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有惊人句。”

    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长日暮”。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以及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于南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也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小结: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片的“九万里风鹏正举”等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梦幻与生活、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充满浪漫幻想的气息。

    5.“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的时候引用这句话。这一句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形象,比喻腾飞之志,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境界高远,十分鼓舞人心。

    五、感悟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的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结束语:词人苦于现实。只好借梦境、神话、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不顾民众苦痛、苟安江南的不满,对没有战乱、离散和痛苦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九万里风鹏正举”,那个“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李清照,今天若在,定然会“沉醉不知归路”的。

    六、板书设计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件+教学设计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