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1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2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3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4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5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6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7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续上表,思维过程第1题,构思维,第2题,第3题,审题目→,审题目,答案4D5A,考点2城乡空间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命题视角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C.粤、鄂 D.渝、黔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审题目 → 比较:“七普”与“六普”,找出: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
    读横、纵坐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斜虚线上“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同→位于斜线附近的粤、新、苏、鲁、鄂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大致相同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     
    审题目 → 四个直辖市的共同特点
    在图中找到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读四个直辖市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对比发现: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增长率作对比,京、沪、津三地“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共同点为“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__     
    (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推理)我国人口
    ①我国各省区“七普”增长率高于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分布不均匀。②我国主要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所在省区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③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没有向中西部迁移。④沿长江带相关省区“七普”增长率高于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的趋势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项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项错误。所以选C。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项错误,D项正确。所以选D。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项正确,D项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项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项错误。所以选A。
    [答案] 1.C 2.D 3.A
    命题视角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2023·浙江卷)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2.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 B.乙——安徽C.丙——浙江 D.丁——吉林
    审题目 → (原因)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
    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省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沿海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增速上升→部分产业向中西部省份转移→省际产业转移增加,省区间发展差距减小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__     
    (已知)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推测)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
    由表中数据可知,①甲流入率远小于流出率→人口净迁出近千万→应为人口较多但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可能为安徽。②乙流入率远大于流出率,人口大量迁入→应为经济发达地区→最可能是浙江省。
    ③丙流入率大于流出率但流入、流出人口总量不大→应是总人口较少但经济发展较快(资源开发或政策支持等)→新疆资源丰富,有西部大开发政策,最为合适。④丁流入率小于流出率,但流动人口不大→应为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或经济衰落)地区→吉林气候寒冷,重工业基地衰退,人口迁出,符合题意
    选答案 正确答案:________     
    [解析] 第1题,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省际产业转移增加,省区之间发展差距减小,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沿海产业升级加快,A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沿海经济增速上升,B项错误;省际交通条件改善,是省际流动人口的有利条件,不是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原因,D项错误。故答案选C。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丁流入率小于流出率,为人口净迁出区,应该为我国经济欠发达中西部地区,但新疆人口稀少,石油资源丰富,由于资源的开发,人口为净迁入区,与表中丙对应,A、C项错误;乙地人口大量迁入,应为东部沿海地区,应为浙江省,B项错误;吉林地处中部地区,加之气候寒冷,重工业基地衰退,人口迁出,D项正确。故答案选D。
    [答案] 1.C 2.D
    1.人口增长问题及其影响、应对措施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人口迁移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2023·湛江调研)下表为我国2013—2020年结婚登记对数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
    1.与2013年相比,2020年我国(  )A.人口总数减少 B.劳动力增多C.人口老龄化加剧 D.人口平均年龄减小
    2.表中呈现的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A.社会经济压力减小 B.劳动力逐渐不足C.住房供给压力增大 D.居民更偏向独居3.针对我国结婚登记对数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A.吸引海外移民 B.采取鼓励生育政策C.延长退休年龄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量逐年下降,由此可以判断,近几年我国新出生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总人口在不断增加,A项错误;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力会减少,B项错误;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平均年龄会增加,
    D项错误。所以选C。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未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会不断减少,人口出生率降低,劳动力减少,可能会产生劳动力不足现象,B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加剧会使社会经济压力增大,A项错误;该现象会使新生儿数量减少,对住房的需求减少,住房供给压力也减小,C项错误;居民更偏向独居会使结婚登记数量减少,这属于结婚对数减少的原因,D项错误。所以选B。第3题,我国结婚登记对数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是适婚年龄人口经济压力较大,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是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缓解经济压力,才能有效缓解这些问题,D项正确;吸引海外移民、鼓励生育和延长退休年龄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A、B、C项错误。所以选D。
    答案:1.C 2.B 3.D
    (2023·梅州一模)人口流动是促进社会的变迁与革新的重要力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有关人口流动的数据揭示了我国人口流动的一些特点。下图是2000年至2020年间,我国人户分离、市辖区内人户分离(指全市范围内的人口现居住地与户籍地不同)及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统计图。据此,完成4~5题。
    4.统计显示,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B.城区居住条件的改善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D.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5.分析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流动的就近迁移增多B.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人户分离C.人户分离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D.近年人口流动的原因发生巨变
    解析:第4题,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拆迁导致原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差异大,A选项有关联;城区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得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吸引人口迁入,扩大了人户分离的规模,B选项有关联;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乡村区域,吸引人口流入,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C选项有关联;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城乡差异减小,吸引城市人口回流,降低了时下区域人户分离的规模,D选项无关,本题要求选择无关的选项,故选D。第5题,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占我国人户分离的比例2015—2020年间大幅度提高,说明我国人口流动就近迁移增加,A选项正确;严格控制人户分离,会阻碍人口流动,减缓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B选项错误;人户分离说明人口流动,劳动力大量拥入经济发达城市,会带动大城市的经济发展,C选项错误;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为经济,D选项错误,故选A。
    命题视角:城市空间结构(2021·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
    审题目 → (首要目的)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
    刚果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在滨河湿地建设新城→城市易出现内涝→建设湖泊,调蓄洪水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    
    审题目 → (目的)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
    图示信息:三个住宅区的分布位置→O、P住宅区为低级住宅区→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木材资源充足且住宅是装配式→建筑成本低
    [解析] 第1题,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在城区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项正确;城区靠近刚果河,便于取水,C项错误;“串珠状”湖泊也可以提高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改善用地的居住环境,但都不是首要的目的,A、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2题,刚果建材工业极不发达,水泥等建筑材料稀有昂贵。紧邻着行政办公区的住宅区Q,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而O、P住宅区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水泥等稀有建材,采用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引进外国装配式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A项正确;装配式建筑主要便于拆卸,其品质较差,B项错误;木质建筑隔热防潮效果差,C项错误;木质建筑,主要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会造成当地植被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保,D项错误。故选A。
    [答案] 1.D 2.A
    2.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2023·江门一模)2006年江苏省成立了第一个省内南北合作共建的新型城际合作园区——锡(苏南无锡)沂(苏北新沂)高新区。从2006年至今,该高新区经历了从“转移工业化—新城化—产业高新集群化”三次转型时期。下图为锡沂高新区空间重构历程图。读图,完成1~3题。
    注:产:生产空间(同生产);居:居住空间(同居住);服:生活性服务空间;体:体育中心;商:商业服务设施;研:科技研发空间;圆圈大小为该型空间占地面积大小
    1.城际合作园区的创设主要目的是(  )A.解决先发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问题B.解决先发城市低端产业转移问题C.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D.解决后发城市青年人就业难问题2.新城化时期高新区规模迅速扩张,符合该时期土地政策可能是(  )A.低价入驻与重大项目零地价政策B.建设用地配额制度与土地转让政策C.科技产业与配套商业优惠供地政策D.旧城改造与土地征收补偿服务政策
    3.高新区时期的空间结构特征是(  )A.大核心,大组团 B.职住分离,大组团C.大生产,大聚居 D.职住融洽,小组团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新型城际合作园区属于南北共建,根据所学知识,苏南和苏北经济差异较大,合作园区的建设可以缩小南北经济差异,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C项正确;图文材料并没有体现该合作园区建立的先发城市,且该合作园区的建设会占用部分土地资源,会加剧用地紧张问题,A项错误;图文材料无法体现该产业园区的具体产业结构,因此该合作园区的创设无法反映先发城市低端产业转移的问题,B项错误;该合作园区可以提供部分就业岗位,但是无法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难题,D项错误;故选C。
    第2题,低价入驻与重大项目零地价政策应该发生在转移工业园时期,为了吸引投资,才有低价或零地价政策,A项错误;新城化时期高新区规模要迅速扩张,应该急需大量土地供应,不应该实施土地转让政策,B项错误;科技产业与配套商业优惠供地政策应该发生在高新区时期,C项错误;新城化时期高新区规模迅速扩张需要大量的土地供应来保证,旧城改造与土地征收补偿服务政策可以促进土地的回收与整改,D项正确;故选D。第3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在高新区时期,表现出多个小组团的空间特点,且居住空间和生活性服务空间相邻,生产空间和科技研发空间、生活性服务空间、居住空间相邻并且在一个小组团内,表明职住融洽,是小组团的空间结构特征,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答案:1.C 2.D 3.D
    4.(2023·惠州二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易地扶贫搬迁”是通过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藏南河谷区作为西藏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和工农业相对发达的区域,成为西藏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迁入区。藏南河谷区的林周县白朗村原住户138户,到2019年末迁入住户157户,下图是白朗村作为迁入区前后的土地利用分布图。
    (1)分析藏南河谷区作为迁入区的优势自然条件。(2)描述白朗村在移民迁入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易知:藏南河谷位于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充足,较适宜居住;藏南河谷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较大,降水相对较多,河谷汇聚水流,水源充足;河谷地区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第(2)题,从材料白朗村作为迁入区前后的土地利用分布图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图示北部地区,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草地区域减少;耕地区域和建设用地区域增加。
    答案:(1)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降水相对较多,河谷汇聚水流,水源充足;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草地减少;耕地、建设用地增加。
    考点3 城镇化及其影响
    命题视角: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判断)该城市群发展模式
    读图中排名前2位的城市规模→1990—2018年2个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建成区面积远超其他13个城市→城市群呈现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_    
    选答案 → 正确答案:________    
    (影响因素)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居住区面积增大→城市扩张。城市产业发展→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建成区扩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项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项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项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项错误。故选B。第2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1.B 2.A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思路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等方面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2.城市病的表现及其解决措施
    (2023·河南大联考)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是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农村宅基地承担居住和福利保障功能,既要为驻村居民提供居住服务,还要为进城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城乡发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重要源头之一。下图示意江苏省南部(苏南)地区两种不同城镇化进程下的农村宅基地转型模型。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城镇化初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率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劳动力价格C.土地面积 D.城乡差距2.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苏南地区农村宅基地(  )A.居住功能强化 B.居住功能弱化C.空废比重飙升 D.转型进程滞缓3.推测近年来苏南偏远农村宅基地转型可获得的潜在收益情况及原因分别是(  )A.较高 发展基础薄弱B.较高 土地价格较高C.较低 交通条件限制D.较低 收入水平较低
    解析:第1题,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发展阶段,城乡差距较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均呈现“向城镇集聚”趋势,宅基地规模随着到城镇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与交通条件、劳动力价格和土地面积无关。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第2题,随着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宅基地原本的居住功能会随着城乡融合程度的深入而被弱化,资产属性伴随城乡要素流动而日益凸显,A项错误,B项正确;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农村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差异也逐渐缩小,宅基地的转型进程加快,农村宅基地的空置和废弃比例随着建筑面积及风格的改进而降低,尤其在偏远地区空废率下降明显,C、D项错误。故选B。第3题,近年来苏南地区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异
    较小,在“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双重驱动下,宅基地的功能转型通常始于距离城镇较远和较近的“两端”。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受到交通区位等条件限制,农村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宅基地转型可获得的潜在收益(级差收益)相对较高。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答案:1.D 2.B 3.A
    (2023·湛江一模)非洲城镇化率为43.8%(2020年数据),但吉布提的城镇化率高达79%。吉布提地处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首都吉布提市,人口约100万(截至2022年10月),其他城镇规模小,人口少。该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80%以上。下图示意吉布提城市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吉布提城镇化率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门类齐全,增长快B.服务业种类多,产值高C.人口盲目进入城镇D.城镇格局比较均衡5.吉布提市人口过于集中,带来的城市问题有(  )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②失业人数多,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③绿化面积受限,气候恶化④就学困难,医疗条件差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4题,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80%以上,说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多,所以服务业种类多,产值高,因此城镇化率高,B项正确。由于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城镇化率高的原因不是由于工业门类齐全,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出人口盲目进入城市,C项错误。城镇格局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D项错误,故选B。第5题,吉布提市人口达100万左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大,会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质量下降问题,许多人盲目流向大城市,实际没有工作可做,造成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①②正确。因生产与生活用地面积大,绿化面积受限,但不一定气候恶化,③错误。作为首都,医疗条件应优于其他城镇,④错误,故选C。
    考点4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命题视角:城市的辐射功能(2022·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原因)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
    ①据材料可知,双核结构是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两类城市的区位和功能定位不同,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形成双核结构的主要因素。②沈阳和大连都位于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差异较小。③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方便两城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构建双核结构(非主要因素)。④两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且都较高→双核结构的主要特征(非形成原因)
    (推导)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好处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两者都是核心→并不利于促进某一个城市成为区域中心;双核结构的两城市功能定位不同,产业分工不同→两者合作有利于两者产业升级→可以促进两城市及其轴线附近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沈阳、大连两城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所以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A项正确;沈阳和大连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项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是两城可以构建双核结构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C项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影响双城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所以选A项。第2题,大连市的城市定位不是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④错误。所以选C。
    [答案] 1.A 2.C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2023·杭州期末统考)都市圈指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同城化区域,内部城镇联系密切、分工互补、层次鲜明,其发展分为雏形、加速、成长、成熟等四个阶段。下图示意都市圈发展阶段。读图,完成1~2题。
    1.都市圈的发展阶段先后排序是(  )A.丁—乙—甲—丙B.乙—丁—丙—甲C.乙—丙—丁—甲D.丁—甲—乙—丙2.发展阶段甲具有的特征是(  )A.周边城市产业结构趋同B.城市轨道交通开始由核心城市向外延伸C.核心城市集聚效应增强D.都市圈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解析:第1题,都市圈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经济腹地的拓展,从城市吸引工业布局到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都市圈的发展阶段先后是:乙阶段核心城市凭借资源、人口优势吸引工业布局,接着是丁阶段,城镇数量增多,产业、资源继续向中心城市集聚;接着是丙阶段,城镇数量继续增加,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甲阶段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完善,形成都市圈,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第2题,甲阶段处在都市圈发展的后期阶段,周边城市产业协作分工较好,产业趋同不利于都市圈发展,A项错误;丙阶段核心城市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带动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开始由核心城市向外延伸,B项错误;甲阶段核心城市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集聚效益较乙、丁阶段弱,甲阶段都市圈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D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D。
    (2023·华中师大附中校考)省会“首位度”指的是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下表为2020年部分省会“首位度”排序。据此,完成3~5题。
    3.省会“首位度”高说明(  )A.全省经济更发达 B.全省发展不均衡C.全省城市数量多 D.省会辐射作用强4.南京的省会“首位度”低主要是因为(  )A.矿产资源短缺 B.上海垄断各类资源C.劳动力价格高 D.省内各市实力强劲5.下列做法会提高省会首位度的是(  )A.重庆从四川分离设为直辖市B.顺丰在湖北鄂州布局国际物流核心枢纽C.设立河北雄安国家级新区D.设立天津国家综合改革创新滨海新区
    解析:第3题,省会“首位度”高说明省会的经济发展高,在一个省里所占的经济比重大,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如省会,反映出全省发展不均衡,B项正确。银川的省会“首位度”高,但宁夏经济不发达,A项错误。全省城市数量多与省会“首位度”高的关系不大,C项错误。省会辐射作用强不一定省会“首位度”高,D项错误。故选B。第4题,南京所在的江苏省,经济发达,省内各城市的经济水平都较高,相比之下,南京的省会“首位度”较低,D项正确。矿产资源短缺、上海垄断各类资源、劳动力价格高与南京的省会“首位度”低的关系较小,A、B、C项错误。故选D。第5题,重庆分离成为直辖市后,四川省内的资源可以主要向省会倾斜,有利于提高省会“首位度”,A项正确。鄂州不是湖北省会,若在鄂州布局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会分散省会
    的交通功能,B项错误。河北雄安新区会吸引河北省内的资源,不利于省会提高“首位度”,C项错误。天津为直辖市,并不是省会,设立天津国家综合改革创新滨海新区与提高省会“首位度”无关,D项错误。故选A。
    答案:3.B 4.D 5.A
    微专题6 城市群协同发展
    中国启动城镇化、工业化以来,各城市、各地区一直存在发展较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1.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等。
    2.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3.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4.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充分利用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5.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新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人居环境、人居发展产业平台与人居质量服务平台三者关系如下图:
    (2023·汕头二模)渤海通道建设前,渤海海峡阻隔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两大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陆上物流通道呈现C形格局。只考虑公路和铁路物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后,两大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通道发生了变化。如图(a)(b)分别表示渤海通道建设前、后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通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渤海通道建设前,在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是(  )A.青岛 B.丹东C.大连 D.锦州2.渤海通道建设后对通道门户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辐射范围扩大B.人才高度集中C.城市等级提升D.城市职能增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渤海通道建设前渤海海峡阻隔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两大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陆上物流通道呈现C形格局,其中锦州位于C形格局的中间节点位置,物流联系较强,在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青岛、丹东、大连位于C形格局的周边,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不够紧密,故A、B、C项错误,故选D。第2题,渤海通道建设后对通道门户城市产生的影响是辐射范围扩大,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加强,A项正确,渤海通道建设主要涉及物流交通运输,和人才集中、城市等级、城市职能增加无关,B、C、D项错误,故选A。
    (2023·武汉联考)研究者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获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流、交通流、信息流等数据,计算出城市间的关联度。一个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关联度占该城市关联度总量的比例,称为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控制度。苏州市为长江三角洲的制造业中心,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控制度有强有弱。下图示意苏州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推测影响苏州市对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控制度的主要因素有(  )A.企业流动和交通联系B.人口迁移和经济水平C.距离远近和行政区划D.工业联系和信息交流4.苏州和上海之间关联度高,体现在(  )①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制造业产品②上海为苏州企业提供大量信息金融服务③上海主要依靠苏州交通设施对外联系④苏州企业的大量劳动力主要来自上海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5.能够提高苏州对南通的控制度的做法是(  )A.加强省际之间的政府联系B.两地协同发展相同产业C.大力发展苏州金融科技业D.扩大两地间的互联互通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强控制度城市上海和无锡距离苏州近,而且无锡、常州、镇江和苏州都属于江苏省,弱控制度城市与苏州距离较远或不属于同一个省区,C项正确;企业流动、交通联系、人口迁移、信息交流、工业联系、经济水平等因素对于苏州市对其他城市控制度影响较小,且在图中无法体现,A、B、D项错误。所以选C。第4题,由材料可知,苏州企业为上海提供大量
    相关课件

    专题08 人口与城市(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8 人口与城市(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题型特训·命题预测,人口迁移,推拉理论,城镇化进程及影响,PARTSIX,城市的辐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课件: 这是一份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__人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思维过程,第3题,答案4B5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6,热点聚焦6,构建知识网络,解读高考四层,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