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01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02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共24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奔驰和宝马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前者诞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长期以来,两者既互相竞争,又彼此尊重,不断超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3月,宝马诞生100周年,奔驰公司发布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
    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审题关键词:
    尊重对手、良性竞争、相互超越、成就彼此。
    写作任务部分有明确提示——“商道亦人道”“联系生活实际”,写作时要由此及彼,引申关联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竞争,如学习竞争、体育竞技等。
    【立意】
    ①(正当)竞争有利于发展进步。
    ②尊重竞争对手,彼此相互促进。
    ③欲成大事,须有广博胸怀,有大气度。
    ④敢于竞争,感谢竞争。
    ⑤商道即人道,善待对手。
    ⑥如何对待对手,可见眼界胸襟
    【精彩标题】
    致敬对手,共赴成长
    最强的对手,最好的朋友
    为对手喝彩
    幸有宝马,并驾奔驰
    正视竞争,感谢竞争
    尊重对手的大气度
    以感恩之心待对手
    竞争与超越
    领悟竞争的真意
    在超越中竞争,在竞争中超越
    独孤求败也悲哀,棋逢对手是幸事
    相互超越,臻于至境
    幸有好对手,是友不是敌
    从与你为敌,到与你为伴
    【例文】
    凡尔赛背后的格局与智慧
    世人都说,商场如战场,商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似乎是“绿肥红瘦”的零和博弈,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
    然而,宝马诞生100周年之际,奔驰公司的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相较于面对劲敌悲叹“既生瑜,何生亮”,奔驰公司视宝马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非争夺蛋糕的对手,何等的自信自许!这种看似凡尔赛的背后,彰显了百年奔驰的雅量、格局和智慧。
    “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的警世通言,告诉我们,竞争是人世间的普遍法则,也是向上的车轮。竞争,宛然一条巨大的鲶鱼,搅动时代的“大江大河”,渠清如许,食物充足,血氧充分。试想,倘若奔驰没有宝马这一对手,百年来一骑绝尘,很可能就躺在舒适区,心生怠慢感,最终成为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而宝马异军突起,并与奔驰势均力敌,两家企业在激烈的良性竞争中,唯有以质取胜,做到极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宝马和奔驰,惺惺相惜,成了汽车工业中的两匹“骐骥”,没有“其势不俱生”,而是并辔而行,羡煞也愧煞旁人。
    小故事,大道理,竞争中有龙虎斗,也有朋友圈,竞争中有合作,既是商道,也是人道,亦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之理。
    你看,新农村建设中,不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农民们从小作坊式的单打独斗,从只关心自家“多收了三五斗”,到合作共赢,共同抵御风险,共享发展红利。
    你看,中国乒乓,也曾有孤独求败的寂寞,于是实施“养狼计划”,向对手倾心传授绝技,从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相反,金就砺则利,人逢劲敌更强,通过此举,国乒以砥砺斗志,精进技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真正有对手把华为打垮才高兴。这也是一种凡尔赛。而其背后,有对华为科技的自信,也体现了企业家恢弘的格局和竞合的智慧:打压、封锁、深沟高垒,并非一个人和企业、国家的自强之道。面对激烈的太空博弈,面对美国借鉴中国火星车尺蠖之思的创意,中国朗声“欢迎共享”。
    一个人、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不应惧怕对手,防范对手,而是尊重甚至欢迎对手,高尚的竞争往往是卓越才能的催化剂。
    可在当下,恶性竞争也时有发生,相互卷,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常态。本该是同行相亲的同仁,却陷入狼性竞争的泥淖,逐渐异化为你死我活的冤家。每个人,都像囚徒一样,被短视、敌意、戒心的囚笼所困。人们热衷于蝇头小利而“勇于私斗”,而忽略了前瞻未来。
    君不见,打败方便面的,是不是同行,而是外卖平台;打败相机的,是手机……我们的困境并不完全来源于对手的步步紧逼。当我们在本该亲如一家的行业大家庭里“阋于墙”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时代的巨大鳄鱼悄悄逼近。
    希望聪明的你,读懂奔驰的凡尔赛贺词。面对对手,不如从与你为敌,到与你为邻,从背对背,到面对面,再到手牵手,这才是最好的破局之法。
    02【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书中写到,约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
    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如果认真听讲,应该可以马上联想到延时服务教材《经典拾英》中伯夷叔齐的事例——充分利用课内教材的素材是作文举例的亮点!
    材料借隐士这一种中国文化的独特人物类型,展开了对于该“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的讨论。材料第一段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定义:1.身体上远离尘世;2.心灵上自由率性、品性高洁。而材料第二段则借由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一书,展现了新时代的“隐士”现象。在当今社会,诸多修行者隐居于钟南山,或许是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尔虞我诈,或许是想追随古人找到心灵的安宁,或许虽名为隐士其实只是想沽名钓誉。因此,人们对于当今社会的隐士也有了褒贬不一的看法。有人赞同他们的隐居行为,认为他们做隐士,也是想同古人一样找到灵魂的净土;有的人则反对,认为他们抛妻弃子的行为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有能力有才华却整日无所事事不做工作,是对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是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对此,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试题要求思考应该怎样去看待当今社会的“隐士”,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说明,写作时虽可以由古代隐士切入话题,揭开隐士这一身份的内涵,但讨论的重点和思考情境还是要放到当今社会这个重点上。对此,若是表示赞同,可以重点赞扬他们敢于放弃今日之尘世的便捷生活,而到终南山隐居,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过好当下生活的每一天,并修炼心灵的追求,从而指出今日社会发展步伐很快,人才济济,我们所缺的不是另一个设计师、工程师,而是那份返璞归真的初心。若是表示反对,则可从大隐隐于市这一角度去展开,指出这些隐士在终南山只是“身隐”,依旧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却意图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我们更应该赞扬的是像黄旭华、屠呦呦那样保持心灵的纯粹和宁静,不慕荣利,却仍然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心隐”(心灵自由独立、品格高洁)之人。
    【立意】
    1.今日社会,我们更需要找回初心。
    2.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3.将“小我”奉献于“大我”才是真正的隐士。
    【例文】
    寻幽兰之隐:遁世与入世的新时代青年思考
    “隐士”,在《空谷幽兰》一书中,是五千多位修行者在终南山归隐的生动写照。他们选择离开主流社会,以原始的山洞为家,以茅棚或庙宇为栖身之所,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然而,这种逃离与坚守的行为,在主流社会中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对于这种“隐士”,我以新时代的视角,提出我的思考。
    首先,我对于这些隐士的清贫和坚守表示由衷的敬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们选择与世隔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行为,无疑体现了对于个人内心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追求。这种追求,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和压力交织在一起。我们应该学习隐士们的坚守,始终保持对自我内心真实的追求,不被外界所左右。
    然而,我并不提倡过度的逃避。我坚信,社会是多元的,既有山的宁静,也有海的包容。隐士们的选择,无疑是其个人对生活方式的偏好。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社会责任。主流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这种参与,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我,而是要我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进步。
    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有一种积极入世的决心。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用我们的智慧和才智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隐士们的清贫和坚守的精神,但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社会的不公和矛盾,用我们的行动去推动社会的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既拥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又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
    在《空谷幽兰》中,我们看到了隐士们的坚守和勇气。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隐士”的意义,也才能真正体现新时代的青年精神。
    总的来说,“隐士”的生活方式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看待。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清贫和坚守的精神,但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既拥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又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0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则提出“牛油果”人格,它的特点是内核坚硬,“坚守自我”,拥有“坚定的内心”,三个同一范畴的近义词:坚硬、坚守、坚定。在反复强调中突出了主旨,考生不难把握。第二则开头一个“却”字暗示深远,意味着第二则主旨与第一则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的,形成对比。“上善若水。事善能”取自《道德经》的第八章,考生需要一定的道家文化涵养和文言积累才能理解这句话,但是读不懂也没有妨碍,出题者下文用“随物赋形,溶江入海”为考生作出了解释,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是能够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随遇而安,灵活应变,与时迁移,与外界交融,“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所以,第二则突出“改变”。题目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使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即围绕“坚守自我”“改变自我”两个基本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此题可以有三个基本的写作方向。
    一是围绕“坚守自我”兼谈“改变自我”。可侧重思考:在这喧嚣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呵护心中的净土,找到心灵的归宿,不要让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心静知足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能生活得开心又心满意足。而在坚守这些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改变自我”。
    二是围绕“改变自我”兼谈“坚守自我”。侧重于写“改变自我”: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为了求得自我的发展,我们无法让社会适应自己,有时必须改变自己,以求与社会和谐同步。一意孤行,最终只会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在改变的基础上也要在某些方面“坚守自我”。
    三是围绕“改变自我与坚守自我的融合”,重点阐释两者构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自我,又要守住自我。既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又要坚守住内心的操守,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使自己的志向在坚毅中走向升华,走向崇高;还要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与外界的联系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坚守与改变。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人生路上,我们应以坚守为本,把改变作为辅助;其次列举陶渊明、鲁迅、司马迁等例子论证敢于坚守,我们的生命才能展示出属于自己的绚丽风采;然后列举钱学森、邓小平等例子论证正是因为改变,我们的生命才能奏出属于自己的美丽音符,找准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把坚守作为追求的根本,把改变作为前进的动力,才能实现人生追求!
    【立意】
    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2.行若水,心益坚。
    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
    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
    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
    【例文】
    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芸芸众生,各有不同。“牛油果”式的人,坚守内心,愈挫愈坚;而“清水型”人格,则是随物赋形,不拘常态。故秉承坚守之心,且悟善变之道,方可助益人生。
    其实,“牛油果型”型和“清水型”,代表了两种人生境界和处世态度。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坚守内心就是守住了底线,不拘常态则是追求境界,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就会锻造高质量的青春。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坚守方显初心,坚守方见执着的追求。
    纵览古今,一个个伟人用自己的坚守激扬起一簇簇时代的浪花。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无不成为我们民族的丰碑。星空摄影师叶梓颐用相机记录星空,用行动践行初心。星辰点点浮沉聚往,这一路上遇到了太多困难,可她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在梦想的旅途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松下幸之助说,“唯有信念与坚定,方能开辟出康庄大道。”吾辈青年,应坚守自我,构建内心的精神高地。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善变方显明智,灵动方见圆融。
    古人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时光如梭,四季更迭,天地万象,岁月不居。面对日新月异的局面,与时俱进,随遇而安,既是生活的常态,更是处世的智慧。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给我们留下了瑰丽的财富。诸葛亮面对孟获,七擒七纵,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成功化解了孟获心中的芥蒂,使其心悦诚服,从而谱写了民族融合的佳篇。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不仅看到矛盾的对立性,更看到发展中的统一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在谈笑间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为新生的共和国迎来外交史上的黄金的时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坚守之心,善变之道,打造高质量青春,助益成功人生。
    坚守底线,是抓大;变通处事,是放小,坚守是变通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最真诚的信念,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坚,最伟大的事业经过时间的沉淀,方能感受澎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一心为民,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融通善变,方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我辈欣逢盛世,海晏河清。唯秉持坚守之心,且悟善变之道,方可追寻那明烛天南,梦里长安。
    04【原题呈现】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女人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会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女人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此我们在看到生活中愤世嫉俗的人时,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及其主旨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嘲笑,懒惰,不干净,有斑点,抹布,灰渍,抹掉,,别人,错误,错怪,检讨,简单。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女人很懒惰。
    嘲笑原因:对面的女人,衣服永远洗不干净,总是有斑点。
    第二部分,不再嘲笑。
    原因: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第三部分,总结教训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阅读材料,需注意总结性议论性的句子。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
    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要多自我反省,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立意】
    ①拒绝偏见
    ②换一种思维方式
    ③拒绝成见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例文】
    面对偏见
    偏见之于看风景,是大有差异的。风景没变,但倘若看风景的人窗子上有污点,景致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见的人当然全是有心的,并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为榜样,主张“心外无物”,看东西想问题时不免给自己的心加装一个有污点的窗子,然后再将头缩于腹内,如同刑天之民,视听蒙蔽,如此一来,偏见就形成了。
    我们每个人在环境一样,心境不一样时,一个个偏见便会从心灵的墨镜后“倏”地钻出来,同样一个晚上,“欢愉嫌夜短,沉闷嫌夜长”便是这个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语中的“喜乐”(bnheur)便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而德语中的“沉闷”(langweile)据字面上解释却是“长时间”,个把钟头说不上长,也谈不上短,但正由于心灵的偏见,愉悦和沉闷也便应运而生了。
    “偏见”和“偏爱”如同孪生兄弟,是分不开的,“偏爱”必产生“偏见”,而“偏见”又偏爱所偏爱的。雪莱的《赠珍妮———一个回忆》中对啄木鸟的描写中道:“鸟鸣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观与前面二位大相径庭,写道:“一鸟不鸣山更幽。”后人讥为拙笔,可见针对鸟叫,王安石认为是大煞风景的“鸦鸣鹊噪”,而雪莱和王籍则推为“莺啼燕语”了。
    我们怕偏见,更怕偏见多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于是无端地怀疑自己,但更多的却是怀疑别人,又常常摸着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镜,常常按住心灵的缝隙,以防“偏爱”乘虚而入,“偏见”乘虚而出。但长久这样折腾下去,不免身心俱困。于是又产生一个偏见:“我公正得很!没有偏见!”
    叔本华在《哲学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写道“思想家应该是聋子”,此话大有道理,否则耳根不清净身心受玷污,必产生偏见,继而产生假道学。但这只是被迫防范偏见。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长心了。钱锺书说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人的心都是长在左边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产生偏见,偏见侵蚀我们的头脑,于是思想也有所偏,这便是为什么但丁在《神曲》中写“地狱里连太阳也是冷清清,静悄悄”的和“魔鬼偏爱牛,所以常现牛形”的缘故了。
    心是长不回正中间的了,所以,我们想东西时不妨少用心,而多用点尚未偏倚的大脑,再擦干净你的窗子,便可少些偏见。
    05【原题呈现】
    人类无小事,犹如植物没有小叶,凡事便构成岁月的动态,而世纪的面貌便是由岁月的动态汇集而成的。——雨果《悲惨世界》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华坪女高校训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小事”与“大事”的理解。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
    这是一道二元思辨性材料作文题。由两则对比性材料构成,写作时,考生要注意审清以下内容:
    ①审材料。第一则材料要扣住关键词“小事”“小叶”“构成”“岁月”“世纪面貌”,这些词语的指向是人生岁月乃至世纪都是由“小事”“小叶”构成,说明“小”很重要,我们要关注小事,只有关注好了小事,才能做成做成大事。要从“小”入手,讲清楚“小事”与“大事”的辩证关系。第二则材料要关注“高山”“群峰之巅”“人杰”“伟人之巅”等关键词,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人生应是“大”的组合,“大”的视野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宽广,看待事情才会更有高度,人生就是要有大格局,议论时需要侧重讲清楚“大”意义和内涵,有“大”,“小”才会更好。
    ②审任务。“结合材料”,即告诉考生有材料意识,不能将材料置之不理而另起炉灶。观点应该涵盖材料,行文中需要艺术性运用材料。“谈谈你对小事和大事的理解”则告诉我们,要理清两者的关系,可以偏重任意一个方向,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小事”与“大事”之间的关系。
    ③审要求。“文体不限”就告诉我们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近些年的高考作文,虽要求是文体不限,但大多数的考生都是写议论文。其实有些话题是很好写成记叙文的,写得好在考场上更容易出彩。像这个考题就可以找个角度写一篇很好的记叙文。
    【立意】
    ①做好小事,方能成就大事,②小中铸大,③欲成大事,先做小事,④小事不干,何成大事,⑤大事做细,完美人生,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⑦大行不顾细谨,⑧凡事成岁月,小叶著芳华,等等。
    【例文1】
    凡事成岁月,小叶著芳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古至今,“小大之辩”这一哲学问题从未停止讨论。小事如同细枝末叶,时刻汇聚成大事。大事和小事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要立足于“小”,妥善处理细,用以成就“大”。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告诉我们小事成就大事,大的成就往往离不开细节的加持。当“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还只是石油公司的一个小员工时,他发现每次焊接输油管道都掉了39滴焊接剂。这个细节让他觉得如果能一次减少一两滴,岂不是能节约不少?果然,他通过研究发明了“38滴焊机”,每年为公司增加利润5亿美元。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突然注意到带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他立即致力于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最后发现了电流的电磁效应,这一成果现已应用于各个领域。二者都善于发现,不放过任何一片“小叶”,用平凡小事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最终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雨果说:人类无小事,犹如植物没有小叶,凡事便构成岁月的动态,而世纪的面貌便是由岁月的动态汇集而成的。凡事成岁月,小叶着芳华。
    小事不仅是通俗意义上“水滴石穿,绳据木断”的积累,更是以其中的细节达成质的飞跃,创造辉煌的成就。不关注细节的人往往会错过成功,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体内如若存在一个癌变细胞,不及时注意这样的小节,当其蔓延到身体各处,那就迟了。所以我们经常讲:切忌因小失大。一个人若想成就大事就绝不能忽视每一件小事,否则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每每提起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人们都交口称赞,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苏秦锥刺骨、勾践卧薪尝胆承受了多少苦难。他们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都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的,没有平常的小事打底,哪能最终破茧成蝶。所以说小事虽不起眼,但是在成就大事之前,必须重视小事。只有注意了这种细枝末叶,不断地提升能力,才能最终将精彩呈现,书写精彩人生。
    反观现在,我们的“躺平一族”“佛系一族”,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总是认为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自视甚高,渐渐形成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习性。最终只能是自食苦果,成为自己的负累,人生的失败者。我们只有细心、耐心地做小事,热情、坚持地做大事,才能成就自我。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功就是由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积累而成的。一件小事就像一根蛛丝,只有耐心编织,根根聚集,才能成就一张密网,网罗万物。不要让细节成为密网的那个漏洞,放任成功的机会溜走。唯有凡事小叶不去辜负,好事大事才会接踵而至。
    【教师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选择雨果的名句立意,扣住了材料的关键词“小事”“小叶”“构成”“岁月”“世纪面貌”,文章围绕着这些关键词行文,告诉我们要关注小事,只有关注好了小事,才能做成做好大事,审题精准。首先,文章从老子的名言入手,提出中心论点:立足于“小”,妥善处理细节,用以成就“大”。接着,引用老子名言强调小事的重要性,举了“石油大王”洛克菲特“38滴焊机”和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两个典型的事例,最后勾联了材料中雨果的话进一步强调“人类无小事”。之后,用“癌细胞”进行比喻说理,告诉我们切忌“因小失大”,最后用“蛛网”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用心对待。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②表达上。文章引用名句、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老子的名言引入两个事例来论述为什么要关注小事,是因为小事成就大事,阐述侧重于“小”;再是论述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指出忽视小事就会因小失大;再接着论证大事多以小事打底;最后联系现实,强调只有细心、耐心地做小事,不辜负凡事小叶,好事大事才会接踵而至,回应深化中心,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论证逻辑清晰。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
    ③特征上。文章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大量地运用比喻。用“癌细胞”的比喻进行说理,告诉我们切忌“因小失大”;用“蛛网”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用心对待。比喻运用得心应手。文章阐述深刻,说理严密,语言上用词精准,如“打底”“怪圈”“唯有”“不可辜负”等,新颖别致而又意蕴丰富,增强了语言表现力。拟从“深刻”“文采”上赋分。
    【例文2】
    小小班机
    我是一部班机,一部平白无奇的班机。
    日历
    依稀记得那是端午节临近的一节课间,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一位同学一时兴起,捧起我翻看日历。
    “下个星期是端午节,法定假三天!”他欢呼道。霎时,整个教室炸开了锅,原先鸦雀无声的教室躁动起来,一群同学围着我,用那激动和难以压抑的热烈的目光,牢牢地锁定我脸上的日历。同学们互相之间畅谈假期的安排,汹涌的热浪将我吞噬,那股强烈的热情,仿佛是从我身体里嗅到了饭菜的芳香,家的味道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我淹没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之中,尽管躲不了班主任的一通训斥,但带给我的是异乎寻常的幸福。
    信息
    秋冬交替之际,几串不明来历六位数的验证码出现在我的屏幕上。班长以为我中了病毒,便拿着我去“质问”同学们是谁乱动了我,一位同学腆着脸拉着班长走到教室外,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是一位留守同学,前不久在网上网购了冬季必须的保暖衣物,但当时即将返校,家中又无人可以收件。盯着天气预报上温度的断崖,他突发奇想,将快递件的信息绑到了我的身上,这就是那几串验证码的来源。打消了误会,他在学校门卫领到了保暖衣物。尽管温度在持续下跌,但他却收获了异乎凛冬的温暖。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验证码,但数字背后却是整个冬天的温情。
    通话
    那是期中考试成绩出炉的一个傍晚。瑟瑟的秋风吹落了如太阳般金黄的银杏叶,教学楼孤零零地与它相伴,黑暗侵噬着大地。一位女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烦闷地抓起我躲在一个昏暗的角落里,拨通了父母的电话。
    “喂,崽啊,你怎么啦?”电话那头传来父母那暖和和而又慈祥的声音。听到声音,她再也忍不住心中积压的委屈与不甘,眼泪夺眶而出。虽然这通长达一小时的电话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那絮絮切切的叮嘱和满怀期望的鼓舞,从电话那头涌来,至今都还在我体内发烫。
    挂断电话,只剩泪痕,她的目光似乎变得坚毅。望着那淹没在黑暗中的教学楼,正陆续绽放出点点的“亮光”。
    查询日历、接收信息、父母通话……这些虽然只是同学们在学校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我却无比兴奋,那屏幕上的节假日带给同学们的激奋、那衣物带给同学们的温度,通话带给同学们的温情交织在一起,这些凡事便构成岁月,聚成了世纪的面貌。这便是我——一个小小班机的大事所在。
    【教师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紧扣材料关键“小”与“大”,“小事”“岁月”“高山”与“溪流”等字眼中蕴含着“小事”与“大事”之间的辨证关系立意,审题准确。从“信息”,“日历”,“通话”几个角度延展故事。运用拟人化手法叙述,列举三个生活中遇到的小事,体现班机所完成的大事,让人读来新颖、真实贴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中心突出。
    ②表达上。文章从一个班机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在查询日历、接收信息和父母通话这几件小事中感悟“责任”大事的过程。从开头的“小事”再到最后的“大事”,行文逻辑清晰,有“小中见大”之效。
    作者将自身情感代入一个冰冷的物体中,从生活中的三件小事中感悟自身价值,使主题更加深刻。语言上用词精准生动,如“家的味道”“凛冬”“涓涓的温情”、“亮光”等,意蕴丰富又饱含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力。拟从“生动”“新颖”上赋分。
    06【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叫“鸿蒙”,“鸿蒙”源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华为取名“鸿蒙”,表明要勇敢地做先驱者,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华为研发的芯片叫“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华为取名“麒麟”,象征着华为对自主研发、技术创断和高品质产品的追求。
    中国的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奔月的故事妇孺皆知;而火星探索器被命名为“天问”,“天问”一词出自屈原的长诗《天问》,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快速的发展变化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讲述了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鸿蒙”的名字源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表明了华为要勇敢地做先驱者;芯片“麒麟”的名字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象征着华为对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和高品质产品的追求。材料第二段讲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命名,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火星探索器被命名为“天问”,这些命名都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无论是华为对自主系统和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材料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在现代化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化发展。
    写作时首先应肯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其次结合材料分析传统文化对当下国家发展的助力,论述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最后分析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辩证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动中华巨轮行稳致远。
    【立意】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和谐相容,与时俱进。
    2.在推进现代化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化发展。
    【例文】
    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
    黑格尔曾说:“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么,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征服无从影响这样一个帝国。”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
    尽管我们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文化重要大国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显。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又将走向历史的未来。在过去与将来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
    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天问”“嫦娥”等航天领域的命名是对古代先民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纪念,尽管古人只是在文学和神话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他们无法看到火箭和飞船已经将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但不要小看我们的先民,正是他们的可爱和执着,让我们今天的成就找到前行的力量和精神的寄托。从某种程度上说,难道我们不是继承了古人的想象甚至困惑,在现代文明的征途上不断前行吗?
    现代文明高歌猛进,传统文化也熠熠生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如饥似渴的发展现代文明,建设美丽而富强的国家,从科技到文化,无不以包容四海的胸怀,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的成果。高楼大厦、高铁飞机、互联网+……一切都在改变,但中国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忘记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二十四节气歌仍在传唱,传统节日我们仍然为了团圆奔忙在路上,西餐厅开得再多,仍然随处可见传统的早点铺子,西洋文化我们不排斥,但古典艺术依然在传承。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基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华民族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如此,文明在走向一致,但文化一定要存异。
    因此,美国有“挑战者”号、“奋进号”、“好奇号”,我们敬佩他们的开创精神和科技实力。而我们有 “天问”“嫦娥”“鹊桥”“鸿蒙”“麒麟”,这就是民族特色,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何以既拥抱世界又显示自我,古人的智慧穿越时空回答了我们。
    诚然,古老农耕文明不会孕育出现代科技,漫长的中国历史也不乏黑暗和贫穷。这就需要我们甄别和思考,在走向未来的路途上,放下历史的羁绊,保存民族的精魂。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认识自己、也不断塑造自己。带着更多的期待和梦想,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一定会继续在世界历史上走出自己的辉煌。
    让传统和现代在碰撞中交融,和谐,共赢。
    07【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应当“以变应变”。也有人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不妨“以不变应万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所提出的,是看似对立的两个观点,分别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给出了应对世界之“变”的办法。但这两句话在对立中也有统一,即都是在围绕“变”与“不变”的关系展开。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之中的,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所以应对它的最好的办法是“以变应变”,接受这个规律,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让自己同样处在运动变化中以适应外界人事物的变化。第二句话“万变不离其宗”出自《荀子·儒效》,意思是事物的变化多端其实只是在形式上的变化,其“宗”是不变的。“宗”指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所以应当“以不变应万变”,不要被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所迷惑,而应该拨开迷雾把握其本质与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应对外界的变化。
    在写作时,应由作文材料的内容及含义得出观点。在文章主体段落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并列式,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结合具体论据谈“变”与“不变”。也可采用正反对照式,将“变”与“不变”进行对比,论证观点。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写出“变”与“不变”的关系,同时与新时代结合,写出时代感。在行文过程中应从“国家未来主人”的视角,用长远的眼光与辩证的思维写出自己的思考,比如可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谈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立意】
    1.跟上时代剧变的步伐,以变应变。
    2.寻本究源,以不变应万变,方是正道。
    3.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初心。
    4.适时而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例文】
    适时而变,初心勿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朝代更替,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人事无常,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但万物皆是由“道”所生。面对“变”,我们应该适应“变”,同时也要探究出其中的“不变”,如此方能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识得庐山真面目”,未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回想2020,疫情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面对这样的“变”,医者毅然“逆行”,人们居家守望,老师和我们“云”上相约,共同打响防疫保卫战,用三年的时间,赢来了如今“不变”的安定生活。这其中,有“以变应变”,也有“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举措,是行动;“不变”的是规则,是初心。
    当变则变,否则会被时代淘汰。《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遥想19世纪的中国,国力衰微,面对西方列强的崛起,不改变就将面临消亡,洋务运动就此开展,“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工具,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看革命年代,红军因屡战失利,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果断求变,开始伟大的长征路,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与众不同之路,最终赢得全面胜利。再看今朝,华为企业面对美国垄断芯片出口,不坐以待毙,而是以变应变,开发“麒麟”芯片,打了个漂亮的反击战。
    凡此种种,都是因“变”而破局,因“变”而发展。同样,中华文化正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且看: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胜利,“一带一路”开创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但同时,中国也面临新的挑战。当下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云谲波诡,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有违和平的思想日益抬头,经济形势动荡,文化倾轧之势日盛……对这样的剧变,不变就意味着被动挨打。谁能在危机中把握先机,谁就能于变局中率先打开新局。“变”是顺势而上,是积极作为,是顶风而上,是直面挑战。
    但在“变”的同时,也应“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并非指故步自封、坐井观天,而是一种坚守。正如红军长征时心中装的是百姓,华为突破科技封锁时不忘的是国家,疫情期间国际互助为的是生命至上。“变”是为了更好地“不变”。华罗庚、黄大年等科学家毅然回国,奉献一生,是因为对祖国和故土的无限热爱;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山区民众36年不悔,终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是因为他坚守着为百姓造福的初心;无数基层工作者承上启下,才绘就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土地爱得深沉。
    “变”需要智慧与勇气,而“不变”需要信心与底气。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正青春的我们应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牢记使命,充实自我,追逐梦想。当我们能独当一面时,当乘风破浪,立向涛头,适时而动。但同时要切记,莫忘初心,如此方能“手把红旗旗不湿”。
    08【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公孙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其意为“行仁之人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而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要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其意为“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试题所给的两则材料,都借助射箭这一活动,引出学生对于自省自问的思考。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反求诸己”,强调做事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反求诸其身”,重点是强调面对失败时,要反省自身有没有存在过错。由此可见,在这里,射箭已经超越了军事范畴,具有品行修养和礼乐教化的功能。射箭本为竞技活动,双方激烈争夺,但礼射赋予其正心正已、谦让互敬、修身修德的功能,外修自身体魄、内修精神品格。礼射的过程其实就是陶冶情操、反复自省,静心修为、不断进取的过程。而联系社会现实,反求诸己的品质,是现代社会所稀缺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人:一遇挫折便怨天尤人,一不如意便牢骚满腹,一有问题就胡乱指责,看谁都不顺眼。一个团体或组织里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不论他是领导还是下属,都很难搞好工作;这样的人多了,形成风气,那事业必然要垮掉。因此,我们要追求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人生修养,冷静深刻地“反省”当今社会存在的浮躁之气,倡导从我做起,反思自我,提高素质修养,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将“射者正已己”的观念根植于处事、待人、接物之上,从而塑造懂礼节、知进退、具有强烈人文情怀、健全人格的现代青年学生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行文构思上,可以依据材料总结出“自省”这一关键论点,开篇由材料引入,由“射箭之道”引申到“人生之道”,提出为人处世应该自我反省,加强修养。在论据上,可以选择《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或古圣先贤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后世的范仲淹、曾国藩等,也可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浮躁现象,如抱怨社会、不择手段地想出名等,剖析这种社会浮躁病的病因。最后强调事后应先反求诸己,主动检讨自己,查找不足,从自身找原因。在意义的论述上,可以说这既是清醒的做法,也是理智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发现问题、查找症结,从而亡羊补牢。最后,可呼吁广大青少年,遇到问题多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弥补自身不足,才能把工作学习推向前进。
    【立意】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做人应该学会反求诸己。
    3.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例文】
    学会反求诸己
    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听后思之甚多,“不怨胜己”已足见其宽广胸怀,然“反求诸己”更见其可贵之处。
    何谓“反求诸己”?在我看来,反求诸己是对自己的深刻反省,彻底反思。是面对失败后的理性总结;是遭遇挫折时的清醒思考;是堕入低谷时的沉着反省。这便是反求诸己的可贵之处,纵然失败也不抱怨,即使受挫也不气馁,而是用理智的自省为下一次的成功蓄势。
    “反求诸己”帮你擦亮双眼,审清时事。历史洪流奔腾不息,一些人随着岁月沉淀而被人遗忘,而那些懂得反求诸己的人则会永远在人们心中激荡起片片涟漪。在那个闭塞的年代里,人们会说是洋人的坚船利炮太威猛,是洋人的欲望促使他们的铁骑踏破了我们的大门。一批兴起的洋务派惶惶然开始学起那些洋枪洋炮,自认为只要大清王朝配上这坚船利炮便又可做起天朝上国的美梦。而维新派是善于自省的,他们看到了是中国腐朽不堪的旧体制让中国一败再败,是清王朝破败黑暗的统治让中国再难翻身,他们反求诸己,看清晚清真正形势,再维护那个封建旧体迟早亡族亡国,一个焕发新机的新体才是我们真正之需要。是的,是“反求诸己”擦亮了维新派的双眼,助他们看清时事,为中国引航。
    反之,若不能反求诸己,等待你的将是无边的沉沦与黑暗。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总是不停更迭?为什么一个王朝不会永存千秋万代?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总有一些君王不能反求诸己,以致列宗难保,国家倾荡。自远至殷商的纣王再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无论魏晋抑或宋元,我想皆出此理。不能反求诸己,就意味着你在一步一步的后退,直至堕入深渊,无可挽回。
    而生活中的我们是否做到了反求诸己呢?当身边的同学后来居上,你是否只是暗暗慨叹而忘记了问问自己的不足;当你被老师批评,你是否只是在背后偷偷不服气而忘记了问问自己的缺失。我们总要在这样的一次次自省中才会成长,所以,勿忘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是路,将我们引向更好的自己;反求诸己是剑,斩断我们身上拦路的缺陷。所以,执此剑,上此路,从此反求诸己,做更好的自己。
    09【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糖水爷爷”到“煎饼奶奶”,从淄博“鸭头哥”到安徽“盒饭姐”……普通人成为“网红”被过度围观而陷入困境的现象已经多次上演。缺失边界感的强势围观,不仅使当事人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还严重干扰公共秩序。边界感,也成了网络热词。
    有边界感,简单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需求、言行、想法和情绪负责,不过度介入他人的生活,同时能够在他人越界时及时表示反对,维护自己的自主性。边界感不仅在网络空间很重要,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人际交往、国际交往、文化交流……
    班会课拟组织一场关于边界感的大讨论,请写一则发言稿,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立意角度也有很多,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1.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2.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3.持良好边界感,促和谐共发展
    4.对越界说不
    5.守住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
    6.“边界感”的是与非
    【例文】
    以有界交往延拓无界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万般荣幸可以在班会就“边界感”一词进行讨论,阐发思考,我的发言题目是:以有界交往延拓无界成长。
    作为“网红”的“煎饼奶奶”抑或“盒饭姐”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但由于缺乏边界感的围观干扰却使当事人与公共秩序都“难逃一劫”。因此热议的边界感对我们当代青年而言具有鲜明的启示意义。依我刍荛之见,我们应以有界交往延拓无界成长,助力吾辈斩荆而行。
    树立边界感,我们应以适度原则为基。同学们,在如今新旧相推,日生不滞的现代社会,个体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但这并不能成为无底线介入他人生活并为自己言行免责的托词与借口。“个人之于社会相当于细胞之于肌体”。昔人之言,今有同慨,作为社会的建构分子,你我都应对他人与社会负有责任,而秉持适度原则则是我们应对此境的不二法则。若无适度原则的约束,我们又何以明确交往界限与黑白是非,葆有个人的边界感呢?同学们,由此可见,以适度原则来树立边界感重要并且必要。
    树立边界感,我们应以维护自主为重。我以先前走红网络的“考研外卖员”为例,当他一夜成名,面对无处不在的关注与铺天盖地的帮助之时,他选择冷静拒绝资助,离开聚光灯,选择追寻自己成为律师的那一轮梦想满月。同学们,这难道不是他反对他人越界、维护自主,给我们提供的绝佳例证吗?惠特曼有言:“我辽远阔大,我包罗万象”,但我们只有在葆有自我的一隅世界,在他人无法干涉之处,才能静心寻觅自我生命的气象万千,延拓无界成长。因此,将边界感化于心,践于行,我们作为成长的青年,亦应注重个人的自主性。
    同学们,既生繁花,亦生野稗。世界纷繁须有边界感,但我们须知边界感并非固步自封,与外界隔绝,甘心沦为井底之蛙的托词。我们将视野放于国家,可见美国以其所谓的边界筑起贸易保护的铜墙铁壁,最终得不偿失;将眼光放置到文化,可见中华文化在维持自身优良传统的边界基础上,博采众长,与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使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熠熠生辉。保有边界感,又不囿于边界内方能各自精彩。
    同学们,如今我们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秉持边界感,积极交往,方可时时砥砺,事事精进,助力我们在时代浪潮中一眼万里。同学们,让我们以有界交往延拓无界成长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10【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日月轮转,昼夜交替,一句古诗以最常见的事物隐喻最深刻的哲理。因为有了差别,世界才多姿多彩;因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诗《答姚怤见寄》。“日月不同光”,源自《吕氏春秋·大乐》:“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意谓日月各有自己应行的轨迹。此诗中“日月不同光”,可作两种理解:一是日月发光的时间不同,一个在白日,一个在夜晚;二是日月发出的光芒不同,阳光火热、光芒万丈,月光则温柔、恬静、浪漫。“昼夜各有宜”,是说不论是白天的阳光还是夜晚的月光,都是有益于人类的。两句合起来解释就是,尽管太阳和月亮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光辉,都能对人类世界带来好处。由此可知,材料引用这一句经典的诗句,是为了点出“差异”这一主题,要求我们尊重差异。
    因此,写作时必须围绕差异这一主题,论述尊重差异与共同发展的相关主题。这个问题从大的方面可以谈国际关系中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也可以谈人与人相处中,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和谐相处(大同)的基础;还可以纵向谈中国人对待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写作时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结合身边的事例或见闻表达观点。
    【立意】
    1.尊重多样的文明。
    2.尊重差异,共同发展。
    3.相互尊重、凝聚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例文】
    尊重差异,美美与共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流光一瞬,红日初升,烈烈灿阳,是光辉璀璨的美;静夜温柔,晓月繁星,是细腻温婉的美。日月有别,昼夜各宜,差别与分歧并不可怕,而是给我们带来了溢彩斑斓的美。
    在苏轼眼中,差异是“曾不能以一瞬,而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时空参差之美。就像我们每天能看到的太阳,并非我们昨天见到的那一轮,我们昨日走过的那条河流,并不是今天的河流。世间万物总会变化,也总会存在差异。王安石眼中,差异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万物有别之美。就像世上绝不会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人与人之间的想法、观念也绝不会完全相同。孔子有言:“君之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观古昔,百家争鸣时文化绚烂,文艺复兴时大师云集,相互竞争却也相互促进。看近代,同样是为追求中国的解放,孙中山选择了三民主义,毛泽东主席选择了共产主义。同为兴国,“和”中却也有“不同”。探海外,两位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尔曾因思想差异而激烈争论,互相否定。就是在这差异与争论中,量子力学不断完善,现代物理学飞速发展。
    所以,正是差异孕育了繁花烂漫的生命春光,致万物之昌盛。
    那么,对待差异,我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
    我想,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就是最好的答案。差异带来特色,就像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而我们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相貌。有的人浓眉大眼,有的人小眼聚光;有的人四肢健全,而有的人却不幸身体残缺。这都是上天给予的差异,我们不能去嘲笑他人的差异,而应予以尊重。同样,从大处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孕育杏花春雨的烟雨江南,也为我们带来长河落日的西风塞北,这都是我们应当引以为豪的中国特色。我们应重视、保护自身的特色。而对于他人(民族),不论是湮灭于历史烟尘中的玛雅文明,还是历史悠久仍年富力强的欧洲文明,或者是异彩斑斓的非洲文明,我们都应报以尊重的态度。正视存在的差异,尊重他们的特色,各美其美。
    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可以积极学习、借鉴这些与我不同的差异,在求同存异中交流融合,美美与共。就像音乐会上,钢琴与琵琶碰撞演绎四大名著,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悠长。正是这求同存异的文化交融,让我们又得以见识一种新的差异,一种新的美。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带来了差异。就让我们尊重差异,保护文化繁荣的源头,求同存异,助力天下大同,为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血液,于时代的变迁中唱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颂歌。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5辑,共25页。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3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3辑,共33页。

    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1辑,共32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高考全国各地模拟考作文汇编【原题+审题+立意+例文】第7辑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