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docx
    • 试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0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0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0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0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0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答案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课文《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3)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所似: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拟: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古今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今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5.谢朗、谢道韫两人的“解答”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文义:文章的义理。
    (3)何所似:像什么。
    (4)差:大体;拟:相比。    2.(1)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儿子和女儿。
    (2)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3.(1)过了一会儿,雪下大了。
    (2)不如说柳絮乘风而起。
    (3)(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5.【示例一】“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飘舞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我认为谢朗的解答好。
    【示例二】“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好的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好意象。因此,我认为谢道韫的解答好。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文义:文章的义理;
    (3)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何所似:像什么;
    (4)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2.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1)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古义为“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儿子和女儿”。
    (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古义为“趁,乘”;今义为“因为”。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2)未若:不如、不及;因:乘、趁。
    (3)即:就是;……也:表判断的句式。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公大笑乐”等语句可知,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谈论起文章的义理,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面对下的急了的雪,谢太傅欣然提问,听完“胡儿”“兄女”的回答后开心地笑了,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5.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雪的特点或者语句的意蕴表述原因即可。
    示例:“柳絮因风起”一喻好。“柳絮”会在春天飘飞,是春天的象征。以春景写冬景,再给雪景赋予生机的同时,不禁让人感到春天即将到来。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给人无限的遐想,有着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就显得单调,体现了雪的颜色与下落的状态,却没有体现其意蕴之美。因此,我认为谢道韫的解答好。
    【点睛】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一)阅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去: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B.过中不至/尊君在不
    C.陈太丘与友期行/君与家君期日中 D.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B.对子/骂父 C.友人/惭 D.元方入/门不顾
    9.翻译句子。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10.“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
    11.文中“友人”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概括回答。

    【答案】6.     离开     拉,牵拉    7.C    8.D    9.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10.示例:元方的行为有礼有节。元方当时才七岁,它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实属不易。    11.友人从开始有礼貌地询问元方“尊君在不”,到后续听到陈太丘已走的愤怒,再听到了元方的责骂之由的惭愧。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2)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但;
    B.表否定,没有/同“否”,表示“吗”的意思;
    C.都是连词,和;
    D.名词,中午/名词作状语,每天;
    故选C。
    8.本题考查文言朗读节奏。
    D.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元方”作主语,“入门不顾”是谓语,故断为:元方/入门不顾。
    故选D。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戏,玩耍。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元方确实有失礼。客人既以认错,元方就该原谅他,“入门不顾”让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且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
    示例二:元方不失礼。不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是有礼有节。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梳理相关内容概括作答。友人与陈太丘相约同行,因自己爽约,陈太丘先走了。开始还很有礼貌的询问元方“尊君在不?”但听到元方说“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但听了元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义正辞严的批驳后,友人知道自己失礼而感到惭愧。据此,友人的感情变化过程是:有礼貌——愤怒——惭愧。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解释词语
    (1)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
    (3)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子曰的“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世人尊称其为“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文。
    15.请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成现代文
    1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是个安贫乐道的君子。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以军事作战来类比学习方法。
    C.孔子不渴慕富贵,哪怕吃粗粮,喝热水,他也觉得乐在其中。
    D.《论语》采用纪传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
    17.在这以上八则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_则,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忍受     改变     坚守    13.     孔子     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1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不解。    15.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6.A    17.     言之有理即可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堪:忍受。
    (2)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3)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
    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章中的“子”指孔子。曰就是“说”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孔子说”的意思。“子”是人称代词,是我国古代对人的一种尊称,在先秦时诸子百家之称。敬称。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学,学习;而,连词,表转折,却;思,思考;罔,感到迷茫;殆,感到疑惑。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好,爱好;乐,以……为乐;者,……的人。
    1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以军事作战来类比学习方法”有误,并非是说学习方法,而是说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坚守志向,表明人要坚守志向的重要性;
    C.“喝热水”有误,应是“喝冷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D.“《论语》采用纪传体”有误,应是《论语》采用语录体;
    故选A。
    17.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答案不唯一,选择喜欢的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即可。
    示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一个人总会有很多优点是我们不具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从身边的每一个,学习他们的特长,取其精华,去其糠糟,我们将会变得更加优秀。
    示例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示例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不解。”

    (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8.断句:用“/”对下列句子划出两处停顿。
    年 与 时 驰 意 与 日 去 遂 成 枯 落
    19.解释加点词语。
    (1)诫子书____________    (2)静以修身______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
    20.翻译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1.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22.“静”是《诫子书》的一个关键词,请从不同角度理解文中的“静”。

    【答案】18.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9.     告诫     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增长    20.(1)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休养性情。    2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俭节约,淡泊宁静,专心向学。    22.①“静”是排除杂念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②“静”是行为节俭,清心寡欲,不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是修身养德的基础;③“静”是内心澄净,明确志向,摒除名利的束缚干扰,安贫乐道的精神;④“静”是宁静专一,潜心学习,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地沉思,静是学习的前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故断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告诫儿子的书信。诫:告诫。
    (2)句意: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非,不是;淡泊,恬淡寡欲;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
    (2)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21.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论点的能力。
    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从“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宁静专一,潜心学习。
    2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
    “静”的意思是排除杂念干扰,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
    从“静以修身”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静”是行为节俭,清心寡欲,不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静”是内心澄净,明确志向,摒除名利的束缚干扰,安贫乐道的精神;
    从“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静”是宁静专一,潜心学习,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地沉思,静是学习的前提。
    【点睛】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23.下列各项中,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B.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C.一狼洞其中(洞穴)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追随,追赶〉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以刀劈狼首
    B.久之,目似暝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D.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
    2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7.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23.A    24.C    25.C    26.(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后面。    27.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解析】23.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A.句意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一狼”前半句的主语,所以第一处在“狼”后断开,“其一”是后半句的主语。所以第二处在“一”后断开,正确划分为: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故选A。
    24.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一狼洞其中”,意思是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洞:这里作动词,挖洞;
    故选C。
    25.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和辨析。
    A.以:连词,来/介词,用;
    B.之:音节助词,表示修饰前字,没有实在意义/人物名字“王凝之”中的字;
    C.其:均为代词,指柴草堆;
    D.顾:动词,回头看/动词,看、视,指往旁边看;
    故选C。
    2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少时,一会儿;去,离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句重点词语: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隧入,从通道进入;意将,想要;攻,攻击。
    27.考查中心句的提取以及启示感悟能力。
    通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屠户归途遇狼,起初畏惧退让,后来奋起搏斗,终于击毙两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点睛】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28.本文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是一篇______(体裁)。
    2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C.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30.下列句中的“之”与“宋之丁氏”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学而时习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2.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多种信息,有时真伪难辨。如果生活中发生了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事,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答案】28.寓言    29.C    30.D    3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或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32.(1)对于各类消息,我们要(像宋君那样)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调查研究;
    (2)不要(像“国人”那样)轻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3)作为消息的发出者(如丁氏)应表述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会。(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28.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本文是一篇寓言,寓意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29.C.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
    故选C。
    30.“宋之丁氏”中的“之”意为“结构助词,的”。
    A.代词,代指元方;
    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C.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D.结构助词,的;
    故选D。
    3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国,国都;道,讲述;闻,使……听到。
    32.考查谈启示的能力。回答时一要结合文章内容,二要联系实际。
    结合“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宋君没有偏听偏信,而是派人去调查,告诉我们对于各类消息,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可知,这些人不去辨别消息的真伪,就去相信,就去传播,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闻,也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结合“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可知,丁氏没有准确、清晰地表达出真实的意思,所以让人产生了歧义,告诉我们作为消息的发出者应表述准确、清晰,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会。
    【点睛】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⑴因往晓之      ⑵若屈伸呼吸     ⑶终日在地上行止     ⑷其人舍然大喜
    34.翻译句子。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35.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6.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什么?换个角度,你还会有怎样的理解?

    【答案】33.⑴告知,开导  ⑵你  ⑶行动,活动  ⑷同“释”,解除、消除。    34.⑴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⑵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35.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6.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忧虑。换个角度看,人也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3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2)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
    (3)句意:(你)整天都在地上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4)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34.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担忧;天地崩坠:天会塌、地会陷;亡:通“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2)重点词:果:如果;坠:坠落;星宿,泛指星辰。
    35.本题考查断句。可以根据句子意思和结构来断句。
    句意为: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曰”前面是说话的对象,后面是“晓之者说的内容”,因此要断开;“日月星宿”做“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的主语,应断开;“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是对“日月星宿”的解释说明,故这里应断开,“只使坠”是假设天会坠落,“亦不能有所中伤”是对天坠落后果的描述,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应断开。故断句为: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做此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第一问:根据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眦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明确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第二问:换个角度就是要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那么我们要尽力地找出他的优点。如:他担心天会塌陷,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究。
    【点睛】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7.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断4处)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B.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C.可以为师矣(可以:能够) D.博学而笃志(志:志向)
    3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0.对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学”和“习”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就是要多学习。
    B.孔子认为巩固知识很重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
    C.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认为能够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
    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41.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案】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C    39.①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去学习就会疑惑。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40.A    41.“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讲求“忠”和“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前句将“知之者”与“好之者”进行比较,后句将“好之者”与“乐之者”进行比较;应在“不如”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C.句意: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可以”为古今异义词,理解为“可以凭借”;
    故选C。
    3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40.A.文中“学”指学习,“习”指温习(旧的知识),两字的意思不同;“习”是“学”的方法;
    故选A。
    4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依旧要求我们讲求“忠”“信”,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与人交往讲求诚信,会使社会和谐发展。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颜回多么贤德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颜回多么贤德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相关试卷

    期末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无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母题练习专题09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母题练习专题09 课内文言文阅读(教师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16:写作(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16:写作(试卷+答案),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16写作答案doc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16写作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09:课内文言文阅读(试卷+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