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01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02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03
    还剩6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63页。

    (1)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上的压强与向下的压强 。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深度相同时,水内部的压强 盐水内部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比较图丙和图丁可得出,在盐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4)在图乙和图丁中,水和盐水中深度不同,水内部的压强 盐水内部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请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依据本实验,为提高移栽树术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3.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 。
    【交流拓展】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黑。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 (用l红和l黑表示)。
    4.雨滴落在裸露的土壤上,使部分土粒飞溅而造成侵蚀。若雨滴落在草本植物上,经叶片遮挡,在叶片上短暂停留后沿叶片滴落,该过程会改变落地雨滴的直径等因素而改变落地时的动能,从而改变对土壤的侵蚀程度。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草本植物的茎高和叶片面积大小对雨滴经叶片遮挡后直径的影响,取茎高和叶片面积不同的植株,按如图装置进行9组实验:
    ①取茎高为10厘米,叶片面积为1.6厘米2的植株放入装置,雨滴下落经植株叶片遮挡后洒落在底盘上,按一定方法测得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
    ②换用其它植株,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表。
    (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升降杆高度? 。
    (2)分析表中数据,判断经植株叶片遮挡后的雨滴平均直径受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并在上表9组中选择3组(用组别序号表示)作为证据。 。
    (3)结合实验结果和能量知识,解释“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的原因。 。
    5.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不同植物在补光时会用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实验步骤]
    ①称取三份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分别放入3个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体积和CO2浓度均相同的人体呼出气体,袋内各放置了一个氧气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22℃的不同暗室中;
    ②三个装置分别用200瓦的LED蓝光灯、红光灯、绿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记录读数,将测得的数据制成如图乙的曲线。
    [评价反思]
    (1)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 ,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填“CO2”或“O2”);
    (2)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据偏大,从光源或环境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
    6.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可供选择的器材: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士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大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各若干等。
    老师建议:①瓶中水为容积的,每瓶中投放植物3株、鱼不超过3条;
    ②先探究鱼的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再探究不同种类鱼的配比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 。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7.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项目学习小组决定开展探究香烟烟雾危害性活动,取得实证后便于开展“无烟日”宣传。
    【实验材料及用具】:同种健康的四龄及五龄家蚕、气体收集装置(如图1)、饲养盒(19cm×12.5cm×7.5cm)(注:四龄、五龄家蚕是指分别蜕皮过3次和4次的家蚕。)
    【实验过程】
    Ⅰ.设置对照实验
    设置A、B两大组,每大组四龄、五龄家蚕各30只,平均分成3个小组,A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空气,B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如图2),密封观察20分钟。
    Ⅱ.收集事实与证据
    注入气体后观察家蚕变化:A大组的家蚕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变化;B大组的绝大部分家蚕先是烦躁不安,然后胸部膨大,头胸昂起向后弯曲,随后吐出大量绿色或褐色的液体……,最后收集数据如表所示。
    香烟烟雾对不同蚕龄家蚕毒性的比较实验记录表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 阶段(选填“幼虫期”或“成虫期”);
    (2)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 组;(选填“A”或“B”);
    (3)该实验中哪些设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写出一点即可);
    (4)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8.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9.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5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它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2)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 作用。
    10.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是否有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3份大小相同的同种香蕉切片,分别冷冻处理、常温放置和高温煮熟。
    ②处理后取出置于同一培养皿中,同时分别滴加1毫升的H2O2,观察并记录气泡的多少;
    ③重复上述实验。
    (1)常温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通过实验可知: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 。
    11.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
    (2)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
    12.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跟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3)该实验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13.图甲所示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
    (1)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OO′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一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上述操作及现象 (填“能”或“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Ⅰ.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Ⅱ.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Ⅲ.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
    Ⅳ.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Ⅲ。
    Ⅴ.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 ;
    ②步骤Ⅲ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 。
    14.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15.某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结合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盆长势相近的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目的是 。
    (2)将处理后的两盆天竺葵置于如图1装置中光照数小时。该操作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 ,
    其中装置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从甲、乙两个装置中各摘下一片叶进行脱色。如图2操作中能够使叶片脱色且科学安全的是 。
    (4)选用 (填试剂)检验脱色叶片中是否有淀粉产生。若来自装置甲的叶片 (变蓝/不变蓝),来自装置乙的叶片 (变蓝/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该物质。
    (5)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外还产生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填现象)。
    16.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7.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其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选填“CO2”、“光照”或“温度”)。
    (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
    (4)如果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18.小金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1)小金做本实验的目的是 ;
    (2)观察实验现象:试管2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 ;
    (3)出乎小金预料的是:试管3不变蓝。小金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褪去颜色,由此实验结果,小金猜想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 ;
    19.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20.小温查阅资料知道: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而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温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2)小温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硝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如何改进? 。
    (3)有同学认为,无需水浴加热,直接把两支试管握在手心,也可达到实验效果。你认为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
    21.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于装置 (选填“甲”“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mL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 ;③2h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22.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 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 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 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 的。
    (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 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 。
    2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四组探究活动。
    提示:斐林试剂在一定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四只同样的试管,编号甲、乙、丙、丁。均依次加入淀粉液2毫升,唾液1毫升
    步骤二:将甲、乙、丙、丁四支试管分别在20℃、40℃、60℃、100℃的水浴中放置10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四组试管均出现了明显的砖红色沉淀。
    (1)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后,将试管置于50﹣60℃水浴中一段时间的理由是
    (2)本实验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3)在合理的实验方案下,出现如下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和丙组的颜色更明显,丁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图。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小明用6支试管做了如下表的实验,并记录每支试管淀粉剩余量。
    (1)由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图得出,pH为 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最强。
    (2)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 。
    (3)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
    (4)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可能原因是:①部分酶的活性彻底消失;②酶整体活性下降,小明分析实验数据中的淀粉剩余情况认为是原因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理由: 。
    25.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会损伤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对植物有很大的伤害。为探究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将若干长势一致的山茶幼苗均分为四组,
    分别用pH为2.5、3.5、4.5和5.6(对照)的溶液模拟酸雨进行处理,每周两次。一年后,测定四组该植物幼苗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净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的差值。除上述外,净光合速率还可以用 来表示。(举一例)
    (2)某同学据图分析得出结论:随着酸性增强,酸雨对山茶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增强。请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 。
    (3)用pH为2.0的酸雨处理后,山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有机物积累减少,从代谢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6.小宁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
    (2)小宁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 (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7.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应进行调节。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 (填“乙”或“丙”)杯子中盛的是水,理由是 。
    28.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 。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散失的。
    29.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的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培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1.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2.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
    (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车间,叶绿体呈绿色是因为含有 。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 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 。要证明番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 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 (填字母:A.不移动;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
    (4)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 。
    30.在游泳时,小金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用液体压强计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步骤三: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A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B所示。
    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31.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了以下实验:
    (1)①由(b)、(c)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
    ②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应选择 两图。
    ③小明在实验过程的中发现浮力的实验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物B.将物体放入水(ρ水)并完全浸没,测出此时的浮力F浮,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G物、F浮和ρ水来表达)
    (2)根据上面实验的启发小明利用家里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牙签,他们利用调好的电子秤进行了以下如图2所示的操作:小明利用这些数据可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g/cm3,爱思考的小杨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软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所以小李测得的木块密度应该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2.小金设计实验来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瓶中氧气增加量。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
    33.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 1毫升稀释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 ,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小明补充完成实验步骤中第3步。
    (2)实验过程中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酶的催化效率的。
    (3)教师评价小明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明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于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于这种做法的优点: 。
    34.380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玻璃管证明了真空的存在以及水银高度和大气压的关系,但水银有毒。在老师建议下,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并使用镓基合金(一种金属材料)代替水银来探究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采用镓基合金来代替水银进行该实验,可以推测镓基合金应具备哪些优点? (至少写出两条)。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实验时,小组成员查询了两种物质的密度如表所示:
    讨论比较后提出需要对玻璃管的长度进行调整,应选择长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0毫米。
    (3)如果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液柱的长度不变
    B.将玻璃管换成更粗的玻璃管,液柱的高度降低
    C.若有少量空气残留在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降低
    (4)小组同学在原装置基础上,如果把这套装置移入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足够大的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将会看到的现象和原因是 。
    3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了!袁隆平团队的“超级稻”和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的“巨型稻”首次在杭州试种成功,如今长势喜人,100多亩试验田已结出了饱满的稻穗。
    (1)在植物学分类上,水稻属于 植物。
    (2)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将水稻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测得其制造或消耗有机物的含量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种植密度为 (填字母)时最有利于提高产量,你的判断依据是: 。
    (3)在种植密度为m3时,你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
    36.吃菠萝时,通常将菠萝浸泡在食盐水中几分钟后再吃,这是为什么呢?查阅资料得知:菠萝中有一种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吃后常有刺痛发麻的感觉。食盐水能破坏菠萝蛋白酶,使其丧失活性。菠萝中真的有蛋白酶吗?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设置B组实验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 。
    (2)表中空格处应填 。
    (3)为研究食盐水的浓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
    37.为了探究大棚内不同颜色的光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三盆大小和长势基本相同的草莓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请写出本实验的科学原理:1、光合作用需要光:2、 。
    (2)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中,除可以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3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是28℃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
    (2)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1h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mg。
    (3)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方。
    39.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温度、光照强度、光照颜色等条件。乙图表示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2)小明发现大棚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①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 进行比较。
    ②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
    40.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探究。
    (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完善表格中的数据:注入蒸馏水 ml,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苹果汁。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预测实验现象为烧杯 (选“A”或“B”)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2)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的最适pH,取5个烧杯和5支试管分别编号后完成操作①和②
    ①往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往5支试管中各注入果胶酶溶液,之后,有以下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6、7、8…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科学.请说明理由 。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请在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
    2023年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先把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同一深度,让探头橡皮膜分别朝下、朝上,如图甲、乙所示;再换用盐水,把压强计探头浸入盐水中不同深度,如图丙、丁所示,图丙与图乙中探头位置液体深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和图乙可得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上的压强与向下的压强 相等 。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深度相同时,水内部的压强 小于 盐水内部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比较图丙和图丁可得出,在盐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4)在图乙和图丁中,水和盐水中深度不同,水内部的压强 等于 盐水内部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1)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比较图乙和图丁即可判断当水和盐水中深度不同,水内部的压强与盐水内部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1)把探头的橡皮膜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上的压强与向下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知,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探头在盐水中时,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较大,说明深度相同时,水内部的压强小于盐水内部的压强;
    (4)比较图乙和图丁可知,水和盐水中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相等,说明水内部的压强等于盐水内部的压强。
    故答案为:(1)相等;(2)小于;(4)等于。
    【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小科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他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把枝条同时插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在两枝条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观察到被染色的情况如图。请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
    (2)依据本实验,为提高移栽树术的成活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
    【分析】,从图中可知,叶片越多,含染液的位置越高,说明叶片面积大,植物输送水分的速率越快。
    【解答】解:(1)根据题意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水分主要通过叶上的气孔散发到体外。因此为提高移栽树术的成活率,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
    (1)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面积有关(或植物蒸腾作用强弱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点评】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科学合理、实验结果可靠。
    3.人们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实验探究】
    ①取三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玻璃瓶,设置A、B、C三组实验,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新鲜菠菜叶片和CO2缓冲液(维持瓶中CO2含量稳定);
    ②分别在导管中注入一滴红墨水,塞上橡皮塞,关闭活塞,控制红墨水初始位置相同;
    ③分别将装置放在相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黄光下照射(如图所示);
    ④光照相同时间后,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相同(忽略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得出结论】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 。
    【交流拓展】
    (1)实验中通过比较 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红墨水移动距离为l黑。
    ①装置D中红墨水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值可表示为 l红+l黑 (用l红和l黑表示)。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是有影响的。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解答】解:【得出结论】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光线颜色的不同。由于瓶内都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那么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导致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使ABC装置导管内的红墨水均向左移动,我们可以根据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判断氧气产生的多少,距离越远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测得红墨水移动的距离分别为l红、l绿、l黄,且l红>l黄>l绿,说明红光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绿光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小,故可以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
    (1)瓶中菠菜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导致瓶中气体压强的改变,使红墨水移动,所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 红墨水移动的距离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①为进一步得出光合作用强度,设置了实验D,将相同装置放于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没有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菠菜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变,但氧气不断减少,因此瓶内压强减小,装置D导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右移动。
    ②实验中红光条件下测得的l红表示的是净光合强度值,而实际光合强度值=净光合强度值+呼吸强度值,而实验D在黑暗环境中,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测得的l黑可表示为呼吸强度值,因此实验中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值是:l红+l黑。
    故答案为:【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红光、黄光、绿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小
    (1)红墨水移动的距离。
    (2)①右;②l红+l黑。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及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4.雨滴落在裸露的土壤上,使部分土粒飞溅而造成侵蚀。若雨滴落在草本植物上,经叶片遮挡,在叶片上短暂停留后沿叶片滴落,该过程会改变落地雨滴的直径等因素而改变落地时的动能,从而改变对土壤的侵蚀程度。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草本植物的茎高和叶片面积大小对雨滴经叶片遮挡后直径的影响,取茎高和叶片面积不同的植株,按如图装置进行9组实验:
    ①取茎高为10厘米,叶片面积为1.6厘米2的植株放入装置,雨滴下落经植株叶片遮挡后洒落在底盘上,按一定方法测得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
    ②换用其它植株,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并整理数据如表。
    (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升降杆高度? 升高10厘米 。
    (2)分析表中数据,判断经植株叶片遮挡后的雨滴平均直径受哪个因素影响更大,并在上表9组中选择3组(用组别序号表示)作为证据。 叶片面积;1、2、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
    (3)结合实验结果和能量知识,解释“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的原因。 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 。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有两个,一个是茎高的不同,另一个是叶片的平均面积的不同。
    【解答】解:(1)将茎高为10厘米的植株换成20厘米的植株进行实验时,如果不改变升降杆高度,那么雨滴发生器距离植物的距离会缩短10厘米,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应将升降杆升高10厘米,这样就排除了雨滴发生器与植物的距离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相同的叶片平均面积的情况下,不同的茎高,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的变化数据,与在相同茎高的情况下,不同的叶片平均面积,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的变化数据,两数据进行比较,那个差距大,说明就受哪种因素的影响更大。例如:1组与2组比较,雨滴平均直径增大:2.48﹣2.38=0.1(毫米),1组与4组比较,雨滴平均直径增大:2.55﹣2.38=0.17(毫米),通过数据比较,叶片平均面积与茎高相比,叶片的面积对雨滴平均直径的影响大。同理,2、3、5组;4、5、7组5、6、8组……也可以进行如此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叶片面积的影响要比茎高的影响更大。
    (3)由前面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的叶片面积越小,茎高越小,会使遮挡的雨滴落到地上的平均直径也越小。雨滴经其遮挡后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小的原因是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
    故答案为:(1)升高10厘米。
    (2)叶片面积;1、2、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3)草本植物茎高越小,叶片面积越小,经叶片遮挡后的雨滴直径越小,质量越小,高度越小,其重力势能越小,滴落到地面的动能也越小,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也越小。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5.某兴趣小组参观植物工厂时,发现不同植物在补光时会用不同颜色的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光的颜色是否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
    [实验步骤]
    ①称取三份200克生长旺盛不带土的佛甲草,分别放入3个透明的塑料袋内,通入体积和CO2浓度均相同的人体呼出气体,袋内各放置了一个氧气传感器并密封(如图甲)。置于室温为22℃的不同暗室中;
    ②三个装置分别用200瓦的LED蓝光灯、红光灯、绿光灯保持45厘米的距离照射5小时,每隔1小时记录读数,将测得的数据制成如图乙的曲线。
    [评价反思]
    (1)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 O2 ,体积分数变化快慢(填“CO2”或“O2”);
    (2)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植物在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绿光环境 ;
    (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据偏大,从光源或环境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绿光光源不纯(或环境中有微弱的其他颜色的光、环境有漏光、环境温度有变化等)使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 。
    【分析】(1)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就可以解答。
    (2)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解:(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所以氧气体积分数增加快时光合作用强。由图乙可知,纵坐标上从小到大标注了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可见实验中判断光合作用强弱的依据是氧气体积分数变化快慢。
    (2)由图乙可知,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容器中氧气体积分数高于绿光环境。所以分析图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植物在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绿光环境。
    (3)他们将测得的绿光数据与资料进行对比数据偏大的原因是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了。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的原因不外乎这些原因,如绿光光源不纯、环境中有微弱的其他颜色的光、环境有漏光、环境温度有变化等。
    故答案为:(1)O2
    (2)其他条件都相同时,植物在红光和蓝光环境中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绿光环境。
    (3)绿光光源不纯(或环境中有微弱的其他颜色的光、环境有漏光、环境温度有变化等)使佛甲草的光合作用增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析实验数据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6.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可供选择的器材: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士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大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各若干等。
    老师建议:①瓶中水为容积的,每瓶中投放植物3株、鱼不超过3条;
    ②先探究鱼的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再探究不同种类鱼的配比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 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 。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
    (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
    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
    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
    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
    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
    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
    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
    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
    (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
    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
    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
    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
    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
    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
    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
    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实验
    7.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项目学习小组决定开展探究香烟烟雾危害性活动,取得实证后便于开展“无烟日”宣传。
    【实验材料及用具】:同种健康的四龄及五龄家蚕、气体收集装置(如图1)、饲养盒(19cm×12.5cm×7.5cm)(注:四龄、五龄家蚕是指分别蜕皮过3次和4次的家蚕。)
    【实验过程】
    Ⅰ.设置对照实验
    设置A、B两大组,每大组四龄、五龄家蚕各30只,平均分成3个小组,A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空气,B大组的3个家蚕饲养盒中分别注入120毫升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如图2),密封观察20分钟。
    Ⅱ.收集事实与证据
    注入气体后观察家蚕变化:A大组的家蚕没有出现明显异常变化;B大组的绝大部分家蚕先是烦躁不安,然后胸部膨大,头胸昂起向后弯曲,随后吐出大量绿色或褐色的液体……,最后收集数据如表所示。
    香烟烟雾对不同蚕龄家蚕毒性的比较实验记录表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 幼虫期 阶段(选填“幼虫期”或“成虫期”);
    (2)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 A 组;(选填“A”或“B”);
    (3)该实验中哪些设置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 (写出一点即可);
    (4)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合理吗?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蚕龄大的受到伤害更小 。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家蚕的发育一般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所以由幼虫发育为成虫要经历一个不食不动的阶段叫蛹,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属于昆虫发育过程的幼虫期阶段。
    (2)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实验中,A、B两组除了是否注入含有香烟烟雾的空气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确保单一变量。其中该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A组注入120毫升空气。
    (3)对照实验必须做到对照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本实验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采取的实验方案是: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4)如果有同学只根据表中五龄家蚕的死亡率都为0%得出“香烟烟雾对五龄家蚕没有危害”的结论,该结论是不合理的,理由是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蚕龄大的受到伤害更小。
    故答案为:
    (1)幼虫期
    (2)A
    (3)每个实验组采用多只家蚕(或采用多组实验取平均值)
    (4)不合理,比较A、B两大组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香烟烟雾对家蚕有危害,蚕龄小的受到危害更大,蚕龄大的受到伤害更小。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8.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蒸腾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增施有机肥、合理通风、燃放沼气等 。
    【分析】(1)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吊兰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具体方法有:①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②合理通风,让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光合作用;③燃放沼气,选用燃烧比较完全的沼气灯或沼气炉燃放,释放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蒸腾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3)增施有机肥、合理通风、燃放沼气等。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5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它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对照 ;
    (2)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 酶的活性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 促进 作用。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解:(1)对照试验中,一般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一组为对照组。所以,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此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1)对照
    (2)酶的活性
    (3)促进
    【点评】此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10.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是否有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3份大小相同的同种香蕉切片,分别冷冻处理、常温放置和高温煮熟。
    ②处理后取出置于同一培养皿中,同时分别滴加1毫升的H2O2,观察并记录气泡的多少;
    ③重复上述实验。
    (1)常温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对照 。
    (2)通过实验可知: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 强 。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表中的常温组起对照作用。
    (2)据表中气泡数量可见:常温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低温条件下强。
    故答案为:(1)对照
    (2)强
    【点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11.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
    (2)小金同学是根据 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光合作用需要光 。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2)、(3)、(4)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A和B,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B叶圆片中的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且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另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B处有叶绿体,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小金同学是根据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2)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3)光合作用需要光
    (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解读实验操作图,从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12.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 同位素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跟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
    (3)该实验必须在 有光 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无机盐 (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机械能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18O和16O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原子,故填:同位素;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故填: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3)该实验是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故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故填:有光;
    (3)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故填:无机盐。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制备到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图甲所示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
    (1)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OO′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一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上述操作及现象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Ⅰ.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Ⅱ.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Ⅲ.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
    Ⅳ.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Ⅲ。
    Ⅴ.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 小孔喷水距离是否与水压有关 ;
    ②步骤Ⅲ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 让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不同 。
    【分析】(1)橡皮膜在容器壁的同一侧,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时,橡皮膜凸起的情况不变,反映了水向容器某一方向有压强;
    (2)①实验中,三个小孔的高度相同,逐个喷水的过程中,水面到每个小孔的深度不同,比较每个小孔喷水的远近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②一个小孔喷水一段时间后,再让另一个小孔喷水,水面逐步下降,可以改变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从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解答】解:(1)橡皮膜在容器壁的同一侧,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时,橡皮膜凸起的情况不变,反映了水向容器某一方向有压强,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①实验中,三个小孔的高度相同,逐个喷水的过程中,水面到每个小孔的深度不同,比较每个小孔喷水的远近可以探究小孔喷水距离与小孔处水压的关系,所以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小孔喷水距离是否与小孔处水压有关;
    ②一个小孔喷水一段时间后,再让另一个小孔喷水,这样水面逐步下降,可以改变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从而改变水对小孔的压强大小,可见,这里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让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不同。
    故答案为:(1)不能;(2)①小孔喷水距离是否与小孔处水压有关;②让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难度一般。
    14.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0.6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
    【分析】(1)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的重力;根据称重法求出x的大小;
    (2)(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4)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
    【解答】解:
    (1)根据2、3、5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F拉+F浮=3.6N+0.4N=3.5N+0.5N=3.3N+0.7N=4.0N;
    第4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3.4N,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4.0N﹣3.4N=0.6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其目的是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每次实验时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则V排相同,第6次实验数据与第3次实验数据相比,液体密度大约是原来的2倍,而浮力是原来的2.8倍,说明测得的浮力偏大,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造成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F浮=G﹣F示可知测得的浮力偏大;
    (4)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对于图中的浮力秤,要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在V排不变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故答案为:(1)0.6;(2)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的应用、称重法测浮力、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好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
    15.某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结合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盆长势相近的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目的是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
    (2)将处理后的两盆天竺葵置于如图1装置中光照数小时。该操作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
    其中装置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对照 。
    (3)从甲、乙两个装置中各摘下一片叶进行脱色。如图2操作中能够使叶片脱色且科学安全的是 B 。
    (4)选用 碘液 (填试剂)检验脱色叶片中是否有淀粉产生。若来自装置甲的叶片 不变蓝 (变蓝/不变蓝),来自装置乙的叶片 变蓝 (变蓝/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该物质。
    (5)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外还产生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填现象)。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解:(1)将两盆长势相近的天竺葵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图1中的甲装置内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内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乙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中装置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将处理后的两盆天竺葵置于如图1装置中光照数小时。该操作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酒精脱色的方法是隔水加热,所以图2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装置B。
    (4)选用碘液(填试剂)检验脱色叶片中是否有淀粉产生。甲装置内的叶片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乙装置内的叶片具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若来自装置甲的叶片不变蓝,来自装置乙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该物质二氧化碳。
    (5)氧气可以助燃,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时如果收集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二氧化碳;对照
    (3)B
    (4)不变蓝;变蓝
    (5)复燃
    【点评】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6.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失水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光照、温度 。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无性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分析】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
    【解答】解:(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如光照、温度等要保持相同。
    (3)扦插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
    (2)光照、温度
    (3)无性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失水的原理以及扦插属于无性生殖。
    17.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其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 CO2 (选填“CO2”、“光照”或“温度”)。
    (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
    (4)如果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 光合作用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解:(2)甲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CO2。
    (3)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叶片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4)甲装置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乙、丙装置内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因此“如果把上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2)CO2;
    (3)叶绿素;
    (4)光合作用。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8.小金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1)小金做本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
    (2)观察实验现象:试管2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 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 ;
    (3)出乎小金预料的是:试管3不变蓝。小金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橙黄色的碘溶液褪去颜色,由此实验结果,小金猜想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 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 ;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解:(1)小金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根据实验步骤分别加盐酸、NaOH溶液,可知小金在探究酸碱性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小金做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碱性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2)观察实验现象: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变蓝。
    (3)出乎小金预料的是:③号试管不变蓝。小金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由此说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从中小金也明白了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
    故答案为:(1)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
    (3)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9.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2.4 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增大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1.2×103 kg/m3。
    【分析】(1)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判断两图中改变的量和不变的量,得出影响浮力的因素;
    (2)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与V排的关系;
    (3)根据F浮=G﹣F计算出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V排=计算出物体的体积,根据ρ液=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或根据在水中和在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列出关系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1)由C与E两图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等于其自身体积,即物体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是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由图A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8N,由图E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6N,所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盐水=G﹣F=8N﹣5.6N=2.4N;
    (2)由B、C两个图可知,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逐渐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根据F浮=G﹣F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3)由D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6N,则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F浮水=G﹣F'=8N﹣6N=2N;
    由题意可知,在水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

    代入数据得:

    解得:ρ盐水=1.2×103kg/m3。
    故答案为:(1)液体密度;2.4;(2)增大;(3)1.2×103。
    【点评】此题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考查了影响浮力的因素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浮力公式的应用,在(3)中确定V排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小温查阅资料知道: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铜离子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氯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而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探究硫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温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相应试管中。
    ②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唾液后摇匀。
    ③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观察并记录现象。
    (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模拟口腔温度,37℃是酶的最佳催化温度 。
    (2)小温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硝酸根离子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如何改进? 第1步中,2号试管内所加稀硫酸改成1毫升1%的硫酸钠溶液 。
    (3)有同学认为,无需水浴加热,直接把两支试管握在手心,也可达到实验效果。你认为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不可行,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一是手心的温度不是恒温,而是两手心的温度不能保证完全相同 。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步骤③中37℃的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37℃是酶的最佳催化温度。
    (2)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镁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2号试管;
    (3)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一是手心的温度不是恒温,而是两手心的温度不能保证完全相同,因此,此操作不可行;
    故答案为:(1)模拟口腔温度,37℃是酶的最佳催化温度;
    (2)第1步中,2号试管内所加稀硫酸改成1毫升1%的硫酸钠溶液;
    (3)不可行;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一是手心的温度不是恒温,而是两手心的温度不能保证完全相同。
    【点评】掌握酶的催化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1.小徐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探究,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三个装置均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时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其中50mL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满足本实验使用。
    (1)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
    (2)光照几小时后小徐各取装置中的一片叶片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观察。请你推测,变蓝的叶片来自于装置 乙 (选填“甲”“乙”或“丙”)。
    (3)指出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 (写出一点即可)。
    (4)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mL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 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h ;③2h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分析】(1)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解答时结合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2)分析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乙与丙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解答】解:(1)三个装置可形成两个对照组,装置甲、乙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装置乙、丙的变量是有无光照。因此,本实验想要验证的猜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2)装置甲中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装置丙中无光照,所以两个装置内的植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装置乙中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所以只有装置乙中的叶片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3)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4)图中丙装置处于黑暗环境中,与乙装置置于光下,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小徐想利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光照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选用乙、丙装置,除去其中的50mL清水,实验中不考虑培养液中水的蒸发;②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h;③2h后,比较培养液的下降程度;④重复三次。
    故答案为:(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
    (2)乙;
    (3)实验次数太少(或实验样本数量太少);
    (4)将乙和丙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光照2h。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2.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 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 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 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 不透光 的。
    (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 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 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多以选择、实验题形式出题。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甲组装置菠菜细胞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装置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不变。因此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多,消耗的氧气少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少,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故答案为:(1)不透光;
    (2)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3)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解答时可以从呼吸作用的条件、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方面来切入。
    2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淀粉液等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了四组探究活动。
    提示:斐林试剂在一定条件下遇淀粉的消化产物(麦芽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四只同样的试管,编号甲、乙、丙、丁。均依次加入淀粉液2毫升,唾液1毫升
    步骤二:将甲、乙、丙、丁四支试管分别在20℃、40℃、60℃、100℃的水浴中放置10分钟
    步骤三:分别向各试管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并置于50﹣60℃水浴中1分钟,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四组试管均出现了明显的砖红色沉淀。
    (1)加入1毫升斐林试剂后,将试管置于50﹣60℃水浴中一段时间的理由是 使斐林试剂与麦芽糖充分反应
    (2)本实验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在步骤一中,将唾液与淀粉溶液一起加入试管内,在常温下,四支试管中都会有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在合理的实验方案下,出现如下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和丙组的颜色更明显,丁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40℃时,酶的活性最强
    【分析】(1)本题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37℃左右时,酶的活性最强;100℃高温下酶会变性失活。
    【解答】解:(1)斐林试剂与麦芽糖产生砖红色沉淀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只有在在50﹣60℃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要将试管置于50﹣60℃水浴中一段时间。
    (2)本实验没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在步骤一中,将唾液与淀粉溶液一起加入试管内,在常温下,四支试管中都会有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四组试管均出现了明显的砖红色沉淀。
    (3)由题干可知:在实验方案和操作合理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是:甲、乙、丙三组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且乙组比甲组和丙组的颜色更明显,丁组无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乙组的温度是酶活性最强的温度,即 40℃时,酶的活性最强;100℃时,酶失活。
    故答案为:(1)使斐林试剂与麦芽糖充分反应。
    (2)在步骤一中,将唾液与淀粉溶液一起加入试管内,在常温下,四支试管中都会有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40℃时,酶的活性最强。
    【点评】该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时要认真阅读题干、搞明白实验设置中的对照实验和变量。
    24.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如图。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受pH影响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小明用6支试管做了如下表的实验,并记录每支试管淀粉剩余量。
    (1)由pH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图得出,pH为 6.2 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最强。
    (2)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 6.2 。
    (3)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
    (4)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可能原因是:①部分酶的活性彻底消失;②酶整体活性下降,小明分析实验数据中的淀粉剩余情况认为是原因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实验数据说明理由: 同意;因为第②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性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或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丧失,剩下的酶也可能在5分钟内将淀粉全部反应完。解释合理即可) 。
    【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催化效率最高。
    (3)强酸和强碱下,酶会失去活性。
    (4)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稀释的唾液调至不同的pH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解答】解:(1)由坐标曲线图可知,pH为6.2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2)表格中X的值最合理的是6.2,因为通过曲线图可知,pH为6.2时是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的时候,在这pH值时,来检测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后是否可恢复最适宜。
    (3)由图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因此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pH调节到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4)由图表数据可知,第③组实验pH=5.8时酶的活性较pH为6.2时减弱,当pH恢复至pH为6.2时,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即酶的活动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说明当pH=5.8时,酶的催化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酶整体活性下降,故同意第②个观点。
    或者不同意小明观点,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丧失,剩下的酶也可能在5分钟内将淀粉全部反应完。故同意第①个观点。
    故答案为:(1)6.2。
    (2)6.2。
    (3)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pH为5.0﹣7.4的范围中,唾液淀粉酶在最适pH后仍可恢复活性,pH为4.0时的唾液淀粉酶失活后无法恢复活性。
    (4)同意;因为第②组pH=5.8恢复活性后,5分钟内也完全将淀粉反应完,所以是酶的活性整体下降后又全部恢复。(或不同意;因为如果部分酶活性彻底丧失,剩下的酶也可能在5分钟内将淀粉全部反应完。解释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5.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会损伤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对植物有很大的伤害。为探究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将若干长势一致的山茶幼苗均分为四组,
    分别用pH为2.5、3.5、4.5和5.6(对照)的溶液模拟酸雨进行处理,每周两次。一年后,测定四组该植物幼苗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净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质量的差值。除上述外,净光合速率还可以用 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单位时间内,氧气释放量、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积量) 来表示。(举一例)
    (2)某同学据图分析得出结论:随着酸性增强,酸雨对山茶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增强。请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 错误,pH为3.5的净光合速率大于pH为5.6的净光合速率 。
    (3)用pH为2.0的酸雨处理后,山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有机物积累减少,从代谢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山茶幼苗的气孔结构损伤,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细胞呼吸速率增大,消耗的有机物增多 。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中pH为5.6作为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pH=3.5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反而大于对照组,即更加适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而pH为202.5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解答】解:(1)净光合速率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或单位时间内氧气释放量,或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2)从曲线图可以看出,pH为3.5的净光合速率大于pH为5.6的净光合速率,因此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3)pH为2.0的酸雨处理后,山茶幼苗的气孔结构损伤,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并且细胞呼吸速率增大,消耗的有机物增多,最终导致山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有机物积累量减少。
    故答案为:
    (1)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单位时间内,氧气释放量、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积量)。
    (2)错误,pH为3.5的净光合速率大于pH为5.6的净光合速率。
    (3)山茶幼苗的气孔结构损伤,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合成有机物的量减少,细胞呼吸速率增大,消耗的有机物增多。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26.小宁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
    (2)小宁同学是根据 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光合作用需要光 。
    (4)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 不变蓝 (填“变蓝或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圆片颜色的变化。
    (2)淀粉遇碘变蓝,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可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进而检验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小宁同学是根据 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3)该实验中A和B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A叶圆片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叶圆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
    (4)该实验中B和C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B处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2)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3)光合作用需要光;
    (4)不变蓝。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解读实验操作图,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27.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相平 ,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应进行调节。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 乙 (填“乙”或“丙”)杯子中盛的是水,理由是 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 。
    【分析】(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应被测压强的大小,这用到了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不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分析两图中液体的深度和压强大小关系,判断出液体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不受到压强时,管内压强和大气压相等,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
    (2)观察图乙和丙可知,在乙中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由p=ρgh可以判断出乙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丙中液体密度,故乙杯子中盛的是水。
    故答案为:(1)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平;(2)乙;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
    【点评】此题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考查了压强计的使用及工作原理,难度不大。
    28.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 氧气 。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二氧化碳 。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叶或叶片 散失的。
    【分析】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植物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卫生香继续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能量光照,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使水蒸发散失到大气中。
    【解答】解:(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A瓶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
    (2)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CD装置中,不相同的是C中有氢氧化钠溶液,D中是等量的清水,而氢氧化钠的作用就是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根据控制变量原则,C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及实验变量就是二氧化碳;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F塑料袋内的枝条除去其全部叶片;E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因此蒸腾作用最旺盛,该实验说明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答案为:(1)氧气。
    (2)二氧化碳。
    (3)叶或叶片。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探究方法以及对照试验的特点。
    29.番茄是重要的园艺作物,为了研究番茄植物的生理现象,有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透明密闭的小室内,放置两个培养罐,分别存放植物培养液和二氧化碳缓冲液(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使室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恒定),如装置图1.调节灯的光照强度,根据毛细管内水柱左右移动情况,绘制图2.此实验不考虑温度等因素对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影响。
    (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车间,叶绿体呈绿色是因为含有 叶绿素 。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 二氧化碳 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 线粒体 。要证明番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 无光 环境中,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 B (填字母:A.不移动;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
    (4)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解答】解:(1)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车间,叶绿体呈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2)“自然情况下,过强光照会导致番茄幼苗气孔关闭”,引起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要证明番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应将该装置放在无光环境中,以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被二氧化碳缓冲液吸收,因此导致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所以此时毛细管中的水柱移动方式是向左移动,故选B(填字母:A.不移动;B.向左移动;C.向右移动)。
    (4)图2中,在b光照强度下,水柱不移动的原因是:该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故答案为:(1)叶绿素
    (2)二氧化碳
    (3)线粒体;无光;B
    (4)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30.在游泳时,小金发现越往深水区走,越感到胸闷,由此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用液体压强计对此进行了探究。
    步骤一: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步骤三: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A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B所示。
    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A、B (填字母);
    A.转换法
    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装置漏气 ;
    (3)小金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
    【分析】(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2)液体压强计是通过管内的气体传递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的,如果装置漏气,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会逐渐减小;
    (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解答】解:(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
    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选A、B;
    (2)步骤二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3)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故答案为:(1)A、B;(2)装置漏气;(3)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查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的运用。
    31.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做了以下实验:
    (1)①由(b)、(c)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 有关。
    ②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应选择 cd 两图。
    ③小明在实验过程的中发现浮力的实验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物B.将物体放入水(ρ水)并完全浸没,测出此时的浮力F浮,物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ρ水 (用G物、F浮和ρ水来表达)
    (2)根据上面实验的启发小明利用家里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牙签,他们利用调好的电子秤进行了以下如图2所示的操作:小明利用这些数据可计算出木块的密度 0.5 g/cm3,爱思考的小杨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软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所以小李测得的木块密度应该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分析】(1)①②根据控制变量法找到不变量的量和变化的量,分析浮力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
    dan知道物体的重力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根据ρ==求出物体的密度。
    (2)将烧杯、水、木块视为一个整体,mB﹣mA即为木块的质量(mB表示图B中电子秤的示数,以下类似),mc﹣mA为木块被压浸没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此求出木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木块的密度;考虑木块的吸水性(不考虑木块吸水膨胀),在图C实验时,测出的质量偏小,故求出的物体体积偏小,测出的木块密度偏大。
    【解答】解:
    (1)①由图b、c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在液体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②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应控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密度,故选(c)(d)两图;
    ③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因石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gV排可得,石块的体积:V=V排=,
    小石块的密度:ρ====ρ水。
    (2)将烧杯、水、木块视为一个整体,木块的质量m木=mB﹣mA=140g﹣100g=40g;
    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的质量为:m排=mC﹣mA=180g﹣100g=80g;
    由ρ=得:木块的体积即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80cm3;
    木块的密度为:ρ木===0.5g/cm3,
    考虑木块的吸水性(不考虑木块膨胀),木块吸水后浸没时排开水的质量保持不变,而玻璃杯及水(减小)的总质量减小,所以,C图中电子秤的示数偏小,故求出的木块的体积偏小;而根据图A、B求出的木块的质量不受影响,根据ρ=,小明测得的木块密度应该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①体积;②cd;ρ水;(2)0.5;偏大。
    【点评】本题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称重法求浮力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2.小金设计实验来探究小球藻新陈代谢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量)+氧气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 减小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瓶中氧气增加量。
    (3)在寒冷的冬季,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金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瓶内二氧化碳浓度最终大于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解答】解:(1)小球藻的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量)+氧气。
    (2)A瓶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B瓶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减小,A瓶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B瓶中氧气增加量。
    (3)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高,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即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量)+氧气。
    (2)减小;大于。
    (3)瓶内二氧化碳浓度最终大于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点评】本题难点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33.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 1毫升稀释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 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观察并记录现象。
    (1)请你帮小明补充完成实验步骤中第3步。
    (2)实验过程中是通过观察 碘液的褪色程度 来比较酶的催化效率的。
    (3)教师评价小明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请你帮小明分析不合理的原因: 加入硫酸,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可能对其具有催化效果,所以不能确定是硫酸根离子的催化效率,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 。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于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于这种做法的优点: 比水浴加热简便易行,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单 。
    【分析】1、酶即酵素,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而且酶的活性可以被调节,与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密切相关。到现在为止,已知的酶类有近2000种,消化酶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是由消化腺和消化系统分泌的具有促消化作用的酶类。在消化酶中,依消化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
    2、作用原理
    人体的消化功能依靠胃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和消化酶作用的化学性消化来完成。消化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可促进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的水解。由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甘油、甘油酯、氨基酸等都是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质,可被小肠吸收。
    3、特点总结
    消化酶是人体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所含有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
    消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将食物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所有的酶都是专一的,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消化酶有很多种。
    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
    常见的消化酶药物:慷彼申、多酶片、酵母片等。4、对照试验: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和对照原则都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解答】解:(1)实验步骤第3步是酶催化实验的水浴加热步骤,人体温度37℃酶的活性是最强的,所以加热必须是37℃温度下完成。
    (2)实验步骤第1步就是表格中,先在试管加了淀粉和碘液,淀粉变蓝,后来加入硫酸根和清水,实验现象可以看蓝色的消退情况即可证明对酶的催化影响。
    (3)表格中加入了1%的硫酸H2SO4,分解后有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有两个变量,所以很难下结论证明只有硫酸根的作用。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于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小于这种做法的优点:比水浴加热简便易行的多,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只需利用手心温度接近37℃即可完成。
    故答案为: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
    (2)碘液的褪色程度。
    (3)加入硫酸,含有氢离子,氢离子可能对其具有催化效果,所以不能确定是硫酸根离子的催化效率,可以将硫酸改为硫酸钠。
    (4)比水浴加热简便易行,不需加热,节约能源,操作简单。
    【点评】直接考查对各种消化酶的理解认识,熟记各类消化酶的功能是解题关键。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34.380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通过玻璃管证明了真空的存在以及水银高度和大气压的关系,但水银有毒。在老师建议下,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并使用镓基合金(一种金属材料)代替水银来探究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采用镓基合金来代替水银进行该实验,可以推测镓基合金应具备哪些优点? 常温下为液体(或者熔点低);无毒 (至少写出两条)。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实验时,小组成员查询了两种物质的密度如表所示:
    讨论比较后提出需要对玻璃管的长度进行调整,应选择长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0毫米。
    (3)如果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C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液柱的长度不变
    B.将玻璃管换成更粗的玻璃管,液柱的高度降低
    C.若有少量空气残留在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降低
    (4)小组同学在原装置基础上,如果把这套装置移入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足够大的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将会看到的现象和原因是 管内液柱下降;原因是容器中空气抽出,气压减小,能托起液柱的高度降低 。
    【分析】(1)大气压强的测量原理是利用液体压强,因此镓基合金在常温下应该为液体。用镓基合金可代替有毒的水银;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3)根据测量原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4)玻璃管内液柱产生的压强等于真空罩内大气压强。真空罩内的空气被抽出后,里面的大气压强减小,那么玻璃管内液柱的压强也会减小。根据p=ρ液gh可知,管内的液柱高度肯定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小组同学采用镓基合金来代替有毒水银进行该实验,可以推测镓基合金优点:常温下为液体(或者熔点低);无毒。
    (2)在大气压强不变的情况下,镓基合金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镓基合金的液柱高度应该大于水银柱的高度760毫米。
    (3)根据p=ρ液gh可知,当外界大气压强不变时,玻璃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应该保持不变。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液柱的长度会变大,故A错误;
    B.将玻璃管换成更粗的玻璃管,液柱的高度会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若有少量空气残留在玻璃管内,会对液柱产生向下的压强,则液柱的高度降低,故C正确。
    故选C。
    (4)小组同学在原装置基础上,如果把这套装置移入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足够大的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将会看到的现象是管内液柱下降,原因是容器中空气抽出,气压减小,能托起液柱的高度降低。
    故答案为:(1)常温下为液体(或者熔点低);无毒;(2)大于;(3)C;(4)管内液柱下降;原因是容器中空气抽出,气压减小,能托起液柱的高度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托里拆利实验的基本原理,学生注意实验原理和影响实验误差的因素。
    3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了!袁隆平团队的“超级稻”和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的“巨型稻”首次在杭州试种成功,如今长势喜人,100多亩试验田已结出了饱满的稻穗。
    (1)在植物学分类上,水稻属于 被子 植物。
    (2)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将水稻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测得其制造或消耗有机物的含量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种植密度为 m3 (填字母)时最有利于提高产量,你的判断依据是: 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3)在种植密度为m3时,你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加大昼夜温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
    【分析】(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3)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答】解:(1)水稻的一个籽粒就是一个果实,我们主要食用它们的种子部分。所以,在植物学分类上,水稻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将水稻用不同的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测得其制造或消耗有机物的含量如图乙所示。根据乙图可知种植密度为m3时,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判断依据是: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在种植密度为m3时,提高水稻的产量的原理是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另外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也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
    故答案为:(1)被子
    (2)m3;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加大昼夜温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6.吃菠萝时,通常将菠萝浸泡在食盐水中几分钟后再吃,这是为什么呢?查阅资料得知:菠萝中有一种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吃后常有刺痛发麻的感觉。食盐水能破坏菠萝蛋白酶,使其丧失活性。菠萝中真的有蛋白酶吗?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设置B组实验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 排除水的影响 。
    (2)表中空格处应填 果冻消失了 。
    (3)为研究食盐水的浓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取三只相同的小烧杯,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果冻,同时加入相同量的菠萝汁,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水,记录果冻消失的时间 。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解答】解:(1)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此实验的变量是有无蛋白酶,但蛋白酶都溶解在水中,故要排除水的影响,因此设置B组实验作为对照组。
    (2)菠萝中有一种菠萝蛋白酶,能分解果冻中的蛋白质,故C组的实验结果为:果冻消失了。
    (3)为研究食盐水的浓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那么实验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故实验步骤为:取三只相同的小烧杯,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果冻,同时加入相同量的菠萝汁,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水,记录果冻消失的时间。
    故答案为:
    (1)排除水的影响。
    (2)果冻消失了。
    (3)取三只相同的小烧杯,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果冻,同时加入相同量的菠萝汁,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水,记录果冻消失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为了探究大棚内不同颜色的光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三盆大小和长势基本相同的草莓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请写出本实验的科学原理:1、光合作用需要光: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2)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
    (3)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光的颜色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
    (4)该实验中,除可以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物或 二氧化碳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分析】对照实验的关键是变量的唯一性,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植物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设计对照实验时,光的颜色是此实验中的变量,据此分析解答。据图分析: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
    【解答】解:(1)本实验的科学原理:1、光合作用需要光: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研究表明:植物对于红色光质最容易吸收,而对于绿光,植物基本不吸收,故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的颜色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根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知,该实验中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二氧化碳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光的颜色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二氧化碳。
    【点评】此题中光的颜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涉及高中知识,对初中生应用有难度。
    38.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是28℃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b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
    (2)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1h产生的有机物量是 7 mg。
    (3)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 下 方。
    【分析】图乙中,a点光照强度是0,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解答】解:(1)图乙是28℃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所表示的含义是b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2)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2毫克;叶在28℃时光照1小时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是3毫克。叶在28℃光照1小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候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毫克。因此实验中,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2+2+3=7(毫克)。
    (3)从甲图中看出,叶在29℃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3毫克,叶在28℃时,暗处理1小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2毫克,表明29℃时的呼吸作用比28℃时的呼吸作用强,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若温度由28℃升高到29℃,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下方。
    故答案为:
    (1)b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2)7;
    (3)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9.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温度、光照强度、光照颜色等条件。乙图表示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多于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2)小明发现大棚在阴雨天时会用红光和蓝光对植物进行照射,他认为阴雨天分别用这两种单色光照射植物都会促进光合作用,于是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①植物光合作用强弱可以用 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或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 进行比较。
    ②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 a、将新鲜的金鱼藻分成3份(质量相等且生长状况相似)。b、在3个大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清水,将金鱼藻放入并用漏斗倒扣住,量筒内充满清水。将3实验装置放在阴雨天环境中进行实验。c、在相同距离处,2组实验装置分别用功率相同的红、蓝单色LED灯照射,另1组实验装置不作处理,相同时间后记录量筒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d、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 。
    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漏斗、50毫升的量筒各若干;新鲜金鱼藻(水生植物)若干;清水;功率相同的红光灯、蓝光灯各一只;天平;刻度尺;计时器。
    【分析】(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产量也越高。
    (2)图中:a、b光照强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负值,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点植物A、植物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相等。
    【解答】解:(1)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2)①光合作用强弱的一种表示法,又称“光合强度“。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释放的氧气的速度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
    ②请利用下列器材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a、将新鲜的金鱼藻分成3份(质量相等且生长状况相似)。
    b、在3个大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清水,将金鱼藻放入并用漏斗倒扣住,量筒内充满清水。将3实验装置放在阴雨天环境中进行实验。
    c、在相同距离处,2组实验装置分别用功率相同的红、蓝单色LED灯照射,另1组实验装置不作处理,相同时间后记录量筒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d、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1)多于
    (2)①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或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
    ②a、将新鲜的金鱼藻分成3份(质量相等且生长状况相似)。b、在3个大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清水,将金鱼藻放入并用漏斗倒扣住,量筒内充满清水。将3实验装置放在阴雨天环境中进行实验。c、在相同距离处,2组实验装置分别用功率相同的红、蓝单色LED灯照射,另1组实验装置不作处理,相同时间后记录量筒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d、重复做三次,求平均值。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光合作用强弱的表示方法。
    40.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探究。
    (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完善表格中的数据:注入蒸馏水 0 ml,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苹果汁。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预测实验现象为烧杯 A (选“A”或“B”)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2)探究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的最适pH,取5个烧杯和5支试管分别编号后完成操作①和②
    ①往5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苹果泥;②往5支试管中各注入果胶酶溶液,之后,有以下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6、7、8…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6、7、8…、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科学.请说明理由 方法二更为科学,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 。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请在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甲 。
    【分析】实验探究的是果胶酶对生产果汁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进行解题。果胶酶的作用受pH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
    【解答】解:(1)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完善表格中的数据:注入蒸馏水0mL,按表格所示实验方法及步骤,最后对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苹果汁;如果实验结果为相同时间内A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B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原因是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2)分析可知方法二更为科学,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果胶酶的作用受pH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最适pH下,酶活性最高,果汁体积最大。可见甲正确。
    故答案为:
    (1)2;A;
    (2)方法二更为科学,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
    (3)甲。
    【点评】本题考查果胶酶活性的测定,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叶片平均面积(厘米2)
    1.6
    3.2
    4.7
    茎高(厘米)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
    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毫米)
    2.38
    2.48
    2.55
    2.55
    2.67
    2.72
    2.65
    2.76
    2.82
    组别
    虫龄(只数)
    死亡只数
    死亡率
    平均死亡率
    A
    1
    四龄( 10只)
    0
    0%
    四龄0%
    五龄0%
    五龄( 10只)
    0
    0%
    2
    四龄( 10只)
    0
    0%
    五龄( 10只)
    0
    0%
    3
    四龄( 10只)
    0
    0%
    五龄( 10只)
    0
    0%
    B
    1
    四龄( 10只)
    4
    40%
    四龄33.3%
    五龄0%
    五龄( 10只)
    0
    0%
    2
    四龄( 10只)
    3
    30%
    五龄( 10只)
    0
    0%
    3
    四龄( 10只)
    3
    30%
    五龄( 10只)
    0
    0%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分数(%)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对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不同温度的香蕉切片(含过氧化氢酶)
    滴加H2O2的量/毫升
    气泡数量(“+”数表示气泡多少)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冷冻香蕉(低温组)
    1
    +
    0
    +
    常温香蕉(常温组)
    1
    ++++
    +++++
    ++++
    煮熟香蕉(高温组)
    1
    0
    0
    0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0.4
    0.5
    x
    0.7
    1.4
    1.0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编号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蒸馏水
    1mL
    /
    /
    5%的盐酸
    /
    1mL
    /
    5%的NaOH溶液
    /
    /
    1mL
    加入新鲜睡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
    体积分数 0.4%的碘酒溶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步骤






    1取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
    4.0
    5.0
    5.8
    6.2
    6.8
    7.4
    2静置5分钟后,再将6支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
    3加入2%的淀粉溶液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4.37℃水浴5分钟后,测出试管中淀粉剩余量
    100%
    0
    0
    0
    0
    0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水银密度
    镓基合金密度
    13.59×103kg/m3
    6.5×103kg/m3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取三只相同的小烧杯,编号A、B、C,
    分别放入0.5立方厘米大小的果冻(成分为蛋白质)
    A烧杯中加入
    10毫升蛋白酶溶液
    B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
    C烧杯中加入10毫升鲜榨菠萝汁
    将ABC三个烧杯均放在37℃的恒温环境中,三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
    果冻消失了
    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菠萝汁中有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
    容器编号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
    草莓
    绿
    25℃

    2
    草莓

    25℃
    +++
    3
    草莓

    25℃
    +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A
    B
    a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b
    注入果胶酶
    2mL
    0ml
    c
    注入蒸馏水
    2ml
    d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叶片平均面积(厘米2)
    1.6
    3.2
    4.7
    茎高(厘米)
    10
    20
    30
    10
    20
    30
    10
    20
    30
    经叶片遮挡后雨滴平均直径(毫米)
    2.38
    2.48
    2.55
    2.55
    2.67
    2.72
    2.65
    2.76
    2.82
    组别
    虫龄(只数)
    死亡只数
    死亡率
    平均死亡率
    A
    1
    四龄( 10只)
    0
    0%
    四龄0%
    五龄0%
    五龄( 10只)
    0
    0%
    2
    四龄( 10只)
    0
    0%
    五龄( 10只)
    0
    0%
    3
    四龄( 10只)
    0
    0%
    五龄( 10只)
    0
    0%
    B
    1
    四龄( 10只)
    4
    40%
    四龄33.3%
    五龄0%
    五龄( 10只)
    0
    0%
    2
    四龄( 10只)
    3
    30%
    五龄( 10只)
    0
    0%
    3
    四龄( 10只)
    3
    30%
    五龄( 10只)
    0
    0%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分数(%)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对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不同温度的香蕉切片(含过氧化氢酶)
    滴加H2O2的量/毫升
    气泡数量(“+”数表示气泡多少)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冷冻香蕉(低温组)
    1
    +
    0
    +
    常温香蕉(常温组)
    1
    ++++
    +++++
    ++++
    煮熟香蕉(高温组)
    1
    0
    0
    0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0.4
    0.5
    x
    0.7
    1.4
    1.0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编号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蒸馏水
    1mL
    /
    /
    5%的盐酸
    /
    1mL
    /
    5%的NaOH溶液
    /
    /
    1mL
    加入新鲜睡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
    体积分数 0.4%的碘酒溶液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步骤






    1取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将pH调节为特定值。
    4.0
    5.0
    5.8
    6.2
    6.8
    7.4
    2静置5分钟后,再将6支试管内液体的pH调至X
    3加入2%的淀粉溶液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4.37℃水浴5分钟后,测出试管中淀粉剩余量
    100%
    0
    0
    0
    0
    0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水银密度
    镓基合金密度
    13.59×103kg/m3
    6.5×103kg/m3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取三只相同的小烧杯,编号A、B、C,
    分别放入0.5立方厘米大小的果冻(成分为蛋白质)
    A烧杯中加入
    10毫升蛋白酶溶液
    B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
    C烧杯中加入10毫升鲜榨菠萝汁
    将ABC三个烧杯均放在37℃的恒温环境中,三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
    果冻消失了
    没有明显变化
    果冻消失了
    实验结论
    菠萝汁中有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
    容器编号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
    草莓
    绿
    25℃

    2
    草莓

    25℃
    +++
    3
    草莓

    25℃
    +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A
    B
    a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b
    注入果胶酶
    2mL
    0ml
    c
    注入蒸馏水
    2ml
    d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相关试卷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家发现,科学研究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五——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五——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乐通过图示实验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四——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四——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48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三——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