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01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02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1.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主要自然带分布。

    2.水平地域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不同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识记主要自然带的分布。

    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水平地域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会判断分析不同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思考回答问题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29.TIF

     

    问题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

    提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问题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

    问题3据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问题4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为水分。

     

    引出话题: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组织同学阅读教材100至107页图文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文字梳理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识记主要的自然带分布。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理解水平地域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会判断分析不同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主要影响因素

     

    提问、课件展示同学成果。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

     

     

     

    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自然带

    (1)形成

    (2)命名:以植被类型命名

    [思考] 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植被是什么?

    提示:热带荒漠。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二者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形成基础、分布地区各不相同,具体对比如下:

    分异

    规律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影响

    因素

    形成

    基础

    典型

    地区

    图示

    从赤道

    到两极

    的地域

    分异

    沿纬线

    方向,即

    东西方

    向延伸

    纬度变

    化的方

    向,即南

    北方向

    太阳

    辐射

    热量

    低纬地

    区和北

    半球高

    纬地区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0.TIF

    从沿海

    到内陆

    的地域

    分异

    沿经线

    方向,即

    南北方

    向延伸

    经度变

    化的方

    向,即东

    西方向

    海陆

    分布

    水分

    中纬

    地区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1.TIF

     

    三、主要自然带及其组成要素

     

     任何一个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世界陆地自然带及其气候、植被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低纬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2.中纬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带

    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带

    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3.高纬度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拓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情况下,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2.TIF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3.TIF

     

     

    [思考] 我国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自然植被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东侧为森林植被,西侧为草原植被,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降水)

     

    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

    (1)概念: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分异规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拓展:垂直分异规律

     (1)垂直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6.TIF

    (2)基带与山地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通过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热量带。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

    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7.TIF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的因素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往往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相对高度及山体海拔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8.TIF

    (5)影响雪线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坡向、降水量等。具体分析如下: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9.TIF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2)表现: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

    (3)举例: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南纬30°之间狭长荒漠带的形成原因:秘鲁寒流的影响及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思考] 我国西北地区天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是什么?

    提示:温带荒漠带。

     

     

     

     

     

     

     

    [课堂练习小测]

     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的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1)(2)题。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34.TIF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2)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1)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凋落,可知银杏树为落叶树种,A对;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错;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转黄时间晚于北京,C错;城市道路两侧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降低噪声等,D错。第(2)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这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答案:(1)A (2)C

     

    长白山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而火山灰分布区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1)(3)题。

    E:\任玉霞\2021课件\同步\方正\鲁教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纯打)\教参\340.TIF

    (1)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

    A.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冰原

    D.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针叶林高山冰原

    (2)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3)火山灰在东坡最厚表明历史时期天池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题,该山脉是长白山,山麓地带是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应为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第(2)题,东坡火山灰分布广,易受流水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生长环境不稳定;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土壤。第(3)题,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火山灰在东坡最厚,表明历史时期天池大规模火山喷发时吹西北风,季节是冬季。

    答案:(1)A (2)D (3)D

    相关教案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第五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 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第五单元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 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2地表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2地表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