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共42分)
    1. 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 现代地球上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D. 原始大气中具有氧气
    2.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相关的物质或结构,不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  )
    A. 有机小分子物质 B. 有机大分子物质 C. 复杂的多分子体系 D. 原始生命
    3. 以下哪一个器官和其它器官不是同源器官(  )
    A. 蜻蜓的翅 B. 鲸的鳍 C. 蝙蝠的翼手 D. 狗的前肢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
    B. 某种蛾类的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容易被发现而不利于生存
    C. 生物一经形成了保护色,就会保持终生不变
    D. 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
    A. 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B. 原始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C. 独立体系有了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 有机大分子团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
    6. 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达尔文的观点,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 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 繁衍后代的需要
    C. 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的结果
    D. 代代经常作用的结果
    7.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是(  )
    A.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无机环境
    8.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共有3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C. 植物是生产者,鸟、虫是消费者 D. 食草鸟和食草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
    9. 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云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 “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 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一个生态系统
    10.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假如它们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  )


    A. 甲 B. 丙 C. 乙 D. 丁
    11.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B. 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 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D. 蚯蚓能疏松土壤
    12.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枝 B.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D.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13. 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猕猴的差异较小,与马的差异较大,与果蝇的差异更大。由此,你判断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A. 黑猩猩 B. 猕猴 C. 马 D. 果蝇
    14.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
    ①下到地面生活  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产生了语言  ④直立行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
    15. 下列关于人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直立人能像现代人一样奔跑,按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
    B. 智人的主要特征是脑容量增大为1300mL~1500mL
    C. 某些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现代人类
    D. 现代的黑猩猩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16.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人为控制的
    C. 人类的祖先是现代类人猿 D. 人的进化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17. 大量可靠的证据证明,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B. 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 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D. 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18.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过度繁殖现象 B. 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会进行斗争
    C. 生物为适应环境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 具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
    19. 杀虫剂往往是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这是因为(  )
    A. 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 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了抗药性
    C. 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D. 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0. 下列观点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由其生活环境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枯叶蝶的体色或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C. 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D. 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1. 化石之所以能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原因是(  )
    A. 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 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C.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D. 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27分)
    22. 如图1是有关探索生命起源问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以及以进化论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图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米勒设计的模拟装置,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模拟了 ______ 的成分。通过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 ______ 。
    (2)该实验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实现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 ______ 。
    (3)请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 ______ (填需氧型或不需氧型)。
    (4)如图2(时间轴简图)中,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 ______ (填字母)
    23.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 ______ 引起的。
    (2)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______ 组。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 ______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植物株高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______ 。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24. 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有煤灰污染的工业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称作 ______ ,桦尺蛾的体色不同在遗传学上称作 ______ 。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 ______ 得以加强,因而在 ______ 中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后代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 ______ ,不适者被淘汰。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根据达尔文理论,该体色的形成是 ______ 的结果。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浅色桦尺蛾数量会 ______ 。
    25. 如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是 ______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 ______ ,它们相互关联,彼此交织,形成 ______ 。
    (3)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那么在短时间内蜘蛛数量会 ______ 。
    (4)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______ 和 ______ 。
    (5)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6)青蛙与蜘蛛之间的种间关系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6. 如图所示的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______ ,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
    (2)B代表的生物类群是 ______ 。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 ______ ,它们逐渐进化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部分原始的 ______ 又进化为原始的种子植物。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______ 。
    (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 ______ ,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等。后来出现了古代的脊椎动物,某些原始的 ______ 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
    B、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错误;
    C、现代地球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条件了,C错误;
    D、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D错误。
    故选:A。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2.【答案】A 
    【解析】解: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而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复杂的多分子体系和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形成,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熟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条件,最具说服力的是化学起源说。

    3.【答案】A 
    【解析】解: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鸟的翼、蝙蝠的翼手、鲸的胸鳍、狗的前肢以及人的上肢,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可见A和其它器官不是同源器官。
    故选:A。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同源器官的概念.

    4.【答案】D 
    【解析】解:A、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但是环境不断变化,原来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就有可能不再适应环境了如恐龙。故不符合题意;
    B、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警戒色。因此某种蛾类的幼虫体表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是警戒色,有利于生存。故不符合题意;
    C、生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不断变化,因此生物的保护色是不断变化的,如蝗虫,变色龙。故不符合题意;
    D、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故选: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生物起源的有关知识。了解生物起源的有关理论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了解生命起源与原始海洋,明确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这些物质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
    【解答】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公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公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公鹿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这是适者生存;没有发达鹿角的公鹿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经过一代代的选择进化,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公鹿。
    故选:C。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而选择则是定向的,选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淘汰的过程.

    7.【答案】B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是生产者。
    故选:B。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图中有一条食物链,分别是生产者(植物)→昆虫→鸟,A错误;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该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B正确;
    C、植物是生产者,鸟、虫是消费者,C正确;
    D、鸟吃虫,食草鸟和食草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D正确。
    故选:A。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等。

    9.【答案】D 
    【解析】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白云山的所有植物只有是一部分生产者,还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虾米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
    D、雄安新区的“白洋淀”,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0.【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体内某种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它们体内有毒物质则由少到多的顺序依次为:甲、乙、丁、丙,假设图中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为:甲→乙→丁→丙,则属于生产者的生物种类最可能是甲。
    故选:A。
    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会增加,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只能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这叫做生物富集现象。

    11.【答案】D 
    【解析】解:A、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是对阴暗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给捕捞业和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是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
    C、荒漠地区干旱缺水,不适于植物生长,因此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2.【答案】B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B、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形,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3.【答案】D 
    【解析】解: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结构的相似性越高,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由题意可知,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果蝇,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细胞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从进化上看,细胞色素c是一种结构相对稳定的分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下到地面生活④直立行走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言。
    故选:D。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关键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5.【答案】D 
    【解析】解:A、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学会了用火、并开始狩猎,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选项正确。
    B、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相当于现在的人类,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能够像现代人一样奔跑,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是直立人。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脑容量增至1300-1500mL.选项正确。
    C、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上生活,后来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气候变得干旱了,森林减少了。在这些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到地面上寻找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它们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入类。选项正确。
    D、不可能进化成人类。因为,一方面现代的黑猩猩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古猿是我们现代人类和现代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现代类人猿与能变成人的古猿存在着许多差异,而且生活的环境与原来有很大不同,所以现代黑猩猩不能再变成人了。选项错误。
    故选:D。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16.【答案】A 
    【解析】解: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类进化过程不受人为控制的,B错误。
    C、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
    D、生存下来的生物就是适应环境的,因此人类的进化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据此分析解答.
    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7.【答案】AD 
    【解析】解:A、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的比较,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所以说研究生物的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故A正确;
    B、具有同源器官的动物只能说明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而不能得知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故B错误;
    C、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故C错误;
    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和中华龙鸟等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因此,中华龙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故D正确。
    故选:AD。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为生物进化论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
    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18.【答案】C 
    【解析】解:A、大多数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因此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过度繁殖现象《A正确;
    B、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会进行斗争,B正确;
    C、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生物为适应环境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C不正确;
    D、具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C。
    达尔文指出,大多数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自然选择的过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

    19.【答案】C 
    【解析】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杀虫剂对害虫选择的结果:在杀虫剂使用的过程中,少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而具有抵抗杀虫剂的特性,不能被杀虫剂致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使得原先的杀虫剂已经不能杀死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了。
    故选: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掌握自然选择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是由其生活环境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枯叶蝶的体色或体形酷似枯叶,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枯叶蝶的变异保护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B不正确;
    C、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自然选择使细菌的抗药性增强的缘故,而不是抗生素质量下降,C不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害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不正确.
    故选:A.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答案】B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选:B。
    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知道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2.【答案】原始大气  闪电  有机小分子物质  不需氧型  A 
    【解析】解:(1)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氢气、氨气、甲烷等;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2)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3)原始地球条件无游离状态的氧,因此推测最初形成的生命是不需氧型。
    (4)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模拟的地球时期是A,证实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故答案为:
    (1)原始大气;闪电;
    (2)有机小分子物质;
    (3)不需氧型;
    (4)A。
    (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
    (2)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可以确定,现在地球上众多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进化树”形象而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知识。

    23.【答案】海拔高度  c  平均值  D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引起的。
    (2)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用实验材料及其数量也应该相同。所以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b组,对照组是a组;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对照组是d组。
    (3)在处理实验结果时,为了使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防止出现偶然性,应多做几组实验,最后取平均值。
    (4)海拔越高,风力越大,植株高了反而无法生长,所以海拔越高,越适合植株较低的生长。故而第一组中:a组的比b组的长势好;第二组中:c组的比d组的长势好。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海拔高度;
    (2)c;
    (3)平均值;
    (4)D。
    在科学实验中,要保证变量的唯;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
    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性状  变异  遗传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增多 
    【解析】解:(1)遗传学上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属于其形态结构特征,在遗传学上叫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由资料分析可知,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颜色,这样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在非工业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未被污染颜色浅,所以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可以说明桦尺蛾的体色使桦尺蛾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上述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因此,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工业区的环境颜色会变浅,这样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因此深色桦尺蛾减少,浅色桦尺蛾增多。
    故答案为:(1)性状;变异;
    (2)遗传;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3)自然选择;
    (4)增多。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掌握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蛇、青蛙、蜘蛛  食物链  食物网  增多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蛇  捕食和竞争 
    【解析】解:(1)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所以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草,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鼠和食草昆虫,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蛇、青蛙、蜘蛛。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所以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彼此交织,形成了食物网。
    (3)由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可知,青蛙是蜘蛛的天敌,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那么在短时间内,蜘蛛会因天敌的减少而增多。
    (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图中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5)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DDT作为一种剧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图中蛇的营养级最高,所以蛇的体内DDT的含量最多。
    (6)由“草→食草昆虫→青蛙→蛇”和“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可知,青蛙捕食蜘蛛,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青蛙和蜘蛛都不是食草昆虫,二者存在竞争关系。所以,青蛙与蜘蛛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故答案为:(1)蛇、青蛙、蜘蛛;
    (2)食物链;食物网;
    (3)增多;
    (4)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5)蛇;
    (6)捕食和竞争。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书写、生物富集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答案】原始生命  爬行类  藻类  蕨类植物  水生到陆生  无脊椎动物  爬行类 
    【解析】解:(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如图生物进化树:

    B代表的生物类群是爬行类。
    (3)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潮湿陆地生活的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的蕨类植物,部分后者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等。后来出现了古代的脊椎动物,某些原始的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
    故答案为:
    (1)原始生命;
    (2)爬行类;
    (3)藻类;蕨类植物;水生到陆生;
    (4)无脊椎动物;爬行类。
    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2、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
    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九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