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01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02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03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展开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二、(33分)
    2.(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
    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②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   
    ③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
    3.(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乙:①       ,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
    ②但为君故,       。 (曹操《短歌行》)
    ③泻水置平地,      。 (鲍照《拟行路难》)
    ④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5.(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独木舟之道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
    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
    (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
    (1)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
    顶风破浪:   
    冲过急流:   
    (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②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3)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4)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

     
    四、(24分)
    6.(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蓓蕾/烘焙拾级/拾拾麦穗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倚重/旖旖旎 禅趣/口头禅 卷帙浩繁/秩序井然
    C.毗邻/聆听 包扎/扎辫子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D.翡翠/斐然 开拓/拓荒者 物产丰饶/百折不挠
    7.(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切磋 编纂 归谬法 满腹经纶 循循善诱
    B.水榭 巍峨 紫禁城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C.暮霭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静水流深
    D.关隘 戍守 烽火台 克敌致胜 捷报频传
    8.(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9.(4分)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600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不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序号
    修改
       
       
       
       
       
       
       
       
    10.(6分)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图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环聚合龙图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效果图

    名 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 途: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 义: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20~30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答:   


    1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 。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 三是 乙。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甲:   
    乙:   
     
    五、(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解答】(1)A项把“技术崇拜”的范围缩小到了“大型文艺晚会”,不合文意;B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非“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C项从结果角度看技术崇拜,只看到文中提及的好结果,而对作者重点论述的不好结果未曾提及.故选D.
    (2)C项指出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明显错误,④段是在②③两段分析的基础上顺承而来,没有语意上的递进关系.故选C.
    (3)B项“势必”一词偷换了原文“可能”的表述;根据原文第2段最后一句话“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可以得知;C项中“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的表述明显是作者否定的现象;D项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话“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可以判断错误.故选A.

    答案:
    (1)D
    (2)C
    (3)A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33分)
    2.(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
    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在于文字词句的解释,在安徽刊印发布许氏的《说文解字》. 
    ②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 朱筠已经资格深厚名声显著了,就极力说翰林应把读书和树立品行当做职责,不能趋炎附势,去拜谒 地位重要的人. 
    ③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纵横奔放,对于经义道理事物的情感态度没有不包含的,想说的内容没有不说彻底的. 。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解答】(1)D殷勤,在此处指情意恳切深厚.句子译为: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
    (2)A副词,才;B连词,来/副词,以至于;C…的人/…的地方;D表转折,却/表顺承.
    (3)D“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原文应为“遇教官诸生贤者(遇到那些贤能的教官和生员)”亲若同辈.
    (4)①以为,认为;本,根本;刊布,刊印发布.译为: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在于文字词句的解释,在安徽刊印发布许氏的《说文解字》.
    ②既,已经;望,名声显著;大言,极力说;以为,把…当作.译为:朱筠已经资格深厚名声显著了,就极力说翰林应把读书和树立品行当做职责,不能趋炎附势,去拜谒地位重要的人.
    ③奇横,奇特纵横;于,对于;无不,没有不.译为: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纵横奔放,对于经义道理事物的情感态度没有不包含的,想说的内容没有不说彻底的.

    答案:
    (1)D
    (2)A
    (3)D
    (4)①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在于文字词句的解释,在安徽刊印发布许氏的《说文解字》.
    ②朱筠已经资格深厚名声显著了,就极力说翰林应把读书和树立品行当做职责,不能趋炎附势,去拜谒 地位重要的人.
    ③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纵横奔放,对于经义道理事物的情感态度没有不包含的,想说的内容没有不说彻底的.

    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深得皇上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的儒生听说他写了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
    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但有某一方面擅长的人,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询问字的人,路上络绎不绝;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先生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崇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持儒学,国内名流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依据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
    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时喜欢研究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认为能够为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到今天都没有间断.(《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了过错他总是加以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中那些贤良的教师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有诗文集若干卷.(《朱竹君先生别传》)
    【点评】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考点】53:写景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如“番腾妆束闹苏堤”有爱春之情;“留春春怎知”“凌波寸不移”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叹春归去之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诗句所运用的技巧,如“香红渐渐稀”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 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此外还可从诗句中分析出“以景起情”或“景中寓情”的表达方式.

    答案:
    (1)“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2)“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 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译文:
    寒食节、清明节过去不久,那些香味扑鼻的花儿渐渐变稀.搜寻出艳丽的服装穿上,热热闹闹地游览苏堤.好想留住春天,可春天却哪知人的心意? 鲜花在雨中褪去了颜色, 柳絮飘零沾满了烂泥. 流连春光的女子步履迟迟,寸步也不想前移.三三两两叫来船儿,归去时,春天也随着人们而远离.
    简析: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 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 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 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 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 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 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 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 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 “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 “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 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 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以抒情和描写为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 、照应 、对比 、白描等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 必先苦其心志 ,② 劳其筋骨 ,③ 饿其体肤 ,④ 空乏其身 ,⑤ 行拂乱其所为 ,⑥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乙:①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
    ②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 (曹操《短歌行》)
    ③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 (鲍照《拟行路难》)
    ④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 (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有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甲: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劳其筋骨(重点字:筋)
    ③饿其体肤
    ④空乏其身(重点字:乏)
    ⑤行拂乱其所为(重点字:拂)
    ⑥所以动心忍性
    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重点字:糅)
    ②沉吟至今
    ③各自东西南北流
    ④玉露凋伤枫树林(重点字:凋)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唯)
    ⑥梦入芙蓉浦(重点字:芙蓉)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
     
    三、(24分)
    5.(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独木舟之道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
    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
    (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
    (1)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
    顶风破浪: 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的乐趣. 
    冲过急流: 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到欢 乐的乐趣 
    (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②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3)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4)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此题考查了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2)此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此题考查了分析概括文章段落的作用.
    (4)此题考查了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解答】(1)顶风破浪时,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的乐趣.冲过激流时,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到欢乐的乐趣.对此加以概括即可.题目范围已经明确,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
    (2)①要理解①中的比喻,运用比喻,写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②要理解②中“小路、结伴而行”所表达的语境义,联系“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作答理解句子就是理解具体词语在文中的语境含义.
    (3)能删、不能删均可.论述不可删,要从第⑤段的作用着眼,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回答.论述能删,就要从第⑤段内容上没有作用,去掉结构更紧凑等方面回答.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
    (4)题目已经明确“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所以要从全文寻找荡舟的感悟,将其概括,并上升到“道”(人生的道理)的高度上.要抓住文中“与大地和睦相处”“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等词句,进行概括总结.注意题干要求从两个角度谈即可.

    答案:
    (1)顶风破浪: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的乐趣. 冲过激流: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到欢 乐的乐趣.
    (2)①运用拟人,写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 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②写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3)不可删.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
    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上承④段,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⑤段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章内涵,且使文章意味蕴藉.
    (4)自由和毫无约束;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 起了深深的沧桑感.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赞成年轻人敢想敢做的精神.
    【点评】答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
     
    四、(24分)
    6.(3分)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蓓蕾/烘焙拾级/拾拾麦穗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倚重/旖旖旎 禅趣/口头禅 卷帙浩繁/秩序井然
    C.毗邻/聆听 包扎/扎辫子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D.翡翠/斐然 开拓/拓荒者 物产丰饶/百折不挠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解答】A、bèi,shè/shí,dān;
    B、yǐ,chán,zhì;
    C、lín/líng,zā/zhā;jì;
    D、fěi,tuò,ráo/náo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7.(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切磋 编纂 归谬法 满腹经纶 循循善诱
    B.水榭 巍峨 紫禁城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C.暮霭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静水流深
    D.关隘 戍守 烽火台 克敌致胜 捷报频传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音字和音似字,由于音相同或相近,在使用中极易造成错误.
    【解答】A“切磋”应为“切磋”;
    B正确;
    C“雷震雨”应为“雷阵雨”;
    D“克敌致胜”应为“克敌制胜”;
    故选:B。
    【点评】解决字形问题,关键弄清词语的意义,本着以意取字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平时积累过程中,对于固定词语的搭配一定要烂熟于心.
     
    8.(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解答】A正确,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
    B错误,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能用来形容“国产智能手机”;
    C错误,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不能用来形容“专利申请质量”;
    D错误,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没有“积极主动去做”的意思;
    故选:A。
    【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
    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
    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
    ④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
    ⑤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
    ⑥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
     
    9.(4分)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600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不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序号
    修改
     ① 
     在“由”前加“是”; 
     ③ 
     “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引号改书名号; 
     ⑤ 
     删去“约”或“以 上”; 
     ⑥ 
     “减少”改为“降低”.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了综合读写,考查方向有两个:语病和标点符号.
    【解答】①成分残缺,缺谓语,在“由”前加“是”;
    ③“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是一份文件,引号改书名号;
    ⑤不合逻辑,“约90%以上”用两次约数,删去“约”或“以 上”;
    ⑥搭配不当,“阅读率明显减少”不能搭配,“减少”改为“降低”.

    答案:
    ①在“由”前加“是”;
    ③引号改书名号;
    ⑤删去“约”或“以 上”;
    ⑥“减少”改为“降低”.
    【点评】谓语残缺.例如: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主语“全校师生”怎么样,无谓语承接,后面换成另一个话题另一个主语了.可改为:“全校师生在雷峰精神的鼓舞下力争上游,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0.(6分)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环聚合龙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效果图
    名 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 途: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 义: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20~30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答: 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500米,像一只巨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 。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解答】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特别是要结合图片、材料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写一条解说词,所写的解说词必须要符合“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特点.注意语言礼貌,使用称呼,运用修辞,口语性强.题干要求筛选,不能超字数;最少运用一种修辞,可用比喻、引用、反问等.

    答案:
    示例: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500米,像一只巨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
    【点评】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成绩)、社会对他(她)的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1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 。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 三是 乙。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 ④①③②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甲: 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 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子顺序的基本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子顺序的基本能力.横线前“精于烧炖,讲究火功”为总说句,统领横线处的四句话,排列时应与之照应,先“烧”后“炖”,因此,句④放在最前面.句②中的“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照应句③中的“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因此③②相连.句①谈论的是红烧时所用的燃料,因此应置于③②之前.故答案为④①③②.
    (2)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甲处横线后面的句子围绕徽菜的取材和新鲜度来谈论,据此甲处可紧扣“取材”和“新鲜”两个关键词补写;乙处横线后说明徽菜重传统和养生的特点,因此乙处可紧扣“传统”和“养生”两个关键词来补写.

    参考答案:
    (1)④①③②
    (2)示例: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点评】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
    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
    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五、(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则材料出自2014年3月份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一场口水战.宋方金撰写了一篇长微博,指出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80%的台词都是宋丹丹现场编改的.于是便引发了娱乐界对于演员能否改剧本的讨论.
    从审题上看,材料涉及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两个人物,两者的意见不同,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可以改台词,其着眼点是演员的表演要自然真实,不能刻板做作;剧作家认为演员不能改台词,其理由是改台词可能违背创作者的艺术追求.材料本身没有对这两种观点做出评判.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两个人物角色的对话,无论是观点还是理由,都是明确的具体的甚至还都是充分的,我们的考生不难得出自己的立意﹣﹣赞成还是反对或是提出自己的新看法,那么,什么样的立意才是一类的比较好的呢,笔者觉得,简单的赞成一方反对另一方都不是很可取,因为,出题者的意图应该并不是简单地要考生站队表明立场,而是希望我们的考生,深入地思考这两个看似都有理的类似常见争论背后的东西,并且推而广之到生活中去,一言以蔽之,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才是高考作文重点!
    因此在立意上,
    (1)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谈,艺术是允许个人发挥的,社会也需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艺术家的改动剧本如果是合理的,那么就值得赞扬,因为他在剧本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表达技巧,而创新给剧本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大到社会发展,亦是如此.
    (2)从剧作家的角度,①表演艺术家的改动剧本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是对规则的破坏.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人都破坏规则,那么就无规范可言.考生可以写规则、规范的重要性,它旨在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整个社会走向规范.②剧本体现了艺术家的追求,为不违背这一意愿,不能更改剧本,可谈坚守追求.
    (3)从两者争论看:①从原因上看,二者争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可谈换位思考;②从表现上看,二者的争论是互不体谅,可谈宽容;争论都是着眼于演好剧作,可谈争论促进成长;③从态度上,要寻找共识,携手前进;④能否改动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如果是正确的、正面的,就值得赞赏,如果是反面的,负面的就应该剔除…
    【解答】
    改而有“度”

    你若将大地呈给天空的水汽,幻化成五彩云朵;你若将山泉汇聚给大海的细流,变得波澜壮阔.我想大地会缄默而窃喜,山泉会高兴而欢歌.
    可不是一切改变都那么令人惬意.
    这不,表演者将剧作家的台词改变了,剧作家有些不快.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真可谓各执一端,莫衷一是.
    作为表演者,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达到“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的境界,这是表演者的终生追求.可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让演员随意改动,伤害了根本,逆袭了意图,创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剧本,不仅啼笑皆非,而且有切肤之痛.
    可改乎?不可改乎?
    其实表演艺术家说改,剧作家也没说一定不改,而是不能随意改.说到底,是如何改,朝什么方向改,改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改而有度.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记载,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位演员将“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一字之妙,全在味道.如此改变,编剧求之不得.
    改变,让氤氲的水汽更为靓丽,瘦弱的细流更为生动,无味的句子更有味道. 就像将商品作个二次包装,卖出比裸品高出很多的价钱;将文化作个改变,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去接受.正如任继愈所说,防止文化衰减,就必须有所改变,但终极目的是让文化有所增益.
    浔阳江头,白居易动情地相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才有了曲词一体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丹山道上,李商隐真心地感叹“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吟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和谐.这种改变,谁都乐享其成.
    当然问题可能不那么简单.让编剧气恼的是,一句严肃的台词,可能从演员嘴里流出的是粗俗不堪;一段精心的描述,可能让演员无厘头得一哄而散.台词追求标新立异,若为人物形象服务,也无可指责,但只是哗众取宠,迎世媚俗而博得一笑,那就弱化了主题表达效果.让人感觉一个漂漂亮亮的孩子,因被人教说些不着调的话,而毁掉形象的悲哀.
    这不难理解,就像老师,可以依纲据本的去发挥、创造,但若抛开了课本,东拉西扯,离题万里,可能也关乎知识,但与此文本无关.
    所以,一张蓝图,你可以稍加改变,但你不能动其根本;一个剧本,你可以稍改台词,但你不能动其灵魂;一个传承,你可以因时而变,但你不能动其精神.细流不能变成死水,水汽不能改成雾霾.改不是随心所欲,变不是无可遵循.
    变不可怕,可怕的是乱变.变而无度是毁弃,改而有度是再生.
    【点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之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