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01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02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出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
    中和之美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主体德性精神的强调,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视,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高尚人格的极力推崇,对艺术生命的高度重视,对艺道合一的不渝追求,都表明了中和之美是一种重德尚情、崇艺重生、强调和谐的普遍的和谐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性质和素朴的辩证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原则、方法论原则和普遍和谐的人文精神,对于想摆脱生存困境、艺术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今人来说,它仍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极为宝贵的启示。尤其在21世纪,人类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谐原则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
    从当今世界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来看,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对我们的启示是,重视人自身的人文教化和塑造,重视高尚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仍然是现实人生价值取向的目标。从当今世界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来看,传统的审美和谐观也可以启示我们,在现实的入世精神与欢快、和谐、悦乐的心理状态之间保持和谐统一,在审美世界和功利世界之间保持协调统一。从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来看,人与万物是同类、同体,是平等的,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从当今世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来看,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也有助于西方当代文化矫正自己逻格斯中心主义【注】的弊端,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人走出单纯的西学东渐的心理惯性,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给以现代的解读,从而使世界文化可以分享我们的民族智慧。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和之美作为古典主义的思想体系,作为美学观毕竟有偏狭的一面。它过于单调、平淡,过多地将人的情感束缚于理性之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感节制,使得古典艺术缺乏大悲大喜的情感宣泄和最尖锐的对抗冲突。就此而言,它实际上又是处在精神重压之下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作为一种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它过于强调安命乐天、随顺世态、守中居正,易导致民族性格保守的一面。因而它并不具有直接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充满矛盾、充满冲突的新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审美观。西方早在18世纪就已经抛弃了古典主义的以和谐美为特征的美学观而接受了以崇高为特征的美学观。而我们却步履维艰,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缔造新的审美观,而且这种建构至今仍没有完成。因此,必须否定古代和谐的狭隘性和强制性,必须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古代和谐面向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
    (摘编自王祖龙《中和之美的人文底蕴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要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就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与趋势,祛除其中所含的政权中心主义和道德中心主义思想,把它的基点移置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上。“中和”的社会应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只有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中和”才具有现代意义。
    由此出发,中庸之德就应该表现为个体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孔子对君子德才的要求,可以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中和之美应该有利于这种人格的实现。它首先要有利于个体的独立。它曾经的政治性,能从反面提醒人们警惕艺术的同化作用;而“和而不同”的思想应该被引申,成为处理独立个体与社会整体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次,它要有利于个体的多重身份、多种才德、多元情感以高度的自觉统一于“我”。在中国古代,中和之美隐含集权的动机;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角色与才能被工业生产定制,消费与娱乐被商业利益引导,个体不论受到多好的教育、有多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他的自觉与自主却没有被唤起。物质的高度发达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自由,相反,高速运转的生产节奏、利润至上的消费诱惑,导致了人的碎片化和自我的迷失。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的中和之美,则应该引起现代人对这种情况的警惕与反抗,引导人以明确的自觉,按照自我的理性选择与追求,把可能实现的才能品质、社会关系、情绪感情“和”入浑融的“我”之中。这应该是审美与社会共同的发展趋势。再次,从艺术形式上,中和之美对多媒体艺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和之美是在诗乐舞一体的历史背景中提出的,而多媒体又让艺术在更高的技术和审美层次上实现文、图、乐、舞的完美结合;中和之美看重整体审美效果的原则可以运用到多媒体艺术多种媒介、技术、形式的驾驭之中,使文、图、乐、舞融合为一个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整体。当然,这种感染力的动机应该以一个丰富统一的主体为中心,否则现代技术与经典原则的结合,会被一些权力集团用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政治经济目的。
    一旦从以上三个方面摆脱了外在的目的,转而把人的独立、人的个体性、人在现实与感情、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完善和自由作为目的,中和之美就回到了审美本位。因为审美就是人在与艺术形式的浑然一体中意识自我、完善自我、解放自我的过程。
    (摘编自胡睿臻《中和之美:文化还原与现代转化》)
    【注】逻格斯中心主义: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别称。“逻格斯”出自古希腊语,它有内在规律与本质的意义,也有外在对规律与本质的言语表达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和之美呈现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秉持独到的普遍的和谐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性质和素朴的辩证精神。
    B.中和之美对于想摆脱生存困境、艺术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今人来说,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
    C.传统中和之美的强制性和狭隘性,主要体现在过于强调用理性束缚情感,过于强调安命乐天、随顺世态、守中居正。
    D.中和之美在个体独立、个体自觉与自主、多媒体艺术等方面回归到审美本位,将会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能帮助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从现代角度进行解读,从而使民族智慧更加国际化。
    B.作为古典主义思想体系的中和之美并不具有直接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因此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审美观。
    C.现代社会中,中和之美祛除了其中所含的政权中心主义和道德中心主义思想,能使人们更关注个体的需要和发展。
    D.中和之美遵循整体审美效果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艺术的最佳感染力,从而来实现人们各种政治经济目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和之美”的一项是(3分)( )
    A.园林艺术经常会使用到雕花镂空的门或窗,让窗门对面的风景若隐若现,颇有意趣。
    B.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有情人虽然双双殉情而死,但最后幻化成蝶,双宿双飞。
    C.《唐宫夜宴》融入国宝、国风和国潮等元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给国人带来视觉盛宴。
    D.罗丹雕塑《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劳动者,他不但在思考,而且沉浸在极度的苦恼之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内容上的联系。(4分)
    5.怎样实现传统文化“中和之美”的现代转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雄狮献瑞
    练建安
    ①“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听闻这熟悉的锣鼓,增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专心地经营他那摊“杭川牛肉兜汤”。
    ②大年初五,是闽粤边的武邑岩前镇请客的日子。客家村寨春节期间请客的日期,都有定日。坐落在狮子岩的均庆寺,是定光古佛的祖庙。此日,格外热闹。
    ③杭川,是闽西上杭县的雅称,此地与武平县山水相连,声气相通,同时于宋淳化五年建县,因此,百姓互称老友。“牛肉兜汤”是杭川风味名小吃。
    ④增发的生意不错,一大早,卖了三五十碗。五文一碗的牛肉兜汤,每碗可赚一个铜板。照这个样子,十斤牛肉很快就可以卖完了,赚个百十文不成问题。
    ⑤“初一落雨初二晴,初三落雨烂泥坪。”闽西正月多雨,昨夜下了一场连绵不断的“冷浆雨”,均庆寺前的石坪低凹处水汪汪的。阳光照射下,闪着金光,北风吹来,寒气逼人。
    ⑥摊点冒着丝丝白雾状的热气,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前来均庆寺游玩的客人,就有好些人被吸引了过来。
    ⑦“牛肉兜汤”做法简易,以上等牛肉切成薄片,裹以薯粉,调以姜末、茴香、八角、酱油、鱼露等物,放入木鱼干、猪骨头熬制的滚汤中稍煮片刻舀出,洒上葱花、姜末。这样的天气,喝口浓稠爽滑的兜汤,正合适。
    ⑧增发是上杭城肚里郭坊人,是“南狮”的师傅头。传说他打单狮可以轻轻松松地“缩”上两张层叠的八仙桌。前些年“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之所以来到一百三十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赔了进去。他恨不得剁了双手,拈脚就走了,发誓要“以牛还牛”,赚回了牛本钱,再回杭川。
    ⑨这一天,均庆寺也办狮会,号称“闽粤赣三省狮王争霸赛”。汀江木纲老板练大炮悬赏一千两银子的花红,奖励优胜者。这下可热闹了,周边客家地区来参赛的青狮足有十八只,都是各县身怀绝技者。
    ⑩百十丈外,是均庆寺。石坪上,人头攒动,锣鼓声声。这一边,增发指望快一点卖尽牛肉兜汤,收摊寄存在阿三哥的日杂店里,自家悄悄地挤入人群中瞧上几眼,解解馋。二十余年的拳脚功夫,都被那些南狮锣鼓催醒了,发痒发麻。
    (11)一位老阿婆牵着小孙子过来了,叫了一碗。增发问阿婆要不要也尝一口,天冷,喝了驱寒。阿婆使劲咽着口水,说:“吃过了,过年喽,鸡汤都喝怕啦。”说着,抖抖索索地从上衣上摸出一块旧手帕,拣出五块铜板,反复数过,递到增发手上。小孙子喝完了,捧着空碗,舌尖舔着嘴唇,盯着老阿婆看。增发给他添上了半勺浓汤。小孩子乖巧地说:“阿叔新年发大财。”增发笑了。
    (12)均庆寺外石坪,十八只青狮跃跃欲试。场中,竖立着一根一丈八尺的桅杆,上头,以红绳悬挂一束雪里蕻。六张八仙桌依次按三、二、一的阵式叠好。哪一只青狮采下雪里蕻,哪一只青狮就是赢家,就是优胜者。一丈八尺的桅杆实在是太高了,往常,“缩”上两张八仙泉高度表演的青狮,就算是方圆百里的高手了。三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要么怎么叫狮王争霸赛呢?主办方为安全计,在桅杆的四周铺设了一层层谷笪,谷笪下铺垫有厚厚的稻草。
    (13)主事宣读完规则,鞭炮炸响,接着就是一下重锣。赣南远客为先,六只青狮在锣鼓声中一跃奔出,翻滚跌扑,煞是好看。不料,来到谷笪处,纷纷栽倒,折腾了半炷香工夫,就是挨不近八仙桌,只得退场。粤东也是六只青狮,无意上八仙桌采高青,成双结对表演了一套“雄狮献瑞”连贯动作,吐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红布条幅。锣鼓停歇,恰好回到了原处。现在轮到闽西的了,也是六只。先出四只,舞到谷笪上,也接二连三地栽倒了,退了回来。剩下的两只,一只是当地的,一只就是杭川郭坊的。郭坊的锣鼓敲起,有些乱。增发拨开人群,来到狮头旁,抚摸着狮子耳朵。狮头移开,露出了他大哥的脸。大汗淋漓的大哥又惊又喜,说:“好你个发狗,躲在这里修仙哪!”增发说:“大哥,我来,赢钱还你水牛。”
    (14)说话间,锣鼓声响了,岩村青狮已经奔跳出去老远。郭坊青狮欢快蹦达,一会儿工夫,就追了上来。岩村青狮上谷笪了,摔倒、爬起、摔倒、爬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郭坊青狮在谷笪外停了停,嗅了嗅。鼓点骤响,郭坊青狮一跃而起,落地生根。每走一步,大吼,四脚齐齐发力,顿一顿,似有千钧之势。围观者听得谷笪下面发出脆响,仔细听听,是谷笪下滚动的圆竹杠破裂的声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围观者大声喝彩,一浪高过一浪。岩村青狮伏地不动了,狮头大口大口地喘气,冷汗湿透了后背,手脚发抖。他想,看不出这卖牛肉兜汤的,功夫竟是那样的高深莫测。
    (节选自练建安《雄狮献瑞》有删改)
    文本二:
    “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看似有“民间故事”色彩,实则是较为高超的“模仿”作品。作者或从民间故事中吸其内核加以综合演绎,或以独特构思演化为“民间故事”,升华思想内核使小说故事更隽永深邃。其结构精致,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却叙事从容。小说中高手深藏不露,读者很难一眼看穿,掩卷思考,才恍然大悟。作者深受传统文法影响,擅长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精神内涵丰厚,其中,客家乡土侠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善于借助客家特有的活动背景来塑造一些客家民间社会的小人物,心理素质出奇的镇定,临危不惧,身手不凡,却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一争高低,颇具客家乡土侠义精神。
    (节选自练德良《客家乡土多侠义——练建安“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系列作品浅析》)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写增发听到“熟悉的锣鼓,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暗示他与舞狮有不一般的情感,与结尾写他在狮王争霸赛中的出色表演相呼应。
    B.文章写“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牛肉兜汤的做法”,与写当地的狮会一样,都体现了杭川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及其传承。
    C.文章第⑧段写增发一个舞狮金牌得主,却落得到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的缘由,意在告诫世人赌博害人、好赌必输的道理。
    D.文章第(11)段写增发与阿婆祖孙俩的相关情节,不仅可以看出阿婆经济的不宽裕,也体现了小说主人公增发人性的美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欢快的锣鼓声开头,渲染气氛,为后文写增发在狮王争霸赛中取得好成绩蓄势。
    B.第⑩段写“百十丈外的石坪上,人头攒拥,锣鼓声声”的热闹场景,与牛肉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增发卖牛肉兜汤的生意难做。
    C.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岩村青狮“摔倒,爬起”两个动作的反复描写,以岩村青狮的“不屈不挠”来衬托郭坊青狮赢得比赛的不易。
    D.作者重视语言感受,用词生动传神,富有地域特色。比如“冷浆雨”“缩”“城肚里”“谷笪”“落雨”等词语的使用,颇有客家语言风味。
    8.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雄狮献瑞》是如何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9.作品是怎样叙述增发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叁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先王者善A为民除害B兴利C故D天下之民E归之F所谓G兴利者H利农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被,指遭受,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词义不同。
    B.胡,指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词义不同。
    C.过,指超过,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的“过”词义相同。
    D.奸巧,文中指奸诈的人,与《墨子》中“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的“奸巧”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了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
    B.《汉书·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
    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的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能“兴利除害”则能使民心归附。
    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4分)
    (2)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4分)
    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第三段和材料二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①。
    云气嘘清璧,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②,疏凿控三巴③。
    【注】①龙蛇:指璧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②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樏,泥行乘橇。③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开门见山,描写禹庙坐落在寂寞的空山中,萧瑟的秋风、落日的余晖使禹庙更添荒凉,显出禹庙的庄严肃穆,巍然独峙。
    B.颔联写庙内之景,庭中橘柚树上垂满了硕大的果实,屋宇的墙壁上画满了飞舞的龙蛇,使原本凄清冷落的荒庭古庙焕发出生机。
    C.诗歌前三联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禹庙内外的景象;尾联以景结情,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后世的丰功伟绩。
    D.本诗借参谒古代圣贤祠庙以表达诗人的敬仰之情,暗含讽今之意。这与作者的另一首律诗《蜀相》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本诗颈联“云气嘘清壁,江声走白沙”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7.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_____________”;而北望故都,又“_____________________”,视线常被遮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在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既重复又矛盾,而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19.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4分)
    20.有时标点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胃里面用来消化食物的是胃液,包含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等成分。胃液里面含有的盐酸浓度很高,盐酸是腐蚀性很强的酸,甚至能把金属锌溶解掉。那么很多人就有疑虑了,胃的消化功能这么强大, ① ?
    真相是,强腐蚀性的胃液确实在不断地分解着我们的胃。我们的胃之所以还在,因为, ② ,它通过时时刻刻地再生以补充被自身消化掉的细胞。但是, ③ ,一般只需几小时就能把整个胃消化掉,所以胃仅仅依靠自身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弥补不过来。除了保护自身:胃还生长出二种特殊“装备”,即胃壁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屏障,叫作胃黏膜上皮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能把腐蚀性比较强的胃液和胃壁隔开,使其不能渗入到胃壁内层。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答案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答案】B【解析】B.“中和之美……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说“和谐原则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这里用较大范围的“中和之美”的概念替换了较小范围的“和谐原则”的概念。
    2.(3分)【答案】B【解析】A.“使民族智慧更加国际化”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说“使世界文化可以分享我们的民族智慧”。C.“能使人们更关注个体的需要和发展”错误,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是说“把它的基点移置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上”。D.“多媒体艺术的最佳感染力”错误,材料二第二段文中说的是“使文、图、乐、舞融合为一个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整体”;且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说“这种感染力的动机应该以一个丰富统一的主体为中心,否则现代技术与经典原则的结合,会被一些权力集团用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政治经济目的”。
    3(3分)【答案】D【解析】A.园林艺术使用雕花镂空的门或窗,让窗门对面的风景若隐若现,似见非见,展现出虚虚实实的景致,这体现了含蓄的“中和之美”。B.“有情人虽然双双殉情而死,但最后幻化成蝶,双宿双飞”,这是通过悲喜交加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体现了“中和之美”。C.《唐宫夜宴》是将“国宝、国风和国潮等元素”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和之美”。D.《思想者》体现的是典型的西方审美观,并没有表现具有和谐审美观的中和之美。
    4.①主题一致。两则材料都聚焦于中和之美,主题相同。②内容互补。材料一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利弊及对当今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价值和现代转化问题,两者可以互相佐证。(每点2分,共4分)
    5.①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之面向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②要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③要摆脱外在的目的,让中和之美回归审美本位。(每点2分,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答案】C【解析】C.“意在告诫世人赌博害人、好赌必输的道理”错误。写增发到岩前古镇摆摊的缘由,是为了塑造增发的人物形象,而非告诫世人赌博害人这一道理。
    7.(3分)【答案】B【解析】B.“与牛肉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增发卖牛肉兜汤的生意难做”错误。此处没有对比,更不是为了突出生意难做,只是体现了增发急于卖完兜汤,想去看舞狮比赛。
    8.①通过较为曲折的情节——增发跌宕的人生经历,在从容的叙事中,塑造增发身手不凡又深藏不露的形象;②通过白描手法,用简练的笔墨,叙述增发为还大哥水牛去摆摊,和与阿婆交往的片段,塑造增发知错能改、善良有爱的形象。③通过特定的背景“买卖牛肉兜汤”“客家狮会”等,塑造增发具有客家乡土侠义精神的形象。
    (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9.①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有利于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便于读者全方位把握情节内容。②文章多处使用插叙的手法。比如第③段写杭川历史、第⑦段写牛肉兜汤的做法等,丰富文章内容,有助于情节的展开。③文章层层铺垫,比如第①段写增发的心理感受,第⑧段写增发曾经的经历,第⑫段写比赛规则的苛刻等,让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④以“狮王争霸赛”为线索组织材料,故事主要围绕“狮王争霸赛”展开,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FH
    11.(3分)【答案】D(D项,“奸巧,文中指奸诈的人”错误,“奸巧”在文中指奸诈的事,“小人见奸巧”中的“奸巧”也指奸诈的事。)
    12.(3分)【答案】C(A项,“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错误,材料一分析的是汉代建国以来积贮少的情况和带来的危险,没有分析汉代政策。B项,“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错误,《汉书·食货志》一文的观点是“夫积贮考,天下之大命也”。D项,“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错误,两篇文章都是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驳论。)
    13.(1)生产的人极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靡”“何德”“蹶”各1分,句意1分)
    (2)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是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仓廪”“鬻”“术”各1分,句意1分)
    14.①聚物,富国。②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③使人民归附。(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没有收入,就要出卖官位和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有所耳闻了,哪里有治理天下面临危险像这样但皇上仍不震惊呢?世上有灾荒,这是上天的安排,大禹、商汤已遭受到了。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假若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国家财富极其缺乏,有勇力的人聚众闹事,疲惫的男子、衰弱的老人交换孩子而咬他们的骨头。政治不一定行得通,远方的和君主相比拟的人一同争着起事,于是惊骇着去图划这件事,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累贮藏,是天下的大命。如果粮食多且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坚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胜利。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集什么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归农业,都附着于根本,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可以使国家富足安定,却形成这样一种危险的局面,我私下为陛下惋惜啊!
    材料二:
    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四季皆种而五谷皆收。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可以耕百亩收二百石。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是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注意让农、士、商、工四民即使互换其行业,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这样,农民专一务农而收入可以与其他各业均衡。农民专一务农则田野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裕。没有奸巧之事人民又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正是成王业的道路。
    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就其王业。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
    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用严厉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害于农业。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则人民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则虽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以至于到了杀戮他们的程度,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答案】C【解析】C.“尾联以景结情”错误,尾联意思是“早就听说大禹乘着四种交通工具治理水患,开凿石壁,疏通水道,使长江之水顺河流入大海”,属于叙事,没有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写事表达诗人对大禹“乘四载”“控三巴”的伟大功绩的由衷赞美。
    16.(6分)【答案】“嘘”和“走”两字最生动传神。①“嘘”是“慢慢呼气”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蒸腾的云雾在空旷的山崖峭壁缭绕的景致。②“走”是“跑”的意思,将江水拟人化,描写出波涛轰鸣,白浪淘沙,滚滚奔流的画面。③“嘘”和“走”生动传神地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叠合到一起,抒发了作者对治水英雄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崇敬之情。(每点3分)
    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
    (6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①该句重复出现“在这样的天地中”,实则是与前文相照应,凸显天地之空旷;又反复强调“独个儿行走”以此凸显人之孤独寂寥,形成强烈的反差感。
    ②“侏儒变成了巨人”,是指人在如此寂寥而空旷的天地间,没有任何参照物而显得巨大(或:物我两融,内心与天地浑然一体而巨太);“巨人变成了侏儒”人立于寂寥而广阔的天地中而显得渺小。看似矛盾而极具哲思。(每点2分,共4分。)
    19.①“烟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化雪后的山脊”比作“不动的烟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远方山脊的若隐若现。
    ②“烟尘”一语双关。既指沙漠地区似烟的尘沙,又指历史的滚滚尘烟。(每点2分,共4分。)
    20.冒号的使用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1分)。使结论单独成句,起到强调的作用。(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3小题,10分)
    21.示例:①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消化掉呢
    ②胃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大
    ③胃液的腐蚀能力太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为了保护自身,胃还生长出一种特殊“装备”,即胃壁上覆盖的一层厚厚的屏障,叫作胃黏膜上皮细胞。(画波浪线部分语病有二:一是不合逻辑,“除了保护自身”改为“为了保护自身”;二是结构混乱,将“覆盖了”改为“覆盖的”。)(4分,每改对一处2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提示】
    审题: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乐观”是指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悲观”是指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我们通常说的“悲观”意味着消极颓丧,是一种不足取的负面情绪。
    北大教授的话中有两个关键词——“乐观”与“悲观”,与之相对的另外两个词——“未来”与“现在”。
    作文题中,“悲观”“乐观”并举,且能分别“赢得”现在与未来,说明此处“悲观”的含义应是偏正面的。且“毕业典礼”的致辞,多有劝勉、激励、祝福之意,作为师长的姚洋教授将这句话赠予学子们,当然也是肯定“悲观”的情绪价值。
    考生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乐观者会赢得未来,悲观者会赢得现在。
    在写作立意时,要将两句话综合起来思考,用辩证分析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偏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
    乐观者赢得未来,是因为乐观者有坚定的信心,有开阔的胸襟,对诗和远方有执着的追求。因为有执着的追求,所以不会放弃;因为看得清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懂得事物发展规律,知道发展的过程总是曲折的,所以不会急功近利。
    悲观者赢得现在,是因为悲观者有清醒的头脑,看得清当下的局势。审题时,要注意材料的背景——“2023年的夏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悲观者,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困境的原因有足够认知,这样的人不会盲目乐观。因为有深刻的认知、全面的了解,所以他们才会有务实的态度,才有可能想办法应对,才有可能战胜当下的困难。因此,以适度的“悲观”心态,看清危机与困境,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人想要做成伟大的事,必须既是乐观者,也是悲观者。
    如果只有悲观,就会因为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而陷入深渊;如果只有乐观,就会因为看不到今天的问题而飘在云端,让希望成为海市蜃楼。
    【参考立意】
    ①既要执着地相信未来,也要清醒地认知现在。
    ②有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也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③有悲观之清醒、理性,更有乐观之积极、向上。
    ④“悲”观当下,“乐”见未来。
    ⑤乐观犹如主旋律,悲观恰似伴奏音,二者和谐,人生方能高歌。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3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共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