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教师版).docx
    •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01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02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03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01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02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03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共8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60篇
    八年级 古代诗歌 知识清单
    必背知识清单13 黄鹤楼
    【原文呈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作家简介】
    崔颢,出身"博陵崔氏",汴州(开封)人氏,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内容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首两联劈空写来,发人去楼空、岁月不再之慨,寄托着诗人入世虚无的悲叹。末两联,以明丽之景写江中景色之美,画面顿生明暗对比,但随即落笔暮霭烟波,景致陡暗,乐景写哀,归思难收,令人读罢,如幻如梦,愁绪无限。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名句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赏析:“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 。
    2.《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3.《黄鹤楼》中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二、赏析
    (2021·北京中考)(一)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022·湖南常德中考)(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必背知识清单14 使至塞上
    【原文呈现】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ān)然。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作家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内容赏析】
    诗歌开头以叙事起笔,却于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照应了题目。颔联,紧承首联,以“征蓬”“归雁”自比,衬托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形象贴切,生动传神。颈联对边塞奇景的描绘,正应了“诗中有画”一说。尾联,照应了首联的“欲问边”,说明作者即将完成“问边”的使命。
    【主旨】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
    赏析:
    (1)从意境和炼字方面: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2)从“诗中有画”方面: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 ”。
    2.在《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因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西北边塞慰问将士的诗句是“ , ”。
    4.王维《使至塞上》中“ ,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二、赏析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二)阅读诗歌《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___句押韵,颔联和______联对仗。
    2.全诗有事、有景、有情,诗人的感情起伏变化,请简析。
    必背知识清单15 钱塘湖春行
    【原文呈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作家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
    【内容赏析】
    本篇作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主旨】
    诗人紧扣景物和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翠柳遮堤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钱塘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名句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写莺燕,从动物的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初春给人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觉。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2.雪花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明媚春光;鲜花是美的,白居易行钱塘湖,为“ , ”的景象深深陶醉。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 ”两句表现出西湖景色令人陶醉,诗人在此观赏不够,流连忘返。
    二、赏析
    (2022·湖南衡阳中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
    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
    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2022·江苏淮安中考)(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

    2. 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必背知识清单16 饮酒(其五)
    【原文呈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作家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内容赏析】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的兴致和感悟。其最大的艺术特色:语言平淡而醇厚;情景理的融合。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闲适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主旨】
    通过描写诗人归田隐居后悠然自得的生活,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从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闲适心情和超尘脱俗的精神境界。
    【名句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用景物描写衬托诗人远离世俗后闲适、自得、恬淡(或悠然恬静)的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在《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饮酒》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闹市也不受尘俗烦扰的哲理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饮酒》中的“ , ”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4.陶渊明《饮酒》中的“ , ”暗用了《庄子·外物》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表现了作者面对美景时欲语还休的情形。
    5.陶渊明在《饮酒》中,巧用设问,指出无名利之心的人,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中这一深刻道理的名句是 ? ”。
    二、赏析
    (2021·云南昆明中考)(一)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2·北京中考)(二)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 “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必背知识清单17 春望
    【原文呈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作家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首联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颔联触景生情,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颈联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尾联更增一层悲哀,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主旨】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名句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这两句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表现诗人对战乱不断、烽烟四起的时局忧心不已的两句是“ , ”。
    3.杜甫在《春望》中抒发了国破家离之悲、感伤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二、赏析
    (2022·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一)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2·贵州铜仁中考)(二)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抓住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

    必背知识清单18 雁门太守行
    【原文呈现】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将士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鱼鳞一般闪耀着。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作家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世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绮丽的独特风格,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
    【内容赏析】
    这首诗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颔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尾联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主旨】
    本诗通过凝重、惨烈的战斗气氛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名句赏析】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赏析:
    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蓄势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来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首联写景又写事,“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尾联引用黄金台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高台,用以招揽天下之士。)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作者坚定的政治立场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抒写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坚定政治立场的诗句是“ ,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方面勾画了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气氛的诗句是“ , ”。
    3.《雁门太守行》中的“ , ”一句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了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
    4.《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冒着严寒天气出袭敌人,表现不惮危难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
    二、赏析
    (2022·湖北十堰中考)(一)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 “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 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 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2. 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2022·河南中考)(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2. 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必背知识清单19 赤壁
    【原文呈现】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家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内容赏析】
    诗的开篇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前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的设想,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主旨】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名句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而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杜牧《赤壁》中,“ , ”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2.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 , ”。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二、赏析
    (2021·山东德州中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2022·辽宁葫芦岛中考)(二)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B.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的兴趣和思索。
    C. “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表现诗人的不屑和嘲讽。
    D. 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势”与“运”。

    必背知识清单20 渔家傲
    【原文呈现】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作家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有《漱玉词》辑本。
    【内容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壮丽。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路长”“日暮”四字,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主旨】
    本词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名句赏析】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赏析:“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及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 。2.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
    (2021·湖南常德中考)(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片中的“_________”字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感。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表现出作者内心刚健昂扬的气概,在李清照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2021·四川资阳中考)(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2.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必背知识清单21 浣溪沙
    【原文呈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作家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词著于文坛,有《珠玉词》130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
    【内容赏析】
    起句描绘眼前情景:对酒,听歌。词人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第二句还是对眼前环境的描绘,不过已由人事转向节气、场所。“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也是去年情事的再现。“几时回”三字却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难以藏抑的怀人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独徘徊”的身影,既见其惜春怀人的绵邈深情,也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主旨】
    词人通过对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①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②情景交融:通过对暮春时节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物是人非、孤独惆怅的情感。③寓意深婉: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浣溪沙》中表现词人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感伤怀旧的词句是“ 。 ”。
    2.《浣溪沙》中用“花”和“燕”的意象来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表达了惆怅心情的词句是“ , ”。
    3.晏殊的《浣溪沙》中“ , ”两句抒发了对年华易逝、好景不常的感叹,被誉为“千古奇偶”。
    二、赏析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全诗思绪都围绕“ ”字来抒写。 
    2.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必背知识清单22 关雎
    【原文呈现】
    关关雎鸠(jū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内容赏析】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主旨】
    本诗通过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对姑娘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感情。
    【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赏析:描绘了一幅雎鸠鸟成双成对地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的美好画面,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2.《关雎》中的“ ,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3.《关雎》中的男主人公为了亲近心中的姑娘而“ ”,为了让姑娘开心而“ ”。
    4.《关雎》中表现君子追求淑女不得而生出无限情思的句子是“ , ”。
    (二)赏析
    (一)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结合《关雎》具体诗句,说说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中的诗句,简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021·贵州遵义中考)(二)古诗鉴赏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2.本诗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必背知识清单23 蒹葭
    【原文呈现】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对岸。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内容赏析】
    诗的每章开头都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开篇以水岸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能相见的惆怅。中间段落用反复咏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主人公失望和愁闷之情。结尾反复咏叹写出追求之路的漫长艰辛,突出主人公感情的持久急切。
    【主旨】
    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与赞叹,描绘出一种空灵缥缈的意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反复进行描绘,渲染了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
    【名句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赏析: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 ”。
    2.《蒹葭》中的“ , ”两句,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爱情,营造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
    3.《蒹葭》中表现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的诗句是“ , ”。
    4.《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 。 , ”。
    二、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
    2.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3.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二)古诗词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根据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萋萋”一词。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2.这首诗前两句属于《诗经》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必背知识清单2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呈现】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请不要再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
    【作家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内容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主旨】
    诗人的朋友杜少府将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慰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及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名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在这里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两句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地势和风貌,但举目千里,无限依恋的送别情谊就自在其中了。
    2.毕业留言本上,我们既可以用高适《别董大》中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勉励同窗,也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来互相鼓励。
    3.唐朝陆龟蒙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作者和杜少府都远离家乡、外出做官,并流露出离愁的诗句是“ , ”。
    二、赏析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明了送行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作者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表现了作者不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别时不应作小儿女之态。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022·陕西中考)(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 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必背知识清单2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原文呈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偷窃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里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作家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现状,后世将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次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是,这种表面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内容赏析】
    本文选自《杜诗详注》,属于歌行体,诗中的“丧乱”指安史之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这首诗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夜雨的苦况。诗人彻夜难眠,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做铺垫;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旨】
    这首诗以秋风吹破茅屋开篇,叙述了屋漏难眠、彻夜寒雨的情景,面对这样的情景,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战乱中的贫苦之士,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对人民的同情。
    【名句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赏析: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语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 ”。
    3.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 , ”的愿望。(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作答)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以对孩子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面对“南村群童”的“趁火打劫”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二、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从修辞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解。

    (2018·年河北中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必背知识清单26 卖炭翁
    【原文呈现】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烧炭变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地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作家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内容赏析】
    本文是一首讽喻诗,还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主旨】
    通过记叙一个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招掠夺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名句赏析】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赏析: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花白,十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 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赏析:心理描写,写出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巩固训练】
    一、理解性默写。
    1.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的肖像描写,“ , ”表现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2.在《卖炭翁》中,白居易用“ , ”写出卖炭翁极度反常、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
    3.白居易《卖炭翁》中的“ , ”形象地写出了牛和老翁都精疲力竭的情态。
    4.《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 。
    5. 《卖炭翁》中“ , ”揭露了宫市制度看似购买实为掠夺的罪恶本质。
    二、赏析
    (2020·河南中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______的悲惨故事。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_____。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题目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
    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②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1)根据情景,在①_____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②______处填补人物对白


    相关试卷

    专题04 古代诗歌【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知识全预测(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古代诗歌【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知识全预测(统编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理解性背默,内容要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语言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60篇文言文知识清单4-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60篇文言文知识清单4-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8页。

    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60篇文言文知识清单3-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60篇文言文知识清单3-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8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八年级 古代诗歌篇目-新课标(2022年版)初中语文优秀古诗文推荐60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教师版+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