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1单元测试卷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1单元测试卷 试卷01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1单元测试卷 试卷02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1单元测试卷 试卷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单元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单元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22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称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
    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答案】D
    【解析】A.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才有了……”。原文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两者命运与共。
    C.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答案】C
    【解析】观点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案】A
    【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A项是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强调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
    【答案】①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②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
    【答案】①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喂 鸡
    王春迪
    外乡人说老街,说街上的钱眼儿比那路边的榆钱儿还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弯腰去捡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街商铺遍地,人流如织,物阜民丰,随便给你一个插脚的地儿,卖个扫帚、箩筐、竹席啥的,不用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吆喝,也够糊口了。
    正因如此,蔡老谋的媳妇,每每见到蔡老谋闷在家里侍弄那几只大公鸡,火气就直往上蹿!媳妇觉得蔡老谋养鸡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如编个席、拉个煤到街上卖。媳妇隔三岔五就骂蔡老谋,瞧你这出息!你每天空着手出去拾粪,也比弄这几只鸡强!脑子灌鸡屎了,养鸡就养鸡呗,偏偏只逮着公鸡养,等着公鸡腚里给你拉个金蛋来吧!
    蔡老谋由她说,也不搭理,只是进屋抓了把小米,背着手就出门了。那些公鸡见状,就跟有绳子拽着似的,乖乖地凑成一团,跟着蔡老谋出门溜达去了。
    蔡老谋的这些公鸡,打去年年前就开始养了。当初,为了这几只鸡,蔡老谋走遍十里八村,选的都是那种身高羽艳的种。每天,吃的是稻谷、玉米、菜叶,喂的是蚯蚓、蚂蚱、米虫,偶尔,蔡老谋还弄几只小蜈蚣给它们啄啄。没事时,就带它们出去爬高、遛弯儿。一年下来,这几只公鸡眼似珍珠,冠如火焰,尾似彩虹,爪如金钩。羽毛油亮,似绣袍锦缎;步履强健,如将军出征,好不威武!清早打鸣,那叫声好似利剑一般,直冲云霄,简直要把天给捅破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天不亮,蔡老谋便起身,从鸡舍里抱了一只公鸡,直奔老街而去……
    这天清早,老街首富海爷府上的大门刚一打开,便见一只金羽红冠大公鸡昂首挺颈、精神抖擞地在院子里迈着方步,毫无胆怯之色。正当大伙儿无比惊奇的时候,那公鸡挺立在院子中间,铆足了劲儿,喔喔地亮了一嗓子。那个鸣儿打得清脆敞亮,余音绕梁,像是在人的耳边吹了一口仙气,把府上男女老少都给叫醒了!
    当天上午,管家就让人把鸡抱到了海爷跟前,并把这喜庆事儿告诉了海爷。海爷听罢,桌子一拍,连说三声好!要知道,接年就是鸡年,大过年的,就“开门见鸡(吉)”,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是多喜庆的事儿啊!更何况,这只公鸡,似天鸡一般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看一眼就想上去摸一把。海爷让管家抱到各个屋里去,给老太太和大奶奶瞧瞧,让她们也高兴高兴。海爷的小儿子,今年十岁,听大人说了这件事儿,手舞足蹈,还像模像样地写了一首诗,惹来大伙儿一阵夸赞。
    哪想到,正当午的时候,有个下人来禀告管家,门口来了一个老农,说自己一只公鸡进了府里头,想把它要回去。
    管家眉头微微一皱,照理,是该把鸡还给人家。堂堂一个大户人家,霸着穷人家的一只鸡,愣是不还,说出去,不让人笑死才怪!可大过年的,多好的一个彩头,整个府里老老少少喜庆一番,又这么还回去了,谁甘心?东家知道了,铁定会不高兴的。
    想到这里,管家顺手抓了一包果子,对下人说道:“带我去见见那人。”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蔡老谋。管家见到他时,蔡老谋正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破短袄,腰间用草绳系着,两手揣在袖筒里。
    管家问蔡老谋:“那鸡,是你的?”
    蔡老谋躬身道:“咱一乡下人,给俺十个胆,也不敢讹到这儿啊,那只鸡的鸡冠上有一块黑点儿,是两个月以前让别的鸡给啄的,不信,您瞧瞧?”
    管家微微一笑,把手上的果子递给蔡琳,顺带着,又从袖筒里掏了一个小银锭给他。
    管家笑道:“这大过年的,讲究你来我往。这只鸡,既然进了门,就算你送给咱府上的新年贺礼吧。这些东西你先带去,不成敬意,赶明路过这儿了,不嫌弃的话,进来歇歇脚。”
    一只鸡竟然给了一个小银锭!这都够买满满一车的大米了!一旁的下人看了,惊得直吐舌头!
    蔡老谋听罢,腰一弯,手一拱,说了一堆吉祥话。
    管家不待他说完,抱了抱拳,便转身回去了。
    谁能想到,这只公鸡,恰恰就是这个看似老实巴交的乡下老汉故意放在门口的。更想不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乡下老汉,用他养的这些鸡,年前年后,几乎把老街上几个大户人家走了个遍!开春以后,蔡老谋用这些大户人家给的鸡钱,修了屋引了渠,娶了儿媳买了驴!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两段写老街商铺林立、人流如织、物阜民丰等,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提供了时代背景。
    B.蔡老谋背着手出门溜达,公鸡跟在他的身后也出门溜达,小说写这一笔意在表现公鸡颇通人性。
    C.走进海府的公鸡体形伟岸,叫声清脆,越突出描写公鸡的优点,就越能表现海府对公鸡的喜爱。
    D.蔡老谋来海府时,身穿破袄,腰系草绳,他故意打扮寒酸,从而博得海府同情,挣得更多银两。
    【答案】C
    【解析】A.“时代背景”错,应为“生活场景”。B.“意在表现公鸡颇通人性”错,应为“意在表现蔡老谋精于养鸡的特点”。D.“他故意打扮寒酸,从而博得海府同情,挣得更多银两”错,此时的蔡老谋生活窘困,并非故意,并且海府并非因为同情而给他更多银两。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欲扬先抑,先借蔡妻之口使读者对蔡老谋产生游手好闲的印象,再借因喂鸡发财展示他的精明。
    B.“一旁的下人看了,惊得直吐舌头”,写下人的反应表情,侧面表现了蔡老谋靠公鸡发了笔财。
    C.小说通过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了海府管家心思细密和办事周全的形象特点。
    D.小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布局谋篇,故事情节曲折有致,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答案】D
    【解析】小说情节没有“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特点和效果。
    8.文中画线部分是怎样细致描写公鸡的?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好处?(4分)
    【答案】第一问: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了公鸡的眼、冠、尾、爪、毛和步履,生动形象,形神毕现。第二问:呼应下文公鸡在海爷府院中的不俗表现,为下文海府重金买公鸡埋下伏笔(或:做了铺垫)。
    9.有人说蔡老谋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有人说蔡老谋并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6分)
    【答案】(示例一)值得肯定。①蔡老谋做事用心:虽然老街挣钱容易,但他并未为挣钱而走寻常道路,而是别出心裁,且做事专心、有方。②蔡老谋取财有道:他用自己养的上好的公鸡,以特殊方式“卖”给大户人家,让大户人家自愿“付钱”,方式虽然特殊,却是正当的。③蔡老谋懂得生活:他虽没有远大理想,但善于经营生活,他用挣来的钱盖房引渠,置办家业,给儿子娶媳妇。
    (示例二)不值得肯定。①蔡老谋专养公鸡令人费解,给人以游手好闲的感觉。②蔡老谋靠养的几只公鸡用计让大户人家主动掏钱给他,给人以巧取的感觉。③蔡老谋得到这些钱后,修屋引渠,娶儿媳买驴,没有更高的生活目标,给人以目光短浅的感觉。(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十四载,安禄山反,诏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子仪收云中、马邑,开东陉。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遂趋常阳以守。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方北图范阳,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昏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代宗立,程元振自谓于帝有功,忌宿将难制,离构百计。因罢子仪副无帅,为肃宗山陵使。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诏子仪屯奉天。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虽剽果,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訹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曰:“善。”虏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贼果遁。德宗嗣位,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B.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C.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D.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武举,古代专为选拔武职人才而设置的科目,始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
    B.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C.回纥,我国古代民族。唐时曾建立回纥政权,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乱。
    D.太尉,唐代三公之一,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
    【答案】D
    【解析】“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错误,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率天下兵马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子仪武举出身,深谙用兵之道。常阳之战,他利用史思明得到援军后轻敌、军心不稳的时机速战速决;仆固怀恩叛乱时他坚守营垒,使敌人自退。
    B.郭子仪战功卓著,挽狂澜于既倒。安史之乱时,他临危受命,攻下云中、马邑、常山等地,与李光弼打败史思明,率兵赶赴皇帝驻地,国威大振。
    C.郭子仪素有威望,遭到小人谗害。他在玄宗时战功赫赫;代宗即位,程元振担心他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使他被罢免了副元帅之职。
    D.郭子仪功在社稷,死后恩宠备至。他死后,德宗非常哀痛,停朝五日;到出葬时,皇帝驾临安福门哭送丧车,并恩赐供奉到代宗庙中接受祭祀。
    【答案】B
    【解析】“攻下……常山”错误,依据“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可知,攻下常山的是李光弼,不是郭子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
    【答案】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
    (2)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
    【答案】客军深入我境,利在速战。他的部下一向感激我,我军不紧逼他们,他们自然会怀有二心。
    14.郭子仪为什么认为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作为?(3分)
    【答案】因为仆固怀恩虽然剽悍果断,但不得士兵之心。他只不过是利用想回家的人与他一起作乱,而这些人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下,郭子仪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应该不忍心进攻郭子仪。
    【参考译文】
    郭子仪,字子仪,是华州郑县人。因应试武举成绩优等,被任命为左卫长史。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兼任朔方节度使,率领他的部队东征讨伐。郭子仪收复了云中、马邑,打通了东陉。恰逢李光弼率兵在常山攻打敌军,攻下了常山,郭子仪率军至井陉,与李光弼会合,打败了叛军将领史思明的几万军队,于是到常阳据守。安禄山增派精锐军队帮助史思明。郭子仪说:“敌军倚仗援军,一定轻视我军;轻视我军,军心不稳,交战就能取胜了。”士兵都拼命作战,终于打败了叛军。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正准备北征范阳,适逢哥舒翰战败,皇帝逃到蜀地,太子在灵武登基,下诏命军队归来。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五万赶到皇帝驻地。当时朝廷才建立,势单力薄,军容不整,到这时唐朝威势才大为振作。(皇帝)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担任节度使。唐肃宗隆重检阅军队,大张旗鼓发兵南征。唐代宗登基,程元振自认为拥立皇帝有功劳,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因此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职务,任唐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怕诬陷得逞,把唐代宗赐给的一千多篇诏书包好呈上,并表白自己。皇帝下诏说:“我不仁德,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几十万兵入侵,君臣大惊,下诏命郭子仪驻扎奉天。皇帝问(郭子仪)应对的办法,他回答说:“没有什么威胁。仆固怀恩原是我的偏将,虽然强健勇敢,但向来不得士兵的拥护。现在能作乱的原因,是引诱想杀回家乡的士兵,胁迫他们同来,而且他们都是我旧日的亲兵,我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忍心进攻我吗?”皇帝说:“对。”敌军进犯邠州,前锋抵达奉天,众将请求进攻敌军。郭子仪说:“客军深入我境,利在速战。他的部下一向感激我,我军不紧逼他们,他们自然会怀有二心。”因此下令说:“敢说出战的斩首!”敌军果然退去了。唐德宗即位,赐(郭子仪)称“尚父”,升任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去世时八十五岁。皇帝非常悲伤,停止上朝五天。到下葬,皇帝驾临安福门,哭着看他的灵柩走过,赐给他的谥号叫忠武,供奉他到代宗皇帝庙中接受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燕子来舟中作①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写于大历五年(770年)从岳州前往潭州的途中。此时诗人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答案】D
    【解析】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6.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示例一)同意。颈联由燕子筑巢于人家,南北无定,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与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对燕子的同情,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示例二)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颈联看似咏燕,实则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这里的燕子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循序渐进以圣人孔子为例,提出“圣人无常师”,进一步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表达诗人同友人的依依惜别,“____________”则点明诗人与友人都是离乡宦游之人,却又在客中分手,更加重了离别的伤感。
    【答案】(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京的春天很美,但却很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昨日还硬朗的风,今天就轻柔了许多。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昨天还是星星点点,今天就已花满枝头,春天的脚步就是这么任性。脱去厚厚的冬装,春风就这么温暖身子,春绿就这么跃入眼帘,点染着树梢,闪躲在角落里,不肯一下子揭下羞涩的面纱。
    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北京的春天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柳树,对春天的到来反应最敏感的也是柳树。有人说,柳树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春风仿佛就是柳树的情人,对此,我深以为然。那漫长的冬季对多情的柳树来说够难熬的了,所以,刚有一点春的气息,柳树就躁动不安了,一夜之间在枝头绽出无数鹅黄的嫩芽,虽然小如细米,但一片一片的,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抬眼一看,不禁勃然心动。不过三五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个爱美的少女,用绿色装扮好自己,迎接心上人的到来,那种神态颇有几分差涩,又有几分喜悦。
    18.文中第二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A
    【解析】“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用了夸张的手法;“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运用了比拟手法;“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运用了比喻修辞。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①原句三个修饰语单独成句,并且后置,有强调作用。②原句句式灵活、活泼自然,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③原句先总写桃花盛开,然后用三个短语分别写桃花的颜色、情状、盛况,符合认知规律,层次感更加明显。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案】①北京的春天似乎来得有些唐突 ②满树的嫩芽又都变成片片绿叶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目前还没有能够消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来抗击新冠病毒的。②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之所以能痊愈,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造成的。③新冠病毒之前从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认识它们。④一开始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通常很少,并不会立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免疫系统也需要时间才能辨识这一新的病毒。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其对人体细胞的伤害会越来越显著。⑥免疫系统这时才会意识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新冠病毒进行大规模的“剿杀”。
    【答案】①“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搭配不当,可改为“增强人体的免疫力”。②“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语序不当,可改为“当病毒不断自我复制达到一定的数量时”。⑥“目前的当务之急”重复,可去掉“目前的”。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2020年3月3日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目前正在进行封装测试。5G微基站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线射频宽带芯片组的拓展。射频基带芯片组可实现600兆每秒的下行速率,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在中国广播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标准测试中,相比对标的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抗衰减能力提升了10dB左右,这使其更能适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射频芯片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可以说是为5G时代室内共享微基站量身定做的芯片。
    【答案】关键信息:射频芯片由我国自主研发;下行速率快,能对标国际巨头产品;适应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覆盖广电频段,兼容共享室内频段。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出现了“文明新装”,即头上不戴耳环、发簪等饰物,上身着朴素的衣服,下配不施纹绣的黑裙。这种装束由京沪两地的女学生最先倡导,之后蔓延至知识界女性,不少学校将它定为女生校服。
    材料二 “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没有什么特定的校服,学生穿着比较随意。通常入了队的学生会穿白衬衫,男生蓝裤子,女生蓝裙子,看上去很整齐。”有人回忆50年代时如是说。
    材料三 90年代以后,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白等,男女同款,宽大但方便。后来,除运动服外,日式制服、英式制服也陆续出现。
    材料四 近年来,穿五四时期的青年装拍毕业照,成为一种潮流。据报道,某地因租借民国风拍照的学生过多,许多服装租赁店不得不实行预约制。
    有学者说,“如果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内涵,那么衣冠发式等就是文化的外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向校报投稿,不少于800字。
    【答案】【写作指导】四则材料通过不同时期校服的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精神追求、文化价值等。其中材料一、四前后呼应,体现了当代青年对五四精神的怀念与向往;材料二、三则对立与互补,尤其是对个体需要与审美意识的观照;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为递进关系,由注重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再到文化价值。
    综合上述材料的解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将不同时代的校服进行多维比较分析,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探索校服背后折射出的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而不仅仅是看校服本身的美丑或实用价值。
    (2)梳理校服发展变化的时代轨迹,从中探究青年的个体需要、精神追求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给当代青年学生以正向引导,将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连。
    (3)从校服的新旧变更、中西并包的变化角度,探究当代青年对五四精神的向往与追求,对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心态与文化自信。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2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2 烛之武退秦师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3* 鸿门宴同步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化预练,语基习题化细练,课文高考化精练,文本联读化巧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化预练,语基习题化细练,课文高考化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第1单元测试卷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