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01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02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春市十一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对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中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 甲组与乙组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 丙组与丁组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 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另外,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没有染色体等结构。
    【详解】A、甲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变形虫是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A正确;
    B、甲中噬菌体、变形虫以及乙中蓝细菌都没有叶绿体,所以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能是有无叶绿体,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能否光合作用,B错误;
    C、丙组中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蓝细菌是原核细胞,都没有染色体,丁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C正确;
    D、丁组的变形虫和衣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核膜,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这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错误;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神经元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②正确;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但还有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③正确;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下图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中①是高倍镜,②是低倍镜
    B. 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
    C. 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D. 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甲分析可知,②与①相比,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更近,这说明②的放大倍数大于①;图乙中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故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载玻片向左移动。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②的放大倍数大于①,这说明甲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A错误;
    B、①物镜被②物镜替换后,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高倍镜下视野的亮度会减弱,B错误;
    C、②物镜被①物镜替换后,是高倍镜转换为低倍镜,低倍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C正确;
    D、由图乙观察可知,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故要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载玻片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所以蛋白质没有复杂空间结构
    B. 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C. 没有核膜,有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D. 都有细胞壁,可以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其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中虽然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是蛋白质也能被加工,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A错误;
    B、原核细胞中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有的原核生物含有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蓝藻),B错误;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但含有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C正确;
    D、有一些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但其成分不是纤维素和果胶,不能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其细胞壁,D错误。
    故选C。
    5. 豌豆的种子有圆粒的和皱粒的。圆粒和皱粒种子相比,圆粒种子含淀粉多,成熟时能有效地保留水分。而皱粒种子含蔗糖多,在成熟时由于失水而皱缩。上述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和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  )
    A. 前者主要是结合水,后者是自由水 B. 前者主要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
    C. 两者都主要是结合水 D. 两者都是自由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因为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也就是说结合水主要是和种子中的淀粉结合在一起,因此圆粒中的水是结合水;自由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皱粒种子中淀粉含量少,蔗糖含量高,也就是说自由水不能与淀粉(蛋白质)结合,它主要与蔗糖溶解在一起,因此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为自由水,综上可知,圆粒种子保留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皱粒种子失去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A正确。
    故选A。
    6. 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游离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8),甲硫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减少1个
    B. 若去掉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C. 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
    D. 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该肽链中含有88个氨基酸,共有6个游离的氨基,因此肽链中R基中的氨基数是5个;又知,肽链中5个甲硫氨酸的位置为3、25、56、78、88,如果将肽链中甲硫氨酸去掉,前四个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增加1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最后一个甲硫氨酸位于尾端,只需要水解1个肽键即可。
    【详解】A、去掉该多肽链中的甲硫氨酸,需要9分子水,但随甲硫氨酸的离开会减少2×5=10个氧原子,因此O原子数目减少1个,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若去掉多肽中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2×4+1=9个,B错误;
    C、该肽链中含有88个氨基酸,R基中的氨基数是5个,该肽链中的N原子数是88+5=93个,C错误;
    D、如果去掉5个甲硫氨酸,水解9个肽键,第88位的甲硫氨酸脱落时不会增加其尾端的氨基或羧基,因此形成的化合物增加5个氨基和4个羧基,或者会增加4个氨基和5个羧基,D错误。
    故选A。
    【点睛】
    7.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情况如表所示: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糖原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
    A. 糖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 耗氧量的不同可能与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不同有关
    C. 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 同质量时,脂肪储存能量最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详解】A、分析表格内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能氧化分解放能,无法得出“糖原是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符合题意;
    B、氧气的作用是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释放能量,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糖类、脂肪、蛋白质耗氧量不同释放的能量不同,由此推测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多,体内分解释放的能力少,原因是体内蛋白质是不完全分解,其中含氮的部分形成的化合物含有能量,C不符合题意;
    D、表格中数据看出,同样是1g的有机物,脂肪消耗的氧气最多,释放的能量也最多,因此脂肪贮存能量最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 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D. 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保温、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胆固醇和磷脂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还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
    B、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错误;
    C、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C正确;
    D、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而不是蛋白质类激素,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关于单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多聚体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一定是它的单体
    B. 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是CO2和H2O,所以CO2和H2O是脂肪的单体
    C. 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单糖
    D. 组成DNA和RNA的单体的分子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详解】A、多聚体核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不是它的单体核苷酸,A正确;
    B、多聚体通过水解反应分解为其单体,通过氧化分解得到的一般不是其单体,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C正确;
    D、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B。
    10. a、c表示真核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其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双层膜结构,则a、c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核酸,则a、c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a、c不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 若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a、c一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1、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3、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只含有RNA一种核酸。
    【详解】A、细胞中的各种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的结构,则a、c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中的任意两者,A错误;
    B、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核酸,则a、c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的任意两者,B错误;
    C、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a、c应该是叶绿体和液泡,C错误;
    D、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结构,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是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肯定不含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叙述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的是(  )
    A.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B. 内质网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C. 细胞核有核孔有利于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D.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
    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系统的边界。
    【详解】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A正确;
    B、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B错误;
    C、细胞核有核孔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而不是各种物质出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错误;
    D、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 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关于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 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的蛋白质都可以运动
    D. 欧文顿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考查。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溶于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标记,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呈均匀分布,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总结了当时有关膜结构的模型及各种研究新技术的成就,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①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而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③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分别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做标记进行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以双分子层的形式存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C正确;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D正确。
    13.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表示沉淀物,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仅在P2和P3中产生
    B.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C. 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 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和细胞溶胶,
    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2为叶绿体,
    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3为线粒体,
    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4为核糖体。
    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ATP可以在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产生,即在P2、P3 、S4中均可产生,A错误;
    B、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P1、S2、P2和P3中,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核糖体,所以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C正确;
    D、P4中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细胞器,图2表示动物细胞某些细胞器中部分有机物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图1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 图l中物质X与核酸的化学组成中共有的元素一定有C、H、O、N
    C. 图2中乙可表示图1中的b、c两种细胞器,丙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 图2中甲对应图1中的d,图1中的生理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1表示的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得出a、b、c、d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表格中甲有蛋白质、脂质和微量的核酸,则为d线粒体;细胞器乙没有核酸,但是有蛋白质和脂质,则为b内质网或者c高尔基体。
    【详解】A、图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示意图,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图1中物质X是氨基酸,氨基酸与核酸的化学组成中共有的元素一定有C、H、O、N,B正确;
    C、图2乙中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表示的细胞器具有膜结构,可表示图1中的b(内质网)、c(高尔基体);丙中不含脂质,无膜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应为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正确;
    D、图2中甲为线粒体,图l中d为线粒体,原核细胞中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结构,图1中的生理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作:核糖体只是分泌蛋白肽链的合成场所,肽链需在内质网中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经高尔基体进行最后的“加工、分类与包装”,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15. 用打孔器制取新鲜红甜菜根片若干,均分为9组,并记录每组红甜菜根片的质量(W1),再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材料,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并分别称重(W2)。其中(W2-W1)/W1,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蔗糖溶液浓度为0 g·mL-1的一组,W2-W1=0
    B.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中的W2在减少
    C. 蔗糖溶液浓度为0.1 g·mL-1的一组,植物细胞膜没有物质的跨膜运输
    D.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在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和题图:如果(W2-W1)/W1=0,表示红甜菜根片的质量与实验前相同,即蔗糖溶液浓度为0.1 g·mL-1为红甜菜根细胞的等渗溶液;如果(W2-W1)/W1>0,说明红甜菜根片的质量比实验前有所增加,即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如果(W2-W1)/W1<0,说明红甜菜根片的质量比实验前有所减少,即细胞发生渗透失水。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 g·mL-1时,(W2-W1)/W1=0.04,说明W2-W1≠0,A错误;
    B、由图可知,(W2-W1)/W1随着蔗糖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减少,即各组中的W2在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为0.1 g·mL-1时,W2-W1=0,此时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但细胞仍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C错误;
    D、由图可知,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0.1 g·mL-1时,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增大,各组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逐渐增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原理和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结合题干分析图中曲线变化原因。
    16. 如图1~4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图 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限制图中A、C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同,限制B、D运输速率主要因素相同
    D. 若将图 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的原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图3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图4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C正确;
    D、图4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17.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 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 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该实验只需低倍镜观察即可,A错误;
    B、该实验过程中,第一次滴加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而第二次滴加的才是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会发生质壁分离,但不含色素,不便于观察,C错误;
    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不属于原生质层,D正确。
    故选D。
    18.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顺序打乱的某离子的跨膜运输,正确的顺序是D-C-B-A
    B. 膜脂能向两旁分开让离子通过
    C. 图D说明离子的移动是随机的
    D. 图示膜蛋白具有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A、图中的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判断为主动运输方式,即顺序为C-B-D-A,A错误;B、离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离子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不是随机的,具有选择性,C错误;
    D、图示膜蛋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19. 研究发现,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转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呼吸解,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代谢途径降解.利用GLUT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据上述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
    C. 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D. 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A、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癌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癌细胞是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的,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需要载体(GLUT)的协助,所以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也很大,C错误;
    D、癌细胞需要的葡萄糖多,所以其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题干中信息(1)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转运葡萄糖;(2)正常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癌细胞主要是无氧呼吸。
    20. 下列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保证了催化剂用量相等
    B.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条件,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
    C. 实验的温度、底物的量等都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都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D.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过程中可控制多个自变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变量是可以人为直接改变或施加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只能观察或测量获得。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是自变量,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详解】A、每滴FeCl3溶液中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的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 万倍,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保证了溶液的量相等,催化剂量不相等,A错误;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条件(高温、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可通过氧气的产生情况进行比较,B正确;
    C、本实验中实验的温度属于自变量,底物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C错误;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应该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排除无关变量影响,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只有一个变量,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 18O 标记 H2O 和 CO2 有力地证明了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叶绿体基质运到类囊体被利用
    D. 用H2180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错误;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类囊体运到叶绿体基质被利用,C错误;
    用H218O培养小球藻,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进行水的光解形成氧气和[H],同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需要水参与,产物是CO2,则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产物是氧气和CO2。CO2再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D。
    22. 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
    B. 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
    C. 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a点,而不是b点
    D. 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曲线图可知,d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少于c点时的吸收量,所以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A正确;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温度稍微降低,气孔张开,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加,B错误;从a点开始二氧化碳的释放逐渐减少,说明从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f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D正确。
    【点睛】一昼夜中植物代谢强度变化的曲线分析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b点:上午开始有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c点:上午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e段: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e点:下午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ef段: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fg段:无光照,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
    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
    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
    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23. 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 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 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D. 丙条件下,1mol葡萄糖分解产生的ATP最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1、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甲条件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乙与丙条件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丁条件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含乳酸,A错误;
    B、乙条件下,由图可知,有氧呼吸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可计算得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5mol的葡萄糖,根据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5mol,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B错误;
    C、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C正确;
    D、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丙条件下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甲条件,D错误。
    故选C。
    24. 如果改变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会引起相应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然中断 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增加
    B. 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比值增加
    C. 突然中断 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比值减少
    D. 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比值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而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
    【详解】A、突然中断CO2供应使C3减少,因此三碳化合物还原利用的ATP减少,导致ATP积累增多,而ADP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A正确;
    B、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C5减少,C3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减少,B错误;
    C、突然中断CO2供应,使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原仍在进行,因此导致C3减少,C5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比值增加,C错误;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而ADP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比值增加,D错误。
    故选A。
    【点睛】
    25. 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 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 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 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由于图中涉及自变量较多,因此可分组探究:曲线Ⅰ和Ⅱ、曲线Ⅱ和Ⅲ;确定光照强度后曲线Ⅰ和Ⅱ的自变量为温度;而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Ⅱ和Ⅲ的光照强度相同、温度相同,CO2浓度不同,而曲线Ⅱ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曲线Ⅲ,说明此处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
    B、光照强度为b时,曲线I和Ⅱ的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温度不同,因此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B正确;
    C、光照强度为a增加到c,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之后稳定,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不变,C错误;
    D、图中看出,光照强度为a增加到b,曲线I、Ⅱ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正确。
    故选C。
    【点睛】
    26. 某小组进行了低温弱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对照组:25oC、600μmol.m-2.s-1(光强单位),处理16天;实验组:5 oC、60μmol.m-2.s-1,先处理8天,再恢复到对照组条件处理8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
    B. 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
    C. 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
    D. 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则瞬间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A错误;
    B、由左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B正确;
    C、由左图分析可知,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C错误;
    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因此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逐渐增加,导致C3还原增加,但是C5和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发生,因此导致C5的量逐渐增加,D错误;
    故选B。
    27. 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圆叶”,抽出空气,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
    B. 光照强度为1 klx,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
    C. 光照强度为3 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产生氧气的速率相等
    D. 光照强度为6 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装置中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变化为氧气的释放量;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叶绿体产生葡萄糖的速率或者产生氧气的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消耗的氧气或者产生的CO2的量。
    【详解】A、图乙中曲线F所代表的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因此适应于较弱光照下生长,A错误;
    B、将甲装置置于光下,在光照强度为1klx时,植物E的氧气释放量为负值,即净光合速率小于0,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气压减小,故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B正确;
    C、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乙氧气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为总光合速率,当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klx时,相同时间内,E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10+20=30,而F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10+10=20,即E、F两种植物的叶片产生氧气的速率不等,C错误;
    D、光照强度为6klx时,E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释放的氧气更多,即细胞间充满的氧气较多,因此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D错误。
    故选B。
    28. 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 中期、后期以及末期结束之前, 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细胞一分为二, 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完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该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A正确;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B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中着丝点(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D。
    29. 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
    B.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
    C.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
    D. 处于④所示时期的细胞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
    2、分析模式图可知,图中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②表示后期,③表示末期,④表示间期,⑤表示中期,M是细胞板,N是核仁,P是纺锤丝。
    【详解】A、图中 M 为细胞板、N 为核仁、P 为纺锤丝,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星射线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错误;
    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④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都发生在间期,C正确;
    D、④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存在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
    故选A
    【点睛】
    30.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
    B. 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 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 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时,不含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时,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据题意图中a代表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数目。
    【详解】细胞分裂的中期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含有两条染色单体,A正确。①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达到最高,B正确。②染色体和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③中染色体和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
    【点睛】易混点: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后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0:1。后期染色体数目由于着丝点的分裂而加倍,同时染色单体消失。
    二、选择题:
    31. 下图为某动物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段形成的原因是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内因DNA复制而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
    B. CD段发生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C. BC段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D. BC段核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2:2:1
    【答案】A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B段形成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会加倍,A错误;
    B、CD段发生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个独立的染色体,使得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故BC段始终存在染色单体,C正确;
    D、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故核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2∶2∶1,D正确。
    故选AB。
    32. 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B. 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 RNA和RNA聚合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D. 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D
    【解析】
    【分析】题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①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②为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③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④、⑤均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结构①为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因复制而导致其倍增,A错误;结构②为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结构③是核孔,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合成后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过程,而在细胞核中经转录过程形成的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可见,二者穿过结构③的方向不同,C错误;④、⑤分别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故选BD。
    33. 图中a、b代表元素,I~Ⅳ是生物大分子,X、Y、Z、W是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分析正确的是( )

    A. a、b共有的元素一定有N、P
    B. 肝脏细胞中的Ⅰ主要是肝糖原
    C. 动物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Ⅱ
    D. 图中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信息分析:Ⅰ是多糖,Ⅱ是DNA,Ⅲ是RNA,Ⅳ蛋白质,X是单糖,Y是脱氧核糖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W是氨基酸;a与C、H、O组成核苷酸,因此a是N、P,b与C、H、O组成氨基酸,b是N元素。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是N、P,b是N元素,二者共同的组成元素是N,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因此肝脏细胞中的I主要是肝糖原,B正确;
    C、动物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是图中的Ⅱ,C正确;
    D、Z是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碱基组成,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有A、C、G、U4种,因此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6种,D正确。
    故选BCD。
    34. 如图表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吸收CO2的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a~b段对应的任何时间内都适宜进行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
    B. b点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C. 在c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D. 由图分析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持续增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当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详解】A、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所测数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进行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应在a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零的任何时间内测定,A错误;
    B、b点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吸收CO2的量为零,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正确;
    C、在c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下,绿色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由图分析可知,在一定光照强度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持续增大,当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D错误。
    故选ACD。
    35. 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 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 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而线粒体的两层膜成分相同
    D. 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答案】BC
    【解析】
    【分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DNA、RNA,而叶绿体来源于被吞噬的蓝细菌,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故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DNA、RNA,A正确;
    B、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B错误;
    C、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相同,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在不同的膜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如线粒体的两层膜担负的功能不同,因而其内外两层膜的成分上有差异,C错误;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逐渐进化为叶绿体,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因此可推测,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有机物,D正确。
    故选BC。
    二、非选择题
    36. 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
    (2)图甲中,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置于8klx光照下9h,然后移到黑暗处,15h后每100cm2叶片会使外界的减少________mg。
    (3)由图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 ①. 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③. 2 ④. 18 ⑤. h ⑥. 减少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
    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
    图乙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多余的被释放出去.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消耗外,多余的被释放出去.此时叶绿体只为线粒体提供氧气,线粒体只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
    【详解】(1)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点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c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c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当有机物合成大于有机物分解时,植物才会出现生长现象,光照强度大于2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呼吸作用速率为6mgCO2100cm-2·h-1,将该植物置于8klx光照下9h,净光合作用速率为12mg CO2100cm-2·h-1,则24h内(光照9h,黑暗环境中放置15h)每100cm2叶片真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总量为(mg),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为(mg),故该植物先光照9h,再在黑暗环境中放置15h后,每100cm2叶片会使外界的CO2减少mg。
    (3)图乙中纵轴表示的是温室中的浓度,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因此CO2浓度最低时就是O2积累最多时,即图中的h点,j点与e点相比,CO2浓度升高,有机物分解多,有机物含量减少。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并能根据图中显示信息和数据进行解答,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有光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在黑暗条件下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要想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先要研究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37. 如图所示,图甲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细胞A表示的是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此时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_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细胞B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条。
    (3)图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甲中的细胞B处于图乙的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时期。
    (4)与动物细胞不同,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动物 ②. 中 ③. 1:2:2 ④. 后 ⑤. 0 ⑥. DNA复制 ⑦. 着丝点分裂 ⑧. DE ⑨. 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解析】
    【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图甲中的细胞A没有细胞壁,表示动物细胞。细胞A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1∶2∶2。
    (2) 图甲中的细胞B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因此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3) 图乙中,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1增至2,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减至1,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因此D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结合对(2)的分析可推知:图甲中的细胞B处于图乙中的DE时期。
    (4) 高等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区别表现在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细胞A、B所处的时期及曲线图各区段的成因及其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8. 猕猴桃的溃疡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利用植株中蔗糖水解成的单糖作为主要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表现为枝条叶片溃烂,严重时引起植株大面积死亡。科研人员选取金丰(不抗病)和金魁(抗病)两个品种,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蔗糖酶活性,研究其与溃疡病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蔗糖酶只能分解蔗糖而不能分解淀粉,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2)蔗糖酶活性测定:将等量的金魁和金丰提取液分别加入到________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能与____________试剂发生作用,经水浴加热后生成____________色沉淀,根据沉淀的多少计算出还原糖的生成量,最后通过反应速率反映酶活性。
    (3)分析上图可知,金丰中____________(填植株的部位)酶活性高于金魁;感病前后金丰酶活性的变化____________金魁。
    (4)综合分析金丰不抗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专一 (2) ①. 等量的蔗糖 ②. 斐林 ③. 砖红色
    (3) ①. 枝条和叶片 ②. 大于(或高于)
    (4)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
    【解析】
    【分析】1、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沸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蔗糖与碘液没有颜色反应,蔗糖的分解产物与碘液也没有颜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
    2、实验设计时主要注意两个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②对照原则。
    【小问1详解】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蔗糖酶只能分解蔗糖而不能分解淀粉,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小问2详解】
    蔗糖被蔗糖酶分解后会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将等量的金魁和金丰提取液分别加入到等量的蔗糖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能与 斐林试剂发生作用,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小问3详解】
    分析上图可知,金丰中枝条中和叶片酶活性均高于金魁;感病前后金丰酶活性的变化大于金魁。
    【小问4详解】
    据图分析,金丰本身蔗糖酶活性较高,感病后蔗糖酶活性又明显升高,蔗糖酶将植株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为假单胞杆菌提供营养,加速其繁殖。
    【点睛】本题利用图表让学生分析“酶的专一性”实验,解题关键是明确实验的设计时要注意对照原则,本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也要确保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生物(B)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生物(B)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