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基础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基础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01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基础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5 故都的秋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5 故都的秋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九分的七,课内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C.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lden Days。


    D.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2.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 ,萧索的 来的。


    A.稀稀落落 严厉 感慨 B.疏疏朗朗 严厉 感触


    C.疏疏落落 严厉 感触 D.疏疏落落 严肃 感叹


    3.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4.下列有关郁达夫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B.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C.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D.散文《故都的秋》、《茫茫夜》等,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5.“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这一句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


    A.蓝色、白色是冷色,能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景物特点。


    B.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切合作者当时那种落寞的情怀。


    C.这是一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D.色调的选择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6.下列加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混沌( dùn ) 潭柘寺( zhè ) 驯鸽(xún)


    B.落蕊( ruǐ) 平仄 ( zè ) 椭圆(tuǒ )


    C.颓废(tuí) 普陀山( tuò) 一椽破屋(chuán)


    7、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8、《故都的秋》一文描绘了北国秋景。北国秋景,各处均有其特色,选出与下列五个景点配伍最恰当的一项( )


    a夜月 b钟声 c虫唱 d柳影 e芦花


    甲 陶然亭 乙 钓鱼台 丙 西山 丁 玉泉 戊 潭柘寺


    A.d b a e c B.e d c a b C.a c b d e


    二、课内巩固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这三段文字写到了三种景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作者选用了很多表示色彩的词,如________、_______等,它们都属于________色,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作者认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________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__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_________的特点。


    6.为什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联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请你对这三段文字的写景特点作简单的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C


    2.C


    3.C(其余表比较)


    4.D(《茫茫夜》是短篇小说)


    5.D(分析游离原文语境)


    6. B 7.A


    8.B





    二、课内巩固


    1.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


    2.青、蓝、灰、白(任选二个);冷;深沉、淡泊。


    3.为了感受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会故都秋的质朴美。


    4.秋的特征应是清淡。


    5.听、嗅、触;静。


    6.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面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7.金灿灿的阳光和枯黄的小草。


    8.围绕“描写细腻,情景交融”来谈即可。á
    相关试卷

    语文必修四*14 谈挑花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14 谈挑花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课内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5 故都的秋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5 故都的秋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类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必修四5 故都的秋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四5 故都的秋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拓展提升,挑战自我潜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基础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