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9)第二章综合集训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9)第二章综合集训 试卷01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9)第二章综合集训 试卷02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9)第二章综合集训 试卷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2.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而( )


    A.气温降低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D.湿度增大


    3.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


    A.迅速进行迫降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


    C.保持原有高度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


    2、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溫(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回答下列各题。





    1.① 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 000 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 000—6 000 m高于垂直递减率


    C.6 000 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 000 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读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P、Q两点的温差可能为( )


    A.5 ℃B.4 ℃C.2 ℃D.1 ℃


    2.能正确表示MPN —线近地面等压面剖面线的是( )


    A. B.


    C. D.


    4、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单位:hPa)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若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2.若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 )


    A.①B.②C.③D.④


    5、《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各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天气的气压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 )





    A.a减弱 B.b减弱 C.c减弱 D.d减弱


    6、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形成原理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C.温室效应原理D.热胀冷缩原理


    2.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


    7、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


    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

    C.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


    D.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


    8、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的风向是 风。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 。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 。


    9、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面。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 弯曲,高压处等压面 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由此可总结出不同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 。


    4.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你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D


    解析: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A项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B项错误;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项错误;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如二氧化碳比例的增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D项错误。


    2.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对流层气温降低,平流层气温升高,高层大气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而气压降低、密度减小、湿度减小,C项正确。


    3.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对流层由于大气对流现象明显,大气不稳定, 不适宜飞机飞行,飞机应升至万米以上高空的平流层,以保证安全,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首先应明确对流层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C。A项中,3 000 m范围内气温下降达30℃以上,故3 000 m以下气温降低速率髙于垂直递减率。C项和D项中,6 000 m范围内气温下降大于50℃,气温降低速率也高于垂直递减率,B项中3 000 m到6 000 m,离差为3 000 m,气温下降达20℃以上,气温降低速率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 000 m高度平稳飞行,说明这个高度上空气对流运动弱。①图中近地面气温20°C左右,按理论垂直递减率,5 000 m高度的气温应为-10℃左右,实际在一30℃左右,低于理论气温。根据题意,飞机在该层不能平稳飞行。同理②③两图也不符合题意。④图中,地面气温10°C左右,5 000 m 高度,理论气温值应为一20℃,实际气温值约为-10℃,高于理论气温值,故飞机可以在5 000 m高度平稳飞行。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1.从图中可知,P点气温介于29 ℃与30 °C之间,Q点气温介于25 °C与26 C之间,则P、Q两地温差介于3 ℃与 5℃之间,故选B项。


    2.气温高的地区其气压低于周边气温低的地区,P处气温高,其气压低,等压面凸向地面,故选B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


    2.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可以判断④表示的方向为其风向。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1.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意思,“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变化是由高到低,气压变化必然是逐渐升高,所以②曲线符合。


    2.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小,易产生霜冻现象。a表示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c表示地面辐射,d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b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地面,也就是大气逆辐射,所以是b减弱,造成“是夜必霜”。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解析:1.因堂屋北侧的植被和南侧的水泥地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故选A。


    2.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植被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故选C。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状况及风向的判读。3500米高空M为低压,N为高压。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所以M对应的近地面是高压,N对应的近地面是低压,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根据风向的判读,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锐角.因此P地的风向可能是西北风,B正确.


    2.本题考査热力环流的判读。结合上题分析,M、N两处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所以气溫状况是N>M处,A、B错误;城市气温高于郊区,N处气温高,故M、N两处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D正确;近地面的高压是气流的下沉运动形成的,所以M处多为睛朗天气;近地面的低压是气流的上升运动形成的,所以N处多为阴雨天气,C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图略,丁为高压中心,丙为低压中心。2.西北、东南; 3.大、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比乙地大;


    4.丙、丁


    解析:1.本题考查高、低压中心的判读。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丁处附近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丙处附近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


    2.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如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偏锐角即可。北半球向右偏转,故甲地风向为西北风,乙地风向为东南风。


    3.本题考查风力大小的比较。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故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不考虑其他因素,近地面气压高则气溫低, 近地面气压低则气溫高,故丙地气溫相对较高;近地面为高压,则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故丁地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如下图。





    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2.如下图所示。





    向下;向上;


    3.B>A>D>C;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与相应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4.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解析:1.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由于热量的差异导致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


    2.近地面由于大气垂直运动导致气压高低不同,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弯曲,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弯曲。如下图所示:





    3.考查气压大小的比较。先从水平方向比较,然后从垂直方向比较;水平方向上,气体多的为高压,气体少的为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较高,高空气压较低。 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D>C。


    4.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举出一个实例即可,如房间内的暖气装在下部,空调冷风口装在上部。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年3月,广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贫瘠的原因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9)第二章综合集训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