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01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民版必修1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题干中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应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充分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选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C
    2.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共同纲领》的颁布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解析:材料“新中国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反映了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这一制度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故A项正确;一届人大的召开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不符合题意,故B项排除;《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1954年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
    答案:A
    3.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
    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左右国家的政局 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
    解析:从题目“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最本质的优点是增强国家认同感,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争权夺利的工具、左右国家的政局,故B、C两项错误。保障公民公平参政,亦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感,故D项错误。
    答案:A
    4.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B.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解析:根据材料“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可知体现的是参与讨论的人员的广泛性,D选项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原则是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A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B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原则,C选项排除。
    答案:D
    5.1953~1954年中央召开多次统战会议通过决议:凡有民主人士的地方,自县市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统一战线组织、部分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中,都需要注意民主人士的安排。这一决议有利于( )
    A.中共居于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
    B.国家根本大法颁布及普遍实施
    C.使政协成为行使国家权力机关
    D.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的地位,故排除A项;统战会议的决议是为了团结民主人士,与根本大法宪法的关系不大,故排除B项;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故排除C项;由材料“凡有民主人士的地方,自县市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统一战线组织、部分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中,都需要注意民主人士的安排”可知,该决议有助于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故D项正确。
    答案:D
    6.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1954年我国新宪法颁布的意义,故选B项。A项是在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D两项是在1956年。
    答案:B
    7.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①人民民主 ②民主集中 ③社会主义 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结合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A项。
    答案:A
    8.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方针,结合所学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C项。
    答案:C
    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0.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解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才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
    答案:A
    11.有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是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在制度形式上因地制宜地依据具体情况和条件作出的安排。这一“制度”( )
    A.完全沿袭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B.在所有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C.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D.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政府在尊重历史传统和利于民族合作的基础上”可知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关键词“基础上”可知完全沿袭了传统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12.1965年9月1日至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消灭了数千年的农奴制度
    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D.实现了西藏地区改革开放
    解析:根据材料“其中藏族代表226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可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80%以上,得出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消灭农奴制度,故B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参政人员结构,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故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西藏地区改革开放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截至1990年,我国共设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
    材料四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以及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有哪些意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内容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民族居住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民族团结和繁荣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团结回答。
    答案:(1)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立。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哪些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体现的原则。
    (3)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答案:(1)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的思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相关试卷

    各版本通用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测试(人民版必修1): 这是一份各版本通用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测试(人民版必修1),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各版本通用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习题: 这是一份各版本通用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各版本通用 高一历史专题训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这是一份各版本通用 高一历史专题训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