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练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练习题01
    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练习题02
    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练习题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辨形组词,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文学文化常识填空,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课 故都的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落(  )  静(  )

    (  )  细(  )  (  )

    (  )  橄榄(  )(  )

    答案: ruǐ  xié  chuán  ɡǎn lǎn

    2.辨形组词。

        

     

    答案: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

    不远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疏疏落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一叶而天下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不能自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认为千里遥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2)在空间和时间上间隔远、稀稀落落的意思。

    (3)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4)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郁达夫是我国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1921年曾与成仿吾、郭沫若、张资平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团“______”

    答案:小说 散文 《沉沦》 创造社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diāo)      潭(zhè)

    (chuán)      (ruǐ)

    B.细(nì)      (zē)

    椭圆(tuǒ)      (qí)

    C.文(chāo)      (lǎn)

    (sī)      (tuó)

    D(lú)        (xié)

    (xùn)        (pì)

    答案:B

    解析:

    2.下列各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B.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C.秋天,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D.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答案:A

    解析:两个都应该写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1)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______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2)秋蝉的_____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3)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______的感触来的。

    A.领略 衰弱 萧索  B.领会 衰落 萧索

    C.领略 衰落 萧条  D.领会 衰弱 萧条

    答案:A

    解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侧重于体会。衰弱,此处是指身体失去了强盛的精力、机能。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一般用来形容社会环境。

    4.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C.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答案:D

    解析:两个顿号应删去,表约数时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3·11地震发生后,许多国家的救援队不远千里奔赴灾区,展开了赈灾救援工作。

    B.每例保险纠纷都是保险公司的一场声誉之战,这个略显滑稽的骗赔案,让我们一叶知秋

    C.在房租上涨问题的《协议》上,房主表述得混混沌沌,让租赁者不明白什么时间涨,涨多少。

    D.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迥然不同,无论是秋的色、秋的味,还是秋的意境与姿态。

    答案:C

    解析:C项,混混沌沌使用对象错误,应为含混不清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文章,常常是把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B.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

    C.《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及深切的眷恋之意,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D.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是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答案:B

    解析:A项,错用介词,应将改为C项,成分残缺,应在深切的眷恋之意之前加上动词含有D项,缺少主语,把像花而又不是花的是一种落蕊改为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7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蓝色或白色都属于冷色调,而淡红色为暖色调。作者喜爱牵牛花的冷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冷寂之感。

    8.选文中加点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作者细腻”“清闲”“落寞的感受。

    解析:此题考查文中词语的含义,这句话处在本段文字的结尾处,起收束作用。这些是对上文中作者感受的总结。

    9.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故都的秋清、静的景色。

    解析:画线的语句是用触觉写秋景。解答时要把握两个没有和一个只能

    10.选文第三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北国的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的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亲切向往、眷恋之情。

    解析:第三段文字,作者为了写北国的秋声,选定了秋蝉,为了凸显北国的秋蝉的特别,写了南国的秋蝉,并用北国的耗子与北国的秋蝉类比。

    11.自然万物一旦融进我们的内心,便又多了一份灵动,一份鲜活,一份独特的魅力。调动起你的情感,描绘一下你眼前的吧。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表现景物特征。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淅沥沥的声音。雨,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了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剥落的白粉。园子里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都像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潇潇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4×936)

    1.文学常识填空。

    ''郁达夫(1896—1945),原名________,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________”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作品带有自叙性的独特风格。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薄奠》等,其散文《________》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与眷恋之情。

    答案:郁文 创造社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故都的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廿四桥(  )

    (  )   房(  )   普(  )

    (  )   潭(  )

    答案:ruǐ xùn   tuǒ niàn chuán lǐn tuó  zhè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姿态   意境   喇叭   疏疏落落

      B.混沌   嘶叫   细腻   自然而然

      C.岐韵   蟋蟀   凋谢   婀娜多姿

      D.颓废   萧索   特异   若隐若现

    答案:C

    解析:歧。

    4.依次填入下面的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________。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________。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________,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 感觉 落魄    B.点染 触觉 落寞

      C.点缀 触觉 落寞    D.点染 感觉 落魄

    答案:C

    解析: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槐树是故都的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之一,能引起人们对故都的秋的思念,而槐树使故都的秋更加迷人,故用点缀更加合适。触觉:皮肤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直接反应。落蕊给人的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是外在的接触产生的,故用触觉更加合适。落魄:潦倒失意;放荡不羁。落寞:寂寞;冷落。一叶而天下知秋给人的是冷落寂寞之感,故用落寞更加合适。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一个聪明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答案:C

    解析: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C项说的是季节不断循环,应当用周而复始A项,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长途跋涉。B项,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D项,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征兆,可以看到事物发展趋向与结果。

    6.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答案:B

    解析: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B项,将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A项,是说落蕊长得像花,不是比喻。C项,是说北方人念字时,发音与的音相近,不是比喻。D项,为反问句。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 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答案:D

    解析:去掉顿号,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

    B.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答案:C

    解析:主宾搭配不当,应将这秋蝉的嘶叫改为这嘶叫的秋蝉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

    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的情调。

    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这是因为他的情感亮点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

    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

    A②①⑤④③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④①

    答案:B

    解析: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是对横线前的句子的进一步说明,故排在首位。句是对句中的平常的俗语的具体说明。句中的这些话语紧承句。句与句构成语意上的转折,故句应紧跟其后。句点明出现句所说的情况的原因。故正确排序为⑤②④①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4)

       

        丰子恺

    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与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上,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似的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比前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同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兰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的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我但求此生平安地度送与脱出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后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选自《人间情味》,有删改)

    1.从全文看,文章第段写春天有什么作用?(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内容上:写出自己往年对春天的珍爱之情。结构上:与下文三十岁以后对春天的感受形成对比,突出自己原先对生命认识的肤浅。

    解析:此题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解答。从结构上看,对于第段,一般要考虑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从内容上看,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春天的珍爱之情。

    2.文章第段说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结尾又说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调和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的心境融入秋天,变得沉静;不调和既指节气进入秋天,天气依然有着夏的特征,又指作者进入人生之秋,心境并未完全达观。这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答时,需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既要思考句子说的是什么,又要思考为什么这么说。

    3.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由获得的人生感悟。(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生在得意之时,应以淡泊心态面对名利;人生是一个甘苦悲欢、荣枯盛衰周而复始的过程;人生欢乐与悲苦并存,欢乐多,悲苦亦多;人生应直面死亡,在平常的生活中安度一生。(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此题时,需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夏目漱石所说的话等,逐条概括。

    4.本文与《故都的秋》都写了秋天,其用意却不尽相同,请简要评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故都的秋》以质朴细腻的语言,描写出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流露出了特定环境下作者内心的落寞。丰子恺的《秋》以描写人生之秋为主,将对自然之秋的描写作为陪衬。开篇就从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写起,说明自己已到了人生之秋,文章通篇几乎都在感悟人生,直接描写自然之秋的内容几乎没有。

    解析:《故都的秋》表达的是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丰子恺的《秋》是借自然之秋感慨人生之秋。丰子恺的《秋》,朴拙而见灵动,恬淡而显深味。全文既有春之意象与秋之意象的对比,又有从前喜爱春而如今偏爱秋的情感变化,从而道出作者对的取舍,以及他对人生的领悟。明确这些后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试卷

    必修二2 故都的秋练习题: 这是一份必修二2 故都的秋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课后测评,共20页。

    2020-2021学年14.1 故都的秋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4.1 故都的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