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01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02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03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形定义】,问题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角平分线的性质:
    ①平分角。
    ②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相等的点一定在角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具体步骤:
    ①以角的顶点O为圆心,一定长度为半径画圆弧,圆弧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两点M、N。如图①。
    ②分别以点M与点N为圆心,大于MN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交于点P。如图②。
    ③连接OP,OP即为角的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垂直且平分线段。
    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垂直平分线的吃规作图:
    具体步骤:
    ①以线段两个端点为圆心,大于线段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在线段的两侧别分交于M、N。如图①
    ②连接MN,过MN的直线即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②
    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以及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简称底边上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③若一个三角形某一边上存在“三线合一”,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相等,且三个角都等于60°。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存在“三线合一”
    ③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④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为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成绩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线。
    ⑤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内容: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斜边是,则。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且满足,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C是直角。
    特殊三角形三边的比:
    ①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为(从小打大):。
    ②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为(从小到大):。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点与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
    专题练习
    1.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M为边AB的中点,点E在线段AM上,EF⊥AC于点F,连接CM,CE.已知∠A=50°,∠ACE=30°.
    (1)求证:CE=CM.
    (2)若AB=4,求线段FC的长.
    2.如图1,将长为2a+3,宽为2a的矩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如图2),得到大小两个正方形.
    (1)用关于a的代数式表示图2中小正方形的边长.
    (2)当a=3时,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如图,在△ABC中,∠ACB=90°,BC=4,点D在AC上,CD=3,连接DB,AD=DB,点P是边AC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A,D,C重合),过点P作AC的垂线,与AB相交于点Q,连接DQ,设AP=x,△PDQ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AC的长;
    (2)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在△ABC中,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如图1,点E、F分别是线段BD、AD上的点,且DE=DF,AE与CF的延长线交于点M,则A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点E、F分别在DB和DA的延长线上,且DE=DF,EA的延长线交CF于点M.
    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DM,求∠EMD的度数;
    ③若DM=6,ED=12,求EM的长.
    5.【图形定义】
    有一条高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称为等高三角形、
    例如:如图①,在△ABC和△A'B'C'中,AD,A'D'分别是BC和B'C'边上的高线,且AD=A'D'、则△ABC和△A'B'C'是等高三角形.
    【性质探究】
    如图①,用S△ABC,S△A'B'C′分别表示△ABC和△A′B′C′的面积,
    则S△ABC=BC•AD,S△A'B'C′=B′C′•A′D′,
    ∵AD=A′D′
    ∴S△ABC:S△A'B'C′=BC:B'C'.
    【性质应用】
    (1)如图②,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若BD=3,DC=4,则S△ABD:S△ADC= ;
    (2)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是BC和AB边上的点.若BE:AB=1:2,CD:BC=1:3,S△ABC=1,则S△BEC= ,S△CDE= ;
    (3)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是BC和AB边上的点.若BE:AB=1:m,CD:BC=1:n,S△ABC=a,则S△CDE= .
    6.在四边形ABCD中,O是边BC上的一点.若△OAB≌△OCD,则点O叫做该四边形的“等形点”.
    (1)正方形 “等形点”(填“存在”或“不存在”);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边BC上的点O是四边形ABCD的“等形点”.已知CD=4,OA=5,BC=12,连接AC,求AC的长;
    (3)在四边形EFGH中,EH∥FG.若边FG上的点O是四边形EFGH的“等形点”,求的值.
    7.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
    (1)问题发现:
    如图1,若△ABC和△ADE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
    (2)解决问题:
    如图2,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8.在△ABC中,AC=BC,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并延长至点E,使DE=CD,过点E作EF⊥AB,交直线AB于点F.
    (1)如图1,若∠ACB=120°,请用等式表示AC与EF的数量关系: .
    (2)如图2.若∠ACB=90°,完成以下问题:
    ①当点D,点F位于点A的异侧时,请用等式表示AC,AD,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点D,点F位于点A的同侧时,若DF=1,AD=3,请直接写出AC的长.
    9.已知△ABC≌△DEC,AB=AC,AB>BC.
    (1)如图1,CB平分∠ACD,求证:四边形ABDC是菱形;
    (2)如图2,将(1)中的△CDE绕点C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BAC),BC,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用等式表示∠ACE与∠E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将(1)中的△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ABC),若∠BAD=∠BCD,求∠ADB的度数.
    10.问题提出
    (1)如图1,AD是等边△ABC的中线,点P在AD的延长线上,且AP=AC,则∠APC的度数为 .
    问题探究
    (2)如图2,在△ABC中,CA=CB=6,∠C=120°.过点A作AP∥BC,且AP=BC,过点P作直线l⊥BC,分别交AB、BC于点O、E,求四边形OECA的面积.
    问题解决
    (3)如图3,现有一块△ABC型板材,∠ACB为钝角,∠BAC=45°.工人师傅想用这块板材裁出一个△ABP型部件,并要求∠BAP=15°,AP=AC.工人师傅在这块板材上的作法如下:
    ①以点C为圆心,以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
    ②作CD的垂直平分线l,与CD交于点E;
    ③以点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P,连接AP、BP,得△ABP.
    请问,若按上述作法,裁得的△ABP型部件是否符合要求?请证明你的结论.
    11.如图,在△ABC中,∠ABC=40°,∠ACB=90°,AE平分∠BAC交BC于点E.P是边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AP,将△APC沿AP翻折得△APD,连结DC,记∠BCD=α.
    (1)如图,当P与E重合时,求α的度数.
    (2)当P与E不重合时,记∠BAD=β,探究α与β的数量关系.
    12.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D是AB上一点,∠ADC=∠ACB.求证∠ACD=∠ABC.
    独立思考:(1)请解答王老师提出的问题.
    实践探究:(2)在原有问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王老师增加下面的条件,并提出新问题,请你解答.
    “如图2,延长CA至点E,使CE=BD,BE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点G,H分别在BF、BC上,BG=CD,∠BGH=∠BCF.在图中找出与BH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问题解决:(3)数学活动小组同学对上述问题进行特殊化研究之后发现,当∠BAC=90°时,若给出△ABC中任意两边长,则图3中所有已经用字母标记的线段长均可求.该小组提出下面的问题,请你解答.
    “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AC=90°,AB=4,AC=2,求BH的长.”
    13.如图1,在△ABC中,AC=BC,∠ACB=90°,AB=4cm.点D从A点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过点D作AB的垂线,与△ABC的直角边AC(或BC)相交于点E.设线段AD的长为a(cm),线段DE的长为h(cm).
    (1)为了探究变量a与h之间的关系,对点D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AD,DE的长度进行测量,得出以下几组数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变量a的值为横坐标,变量h的值为纵坐标,描点如图2﹣1;以变量h的值为横坐标,变量a的值为纵坐标,描点如图2﹣2.
    根据探究的结果,解答下列问题:
    ①当a=1.5时,h= ;当h=1时,a= .
    ②将图2﹣1,图2﹣2中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A”或“B”)
    A.变量h是以a为自变量的函数
    B.变量a是以h为自变量的函数
    (2)如图3,记线段DE与△ABC的一直角边、斜边围成的三角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cm2)为s.
    ①分别求出当0≤a≤2和2<a≤4时,s关于a的函数表达式;
    ②当s=时,求a的值.
    14.已知C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边AC,BC上,AD=m,BD=n,△ADE与△BDF的面积之和为S.
    (1)填空:当∠ACB=90°,DE⊥AC,DF⊥BC时,
    ①如图1,若∠B=45°,m=5,则n= ,S= ;
    ②如图2,若∠B=60°,m=4,则n= ,S= ;
    (2)如图3,当∠ACB=∠EDF=90°时,探究S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4,当∠ACB=60°,∠EDF=120°,m=6,n=4时,请直接写出S的大小.
    15.回顾: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1)如图1,在△ABC中,AB=AC.
    ①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②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连接BD,CE.求证:BD=CE.
    (从①②两题中选择一题加以证明)
    猜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经过做题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在△ABC中,AB=AC,D为边AC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对于点D在边AC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边AB上总能找到一个与其对应的点E,使得BD=CE.进而提出问题:若点D,E分别运动到边AC,AB的延长线上,BD与CE还相等吗?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2)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新的字母),使得BD=CE,并证明.
    探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如图3,在△ABC中,AB=AC=2,∠A=36°,E为边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F为边AC延长线上一点.判断BF与CE能否相等.若能,求CF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变量a(cm)
    0
    0.5
    1
    1.5
    2
    2.5
    3
    3.5
    4
    变量h(cm)
    0
    0.5
    1
    1.5
    2
    1.5
    1
    0.5
    0
    专题07 三角形的综合
    知识回顾
    角平分线的性质:
    ①平分角。
    ②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相等的点一定在角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
    具体步骤:
    ①以角的顶点O为圆心,一定长度为半径画圆弧,圆弧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两点M、N。如图①。
    ②分别以点M与点N为圆心,大于MN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交于点P。如图②。
    ③连接OP,OP即为角的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垂直且平分线段。
    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垂直平分线的吃规作图:
    具体步骤:
    ①以线段两个端点为圆心,大于线段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圆弧,两圆弧在线段的两侧别分交于M、N。如图①
    ②连接MN,过MN的直线即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②
    中位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高线以及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简称底边上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③若一个三角形某一边上存在“三线合一”,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相等,且三个角都等于60°。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存在“三线合一”
    ③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④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为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成绩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线。
    ⑤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内容: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斜边是,则。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且满足,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C是直角。
    特殊三角形三边的比:
    ①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为(从小打大):。
    ②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例为(从小到大):。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点与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
    专题练习
    1.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M为边AB的中点,点E在线段AM上,EF⊥AC于点F,连接CM,CE.已知∠A=50°,∠ACE=30°.
    (1)求证:CE=CM.
    (2)若AB=4,求线段FC的长.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MC=MA=MB,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MEC=∠A+∠ACE,∠EMC=∠B+∠MCB,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
    (2)根据CE=CM先求出CE的长,再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FC的长.
    【解答】(1)证明:∵∠ACB=90°,点M为边AB的中点,
    ∴MC=MA=MB,
    ∴∠MCA=∠A,∠MCB=∠B,
    ∵∠A=50°,
    ∴∠MCA=50°,∠MCB=∠B=40°,
    ∴∠EMC=∠MCB+∠B=80°,
    ∵∠ACE=30°,
    ∴∠MEC=∠A+∠ACE=80°,
    ∴∠MEC=∠EMC,
    ∴CE=CM;
    (2)解:∵AB=4,
    ∴CE=CM=AB=2,
    ∵EF⊥AC,∠ACE=30°,
    ∴FC=CE•cs30°=.
    2.如图1,将长为2a+3,宽为2a的矩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赵爽弦图”(如图2),得到大小两个正方形.
    (1)用关于a的代数式表示图2中小正方形的边长.
    (2)当a=3时,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1)观察图形,用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减去较短的直角边即可;
    (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的平方列出代数式,把a=3代入求值即可.
    【解答】解:(1)∵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2a=a,
    较长的直角边=2a+3,
    ∴小正方形的边长=2a+3﹣a=a+3;
    (2)小正方形的面积=(a+3)2,
    当a=3时,面积=(3+3)2=36.
    3.如图,在△ABC中,∠ACB=90°,BC=4,点D在AC上,CD=3,连接DB,AD=DB,点P是边AC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A,D,C重合),过点P作AC的垂线,与AB相交于点Q,连接DQ,设AP=x,△PDQ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AC的长;
    (2)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D,根据AD=BD进而求出AC,
    (2)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点P在点D的左侧或右侧,分别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别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PD、PE、PQ,由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答案.
    【解答】解:(1)在Rt△BCD中,BC=4,CD=3,
    ∴BD==5,
    又∵AD=BD,
    ∴AC=AD+CD=5+3=8;
    (2)当点P在点D的左侧时,即0<x<5,如图1,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就是△PQD的面积,
    ∵PQ⊥AC,BC⊥AC,
    ∴PQ∥BC,
    ∴△ABC∽△AQP,
    ∴===2,
    设AP=x,则PQ=x,PD=AD﹣AP=5﹣x,
    ∴S重叠部分=S△PQD=(5﹣x)×x
    =﹣x2+x;
    当点P在点D的右侧时,即5<x<8,如图2,
    由(1)得,AP=x,PQ=x,则PD=x﹣5,
    ∵PQ∥BC,
    ∴△DPE∽△DCB,
    ∴==,
    ∴PE=(x﹣5),
    ∴QE=PQ﹣PE=x﹣(x﹣5)=﹣x+,
    ∴S重叠部分=S△DEQ
    =(x﹣5)×(﹣x+)
    =﹣x2+x﹣;
    答: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当0<x<5时,S=﹣x2+x;当5<x<8时,S=﹣x2+x﹣.
    4.在△ABC中,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如图1,点E、F分别是线段BD、AD上的点,且DE=DF,AE与CF的延长线交于点M,则AE与CF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点E、F分别在DB和DA的延长线上,且DE=DF,EA的延长线交CF于点M.
    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DM,求∠EMD的度数;
    ③若DM=6,ED=12,求EM的长.
    【分析】(1)证明△ADE≌△CDF(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F,∠DAE=∠DCF,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出∠EMC=90°,则可得出结论;
    (2)①同(1)可证△ADE≌△CDF(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CF,∠E=∠F,则可得出结论;
    ②过点D作DG⊥AE于点G,DH⊥CF于点H,证明△DEG≌△DFH(A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G=DH,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③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M的长,由勾股定理求出EG的长,则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AB=AC,∠BA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
    ∴AD=BD=CD,AD⊥BC,
    ∴∠ADE=∠CDF=90°,
    又∵DE=DF,
    ∴△ADE≌△CDF(SAS),
    ∴AE=CF,∠DAE=∠DCF,
    ∵∠DAE+∠DEA=90°,
    ∴∠DCF+∠DEA=90°,
    ∴∠EMC=90°,
    ∴AE⊥CF.
    故答案为:AE=CF,AE⊥CF;
    (2)①(1)中的结论还成立,
    理由:同(1)可证△ADE≌△CDF(SAS),
    ∴AE=CF,∠E=∠F,
    ∵∠F+∠ECF=90°,
    ∴∠E+∠ECF=90°,
    ∴∠EMC=90°,
    ∴AE⊥CF;
    ②过点D作DG⊥AE于点G,DH⊥CF于点H,
    ∵∠E=∠F,∠DGE=∠DHF=90°,DE=DF,
    ∴△DEG≌△DFH(AAS),
    ∴DG=DH,
    又∵DG⊥AE,DH⊥CF,
    ∴DM平分∠EMC,
    又∵∠EMC=90°,
    ∴∠EMD=∠EMC=45°;
    ③∵∠EMD=45°,∠DGM=90°,
    ∴∠DMG=∠GDM,
    ∴DG=GM,
    又∵DM=6,
    ∴DG=GM=6,
    ∵DE=12,
    ∴EG===6,
    ∴EM=GM+EG=6+6.
    5.【图形定义】
    有一条高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称为等高三角形、
    例如:如图①,在△ABC和△A'B'C'中,AD,A'D'分别是BC和B'C'边上的高线,且AD=A'D'、则△ABC和△A'B'C'是等高三角形.
    【性质探究】
    如图①,用S△ABC,S△A'B'C′分别表示△ABC和△A′B′C′的面积,
    则S△ABC=BC•AD,S△A'B'C′=B′C′•A′D′,
    ∵AD=A′D′
    ∴S△ABC:S△A'B'C′=BC:B'C'.
    【性质应用】
    (1)如图②,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若BD=3,DC=4,则S△ABD:S△ADC= ;
    (2)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是BC和AB边上的点.若BE:AB=1:2,CD:BC=1:3,S△ABC=1,则S△BEC= ,S△CDE= ;
    (3)如图③,在△ABC中,D,E分别是BC和AB边上的点.若BE:AB=1:m,CD:BC=1:n,S△ABC=a,则S△CDE= .
    【分析】(1)根据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直接求出答案;
    (2)同(1)的方法即可求出答案;
    (3)同(1)的方法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BD=3,DC=4,
    ∴S△ABD:S△ADC=BD:DC=3:4,
    故答案为:3:4;
    (2)∵BE:AB=1:2,
    ∴S△BEC:S△ABC=BE:AB=1:2,
    ∵S△ABC=1,
    ∴S△BEC=;
    ∵CD:BC=1:3,
    ∴S△CDE:S△BEC=CD:BC=1:3,
    ∴S△CDE=S△BEC=×=;
    故答案为:,;
    (3)∵BE:AB=1:m,
    ∴S△BEC:S△ABC=BE:AB=1:m,
    ∵S△ABC=a,
    ∴S△BEC=S△ABC=;
    ∵CD:BC=1:n,
    ∴S△CDE:S△BEC=CD:BC=1:n,
    ∴S△CDE=S△BEC=•=,
    故答案为:.
    6.在四边形ABCD中,O是边BC上的一点.若△OAB≌△OCD,则点O叫做该四边形的“等形点”.
    (1)正方形 “等形点”(填“存在”或“不存在”);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边BC上的点O是四边形ABCD的“等形点”.已知CD=4,OA=5,BC=12,连接AC,求AC的长;
    (3)在四边形EFGH中,EH∥FG.若边FG上的点O是四边形EFGH的“等形点”,求的值.
    【分析】(1)根据“等形点”的定义可知△OAB≌△OCD,则∠OAB=∠C=90°,而O是边BC上的一点.从而得出正方形不存在“等形点”;
    (2)作AH⊥BO于H,由△OAB≌△OCD,得AB=CD=4,OA=OC=5,设OH=x,则BH=7﹣x,由勾股定理得,(4)2﹣(7﹣x)2=52﹣x2,求出x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
    (3)根据“等形点”的定义可得△OEF≌△OGH,则∠EOF=∠HOG,OE=OG,∠OGH=∠OEF,再由平行线性质得OE=OH,从而推出OE=OH=OG,从而解决问题.
    【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90°,
    ∵△OAB≌△OCD,
    ∴∠OAB=∠C=90°,
    ∵O是边BC上的一点.
    ∴正方形不存在“等形点”,
    故答案为:不存在;
    (2)作AH⊥BO于H,
    ∵边BC上的点O是四边形ABCD的“等形点”,
    ∴△OAB≌△OCD,
    ∴AB=CD=4,OA=OC=5,
    ∵BC=12,
    ∴BO=7,
    设OH=x,则BH=7﹣x,
    由勾股定理得,(4)2﹣(7﹣x)2=52﹣x2,
    解得,x=3,
    ∴OH=3,
    ∴AH=4,
    ∴CH=8,
    在Rt△CHA中,AC===4;
    (3)如图,∵边FG上的点O是四边形EFGH的“等形点”,
    ∴△OEF≌△OGH,
    ∴∠EOF=∠HOG,OE=OG,∠OGH=∠OEF,
    ∵EH∥FG,
    ∴∠HEO=∠EOF,∠EHO=∠HOG,
    ∴∠HEO=∠EHO,
    ∴OE=OH,
    ∴OH=OG,
    ∴OE=OF,
    ∴=1.
    7.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
    (1)问题发现:
    如图1,若△ABC和△ADE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
    (2)解决问题:
    如图2,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ABC和△ADE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证明△ABD≌△ACE(SAS),即可得BD=CE;
    (2)根据△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D≌△BCE(SAS),即有AD=BE,∠ADC=∠BEC,从而可得∠BEC=∠ADC=135°,即知∠AEB=∠BEC﹣∠CED=90°,由CD=CE,CM⊥DE,∠DCE=90°,可得DM=ME=CM,故AE=AD+DE=BE+2CM.
    【解答】(1)证明:∵△ABC和△ADE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AB=AC,AD=AE,∠BAC=∠DAE,
    ∴∠BAC﹣∠DAC=∠DAE﹣∠DAC,即∠BAD=∠CAE,
    ∴△ABD≌△ACE(SAS),
    ∴BD=CE;
    (2)解:∠AEB=90°,AE=BE+2CM,理由如下:
    如图:
    ∵△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DC=EC,∠ACB=90°=∠DCE,
    ∴∠ACD=∠BCE,
    ∴△ACD≌△BCE(SAS),
    ∴AD=BE,∠ADC=∠BEC,
    ∵△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DE=∠CED=45°,
    ∴∠ADC=180°﹣∠CDE=135°,
    ∴∠BEC=∠ADC=135°,
    ∴∠AEB=∠BEC﹣∠CED=135°﹣45°=90°,
    ∵CD=CE,CM⊥DE,
    ∴DM=ME,
    ∵∠DCE=90°,
    ∴DM=ME=CM,
    ∴DE=2CM,
    ∴AE=AD+DE=BE+2CM.
    8.在△ABC中,AC=BC,点D在线段AB上,连接CD并延长至点E,使DE=CD,过点E作EF⊥AB,交直线AB于点F.
    (1)如图1,若∠ACB=120°,请用等式表示AC与EF的数量关系: .
    (2)如图2.若∠ACB=90°,完成以下问题:
    ①当点D,点F位于点A的异侧时,请用等式表示AC,AD,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点D,点F位于点A的同侧时,若DF=1,AD=3,请直接写出AC的长.
    【分析】(1)过点C作CG⊥AB于G,先证明△EDF≌△CDG,得到EF=CG,然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①过点C作CH⊥AB于H,与(1)同理,证明△EDF≌△CDH,然后证明△A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②过点C作CG⊥AB于G,与(1)同理,得△EDF≌△CDG,然后得到△A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过点C作CG⊥AB于G,如图1,
    ∵EF⊥AB,
    ∴∠EFD=∠CGD=90°,
    ∵∠EDF=∠CDG,DE=CD,
    ∴△EDF≌△CDG(AAS),
    ∴EF=CG;
    在△ABC中,AC=BC,∠ACB=120°,
    ∴,
    ∴,
    ∴;
    故答案为:;
    (2)①过点C作CH⊥AB于H,如图2,
    与(1)同理,可证△EDF≌△CDH,
    ∴DF=DH,
    ∴AD+DF=AD+DH=AH,
    在△ABC中,AC=BC,∠ACB=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H=45°,
    ∴△A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②如图3,过点C作CG⊥AB于G,
    与(1)同理可证,△EDF≌△CDG,
    ∴DF=DG=1,
    ∵AD=3,
    当点F在点A、D之间时,有
    ∴AG=1+3=4,
    与①同理,可证△A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当点D在点A、F之间时,如图4:
    ∴AG=AD﹣DG=3﹣1=2,
    与①同理,可证△A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综合上述,线段AC的长为或.
    9.已知△ABC≌△DEC,AB=AC,AB>BC.
    (1)如图1,CB平分∠ACD,求证:四边形ABDC是菱形;
    (2)如图2,将(1)中的△CDE绕点C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BAC),BC,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用等式表示∠ACE与∠E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将(1)中的△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小于∠ABC),若∠BAD=∠BCD,求∠ADB的度数.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D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CB=∠ACB,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DE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即可;
    (3)在AD上取点M,使AM=BC,连接BM,证明△AMB≌△CBD,得到BM=BD,∠ABM=∠CD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1)证明:∵△ABC≌△DEC,
    ∴AC=DC,
    ∵AB=AC,
    ∴∠ABC=∠ACB,AB=DC,
    ∵CB平分∠ACD,
    ∴∠DCB=∠ACB,
    ∴∠ABC=∠DCB,
    ∴AB∥CD,
    ∴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
    ∵AB=AC,
    ∴平行四边形ABDC为菱形;
    (2)解:∠ACE+∠EFC=180°,
    理由如下:∵△ABC≌△DEC,
    ∴∠ABC=∠DEC,
    ∴∠ACB=∠DEC,
    ∵∠ACB+∠ACF=∠DEC+∠CEF=180°,
    ∴∠CEF=∠ACF,
    ∵∠CEF+∠ECF+∠EFC=180°,
    ∴∠ACF+∠ECF+∠EFC=180°,
    ∴∠ACE+∠EFC=180°;
    (3)解:如图3,在AD上取点M,使AM=BC,连接BM,
    在△AMB和△CBD中,

    ∴△AMB≌△CBD(SAS),
    ∴BM=BD,∠ABM=∠CDB,
    ∴∠BMD=∠BDM,
    ∵∠BMD=∠BAD+∠MBA,
    ∴∠ADB=∠BCD+∠BDC,
    设∠BCD=∠BAD=α,∠BDC=β,则∠ADB=α+β,
    ∵CA=CD,
    ∴∠CAD=∠CDA=α+2β,
    ∴∠BAC=∠CAD﹣∠BAD=2β,
    ∴∠ACB=×(180°﹣2β)=90°﹣β,
    ∴∠ACD=90°﹣β+α,
    ∵∠ACD+∠CAD+∠CDA=180°,
    ∴90°﹣β+α+α+2β+α+2β=180°,
    ∴α+β=30°,即∠ADB=30°.
    10.问题提出
    (1)如图1,AD是等边△ABC的中线,点P在AD的延长线上,且AP=AC,则∠APC的度数为 .
    问题探究
    (2)如图2,在△ABC中,CA=CB=6,∠C=120°.过点A作AP∥BC,且AP=BC,过点P作直线l⊥BC,分别交AB、BC于点O、E,求四边形OECA的面积.
    问题解决
    (3)如图3,现有一块△ABC型板材,∠ACB为钝角,∠BAC=45°.工人师傅想用这块板材裁出一个△ABP型部件,并要求∠BAP=15°,AP=AC.工人师傅在这块板材上的作法如下:
    ①以点C为圆心,以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连接CD;
    ②作CD的垂直平分线l,与CD交于点E;
    ③以点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P,连接AP、BP,得△ABP.
    请问,若按上述作法,裁得的△ABP型部件是否符合要求?请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BAC=6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PAC=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2)连接PB,证明四边形PBCA为菱形,求出PB,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E、PE、O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3)过点A作C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交于点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A=P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AF=60°,进而求出∠BAP=15°,根据要求判断即可.
    【解答】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
    ∴AB=AC,∠BAC=60°,
    ∵AD是等边△ABC的中线,
    ∴∠PAC=∠BAC=30°,
    ∵AP=AC,
    ∴∠APC=×(180°﹣30°)=75°,
    故答案为:75°;
    (2)如图2,连接PB,
    ∵AP∥BC,AP=BC,
    ∴四边形PBCA为平行四边形,
    ∵CA=CB,
    ∴平行四边形PBCA为菱形,
    ∴PB=AC=6,∠PBC=180°﹣∠C=60°,
    ∴BE=PB•cs∠PBC=3,PE=PB•sin∠PBC=3,
    ∵CA=CB,∠C=120°,
    ∴∠ABC=30°,
    ∴OE=BE•tan∠ABC=,
    ∴S四边形OECA=S△ABC﹣S△OBE
    =×6×3﹣×3×
    =;
    (3)符合要求,
    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A作C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交于点F,
    ∵CA=CD,∠DAC=45°,
    ∴∠ACD=90°,
    ∴四边形FDCA为正方形,
    ∵P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PE是AF的垂直平分线,
    ∴PF=PA,
    ∵AP=AC,
    ∴PF=PA=AF,
    ∴△PAF为等边三角形,
    ∴∠PAF=60°,
    ∴∠BAP=60°﹣45°=15°,
    ∴裁得的△ABP型部件符合要求.
    11.如图,在△ABC中,∠ABC=40°,∠ACB=90°,AE平分∠BAC交BC于点E.P是边BC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连结AP,将△APC沿AP翻折得△APD,连结DC,记∠BCD=α.
    (1)如图,当P与E重合时,求α的度数.
    (2)当P与E不重合时,记∠BAD=β,探究α与β的数量关系.
    【分析】(1)由∠B=40°,∠ACB=90°,得∠BAC=50°,根据AE平分∠BAC,P与E重合,即得∠ACD=∠ADC=65°,从而α=∠ACB﹣∠ACD=25°;
    (2)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线段BE上时,可得∠ADC=∠ACD=90°﹣α,根据∠ADC+∠BAD=∠B+∠BCD,即可得2α﹣β=50°;②当点P在线段CE上时,延长AD交BC于点F,由∠ADC=∠ACD=90°﹣α,又∠ADC=∠AFC+∠BCD,∠AFC=∠ABC+∠BAD可得90°﹣α=40°+α+β,2α+β=50°.
    【解答】解:(1)∵∠B=40°,∠ACB=90°,
    ∴∠BAC=50°,
    ∵AE平分∠BAC,P与E重合,
    ∴D在AB边上,AC=AD,
    ∴∠ACD=∠ADC=(180°﹣∠BAC)÷2=65°,
    ∴α=∠ACB﹣∠ACD=25°;
    答:α的度数为25°;
    (2)①当点P在线段BE上时,如图:
    ∵将△APC沿AP翻折得△APD,
    ∴AC=AD,
    ∵∠BCD=α,∠ACB=90°,
    ∴∠ADC=∠ACD=90°﹣α,
    又∵∠ADC+∠BAD=∠B+∠BCD,∠BAD=β,∠B=40°,
    ∴(90°﹣α)+β=40°+α,
    ∴2α﹣β=50°,
    ②如图2,当点P在线段CE上时,延长AD交BC于点F,如图:
    ∵将△APC沿AP翻折得△APD,
    ∴AC=AD,
    ∵∠BCD=α,∠ACB=90°,
    ∴∠ADC=∠ACD=90°﹣α,
    又∵∠ADC=∠AFC+∠BCD,∠AFC=∠ABC+∠BAD,
    ∴∠ADC=∠ABC+∠BAD+∠BCD=40°+β+α,
    ∴90°﹣α=40°+α+β,
    ∴2α+β=50°;
    综上所述,当点P在线段BE上时,2α﹣β=50°;当点P在线段CE上时,2α+β=50°.
    12.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D是AB上一点,∠ADC=∠ACB.求证∠ACD=∠ABC.
    独立思考:(1)请解答王老师提出的问题.
    实践探究:(2)在原有问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王老师增加下面的条件,并提出新问题,请你解答.
    “如图2,延长CA至点E,使CE=BD,BE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点G,H分别在BF、BC上,BG=CD,∠BGH=∠BCF.在图中找出与BH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问题解决:(3)数学活动小组同学对上述问题进行特殊化研究之后发现,当∠BAC=90°时,若给出△ABC中任意两边长,则图3中所有已经用字母标记的线段长均可求.该小组提出下面的问题,请你解答.
    “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AC=90°,AB=4,AC=2,求BH的长.”
    【分析】(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证明即可;
    (2)结论:BH=EF.如图2中,在CB上取一点T,使得GH=CT.证明△BGH≌△DCT(SAS),推出BH=DT,∠GBH=∠CDT,再证明△CEF≌△BDT(AAS),推出EF=DT,可得结论;
    (3)如图3,过点E作EM∥AD交CE的延长线于点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解答】(1)证明:如图1中,
    ∵∠ADC=∠ACB,
    ∴∠B+∠DCB=∠DCB+∠ACD,
    ∴∠ACD=∠B;
    (2)解:结论:BH=EF.
    理由:如图2中,在CB上取一点T,使得GH=CT.
    在△BGH和△DCT中,

    ∴△BGH≌△DCT(SAS),
    ∴BH=DT,∠GBH=∠CDT,
    ∵∠CDT+∠FDT=180°,
    ∴∠GBH+∠FDT=180°,
    ∴∠BFD+∠BTD=180°,
    ∵∠CFE+∠BFD=180°,
    ∴∠CFE=∠BTD,
    在△CEF和△BDT中,

    ∴△CEF≌△BDT(AAS),
    ∴EF=DT,
    ∴EF=BH;
    (3)解:如图3,过点E作EM∥AD交CE的延长线于点M.
    ∵AD∥EM,
    ∴=,
    ∴=.
    ∴EM=,
    ∵==,
    ∵tan∠ACD=tan∠ABC=,
    ∴=,
    ∵AC=2,AB=4,
    ∴AD=1,BD=CE=3,
    ∴AE=1,
    ∴BE====,
    ∴EF=BE=.
    13.如图1,在△ABC中,AC=BC,∠ACB=90°,AB=4cm.点D从A点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过点D作AB的垂线,与△ABC的直角边AC(或BC)相交于点E.设线段AD的长为a(cm),线段DE的长为h(cm).
    (1)为了探究变量a与h之间的关系,对点D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AD,DE的长度进行测量,得出以下几组数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变量a的值为横坐标,变量h的值为纵坐标,描点如图2﹣1;以变量h的值为横坐标,变量a的值为纵坐标,描点如图2﹣2.
    根据探究的结果,解答下列问题:
    ①当a=1.5时,h= ;当h=1时,a= .
    ②将图2﹣1,图2﹣2中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A”或“B”)
    A.变量h是以a为自变量的函数
    B.变量a是以h为自变量的函数
    (2)如图3,记线段DE与△ABC的一直角边、斜边围成的三角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cm2)为s.
    ①分别求出当0≤a≤2和2<a≤4时,s关于a的函数表达式;
    ②当s=时,求a的值.
    【分析】(1①)当0≤a≤2时,DE=AD,即:h=a;当h=1时,在0≤a≤2和2<a≤4各有一个自变量a与之对应;
    ②连线分别是两条线段;
    ③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
    (2)①阴影部分面积分别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a和4﹣a,进而求得结果;
    ②分别代入①中的两个函数关系式,求得结果.
    【解答】解:(1)①从图1中,当a<2时,△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AD=1.5,
    从图2,当h=1时,横坐标a对应1或3,
    故答案为:1.5;1或3;
    ②如图,
    ③当自变量a变化时,h随之变化,当a确定时,h有唯一一个值与之对应,所以h是a的函数;
    当自变量h确定时,a有两个值与之对应,所以a不是h的函数,
    故答案为A;
    (2)①当0≤a≤2时,DE=AD=a,
    S△ADE=AD•DE=;
    当2<a≤4时,DE=AB﹣AD=4﹣a,
    ∴S==,
    ∴S=;
    ②当S=时,当0≤a≤2时,
    =,
    ∴a1=1,a2=﹣1(舍去),
    当2<≤4时,
    =,
    ∴a3=3,a4=5(舍去),
    综上所述:当S=时,a=1或3.
    14.已知C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边AC,BC上,AD=m,BD=n,△ADE与△BDF的面积之和为S.
    (1)填空:当∠ACB=90°,DE⊥AC,DF⊥BC时,
    ①如图1,若∠B=45°,m=5,则n= ,S= ;
    ②如图2,若∠B=60°,m=4,则n= ,S= ;
    (2)如图3,当∠ACB=∠EDF=90°时,探究S与m,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4,当∠ACB=60°,∠EDF=120°,m=6,n=4时,请直接写出S的大小.
    【分析】(1)①证明△ADE,△B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②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DE,BF,DF可得结论;
    (2)如图3中,过点D作DM⊥AC于点M,DN⊥BC于点N.证明△DME≌△DNF(ASA),推出S=S△ADE+S△BDF=S△ADM+S△BDN,把△BDN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右边△ADN,∠ADN=90°,AD=m,DN=n,可得结论;
    (3)如图4中,过点D作DM⊥AC于点M,DN⊥BC于点N.证明△DME≌△DNF(AAS),推出S=S△ADE+S△BDF=S△ADM+S△BDN,把△ADM绕点顺时针旋转120°得到△DNT,∠BDT=60°,DT=6,DB=4,过点B作BH⊥DT于点H,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H,可得结论.
    【解答】解:(1)①如图1中,∵∠ACB=90°,∠B=45°,
    ∴CA=CB,
    ∵CD平分∠ACB,
    ∴AD=DB=5,
    ∵DE⊥AC,DF⊥BC,∠A=∠B=45°,
    ∴△ADE,△B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DF=5,AE=DE=5,
    ∴S=×5×5+×5×5=25,
    故答案为:5,25;
    ②如图2中,
    在Rt△ADE中,AD=4,∠A=90°﹣∠B=30°,
    ∴DE=AD=2,AE=DE=6,
    ∵DE⊥AC,DF⊥BC,CD平分∠ACB,
    ∴DE=DF=2,
    ∴BF=2,BD=2BF=4,
    ∴n=4,
    ∴S=×2×6+×2×2=8,
    故答案为:4,8;
    (2)如图3中,过点D作DM⊥AC于点M,DN⊥BC于点N.
    ∵DM⊥AC,DN⊥BC,CD平分∠ACB,
    ∴DM=DN,
    ∵∠DMC=∠DNC=∠MCN=90°,
    ∴四边形DNCM是矩形,
    ∴DM=DN,
    ∴四边形DMCN是正方形,
    ∴∠MDN=∠EDF=90°,
    ∴∠MDE=∠NDF,
    ∵∠DME=∠DNF,
    ∴△DME≌△DNF(ASA),
    ∴S=S△ADE+S△BDF=S△ADM+S△BDN,
    把△BDN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右边△ADH,∠ADH=90°,AD=m,DH=n,
    ∴S=mn;
    (3)如图4中,过点D作DM⊥AC于点M,DN⊥BC于点N.
    ∵DM⊥AC,DN⊥BC,CD平分∠ACB,
    ∴DM=DN,
    ∵∠DMC=∠DNC=90°,
    ∴∠MDN=180°﹣∠ACB=120°,
    ∴∠EDF=∠MDN=120°,
    ∴∠EDM=∠FDN,
    ∵∠DME=∠DNF=90°,
    ∴△DME≌△DNF(AAS),
    ∴S=S△ADE+S△BDF=S△ADM+S△BDN,
    把△ADM绕点顺时针旋转120°得到△DNT,∠BDT=60°,DT=6,DB=4,
    过点B作BH⊥DT于点H,
    ∴BH=BD×sin60°=4×=2,
    ∴S=S△BDT=×6×2=6.
    15.回顾: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1)如图1,在△ABC中,AB=AC.
    ①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②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连接BD,CE.求证:BD=CE.
    (从①②两题中选择一题加以证明)
    猜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经过做题反思,小明同学认为:在△ABC中,AB=AC,D为边AC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对于点D在边AC上的任意位置,在另一边AB上总能找到一个与其对应的点E,使得BD=CE.进而提出问题:若点D,E分别运动到边AC,AB的延长线上,BD与CE还相等吗?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2)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AB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新的字母),使得BD=CE,并证明.
    探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如图3,在△ABC中,AB=AC=2,∠A=36°,E为边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F为边AC延长线上一点.判断BF与CE能否相等.若能,求CF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分析】(1)①证明△BCD≌△CBE(ASA),推出BD=CE即可;
    ②证明△BCD≌△CBE(SAS),推出BD=CE即可;
    (2)添加条件:BE=CD(答案不唯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
    (3)能.设CF=x,假设BF=A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x的值,即可判断.
    【解答】(1)证明:①∵AB=AC,
    ∴∠ABC=∠ACB,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BC=∠ABC,
    同理∠ECB=∠ACB,
    ∴∠DBC=∠ECB,
    在△BCD和△CBE中,

    ∴△BCD≌△CBE(ASA),
    ∴BD=CE;
    ②∵AB=AC,
    ∴∠ABC=∠ACB,
    ∵D是AC的中点,
    ∴CD=AC,
    同理BE=AB,
    ∴BE=CD,
    在△BCD和△CBE中,

    ∴△BCD≌△CBE(SAS),
    ∴BD=CE;
    (2)解:添加条件:BE=CD(答案不唯一).
    理由:∵AB=AC,
    ∴∠ABC=∠ACB,
    ∵∠ABC+∠EBC=∠ACB+∠BCD=180°,
    ∴∠CBE=∠BCD,
    在△BCD和△CBE中,

    ∴△BCD≌△CBE(SAS),
    ∴BD=CE;
    (3)能.
    理由:如图3中,值AC上取一点D,使得BD=CE
    若BF=CE,则BF=BD,反之也成立.
    ∵BD<AB,
    ∴BF<AB,
    显然BD越大,BF就越大,CF也越大,
    假设BF=AB,
    ∵∠A=36°,
    ∴∠BFA=∠A=36°,
    ∴∠ABF=180°﹣2×36°=108°,
    ∵AB=AC,
    ∴∠ABC=∠ACB=72°,
    ∴∠BCF=180°﹣72°=108°,
    ∴∠BCF=∠ABF,
    ∵∠BCF=∠ABF,∠BFC=∠AFB,
    ∴△BFC∽△AFB,
    ∴=,
    设CF=x,
    ∵AB=AC=2,
    ∴BF=2,AF=2+x,
    ∴=,
    解得x=﹣1或﹣﹣1,
    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CF=﹣1,
    ∵E与A不重合,
    ∴0<CF<﹣1.变量a(cm)
    0
    0.5
    1
    1.5
    2
    2.5
    3
    3.5
    4
    变量h(cm)
    0
    0.5
    1
    1.5
    2
    1.5
    1
    0.5
    0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7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篇(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7 锐角三角函数综合篇(原卷版+解析),共29页。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专题08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专题08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形定义】,问题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专题03整式篇(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专题03整式篇(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2023•广西)阅读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中考数学必考考点总结+题型专训(全国通用)专题08 三角形综合篇(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