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01
    第22课《礼记两则-大道之行也》导学案10-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前预标

    一、背景资料及题目解说

    1、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2、题目解说:“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

    二、文学常识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能(jǔ       讲信修mù   寡孤独(guān

    男有fèn        其弃于地也(wù

    2)注意朗读节奏

     //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有分                            /有归

       /恶其弃于地也       /恶其不出于身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外户而不闭      //大同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与:通“举”,选拔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课堂达标 

    1.文本感知

    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天下为公     老有所终    

    2 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2. 朗读,翻译文章。(小组合作交流,借助注释翻译文章,疑难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小组合作探究: 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语。         

    4. 本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    )“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         

    “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

    (“  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5.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6. 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7. 本文中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 了。不设统一答案,应各抒己见。                             

    提示:“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课后固标

    1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

    修:讲信睦(培养     

        盖简桃核狭者为之(     

    亲:故人不独亲其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父母     

    独:故人不其亲(单单       

        矜、寡、孤,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与今义

          贼: 古:害人。                        今:偷东西的人。        

         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大路     

          归:古:女子出嫁                 今:回归,回来。   

    3. 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谓大同。

     

    4. 如何评价“大同”理想?

    (提示: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

    “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绝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有其局限性。

     

    5、读[][]两文,完成相关习题。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选贤        )能                      )其弃于地也  

           )外户而不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 分) 

    4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 分)    

                  

     

     

     

    相关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研课导学,展示课导学,训练课导学,自主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学习笔记栏,合作探究,班级展示,达标测试,收获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法,课时安排,知识链接,题目解析,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