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01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02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共1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上学期期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虞仲房司马送秋韵

      丁世昌

    自入秋光能几时,无端又赋别秋诗。

    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

    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

    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标题分析,虞仲房应该曾经写过一首与本诗韵脚相同、用韵次序相同的诗。

    B. 首联以反问入笔,点出秋光之不永,无缘无故地又要开始写送别秋日的诗篇了。

    C. 中间四句通过对自然风物的描摹,渲染出秋景的悲凉,让人感受到秋气的严酷。

    D. 第七句中的“往来”指的是暑往寒来,秋去冬来,“乘除法”指的是主观情感。

    16. 悲秋是古诗常见的主题之一,这首诗却“独拔于流俗之外”,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本诗一改悲秋主题,而是另辟蹊径抒发对秋日美景的盛赞之情,希望拥有时能够好好珍惜,不要徒然悲叹,更不必为时光的流逝而伤感,我们改变不了客观,便主观上接受,淡定豁达地面对人生的来去、得失。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C. “渲染出秋景的悲凉”不当,“虫鸣急”是表达的是珍惜欣赏美妙虫鸣之意,“天阔风高雁过迟”强调秋意尚在,“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给人秋日盛景,美好烂漫的感觉。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主旨、观点态度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首先理解题干意思,悲秋是永恒的主题之一,但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地表达了对秋的激赏和欣悦态度。

    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论证。

    比如首联“自入秋光能几时,无端又赋别秋诗”直抒胸臆,通过一个反问,表达了秋尚在,不要徒增烦恼黯然伤悲,过早地哀叹时光流逝,既然知道秋日不长,不如在拥有时好好珍惜,何苦无理由地吟诵告别秋日的辞赋呢?

    再看颔联和颈联,“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作者抓住了具有秋天特点的意象,你听鸣虫尚在,你看天空依然开阔风依然和畅大雁也还在缓缓飞翔,路边菊花也顽强地怒放着,绿叶凋落,但红叶绚烂于枝头。这是多么美好而富有生机的秋日盛景啊。

    最后看尾联“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承接上文照应首联,巧用宋玉悲秋的典故,并回应题目,季节的往来是客观规律,我们改变不了客观可以调整主观心态,来去听任自如就好,只管笑赏四季风景,没必要年年为季节的更替而伤悲。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诗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下醉题

    陆游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注:①弹铗思鱼:《战国策》:“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铁归来乎,食无鱼!’”②要离:要离是春秋时勇士,曾为吴王阖闾行刺公子庆忌不成,伏剑自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不明说自身受饥寒的威胁,只用“未免饥”的“黄鹄”自比,用“欲何之”暗示“此身”无处可去,可见处境之艰难。

    B. 颔联对句用《战国策》冯援客孟尝君的典故,表面上是说“思鱼”和叹“富贵迟”,实际上是袒露自己无意于富贵的心迹。

    C. 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李广和要离的仰慕追随之意,并借以阐明自己秉持本心、矢志报国的不变心志。

    D. 尾联说要对月“强醉”以解“过悲”之忧,一“强”一“过”,更增辛酸之感。这与杜甫《登高》尾联的内容、意旨是一致的。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闭门种菜英雄老”一句虽以“闲淡语出之”却饱含愤慨之情,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诗人写日常“闭门种菜”,显得闲静淡泊;但诗人立志一生驰聘疆场,收复失地,常以“英雄”自居,如今年华老去,报国无门,心中自有无限愤慨。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这与杜甫《登高》尾联的内容、意旨是一致的”错。在内容上。陆诗写自己借酒解忧,杜诗却写出了自己因病停酒的境况。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把握作者感情的能力。

    “闭门种菜英雄老”意思是,将老于自己归乡种田这种境遇。
     

    诗人写“闭门种菜”,说自己归乡种田,远离尘嚣,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其实是用了三国时刘备以种菜掩饰自己抱负的典故,诗人一贯想为国驰驱,收复失地,常以“英雄”自命。本是一腔热情,现在却是不受重用、只能隐居种菜的处境,诗人一腔热血将“老”于这种境况,内心充满苦闷与愤慨。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

    B. 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

    C. 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作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平静之意。

    D. 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

    16. 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 ①对英雄远逝的感慨。颈联上句写千载英雄已如飞鸿远逝,杳无踪影,抒发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时无英雄的叹息。②对南宋朝廷苟且求安的忧虑。颈联下句写六朝故地暂趋平静,触发诗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担忧。③对屈辱现实的无奈。尾联写诗人过江汲水煎茶,身负接待金使之命,想起延请使者至金山吞海亭烹茶的惯例,国耻身辱,齐聚心头。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A.“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霜冻”并联系颈联的“雪晴”,可知应为冬日。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颈联对句的一个“晴”字,将前两联的描写作了一个概括。但与“六朝形胜”连在一起,其意就不止于描写气候的晴朗了。扬子江畔,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与南朝十分相像。此时宋金已缔结和议,宋朝以屈辱的条件,换得了一个苟安局面,因此扬子江畔,这古战场也渐趋平静。这里的“晴”字,除指气候外,也含有形势平静之意。

    “雪”字与出句“鸿去”呼应。此处“飞鸿”,指“千载英雄”,也就是杨万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绝句》中提到的岳飞、韩世忠、赵鼎、张浚等名将良相。昔日的英雄如飞鸿一去,渺然难追,空于山川形胜,照应着雪霁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局势的忧虑。

    尾联回到题上,“汲江心水”,正是过江之时,携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了对现实的无奈。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碎[注]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本词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时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弃疾副手,这年秋天,范昂任职期满,调至临安,诗人作此词为他送别。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点题,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惊恐之情,暗含了他功业无成的感叹。

    B.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以责备口吻写流水的无情,含蓄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境况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C.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与“归去朝端如有问,玉关门外老班超”写法相同,两者表达的意思也相近。

    D. 结句写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频频射落大雁”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与凄凉之意。

    16. 这首词多处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请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

    【答案】15. A    16. ①“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

    运用想象与列锦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

    ②“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想象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惊恐之情”错误。“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此句化用了苏轼“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但感觉更深沉悲慨,词人意有所郁结,面对别酒随事触发。“情味减”是说年轻时那样的兴致和趣味已经大大减退了,这是作者对青年时代怀抱壮志的一种遗恨,“老来”两字并不是说年华老去,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并不老迈,此处表现的是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滞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

    ①“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莼菜羹、鲈鱼脍,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

    ②“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想象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表露出自己不能去朝天,愁肠满怀,借酒浇愁,表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自己不能去朝天,愁肠满怀,借酒浇愁,有壮志难酬的苦闷。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借“好月”点明送别时节将近中秋,恰逢团圆佳节,而圆满的明月“不照人圆”,以美景衬哀情,触目皆愁。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劝勉范昂不要眷恋于故乡之爱和天伦之乐,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应当趁征衫未脱,去朝见天子,因皇帝在宫里正盼着贤德的人去帮助料理国事,希望他得到重用,作者时刻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情跃然纸上。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作者用更羸引弓虚发,惊落一只病雁的典故,说明自己仍未忘却疆场的戎马生涯,依然有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虽“老”而还堪一用。

    江苏省泰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宋)辛弃疾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注∶①写作此词时,作者64岁,在闲置多年后,刚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②团扇∶圆形扇,夏用秋弃。③茂陵词∶汉武帝刘彻著《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之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去年秋风到吾庐,既是写自己的身份和境遇的变化,也象征着南宋政权的衰落。

    B. 秋风、斜阳、落木、冷江,萧索的意象为全词笼上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C. 词中写大禹、汉武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对英雄的景仰,也有英雄不在的慨叹。

    D. 词中运用了几个典故,情切意合,巧妙自然,意蕴深婉沉厚,决无“掉书袋”的弊病。

    16. 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试作概括分析。

    【答案】15. A    16. ①悲秋;②国土沦丧的悲愤;③功成被弃、壮志难酬的愤慨;④归隐而又不甘的彷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既是写自己的身份和境遇的变化,也象征着南宋政权的衰落”理解有误。“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大意是说“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起句化用《九歌·湘君》“袅袅兮秋风”句,全词紧紧扣住“秋风”着笔,浮想联翩却又自抒胸怀。但并无“既是写自己的身份和境遇的变化,也象征着南宋政权的衰落”之意,此种说法过度解读了。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该词抒发了怀古之幽情。全词紧紧扣住“秋风”着笔,浮想联翩却又自抒胸怀。该词层层铺叙,笔笔联想,将家国之叹、兴亡之感以及个人遭遇之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该词雄浑沉郁,体现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令人敬佩的高风亮节。

    1)开篇三句“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词人紧扣“秋风”着笔,自然而然生发“士悲秋”的情怀,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词人的脸;他记得它去年曾到过他的家。字里行间渗透着悲秋的情结。

    2)“山河举目虽异”二句,是用《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东晋时南渡士大夫常到新亭聚游饮宴,周侯中坐而叹,说:“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皆相视流泪。作者登秋风亭时与东晋士大夫有同感,看到风景依旧,山河破碎,西风苍凉,因而无限感慨。北望中原,被金人的铁蹄侵占,故生发国土沦丧之愤慨。

    3)以下“功成者去”二句连用典。这二句作者借以对宋廷排挤抗金爱国将领的作法表示不满。

    4)“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作者看到,秋风中夕阳西下,可是当年大禹治水的遗迹已茫茫不见,无处寻觅了。辛弃疾言外之意也是追忆大禹拯救陆沉的勋业,慨叹南宋无英雄人物能力挽狂澜。

    5)在下片词人提及历史上一位英雄君主。汉武帝巡行河东时作有《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辛弃疾在秋风亭上联想《秋风辞》,不仅只是节令上的偶合。他借以缅怀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强盛帝国所作的杰出功绩。这三句表面是说,汉武帝传颂千古的风流辞章,足可以与司马相如的辞赋媲美。这里似是赞扬汉武的文采,实是歌颂他的武略,暗指宋廷的懦弱无能。

    6)作者用此怅望江南半壁河山,缅怀大禹、汉武帝,情绪依然十分愤慨。接着说:朋友们来信劝告我,不要留恋官场而忘记归隐。“莼鲈”用东晋张翰因秋风起思归故乡的典故,这里以友人来信的口气说出,还是弃官退隐吧。这是作者回顾历史以后,面对冷酷的现实所产生的心理矛盾。结尾却并不回答朋友,只是说:谁曾想到在这清凉的秋夜,我正挑灯攻读太史公书。《史记》其中一系列爱国英雄的纪传,如廉颇、李广等,效命疆场、威震敌胆且晚年倍受压抑,悲愤壮烈,曾深深激动辛弃疾夜读之心。这时辛弃疾64岁,其老骥伏枥之志不衰。

    总结:词中运用典故描绘秋天景象,并表现了怀念北方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悲凉情绪。篇末通过对友人的答话,表现自己不甘心于长期退隐,而积极关心政治,准备有所作为。

    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怀示邻里

    陈师道

    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绍圣元年(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罢职归家。元符三年正月,十七岁的徽宗继位,皇太后向氏处理国事,为调和两党之争,召回部分被放逐的元祐党人。②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此暗用其事。③趁两衙,众蜂簇拥蜂王飞集,犹如旧时吏员赶赴衙参。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极言春雨连绵的萧瑟景象与所居之处的破败荒凉,写出生活的清苦。

    B. 颔联转向写人,活现出一位家境贫穷、孤居独处、拙于交往的寒士形象。

    C. 颈联从小处着墨,描绘眼前生动的春天景象,表达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D. 诗歌选取的春意物象,避熟就生,避巧就拙,表现一种高古苍劲的气韵。

    16. 对本诗最后一句的理解历来有争议,有人理解为“如今或许还有未开的花”,有人理解为“如今难道还有未开的花”。你认可哪一种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示例1:认可“如今或许还有未开的花”。与颈联描写的生动春景连贯;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仍对朝廷心存希冀;照应题目,委婉地向邻居表示应约之意。

    示例2:认可“如今难道还有未开的花"。与首联描写的萧瑟春景照应;表达作者心灰意懒之意,与颔联刻画的形象吻合;照应题目,向邻居解释屡次失约的理由。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描绘眼前生动的春天景象,表达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分析错误,正确的理解应是“描绘了眼前热闹的春景,并暗寓自身不得其时之慨”。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

    1)认可“如今或许还有未开的花”:这种理解紧承颈联“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两句,春雷震动蜂窠,黄蜂有主还能排列成衙。这两句从小处着墨,描绘了眼前热闹的春景,表明他在现实的情况下,平白地辜负了春天,虽然邻家几次以春事相邀,都因未能赴约而失去机会,此时或许还有未开的花儿,委婉地向邻居表示应约之意,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仍对朝廷心存希冀之情。

    2)认可“如今难道还有未开的花”:这种理解结合首联“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两句,意思是极言春雨连绵的萧瑟景象与所居之处的破败冷落。这首诗是诗人写给邻里说明自己“屡失”“春事约”的原因,也表达了自己凄苦寂寥的生活和心情,所以慨叹“如今难道还有未开的花”。

    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诸,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江苏南京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征虏亭:《丹阳记》曰“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为钱行送别立此亭,因以为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将江边的荒凉之景与旧时征虏亭的热闹进行对比,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B. 颔联写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景色虽然依旧,但人事却已面目全非。

    C. 颈联以精炼的语言指出国家兴亡取决于人治,警示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D. 尾联借鉴了杜牧的《泊秦淮》,作者想到后主的亡国而幽怨地唱起《后庭花》。

    16. 有人认为“山川空地形”与《滕王阁诗》“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赞成?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5. D    16. ①不赞成。本诗“空”是动词,意为“徒有”,写出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勿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步六朝后尘,希望当今的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王诗“空”是副词,意为“独自”,“空”字表达了作者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可自己还是一无所成的悲哀。前者感叹国家兴亡,后者感叹个人成败。
    ②赞成。本诗借古讽今——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六朝废,体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王诗“空”字写出了长江滔滔不绝、奔流不息,但作者自己还是一无所成,结合前文“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也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之感。两诗在情感表达上异曲同工。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作者想到后主的亡国而幽怨地唱起《后庭花》”错误。尾联意思是: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诗人以是在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就是在步入六朝后尘。并不是作者唱起后庭花。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思是: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空”是徒有的意思。本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王诗“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意思是: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空”是独自的意思。“空”字既写出了长江向东流的状态,又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可自己还是一无所成的悲哀,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之感;“空”字也写出了长江自古以来都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

    回答赞成的考生,可以从两诗都抒发的“物是人非”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回答不赞成的考生,可以从本诗着眼于国家兴亡,心系苍生的,王诗着眼于个人成败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关试卷

    吉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8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2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