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教案(沪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教案(沪教版)01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教案(沪教版)02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教案(沪教版)03
    还剩7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教案(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共7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信息交流,自主探究,运用发展,总结,发展新知,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们的教室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3。
    设计意图
    入学前的儿童一般已具有“口头数数”、“按物点数”的经验。《我们的教室》这节课就是在按物点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实物与学具(代替物)的对应,并进一步学习把物体的个数抽象到数字。因此,整节课的设计可分成“信息交流——自主探究——运用发展”三个层次,力求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同时,安排大量的学生可以感知的实物数数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学数学是有趣的。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
    3、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
    计数与表达
    教学难点
    6~10物体个数的计数。
    教学准备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教师讲台上以及教室周围的墙上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积木等);每个小组一张动物园的情景图,每位学生有10片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室里学本领,长智慧。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家庭的物品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你家庭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
    (学生通过说一说教室、家庭中的具体物品,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为后续数数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一)1~5的认识
    1、认识“1”
    (1)说说教室里的“1”
    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
    (2)用代替物学具表示“1”
    师:教室里有一台电视机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
    (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
    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
    师:一台电视机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
    (6)讨论:“1”像什么?
    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
    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
    2、2~5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学具怎样表示?用数字又怎样表示?
    (学生可动手操作)
    (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
    (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只鸭子2、2、2;
    耳朵耳朵3、3、3;
    像面小旗4、4、4;
    秤钩秤钩5、5、5。
    (6)小结
    师:不管有几件物品,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学具表示,还可以用中国数词或阿拉伯数字“几”来表示。
    (数字1~5的认识是10以内数认识的基础,为了让学生体验实物数数到抽象符号表示的特点,本环节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1”。虽然学生在学前已大量接触到“1”的概念,但这个“1”到底表示什么则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模糊的。因此,通过学生说一说教室和家庭中的一件物品,然后请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来表示它的数量(从实物数数过渡到图案数数),这对学生认识认识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学生能把具体的实物数量转化为图案表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把图案的表示方法转化为符号表示,这也需要作重点讨论。同样在第二部分认识“2~5”中,学生的认识也需要经历这样两个过程。)
    (二)6~10的认识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动物园”情景图中的信息。(天空中有6只小鸟,河里有7只小鸭,山上有8只小猴,两边有9棵大树,草地上有10个小朋友在跳绳)
    2、每个小朋友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用学具表示它的数量。
    3、小组交流。
    4、以8只小猴为例,讨论:如何摆学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它的数量?
    小结:要充分运用“5”的作用。
    5、学生用这种方法重新摆学具。
    6、讨论:你喜欢的物品的个数还可以怎样表示?
    7、小组交流:数字“6、7、8、9、10”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8、讨论:6、7、8、9、10分别像什么?
    教学:像个哨子6、6、6;
    像把镰刀7、7、7;
    像个葫芦8、8、8;
    6字倒写9,9,9;
    1加0,10、10、10。
    (由于有了前面认识的基础,学生已经能体会到实物数数到符号表示数的过程,因此在本环节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安排了“动物园”的情景图,旨在让学生自己选择数的表示方法,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载体。
    对小学生来说,符号的抽象性、相似性常常使他们混淆数字符号的特点。因此,在认识“1~5”以及认识“6~10”两个教学环节中多安排讨论10以内数的书写特点,并通过儿歌的形式以帮助他们记忆。)
    三、运用发展
    1、游戏1:找朋友(书本P2~3第2题)
    (要求:先让学生对图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题头的“一本书”、“两支笔”的示范自己发现可把物体的集合用笔圈起来,然后与相应的数连起来。)
    2、游戏2:你说我摆难不倒
    (1)2个学生一组,一学生说具体物品,另一学生用学具或数字表示。
    (2)2个学生一组,一学生摆学具或数字,另一学生举例说明它可表示的具体物品。
    3、游戏3: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对又快(书本P2~3第3题)
    (要求:让学生独立观察出排列的规律,然后画下去。)
    4、交流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本环节安排联系的内容都是在学生的游戏中进行。游戏1是建立实物数量与数字符号的对应关系,通过连一连的活动,体会到实物数量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游戏2是图案数数与符号表示数互相转换的联系。通过这一练习,巩固学生对抽象符号的理解。游戏3是一个发现规律的小游戏,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听着数、摸着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4—P5
    设计意图:
    教材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利用实物, 通过“听一听、摸一摸”等实践活动,从感知入手来获取新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理,他们想听一听、摸一摸,教师应该记住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听一听、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在实践操作中探索、掌握,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既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成与学生头脑中实践经验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同时又满足了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愿学乐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对物体个数的理解和认识,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来确定声音的次数,声音有先后次序。
    2、 将手摸到的物体个数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初步学会计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鼓、三角铃等乐器、翻转片、打上结的长绳等
    教学过程:
    一、 听着数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
    我来击掌,请你说出你听到了几次掌声。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再来一次。
    教师击掌,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听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听着数。
    板书课题:听着数。
    [意图:通过一边听,一边数,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扩大视野,开阔思维,激发认知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认真思考。]
    (二)游戏
    1、 击鼓:教师击鼓,学生记录,学生汇报
    2、 敲三角铃:(小组代表敲)其余学生记录
    3、 吹笛:一生吹,其余记录,一生板书,核对
    4、 拍桌子:一生拍,其余记录,学生板书,核对
    5、 玻璃弹子丢入玻璃缸内:一个学生丢,汇报,讨论
    讨论:到底是5下还是3下?为什么?
    6、 拍手:一生拍手,其余学生汇报,全班核对
    (三)生生互动,做练习
    以小组形式或者同桌之间自己相互练习“听着数”。
    [意图: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听着计数,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二、 摸着数
    (一)小朋友,你们看到过盲人数数吗?想想他们可能是怎么来数数的呢?
    师:对了,我们说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看着物体来数数当然还可以通过耳朵来听着数,也可以通过手来摸着数出物体的个数。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用手是怎么来数数的。
    板书课题:摸着数
    (二)游戏:请你摸一摸
    1. 同桌合作做游戏。(上台演示)
    一生蒙眼,摸着数翻转片,另一生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2. 师生合作做游戏
    老师用纸盖住数点块,一生摸着数出它的个数,师翻开纸检查是否正确。
    3. 全班练习,同桌互助,轮流摸着数绳结。
    拿出学生自己准备好的绳结,一生用手蒙住另一生的眼,另一生摸着数出绳结打结的个数,由同桌检查数的正确与否。
    [意图: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是探索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巩固练习。
    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教具,物品进行摸着数。
    (四)比一比,看谁摸着数得快
    1、摸袜中的乒乓球
    2、摸五角星有几个角
    3、摸木块上有几个圆头螺丝。
    4、摸袋中的豆子。

    三、总结:[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掌握了用记号计数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来听着数,摸着数。



    课间大休息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8、9
    设计意图
    《课间大休息》是一节综合的练习课。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选择色彩鲜艳的与日常生活的接近的图片。通过“连一连”的形式作数与物的对应,这样的安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10各数的认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前面的准备中,已初步学会了用相应的点子图、竖杠表示数目。通过对数字的认知后,再回忆。通过与小组的交流,整理出数的几种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在“田”字格里写数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与数的对应关系。
    2. 能用“小圆片、竖杠、数字”来表达各个数。
    3. 指导学生会正确书写“1、2”
    教学重点
    1. 个数的各种表达方式。
    2. 数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1. 竖杠1111的结构。
    2. 写数。
    教学准备
    双色片、投影、学具(数字卡片1—10、汉字卡片一—十)
    教学流程
    一. 小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有许多的东西,有些什么呢?
    生:略
    师:老师想知道香蕉有几个?你能从卡片中找出数吗?
    生(有的举数字3、有的举汉字三、有的双手同时举出。)
    师:哦!这些都表示3。大家做的很好!(同理把其他的物品说出数量)
    小练习
    师: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第8、9页,看看书上第1题,你看懂些什么?说说看!
    生:我看到2本书用圈圈起来了,然后连到了数字2上。
    师:找一找其他相同的东西,然后把它们圈起来。数一数它们的个数,然后与下面的数字连起来。
    全班操练,教师巡视,分别纠错,然后核对。
    [利用小游戏,情景导入,然后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数一数,连一连,理解数字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里的数字就在我们身边]
    二. 数的各种表达方式
    1. 投影出示3个米老鼠以及它的记数方法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3个红圆点,3根竖杠,数字3,都能表示米老鼠有3个。
    2. 师:根据这个表格的形式,请你把其它的空格填完整。
    学生小组交流
    师:哪副图你有困难请告诉老师。
    (重点介绍竖杠“ ”,通过简单介绍古代“ ”的来历,说明“ ”成为特定记号。)
    3. 认识3~5的竖杠表示,我们来比一比第9页上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师当场巡视面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小圆片、竖杠也能记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三. 指导写数
    1. 认识“田”字格
    师:在写数字时,要写在“田”字格的右半部分。
    2. 数字1,要稍斜一点,笔道要直。
    师:1象什么?
    生:1象小棒,有点斜。(让全班学生跟着一起说)
    师:那么2又象什么呢?
    生:2象鸭子。(师补充,脖子长,全班跟读)
    老师示范书写
    3. 让学生书空,做书上的练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书写数字,采用儿歌的形式,记住数的形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 巩固练习(可以用练习册P8~9)
    1. 圈一圈,连一连(练习册第4、5页的 第1题),老师面批。
    2. 填表(练习册第4、5页第2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总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些什么本领呢?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探索出数的各种表达方式,感受数学的奥妙。]






    两个5是10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2、13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两个5是10》,帮助学生建立5和10的概念,知道5和10的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体验。因此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方式——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于数字5和10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的引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个5是10”的关系,同时由于引入的例子来源于每个人的自身,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易于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分为“感知-操作-练习-点评”四个环节,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以游戏加强概念的掌握,引导学生发现5和10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建立5和10的概念。
    2、 知道5与10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学会书写5与10,并注意书写工整。
    教学重点:掌握2个5是10,知道5与10的关系。
    教学难点:5与10的写法。
    教学准备 指偶若干(每人5个)
    教学流程
    一、 感知,揭示课题(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10各数,现在老师让大家猜个谜语:“说它小,它不小,说它大,又不大,要问它是几?伸出你双手。”(“双手”两字在念时读重音)
    师:谁知道这个数是几呢?
    生:这个数是10。
    师:真聪明!这个数是10。刚才有很多小朋友,都伸出了自己的小手。(让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
    师: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生:5根。(板书:5)
    师:看到1只手,想到1个几呢?
    生:想到1个5。
    师:对!我们每个人有2只手,那么2个5是几?(教师可以伸出自己的双手加以演示)
    生:是10。(板书:10)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个5是10”。(将课题板书完整 板书:两个 是)
    师:除了我们的两只手放在一起有10个手指,大家再想一想,我们身上还有什么放在一起是10呢?
    生:两只脚放在一起也是10。
    师:对!伸出1只脚,看见1个5,伸出2只脚,2个5是10。
    生齐读:两个5是10。
    【利用“猜谜语”这一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脚”的引出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二、实际操作,掌握关系。
    1、掌握5和10的关系
    a.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只手和1只脚,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5)一双手和一双脚,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10)
    (出示指偶图 书P12)
    师:这里共有多少个指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讨论,反馈)
    b. 小结:1只手是1个5,2只手是2个5,2个5是10。
    2、同伴游戏,加强运用。(用指偶打招呼)
    a.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好多小指偶,我们可以把它套在手
    上,和大家打招呼(教师演示),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b. 教师请2位小朋友上台演示:
    生1:左手一个5 生2:右手一个5(左右次序由学生自己决定)
    合:大家见面点点头,10个朋友一起走。两个5是10。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模仿的特点,设计了“玩指偶”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先以教师示范,再以2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加强口头练习的同时,增进教学效果。】
    三、练习
    1、 圈一圈(完成P12题3)
    a. 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5个指偶圈一圈)
    b. 独立完成,交流(圈的方式可以横着圈,也可以竖着圈。)
    c. 可让完成快的同学上台再做演示游戏。
    2、 涂色练习(完成P13题4 题5)
    a. 先让学生观察题4左边一组气球来判断题意:2组不同颜色的气球合在
    一起是10,然后将右边的气球每5个一组涂一种颜色,两组扎在一起。
    b. 完成题5。
    c. 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合作,并给予适当地指导纠正。
    d. 可将优秀作业当场展示。(教师评价)
    3、 看图说话练习(完成P13 跷跷板图)
    a. 你从图上看到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b. 示范说:左边有5个小朋友,右边也有5个小朋友,两个5是10。一共
    有10个小朋友。
    c. 2人一组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组内评价)
    4、书写练习(书写数字5和10)
    a. 教师板书示范
    (1)5的书写(注意笔顺,写得圆润些。)
    (2)10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
    (3)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b. 学生在书上格子里独立书写5和10,教师作指导,优秀作业当场展示。
    【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又要充分发挥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功能,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更好的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产生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圈一圈”练习中既可以横着圈,也可以竖着圈,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关系,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认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套上指偶,游戏小结:左手一个5,右手一个5。大家见面点点头,10个朋友一起走。两个5是10。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今天学到的知识,加强对“2个5是10”知识的掌握,知道5与10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4
    设计意图:
    《零》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历为情景的教学活动。其内容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零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已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积累了大量关于零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境,认识0——探究0表示的不同含义——6与0的书写”三个层次完成,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零的意义。
    2.提高和增强学生对生态和环保的认识。
    3.正确掌握6与0的书写方法和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0表示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6与0的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幻灯片,温度表,尺,田字格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0
    1.数数(出示幻灯)
    (1)师:(讲故事) 星期天,小丁丁和小胖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空气真新鲜。他们看到树上有一些鸟在叽叽喳喳唱个不停,小丁丁说:“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只鸟》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小胖说:“行!”
    (2)(小丁丁顺着数)女生齐数:1、2、3、4、5、6、7、8、9、10
    (3)(小胖倒着数)男生齐数:10、9、8、7、6、5、4、3、2、1
    2.认识0
    (1)师: 小胖数着数着,于是就顺手捡起了一块石头瞄准其中一只鸟“嗖”的一下扔了过去。还好那只小鸟逃得快,没被小胖瞄中。小丁丁看到小胖的举动非常生气,批评了他后还把小胖带到了自己家的平台上。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小丁丁把小胖带到平台上去干什么呢?
    (2)同学两人互相交流, (然后指名口答)。
    3.看书P14/图(1).(2)
    (1)师: 对, 讲得很好!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4页,(同时出示幻灯):看, 这位小朋友就是小丁丁,小丁丁是一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丁丁。
    (2)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
    小丁丁: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你们看,我还为小鸟搭建了一个鸟台,好让小鸟能在上面觅食。我已在上面放了一些麦粒给小鸟吃呢。
    (3)师: 请小朋友们看P14/图(1),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鸟在上面吃东西?
    生: 一共有6只鸟在吃东西。
    (4)师:小鸟吃饱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和小丁丁告别,全都飞走了。
    (5)师: 请看P14/图(2), 现在鸟台上还有鸟吗?
    生:没有鸟了。
    4.学生表演书P14/图(1).(2)情节。
    (1)师: 我请6位小朋友来扮演小鸟, 一位小朋友扮演小丁丁。
    请你们把刚才图片中的情节来表演一下。
    (2)师: 挑选6人上台表演。
    (3)师: 请你们根据老师说的情节来表演。
    (师说故事情节)有6只小鸟在鸟台上吃食, 它们吃得可香啦,(生表演动作)。
    (4)师: 我们可以怎样表示6只小鸟呢?
    生:同桌两人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口答)
    生:可以用6个小圆点表示;
    可以用阿拉伯数字6表示;
    可以用中国数学六表示……
    师:板书:6
    (5)师: (继续说故事情节)小鸟吃饱了, 它们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和小丁丁告别后, 全都飞走了。
    师问:现在鸟台上没有鸟了,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
    生: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师:讲得非常正确!同时板书:0
    5.小结: 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很精彩, 讲得也很好, 在有小鸟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用数的各种表达方式来表示数; 在没有小鸟的情况下, 我们就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零(出示课题:零)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他们身边发生的现实的、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引入课题,采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和感兴趣的事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猜想、操作、交流,为他们提供了直观和动手操作的参与机会,使学生既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调动和增强了学生充分从事相关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探究0表示的不同含义:
    1.0表示没有
    (1)师: 现在我们上数学课, 教室里有许多小朋友, 下一节课要上体育课了, 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去了,教室里还有人吗?
    生: 没有人了。
    师:这时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0来表示。
    (2)师: 请同桌两人互相交流一下, 0表示什么?(然后指名回答)
    生:0表示没有。
    (3)师: 请同学们自己去设想一下, 在哪些情况下0表示没有? (举例说明)
    生: 分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
    (4)小结: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说明,零在表示个数的时候, 表示“没有”。
    2.零还可以表示什么?
    (1)师: 小兔欢欢对我们提了个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0?
    这上面的0表示什么?
    生: 分小组交流,(举例)(然后指名回答)
    (2)学生举例:温度计有0,表示结冰时候的度数。
    直尺上有0,表示起点。
    在序数中,表示起点。
    3.师: 请小朋友们看P14/图,在温度计上面0摄氏度正好是水结冰时候的度数。如果温度到了0摄氏度,表明天气非常寒冷,小朋友们就要注意保暖。
    4.(板贴一把尺)
    (1)师: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一把尺, 上面有什么?0在那里?(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
    师: 0在这里表示什么?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尺, 同桌两人交流。
    生:尺上的0表示起点。
    (2)师小结: 对!用尺量东西时, 从0开始量, 所以0还可以表示起点。
    [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具动手操作, 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小组交流、反馈说出0表示的不同含义,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敢于提出问题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灵活、主动地去探究和创新。]
    三、正确书写6与0
    1.书写数字6
    师: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6与0分别表示的意思, 现在我们还要知道它们正确书写的方法和格式。
    (1)(出示田字格黑板)
    师:我们一般写数字是在田字格的哪边开始写的?
    生:在田字格右边半个格子里开始写。
    (2)(师示范写6)
    师: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写6的?从右上角不到一点开始写, 稍微斜一点, 6下面的圆正好占下半格子, 圆在碰以左边的线,底线、右边的线和横中线。
    (3)师边示范书写, 生边书空写6
    (4)在书上写6
    2.书写数字0
    (1) 0这个数字较难写好, 先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师示范写0)
    (2)讲解写数字0的要领, 强调写0的格式,哪里该碰线, 哪里不该碰线。
    (3)师示范写0,生书空写0。
    (4)在书上写0。
    四、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0可以表示哪些不同的含义呢?
    [数学学习努力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得以沟通。因此,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让他们能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美丽的星座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美丽的星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将数与点图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让孩子在操作、欣赏中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人文科学的联系,充分展现了数学美。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 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根据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使学生接受科学教育,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将数与点图联系起来,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
    将数与点图联系起来,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教学准备
    方格纸、小圆片、多媒体课件、VCD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歌声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唱首歌好吗?(好)
    师:“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你我的眼睛……”好听吗?
    师:而且天空中的星星组成了一个一个美丽的星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美丽的星座(出示课题)。
    二、 探究
    (一) 观察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其中的4个星座,这些星座像什么?(天鹅、勺子、狮子、人)
    师:对呀,人们还给这些美丽的星座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像天鹅的叫天鹅星座,这个像狮子的叫(狮子星座),像勺子的叫北斗星座,还有一个叫猎户星座。
    师:这些星座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由7颗星星组成的)
    (二) 小组合作探究(3人合作)
    师:在无穷的宇宙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星座,你们能不能也创造出由7颗星星组成的美丽星座呢?(行)
    师:用你们的小圆点在方格纸上放出
    ,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生:(……)(展示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再通过互相说一说不同的摆法,创设出互助的学习氛围,形成宽松的效率状态。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操作中进行思考,在相互交流中扩大了信息量。促进了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 独自探究
    师:下面有2个数字4和5,请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字画出星图,在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生:(……)(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应该让学生有机会选择学习的内容,像上面这个数学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但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不同的答案,这就体现了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思想,使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参与,再一次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三、 欣赏
    师:看,今天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蓝猫、淘气)
    师: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播放VCD)
    (在展现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紧密联系的同时,使学生对宇宙的奥秘激动不已,一种想探索宇宙的激动、一个关于美丽的梦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升起。)
    四、 总结
    师:在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你们心中有些什么想法?




    掷双色片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6
    设计意图
    《掷双色片》是在基于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的帮助学生巩固对“个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个数的表达”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中,自己感悟数的分拆,并通过掷双色片与结果的记录,使学生开始对随机结果有了认识,渗透了随机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⒈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让学生体验数的分拆。
    ⒉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片的个数,且用竖“│”记录。
    ⒊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行可能性的有序猜测,渗透“随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掷双色片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分拆,使学生能正确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个数,且能用数与竖“│”记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可能性的有序猜测。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⒈认识双色片。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学习数学,它的名字叫——双色片。(板书)
    师:小朋友猜一猜双色片可能有几种颜色?
    生:(双色片可能有2种颜色)
    师:对,因为它的正反两面有两种颜色,所以叫做双色片。它的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蓝色。双色片是圆形。
    ⒉揭示课题
    师:今天就要请双色片和我们一起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参与的心向。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是数学获取新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创设情景把双色片拟人化,作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拉进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⒈小组合作观察活动:
    ●●● ●●● ●●● ●●●
    ● ● ● ● ● ● ● ●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双色片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⑴每幅图中分别有几个●和几个●?
    ⑵这些双色片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3可以根据双色片的不同,分拆成3和0、2和1、1和2、0和3。
    ⒉P.16/1
    要求:仔细数一数双色片的个数,分别写出红、蓝片的个数,再想一想它是哪个数分拆成的。
    ⒊涂色游戏
    要求:看清红片与蓝片的个数,按要求,涂一涂。







    2● 4● 3● 3● 1● 5●
    [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用红蓝双色片可以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在看一看、数一数、涂一涂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分拆的体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面的能力,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的个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掷双色片的游戏好吗?(板书:掷)
    ⒈游戏一: 4片双色片掷一次。
    要求:⑴把4片双色片放在水杯内摇动,倒扣在课桌上。
    ⑵在小组中交流掷双色片的结果。
    ⑶想一想,可能还有什么情况?
    师:请小组汇报掷一次双色片的结果,我们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师:掷双色片的结果可以用数记录,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竖“│”进行记录。每一组请一个小朋友上黑板把掷双色片的结果,分别用红、蓝竖“│”记录。
    ⒉游戏二:掷5片双色片。
    要求:⑴同桌合作,一个掷,一个用不同颜色的竖“│”作记录。
    ⑵每人掷5次,记录5次。
    ⑶掷前先讨论,能够出现哪些结果?
    ⑷掷时认真记录,哪些结果常出现?哪些结果很少出现?
    生:(……)
    师:掷5片双色片,1片红4片蓝或1片蓝4片红和2片红3片蓝或2片蓝3片红这样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而5片全部红或5片全部蓝却很少出现。有的组掷了十次,一次也没有出现,我们每一次掷的情况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叫随机。
    师:小朋友,你在生活中碰到过随机现象吗?
    生:(掷骰子……)
    ⒊找朋友
    要求:将双色片图与竖“│”连线。
    ●●●●●●
    ●●●●●
    ●●●●
    ●●●●●●
    ●●●●●●







    ⒋涂色,画竖“│”。
    要求:根据双色片图,画竖“│”;根据竖“│”,给双色片涂色。
    ○○○○





    ●●●●●








    ●●●●●●●








    ○○○○○○○○○○







    [以游戏激趣,通过学生合作掷双色片、找朋友、涂色画竖“│”等活动,进一步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对数的分拆的认识,为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初步确立随机的数学思想。]
    四、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和新朋友双色片一起学习了新本领,请在小组中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收获。





    买冰淇淋(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8
    设计意图
    对于几个和第几个,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能够用语言表达数的关系(基数和序数),如:3个,第3个,但他们并不知道序数的书写。
    在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买冰淇淋这一情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故事之中。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看图编故事,学生理解了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意义,通过观察,知道了序数的书写。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2、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按数的顺序进行编号。
    3、能正确书写序数。(伴有点的数)。
    4、教学中渗透守秩序的行规教育。
    5、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序数的书写;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分。
    教学难点
    序数的有序性,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流程
    一、 出示情景图,揭示意义:
    1、 出示图1: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排队买冰淇淋) 板书:买冰淇淋
    2、 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巧排在第几个?小丁丁呢
    小亚呢?
    出示:1. 2. 4.
    3、还有4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个?(生说,师出示3. 5. 6. 7.)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几个和第几个。
    板书:几个和第几个
    4、这些数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写的数有什么不同?(右下角多了一个小圆点)
    【将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编成故事,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观察不同点,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 继续情景,学习几个和第几个:
    1、 出示图2:
    师: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啊,真好吃!这时小胖踏着滑板车也来了,他一看:呀,这么多人,我得想个办法。于是,他踏着滑板,悄悄地滑到了小亚的前面。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个?
    谁排在第一个?
    小胖插在第几个?(出示:1. 3. )
    还有几个小朋友呢?
    请你像我一样来写一写。(生写,汇报)
    你认为小胖这样做对吗?
    他后面的小朋友满意吗?
    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对小胖说什么?
    小朋友们也是这样说的,小胖被小朋友们说的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排到了队伍的最后。
    2、 出示图3:
    师:这时,小丁丁也买到了冰淇淋。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胖排在第几个?请你给他们写一写。(生写)
    【继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并在让学生辨别几个和第几个的同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律的教育。在尝试中学会序数的书写】
    三、 摆一摆,继续几个和第几个:
    1、 摆5个红色圆片排成一排或一列,把第2个翻成蓝色。
    A ○ B ○ C
    ○ ○ ○ ○ ○ ○ ○
    ○ ○
    ○ ○ D
    ○ ○ ○ ○ ○ ○ ○
    2、 摆8个红色圆片排成一排或一列,把第3个翻成蓝色。
    3、 同桌两人,一人说要求,一人摆一摆。
    4、 师摆(7个,从左边起第4个翻成蓝色)生说过程。
    5、 小结:(略)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序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序数的次序性,即只有确定了从某点开始,才能具体确定第几个的特点。】
    四、 发散练习:
    1、 出示图4:
    师:这里有许多格子,我已经给3个格子编了号,看一看,哪3个?(第1个、第3个、第8个)你们能学着我的样子给空的格子编上号吗?(生练)
    2、 反馈,注意右下方的小圆点。
    【在给格子编号这一练习中,学生只学到10,对于10以后的数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过,有的在家教过,所以,我让他们自由发挥,能写到第几就写到第几,这样,既提优又护差。】
    五、 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






    排 序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 19
    设计意图
    在学生学习编次序和序数后来学习排序,应该说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来解决平时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和熟悉的事情,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个数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身高等进行排序
    2、 知道排序的不同书写方法
    3、 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索,培养发散思维。
    4、 初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情节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
    序数的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引入
    1、 出示图1: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那这是要我们干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2、 生写数并连线
    3、 汇报、交流
    4、 揭示课题:排序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得出题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情景演示,进行排序
    1、 堆雪人图:
    师:这是小胖、小丁丁、小亚三人郊游时拍的4张堆雪人的照片,老师不小心把4张照片打乱了,你能不能根据小朋友堆雪人的过程,把这4张照片排一排?
    (1)生独立思考,进行排序
    (2)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排的?
    2、 上学图:
    师:这是谁?在干什么?
    这样排太乱了,你能根据事情的先后顺序,给5幅图排一排吗?
    (1)生独立思考,进行排序
    (2)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排的?
    【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和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这儿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3、 练习册:P13
    (1)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看图讲故事吗?小组交流,汇报
    (2)比赛结束了,现在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填一填
    (3)汇报
    (4)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编号与名次是无关的)
    【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让数学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体现,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能力。】
    三、 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1、(6人一组)每组5个同学,进行排队,一人指挥。
    2、汇报:你们怎样排的?(从高到矮,从矮到高……)
    3、独立练习P19 第三题
    四、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比 较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一学期P:20
    设计意图
    《比较》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比较物体多少的问题。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首先通过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20以内数数的基础比较物体多少,比较过程中引发出新的解决方法——一一对应,从而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的思想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方法,运用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呈现生活中的特殊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 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
    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 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和感知比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 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 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 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 P20题3
    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对自己树立信心。】
    四、 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小于、等于、大于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一学期 P、21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比身高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同时,通过将学具的对应排列,让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整节课按照“情境引入——图片感知——数字抽象——生活实际”四个层次让学生体会知识,发展思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比身高的游戏形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抽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会利用“>”“<”和“=”来描述长度和个数的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引入
    1、小朋友,开学至今大家都长高了不少,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身高。谁愿意来比?(请两个小朋友)
    大家看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下面请小朋友三一组,自由组合,两人比身高,另一人说说比的结果,互相轮流进行。
    2、出示投影P21第一题
    图上有谁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强和小胖)(小亚和小巧)
    谁来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说一说比的结果
    (1) 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 小强和小胖一样高。
    (3) 小亚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亚矮。
    【利用游戏情境和图片观察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新授
    1、 动手操作
    (1)请同学拿出计算条,师生一起摆
    请小朋友说一说图意。
    一个正方形比三个正方形少,也就是1小于3。
    师在计算条上画小于号并介绍小于号,开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拢的方向表示小。一起书空小于号,然后在书上写小于号。
    一个单位的计算条比三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数学表达方式是1〈3。 念作1小于3。
    问:谁来说?(多请几个)
    练一练:
    1)摆计算条左边放2个,右边放5个,先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写一写。
    2)左边放1个,右边放4个,(独立完成,写一写)
    (2)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于2。师在计算条上画等号。等号两边开口一样,表示相等。一起书空等号,然后在书上写等号。
    问:谁来摆图,要求这个图是用等号连接的?并说说图意。
    自己摆自己说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3)刚才我们摆了学具,想象一下还可能碰到什么情况?自己动手摆一摆。
    左边多右边少。
    猜想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哪个符号?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猜想的结果告诉你的同桌。
    交流
    A:形状,上黑板画一画
    B:名称
    C:解释形状
    D:说图意
    大家讲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确实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大于号,谁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大于号?
    一起书空大于号。
    请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从计算条的长短和多少中来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体会符号感。】
    练一练:同桌合作摆学具,并写一写。
    2、 编一编,说一说
    (1)出示学具

    ○ ●
    ○ ●
    我们把它们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编个故事吗?
    (左边有2块巧克力,右边有3块巧克力)
    学生先编题再摆一摆学具,然后说一说。
    2个单位的计算条比3个单位的计算条短,所以2小于3。
    (2)练一练: P21的第二题
    观察图意: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学着刚才的方法完成。
    【学生通过摆一摆学具,自主活动,学会比较大小】
    三、 巩固练习
    1、 P21的第三题
    然后填一填
    2、 P21的第四题的左边3列(要求独立完成)
    3、 比一比,赛一赛P21的第四题的右边3列
    4、在( )里填数。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通过课本的练习,由直观到抽象,进一步巩固新知】
    5、发散思维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四、 总结:
    用大于,小于和等于号可以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高矮,比较多少等。




    数射线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22页
    设计意图
    《数射线》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但对后面的学习却非常重要。整堂课的设计分为“直观感知——三次探究——发展新知”三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通过为学生提供形象、具体、有趣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 在数射线上标数、编故事。
    3、 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4、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用不等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一条带有圆扣的绳子、0~10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直观感知
    1、出示一根带有圆扣的绳子。
    师:这是一根有刻度的绳子。在这根绳子上,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请学生甲用手指拉住圆扣,学生乙拉住绳子的另一端(拉直),用双面胶将绳子粘在黑板上。
    教师在起点处标上“ 0”,然后将数字卡片①②按刻度有序地贴在黑板上。
    请学生甲和乙合作按此规律将剩下的8张数字卡片贴完。
    师:最后还要加上箭头。
    它就是我们今天交的新朋友:数射线。
    板书: 数射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实物入手,目的在于变枯燥为形象生动,使学生易于认识、记忆数射线。通过由学生自己按规律将剩下的卡片贴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理解“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这句话的含义。】
    2、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
    0 1 2 3 4 5 6 7 8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通过对这四道题的判断,加深对数射线的认识,设计第四小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每个间隔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句话的含义。】
    二、 初次探究(书本第22页第2 题)
    先说说,然后为数射线标数。
    1、小熊猫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
    2、小兔和小袋鼠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
    3、完成书本第22页第2 题
    三、再次探究(书本第 22页第3 题)
    1、 看图编故事。
    同桌相互交流。
    如:3只小老鼠沿着数射线往前走,他们想到“10 ”哪里去吃甜饼。没想到“10 那里蹲着一只猫,老鼠回头就跑。老鼠甲离猫最近,一回头就跳了3格。老鼠乙……
    2、 在数射线上标数。(完成书本第 22页第3 题)
    四、深入探究(书本第 22页第4题)
    1、引导儿童看图讲故事。
    如::小老鼠、小兔、小袋鼠比赛谁跳得远。它们都从起点起跳,小老鼠跳了1格,小兔跳了2格,小袋鼠跳了4格。小兔比小老鼠跳得远,小袋鼠比小老鼠跳得远,也比小兔跳得远。
    2、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师:谁能将刚才比较的结果用数和符号来表示?
    (两只小动物比:
    小老鼠与小兔比,小老鼠比小兔跳得近,所以1〈 2,小兔比小老鼠跳得远,所以是2 〉1;
    小老鼠与小袋鼠比……
    三只一起比:
    小老鼠跳得比小兔、小袋鼠近,所以是1〈 2,1〈 4;
    小兔跳得比小老鼠远,比小袋鼠……
    也可以这样表示:
    小老鼠跳得比小兔近,小兔跳得比小袋鼠近,所以1〈 2〈 4;
    小袋鼠跳得比小兔远,小兔跳得比小老鼠远,所以4 〉2 〉1。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逐步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五、发展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
    师:分组学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

    小兔: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2)
    小老鼠:0 1 2 3 4 5

    小兔: 0 2 4 6 8 10

    小袋鼠:0 5 10 15 20 25

    〈  〈
    (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虽然这三条数射线每格所表示的大小各不相同,但是小动物们的起跳点是相同的,因此只要根据它们终点落在的那点进行比较。而不能直接根据格数进行比较。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和提问、质疑的机会。促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开放。】
    六、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 楼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学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4
    设计意图
    《数楼》是课题“掷双色片”的继续,“数楼”目的在于,对一个给定的数尽最大可能寻找一切分拆的可能并记录,数的分拆实质上将一个数分拆成2个加数。在教学中尽可能帮助学生一个不漏地将一切可能都找到。
    数学已有了对“掷双色片:这课的认识,同时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在比较中发现一些问题,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初步感知——探究——加固——拓宽”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活动,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数学知识,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教学目标
    1、 对10以内的数寻找一切分拆的可能性。
    2、 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双色片摆出数的一切的分拆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够一个不漏地找出所有的分拆方法。
    教学准备
    双色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流程
    一、 初步感知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天色渐渐暗了,月亮公公爬上
    树梢,这有一幢大楼,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楼有11层、每层有10扇窗,一些窗是亮的,一些窗是暗的)
    师:(出示表格)在表格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屋顶上标有10,10的左边有一个亮着的灯泡,10的右边有一个
    暗的灯泡)
    师:(出示表格以及大楼第11层,其余遮去)表格中的4和6分别表示什么?
    (生:4代表有4个窗户是亮着灯的,6表示有6个窗户灯是关着的)
    师:(出示大楼的第10层)7的旁边一栏应该填几?(同桌悄悄话)
    用手势表示。
    师:这幢由数字建成的楼就叫作数楼(板书),但是这幢楼还缺了很多数就请你们把它填满,使它完工。
    汇报核对。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数楼已经建好了。
    [让学生通过观察大楼和数楼来初步感知数的分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探究
    师:(出示5片双色片摆成一排)你们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你们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摆的又对、又快,方法又多?
    各小组汇报。
    (生:我们将双色片一次翻一片……)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的方法和数学书的方法一样。请你们打开书翻到第24页,完成第2题并找找数楼中数的规律。
    (生:左边一列是依次小1,右边一列是依次大1)
    师:我们把分的方法来读一读。
    师:用这个方法就能又快又好的填写数楼了。
    师:四人小组完成右边这题,看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一列依次大1,右边一列依次小1)
    归纳:这两种方法都是建数楼的好方法,我们要这些方法来建数楼就不
    会遗漏了。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究、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
    通过反馈说说不同的摆法,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三、 加固
    师:这里有四幢数楼,为什么有的楼层多,有的楼层少呢?
    生:因为数楼屋顶的数不同。
    问:(出示题3第一题)你觉得应该拿出几片双色片?
    生:对啊。
    师归纳:我们就是根据楼顶的数来确定要放的圆片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建数楼。
    汇报核对。
    [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而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
    四、 拓宽
    师: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你们看花仙子也来了她送给你们一朵美丽的七色花你们喜欢嘛,同桌合作完成了上面的题目,但不能用双色片你们就能得到它。
    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啊?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兴趣]









    秋 游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6
    设计意图
    《秋游》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简单应用题,其内容多是学生喜闻乐见和熟悉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一步经历应用知识的解题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各数,在幼儿园中已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具备计算能力,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也已初步具备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本堂课的设计重点放在看图口述题意和列式计算上,分成“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尝试探究——整合与拓展”三个层次,围绕“秋游”这一活动主题,通过“同桌——小组——独立练习”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叙述题意和算理,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教学目标
    1、 知道加法的意义,了解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能看图口述题意并列出算式
    3、 会通过数一数或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
    4、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
    教学重点
    1、 知道加法的意义;
    2、 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1、 会通过数一数或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
    2、 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蜡笔、若干主题图等。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平时双休日你们会去哪游玩呢?
    (生: )
    师:10月10日是我们外出秋游的好日子,今天我们就和小丁丁他们在秋游中学学新知识。
    板书课题:秋游
    【教学开始,创设的“外出郊游”的情景,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去郊游的实际生活体验直接引入新课,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步感知,尝试探究
    1、 出示主题图1,观察题意:
    师:小丁丁和小巧来到了野生动物乐园,在草地上,他们看到了什么?
    (生:2只大老虎和4只小老虎)
    师:根据图你可以怎么提什么问题?
    (生:大虎小虎,共有几只?)
    师:怎么求呢?
    (生:用加法来计算。)
    师:其实大虎和小虎一共的只数就是老虎的总数。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求总数的方法——加法
    2、 认识加法算式,明算理
    师:谁来读加法算式?
    (生:2加4等于6)
    师:要求老虎的总数,我们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用手指合一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看,乐乐想请教大家:除了2加4等于6。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生:4加2等于6)
    师:对,我们可以先列小虎加大虎,也可以先列大虎加小虎。
    3、 尝试练习(出示鹦鹉图)
    师:在鸟类生活区,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同桌两人先根据图说一说故事,再算一算。(同桌开始讨论)
    (生:两只红鹦鹉3只绿鹦鹉,共有几只鹦鹉?2+3=5或3+2=5)
    4、 巩固练习
    师:请小组同学做好准备,根据图,先说一说故事,再写一写算式。
    (1) (2)


    (3) (4)



    师归纳:看图计算时,先要看清每一类物体的个数,然后列出算式,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 加固练习
    师:接着请同学们跟随小丁丁他们的游玩路线自己练一练,完成P26练习,直接看图列算式。(学生开始独立练习)
    【学生通过同桌之间的尝试练习,小组合作的巩固练习,到学生独立完成的书本练习等各种形式,循序渐进地巩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另外,在教学中通过提示学生“还有其它的写法吗?”去帮助学生逐渐突破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其和不变的教学难点。】
    三、 整合与拓展
    师:刚才我们跟随小丁丁他们的游玩路线学会了不少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来到动物园的智慧宫看看。
    第一个房间:不计算,把答案相同的叶子涂上同种颜色





    第二个房间:看谁填得多。





    4+5
    = = = = = =
    第三个房间:在( )中填上合适的图形




    第四个房间:拓展题
    【练习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为学习主线,用“智慧迷宫”贯穿与整个练习中,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之处。】
    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加法,还会交换加数的位置,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大家学得怎么样?





    合在一起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6
    设计意图
    《合在一起》是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加法含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大小等分类做加法算式,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法问题。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堂课结合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教学设计分成“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构建新知——数学游戏,发展新知”四个层次,一方面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来巩固加法含义。
    2、学会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大小等分类做加法算式。
    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4、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
    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
    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通过物体的分类,进一步熟悉数的组成。
    2、 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学会根据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双色翻转片,红苹果、绿苹果、小鸟贴纸若干。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一起玩拍手游戏。
    师:我们先来说6的组成,……
    师:“我拍1”。
    生:“我拍5”。
    师生:“1和5组成6。”
    ……
    【数的组成贯穿着10以内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与学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勒出一棵苹果树,贴出4个红苹果和3个绿苹果。
    师:苹果树上有4个红苹果和3个绿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生:4+3=7或3+4=7)
    随着音乐中清脆的小鸟的叫声,分别贴出5只小鸟。
    师:仔细观察,你们能说说图的意思么?
    生:树上飞来了4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1=5或1+4=5)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0以内的加法。
    (板书:合在一起)
    【创设具有色彩和声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跃跃欲试,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保护学生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学生。】
    三、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尝试练习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1),在小组内向同伴介绍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

    师:抽屉中放的是已经分好类的餐具,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生:第一格中放着2把主餐叉和4把点心叉,合起来是6把叉;第二格中放着2把汤匙和3把茶匙,合起来是5把匙;第三格中放着3把水果刀和1把肉刀,合起来是4把刀。)
    【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先让学生在观察后有所发现,然后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图片中出现的餐具名称,只要求学生能大概了解,不做特定说明。】
    2、操作练习
    师:运用学具双色翻转片我们一起来摆一摆,说一说。请听清要求:同桌,一人摆红片,一人摆蓝片,说出红片___与蓝片___合成___。
      (生合作讨论)
      师:请一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为大家介绍。
    【学生在学具操作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而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层练习
      师:这里也有一组双色翻转片(出示:主题图2),请先看清要求,然后填写。

    5
    ○○ ●
    ○○
    ○ ●●
    ○ ●

    ○ ●
    ○○ ●

    ○ ●●
    ●●




    1+ + + +
        
        (生独立完成)
        师:通过练习,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这一组题目是有要求的,题1已经暗示要先数红的,在图的下方写出加法算式,上方写出合并的结果,也就是和。)
    师:根据题意来填数(出示:主题图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观察题意,完成练习。)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填写的?为什么?(生合作)
        师:题3、4与刚才的题2有什么区别?
        (生:题3、4没有规定哪一种颜色先数,因此方框下面的答案除了“红与蓝圆片数一样”外都应有两种写法;题3的总数都为8,题4的总数为4、5、5、6。)
    【含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把学生的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化,和教法的开放特征。】
    四、数学游戏,发展新知
    1、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
    1加1等于2,2只小鸟在唱歌;
    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
    1加3等于4,……
    【将所学的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儿歌中,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看图说故事,写式子

    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5),自由选择一幅图,同桌互相说说故事,列出算式。
    (生:4只鹦鹉站在杆上,1只鹦鹉站在地上,算式是4+1=5;2只红鹦鹉,3只绿鹦鹉,算式是2+3=5。3只大豚鼠和3只小豚鼠合起来一共有3+3=6只豚鼠;5只咖啡色豚鼠和1只灰色豚鼠合起来一共有5+1=6只豚鼠。)
    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学会了什么?学的怎么样?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算式,这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了广泛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小胖上车(添加)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7
    设计意图
    《小胖上车》是根据日常生活实际设计的,让学生根据情景发生的过程来考虑实际问题。比如:运动情况中体现出的运动以前、运动时、运动后的情况变化。让学生通过现实与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所发生的事情,在用语言编故事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的来理解初始状态结果状态在时间上的分割,通过事态发展的中间行为来清楚地领会。让数学知识真正的应用,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1. 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 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3.“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4. 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理解加号就是表示添加
    教学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具准备:小圆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阶段(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亚、小巧和小丁丁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这几幅图,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根据图片内容编故事。
    二、中心阶段(尝试探究,归纳结论)
    1、故事交流
    师:原先有几人,现在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换?
    (原先有3人,现在有4人,变换了1人)
    板书: +1
    原来3 4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板书: +1
    原来3 4现在
    3加1等于4
    3+1=4
    练一练:P27/1,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表达中体现计算性的运算应该从各种形式的情节出发,初次建立“添加”是“组合”之后的另一种含义。]
    2、P27/2
    师:根据图片内容编故事。
    (5只蛋在鸟巢里,这只鸟又飞入了鸟巢,并坐在那里,当它离开后,巢里有个6只蛋,它生了几只蛋?)
    师:小鸟生了几只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5再添上1,就是6;6去掉1是5)
    练一练:P27/2,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P27/3
    师:根据图片编故事。
    (储蓄罐放在桌上,小丁丁只在11日塞进了1元硬币,12日因为想买1只皮球他打开了罐子,一共倒出可5个1元硬币,10日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师:10日罐里有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5可以拆成1和4;5去掉1是4)
    练一练:P27/3,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1)语言培养及加法的表达式,让学生利用(2、3)尝试模仿性的说说算理,从中找出不同点,(2)寻找“变换”后的事态发生变化来列式,(3)是寻找初始状态的事态发生情况来完成,可以用分拆的办法寻初始状态,通过计算完成分拆,得出结论。】
    【(2、3)共同动手操作小圆片,是在(1)的基础上利用动手,自己去探索发现从而得结论。更形象具体地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是的独立思考后交流,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4、小结语(先让学生尝试说后教师再小结)。
    师:在计算5+£=6或£+1=4 这类题时,可以用继续向前数的方法,5再向前数1就是6,£内是1,也可以用6去掉5是1这种方法计算,还可以用5拆成1和5,£内就是1,你喜欢用哪钟方法计算都可以。
    5、观察三幅图,在叙述过程或其它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生讨论后用自己语言来说说,教师再进行总结。
    师:(指三幅图)原来有3人乘车,又上来1人;原来有5只蛋,又下了一只蛋;原来有一些1元硬币,又扔进1个1元硬币,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上一部分,这就是加法算式的另一个意思,可以表示添上一部分。所以把两部分合起来或在原来的基础上添上一部分都用加法计算。
    【学生在前三题利用语言表达时,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将事态发展为以前是…..(原来)现在是……..,中间发生的是……..,这样的模式让生叙述,为观察共同点作铺垫,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理解“添加”部分用加法的含义。】
    三、练习阶段
    £里填几
    £+2=7 5+3=£ 4+£=7
    3+£=8 4+£=6 5+£=10
    £+4=9 3+£=8 £+3=6
    9+£=8 1+6=£ 6+£=8
    例:£+2=7
    生:5,5+2=7
    师: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学生在说想法的同时,充分展示其思维与语言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教师注意结合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绿 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8~p29
    设计意图
    将儿童生活和经验世界中的实际情节教学化是21世纪数学教育的中心目标,学生应该学习用数学去说明日益复杂的情节和寻找问题的提法、解决方法,并将结果再回到实际情节中去审核。《绿地》是提供一个空间让儿童独立地或以小组的形式,用数学去说明生活中实际情节,去提问题,去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在实际情景中得到检验。
    学生已掌握加法运算的两种形式及其实际含义,因此本节课是一堂综合练习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引导,当儿童碰到困难给予帮助(这种帮助要适时,不能太早)。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2.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3.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数学化的能力,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海这几年造了许多大型绿地。看!这些绿地漂亮吗?今天我们就到其中的一个绿地去看看,那儿发生了什么?
    师: 这个绿地可真热闹!工人叔叔在……阿姨们在……这里的小朋友在……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已经学过的加法。看图编题,求算式的和或自己列算式。
    [利用“大型绿地”这一情景导入新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
    (一)例1
    1.师:我们先来看叔叔们搬箱子,谁会看着这幅图和这个加法算式来编题?
    这里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
    在这个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
    2.师:接着我们来看这两幅图,阿姨们在过马路,小朋友们在玩沙子。要
    求编一道题目,并求出算式中的和,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你想先编哪一题?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你。
    3.小结:这三道题目都是原来有一部分,又添上一部分,一共有多少?
    我们用加法计算。小朋友们已经能看着图和加法算式编题,并求出算式中的和。现在要求提高了,要求在算式中先添一个加数,再求和。我们来试试看。
    (二)例2
    1.师:这儿的公路上有一些车子,谁会编题?
    这里的3、1、4 分别表示什么?
    2.师:那么这里的皮球和自行车也请你们象刚才那样编一道题目,并把
    加法算式补充完整。小组内说说悄悄话。
    注:皮球图。 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
    3.小结:这三道题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我们把两部分合起来,我们也用加
    法来计算。同学们不仅会编题,还会把算式补充完整。现在题目难了,请你编完题以后,自己列一个加法算式,行吗?
    (三)例3
    1.师:看!小河里游来一些鸭子。谁来编题?谁来列算式?
    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一个人完整地说)
    2.师:这三道题会不会编题,列算式。我们先来看一看题目。小组内互相说一
    说。
    3.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学的真不错!一部分添上一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
    来,这两种加法题目都会编题列算式。现在请你看着整幅绿地,想一想,你还能编出和刚才不一样的题目吗?
    (四)综合
    1.师:谁来试试看?
    2.师:小组讨论,老师看哪个小组编的最好!
    3. 小结:刚才我们都是看着图编题,求算式中的和。现在请你们直接写
    出算式中的和。
    [本环节分为4个层次,由最初给出加法算式到不完整的加法算式到没
    有加法算式,难度逐步提高。要求儿童看图说故事,提问题,将情节数学化为
    加式,完成计算,将结果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最后要求学生任意发挥,结合整幅绿地图,自由编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
    为主动探索,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练习
    1.跟进练习 P29 /1、2、
    师:把书翻到P29 看第1大题,听清要求,先做在书上,然后按编号
    每人选1道题目的答案贴在自己组的黑板上。老师看哪一个小组最快。
    第2大题的要求和刚才一样。
    2. 拓展练习
    6+3= 3+6=
    2+8= 8+2=
    1+5= 5+1=
    问:你们为什么做的这么快?
    [由结合具体的情景图算出加法算式的答案到直接算出答案,从形象思
    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练习2的设计为今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作好铺垫。]






    还缺几本?还缺几个?(填写加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30~31
    设计意图: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看图写出各种算式,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得出最佳解题方案,其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看懂图意,列出有括号的加法算式。
    2.会正确填写括号里的加数。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逆向思维的能力,将具体的上升为抽象的概念。
    4.经历学习过程,注重思考过程和方法,提高观察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理解图意并填写加数。
    2.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说出各种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2.从不同的方法中提练出最快最简单的方法。
    教学准备:动物的头像,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引入:
    1、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出示:小猫的头像)。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它想请5个好朋友来庆祝,已经来了2个好朋友小狗和小鸡,你们猜猜看,还有几个小动物会来?
    2、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还有3个小动物会来,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用这个算式来表示。
    3、 2+( )=5 (出示) 谁能说说这个算式中2和5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已经请的小狗和小鸡,5表示小猫一共想请5个好朋友来庆祝)
    4、谁能来告诉我这个( )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5、估计学生回答的几种情况:
    (1)生:我是这样想的:5-2=3,所以2+(3)=5
    师:你真行,已经会用减法来求( )里的加数了。
    (2)生:我是这样想的:我用小圆片求出的。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放一放小圆片,根据你说的,我们一起来摆。
    生:先放2个小圆片,表示已经来了2个,再放3个,我发现就有5个了,所以( )里填3。
    师:你真棒,老师也来放一放,你们看我放的对不对,我先放5个红色小圆片,表示一共要来5个,已经来了2个,我翻转2个小圆片使它们成为蓝色,这样我发现还应该再来3个,就使5个全变成蓝色了,所以( )里填3,我放的对不对?请你们用掌声来告诉我。
    (3)生:我是这样想的:已经来了2个,再往前数3个,就是5个,所以( )里填3。
    5、师:你们真聪明,会用那么多的方法来填这个( )里的加数。
    【 低年级学生永远对小动物充满了喜爱之情,利用小动物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低年级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们愿意为小动物解决困难,激发起兴趣后,让学生们说出多种解题方法,自由发挥,教师们则在旁加以指导并适当补充,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二 尝试练习:
    1、出示:P30第一题
    (1)师:谁能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小丁丁说我应该有5本练习本,现在只有2本,还缺几本?)
    (2)谁能列出一个带有( )的加法算式?出示:2+( )=5
    2、出示:P30第二题:
    (1)师:这幅图的意思谁能说出来?
    (生:妈妈要烘蛋糕,根据烹调书上的配方需要4个蛋,但盆里只有3个蛋,还缺几个?)
    (2)师:谁能列出带( )的加法算式?出示:3+( )=4
    3、师:同桌两人,一人解一题,说出你是怎么填( )里的数的?
    4、生汇报:
    2 +(3)= 5 3 +(1)= 4
    5 – 2 = 3 4 – 1 = 3
    ●●○○○ ●●●○
    在2的基础上往前数3就是5 在3的基础上往前数1就是4
    5、师:你们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这些题目,那么,你们认为就目前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应该用哪种方法能更快地算出( )里的加数,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个别说)
    6、师小结:用小圆片来做比较费时;用减法算,有的小朋友还十分不熟练。那么用往前数的方法最简单,我们可以用手指帮忙。
    【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巩固理解图意和思考方法的过程,只要学生能看清图意,讲清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都予以肯定,并通过大组汇报由学生自己体验得出最佳解题方案。】
    三 小组合作 , 交流方法:
    1、小组合作:
    看书:P30第3,4题,要求是小组4人,一人说一题,说出图的意思,列出带( )的加法算式,并填出( )里的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填数的?
    2、汇报:(个别同学回答,方法不唯一)
    (1)顾客想买5朵花,营业员已经拿出1朵,还缺几朵?
    1+(4)=5 在1的基础往前数4就是5
    (2)妈妈想买4只苹果,营业员拿出2只,还要拿几只?
    2+(2)=4 在2的基础往前数2就是4
    (3)小胖有6只兔子,吃午饭时,他放2只兔子出来吃萝卜,还有几只兔子也要从笼子里出来?
    2+(4)=6 在2的基础往前数4就是6
    (5)鱼缸里有4条鱼,现在已经有一条从水草里钻出来,还有几条也要从水草里钻出来?
    1+(3)=4 在1的基础往前数3就是4
    【 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手段,在小组合作中注重群体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小组中的个体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既可以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可以从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适当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既可以缩短学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大部分学生们得到口头及表达能力的锻炼 】
    四、小结并出示课题: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的题目都是求( )里的加数,你们想出了好多方法来求出这个数,还找到了最快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往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出示课题。
    五 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请你们完成书上P31第3题和第4题,填□里的数。
    生开火车汇报答案。
    六.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 [新教材十分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给他们充分思考,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则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小胖下车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一册第32页

    设计意图: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本课中是通过“取走,去掉”来引入,而且比较强调时间上的顺序,利用3幅图在时间上的分割让学生清楚的领会.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在课中便设计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情节,如乘车,买东西等让学生讲故事列算式,并利用小园片来解这些题.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事例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而在最后的联系中让孩子根据题题目来编题,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尽情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算式实际含义之一“取走、取掉”。
    2. 会看图说图意编故事,并填写减法算式.
    3. 能进行数学交流.
    4. 会利用分与合想结果.
    教学重点:
    1. 理解减法算式含义
    ——用数量上的变化表示“取走、取掉”。
    ——用减号表示“取走、取掉”,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取走3个、取掉3个”。
    2. 会看图说图意编故事
    3. 会利用分与合想结果.
    教学难点:
    1. 看图说图意编故事
    2. 会利用分与合和小圆片上想结果.
    教学准备: 图片,小圆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求减法算式的差:
    师: 春天到了,小胖和同学们到公园郊游,公园里有许多的有了节目,你们看小胖他们在玩什么呀?
    1. 故事引出减法算式:
    (1). 出示图1-3: (个别讲述小胖下车的故事情景)
    生: 原来有4个小朋友玩碰碰车,后来走掉1人,求还剩下几人?
    -1
    教师逐一板书:4 3
    师: 原来有4个小朋友玩碰碰车,后来走掉1人,求还剩下几人?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出示: 4-3=1) 这叫减法。(板书:减法)
    减法算式有自己的符号,你们谁认识它。(板书:-)

    2. 减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 范读:4减1等于3
    (指名 互读 )
    (2) 教师介绍减法算式中名称,学生诵读
    (指名 互说 )
    板: 被减数-减数=差
    3. 减法算式的含义
    师: 谁能说说4、3、1分别表示什么? 4-3=1表示?
    生: 4里面去掉1还剩下3。
    师:不看图,怎么计算4减1等于几?
    生: 因为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减1等于3。
    因为3和1合成4, 所以4减1等于3。
    可以用小圆片计算:


    小结:求减法算式的差可以想数的分与合.
    也可以用小圆片来计算.
    4. 练一练: P32 1
    反馈: 6-3=3 你能编一个求差的故事吗?(学生自由编)

    二、求减法算式的减数
    师: 中午小胖妈妈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你看,她准备了些什么?
    1、 出示图2,看图说图意:(中间一幅图不出示)
    生: 妈妈准备了4个面包,小胖和小丁丁吃完后,还剩下1个,他俩吃了几个面包?
    板书:4 1 4-□=1

    用双色片帮助说说算理:因为4可以分成1和3,所以4-3=1。
    师: 4.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 练习
    _ _ _ _
    (1). 4 1 6 3 4 2 6 1
    你是怎样想?
    (2)卡片口算:
    7-□=3 5-□=1 6-□=3
    反馈: 6-□=3你能编一个求减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编)

    四、求减法算式的被减数
    师: 下午小胖又饿了,于是他又出去买了一些苹果,你看他在路上怎样了?
    1、 看图说图意: (第一幅图不出示)
    生: 小胖买了一些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5个,原来买了几个苹果?
    板书: -1
    5 □-1=5

    操作双色片并且说出算理:因为1和5合起来就是6,所以6-1=5。
    小结:要求被减数是多少也可以想数的分与合。
    2. 练习
    -1 -3 -2 -2
    (1). 5 2 2 1

    (2)卡片口算:
    □-3=2 □-2=4 □-2=0
    反馈: 6-□=2你能编一个求被减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编)
    五、综合练习:
    1、 口算卡片练习:
    2、 听音乐做口算: (和音乐比赛)
    3-2= 4-2= 10-1= 8-4= 6-2=
    3-( )=1 5-( )=2 6-( )=5 4-( )=3 7-( )=4
    ( )-3=5 ( )-2=2 ( )-1=7 ( )-6=1 ( )-5=3
    六、总结





    小胖过生日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34-35
    设计意图
    《小胖过生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看“过生日”中的一些情节图讲减法的故事,列式求差,并将结果回到实际中去检验。学生在建构减法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根据情景图编故事这一本领,并且也具备了同桌或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成“实际引入——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应用拓展”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 会将“过生日”中的一些情节编成故事,建构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熟练掌握10以内的减法的口算。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编故事,建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看清图意编故事
    教学准备
    情景图,练习纸等
    教学流程
    一 实际引入(开门见山,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
    (生: )
    师:今天是小胖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瞧一瞧他是怎么过生日的!
    出课题:小胖过生日
    媒体出示情景图
    【联系学生的生日引出小胖过生日,激发学习兴趣。】
    二 初步感知(尝试探究:编故事,列算式)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小胖是怎么过生日的?
    (生:观察,各抒己见。)
    师:小胖把家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瞧这里挂着什么呀?(气球)
    师:对呀,有很多美丽的气球。仔细看这些气球,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同学们说的来编个小小的故事吗?
    (生:墙上有8个气球,破了3个,还剩下5个。)
    师:说得真好!还有同学愿意试一试吗?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根据同学们编的故事,请你列个减法算式,可以怎么列呢?
    生:8-3=5
    师: 8、3、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减法?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内容,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师要提供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解释、去解答。】
    三 自主探究(深入探究:按情景图编各种故事)
    师:请同桌合作,找一找这幅情景图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编出小故事?请你们编出故事,在练习纸上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同桌编出的小故事多。
    (生:同桌合作,编故事,列算式。)
    交流汇报:
    1 桌上有7块蛋糕,小朋友们吃了2块,还剩下5块。7-2=5
    2 小胖准备了6个茶杯,其中1个打碎了,还有5个是好的。6-1=5
    3 小胖准备了10根棒棒糖,吃了7根,还有3根。10-7=3
    4桌上有6杯布丁,吃了3杯,还有3杯。6-3=3
    5 有7个一次性杯子,倒下了1个,还有6个没有倒。7-1=6
    ……
    师:同学们本领真大,编出了那么多的小故事。编出了几个小故事,并且列式、计算正确的就打上几颗★。
    师:吃饱了,喝足了,玩够了,天也黑了,小朋友们该干什么了?(出回家图)
    师:你能看着这幅图也来编个小故事吗?算式又该怎么列呢?自己轻声说一说。
    (生:个别汇报。)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具演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不自禁地进行说的活动。】
    四 应用拓展(联系实际生活)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请你仔细的观察你的四周围,在我们这个教室中,你是不是也能编出几个小故事,并列式呢?(有意识地创设教室情景)
    (生:观察。)
    师:寻找你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编故事,列算式。
    (生:汇报交流。)
    总结:小朋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把所学的本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这样的正迁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复习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在数射线上做加法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36。
    教学目标: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教法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在数射线上做加法,能够看出第一加数是起始点;第二加数就是弧线的跨度(占几格);和是着落点。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 小兔
    0 1 2 3 4 5
    师:谁能说说图意?(小兔子跳远,从零点起跳,1格一跳,跳了3格)
    2.
    3只小鹿 又跑来2只 现在有5只

    原来 + 现在
    师:谁来试试?
    一. 新授
    1揭示课题
    师:这是我们前几节学习的有关数射线和添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数射线上做加法”
    (出示课题)
    2.出示图1/1。(只有数射线,大的弧线和青蛙,以及方框)
    师:看看这幅图你能说说图意吗?(同桌讨论)(汇报)
    师:小青蛙现在跳到哪儿了,用一道算式来表示?为什么?(同桌讨论)
    生汇报并讲理由,共同归纳出一个正确的。
    师:(小结)0是原点,另一个加数就是起始点,+4就是往前跳4格,跳落点7就是加法运算3+4的结果,也就是3+4=7
    3.出示1/2。
    师:这幅图的图意你明白吗?小青蛙现在跳到几,你是怎样列式的?(同桌互说)
    生:生汇报,师补充板书
    4.试一试(独立完成)
    出示图1/3
    5.小结
    师:从小青蛙跳的方向可以看出该用什么方法来做?它往前跳,说明增加了用“+”。那它往后跳呢?
    二. 练习
    1.出示图2/1
    师:比较一下,这幅数射线图与刚才的这几幅有什么不同?
    生:它是不完整的,下标只有0、3、4、9,其他的是要我们自己补充的。
    师:那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数射线上标数,然后根据图意列出并计算。书P36②/1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汇报:2+3=5,起始点是2,因为第一个加数是2,弧线跨了3格,所以“+3”。落
    点在5,2+3=5,弧线是从数字小的方向往大的方向跨的,说明增加了,所以用“+”计算。
    2.出示图2/2、3。
    师:在数射线上做加法很容易,那③书P36 3你能通过想数射线图来完成吗?
    生汇报
    三. 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小青蛙的帮助下,在数射线上做了加法,帮助小朋友熟练了加法。要记住在数射线上0是原点,弧线的起始点是另一个加数,跨几格就是另一个加数,落点就是和,你们明白了吗?


    在 数 射 线 上 做 减 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7页
    设计意图
    《在数射线上做减法》实际是让学生巩固数射线,进一步建构减法运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深化对“求和、求差”知识以及关系的理解。
    学生已认识了数射线并具备了在数射线上做加法的能力。本课教学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主动学会新知,即让学生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本课的设计思路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实践操作——拓展练习”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创设一个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
    2、会在数射线上做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建构一个关于减法的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师:昨天,小动物们举行了一次跳远比赛,输掉的小老鼠可不服气了,它今天还要和小青蛙来比试一下。
    1、 复习
    出示:

    1
    2
    3
    4
    5
    6
    7
    9
    8
    10
    0
    小老鼠


    ○ =




    1
    2
    3
    4
    5
    6
    7
    9
    8
    10
    0
    小青蛙

    ○ =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①同桌交流
    ②个别汇报
    师:小朋友你发现谁跳得远,为什么?
    2、 引入新知
    师:胜利的小老鼠正得意,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只大肥猫,啊!小老鼠怎么办?(往回跳)


    老鼠
    出示
    1
    2
    3
    4
    5
    6
    7
    9
    8
    10
    0


    ○ =
    ①小组互相探讨,小老鼠是怎么跳的?
    ②比较:小老鼠两次在数射线上跳,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讨论。
    小结:小老鼠在数射线上跳的箭头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它们的列式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揭示课题《在数射线上做减法》
    (创设情境,通过回忆小动物跳远比赛唤起学过的知识----在数射线上做加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减法情景,教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揭示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投入到积极的探究之中。)
    二、 探究新知
    1、 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7-6=1
    问:①7、6、1各表示什么?
    ②7-6=1又表示什么?
    ③小老鼠同样在数射线上跳了6格,为什么在这里用“-6”呢?关键看什么?
    2、 师:小老鼠逃回来了,小青蛙在做什么呢?
    出示书上第37页第1题中①



    1
    2
    3
    4
    5
    6
    7
    9
    8
    10
    0


    ○ =

    同桌互说,个别汇报
    3、独立完成第37页题1中②③
    4、完成第37页题2
    师:请小朋友观察题2中的数射线完整吗?先请小朋友在数射线上标上数,再列式计算。
    (《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注学习过程,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向前、向后跳,增强感性认知,然后抽象出知识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小组讨论获取知识,即让学生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的过程。在上述探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三、 实践操作
    书上第37页题3
    1、选2道算式口编故事再计算。
    2、独立完成其余算式,有困难的算式,借助数射线完成。
    3、汇报交流,随意抽取2道算式题,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 拓展练习
    师:小老鼠和小青蛙还在争论不休,他们要请小朋友来帮他们解决,愿意吗?
    出示:

    1
    2
    3
    4
    5
    6
    7
    9
    8
    10
    0
    小老鼠


    1
    2
    3
    4
    5
    6
    7
    9
    8
    10
    0
    小青蛙

    4+6=10 他们都说这个算式是自己跳的,到底是谁跳的?还是请小朋友来作裁判。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练习要体现一定的训练量、讲究层次性。另外,应充分开发习题的功能,如对于来自于课本中的习题,教师进行了一定的处理,题3中不仅要计算,而且要求根据算式口编故事,在编故事中充分展现学生才能和创新意识。)
    五、 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得怎么样?




    10的游戏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
    设计意图
    对学生来说,10在数的认识中是一个关键数,在进退位加减法计算中10尤为重要,进位要凑成10,退位要从10分拆。
    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10的组成,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这为学习《10的游戏》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节课内容是以后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题1提供了在数射线上进行被减数为10的减法范例,题2通过实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教材中还首次出现了“做题包、探关系”。整堂课的设计分成“谜语引入、揭示课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师生合作、全课总结”四个层次。努力做到课的开始引起兴趣;课的中间提高和增添兴趣;课的结束保持兴趣,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通过实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把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以及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双色片、1~10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 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师:谁知道谜底是什么?(10)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游戏”。(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设计猜谜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二、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 出示数射线
    师:根据学过的知识看数射线列式?
    (10-7=□)
    师: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一共有10格,返回跳了7格,数射线上还有3格,所以10-7=3;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
    师: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
    2. 媒体演示(看一看、想一想)
    师:桌子上有10个杯子。仔细看一看,这些杯子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饮料的、没有饮料的)
    师:你能根据这些杯子列出算式吗?(小组合作交流)
    (生:反馈,师:板书)
    6+4 4+6 10-4 10-6 10-□=6…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看算式算出得数呢?请组长任选一题,然后把你们      组的算法告诉大家。
    生:(1)从图上数一数,有饮料的杯子是6个,空杯子(没有饮料的)4个,所以合起来是10个杯子。算式是6+4=10(2)因为6+4=10,所以4+6=10(3)因为桌上一共有10个杯子,拿走了空杯子,留下了6杯饮料,所以10-6=4或者10-□=6
    师:哦,这个小朋友真聪明,你能说出10减几等于6这个算式。那下面我们一起讨论算式中的这个方框表示什么?
    投影:出示10-□=6
    小组合作交流,反馈
    师归纳:在10-□=6中,□就是空杯的个数,而空杯的个数就是10-6,所以10-□=6←→□=10-6
    小结:小朋友们想得办法真多!既利用10的组成来计算,也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计算。
    师:“10的游戏”还有很多题目,你们还想做吗?
    3. 做一做,说一说,探索10的减法算式。
    独立完成课本P38题2(要求完成题包后,小组讨论找出提包中的秘密。)
    师问:题2中你找出了哪组题包里有小秘密?
    (生:第一组题包中的被减数都是10,减数一个比一个大1,差一个比一个小1。第三组题包中被减数相同,差一个比一个大1,减数一个比一个小1)
    师: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下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4. 师:请小朋友拿出1~10的数字卡片。(师生共同合作)
    (如:师出“9”,生出“1”,接着师说9+1=10,生说1+9=10……)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利用问题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都得到发展。)
    三、 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 游戏(每人拿出10个花片)
    师:请小朋友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的数字,写出多组算式。
    师:比一比谁写得最多
    (1) 小组交流验证算式、算法。
    (2)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师: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
         媒体演示抛的过程。
        师: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赛一赛看谁10的算式说得最多 □+□=□,□-□=□
    2. 师:小兔欢欢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我们帮助它解决难题,你们愿意吗?
    师出示图片(图意是小兔手中的10减去几等于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把游戏融进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寓教于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四、 师生合作、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掌握了什么新本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又飞来了,又飞走了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9页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生活中饶有兴趣的情节,让学生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式。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本课前学生已掌握10以内的加减计算,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具有初步分析能力。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的对比,掌握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巩固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做好准备。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分成“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认知--开拓思维”四个环节,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有兴趣的情节为依托,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会根据情节看图说故事,进行数学交流。
    4、渗透生态平衡、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 出示动物情境图
    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欣赏图片)
    你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任选喜欢的小动物)
    你有几个好朋友了?
    全班交流:
    例如 ①选猫的,2只白猫与3只黑猫
    2+3=5只
    ②选兔的,4只白兔与3只灰兔
    4+3=7只
    ③选狗的,1只黑狗、2只黄狗与3只灰狗,合起来一共是6只狗。
    ……
    2、 引入
    师:象第③种情况,我们怎样列式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数学知识。
    (从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出发,创设教学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自然引入新知学习,并让学生在尝试中初步感知“连加”的含义。)
    二、 探究新知
    (一)连加
    1、 例图1
    师:看谁来了?(出示图1)小鸟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再出示图2)现在你看到什么?(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
    问:谁会列式?(2+3=5只)
    (再出示图3)你又看到什么?(又飞来了1只)
    现在有几只小鸟了?(5+1=6只)
    问:谁能完整说说你看到的三张图?(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1只。)
    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谁会列式?(根据生回答板书:2+3+1)
    师:该怎么运算呢?(试算—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根据生回答板书2+3+1=6)
    5

    师: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
    2、 从动物情境图中找一找,列连加式题。
    独立列式—全班交流、反馈—小结算法(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算出的得数再加第三个数。)
    (二)连减
    1、 出示例图,明确图意。(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2只,又飞走了1只。)
    (1) 学生观察、交流图意。
    (2) 问: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这幅图的意思?
    学生操作 自愿板演
    (3) 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含义。
    (4) 算式读法
    (5) 怎样运算?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6) 全班小结:什么是连减?怎样进行连减计算?
    2. 情景图中选一张能列连减算式
    独立列式—全班交流、反馈。
    (三)连加、连减对比
    自由交流、补充小结。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节,按其发展的先后次序加以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在描述过程中完成由“故事情节”向“运算过程”的转换,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教学中通过操作实践,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三、巩固新知
    1、课本P39试一试
    2、小组练习(组内算式卡片)
    +2 +2 -4 -3
    如:6 9
    四、拓展思维
    填数:使每行3个数相加的和等于图下方框里的数。

    22










    有的飞来,有的飞走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0页
    设计意图
    《有的飞来,有的飞走》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其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编故事,提问题,最后应用于生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来自觉地加以探索、类比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
    教学目标
    1、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2、会根据情节看图说故事,进行数学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4、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题卡等。
    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知
    1、出示数卡:3+2+4 1+3+6 8-3-2 7-5-1
    师:小朋友一起来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口算)
    师:说出3+2+4、8-3-2的计算过程
    生:先算3+2=5,再算5+4=9,所以3+2+4=9
    先算8-3=5,再算5-2=3,所以8-3-2=3
    师:说得真好!那谁来说说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生: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都是按先后顺序来的算的。
    (利用比赛引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在计算后又说出计算过程及总结计算方法,是在巩固连加、连减计算的基础上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1
    师:看,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2只小鸟,他们在吃食。
    师:(演示)又怎么了?
    生:飞来了4只小鸟一起吃。
    师:(演示)又怎么了?
    生:3只小鸟吃饱了,又飞走了。
    师:好,现在哪个小朋友根据这三幅图编个故事?
    生:图上有2只小鸟在吃食,又飞来了4只小鸟,过了一会儿,又飞走了3只。
    师:非常棒,那谁来根据故事提个问题。
    生:现在有几只鸟?
    师:小朋友谁来根据故事和问题列个算式?
    生:2+4-3=(生口述,师板书)
    师:你观察这个算式与刚才数卡上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算式中既有加又有减,刚才的算式都是连加,连减。
    师:对,这个算式中有加号,又有减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 加减混合运算(板书)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小鸟又飞来又飞走的主题图让学生编故事,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编故事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后又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观察发现其不同点来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样不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且突出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2、 想想你会算吗?怎样算?小组轻轻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生:2+4-3=3 先算2+4=6,再算6-3=3
    师:你们同意他的算法吗?
    生:同意
    师:现在同桌之间互说一遍这题的计算过程。
    3、尝试练习
    5+2-3= 7-2+3=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出示主题图2
    师:(演示)小朋友能否根据这三幅图从左到右再来编个故事,提个问题?
    生:图上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小鸟?
    师:编得真好。谁来列个算式回答?
    生:6-4+1 (板书)
    师:这题和前面一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两题都有加减,不同点是前面一题是先加后减,这一题是先减后加。
    师:好,那么不管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的,都是加减混合。这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独立思考
    生:6-4+1=3 先算6-4=2,再算2+1=3
    师:不错,前后小朋友互说一遍。
    5、 尝试练习
    4+4-5= 8-3+4=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观察一下题1和题2,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小组讨论)
    生:不同点是题1先算加再算减,题2是先算减再算加;相同点是两题都是按着运算符号的先后顺序算的。
    师:说得真棒!其实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有减,不管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要按先后顺序做,谁在前谁先做,也就是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是按先后顺序做。和小朋友学习过的哪种计算一样?
    生: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和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大家一起来说一遍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
    (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并观察比较得出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引在知识点,导在关键处,并适当的加以小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地得到了实现,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加以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
    三、 巩固练习
    出示:5-3+1 7+2-8 2+7-4 9-6+3
    师:请小朋友独立思考,这四题各等于几?是怎么算的?
    汇报交流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总结一下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
    生: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是:按先后顺序算,谁在前谁先算。
    师:同桌再互说一遍。
    四、 深化练习
    1、 师:我们学的加减混合计算对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题,请小朋友解决一下。
    出示:2号公共汽车上有9个人,到了外滩站下车了7人,又上车了6人,现在车上有几人?小朋友独立思考,列式并解答。
    生:9-7+6=8(人)
    答:现在车上有8人。
    2、师:回答得真好!再看:4+6-5 你能根据这个算式编个故事并解答吗?
    生汇报交流 (抽2—3个学生编故事)
    3、师:最后我们再来进行几道口算的比赛,看谁把今天的本领学得最好?
    出示:9-6+4 7+2+1 8+2-3 6-2-3
    2+5-6 9-5-4 10-4+5 2+4+1
    生汇报交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练习的设计一改过去单纯的巩固计算题,而是联系生活实际,着眼于解决问题,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的比赛题,也不仅限于今天所学的知识,把前面所学的连加连减知识都放在一起,从而起到新旧知识都巩固的作用。)
    五、 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你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祝贺你们!




    相关教案

    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与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加与减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引入,边动手操作边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总结,检测目标达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部),共62页。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