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01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02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

    展开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共22页。

    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
    编稿:李霞 审稿:张林娟
    【学习目标】
    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关系,能通过前项和公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4.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列求和方法.

    【知识网络】
    数列的通项
    通项公式
    等差中项
    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
    性质
    通项公式
    等比中项
    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
    性质
    数列
    数列前n项和
    数列的递推公式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的第n项与项数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要点诠释: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任意数列的前n项和;

    要点诠释:
    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
    (2)求出当n≥2时的,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中的n=1时有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要点诠释:
    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可用凑配法、换元法等.
    要点二:等差数列
    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法:(常数)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p,q为常数)是等差数列;
    ④前n项和公式法:(A,B为常数)是等差数列.
    要点诠释:对于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则应注意从特例入手,归纳猜想一般特性.
    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特别,若,则
    (3)等差数列中,若.
    (4)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中,连续k项和,… 组成新的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
    ①当n为奇数时,;;;
    ②当n为偶数时,;;.
    (6)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则(m、n∈N*,且m≠n).
    (7)等差数列中,若m+n=p+q(m、n、p、q∈N*,且m≠n,p≠q),则.
    (8)等差数列中,公差d,依次每k项和:,,成等差数列,新公差.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等差数列中
    ①若a1>0,d<0,有最大值,可由不等式组来确定n;
    ②若a1<0,d>0,有最小值,可由不等式组来确定n,也可由前n项和公式来确定n.
    要点诠释:等差数列的求和中的函数思想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
    要点三 :等比数列
    判定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q是不为0的常数,n∈N*)是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法:(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是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法:(,)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
    (2)若,则.
    特别,若,则
    (3)等比数列中,若.
    (4)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中,连续k项和,… 组成新的等比数列.
    (5)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当n为偶数时,.
    (6)等比数列中,公比为q,依次每k项和:,,…成公比为qk的等比数列.
    (7)若为正项等比数列,则(a>0且a≠1)为等差数列;反之,若为等差数列,则(a>0且a≠1)为等比数列.
    (8)等比数列前n项积为,则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

    ①方程观点:知二求一;
    ②函数观点:
    时,是关于n的指数型函数;
    时,是常数函数;
    要点诠释:
    当时,若,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若,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
    当时,若,等比数列是递减数列;若,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时,等比数列是摆动数列;
    当时,等比数列是非零常数列.
    要点四: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直接用其前n项和公式求和.
    分组求和法:
    将通项拆开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加或相减的形式,然后分别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如:an=2n+3n.
    裂项相消求和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的方法.一般通项的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
    若,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
    则,如an=
    错位相减求和法:
    通项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的积的形式:, 其中 是公差d≠0等差数列,是公比q≠1等比数列,如an=(2n-1)2n.
    一般步骤:
    ,则

    所以有
    要点诠释:求和中观察数列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变形手段,注意错位相减中变形的要点.
    要点五:数列应用问题
    数列应用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平均增长率、利率(复利)以及等值增减等实际问题,需利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步骤.
    ①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达到如下要求:
    ⑴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
    ⑵弄清题目中的主要已知事项;
    ⑶明确所求的结论是什么.
    ②抓住数量关系,联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表达.
    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据题意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如函数关系、方程、不等式).
    要点诠释:数列的建模过程是解决数列应用题的重点,要正确理解题意,恰当设出数列的基本量.
    【典型例题】
    类型一:数列的概念与通项
    例1.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从各项符号看,负正相间,可用符号表示;数列各项的分子:1,3,5,7,……是个奇数列,可用表示;数列各项的分母:5,10,17,26,……恰是,, ,,…可用表示.
    【解析】通项公式为:.
    【总结升华】
    ①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求数列中第项与项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如果把数列的第1,2,3,…项分别记作,,,…,那么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求以正整数(项数)为自变量的函数的表达式;
    ②通项公式若不要求写多种形式,一般只写出一个常见的公式即可;
    ③给出数列的构造为分式时,可从各项的符号、分子、分母三方面去分析归纳,还可联想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以此参照进行比较.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列则是此数列中的( )
    A. 第48项    B. 第49项 C. 第50项   D. 第51项
    【答案】C
    将数列分为第1组1个,第2组2个,…,第组n个,,,,,
    则第n组中每个数的分子分母的和为n+1,则为第10组中的第5个,其项数为(1+2+3++9)+5=50. 故选C.
    【变式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数列中的前4项,并归纳猜想其通项公式:
    (1)
    (2)
    【答案】
    (1),
    猜想得.
    (2)a1=a,a2=,a3=,a4=,
    猜想得an=.
    类型二:等差、等比数列概念及其性质的应用
    例2. 在和之间插入个正数,使这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求所插入的个数之积;
    【解析】
    方法一:设插入的个数为,且公比为,则
    ∴,()

    方法二:设插入的个数为,,

    ,,

    【总结升华】第一种解法利用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先求公比,后求其它量,这是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思路简单、实用,缺点是有时计算较繁;第二种解法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积相等,这在解题中常用到.
    举一反三:
    【变式1】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的和与奇数项的和之比为32:27,求公差.
    【答案】设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d,则

    【变式2】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积为216,若第二个数加上4,则它们构成一个等差数列,求这三个数.
    【答案】这三个数为2,6,18或18,6,2.
    例3.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等于( )
    A. B. C. D.
    【思路点拨】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来解:等差数列中, ,,也成等差数列.
    【解析】由题意知,,,成等差数列,
    由已知得,故公差为,
    所以,故,,故,
    所以.故选A。
    【总结升华】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熟练掌握它们的性质并灵活运用,能使问题简洁.
    举一反三:
    【变式】 已知等差数列,, , 则(  )
    A.125   B.175  C.225  D.250
    【答案】C
    方法一:∵为等差数列,
    ∴,,成等差数列,即
    ∴,
    解得,∴选C.
    方法二:取特殊值(适用选择题):令,由题意可得,,
    ∴,,
    ∴,
    ∴选C.
    方法三:,,
    两式相减可得,
    ∴.
    ∴选C.
    例4.等差数列中,,,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
    【思路分析】等差数列的通项是关于n的一次式,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式(缺常数项).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大最小值可用解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方法.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由题意有:
    化简得,,

    有最小值。
    又或时,取最小值.
    【总结升华】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式(缺常数项),当时,有最小值;当时,有最大值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中,,,则它的前__ 项和最大,最大项的值是____.
    【答案】7,49
    设公差为d, 由题意得3a1+d=11a1+d,得d=-2,
    ∴有最大值.
    又S3=S11,可得n==7,
    ∴S7为最大值,即S7=7×13+(-2)=49.
    【变式2】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数列{bn}满足bn=an·an+1·an+2(n∈N),{bn}的前n项和用Sn表示,若{an}中满足3a5=8a12>0,试问n多大时,Sn取得最大值,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3a5=8a12>0,∴3a5=8(a5+7d),解得a5=-d>0
    ∴d<0,∴a1=-d,
    故{an}是首项为正的递减数列.
    则有,即
    解得:15≤n≤16,∴n=16,即a16>0,a17<0
    即:a1>a2>…>a16>0>a17>a18>…
    于是b1>b2>…>b14>0>b17>b18>……
    而b15=a15·a16·a17<0 b16=a16·a17·a18>0
    ∴S14>S13>…>S1 ,S14>S15,S15 又a15=-d>0,a18=d<0
    ∴a15<|a18|,∴|b15|0
    ∴S16>S14,故Sn中S16最大
    例5. 设Sn、Tn分别为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满足,求.
    【思路点拨】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及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主要利用:
    进行求解.
    【解析】
    方法一:的关系
    方法二:设(k≠0),
    ∴a11=S11-S10=11k(7×11+1)-10k(7×10+1)=148k
    b11=T11-T10=11k(4×11+27)-10k(4×10+27)=111k
    ∴.
    【总结升华】等差数列的中项在前n项和式中的应用是解决本例的关键,也应注意到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的联系.
    举一反三:
    【变式1】等差数列{an}中,Sn=50,,,求项数n.
    【答案】,

    由(1)+(2)得:,

    【变式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____.
    【答案】由已知得,故.
    【高清课堂:数列综合381084 例2】
    【变式3】在数列中,,
    (1)设,证明是等比数列.
    (2)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若是与的等差中项,求的值;并证明:对任意的,是与的等差中项.
    【答案】(1)利用定义证明
    (2)
    (3)证明时,不合题意
    时,
    由是与的等差中项可求


    即是与的等差中项.
    类型三: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
    例6.已知数列中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把整理成,得数列为等比数列;把整理成得数列为等比数列,通过构造的新数列的通项公式,联立求出.
    【解析】

    又形成首项为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则………………………①
    ,,
    ,形成了一个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则………………………②
    ①②

    【总结升华】本题是两次构造等比数列,最终用加减消元的方法确定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列中,,,求.
    【答案】法一:设,解得
    即原式化为
    设,则数列为等比数列,且

    法二:∵ ①

    由①-②得:
    设,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法三:,,,……,


    【变式2】在数列{an}中,a1=1,an+1=,求an.
    【答案】,∴


    ……

    将以上各式叠加,得

    又n=1时,

    类型四:与的关系式的综合运用
    例7. 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对于恒成立,求.
    【思路点拨】可以考虑化为的递推式,直接求,这是方法一;已知的混合式,考虑采用降角标作差的方法,化为的递推关系式,先求再求,这是方法二.
    【答案】
    【解析】方法一:
    当时,,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当时,

    方法二:
    ①  
    则 ②
    ①—②得,
    ,即,
    在①中,当n=1时,


    .
    【总结升华】与的关系式的综合运用,如果已知条件是关于、的关系式,可利用n≥2时,将条件转化为仅含或的关系式。注意分n=1和n≥2两种情况讨论,若能统一,则应统一,否则,分段表示。
    举一反三:
    【变式1】在数列中,已知前项和与通项满足,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因为从而由已知得到:即,
    于是得到,就可以得到:.
    【变式2】在数列{an}中,Sn是其前n项和,若a1=1,an+1=Sn(n≥1),则an=________.
    【答案】
    ∵an+1=Sn(n≥1),∴an=Sn-1(n≥2),
    ∴an+1-an=an(n≥2),即an+1=an(n≥2),
    当n≥2时,,当n=1时,a1=1.

    【变式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
    (2)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答案】
    (1)由,得,
    ∴,
    又,即,得.
    (2)证明:当时,,
    得,又,
    所以为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类型五:数列的求和问题
    例8.(2015 天津)已知数列满足(q为实数,且q≠1),,,,且,,成等差数列.
    (Ⅰ)求q的值和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Ⅰ)2;(Ⅱ)
    【解析】
    (Ⅰ)解:由已知,有,即
    ,所以.
    又因为q≠1,所以a3=a2=2,
    由a3=a1·q,得q=2.
    当n=2k―1(k∈N*)时,;
    当n=2k(k∈N*)时,.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
    (Ⅱ)解:由(Ⅰ)得.设{bn}的前n项和为Sn,则


    上式两式相减,得

    整理得,.
    所以,数列{bn}的前n项和为,n∈N*。
    【总结升华】数列求和是考试的热点,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为背景考查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等求和方法。重点是错位相减法.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 天津文)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n}是等差数列,且a1=b1=1,b2+b3=2a3,a5-3b2=7.
    (Ⅰ)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
    (Ⅱ)设cn=anbn,n∈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
    【答案】
    (Ⅰ)设数列{an}的公比为q,数列{bn}的公差为d,由题意q>0.由已知,有,消去d,整理得q4―2q2―8=0.又因为q>0,解得q=2,所以d=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n∈N*;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2n-1,n∈N*.
    (Ⅱ)由(Ⅰ)有cn=(2n―1)·2n-1,设{cn}的前n项和为Sn,则
    Sn=1×20+3×21+5×22+…+(2n-3)×2n-2+(2n―1)×2n-1,
    2Sn=1×21+3×22+5×23+…+(2n-3)×2n-1+(2n―1)×2n,
    上式两式相减,得
    ―Sn=1+22+23+…+2n―(2n―1)×2n=2n+1―3―(2n―1)×2n=―(2n―3)×2n―3,
    所以,Sn=(2n―3)·2n+3,n∈N*.

    【变式2】若数列的相邻两项、是方程的两根,又,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由韦达定理得,,
    ∴,得 ,
    ∴ 数列与均成等比数列,且公比都为,
    由,,得,
    ∴,
    (I)当为偶数时,令(),



    .
    (II)当为奇数时,令(),




    .
    类型六: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9.(2016 长沙校级模拟)已知单调递增的等比数列{an}满足:a2+a3+a4=28,且a3+2是a2,a4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答案】(1)an=2n(2)Sn=2n+1―n·2n+1―2
    【思路点拨】(1)根据a3+2是a2,a4的等差中项和a2+a3+a4=28,求出a3、a2+a4的值,进而得出首项和a1,即可求得通项公式;
    (2)先求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然后求出―Sn―(―2Sn),即可求得的前n项和Sn。
    【解析】(1)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
    ∵a3+2是a2,a4的等差中项
    ∴2(a3+2)=a2+a4
    代入a2+a3+a4=28,得a3=8
    ∴a2+a4=20

    ∴或
    ∵数列{an}单调递增
    ∴an=2n
    (2)∵an=2n

    ∴ ①
    ∴ ②
    ∴①―②得,
    Sn=2+22+23+…+2n―n·2n+1=2n+1―n·2n+1―2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前n项和,对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乘积形式的数列,求前n项和一般采取错位相减的办法。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数列综合381084 例1】
    【变式】已知两个等比数列,,满足,,
    ,.
    (1)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唯一,求的值.
    【答案】(1)或
    (2)
    类型六:应用题
    例10.某地区现有耕地10000公顷,规划10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1公顷)(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
    【思路点拨】应用题须认真读懂关键词句,容易看出每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口数均构成等比数列。
    【解析】
    方法一:由题意,设现在总人口为人,人均粮食占有量为吨,现在耕地共有公顷,于是现在的粮食单产量吨/公顷,10年后总人口为,人均粮食占有量吨,若设平均每年允许减少公顷,则10年耕地共有()公顷,于是10年后粮食单产量为吨/公顷.
    由粮食单产10年后比现在增加得不等式:

    化简可得
    即,
    ∴(公顷)
    答:按规划该地区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4公顷.
    方法二:由题意,设现在总人口为人,粮食单产为吨/公顷,现在共有耕地公顷,于是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吨/人,10年后总人口为,粮食单产吨/公顷,若设平均每年允许减少公顷,则10年后耕地将有()公顷,于是10年后粮食总产量为,人均粮食占有量为,由人均粮食占有量10年后比现在增加得不等式:
    ,(余与上同).
    【总结升华】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只要把模型中的量具体化就可得相应的解析式.
    举一反三:
    【变式】某地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且每年增长率为,因生产建设的需要每年年底要砍伐的木材量为,设为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
    (1)写出的表达式.
    (2)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该地区每年的森林木材存量应不少于,如果,那么今后该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吗?若会,要经过几年?(取).
    【答案】
    (1)依题意,第一年森林木材存量为,
    1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为:,
    2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为:,
    3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为:,
    4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为:,
    … …
    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为:
    (2)若时,依题意该地区今后会发水土流失,则森林木材存量必须小于,
    即 ,
    解得,即,
    ∴,
    ∴.
    故经过8年该地区就开始水土流失.
    相关试卷

    巩固练习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 这是一份巩固练习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共7页。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基础: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基础,共17页。

    知识讲解_ 不等式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 这是一份知识讲解_ 不等式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共1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知识讲解_数列的全章复习与巩固_提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