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科版三上第1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科版三上第1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教案01
    教科版三上第1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教案02
    教科版三上第1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教案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共3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灵芝小学廖丽华
    【教材分析】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
    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值得注意的是,“说一说”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汽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实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还应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科盒的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这两个活动都需要较长时间,应该提前安排。
    第四个活动是基于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教科书第4页,研讨版块,共有3个问题: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比较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发现学生是否理解了整个过程,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归纳整。


    【学情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观察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1.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水的特点”的切入,从学生的原始概念中,提炼出“水”的科学词汇,唤起学生前概念水的认知。
    2.玩懂方法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设计意图: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3.玩出问题。
    1.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3.交流方法。
    4.播放指导型微课,并交代注意事项。
    5.学生按照指导型微课的要求依次开展相关实验
    设计意图:在设计实验中引导学生生成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从最简单的水蒸发的分析,到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并对实验设计产生更多的有趣思考,是本环节的最终目的。
    4.玩会思考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学生头脑风暴,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物质,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获得水的三种形态有液态、气态和固态。
    5.拓展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生成)】
    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板书说明】
    韦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已经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记录活动中。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特点有哪些,有目的的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最终呈现出交叉。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韦恩图,在接下去的几课当中可以尝试多使用巩固。
    另外,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无色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戴过墨镜,是个能帮助学生理解透明与无色区别的很好例子。



    【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1.水到哪里去了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一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图。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中,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现象里的水都去哪里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值得注意的是,“说一说” 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气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第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一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事实,有依据。实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里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还有实验中两个杯子的大小、形状要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还应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科盒的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这两个实验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应该提前安排。
    第四个活动是基于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的,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科书第4页,研讨版块,共有3个问题: 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比较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发现学生是否理解了整个过程,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
    【学情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知识。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 2. 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气”; 2. 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吗?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 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 (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气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让学生观察壶嘴与白气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个水杯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把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进行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
    1. 水到哪里去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韦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已经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记录活动中。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特点有哪些,有目的的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呈现出交叉。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韦恩图,在接下来的几课当中也可以尝试多使用巩固。
    另外,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无色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戴过墨镜,是个能帮助学生理解透明与无色区别的很好例子。
    1.水到哪里去了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
    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个有盖子,一个没有盖子、毛巾。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或擦除一块水迹,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几分钟后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放在家中敞口的杯子里的水几天后变少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4.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预设:湿衣服晾干、河里的水干涸等等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
    1.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探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几天做实验)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盖上盖子,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3.小组交流
    现象:没有盖盖的杯中水量明显减少;盖上盖子的杯中水量基本没有变化,杯壁有水滴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水变成了气,从没有盖子的杯子中跑了出去。有盖子的杯子里的水气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所以我们在盖子和杯壁会看到小水珠。
    小结: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4. 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是水蒸气吗?
    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
    5. 交流: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教师:水蒸气的特点是气体、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无色、无味、透明,那么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有哪些呢?
    学生使用维恩图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异同点。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三、总结
    1.水变成的气叫做水蒸气,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到、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板书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1 水


    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
    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

    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到“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所渗透。
    3.开展科学探究,规范科学表述。本单元的实验涉及一些科学仪器,如酒精灯、过滤装置等。其中个别实验耗时较长,在指导实验操作时可以借助微视频教学节省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和研讨的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表述,可以借助一些汇报格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述习惯。本单元涉及一些科学词汇,如“融化”“溶解”“凝结”“过滤”等,学生在书写时容易混淆,在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引导。
    第1课 水到哪里去了
    (教材P2~4)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
    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杯清水,同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们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吗?(预设:水是液体;会流动;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追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态。你们知道水的其他形态吗?(预设:还有固态和气态。)
    3.揭题:(教学提示:指向黑板上用清水板书“水”字的位置。)大家看,黑板上的“水”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板书:水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水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梳理,为后面的环节中将水和水蒸气进行对比做铺垫。再通过用抹布蘸清水在黑板上写“水”字,使学生注意到“水”字消失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水到哪里去了
    1.提问:黑板上的水是真的消失了吗?(预设:不是。)那它跑到哪里去了呢?(预设:它跑到空气中去了。)

    探索
    与研讨
    2.追问: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跑到空气中的水呢?(预设: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3.讲解:像水变成水蒸气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就叫作蒸发。因为水蒸气微粒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它。
    4.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水的蒸发:将水滴到手上,不一会儿水就“消失”了。
    探索二: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预设: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洗干净的杯子上的水珠消失;……)
    2.交流:出示教材P3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图中的蒸发现象。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请你们解释图中的现象。
    学生1:地上的水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坑中的水较多,未蒸发完,就形成了水洼。
    学生2:煮食物时,水烧开经历了水→水蒸气→白气的过程。
    学生3:湿衣服上的水是液体,将衣服晾起来,待水蒸发完,衣服就变干了。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烧开水的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壶嘴与“白气”之间的部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非常小,悬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探索三:用实验证明水的蒸发
    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蒸发了呢?(预设: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跑到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预设:能。)
    2.布置任务: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3.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怎样解释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学生1:敞口的杯子里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
    主持人:这样解释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1: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敞口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
    主持人:你们在实验二的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
    学生2:我看到了小水珠,我认为它们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液态水。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4.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小组1:实验一中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说明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说明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实验二中,我们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水珠,我们认为是地面上的水先蒸发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所以,我们认为杯中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会回到盒子里。


    探索
    与研讨
    4.主持人:大家对小组1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小组2:我们有疑问。水蒸气也是水吗?
    主持人: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小组3:水蒸气不是水,因为它看上去跟水不一样。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出蒸发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蒸发的过程,再通过出示“水洼”“煮食物”“晾衣服”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尤其是“煮食物”现象,要让学生明白“白气”不是水蒸气,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同时,将学生对水的认识逐渐转移到水蒸气上。最后安排两个针对水蒸气的探究实验,一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的特点。
    探索四: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对现象的解释都很合理,小组2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好。水蒸气到底是不是水呢?它和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1: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学生2:都没有固定形状,都可以流动。
    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3: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
    与研讨
    4.小结:液态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它们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它们都是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会认为水和水蒸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通过探索实验及研讨交流将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最后得出水蒸气其实也是水,它是水的另一种状态的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态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是液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提问: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学提示:提前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3.拓展:课件出示人出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活动中的蒸发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意识到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板书
    设计
    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解释蒸发现象,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因此,水和水蒸气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实现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是蒸发。课前,比较多的学生认为水蒸气不是水,水蒸气是由水变成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于是,本课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能够间接地观察到水蒸发的过程。但学生在“煮食物”图片中观察到“白气”,会错误地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对正确认识水蒸气造成了困难。因此,可以补充“用水壶烧开水”现象,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与“白气”之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该部位的气体就是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从而将水与水蒸气区分开来。

    课后
    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第一单元 水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
    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让
    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
    不在进行着的。值得注意的是,“说一说”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汽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实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还应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科盒的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这两个活动都需要较长时间,应该提前安排。
    第四个活动是基于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
    教科书第4页,研讨版块,共有3个问题: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比较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发现学生是否理解了整个过程,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归纳整。
    【学情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了解到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人类离不开水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
    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
    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板书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吸热)
    水 水蒸气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韦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已经多次出现在学生的记录活动中。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特点有哪些,有目的的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最终呈现出交叉。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韦恩图,在接下去的几课当中可以尝试多使用巩固。
    另外,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认为无色的东西一定是透明的,透明的也必然是无色的。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戴过墨镜,是个能帮助学生理解透明与无色区别的很好例子。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白色 B.无色 C.透明

    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形状 B.有固定形状 C.没有固定形状

    3.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体积 B.有固定体积 C.没有固定体积


    相关教案

    科学1.感受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1.感受空气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混合与分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7.混合与分离教案及反思,共2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4.冰融化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4.冰融化了教案设计,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教科版三上第1单元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