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2章盐章节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2章盐章节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含答案)01
    第12章盐章节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含答案)02
    第12章盐章节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含答案)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FeCl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
    B.杂质一定没有NaCl
    C.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NaCl组成的
    D.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的
    2.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A.AB.BC.CD.D
    3.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NH4ClB.KNO3C.NaNO3D.Ca3(PO4)2
    4.下列有关化肥或农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属于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是氮和硫
    B.氯化铵和磷矿粉从外观即可区分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用柠檬水溶液涂抹在蚊虫叮咬处
    C.用稀硫酸除去铁锈D.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废水
    7.向烧杯中逐渐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
    A.AB.BC.CD.D
    8.小美发现荔枝园旁边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你认为应该向稻田施用的复合肥是( )
    A.CO(NH2)2B.KClC.Ca3(PO4)2D.KNO3
    9.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10.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二、简答题
    11.中考前,沈阳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小翔抽到的题签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他选择紫色石蕊试液完成了这个实验。一直喜欢科学探究的他在得知成绩合格后,立即向老师询问,知道了样品为稀氯化钠溶液,样品为稀盐酸,样品为稀碳酸钠溶液。细心的小翔还发现自己废液缸里的废液呈现红色。请你帮助小翔分析:
    (1)废液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石蕊试液和水不填)。
    (2)废液呈现红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从实验前配制样品或小翔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答一点即可。)
    12.小明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注射器中装有氢氧化钠浓溶液,乙中盛有足量稀盐酸。小明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将氢氧化钠浓溶液全部注入甲瓶,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则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
    (2)另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该化肥不可能是_____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浑浊,则可知该化肥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推断题
    14.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C12、CuSO4、CaCO3、FeC1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接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
    (3)在溶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写出1个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溶液F的溶质有 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15.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已知可能含有CuC12、NH4Cl、(NH4)2SO4、CaCO3、Ba(NO3)2、KNO3物质中的两种或者多种按图进行试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过程中所发生的的发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A加水过滤得到无色溶液B,可以推出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2)气体F的化学式为_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30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3.4g气体D,4.4g气体F,白色沉淀H的质量为2.33g。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
    四、实验题
    16.烧杯A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17.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
    (2)当B中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只写一种)。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
    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______(填序号)。
    五、计算题
    19.有一定质量的BaCl2和BaCO3固体混合物,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2.2g气体全部逸出,再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15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中含7.1g氯元素。请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2)所加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碳酸钾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现向碳酸钾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50g,试计算.
    (1)碳酸钾中钾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2)若把该50g该溶液,稀释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
    (3)原碳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5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1)表中n=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选项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硫酸
    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2.2
    2.2
    2.2
    2.2
    2.2
    2.2
    沉淀总质量/g
    0
    0
    2.5
    5.0
    m
    n
    9.0
    9.0
    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D
    6.D
    7.C
    8.D
    9.B
    10.B
    11. HCl NaCl 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或盐酸加多了)
    12. 2NaOH + CO2Na2CO3 + H2O 乙中液体倒吸入甲中, 甲中产生无色气体
    13. 尿素 NH4HCO3 (NH4)2SO4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4. CO2 CuSO4、FeCl3 NaCl+AgNO3=AgCl↓+NaNO3 或 CaCl2+2AgNO3=2AgCl↓+Ca(NO3)2 Ca(NO3)2 、NaNO3
    15. CuCl2 CO2 KNO3
    16. B中溶液显红色 有气泡产生、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沉淀消失
    17. CO2+Ca(OH)2=== CaCO3↓+H2O CaCO3+2HCl=== CaCl2+H2O+CO2↑ C中液面升高,先有气泡冒出,后产生白色沉淀 B中的CaCl2和HCl分别与C中的Na2CO3反应生成NaCl
    18. Ca(OH)2或Ba(OH)2 ②③
    19.
    解:设固体混合物中BaCO3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生成BaCl2的质量为z

    (1)氯元素质量7.1g,故所得溶液中BaCl2的质量:
    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2)所加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滤液的质量: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20.25g,加入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5%。
    20.(1)39:6:24;(2)75g;(3)7.1%
    21.(1)9.0
    (2)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解:设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相关试卷

    化学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章 盐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