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01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02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www.ks5u.com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为腐蚀品,标签正确;

    B. 汽油为易燃液体,标签正确;

    C. 酒精为易燃液体,不是剧毒品,标签错误;

    D. 氯酸钾为爆炸品,标签正确;

    答案选C。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雾霾为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

    B. 该过程是Fe从硫酸铜中置换出Cu单质,B正确;

    C. 诗句中体现出了对青蒿素的提取为萃取,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 诗句中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D正确;

    故答案选C。

    3.下列各组物质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A. 0.3molO2和0.3molH2O

    B. 0.1molH2SO4和3.6gH2O

    C. 0.1molMgSO4·7H2O和0.1molC12H22O11(蔗糖)

    D. 6.02×1023个CO2与0.1molKMnO4

    【答案】C

    【解析】

    【详解】A. 0.3molO2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0.3molH2O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A不符合题意;

    B. 0.1molH2SO4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3.6gH2O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B不符合题意;

    C. 0.1molMgSO4·7H2O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mol,0.1molC12H22O11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1mol,C符合题意;

    D. 6.02×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0.1molKMnO4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点睛】在进行化学计算时,尽量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进行求解。

    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用四氯化碳提取溴单质,进行的操作为萃取,需要用到分液漏斗,A正确;

    B.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固体,进行的操作为蒸发,所选用的仪器应为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误;

    C. 从KI和碘单质中提取碘单质,应采用升华和凝华的方法,C错误;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使用的仪器为容量瓶,D错误;

    故答案选A。

    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Cu2(OH)2CO3

    Fe2O3

    SO3

    B

    NaOH

    HCl

    NaCl

    Na2O

    NO2

    C

    NaOH

    NaHSO4

    CaF2

    MgO

    SO2

    D

    KOH

    HNO3

    NaHCO3

    CaO

    Mn2O7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类,故A错误;B、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NaHSO4属于盐类,故C错误;D、KOH属于碱,HNO3属于酸,NaHCO3属于盐,CaO为碱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物质分类酸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比如H2SO4是酸,而NaHSO4不是);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对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比如Mn2O7、SO3酸性氧化物,而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盐卤点豆腐、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高压直流电除烟尘均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③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④做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时,阴极周围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⑤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⑥1mol FeCl3完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数约为NA

    ⑦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是溶液,不可能是胶体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豆浆、河水和烟尘均为胶体,盐卤点豆腐、江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用高压直流电除烟尘是胶体的电泳均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正确
    ②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一定带电,故对溶液通电时溶质粒子不一定向两极移动,错误 
    ③氢氧化铁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电且带同种电荷故胶粒之间相互排斥导致胶体比较稳定错误 
    ④胶体不带电带电的是胶粒,故做氢氧化铁胶体电泳实验时,阴极周围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电错误 
    ⑤向FeCl3溶液中滴加稀的NaOH溶液,可制得Fe(OH)3沉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错误
    ⑥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NA错误 

    ⑦淀粉溶液和蛋白质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是胶体,故⑦错误;所以只有①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点睛】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2)布朗运动:胶体中胶粒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其胶粒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率随时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胶体微粒聚集变难,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原因。布朗运动属于微粒的热运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胶体独有的现象;(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4)凝聚:胶体中胶粒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 的颗粒而沉淀或沉积下来的过程。如在胶本中加入适当的物质(电解质), 胶体中胶粒相互聚集成沉淀。

    7.现有下列三种溶液:①45%的乙醇溶液、②汽油和氯化钾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上述各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分液、萃取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分离互溶的两种液体,应采取蒸馏的方法;

    ②汽油和氯化钾溶液互不相容,应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

    ③分离氯化钠和碘单质的水溶液应采取萃取的方法;

    故答案选D。

    8.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 -1,若5 mol·kg -1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3 g·mL-1,则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3.85 mol·L-1 B. 4.36 mol·L-1 C. 5.25 mol·L-1 D. 6.50mol·L-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000g溶液的体积是V="1000g÷1.3" g·mL-1=769mL=0.769L,则5 mol·kg-1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0.769L6.50mol·L-1,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的知识。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8g水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 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A正确;

    B. 6.02×1023个氮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mol×28g/mol=28g,6.02×1023个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mol×2g/mol=2g,质量比为14:1,B正确;

    C. 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含有的原子数为2×6.02×1023,C正确;

    D.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因此0.5mol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11.2L,D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为定值;当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10.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可忽略不计)。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B不正确。氦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氢气的2倍,所以等质量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是氦气的2倍,A正确,CD不正确。答案选A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体积超过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④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⑤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⑥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A. ②③⑥⑦ B. ①③④⑦ C. ①③⑦ D. ①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正确;

    ②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

    ③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正确;

    ④烧瓶为圆底,需要用手持并塞塞子,错误;

    ⑤萃取剂选择不必一定为有机物,也对密度没有要求,错误;

    ⑥碳酸氢根、亚硫酸根等也可出现该现象,错误;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萃取剂选择的要求为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的溶剂反应。

    12.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A. 2 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ol水的摩尔质量

    B. 200 mL 1 mol·L-1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 mL 2 mol·L-1氯化钾溶液中c(Cl)

    C. 64 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 20%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和10%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摩尔质量都是18g/mol,故A错误;

    B.1 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2 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故B错误;

    C.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中含有2mol氧原子,标况下22.4LCO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O含有1mol氧原子,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故C正确;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c1=mol/L,由于两溶液的密度不同,所以前者不是后者两倍,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需要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c=,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因此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

    13.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 0.5mol•L﹣1的AlCl3溶液中所含Al3+数目为0.5NA

    D. 0.1 mol 氦气所含有原子数为0.2NA

    【答案】A

    【解析】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原子,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 NA,故A正确 ;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故B错误根据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0.1 mol 氦气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1NA故D错误

    14.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四种气体的有关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gH2S  ④0.2 mol NH3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①>③>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 abc B. bcd C. abd D. a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的物质的量为n=V/Vm=6.72L÷22.4L/mol=0.3mol,质量为m=nM=0.3mol×16g/mol=4.8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3×4×NA=1.2NA

    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N/NA=3.01×1023÷6.02×1023mol-1=0.5mol,质量为m=nM=0.5mol×36.5g/mol=13.25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5NA

    ③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n=m/M=13.6g÷34g/mol=0.4mol,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4×2NA=0.8NA

    ④0.2 mol NH3的质量为m=nM=0.2mol×17g/mol=0.34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2×3NA=0.6NA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④,故a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密度大小顺序②>③>④>①; 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④,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氢原子个数大小顺序为①>③>④>②,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要牢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n=V/Vm(标况下Vm为22.4L/mol),n=m/M,n=N/NA

    1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密度比为16∶11 ②密度比为11∶16 ③体积比为16∶11 ④体积比为11∶16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mol:mol=11:16,根据ρ=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Vm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

    故选B

    16.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 C3H6、1g 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根据图判断M气体可能是

    A. C3H4 B. CO2 C. CO D. H2S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公式PV=nRT=可知,当V,m,T一定时,P与M成反比。所以0.8×M(C3H6)=1.2M;所以M=28g/mol,所以选项是C。

    二、填空题(共52分)

    17.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该混合液中Ca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3)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________mol。

    【答案】(1)0.2     9.5     (2)0.1    0.1    (3)0.6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n(Na+)="0.2L×1.0mol/L=0.2" mol,n(Mg2+)="0.2L×0.5mol/L=" 0.1 mol,n(Cl-)="0.2L×3.0mol/L=0.6" mol,据此回答:

    (1)n(NaCl)="0.2" mol,n(MgCl2)="0.1" mol,m(MgCl2)="0.1" mol×95 g•mol-1="9.5g" ;

    (2)CaCl2提供的n(Cl-)="0.6" mol-0.2 mol-0.1 mol×2="0.2" mol,则n(CaCl2)="0.1" mol,c(CaCl2)="0.1mol÷1L=0.1" mol•L-1

    (3)根据上述推断,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为0.6mol,根据Cl+Ag=AgCl↓,可得到沉淀0.6mol。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8.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所示。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___、___。

    (2)写出流程图中氧化②的离子反应议程式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水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

    (5)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图中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答案】    (1). 过滤    (2). 萃取    (3). 2I-+Cl2═2Cl-+I2    (4). B    (5). 分液漏斗和漏斗    (6). 加热未垫石棉网    (7). 温度计的位置不正确    (8).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不正确

    【解析】

    【分析】

    海带晒干灼烧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海带灰中含有碘化钾等物质溶于水,浸泡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氯水或通入氯气,氯气置换出碘,得到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经蒸馏可得到碘,,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①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③利用有机物将碘水中的碘单质萃取出来,互不相溶的物质的分离是分液法;

    (2)过程②中反应是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I-+Cl2═2Cl-+I2

    (3)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故可用四氯化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根据实验装置原理,基本操作有过滤、萃取分液、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分液漏斗等,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普通)漏斗和分液漏斗;

    (5)冷凝水应是下进上出,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温度计水银球应与烧瓶支管口相平。

    19.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H2O、CO2、Na2O、NaCl、FeCl35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两种物质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两种物质中一种是酸性氧化物,一种是碱性氧化物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图中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最常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C    (3). B    (4). D    (5). FeCl3    (6). 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解析】

    【详解】(1)水和二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故选A; 

    氧化钠和氯化钠都是化合物,且都含有钠元素,是钠的化合物,故选C; 

    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故选B; 

    氯化钠和氯化铁都是盐,故选D;

    (2)①由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可判断物质M的化学式为FeCl3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最常用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20.(1)质量之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

    (2)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0.92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

    (3)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的密度为1.21g/cm3,则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从中取出20.0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__mL。

    【答案】    (1). 5:4:4    (2). 5:2:2    (3). 46g/mol    (4). 14    (5). 1.5mol/L    (6). 30

    【解析】

    【详解】(1)质量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 SO2、CO、NO物质的量之比为=5:4:4,故三者分子数目之比为5:4:4,含有氧原子数目之比为5×2:4×1:4×1=5:2:2;

    (2)RO2的物质的量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摩尔质量为=46g/mol,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32=14;

    (3)12.5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溶液的体积为mL,故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3=1.51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0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30mL。

    21.某课外兴趣小组需要用18mol/L 的浓硫酸配制80mL3.0mol/L 稀硫酸的实验步骤如下: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③稀释 ④检漏、转移、洗涤 ⑤定容、摇匀。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是___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用下列编号填空)。

    A.10 mL   B.25mL   C.50mL   D.100mL

    (2)第⑤步实验的操作是继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和刻度线相切为止。塞紧瓶塞,倒转摇匀并装试剂瓶。

    (3)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___;

    ②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___;

    ③取完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倒入烧杯___。

    【答案】    (1). 16.7    (2). B    (3). 胶头滴管    (4). 无影响    (5). 偏大    (6). 偏大

    【解析】

    【分析】

    (1)配制80mL 3.0 mol/L稀硫酸,需要选用100 mL的容量瓶;根据稀释规律c2V1=c2V2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据浓硫酸的体积选择量筒的规格;

     

    (2)根据定容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c=进行分析;

    【详解】(1)配制80mL 3.0 mol/L稀硫酸,需要选用100 mL的容量瓶,因此需要18 mol/L浓硫酸的体积为,量筒的选择方法为“近而大 ”,选择25 mL量筒;

    (2)定容操作为: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 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因为定容时还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

    ②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体积减小,浓度偏大;

    ③取完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倒入烧杯,导致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增大,最终结果偏大。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